教育的四重境界
浅谈生活中的教育教学启示
浅谈生活中的教育教学启示作者:常贵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81期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不乏有许多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
理论要来源于实践,并且指导实践。
由此,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许多教育教学的启示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
在日常的电影欣赏中,也有一些教育教学的启示,笔者就此谈一谈。
一、说“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一个经常听到的话题,有比较通俗的解读,也有比较深的理论专著,但终究来讲,“教育教学”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教学”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教学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人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授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来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通俗地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可见,教育教学是比较具体实践性、深层性、专业性、理论性的话题,若能从实践中真正地解读“教育教学”的真实场景,去学习、去促进,让我们从实践中去理解和把握真正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和方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谈“电影”一般来讲,电影是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这种艺术的综合体也是从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来,经过系统加工、创造、编排,又以独特的形式反映出人类社会实践发展中的某些内容或问题,或许会产生思想的升华,或许会产生意识的碰撞,或许会聚焦于某个问题、现象、场景。
恰巧,也有影片融入反映了教育教学的社会实践场景。
比如,影片《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娅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学生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学生们的态度。
家庭教育的四个境界
家庭教育的四个境界
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父母的能力,还取决于家庭教育的境界。
下面介绍家庭教育的四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执行教育
这种境界的家庭是以训诫和惩罚为主的。
父母总是无条件地对孩子施加压力,不会关心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逆反,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第二个境界:引导教育
这种境界的家庭是以引导和激励为主的。
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学习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等方法,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主、自觉地学习和成长。
第三个境界:合作教育
这种境界的家庭是以合作和支持为主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孩子的意见和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关注。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独立和自信,也可以让家庭更加和谐和幸福。
第四个境界:共建教育
这种境界的家庭是以共建和共同成长为主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不仅是合作,更多的是一种共同探索和成长的过程。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信任,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
的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的境界不只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态度和生活方式。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境界,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的四重境界
教育的四重境界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有助于培养出有价值观、智力和知识的个体。
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塑造人格,教育都能达到不同的境界。
教育的四重境界体现了教育的深度和宽度,它们分别是:知识的传授、品德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和人生态度的塑造。
首先,知识的传授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教师通过讲授各种科目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培养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教育者需要确保所传授的知识准确、全面,并能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只有当学生获得了充实的知识储备,他们才能在未来面临挑战时从容应对。
其次,品德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之一。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培养诚实、宽容、正直、友善等优秀的品德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育者应该通过示范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只有品德高尚的个体,才能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第三,创造力的激发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应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它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勇于思考、大胆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只有具备创造力的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最后,人生态度的塑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包括对待人生的热情、对未来的信心以及积极的心态。
教育者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鼓励他们勇往直前地追求梦想。
只有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个体才能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实现个人价值。
综上所述,教育的四重境界即知识的传授、品德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和人生态度的塑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在教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平衡各个境界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发展的四重境界
公文写作课堂教学模式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知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公文写作技巧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公文写作课是学校的重要课程,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求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I.文写作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公文写作技能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既是把握未来发展的重要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学习公文写作可以增强学生在面对新情况时的解决问题能力,加强面对新事物时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另外,学习公文写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拓宽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II.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够满足新的时代需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活跃。
