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竞赛—环境生态学-第四章 水环境(共91张PPT)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环境生态学课件PPT共63张大纲
![2024版年度环境生态学课件PPT共63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82348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f.png)
生态风险的管理与应对措施
提出生态风险的管理和应对措施,包括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 处置等,以及加强生态风险管理的建议。
26
07
环境生态学的未来发展
2024/2/3
27
环境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生 态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遇
和岩石圈上层。
2024/2/3
生态系统
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非 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生物群落
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 的集合体,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 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同时 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过程。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成功实践,如退耕还林、湿 地保护等。
24
生态工程与技术
1
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介绍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强调其在解决 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生态工程的技术与方法
详细介绍生态工程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生态修复 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园林技术等,以及其 在实践中的应用。
2024/2/3
16
群落的动态与演替
群落动态
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以及长 期演替趋势,反映了群落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演替过程
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群 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的有序变化过程。
影响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 地貌)和人为因素(如土地利用、 环境污染),对群落动态和演替 产生重要影响。
提出生态风险的管理和应对措施,包括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 处置等,以及加强生态风险管理的建议。
26
07
环境生态学的未来发展
2024/2/3
27
环境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生 态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遇
和岩石圈上层。
2024/2/3
生态系统
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非 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生物群落
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 的集合体,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 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同时 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过程。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成功实践,如退耕还林、湿 地保护等。
24
生态工程与技术
1
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介绍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强调其在解决 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生态工程的技术与方法
详细介绍生态工程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生态修复 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园林技术等,以及其 在实践中的应用。
2024/2/3
16
群落的动态与演替
群落动态
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以及长 期演替趋势,反映了群落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演替过程
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群 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的有序变化过程。
影响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 地貌)和人为因素(如土地利用、 环境污染),对群落动态和演替 产生重要影响。
水域生态学PPT课件
![水域生态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631a92c850ad02df80419f.png)
③分解者 主要指细菌和真菌。它们把已死生物的各种复杂物质,分解为可供生产 者和消费者吸收利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因而在海洋有机和无机营养再 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们本身也是许多动物的直接食物。
④有机碎屑 来源于未被完全摄食或消化的食物残余、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 所产生的一部分低分子有机物以及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颗粒性有机物, 也作为食物为某些动物所利用。
生态循环
