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专题1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第一课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第一课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4597fc6529647d272852c1.png)
一、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方法。
目
二、引导学生用实际的眼光看
标 待法治问题 。
标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目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我国法
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 的公平、正义。
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种公平正义 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
一、关于法的本质。
学
重
二、关于法的基本特征。
通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察上面的资料你们有什么 认识?在你的印象中法是什么?你的身 边有什么现象与法有关?
第一课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法:国家制定和保证实施 的行为规范 法: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 职能
教学目标
一、法的本质。
知 识
二、法的历史发展。
目
三、法的基本特点。
标
四、当代我国法的作用。
能 力
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 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 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法律义务指人们依据法律规范必须为一 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人的权利得以 实现,当负有义务的主体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 自己的义务时,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承担 相应的责任。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
大家说一说法律在我们身边所发挥的作用
我国的法律有哪些表现形式?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 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 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主要的法律渊源。
2.法律:按照法律制定的机关及调整的对象 和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
课堂小结
1.法产生和发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2.法的本质: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3.法的主要内容:规定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4.法的创制形式: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原创1: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原创1: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f63e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f.png)
【问题探究】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的作用。 第 14 页
答案:法的职能实际上就是法的作用。法的 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 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材料侧重体现法的社会职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法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重 要工具,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的进 行、社会管理的完善,有助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 正义、不断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选修五 专题一 第一框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第2 页
水和天平,神兽与女神,都反映了人类希望通过法律去 追求和实现公平正义。图中正义女神手中之剑和天平象征着 什么?正义女神为什么蒙着眼睛?
学习目标:
第3 页
1.了解法的本质和法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重点) 3.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4.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基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法律现象。(难点)
(1)法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
二、法的特征
第8 页
据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报导,南方 某工厂在进行人民代表选举时,只进行了 选民登记,经过广泛的、酝酿提出两名候 选人的名单。在投票那天,没有按照选举 法的规定,让工人自愿投票,而是由工厂 的一位工作人员,根据厂领导的旨意代为 投票。由于工人没有参加投票,引起他们 的强烈不满。为此,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干 预和安排下,该厂的工人重新参加了投票。
(2)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其主要内容
二、法的特征
第9 页
(3)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二、法的特征
第 10 页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 有普遍的约束力。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1 PPT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1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91d86b581b6bd97f19eadb.png)
育人之所需,生活之所求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灋,刑也。”
廌,神兽。此兽似羊非羊,似牛非牛,似鹿非鹿, 也有人说它同麒麟相像。它的头上长着一支独角,锋利 无比,故又称独角兽。其有分别罪与非罪的本能,有罪 则触,无罪则不触。
提供模型 标准或方向
①人们可以怎样行为。 (可为模式)
②人们不得怎样行为。 (勿为模式)
人③们必须怎样行为。 (应为模式)
法的基本形式
制定法
法“从无到有”的过程。例:“一夫一妻制”。
认可法 法“约定俗成”的过程。例:“交通靠右走”。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法的作用: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西方法的词意的核心是正义。 西方正义女神的形象:左手天平、右手宝剑、蒙眼。
区别:法、法律、法律体系、律法的概念。
法的 本质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
法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
法的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
谢谢
法的本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法的 特点
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标准和方向的行为规范 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
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靠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的特点: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标准和方向
法的本质、托普市,法 律规定:任何人不准加班加点 工作。一天,一名警察发现一 个人从一家电器商店偷走了两 台录音机,就立即追了上去。 正当他紧追不舍之际,教堂大 钟敲响了11下,警察便戛然止 步。原来他到下班时间了,再 追就违犯了法律,只好“望贼 兴叹”。
教学设计1: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教学设计1: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87ef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6.png)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2个本质:法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2个职能: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5个特点:法的5个基本特征。
板书设计
一、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1、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1)法的本质
(2)法的类型
(3)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源自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一、教学目标(或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同学们初步的法律观念,引导他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法的本质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在现今这样一个法治社会,我们对于法律这个词都不陌生。新闻中经常提到这个字眼,还有很多相关的节目,如大家熟悉的焦点访谈、法治在线、法律讲坛等等。下面我想请大家来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法是什么?
