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础管理定义与内容

合集下载

公司运营管理基础管理制度

公司运营管理基础管理制度

公司运营管理基础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与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管理持续改进和创新,制定并完善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公司运营管理基础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基础,对于公司的各项运营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本文将从公司运营管理基础管理制度的定义、内容、实施和落实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述,以期对公司运营管理基础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理解和践行。

一、基础管理制度的定义公司运营管理基础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公司运营管理行为,维护公司正常秩序,保障公司长期发展而制定的具有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管理规章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基础管理制度是公司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制度、生产运营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都是为了规范公司运营管理行为,使之符合法律法规,并且达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目标。

二、基础管理制度的内容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公司运营管理基础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福利、离职等方面,要求公司在员工的招聘、岗位培训、绩效考核和激励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以保证公司员工的合理配备、规范管理和良好激励。

2.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公司运营管理基础管理制度中的核心部分。

其内容包括财务预算、费用审批、资金管理、会计制度、税务管理等方面,要求公司在资金运作、财务决策、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管等方面建立稳健、科学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公司财务的健康运作和合规经营。

3.市场营销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制度是公司运营管理基础管理制度中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组成部分。

其内容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价格策略、销售渠道、客户关系等方面,要求公司在市场营销决策、市场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以确保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和市场销售目标的实现。

企业基础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基础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基础管理包括哪些内容现代企业基础管理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详见下述)。

它基本涵盖了企业内部运作管理中的各个方面。

其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高中层、基层管理人员。

管理就是沟通和协调。

各级管理人员不但应知道自己干什么,还应当知道其他管理人员在干什么,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

无疑对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工作上的协调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我们认为只要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应该参加这五门课程的学习,都应该了解这五个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注重管理方法及技能培训,突出事例分析。

一、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1、企业管理概述及管理学发展简史2、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3、企业的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价值工程、网络技术、ABC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线性规化4、现代企业管理原理:以人为本、信息管理、动态原理、创新原理、经济效益原理、反馈原理5、企业规章制度的概念、基本内容6、制度的制定及执行:1)制定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条件2)执行措施3)完善及系统化二、产品质量管理1、产品质量的概念、术语和名词解释a、质量概念b、质量特性c、质量职能d、质量管理及其发展2、质量认证体系的内容、意义、程序及措施方案(iso9000介绍)3、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转a、质量基础工作的建立b、TQC活动c、质量成本d、PDCA 循环4、质量管理的几个基本方法a、主次因素排列法b、因果分折法c、直方图法d、控制图法5、6西格玛管理介绍三、生产计划、生产运作及现场管理1、生产运作的基本构成及其基本原则a、技术工艺准备b、生产流程c、辅助运作过程d、运作服务过程e、生产运作的基本原则——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适应性f、人、机、物、环的科学配合原则2、生产计划管理a、计划类型b、时间、能力安排原则c、工艺及设施管理d、设备管理e、物料及辅助准备3、生产运作的基本方法a、目标管理b、滚动计划c、ABC分类控制法d、网络计划技术e、线性规划4、现场管理一一意义、目的、标准及4S的执行5、提高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增长短扳克服瓶颈简单介绍MRP原理即流程重组四、生产成本分折及控制管理1、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2、生产成本构成内容:a、市场费用b、开发费用c、运作费用(工、料、费、税、资金成本…)d、成本开支范围3、成本计划编制内容及分折:a、综合成本编制及分折b、单个成本编制及分折4、成本控制的方法:a、基本方法b、价值工程c、量本利分折法d、变动成本法e、回归法(仅讲二元回归法)5、企业二级核算的目的、意义及基本方法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企业人事管理的意义、目的及原则2、企业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a、招聘及甄选b、用工合同主要内容c、测评方法d、员工激励e、人员考核f、调配、提升或解雇g、职工培训h、薪酬设计原则3、“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原则和内容4、节省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

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

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一、企业管理基本概念(一)企业概念与特征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及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以获取盈利为目的,依法设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具有技术和组织特征,企业的发展状态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发展水平。

(二)管理的定义和作用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实施的。

管理是一个过程。

管理由若干个职能构成。

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优化调配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管理的目的是使组织高效地达成组织目标。