(1)建设良好的实践性学习环境:大量的实践性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公文写作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帮助学生掌握公文写作技巧;(2)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注重灵活多样、条理清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感。
举例来讲,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3)加强学生反馈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合理的评估机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改进自己学习公文写作技巧,发现知识点漏洞,加强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III.结论公文写作是一项学习重要技能,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反馈意识。
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不断探索学习中不断成长,提高学习公文写作技能。
结尾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创新拓展中不断进步,提高学习公文写作技能,实现自我发展。
教师四重境界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迪智慧、塑造品格。
在我国古代,有“教师四重境界”的说法,即“传道、授业、解惑、育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四重境界的内涵和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教师四重境界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传道——立德树人的根本“传道”是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即传授道德、传授价值观。
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得体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通过讲述古今中外的道德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授业——启迪智慧的钥匙“授业”即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知识。
在授业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
心得体会: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三、解惑——引导学生探索真理“解惑”即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需求,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引导他们探索真理。
心得体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引导他们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四、育人——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育人”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的四重境界
教育的四重境界
严如父,慈如母,亲如朋友,教如子
1.严如父:这是教育的第一重境界,自然,也是教育最原始的方法与本质,自古到今,自教育界到家庭,都认为,严师出高徒。
的确,古人的每一句话都有它实践性的道理,在严厉之下,出了不知多少能士才子,让严如父这个教育整理沿用至今仍备受用。
2.慈如母:这是教育的第二重境界,教育是一个循循友善的过程,慈如母的教育多现于女性的教育态度,但是,我们经过实践慢慢的发现,教育不仅仅需要严如父,更需要慈如母,像一个母亲一样关心孩子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点滴,这点很重要,这种教育更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但也不是每个教育人士都能做到。
3.亲如朋友:这是教育的第三重境界,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更是对孩子心理的把握和拿捏,这需要的是耐心,细心,责任心,爱心以及老师过硬的心理学素质。
通过平级的生活交流,像朋友一样的打成一片,才能走进孩子内心的深处,挖掘他们的心态,能够通过聆听而交流和交心,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4.教如子:毋庸思考,就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毫无私心,倾全心血地教育每个学生,这一点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它综合以上三点,将教育的本质体现在教学中,这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如果每个教育人士能够做到这一点,将是教育界的半壁成功,当然,一个成功的家教父母,可不是随便就合格的哦。
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发展的四重境界
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发展的四重境界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针对这一现状,高校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深化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提升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工作中,高校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青年教师需要经历四重境界,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享受到教学工作的不断成就感和乐趣。
第一重境界: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首先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不少青年教师在大学期间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在这一阶段,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经验,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
高校青年教师还需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技巧,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方法,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第二重境界:因材施教,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在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后,高校青年教师需要迈入第二重境界,即因材施教,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得到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指导。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高校青年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通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益,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因材施教,高校青年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应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热爱学生的四种境界
教师热爱学生的四重境界寻甸县教师进修学校李加荣热爱学生,是教师履行好教育教学职责的前提,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关键性因素。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的确,教师要培养好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得靠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呵护,这样才能打开他的心扉,倾听他的心曲,并及时地给他点拨、引导,慢慢地托起他走向成功的彼岸。
当然,对于教师而言,热爱学生不是目的,仅仅只是手段。
从根本上说,教师只有以教书育人的历史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成长的脚步,这才是爱生的最终目的。