水生生态系统在其代谢过程中,能量沿着不同的食物链逐 级传递。由于消费者本身的呼吸作用,每通过一级便有部 分损失。通过食物链的环节越多,能量的损失就越大,生 态效率就越低。死亡的有机物为细菌所分解,释放出的无 机营养物又被绿色植物所重新利用。于是,伴随着能量从 日光到生物体的单向流动,营养物质在环境与生物之间的 循环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往复进行。
水域污染
危害: 1.恶化海洋生态环境 2.造成渔业的减产减收 3.毒害其他海洋生物 4.危害人类健康
防治途径: 1.严控陆源污染 2.优化海洋沿岸带生物群落结构 3.加强有毒赤潮生物的预测预报 4.加强对海运和工程的监督评估
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问题面临的严重威胁: 1、过度捕捞; 2、环境污染; 3、生境破坏; 4、生物入侵
生物方式
1、漂浮生物:生活在水体表面膜上或附于表面膜下的生物群。分 布于海水或淡水,尤以海水中为多。有一定运动能力。包括细菌、 单细胞藻类及许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浮游生物: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游动 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来得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 中灵活游动。,
水生生物资源保护: a.天然渔业对象的数量保护 b.养殖种类种质资源保护 c. 慎重引种驯化 d.保护栖息地,建立保护区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课件共177张PPT可修改文字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课件共177张PPT可修改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4be2e7a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1.png)
在温带地区,水体温度往往成层,且四季有差异。这对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变 化有重大影响。
◦ (以淡水为例,夏季分层,上层热,下层冷,中层变化大;秋季环流,冬季上层0℃, 下层4℃;秋季风力环流。)
生物与温度
温度影响生物发育:有效积温法则
(1)概念: 植物和某些变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
一、基础概念
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 素。
(该定律只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且该定律未 考虑生态因子的补偿性)
2、限制因子定律(Law of limiting factors)(Blackman,1905)
一、基础概念
生态幅的“广”与“狭”
生态幅的适应
二、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
适应的三种形式 形态结构(发育反应(不可逆))
生理(结构上的(不可逆)与驯化)
行为适应(最为复杂多样迷人(迁移、贮存、休眠))
火炬松
蝗虫
生物与光
光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光质、光强与光照周期
(一)光质的变化 1. 空间:高纬度,短波光少;高海拔,短波光多,紫外线影响植 物的生长和分布。 2.时间:季节,夏天短波光多, 冬天短波光少。 日,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 3.地貌:陆地,主要被植物的叶子吸收和反射。 水体,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强,大部分红外线被吸收, 红光在4m深的地方强度只有1%。紫蓝光散射(水色),绿光 深入水中。
细胞或分子在环境中没有独立的生命。
种群:生活在一起的同类生物体。种群具有潜在的无限增长能力,其数量得以时时
◦ (以淡水为例,夏季分层,上层热,下层冷,中层变化大;秋季环流,冬季上层0℃, 下层4℃;秋季风力环流。)
生物与温度
温度影响生物发育:有效积温法则
(1)概念: 植物和某些变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
一、基础概念
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 素。
(该定律只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且该定律未 考虑生态因子的补偿性)
2、限制因子定律(Law of limiting factors)(Blackman,1905)
一、基础概念
生态幅的“广”与“狭”
生态幅的适应
二、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
适应的三种形式 形态结构(发育反应(不可逆))
生理(结构上的(不可逆)与驯化)
行为适应(最为复杂多样迷人(迁移、贮存、休眠))
火炬松
蝗虫
生物与光
光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光质、光强与光照周期
(一)光质的变化 1. 空间:高纬度,短波光少;高海拔,短波光多,紫外线影响植 物的生长和分布。 2.时间:季节,夏天短波光多, 冬天短波光少。 日,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 3.地貌:陆地,主要被植物的叶子吸收和反射。 水体,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强,大部分红外线被吸收, 红光在4m深的地方强度只有1%。紫蓝光散射(水色),绿光 深入水中。
细胞或分子在环境中没有独立的生命。
种群:生活在一起的同类生物体。种群具有潜在的无限增长能力,其数量得以时时
环境生态学全套ppt课件
![环境生态学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9df2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e.png)
的场所。 它包括岩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 圈的下层。 ➢ 全球生态学: 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 系的科学。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生态学的发展史
¨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45) ¨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加拿大克雷伯斯(Krebs,1972,1978,1985) ¨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
¨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与规 律
¨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 环境与生态因子 ¨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生态学的发展史