各种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是现代生产力要素之一。

(三)企业类型个人独资企业的优点是:设立、转让、关闭容易,出资人拥有绝对决策权,利润独享,结构简单,管理灵活,易于保护商业秘密,法律限制较松,政府管制较少。

个人独资企业的缺点是:负无限责任,当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企业债务时,法律强制企业主以个人财产来清偿企业债务,可能造成倾家荡产;规模有限,受资金和个人管理能力限制,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企业生存寿命不稳定。

个人独资企业不适宜经营风险大的项目。

法律敎育网公司是法人,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人格,这是公司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重要区别。

公司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创办公司的手续复杂,组建成本较高;二是政府对公司监管较严;三是透明度较高,企业盈亏机密难以保守;四是公司易受"内部人"控制。

公司是最典型的现代企业形式。

对工业企业,大型企业需满足从业人员在2000人及以上,销售额在30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在40000万元及以上;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以下。

(一)计划计划对管理的意义:计划是管理活动的依据,计划是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手段,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计划是管理者制定控制标准的依据。

企业基础管理定义及内容

企业基础管理定义及内容

企业基础管理就企业管理本身来讲,根据其工作的出发点及针对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即: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

基础管理是企业开展一切专业和综合管理活动最基础的工具和方法,而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则是运用基础管理作用于各项经济活动资源要素,以实现企业目标及价值并尽可追求其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的过程。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基础管理研究的是最基础的工具和方法,专业管理研究的是运用方法实现目标的过程,综合管理则是对专业管理的系统化集成。

根据上面的表述,我们梳理一下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运用的各种最为基本的工具和方法,将其归纳起来大致以下有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标准化、定额管理、计量管理、档案管理、计划管理、统计核算管理、员工培训以及责任制。

一、标准化:狭义的标准是指对在企业经济技术活动中重复发生的对象以特定形式制定的统一规定。

而广义的标准则可理解为对在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订的规则。

标准化是企业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

按性质划分,企业的标准主要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种。

(一)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经过一定程序批准并在一定范围内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

它是人类从事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的技术依据。

技术标准包括: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安全与环境标准等。

(二)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工作所制定的程序、职责、方法和制度,是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

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制度建设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管理标准化的过程。

标准化的意义在于:通过标准实现了对事物的区分和归类,找到同类事物发展和运行的统一规律和规则,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无效活动,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率,实现最佳的秩序和效益。

通过标准化制定出的各种标准,为其它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标准化是基础管理中的基础。

二、定额管理:定额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利用和消耗以及获得的成果等方面所应遵守的标准或应达到的水平。

企业管理基础讲义

企业管理基础讲义

任务一 认识企业
引例
2002年6月,当宝洁公司推出激爽的时候, 以其特别的路演吸引了无数媒体和大众的 目光,甚至引起了营销界关于“事件营销” 的讨论。激爽以一个新品的姿态闯入全国 沐浴品牌前十名,并拿下了接近2%的市 场份额,甚至公开与沐浴产品老大六神叫 板。
但随后,统计数字显示:激爽品牌的市场 占有率一直徘徊在3%左右,其在超市与 对手六神的竞争中,也基本以失败告终。
(2)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和人资兼合公司 (3)母公司与子公司 (4)根据公司内部管辖关系进行划分,可
将公司分为总公司和分公司
(5)关联公司和集团公司
任务小结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与服务等经济活动的 营利性组织。根据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划分 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讨论分析: 华润集团子公司之间贷款互换
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
(二)合伙企业
1.合伙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1)合伙企业的概念

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
伙 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2)合伙企业的特征
①合伙企业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②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公 1、有限的责任 司 2、企业发展的空间大 企 3、产权可流通性 业 4、两权分离、企业寿命长
缺点
1、无限的责任 2、有限的规模 3、有限的寿命
1、无限的责任 2、有限的寿命 3、企业规模有限 4、管理上不易取得一致 1、组建难度大 2、内部监督约束难 3、经营的保密性差 4、双重纳税
2.公司的种类
人; (2)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照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一、引言企业基础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项基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以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等。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方面来阐述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应通过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措施来吸引和激励员工,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的资金运作和财务决策。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和财务状况的良好。

在资金运作方面,企业应注重资金的筹措和运用,合理安排资金的流动,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在财务决策方面,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和财务预算,以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企业基础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市场竞争。

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来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在产品销售方面,企业应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

在市场竞争方面,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稳定并扩大市场份额。

五、总结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它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能够吸引和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企业能够合理运用资金,确保财务状况的良好。