然而,热爱学生是一门艺术,要达到爱生的最终目的,教师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热爱学生不断由初级形态迈向更高境界。
第一重境界:关爱关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
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必须从各方面了解人。
”假如教师没法了解学生,对自己教育的对象都很茫然的话,就无法真正地去关爱他们。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探知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正常的喜好和忧愁。
关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
关爱不是怜悯,更不是同情,而是快乐地以一己之力助他人成长,并让受助人也感到快乐,这才是关爱的本质。
打个比方,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一种高尚品德,被教师关爱是学生的一种美好享受。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胸怀一颗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爱。
关爱学生,就要善待学生。
不但要关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关爱差生、贪玩捣蛋生、一般学生。
一句话,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
关爱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不仅要看到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将来,从而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
教育的四重境界
教育的四重境界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人类自身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如何正确理解教育,发挥教育的价值,塑造优秀的人格和人才,成为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不同角度解读教育的四重境界,探究教育的真谛,帮助人们更好地读懂教育的内涵和方向。
一、知识的境界教育的第一重境界是知识的境界。
知识的获得是教育的起点,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深度学科知识,都是人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途径。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拥有知识是增强个人素养,提升职业能力的必经之路。
但是,知识的获取不应局限于传授,而应呼吁学习思考、自主学习等精神境界,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真谛,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变革方向,并能够在现实生活和职业领域中更好地实践知识。
二、能力的境界教育的第二重境界是能力的境界。
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发掘个体的潜能,完善个体的能力结构,成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共同任务。
能力是提高个人生产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关键,包括但不限于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而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育者提供指导,也需要学生本人的自觉努力,消除依赖性,走向自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三、人格的境界教育的第三重境界是人格的境界。
人格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观念的统一体,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
通过教育,可以塑造高尚的人格和价值观,使他们在社会中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和领袖。
人格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和学生要具备对人尊严、平等的理解,以及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培养公民道德、社会责任等高尚的品质。
四、情感的境界教育的第四重境界是情感的境界。
情感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旨在培养一种真正的人格,形成人类的普世价值观。
情感教育强调感性和综合性,强调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要带领学生体验生命的丰富多彩,引导他们体味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让学生在以情感投入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真谛,提升自我情感素质和情感智商。
教师的四重境界
教师的四重境界教师是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职业之一。
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培养未来一代的栋梁。
然而,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并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境界。
这种境界被称为“教师的四重境界”,它包括了为人师表、育人为本、以身作则和不断学习的四个方面。
首先,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第一个境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求自己始终以正面的榜样示范给学生。
他们要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他们要担负起教育引路人的责任,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健康成长的道德风范。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和启迪。
其次,育人为本是教师的第二个境界。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教师还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立能力。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在教师的四重境界中,以身作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做到责任心强、坚持原则、遵守法律法规。
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诱惑,严守职业操守。
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侵蚀。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标杆,促进他们积极向上的成长。
最后,教师的四重境界之一是不断学习。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习的引导者。
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
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学习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不断进步,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总之,教师的四重境界是为人师表、育人为本、以身作则和不断学习。
只有在这四个方面不断努力,教师才能胜任自己神圣而伟大的职责。
教学的四重境界
鴦缓晷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广东湛江(524048) 李文送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提出,人生有四大境界:一 是混纯未幵的“自然境界”;二是为己为利的“功利境 界”;三是为人为公的“道德境界”;四是天人合一的 °天地境界”。
教师之为教,同样也存在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教会”。
从教初期,教师专业成 长的核心特征是“适应”。
适应期教师“教”的重心是 “教会”,其内涵有三:一是将学科知识与技能教会,即掌握■•教”的基本要领、“学”的基本要义,理清专业 知识的学理、熟练专业技能的操作,并能科学合理地 将其阐述或表达出来;二是将学生教会,即是学生掌 握所教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三是把自己教会,即知晓 所教的对象和内容,熟悉从教的基本要求和课堂教学 的基本规范。
这就表明,处于第一重境界的“教”,需 要厚实“知”的积累、“能”的提高和“行”的规范。
“固其根”以“求木之长”,“浚其源”以“促流之远”。
第二重境界是“会教”。
“会教”意味着教师不但 具备了 “教会”的知与能,而且能彰显出**教”的艺术, 又称为“善教”。
在专业发展水平上,“会教”的教师 属于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工作娴熟,教学方法得当,教 育技艺高超,育人效果显著。