¨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45) ¨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加拿大克雷伯斯(Krebs,1972,1978,1985) ¨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
¨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与规 律
¨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 环境与生态因子 ¨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高中生物竞赛复习课件动物生态学——第四章-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竞赛复习课件动物生态学——第四章-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ca78df619e8b8f67c1cb93b.png)
4.3.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类型
水循环 基本循环,水的贮存库主要是海洋。 气体型循环 循环的物质有氧、C02、氮、氯、溴、氟等; 贮存库是大气圈。 沉积型循环 循环的物质是硫、磷、钠、钾、钙、铁、碘 等; 贮存库是土壤和岩石
4.3.3 生态系统中几种重要物质的循环
水的循环
碳的循环 气体循环
设她对他别是发自内心の真情,她怎么可能做得如此出色?毕竟热河狮子园接驾の情景还历历在目。水清在狮子园の接驾虽然表现也很别错,但那壹次壹方面完全是按照他の 吩咐去办差事,另壹方面她自己也完全是按部就班、公事公办の态度。而今天,有他和排字琦在场坐镇,水清完全可以像往常那样心安理得地“袖手旁观”或是公事公办地尽 职尽责。可是她今天别但没什么“袖手旁观”,相反更是积极主动地出谋划策,想他所想,急他所急。即使当时他看别到水清亲力亲为の辛苦操劳场景,但是他能够从她の所 做所为中感受到她满心の真诚,满心の真情。水清那是在主动地融入王府生活,别再做壹各冷眼旁观の人生过客,如此天翻地覆の变化,完全是出自于她对他の爱!对于水清 此番发自内心の真情流露,王爷の心中温暖别已。因为他终于读懂咯水清の壹颗心,终于晓得他自己别再是壹厢情愿の单相思,他们是相互有情の知心人!那各新发现令他の 心中满怀对她爱の甜蜜,满怀对未来幸福生活の无限憧憬,所以在那各皇上提议听琴の时刻,他壹定要为他心爱の诸人挺身而出,挽救身处危难之中の水清于水火。壹门心思 地想救水清于水火,可是皇上又如此兴致勃勃地提议听琴,怎么做,才能既别会违背圣意,又保全咯自己心爱诸人の脸面?王爷是天生の政治家,那么壹点点小事情根本就难 别倒他,只是壹转念之间,就立即想出咯壹各两全之策:“回皇阿玛,趁着那各准备の空当儿,儿臣陪您到湖心岛上の水榭壹坐,那里の景致甚好。”王爷の那各法子确实很 是高明。壹方面他担心水清准备の时间过长,皇上等得心急,去湖心岛走壹走,有绝色美景欣赏,再加上有他在壹旁转移皇上の注意力,可以让等待の时间过得快壹些。另壹 方面假设皇上被景色所吸引,将注意力完全放在流连景致上面,由于皇上今天已经在他那园子里转咯大半天,此时已经是月上中天时分,身体应当很是劳累。身子累咯乏咯, 摆驾回咯畅春园,那就是最好别过の事情。第壹卷 第687章 贤妻王爷从来都是万分期盼他の皇阿玛能够驾幸他の园邸,既能享受父子亲情,又能在皇阿玛面前好好表现壹番。 可是此时,他却是有生以来破天荒地第壹次万分期盼他の皇阿玛累咯乏咯,摆驾回咯畅春园。因为只有那样,水清才能顺理成章地别用被迫弹琴献丑,尽最大可能地在皇上面 前保全住咯她の颜面。她别是最在乎脸面の人吗?而他又是那么の在乎她,为他の仙子解咯燃眉之急,他宁可放弃在皇上面前の表现机会!皇上哪里晓得王爷心中の那些鬼心 眼子弯弯绕?只当是儿子孝敬他那各皇阿玛,于是欣然同意摆驾湖心岛。壹见皇上被自己说服,王爷在赶快起身相陪の同时,用眼睛示意排字琦。排字琦当咯二十多年の嫡福 晋,与王爷の默契配合几乎达到咯出神入化の境界,所以虽然只是壹各眼神,她当然立即就明白王爷の用意,那是希望她赶快去帮帮年妹妹。如同王爷壹样,排字琦对于水清 能否顺顺利利地向皇上献曲也是心存疑虑,生怕演砸咯,将今天所取得の巨大成果瞬间化为乌有。排字琦是识大体、顾大局之人。今天在圣驾面前,女眷の风头完完全全地被 水清壹各人抢走,几乎成咯天仙妹妹壹各人の独角戏,她和淑清两人被皇上完全地冷落壹旁。对于那各结果,排字琦非但没什么半点儿埋怨和妒忌,相反却是心中惊喜别已。 她是万事以王爷为重、以王府为重之人,只要是对王爷有利の事情,她永远心甘情愿、无条件地支持,只要是对王爷别利の事情,她永远是狠狠打击,毫别留情,绝别手软。 她当然晓得,今天皇上突然袭击大驾光临,明为散心,实则意在考察王爷,所以所有为王爷添光增彩の事情,她都会别遗余力地大加支持。现在皇上要听年妹妹弹琴,王爷又 特意示意她,排字琦当然要鼎力相助。所以她别动声色地悄悄落在咯后面,眼看着皇上在王爷の陪伴下,朝湖心岛方向走去,她赶快回过身来,悄声向水清问道:“妹妹,姐 姐可是从来别曾听您弹过琴呢,您那是准备给皇上弹各啥啊曲子呢?”当听到皇上要求她献曲壹首の时候,水清当时虽然胸有成竹,但也确实有壹些小小の紧张。她下过决心, 此生此世再也别会弹筝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生物与环境】课件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生物与环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4676d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f.png)
2
大环境与小环境
• 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地区环境、地球环
境、宇宙环境;如西双版纳的环境,昆明黑龙潭环境等
•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直接影响生物生命
活动的近邻环境。如洞穴环境,树荫下环境等
• 环境中的气候(climate)
– 大气候(macroclimate):大环境(地区以上范围)的气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2.1 环境,生态因子 2.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3 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1
2.1 生态因子
2.1.1 环境(environments) –概念: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 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 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内涵: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 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尺度效应:大环境与小环境
16
2.2.2 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形态的适应 生理的适应 行为的适应
各种适应都有相应的遗传基础
17
生物对生物环境的响应与适应
•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类 互利共 偏利作 捕食/牧食/寄 种间竞 偏害作 中性作
型
生
用
生
争
用
用
A
+
+
+
—
—
0
B
+
0
—
—
0
0
+ 得利; — 表示受损;0 无明显影响
• 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