通过合理的市场营销,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稳定并扩大市场份额。

只有做好这些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才能够实现持续发展和长远成功。

六、致读者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管理方法和理念,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企业有哪些基础管理制度范文

企业有哪些基础管理制度范文

企业有哪些基础管理制度范文企业有哪些基础管理制度一、引言基础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和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涵盖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了保障。

本文将介绍企业基础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组织架构管理制度1. 组织架构规定:明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确保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责清晰明确。

2. 决策流程规定:规定企业内部的决策流程和决策权限,确保决策合理、高效。

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1. 招聘和录用规定:明确企业招聘和录用的程序和标准,确保人才选拔的公正和公平。

2. 薪酬管理规定:规定企业员工的薪酬结构和制度,确保薪酬与员工的贡献和价值相匹配。

3. 岗位评估和晋升规定:规定员工岗位评估和晋升的标准和程序,确保员工的晋升公正和合理。

四、财务管理制度1. 预算管理规定:制定企业的年度预算和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财务目标得以实现。

2. 成本管理规定:规定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利润最大化。

3. 资金管理规定:规定企业资金的使用和监督制度,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和风险控制。

五、销售管理制度1. 销售目标规定:设定企业的销售目标和销售计划,明确销售部门和个人的任务和责任。

2. 销售流程规定:规定企业的销售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销售过程的高效和顺畅。

3. 客户关系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管理和维护制度,确保与客户的良好关系。

六、生产管理制度1. 生产计划管理规定:制定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制度,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

2. 质量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 设备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七、绩效考核制度1. 绩效指标设定:设定企业和部门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方法,确保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

2. 绩效评估与奖励:规定绩效评估的周期和流程,设定绩效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管理基础教学大纲

企业管理基础教学大纲

企业管理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践技巧,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课程内容1. 引言- 企业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2.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企业组织与职权划分- 企业目标的制定与执行3. 企业规划与战略管理- 企业规划与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 企业竞争战略4.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 绩效管理与培训发展- 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5. 决策与问题解决- 决策理论与模型- 决策方法与技巧- 问题解决与创新6. 领导与团队管理- 领导理论与风格- 团队形成与发展- 团队冲突与解决7. 控制与绩效管理- 控制理论与方法- 绩效评估与改进8.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企业道德与伦理-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师通过教材和案例研究等方式,介绍和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2. 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实践和应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性问题的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4.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情景,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席率、参与讨论等。

2. 课堂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报告等。

3. 期末考试: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4. 项目实践: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实践项目,并撰写相关报告。

五、教材参考- Robbins, S.P., Coulter, M., & DeCenzo, D. A. (2017). Management (14th ed.). Pearson Education.- Daft, R.L. (2018). The New Era of Management. Cengage Learning.- Hill, C.W.L., & Jones, G.R. (2019). Strategic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13th ed.). Cengage Learning.六、参考文献- Mintzberg, H. (1973).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 Harper & Row.- Drucker, P.F. (1974).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Harper & Row.- Porter, M.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Free Press.七、备注本大纲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企业基础管理-内容

企业基础管理-内容

一、生产管理●什么叫生产管理:对生产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保证质量、按量、按品种、按作业内容、按时间,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实施完成生产目标。

●生产过程管理的主要任务:1.全面掌握各个生产过程的生产进度2.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3.消除生产的薄弱环节,保证生产协调,顺利进行4.使生产作业始终处于控制状态,按要求完成生产任务●生产管理的内容:1.检查和掌握生产前的准备情况:技术文件齐备,工装齐全,设备状态良好,物资供应及时,人力配备合理,生产安全,环境文明2.严格执行生产作业计划:掌握生产进度,强化调度指挥,关注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掌握原材料投入,器材、工具,多种油料的供应:做到数量准,保管好:摆放整齐,标识明显,定点存放;在制品定期清点4.按规定要求,准确、及时填写多种原始记录和报表5.严格工艺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防人身、设备、质量事故发生6.服从上级及专业人员的指挥,主动接受监督和指导,确保生产计划的完成7.开好协调会,检查当日计划完成,布置下步工作及要求●生产管理的要求:1.讲求经济效益2.实行科学管理3.组织均衡生产4.安全和文明生产●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1.生产过程和连续性:劳动对象始终处于动动状态2.生产过程比例(协调性):程序之间,基本生产与辅助生产之间,在能力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3.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各阶段,各工序的生产活动,在时间上必须是平行进行的4.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按生产计划有节奏的进行5.生产过程的经济性:用尽可能小的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果二、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是指对于生产相关的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认证、准备、设计与安排。