不仅知道教什么、怎么 教,而且懂得为什么教。
清楚要分别给兔子喂草、狮 子投肉,而不会给狮子喂草,也不会给兔子吃肉,当面 对杂食的动物时,懂得讲究荤素搭配,且能够根据不 同对象的营养需求、□味或饮食习惯,选择合适的烹 饪方式。
即“会教”的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和不同 基础的学生灵活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趣、轻松、高效。
这样的教师,学生亲之、信之且 效之。
第三重境界是“慧教”。
“慧教”之教,依托教师 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注重从思想层面启发学生,活跃其思维,生成其智慧,使之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 之思想,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幵悟、顿悟并觉悟,进而走 向生命的自觉、自律与自强。
在“慧教”的场域里,师 生的思想是丰盈的,思路是丰富的,思考是深刻的。
教师的四重境界
教师的四重境界
教师是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发动力,其专业素养,工作态度和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因此,特别要求教师不断进步,致力于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不断改善教书育人的方法。
儒家教育思想高度重视教师的品德,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行为配合言语去养成学生原则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位著名学者总结了教师的四重境界,即“毅力”、“敏捷”、“知识”与“德行”。
首先,毅力是指教师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只有正确地运用毅力,才能排除害怕和懒惰,勇于承担责任,为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敏捷是指教师的灵活性,他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学生的最大发展。
其次是知识,指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最新教学理念,他们不仅要能够合理用好资源,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真正的从教学活动中受益。
最后是德行,指教师应该以崇尚德行、宽容仁爱,以及谨慎谦虚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律人。
总之,掌握教师的四重境界非常重要,用专业的理念灌输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乐于学习,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发展。
只有教师拥有毅力、敏捷、知识和德行,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开拓者,为世界书写美好的明天。
科学课堂教学境界的四重追求
接 近 自然科 学 , 近 自己的 生 活 , 并 没 有 受到 很 多 接 他
发展 场 所 ,课 堂教 学是 有 思想 有情 感 的精 神 活动 , 课 的 限制 。在科 学课 上 , 孩子 的学 习是在 走 出课 堂 。 小
生 活 的 各 个 领 域 , 世 界 幻 化 为 巨 大 的 课 堂 。那 时 , 将 那 些 潜 伏 于 知 识 层 面 下 的 一 双 双 隐 形 的 翅 膀 , 在 他 们 会
成 长路 途 上 的 某 一 个 机 缘 巧 合 处 爆 发 出 无 限 的 可 能 ,
更有 感叹 感动 。 + =! l 1 是知 识 、 慧、 神 的浑 然一体 , 智 精
合 的认 知体 系 ,同时 建立 起 实事 求是 的科 学 态度 ; 第 二 , 堂教 学要遵 循教 学规律 、 效 落 实教 学 目标 , 课 有 教
师教得 正确 、 细致 , 生学得 充 实、 实。 学 生在探 究 学 扎
斤 ” 学 生 获得 终 身 受 益 的 “ 手指 ” 具 有 了举 一 反 , 金 ,
追求 的是把 一般 的教 学规 律 演绎 成精 彩 的教 学艺 术 ,
这 种 艺术是 情 感和 智 慧的 交融 , “ ” 课 ” 一 。 学 是 人 “ 合 生充 分 享 受 大 自然 给 予 自 己的震 撼 和 科 学 带 来 的愉 悦 感 , 学 中充 满爱和 人 格 的 力量 , 教 学生 有感 受 感悟 ,
慧 的课 堂 中 , 学生会 体 验 到 求 索 的愉 悦 和 求 知 的 快 堂追 求 的是教 学规 律 的 超越 , 生会 感 受到 知识 的魅 学
力 , 起 求 知 的欲 望 。 学生 不仅 是 对教 师 讲授 的 “ 激 收 藏” 而且 是 对所 学进 行 生发 和创 造 。教 师 “ 两拨 千 , 四
教师修炼的四重境界
教师修炼的四重境界作者:陈宗彦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年第09期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的确实有道理。
我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一直追随中国教育的改革步伐,从教育的“知青下乡”到“过独木桥”式的高考,从“下海经商”到“教育的产业化”,从“洋思”“杜郎口”等多元教学模式的探讨到回归“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无不显示出教育的时代性。
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不仅内涵变了,传播方式与途径也变了。
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感悟与思考,我认为教育有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镜正其形”教育就是树一面镜子,受教育者就是要用这面镜子来正形。
教育从它诞生第一天起,就承担起了用前辈及其他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来教育后辈的责任,后辈不必再去经历这些感知积累,从而大大缩短了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过程,扩大了人们的认知视野,从而丰富了人们认识多彩世界的方法和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延伸了生命的长度,拓展了生命的宽度,成就了生命的高度。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进行传播。
所以,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民俗、人情,被大家所接受的公共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其实就是一面“镜子”。
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早已给我们树起了标杆式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分别是以“精忠报国”“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名垂青史的人物,他们是民族精神的镜子;包拯、海瑞是以为民做主而流芳百世的人物,他们是清官廉吏的镜子;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人物,他们是能工巧匠的镜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树起了一面忧国忧民的镜子。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教师的四重境界
刊首语1教师的四重境界□李海军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四重境界——自然境 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认识一 个人,应遵循“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 终于人品”的规律。
教师也有四重境界——表 象境界、才华境界、道德境界和人格境界。
表象境界是教师的第一重境界。
这里的 表象是指一位教师通过个人的美言善举留给 别人的外在印象。
教师的言行在某种程度上 可谓“广告牌”,是学生的“标杆”和关注的焦 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人格 建构。
教师首先要有“范”,而“范”就是每位 教师的外在表象,它与教师的言行举止、气质 修养、精神气场交相呼应,融合共通。
达到表 象境界的教师,如阳光似甘霖,给人一种美的 享受,散发着教育人的独有特质,与之交往,让 人心旷神怡。
才华境界是教师的第二重境界。
教师要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敬重、信服,仅靠表象是不 够的,必须有真才实学,有技高一筹的艺术才 华、领导能力、智慧眼光和远见卓识。
只有学 生信服教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会 有效果。
教师的才华体现在哪里呢?即唤醒 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心生梦 想,涵养学生的性情,促其遵守道德规范,助其 完成生命的修炼。
达到才华境界的教师,如幽 兰似寒梅,端庄典雅有内涵,冷艳孤傲有风骨, 时时让人心生向往,处处芳香四溢,使人陶醉。
道德境界是教师的第三重境界。
公平正 直、坚持真理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也是内外兼修、行为世范,要做到举止儒雅、胸怀 宽广、待人谦和、意志坚定,有责任、有担当、 有使命,必须由内至外给学生作出示范和表 率。
同时,还要做到“知、行、意、情”的统一, 这需要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修炼、反思、冥想、参悟……逐渐突破本我,成 为高尚道德情操的典范。