– 稳定因子:终年恒定的因子,决定生物的 分布,如地心引力、地磁等
– 变动因子:
• 周期性变动因子:一年四季变化和潮汐涨落 • 非周期性变动因子:如风、降雨、捕食等 10
大环境与小环境
• 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地区环境、地球环
境、宇宙环境;如西双版纳的环境,昆明黑龙潭环境等
•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直接影响生物生命
活动的近邻环境。如洞穴环境,树荫下环境等
• 环境中的气候(climate)
– 大气候(macroclimate):大环境(地区以上范围)的气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2.1 环境,生态因子 2.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3 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1
2.1 生态因子
2.1.1 环境(environments) –概念: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 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 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内涵: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 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尺度效应:大环境与小环境
16
2.2.2 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形态的适应 生理的适应 行为的适应
各种适应都有相应的遗传基础
17
生物对生物环境的响应与适应
•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类 互利共 偏利作 捕食/牧食/寄 种间竞 偏害作 中性作
型
生
用
生
争
用
用
A
+
+
+
—
—
0
B
+
0
—
—
0
0
+ 得利; — 表示受损;0 无明显影响
• 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
– 稳定因子:终年恒定的因子,决定生物的 分布,如地心引力、地磁等
– 变动因子:
• 周期性变动因子:一年四季变化和潮汐涨落 • 非周期性变动因子:如风、降雨、捕食等 10
2020高中生物竞赛(科普版)-生理学(人体和生活中的毒物)04化学毒物作用机制(共92张PPT)
![2020高中生物竞赛(科普版)-生理学(人体和生活中的毒物)04化学毒物作用机制(共9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ffe9ad524de518964b7d70.png)
本章重点介绍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包括对细胞内钙稳 态,酶或受体的影响,毒物所致氧化损伤及毒物对生物大分子的 作用。
第二节 化学毒物对生物膜的损 害作用
细胞表面及各种细胞器的表面都覆盖着特殊的膜状结构,称 为生物膜。如质膜、细胞膜、核膜、内质网膜及线粒体膜等。
化学毒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均与生物膜有 关,而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信息传递又 至关重要。
钙通道系指利用浓度梯度,使胞外高浓度的钙进入胞内的通道。 其本质是膜上的分子微孔,可允许大量的离子沿浓度梯度进入细 胞,在兴奋性细胞,钙浓度受动作电位影响,而在非兴奋性细胞, 则不受动作电位影响。
钙泵,或称钙转位酶,Ca2+,Mg2+-ATPase等,具有高亲和力, 可通过消耗ATP,将胞内钙逆浓度差移至胞外,以保证胞内钙浓 度的低水平。
研究毒作用机制,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①阐明毒性资料; ②估计化学物有害作用的可能性;③建立预防或解毒措施;④设 计危害小的药物和工业品;⑤开发对靶生物具有强烈选择性毒性 的农药。
第一节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毒物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
后,可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损害作用。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 要取决于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在其作用部位的浓度和持 续时间。终毒物指一种特别化学性质的物质,它可与内源性靶分 子如受体、酶、DNA、微纤维蛋白及脂质等相互作用,使整体性 结构和/或功能改变,而导致毒性作用。
河豚毒素(in)进入机体,抵达运动神经元,与Na+通 道相互作用,使Na+通道阻塞,抑制运动神经元的功能。③最为复 杂的途径,需要许多步骤。首先,毒物分布到靶部位(步骤1), 在此,终毒物与内源性靶分子相互作用(步骤2),引起细胞功能 和/或结构的紊乱(步骤3),启动分子水平、细胞或组织水平的修 复机制,当毒物所致紊乱超过修复能力,使修复功能失调或丧失, 毒作用就发生(步骤4)。组织坏死,癌的形成也要经4个步骤。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课件(必修3)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课件(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d4279f7c850ad02df8041a5.png)
生产者是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 绿色植物 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生产者
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1)图示:
(2)判断方法: 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在试 题中经常出现,这种试题先根据双向箭头 A D 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生产者,再根据箭头指向:A 有三个指 出,应为生产者;D 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和 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 B 均指向 C,则 C 为分解者。
3.食物链与食物网分析 (1)模型图示:
(2)相关说明: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 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②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不出 现在食物链(网)中。
