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之选材、组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指导——选材、组材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选材的途径及要求;
2、提高选取、压缩、组合、运用材料的能力。
预习案
了解选材途径
一、明确阅读与写作的三大母题,平时注重从这几方面积累、归纳素材:
1、人与自然
2、人与社会
3、人与人(自我、他人)
二、结合几大母题,从以下几个途径选材:
1、中外历史
【人与自然】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表现人与自然的抗争。孟子“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朴素雏形。
请你举一举:
【人与社会】如: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积极用世。梭罗退居瓦尔登湖淡泊避世。
请你举一举:
【人与人】如:武则天的“无字碑”。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惊世一跪”。
请你举一举:
2、课本素材
【人与自然】如:《像山那样思考》呼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赤壁赋》中自然永恒与人生荣枯无常的矛盾。
请你举一举:
【人与社会】如:《五人墓碑记》中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战争对人身体及心灵的摧残。
请你举一举:
【人与人】如:《老王》中“我”对“老王”的愧怍。《我与地坛》“死是必然要降临的节日”;“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
请你举一举:
3、时代人物
【人与自然】如:韩少功曾乡居耕读八年,被称为“现代陶渊明”。中国人马军领导他的公众与环境信息研究中心(IPE)披露了500多家公司的污染问题,获得了戈德曼国际环保奖。
请你举一举:
【人与社会】如:人权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黑色肌肤,一生奉献,风雨中抱紧自由。孙杨,作为奥运冠军的耀世辉煌与作为公众人物的行为失范。
请你举一举:
【人与人】如:林丹与李宗伟,“既生瑜,何生亮”/“瑜亮之争”没有失败者。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请你举一举:
4、社会现象
【人与自然】如:玉树重建工作进入第六年,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破坏却几乎失控,人们惊呼“重建一个玉树,毁掉一个长江”。北京人戏说雾霾:“站在天安门,看不见毛爷爷。”“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雾以吸为贵”等。
请你举一举:
【人与社会】如:央视“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折射传统文化危机。“网红”“直播”除了低俗、吸金还能给社会带来些什么?
请你举一举:
【人与人】如:郭德纲与曹云金师徒反目骂仗频仍恩怨纠葛何时休。傅园慧的“洪荒之力”与以往的冠军感言“感谢教练、感谢家人……”相比更亲民、真实。
请你举一举:
研讨案
一、选材途径
广泛积累、精挑细选(见预习案及补充资料《积累有“品位”的素材》)
二、选材要规避的误区
【误区示例】
哥白尼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他曾因坚持宣传“日心说”而被烧死在鲜花广场上。还有一位科学家,我已经记不起他的名字了,他曾经经过606次实验,终于研制出了新药,举世瞩目。由此可见,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法宝。(文题“坚持到底”)
评:不准确,缺乏严密性。不是“哥白尼”而是“布鲁诺”,而且“被烧死”也不能体现“成功”,与结论不对应。“记不得名字”的素材最好不要写。
【误区示例】
人生不能意气用事。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确有不少意气用事的人,他们往往走上一条不归之路。据某报纸报道,某学校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之后,班上有几个不及格的,而他也名列其中。由于看到自己的成绩很不理想,便觉得自己高考肯定考不上很好的学校了。一气之下,一个人跑到外面喝闷酒,最后喝醉了。可是他没想到自己喝了这么多,而且身上还没有带这么多钱,并准备开溜,可是没走几步就被逮住了。由于当时他喝多了,他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与对方打斗,对方十几个人围着他一个人打,结果他被当场打死。当他家里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妈妈当场昏了过去,全家老小更是哭做一团。这可是个血的教训啊。(文题:“意气”)
评:不典型,没有代表性,说服力欠缺。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误区示例】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置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文题:““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评:不新鲜,缺乏时代性。一连列举了四个古代君王,材料显得陈旧,且选材的角度较为单一,
三、选材的要求:准确、典型、新鲜
四、方法探究
1、一材多用(试解决素材贫乏问题)
【例】《魏公子列传》中围绕侯赢一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拒收信陵君礼品;(2)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冷落信陵君;(3)向信陵君推荐了朱亥,以便日后重用;(4)授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妙计;(5)侯赢履行承诺,以死相谢。
围绕“侯赢”,一材多用,示例如下:
从素材整体看,可指向主题——士为知己者死。
从(1)看,可指向主题——安贫乐道,洁身自好。
从(2)看,可指向主题——试玉要烧七日满,辨才须待三年期。
从(3)看,可指向主题——慧眼识人/高瞻远瞩。
从(4)看,可指向主题——不拘泥于常规
从(5)看,可指向主题——重信践诺
你来试一试
素材提供:
梁启超1890年即追随康有为,接受康的学说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人称“康梁”。1895年协助康有为在京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君子”慷慨就义,以死明志。梁启超选择了逃亡日本。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支持袁世凯,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毅然拒绝袁世凯的重金收买,而写出了揭露窃国大盗恢复封建帝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902年,本着“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的想法,梁启超公开发表文章,反对康有为的保守,直接导致师徒决裂并一度反目成仇。但1927年康有为病逝,梁启超联合康门弟子,在北京设灵公祭,含泪宣读悼文。晚年梁启超超脱政治,于“饮冰室”笔耕不辍、潜心治学,甚至还几度抱病前往聆听禅宗大师欧阳竟无的佛经讲学。
从看,可指向主题——
从看,可指向主题——
从看,可指向主题——
从看,可指向主题——
从看,可指向主题——
从看,可指向主题——
参考角度:1、一生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2、逃亡日本——死可以明志,但生可以践志3、从“挺袁”到“反袁”——可贵的精神变迁(人生的转弯)4、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情感与理智5、公祭康有为——不忘本/看淡恩怨6、晚年抱病听讲学——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神似”替换(试解决素材陈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