看书,并讨论思考:
法到底是什么?学习法有什么作用?
让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依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尝试去总结法的含义。引发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的兴趣。
观看《全民守法》视频
探究问题:如何理解法的职能?
教师讲解: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与地位。
例题或练习
根据学生习题解答情况进行点拨
读课文,小组讨论后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举例。
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展开激烈的讨论,达到提高学生探究积极性的目的。
总结
要求学生总结“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的相关知识。
课件6: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课件6: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b0b1b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3.png)
规范市场运转。
三、法的作用: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第 16 页
政治职能: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社会职能: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体现在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 文明建设等领域中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第 17 页
社会主义法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行为规范体系,它体现着由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以 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它用规定 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 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2)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第 11 页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今天下午在 京闭幕。会议以167票赞成、1票反对、3票弃权,表决通过了 电子商务法。根据立法法,我国法律案一般都是经过三审通 过,但是电子商务法从提出到表决通过,前后历时5年,其中, 3年时间起草,两年时间经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常委会会 议审议。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 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第8 页
3、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 共同意志的体现 。
❖在我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 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 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第1 页
专题一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1课时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第2 页
一、法的本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1、法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 生——阶级产生——奴隶主与奴隶的斗争——产生国家—— 产生法律
原创4: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原创4: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41cb9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d.png)
第 12 页
法的作用:
三
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法的作用
第 13 页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
第 14 页
请你结合法的制定主体、本质、特点和作用,给社会主义法下一个定义。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社会主义法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 系,它体现着由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它用规定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 定、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法的特点 法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 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不同于道德、宗教、政策 等规范
规范性、概括性、可预测性
第 11 页
人民自 觉遵守
具有普遍 约束力
规定人们 行为的模 式、标准
和方向
权利义 务统一
规定人们 的权利和
义务
专门国家机关
国家强制 力保障实
施
国家制定 或认可
制定:立改废 认可:承认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 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6 页
法的特点:国家制定或认 二
可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第7 页
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 时任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主持立 法,是年7月制定完成了《宋建隆 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由宋太祖诏令颁行全国。
我有尚方 宝剑
第 15 页
谢谢观看
http://
专题一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1课时
第1 页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第2 页
法的本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
教学设计2: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教学设计2: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42909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5.png)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教学目的
情境创设
导入
新课讲授
视频导入——“法”的由来
那么法是怎样产生的,原始社会存在法吗?
1.法的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2.法的本质及决定因素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请同学们看材料(课件显示,学案预先发放)讨论研究
(2)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础理论。
3.法治精神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习惯;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法的本质与特点和作用
关于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对比理解,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2)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生产方式)决定的(其中,生产方式对法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最终决定作用),并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等)。
(3)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3.法的特点
课件展示展示下一组材料
(3)我国社会主义法用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从四组材料中概括归纳,引导学生找准关键词,对照教材找出法的特点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备考必背考点】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法的本质与特征
![【备考必背考点】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法的本质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5d9b6e4c8d376eeafaa3100.png)
【备考必背考点】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法的本质与特征
2018年初级会计师考试在5月开考,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在最后这几个月里,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初级会计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必背考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2.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课件1: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课件1: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6970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f.png)
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如何表现
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第 18 页
谢谢观看
(一)法的产生 1、法律产生的条件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水平奴隶阶级
第5 页
私有制产生 国家产生
第6 页
2.法的产生于人类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思考:公平与正义怎样实现?
(二)、法的本质
第7 页
思考:法所体现的是谁的公平和正义?
1、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表现。
思考: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如何表现?
第 12 页
(五)、社会主义法的特征、作用
1、社会主义法的主要特征
(1)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规范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3)科学性和公正性的统一 (4)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5)国家的强制力和人民自觉遵守的统一 (6)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第 13 页
2、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具体内容见教材P6
第 16 页
法的产生
法的本质
社会主义 法的本质
1.法律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吗?
法律产生的条件第 17 页
2.法的产生源于人类的何种追求?