③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c 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 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 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 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 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
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题点二 食物链(网)中的营养级及其关系的分析 2.(2016·贵阳质检)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
越大
(× )
4.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叙述的正误
(1) 生 态 系 统 维 持 正 常 功 能 需 要 不 断 得 到 来 自 系 统 外 的 能 量
(2015·海南卷 T25-C)(√ )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生物多样性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202104301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生物多样性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202104301](https://img.taocdn.com/s3/m/3303793ece2f0066f53322e2.png)
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本身演化过程、火山喷发、气候变化、陨石撞
地球等,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利用资源、环境污染、战争等。
5.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态破坏 【解析】选D。藏羚羊是藏北高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大量猎杀会导致整个 生态系统都受到影响。
蚁的抑制作用显著,应加强立法,禁捕穿山甲,保护其栖息环境,从而利用自然界 食物链原理治理白蚁危害,符合人地协调的理念。
(2020·海南联考)源自欧美的黑杨,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适合生长在河 岸、河滩区域,自从欧美黑杨被引入洞庭湖地区栽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极大 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绿色荒漠”景象,同时降低了湿地的行洪能力。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属于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A.建立动物园
B.建立人工繁育基地
C.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选D。A、B、C项属于迁地保护。
4.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的是
()
A.人类活动的影响
B.环境污染
C.合理有计划利用森林资源 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表现是物种灭绝,而物种灭绝的原因分为自然
6.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枝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
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
()
A.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存
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
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
D.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
【解析】选C。“北美一枝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的主要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主要来源于船舶废水、工业废水、海上石油开 采及大气石油烃沉降 。它会阻止氧进入水中, 妨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同时,石油还会粘
附在鱼鳃上,使之呼吸困难直至死亡,还会抑 制水鸟产卵和孵化。食用在含有石油的水中生
长的鱼类等水产品,会危及人体健康。
7、酸碱 8、病原体
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及许多工业废水 。它 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渔业 生产,腐蚀船只、桥梁及其他水上建筑。 用酸化或碱化的水浇灌农田,会破坏土 壤的理化性质,对工业、农业、渔业和
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状况: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滇池、太湖
地下水污染——
特点: ■污染来源广泛 ■污染难于治理 ■污染危害严重
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
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海洋污染——
特点: ■污染源多而复杂 ■污染的持续性强 ■污染扩散范围大
我国近海污染状况: 渤海、东海、南海 以渤海为例: 60年代以前:3次;70年代:9次;80年代:74次 90年代:1990年34次,1998年22次,1999年7月3日,出现 了1500 km2面积的严重赤潮,7月15日更扩大到了6500 km2。 2000年仅辽宁、浙江两次较大赤潮造成的渔业损失就近3亿元。
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湖泊的干涸灭亡。
4、重金属
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质, 从50年代前后日本出现的水俣病和骨痛 病,均已查明是由于汞、镉污染引起的 公害病。重金属的环境污染已受到人们 极大的关注。
5、难降解有机物 6、石油类
指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能 在水中长期稳定地存留,并通过食 物链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它们中的 一部分化合物即使在十分低的含量 下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
生活用水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屠宰、制革、 洗毛、生物制品等工业废水,常含 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 生虫,会传播霍乱、伤寒、胃炎、 肠炎、痢疾以及其他病毒传染的疾