达到道德境界的教 师,如苍松似胡杨,刚劲挺拔给人力量,渴望 生命催人奋进,无时无刻不让人精神振奋,顶 礼膜拜。
人格境界是教师的第四重境界。
这种教 师至少要有三种潜质:一是人格魅力影响深 远,二是为了信仰可以献身,三是思想深邃足 以传世。
教书有四重境界
教书有四重境界教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这个修行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重境界:知识境界、哲学境界、美学境界、宗教境界。
知识境界。
这是教书的第一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教书者,基本上是一些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或虽然教了一辈子书,但无所追求的平庸的教书者。
这类教师教书,大都停留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的水平上,至于教书过程中的育人,他们基本上不会去关心,也不会去落实,只要能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他们也就心安理得了。
这类教师的教书效果十分有限,由于他们只致力于知识传授,几乎不关心育人,所以,到头来传授的知识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很快也就忘记了。
哲学的境界。
这是教书的第二境界。
大家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是人的活动,是人对待外界的态度。
所以,处于这一境界的教书者,他们除了关注知识的传授外,还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一句话,关注育人。
正因为他们既重教书,也重育人,所以,这类教师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那种仅处于知识境界的教书者。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这类教师基本上为从教多年,且有一定追求、有一定理想的教师。
美学境界。
这是教书的第三境界。
这一境界是指,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能用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内容,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因此,在这类境界的教师那里,教学内容是美的集合体,教学过程是流动的美,学生是有活力的美的生命。
这类教师的课堂激情昂扬,如春风荡漾;在这类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心情愉快,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教学效果好。
宗教境界。
这是教书的第四境界,也是最高境界。
这一境界是指,教师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具有宗教徒般的纯洁的、痴迷的爱。
这类教师把自己整个的人生、整个的身心都投入到了教育教学中去,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一种不夹杂丝毫个人恩怨的、无私的、崇高的奉献行为。
这种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出奇的好,而且由于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所以,在他们那里,学生不分钝敏,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可以说,这种教师才是最值得推崇的真正的人师,是前三种境界的教师一生都需要学习的榜样。
教育四境界
训人 治人 育人 化人教育四境界——训人治人育人化人(下)文 / 湖南省武冈市教研室 潘璋荣且思且行 Reflect育人训师与治师的根本缺陷在于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把传授书本知识看作教育的根本目的,甚至唯一目的。
他们训人与治人的目的在于为教书创造良好的或基本的纪律环境。
在他们眼里,只要学生能遵守纪律,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就是一个好学生;反之,便是坏学生。
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心灵世界怎样,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怎样,他们往往是无暇顾及的。
与训师、治师不同,有一种教师始终把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当作教育的根本目的。
而教书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只是育人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育人的手段之一。
具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并贯彻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的教师,我把他们称作“育师”。
到目前为止,我比较熟悉的现代育师有原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以及中国的魏书生等寥寥数人而已。
育师们始终立足于把学生当人看待,他们的教育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幸福的人”。
他的这一教育目的包含两重含义:一是让每个学生在学生生. All Rights Reserved.176活期间幸福,二是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而一般的训师和治师则只是似是而非地知道后一种含义,而明显忽视了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幸福地生活。
育师们很少有训学生的时候,他们也极少用一种简单的奖罚制度来约束学生。
他们教育学生主要是着眼于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班集体,着眼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校集体氛围和环境,着眼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行为、意志、情感、品质等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优化。
在育人的教师那里,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等方面的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的。
而在训师、治师眼里,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等方面则是割裂的、冲突的。
所以训师和治师总是用所谓的“智育”去排挤德、智、体、美、劳、心育等的时间和空间。
而育师则不仅不会用智育时间去挤占德、智、体、美、劳、心育等的时间和空间,相反,他们会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德、智、体、美、劳、心育等方面的活动去填塞绰绰有余的智育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注释:教育是关乎“人“的工作,但凡与“人“有关的工作都是复杂的。而要解决复杂的问题必须运用“系统思考“和完整的做法,片面的认知和割裂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然面当下的教育却恰恰多是片面的、割裂的——教知识的只管灌输知识;给方法的只管研究方法;练能力的只管训练技能;育人格的只管培育人的品格。这种各遵其道,各行其事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不完整的教育“又如何能教育出完整的人? 要改变现状,只有实施“完整教育“,打通四个教育层级,实现教育整合。而为了实现“完整教育“,专家学者必须向下实践,让理念落地;一线教师必须向上思考,让境界升华!
四重境界:
1、教知识——把学生的大脑视为“储存罐“,“填鸭式“教学,大量灌输;然而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学生也就越来越吃不消,于是学生的学习压力、挫败感、无助感、厌学情绪纷至沓来··
2、给方法——首先是为学生总结学习规律、学科规律;另外还要为学生提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例如:快速阅读、高效记忆、有效思考、科学复习等一系列方法。
3、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自信就增强了,开始俯视“困难“。
4、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积极的心态才是根本。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刘濯源
3、练能力——方法只有经过训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成为技能。
4、育人格——其关键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四句诗意: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教师与学生都淹没于书山题海中,迷失了方向。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找到学习规律(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学习就有了“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