计划作用:为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减少以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计划管理的指导思想:1.全局观念:具体目标与总目标,近期与长远计划关系2.系统观念:内外部联系起来,局部与整体联系起来3.市场观念:树立用户至上,市场需求观念4.竞争观念:提高企业的素质与反应能力5.效益观念:进行科学组织管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生产计划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功能1.生产功能:有条理、有步骤、有轻重缓急地安排生产活动2.预计功能:计划也是一种预测,当它将某一种生产活动分解之后,实际等于预测了它的进程3.管理功能:计划是种管理,并且是一种目标管理。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企业概念、企业目标、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职能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企业管理概念–企业的定义–企业的功能与特点2.企业目标与战略–企业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执行3.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类型–组织结构的设计与优化4.管理职能–计划与决策–组织与协调–领导与控制三、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2.课堂讨论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考察实地考察与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管理现场操作。

四、教学评价1.日常课堂表现:参与度、讨论质量等。

2.课程作业与考试:考察学生对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课程项目实践评估:通过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内容教学活动1 企业管理概念授课、案例分析2 企业目标与战略授课、小组讨论3 企业组织结构授课、实例分析4 管理职能授课、实地考察5 综合应用与实践课程项目实践评估六、教学资源1.课程教材:《企业管理基础》2.案例分析资料:《企业管理案例精选》3.实地考察安排:企业管理实践基地七、教学团队1.主讲教师:XX 教授2.助教:XX 硕士研究生3.课程助理:XX 硕士生本教案将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企业管理的实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包括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

这些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需要通过招聘、培训、激励等手段,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财务管理也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确保企业的资金流动和资产保值增值。

只有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企业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投资和信任。

采购管理和物流管理也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企业需要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和物流配送,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一环。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营。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管理基础是什么

企业管理基础是什么

企业管理基础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管理基础是组织成功运行的基石。

企业管理不仅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更是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实现目标并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讨论企业管理的基础元素,以及这些基础如何影响企业的运作。

规划规划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步,它确定企业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在规划阶段,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识别机会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有效的规划可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方向,引领企业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组织组织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步,它涉及将员工、资源和流程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规划中设定的目标。

在组织阶段,企业管理者需要制定组织结构、分配职责和权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良好的组织能够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确保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

领导领导是企业管理的第三步,它包括激励员工、解决冲突、制定决策等一系列活动。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决策能力,以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其潜力,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有效的领导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绩效表现。

控制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最后一步,它通过监督和评估企业运作情况,及时纠正偏差,确保企业按照规划和目标前进。

控制涉及制定绩效评估标准、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有效的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避免风险,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基础是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只有将这四个要素有效整合,企业才能实现目标,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这些基础,持续改进管理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确保企业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第一节什么是基础管理?
一、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管理?
什么是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特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通俗地讲我们就是管理人、财、物,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效能,为企业的发展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断完善企业制度,使企业运营逐渐达到最佳状态)
首先,我觉得管理思想是有层次的,而且也有其特定适用的范围。

“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实践出来的管理思想可能在另外一个行业就会遭遇到挑战;就是在同一行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所应采取的管理思想也应有所区分,一般企业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五阶段:生存期(创业期)、成长期(发展期)、扩张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思想或者说对管理理念有所侧重,亦符合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法即以变化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事物的主要矛盾。

管理思想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适合也才是最好的。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邓小平也讲“摸着石头过河”,这两句名言是对管理适用性的最好佐证。

谈到管理的适用性,我就想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个舶来品,什么KPI、MB0、BSC、PDCA等等,都要结合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人的特质去综合运用。

企业管理 基础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 基础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基础管理制度一、引言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过程。

而管理制度是管理活动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为了规范管理行为、加强管理效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

对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规范员工行为,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

因此,本文将从企业管理的基础管理制度方面展开探讨,介绍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关注的内容和流程。

二、企业管理基础管理制度的概念基础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基础,是企业实行管理的一种规范,是企业内在的规章制度体系。

它包括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内各项规章的总称,对企业的管理规范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基础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