病和寄生虫病。
四、水污染特征
河流污染 湖泊(水库)污染 地下水污染 海洋污染
河流污染——
特点: ■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 ■染物扩散快 ■污染影响大
接管标准 出水标准 环境标准
一级导流——城市污水截流管网
完善下水道系统—— ■旧城区:雨水/污水合流制,适当的改造 ■新城区:雨水/污水分流制
五、水污染控制
基本控制模式——三级控制
一级控制
源头控制
二级控制 污水集中处理
三级控制 尾水最终处置
再利用/环境水体
接管标准 出水标准 环境标准
污水集中处理
(3)分蓄行洪工程 开辟分洪区,分蓄(滞)河道超额洪水。
黄河的东平湖分洪区
(4)河道整治 人工扩大河槽、裁弯取直、清除阻水建筑物, 以加大江河的泄洪量。
下荆江裁弯工程
(5)绿化工程 通过植树造林、涵水固沙,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
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工程
黄河护岸丁坝绿化
多种工程措施协同—— ■上中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第三节 水灾害
水灾害——
水过多、过少所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发展的 不利影响。
水过多:洪灾、涝灾、潮灾……
水过少:旱灾
洪水灾害——
由于水体(江、河、湖等)中的水量超过其最 大容纳限量而溢出的现象。
1、洪水危害 范围广:陆地2/3,江河中下游 损失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黄河——悬河 1117年(宋):决口淹死百余万人 1642年(明):水淹开封城, 34/37
(3)发展节水灌溉 ■改进地面灌溉方式
河南人民胜利渠
浙江防渗渠
■发展喷灌、滴灌
浙江余姚茶园喷灌
电动时针式喷灌机
滴灌
第四节 水污染
一、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点污染源
工业废水
一、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 二、废水成分复杂且不易净化 三、带有颜色或异味 四、废水水量和水质变化大
生活污水
主要来自家庭、商业、学 校、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 市公用设施,包括厕所冲 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 机排水、沐浴排水及其他
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
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湖泊(水库)污染——
特点: ■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复杂 ■污染稀释和搬运能力弱 ■生物降解和累积能力强
五、水污染控制
基本控制模式——三级控制
一级控制
源头控制
二级控制 污水集中处理
三级控制 尾水最终处置
再利用/环境水体
接管标准 出水标准 环境标准
五、水污染控制
基本控制模式——三级控制
一级控制
源头控制
二级控制 污水集中处理
三级控制 尾水最终处置
再利用/环境水体
接管标准 出水标准 环境标准
源头控制
1.工业废水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布局
排水等。
生活污水中99.9%是水,固体物不到0.1%
大量合成洗涤剂
2、面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径流污染
三、主要的水污染物质
1、悬浮物
使水体变浑,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 作用,吸附有机毒物、重金属等, 形成危害更大的复合污染物沉入水 底,日久形成淤积,妨碍水上交通 或减少水库容量,增加挖泥负担。
2、耗氧有机物
第四章 水环境
目录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水 资 源 第三节 水 灾 害 第四节 水 污 染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水圈: 海洋、陆地、大气中固态水、液态水、 气态水构成的一个大体连续、相互作用 又相互不断交换的圈层。
水的分布
水的循环
1、水的自然循环
2、水的社会循环
生产、生活
抽提
处理
河流、湖泊
人与水的关系-水的用途
1、生活用水 2、生产用水 3、生态用水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第二节 水资源
水资源的含义
天然水量并不等于可利用水量,水资源则一般 仅指地球表层中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 的那部分水量资源。 如大气降水,江河、湖泊 、水库、土壤和含水层的淡水 。
水资源的特性
①作用上的重要性 ②补给上的有限性 ③时空上的多变性 ④利用上的多样性
■清洁生产
单位产品耗水量 (国外先进水平——国内平均水平) 钢铁行业:3~5m3/t——70~100m3 /t 油炼制行业:0.2m3/t——5~6m3/t
■就地处理: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源头控制
2.生活污水 ■合理进行人口密度及分布规划
■公众教育 现代水输的不利影响 “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无磷洗衣粉
源头控制
3.面源水污染 ■城市径流 收集雨水利用 减少硬质地面 增加绿化用地 ■农村面源 发展节水农业 减少土壤侵蚀 合理利用农药 截流农业污水 畜禽粪便处理 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处理
五、水污染控制
基本控制模式——三级控制
一级控制
源头控制
二级控制 污水集中处理
三级控制 尾水最终处置
再利用/环境水体
水资源的短缺
全球的水资源短缺
联合国世界淡水资源综合评价报告指出,世界约1/3人口生 活在面临中度和高度水紧张的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当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不采取行动,预计2025年世界人口的 2/3或近55亿将有面临着这种局面的风险。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 联合国已将我国列为全球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适应生存
封建社会:土堤技术,堤防工程
近现代:坝工技术,水库建设
由于堤防不断加高,洪水蓄泄的空间越来越 小,防汛负担和防汛风险也不断加重,加高 加修堤防与抬高洪水位的恶性循环,如万一 溃堤决口,将造成更大的毁灭性灾害。
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要完全消除洪灾是不可能的。 人类既要适当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须主动适应洪水的 客观规律,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要约束人类自身的各种 破坏生态环境和过度开发利用土地的行为,从无序、无节 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