公平与正义
怎样实现
法所体现的是谁的公平和正义
法的特征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 治阶级共同意志的表现。
法是统治阶级主观意志的体现吗? 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
并向市民公布体重。市长离任时也要称一下体重,如果身体瘦了,即
使市长在任期内没有做出多少成绩,他也会得到市民们称赞。因为该市的居民
认为,市长是人民的公仆,应当鞠躬尽瘁地为市民服务,而不是养尊处优。为
高中政治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教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人教版选修5)
![高中政治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教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41596a150b4c2e3f5727636f.png)
2.你能否根据以上解释归纳一下法的特点?
提示: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说明法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法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征;法的主要内容在于规定 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3.你能否根据以上材料进一步归纳法的特点?
提示:这个探究活动是进一步说明法的另外两个基本特征,即法是由国家制 定或者认可的;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制和实施过程
3.法的历史类型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 、 和 。 社会主义法 资本主义法 封建制法 奴隶制法 、
4.我国的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 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的体现。在我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 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 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 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绝大多数 人公认
随后张以经营黑车为罪名被闵行区城市交通 行政执法大队拘禁、扣押车辆,9月14日被罚 款 1 万元。于是,张军恍然大悟。 9 月 28 日张 军向闵行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依 法判决撤销行政处罚决定,退还罚款。 10 月 26 日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宣布,经查明,此案 的行政执法行为取证方式不正当,导致认定 事实不清,区交通执法大队在区建设和交通 委员会责令下已撤销行政处罚决定。 人们不禁要问:“公平、正义何在”? “钓鱼式”执法与依法治国方略是否相背离? 请进入本框学习。
法的本质、历史类型;我国社会
主义法的本质;法的特点;我国 社会主义法的特点、作用、概念 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树立 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第一框
[情景导入](教师用书独有)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5《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课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5《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fc53da2cc58bd63186bdb0.png)
(2)法的主要内容在于规定人们在法 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①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赋予人们的某种利益 或行为自由 ②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人们必须履行的某 种责任或行为界限 ③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 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确认、保 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秩序
<<民法通则>> 第七十一条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 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一百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 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 当承担民事责任。
3、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 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这表明法 具有: A.规范性的属性 B. 连续性的属性 C.概括性的属性 D.效率性的属性
综合探究二: 在人类社会中,有没有永恒不变,适用 于一切国家和社会,对所有人都公平、正义 的法?那么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针对谁 而言的?从中能看出法的本质是什么?
《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 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 社会的情况。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 判刑举例: 事例一:【某好心人收留一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 奴隶】【死刑】 事例二:【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无罪】 事例三:【奴隶不承认主人是自己的主人】【割除 双耳】 196条:如果一个人挖出了另一个人的眼睛,他的眼 睛也该被挖出来。. 199条:如果他挖出了奴隶的眼睛,或者打碎奴隶的 骨头,他将付它价值的二分之一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①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将由专门国 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 法律责任 ②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我国的法 1、我国法的本质
①是社会主义的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 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内容是由我国 社会主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③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 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 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原创3: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原创3: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030fe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7.png)
第 12 页
规定人们的 权利与义务
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具 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第 13 页
关于我国法的实施,理解错误的是(C)
A.在我国,法的实施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的过程 B.法在我国的实施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 C.我国法是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人民能够自觉守法, 因此可以没有国家的强制力 D.我国法的实施不能没有国家的强制力
在我国,法所体现的公平、 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 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 的公谐 社会,要社会的公 平和正义得到切实 维护和实现。
第 11 页
02
法的特点:国家制定或认 可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1.法的基本特征
规定人们行为 的模式、标准 和方向。
促进和保障 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促进和保障 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促进和保障 社会主义 社会建设
第 17 页
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 次会议上强调, 改革开放40年 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 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
3.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法是统治阶级主观意志的体现吗?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
第9 页
1.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 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经济以外的因素对 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第 10 页
我国社会主义法 是工人阶级领导 的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和共 同意志的体现 。
寄语
第 19 页
生活因为有法而变得有规范 世界因为有法而变得有秩序
从出生到年老 从学习到生活 法律将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新时代法治青年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018版 专题1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2018版 专题1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36e51d4693daef5ff73d8f.png)
2018版专题1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施手段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等。
2.法与国家有直接的联系,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关于善恶、美丑、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及行为准则,国家可以提倡、推行某种道德规范,但是不能制定道德规范。
其他社会规范虽然也要通过一定的力量来保证实施,但通常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三、法的作用1.法的职能(1)法的职能实际上就是法的作用。
(2)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3)法所执行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中。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概念(1)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2)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着由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我国社会主义法用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1.判断(1)法作为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在任何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统一的。