这些基础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和流程,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增强竞争力。

三、建立基础管理制度的意义1. 规范管理行为企业管理中的基础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种规范,对于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起着规范性的作用。

建立完善的基础管理制度可以约束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使其在规定的管理范围内开展管理活动,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有利于保持企业内部的秩序和稳定。

2. 提高管理效率基础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和工作程序,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效率。

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程序可以减少管理活动中的重复劳动和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合理利用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3. 维护企业利益基础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增强竞争力。

同时,基础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企业的内部各项管理活动,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四、基础管理制度的建设内容基础管理制度的建设内容涉及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规章和制度,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基础管理制度

基础管理制度

基础管理制度基础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规范管理行为,确保运营效率,保障员工权益,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程序。

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等,是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建立和维护一支优秀人才队伍的重要制度,主要包括:1、招聘制度:包括招聘流程、招聘程序、招聘条件、招聘面试流程等。

2、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福利待遇、工作时间、工资发放等问题,维护员工的权益。

3、薪酬制度: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薪资、奖金、福利待遇等进行规定,确保员工的收入与企业收益相平衡。

4、绩效考核制度:设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方式、考核周期与流程,并通过考核结果反馈和提高员工绩效,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5、培训发展制度: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需求,通过职业培训、管理培训、技能培训等途径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提高机会,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财务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1、会计原则制度:明确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规范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管理行为。

2、财务制度:包括经费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监督、票据管理等内容,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规范,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合规和透明。

3、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建立审计、检查、监察机制、内部审计、控制风险和保障资产安全等方法,确保企业内部风险可控,防范内部违规和经济损失。

三、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生产计划、控制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1、生产管理流程: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执行、生产控制、生产数据汇总等环节,完善生产管理体系。

2、物料管理制度:包括进货、出库、库存、盘点等管理环节,规范物料出入库流程,确保物料库存达到最优化高效。

3、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组织设备管理和运行维护人员,保障设备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

啥叫基础管理?基础管理是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做强做大、持续发展的根基,它包括员工培训、规章制度、基本信息、团队建设、工作准则、工艺流程、作业场地和目标体系八个方面。

企业基础管理具有潜在性、延缓性、日常性、持续性、底层性、关联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通过采取领导重视是前提、落实到位是保证、政策适宜是关键和持续提升是根本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实施企业基础管理。

人力资源——如果你都不知道你们公司有多少人,人员结构是什么样的,员工花名册都不规范,可别告诉我你们现在正忙着整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生涯规划、搞培训体系、搞人员素质测评。

设备管理——如果设备台帐都没有,就别去策划什么全面设备管理了采购管理——物资采购周期都不制定,那么你们采购工作的规范将遥遥无期质量管理——基础就是标准,验收标准,过程质量控制标准,产品放行标准以及这些标准是否执行落地等等作为企管部门或运营管理部门,基础工作就是计划、总结。

所以说,有的人永远不怕写总结时没话可写,因为一切都可归于基础管理不规范。

基础管理似乎不好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企业里每个部门每一项业务活动都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的。

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所开展的工作,都可以说是下一环节或下个流程的基础工作。

如何进行基础管理?要求各部门严格履行职责,按职责开展工作,根据其工作的结果倒推回去,就会发现基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近期发现生产计划总是不能按计划完成,一调查,生产部门说计划部门计划不合理,计划部门说库存数据不准确,如果把库房管理看成基础工作,那显然是不规范的,如果继续推下去,发现库管员明显达不到岗位要求,表明人员甄选工作出了问题,也就是招聘工作存在问题。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动手解决,就是开展基础管理。

夯实基础管理

夯实基础管理
风险控制
• 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风险 •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敞口 •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生产与运营管理的规范化与效率提升
生产运营管理规范化
• 制定完善的生产运营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生产运营活动的规范和要求 •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 建立高效的生产运营协同机制,提高生产运营效率
企业基础管理的方法
• 制定完善的基础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管理活动的规范和要求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 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提高企业基础管理的水平
02
企业基础管理的主要领域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 优化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 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 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招聘、培训、晋升和激励等方面的公平 和合理 •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 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财务管理制度与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制度建立
• 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 加强财务监控,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 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数据支持
避免失败教训
• 分析失败企业的教训,提高企业基础管理的风险意识和 防范能力 • 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相结合,提高企业基础管理的水 平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深入了解企业基础管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分析失败企业的基础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其他企 业提供警示和借鉴