我国的河流污染状况:
中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 乐观,松花江水质尚可,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 各大流域片的主要污染河段均集中在城市河段, 63.8%的城市河段为IV至劣V类水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主导:城市污水处理厂
处理方法分类—— ■物理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
污水集中处理
■物理处理法
去除物质——不溶性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 主要工艺——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等。 处理设备——格栅和筛网、沉砂池和沉淀池、气浮
装置、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
污水集中处理 ■化学处理法
去除物质——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 主要工艺——中和、混凝、化学沉淀、氧化还原、
人与洪水的协调共处
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结合,成为防洪减灾发展的方向。
Hale Waihona Puke 工程措施——指通过兴建水库、修筑堤防、整治河道、开辟 分洪区等工程,改变洪水的自然状况,包括调 蓄洪量、削减洪峰、加大泄量,分洪、滞洪等, 以防止或减轻发生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
(1)水库工程
水库的主要作用是拦蓄(滞)调节洪水,削减 洪峰,减轻下游防洪负担。
农业缺水 城市缺水 生态缺水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开源、节流、治污、管理
开源
水利工程措施(时间、空间上的调节) 其它措施(雨水、海水、再生水利用)
中国的南水北调
节流
城市节水--节水型城市 农业节水--节水型农业
主要来源于船舶废水、工业废水、海上石油开 采及大气石油烃沉降 。它会阻止氧进入水中, 妨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同时,石油还会粘
附在鱼鳃上,使之呼吸困难直至死亡,还会抑 制水鸟产卵和孵化。食用在含有石油的水中生
长的鱼类等水产品,会危及人体健康。
7、酸碱 8、病原体
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及许多工业废水 。它 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渔业 生产,腐蚀船只、桥梁及其他水上建筑。 用酸化或碱化的水浇灌农田,会破坏土 壤的理化性质,对工业、农业、渔业和
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状况: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滇池、太湖
地下水污染——
特点: ■污染来源广泛 ■污染难于治理 ■污染危害严重
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
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海洋污染——
特点: ■污染源多而复杂 ■污染的持续性强 ■污染扩散范围大
我国近海污染状况: 渤海、东海、南海 以渤海为例: 60年代以前:3次;70年代:9次;80年代:74次 90年代:1990年34次,1998年22次,1999年7月3日,出现 了1500 km2面积的严重赤潮,7月15日更扩大到了6500 km2。 2000年仅辽宁、浙江两次较大赤潮造成的渔业损失就近3亿元。
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湖泊的干涸灭亡。
4、重金属
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质, 从50年代前后日本出现的水俣病和骨痛 病,均已查明是由于汞、镉污染引起的 公害病。重金属的环境污染已受到人们 极大的关注。
5、难降解有机物 6、石油类
指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能 在水中长期稳定地存留,并通过食 物链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它们中的 一部分化合物即使在十分低的含量 下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
生活用水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屠宰、制革、 洗毛、生物制品等工业废水,常含 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 生虫,会传播霍乱、伤寒、胃炎、 肠炎、痢疾以及其他病毒传染的疾
病和寄生虫病。
四、水污染特征
河流污染 湖泊(水库)污染 地下水污染 海洋污染
河流污染——
特点: ■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 ■染物扩散快 ■污染影响大
接管标准 出水标准 环境标准
一级导流——城市污水截流管网
完善下水道系统—— ■旧城区:雨水/污水合流制,适当的改造 ■新城区:雨水/污水分流制
五、水污染控制
基本控制模式——三级控制
一级控制
源头控制
二级控制 污水集中处理
三级控制 尾水最终处置
再利用/环境水体
接管标准 出水标准 环境标准
污水集中处理
(3)分蓄行洪工程 开辟分洪区,分蓄(滞)河道超额洪水。
黄河的东平湖分洪区
(4)河道整治 人工扩大河槽、裁弯取直、清除阻水建筑物, 以加大江河的泄洪量。
下荆江裁弯工程
(5)绿化工程 通过植树造林、涵水固沙,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
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工程
黄河护岸丁坝绿化
多种工程措施协同—— ■上中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第三节 水灾害
水灾害——
水过多、过少所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发展的 不利影响。
水过多:洪灾、涝灾、潮灾……
水过少:旱灾
洪水灾害——
由于水体(江、河、湖等)中的水量超过其最 大容纳限量而溢出的现象。
1、洪水危害 范围广:陆地2/3,江河中下游 损失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黄河——悬河 1117年(宋):决口淹死百余万人 1642年(明):水淹开封城, 34/37
(3)发展节水灌溉 ■改进地面灌溉方式
河南人民胜利渠
浙江防渗渠
■发展喷灌、滴灌
浙江余姚茶园喷灌
电动时针式喷灌机
滴灌
第四节 水污染
一、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点污染源
工业废水
一、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 二、废水成分复杂且不易净化 三、带有颜色或异味 四、废水水量和水质变化大
生活污水