()(3)在我国,法的实施完全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
()(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法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1)×(2)×(3)×(4)×2.【思考】为什么说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答案】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掌握了国家权力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2探究问题【提示】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归根到底要符合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不可能永恒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学习目标] 1.了解法的历史发展,理解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一、法的产生及本质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法的历史类型: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我国当代的法属于社会主义法。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二、法的特点1.法的基本特征:法是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的行为规范;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在我国,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实现过程。
因此,法的实施主要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
但是,法的实施不能没有国家的强制力,在我国,这是广大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和违法犯罪分子的强制。
将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保证法的实施。
1.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
它与道德规范既相互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法律和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互相渗透的,法律和统治阶级道德在社会阶级属性方面具有一致性。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律和道德存在的时间不同、调整范围不同、实施手段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等。
2.法与国家有直接的联系,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关于善恶、美丑、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及行为准则,国家可以提倡、推行某种道德规范,但是不能制定道德规范。
其他社会规范虽然也要通过一定的力量来保证实施,但通常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三、法的作用1.法的职能(1)法的职能实际上就是法的作用。
(2)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3)法所执行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中。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概念(1)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2)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着由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我国社会主义法用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1.判断(1)法作为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在任何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统一的。
()(3)在我国,法的实施完全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
()(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法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1)×(2)×(3)×(4)×2.【思考】为什么说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答案】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掌握了国家权力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2探究问题【提示】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归根到底要符合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不可能永恒不变。
在当代中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2.教材P4探究问题【提示】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说明法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征;法的主要内容在于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3.教材P5探究问题【提示】这个探究活动是进一步说明法的另外两个基本特征即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学生分组探究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基本性法律。
法律明确,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高中药材质量。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承诺捐款不兑现或被起诉,摊派捐赠任务构成犯罪。
慈善法依法规范了全社会的慈善行为,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依法治善的时代。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法律是永恒不变的吗?为什么?【答案】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归根到底要与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相适应,不可能永恒不变。
2.在我国,公民是否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答案】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3.材料二体现了法的哪些特征?【答案】(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慈善法》,说明全国人大作为国家立法机关可以根据社会生活发展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法律。
(2)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承诺捐款不兑现或被起诉”体现了这一点。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摊派捐赠任务构成犯罪”说明了这一点。
4.结合材料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的认识。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实现过程。
《中医药法》、《慈善法》的颁布,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全面认识法的产生、本质、特点和作用1.马克思说:“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结合这句话我们应正确理解法的本质,即()A.法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B.法是不可能永恒不变的C.法与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宗教、艺术相互影响D.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解析】A、B、C三项都没有说明法的本质,不符合题意;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应选D项。
【答案】 D2.在我国,要想有效地保证法的实施()A.只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B.需要将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结合起来C.只需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关键靠社会舆论监督【解析】要想有效地保证法的实施,需要将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结合起来,所以B正确。
【答案】 B2017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正式实施。
为了加强和保障国家情报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违反本法规定,阻碍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开展情报工作的,由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建议相关单位给予处分或者由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处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侵犯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先对接知识]—————————————1.国家情报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情报参考,为防范和化解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提供情报支持。
加强和保障国家情报工作有利于()①维护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实行对敌专政,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④维护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加强和保障国家情报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维护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 D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对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有权检举、控告。
受理检举、控告的有关机关应当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检举人、控告人。
这里体现的法的特征是()A.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B.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C. 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D. 法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答案】 C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规定:冒充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实施招摇撞骗、诈骗、敲诈勒索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说明() A.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B.法反映社会各阶级的共同意志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D.法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解析】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B错误;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