公司基础管理及规范化管理

公司基础管理及规范化管理

有:
a.工艺规程;
b.操作规程; c.产品技术检验规程;
d.设备使用和维修规程;
e.安全技术规程。 (4)责任制: 是规定企业内部组织、各类人员工作范围、应负责任和 拥有权利的制度。它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把责、 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的综合性管理制度,是规章制度的核心。 可以分为岗位责任制和管理业务责任制两种: A、管理业务责任制:生产责任制、技术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
②职工代表大会制:
③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2)(管理)工作制度:
其中主要有:
①政治工作制度:
②计划管理工作制度; ③市场经营工作制度;
④生产管理制度;
⑤物资供应管理制度; ⑥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⑦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
⑧生活福利事业的管理制度。 (3)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或并入管理制度,列为“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①情报:指为了一定目的而收集的,比较系统的,经过分析
和加工的资料; ②分类:
A、按性质分类
a.科技情报:来自外部有关科技进步情况和动态资料;
b.经济情报:那些反映企业内外各种经济活动情况和动态资料。
B、按表现形式分类
a.非文献情报:非记录情报,指口头传播的情报和媒介传播的 无文字记录的情报。
b.文献情报:包括文字记录和视听资料。对企业而言, 主要有:产品目录和样本;专利文献;政府公开出版文 件;报刊论文;科学技术;经济档案;技术标准资料; 学术会议文件;学术论文。
(5)费用定额:
有:①制造费用;②管理费用;③销售费用
(6)期量标准: 有:节奏、批量、生产同期、间隔期、提前期、在制品
定额等。 (7)厂内价格:
有:①购进物资的厂内价;②自制产品的厂内价;③各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基础管理就企业管理本身来讲,根据其工作的出发点及针对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即: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

基础管理是企业开展一切专业和综合管理活动最基础的工具和方法,而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则是运用基础管理作用于各项经济活动资源要素,以实现企业目标及价值并尽可追求其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的过程。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基础管理研究的是最基础的工具和方法,专业管理研究的是运用方法实现目标的过程,综合管理则是对专业管理的系统化集成。

根据上面的表述,我们梳理一下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运用的各种最为基本的工具和方法,将其归纳起来大致以下有八个方面的容即:标准化、定额管理、计量管理、档案管理、计划管理、统计核算管理、员工培训以及责任制。

一、标准化:狭义的标准是指对在企业经济技术活动中重复发生的对象以特定形式制定的统一规定。

而广义的标准则可理解为对在某一围的活动及其结果制订的规则。

标准化是企业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

按性质划分,企业的标准主要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种。

(一)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经过一定程序批准并在一定围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

它是人类从事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的技术依据。

技术标准包括: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安全与环境标准等。

(二)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工作所制定的程序、职责、方法和制度,是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

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制度建设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管理标准化的过程。

标准化的意义在于:通过标准实现了对事物的区分和归类,找到同类事物发展和运行的统一规律和规则,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无效活动,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率,实现最佳的秩序和效益。

通过标准化制定出的各种标准,为其它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标准化是基础管理中的基础。

二、定额管理:定额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利用和消耗以及获得的成果等方面所应遵守的标准或应达到的水平。

定额本身就是一种标准,而定额管理则是运用这种标准对企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各种资源的消耗、利用和占用进行控制。

同时定额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经济水平和管理的现代化程度。

由于企业占用、消耗的资源的具体形式不同,企业定额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其容不同,可分为劳动定额、设备定额、物资定额、资金定额、成本费用定额等等。

企业定额工作包括定额的制定、实施、修订和管理等工作。

制定科学的定额,做好定额工作,对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组织企业有序的生产活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企业基础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要抓好定额管理,其关键在于三点:1、额定制订要做到及时、科学、全面;2、在定额的实施中,要维护其严肃性发挥其应有作用,就必须坚决执行并严格考核;3、根据情况变化适时修改定额,以保证其合理性。

三、计量管理:计量是指用计量器具的标准量值去测定各种计量对象的量值。

企业的计量工作包括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两个方面。

做好计量工作,可为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是企业部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基础。