主要来自家庭、商业、学 校、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 市公用设施,包括厕所冲 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 机排水、沐浴排水及其他
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
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湖泊(水库)污染——
特点: ■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复杂 ■污染稀释和搬运能力弱 ■生物降解和累积能力强
五、水污染控制
基本控制模式——三级控制
一级控制
源头控制
二级控制 污水集中处理
三级控制 尾水最终处置
再利用/环境水体
接管标准 出水标准 环境标准
五、水污染控制
基本控制模式——三级控制
一级控制
源头控制
二级控制 污水集中处理
三级控制 尾水最终处置
再利用/环境水体
接管标准 出水标准 环境标准
源头控制
1.工业废水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布局
排水等。
生活污水中99.9%是水,固体物不到0.1%
大量合成洗涤剂
2、面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径流污染
三、主要的水污染物质
1、悬浮物
使水体变浑,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 作用,吸附有机毒物、重金属等, 形成危害更大的复合污染物沉入水 底,日久形成淤积,妨碍水上交通 或减少水库容量,增加挖泥负担。
2、耗氧有机物
第四章 水环境
目录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水 资 源 第三节 水 灾 害 第四节 水 污 染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水圈: 海洋、陆地、大气中固态水、液态水、 气态水构成的一个大体连续、相互作用 又相互不断交换的圈层。
水的分布
水的循环
1、水的自然循环
2、水的社会循环
生产、生活
抽提
处理
河流、湖泊
人与水的关系-水的用途
1、生活用水 2、生产用水 3、生态用水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第二节 水资源
水资源的含义
天然水量并不等于可利用水量,水资源则一般 仅指地球表层中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 的那部分水量资源。 如大气降水,江河、湖泊 、水库、土壤和含水层的淡水 。
水资源的特性
①作用上的重要性 ②补给上的有限性 ③时空上的多变性 ④利用上的多样性
■清洁生产
单位产品耗水量 (国外先进水平——国内平均水平) 钢铁行业:3~5m3/t——70~100m3 /t 油炼制行业:0.2m3/t——5~6m3/t
■就地处理: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源头控制
2.生活污水 ■合理进行人口密度及分布规划
■公众教育 现代水输的不利影响 “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无磷洗衣粉
源头控制
3.面源水污染 ■城市径流 收集雨水利用 减少硬质地面 增加绿化用地 ■农村面源 发展节水农业 减少土壤侵蚀 合理利用农药 截流农业污水 畜禽粪便处理 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处理
五、水污染控制
基本控制模式——三级控制
一级控制
源头控制
二级控制 污水集中处理
三级控制 尾水最终处置
再利用/环境水体
水资源的短缺
全球的水资源短缺
联合国世界淡水资源综合评价报告指出,世界约1/3人口生 活在面临中度和高度水紧张的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当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不采取行动,预计2025年世界人口的 2/3或近55亿将有面临着这种局面的风险。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 联合国已将我国列为全球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适应生存
封建社会:土堤技术,堤防工程
近现代:坝工技术,水库建设
由于堤防不断加高,洪水蓄泄的空间越来越 小,防汛负担和防汛风险也不断加重,加高 加修堤防与抬高洪水位的恶性循环,如万一 溃堤决口,将造成更大的毁灭性灾害。
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要完全消除洪灾是不可能的。 人类既要适当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须主动适应洪水的 客观规律,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要约束人类自身的各种 破坏生态环境和过度开发利用土地的行为,从无序、无节 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
我国的河流污染状况:
中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 乐观,松花江水质尚可,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 各大流域片的主要污染河段均集中在城市河段, 63.8%的城市河段为IV至劣V类水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主导:城市污水处理厂
处理方法分类—— ■物理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
污水集中处理
■物理处理法
去除物质——不溶性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 主要工艺——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等。 处理设备——格栅和筛网、沉砂池和沉淀池、气浮
装置、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
污水集中处理 ■化学处理法
去除物质——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 主要工艺——中和、混凝、化学沉淀、氧化还原、
人与洪水的协调共处
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结合,成为防洪减灾发展的方向。
Hale Waihona Puke 工程措施——指通过兴建水库、修筑堤防、整治河道、开辟 分洪区等工程,改变洪水的自然状况,包括调 蓄洪量、削减洪峰、加大泄量,分洪、滞洪等, 以防止或减轻发生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
(1)水库工程
水库的主要作用是拦蓄(滞)调节洪水,削减 洪峰,减轻下游防洪负担。
农业缺水 城市缺水 生态缺水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开源、节流、治污、管理
开源
水利工程措施(时间、空间上的调节) 其它措施(雨水、海水、再生水利用)
中国的南水北调
节流
城市节水--节水型城市 农业节水--节水型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