同样,抓好计量工作关键也有三点:1、保证计量器具配备齐全和调校精准;2、定期检查,正确使用,及时维修,保证计量器具处于良好状态正常发挥作用;3、完善计量信息的传递系统,包括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做好计量信息的记录、整理、保存、传递、分析等工作,使企业的计量信息能准确反映企业物资运动的质与量。

四、档案管理:档案是指: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而档案管理则是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

信息是贯穿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而作为信息载体的档案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企业档案管理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稳妥性:档案的保管对软硬件方面都有非常专业的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档案能够被妥善的长期保存以供随时检索、查阅和调用。

另外,进行档案备份也是加强其稳妥性的一个有效方法。

2、规性:档案数量会随着业务活动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因此对越来越多的档案实施系统分类、统一规则的编码等规化的管理方法,以方便检索、查阅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运用,对档案的规化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和推动。

3、完整性:一切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都应该列入档案管理的畴,特别是一些事关企业重大利益的重要档案资料更应该做到不缺不漏,不留死角。

4、有效性:档案的有效性是体现其价值的前提,保存过期、错误、虚假的档案不但会造成浪费资源,而且还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形成误导,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此在搜集、整理档案时鉴别其有效性非常重要。

五、计划管理: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容和步骤。

而计划管理则是指企业根据外环境和条件变化并结合长远和当前的发展需要,合理地利用人、财、物、信息及时间,组织筹谋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企业经营计划按时间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经营计划三种;按计划容又可分为供应、销售、生产、劳动、财务、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设备投资等计划。

计划编制的要点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1、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是为实现企业在一定时期利用各种资源组织筹谋全部经营活动,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因此编制计划时应具备明确且与企业目标一致的目的性,以便于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调配运用。

2、可行性:计划编制必须是基于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及所处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以及对各种资源和环境的价值、作用及其相互影响的正确评估。

只有这样,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切实可行。

好高骛远或鼠目寸光的计划都会给企业的资源造成浪费甚至让企业误入歧途。

3、细致性:计划的容应尽可能的涉及细节以使其对行动指导的针对性更强,也有利于提高计划的可行性。

4、灵活性:俗话说得好“计划不如变化快”,企业身处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故,而编制计划时如果尽量地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变化并预留若干应对方案将会使我们在面对变故时更加从容不迫。

5、及时性:看看上面对计划的定义,这点应该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

6、前瞻性:正所谓“一步快,步步快”,适度超前的计划往往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六、统计与核算管理:我们这里指的统计与核算实际是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统称,两者都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数据信息最基础的方法并且互为补充,其区别主要是核算的目标、对象和方法有所不同。

统计与核算管理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真实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虚假的核算数据和信息会给企业经营决策造成重大危害,因此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与核算管理的第一要点。

2、有效性:是指统计与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要对有关各方决策具有相应的价值,其核算的行为和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3、一致性与可比性:是指核算的处理方法和指标口径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否则会使数据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无法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以及不同核算期间之间的经营管理成果进行直观的认识与评价。

七、员工培训: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以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人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五大资源要素中的核心,他决定其它要素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发挥作用的大小。

要让企业的员工从广泛意义上的“社会人”转变为特定意义上的“企业人”,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企业对员工培训。

因而我们也可以说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要抓好员工培训应注意以下几点:1、培训系统化: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是系统性和一贯性的行为,以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而非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或是临时报佛脚的应急之举。

2、实效性:企业培训员工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理念等,以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员工培训的目标应紧紧结合企业的目标及实际情况并且还应进行周密计划、科学实施以保证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3、针对性: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员工在工作性质,素质能力方面的区别和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将会使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八、责任制。

责任制是指规定企业部对各个部门、岗位的工作围、应负责任及相应权力的制度。

其目的在于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任务和要求,把企业中千头万绪的工作同成千上万的人对应地联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如果说标准化是企业基础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那么责任制就是企业基础管理的核心。

换言之,责任制体系科学与否将决定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能否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因为人始终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但其行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作为“经济人”的特性,即动机根源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而在某种特定阶段和环境下,企业与个人的利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

因此为了实现代表全体员工整体的企业利益就必须对个人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和监督.,而这正是责任制所起的作用。

抓好责任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责权利对等:这是责任制的核心,三者的关系就应该像一个等边三角形: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衡,任何一边出现问题都将不同程度地削弱整个责任制体系的效力。

如果我们细想一下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绝大多数问题,就会发现其根源就在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