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5《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课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5《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课件

(3)经济体外的其他社会因素也有 一定的影响
①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 民族、宗教、艺术等对法的形成和发展也 有重要影响 ②对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也要联系经济以 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去理解
探究三
《说文解字》对“律”的解释是,“律,均布 也”。均布,是古代竹管火金属管制成的定音仪 器,把法律一词中的“律”字比作均布,说明 “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人们必须遵守 的行为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①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将由专门国 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 法律责任 ②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我国的法 1、我国法的本质
①是社会主义的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 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内容是由我国 社会主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③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 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 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3)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认可的
①法与国家有直接的关系,这是法区别于其 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 ②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制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 本形式。 ③制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原先并没有某种行 为规则,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相应 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 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 ④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 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 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
2、法的本质 (1)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 共同意志的体现
①不是“个人意志”的反映;不是“社会所 有人员”的反映;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不是统治阶级个别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不 是统治阶级的所有意志;是与统治阶级根本 利益相联系的需要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 级的共同意志。 ② 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 的公平、正义 ③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等于法完全 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也并不等 于不反映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但最终目的 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更大更根本的利益。

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看法

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看法

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看法咱来聊聊法的本质和作用哈。

一、法的本质1. 规则的集合- 法呢,从本质上讲,它就是一大套规则。

就像玩游戏得有游戏规则一样,社会这么大一个“游戏场”,法就是规定大家怎么玩的规则集。

比如说,在马路上开车,红灯停绿灯行这就是法规定的。

要是没有这个规则,那马路上就乱套了,汽车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2. 反映社会关系- 法还反映了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里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联系。

比如说,劳动法规反映的就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

它规定了雇主得给雇员发工资,不能随便压榨员工,这其实就是在平衡双方的利益关系。

要是没有劳动法规,那有些黑心老板可能就会把员工当牛做马,员工的权益就没法保障了。

3. 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在阶级社会里)-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就像古代的封建王朝,皇帝和他的贵族们是统治阶级。

他们制定的法律很多时候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比如那些严禁平民造反的法律,就是统治阶级害怕失去自己的权力而制定的。

不过呢,现代社会虽然阶级差别没有那么明显了,但法也还是体现了大多数人的意志,因为现代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嘛。

二、法的作用1. 维护秩序- 法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维护社会秩序。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法律,小偷可以明目张胆地偷东西,杀人犯也不用受到惩罚,那社会就成了一个恐怖的“丛林”,弱肉强食,大家都得生活在恐惧之中。

有了法律,小偷要是偷东西就会被抓起来,杀人犯会被判刑,这样大家就可以安心地生活,社会秩序也就得到了维护。

2. 保障权利- 法是我们权利的保护神。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像生命权、财产权、言论自由权等等。

法律就像一个坚固的盾牌,保护着我们的这些权利不被侵犯。

比如说,如果有人想抢你的钱,那他就是侵犯了你的财产权,法律就会站出来,把他绳之以法,保护你的财产安全。

要是没有法律的保护,我们的权利就像没有围栏的小羊,随时可能被狼叼走。

3. 解决纠纷-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纠纷。

中考政治-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中考政治-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考点: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1. 法律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具有强制性(3)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2.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 我国法律的作用:(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①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聚焦热点: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一、客观题:1. 2008年5月12日,青岛市市北法院启动为期一周的阳光执行行动,一天之中传唤12人,强制传唤10人,执行案款数额达30多万元,3人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司法拘留。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 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D. 只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的特征,注意背景材料中的关键词“强制”、“拘留”。

答案:B。

2. 2008年4月1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这表明()A. 公民平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B.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 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的特征,材料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等表明了陈良宇虽然身居高官,违法犯罪后依然受法律制裁,体现了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征。

答案:D。

3. 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湎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

法理学范畴一阶级性1、法的本质法...

法理学范畴一阶级性1、法的本质法...

周末串讲班理论法学授课提纲王锴法理学范畴一:阶级性1、法的本质(1)法的正式性(官方性、国家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社会规范。

(2)法的阶级性——法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国家意志)。

(3)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最终受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决定(社会存在)。

2、法的作用(1)特点①法的作用体现在法与社会的交互影响中;②法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行使;③法的作用本质上是社会自身力量的体现。

(2)种类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3)法调整的范围有限;(4)法自身条件的制约。

3、法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出现而产生的;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的产生的三大根源、三大标志和三大规律:4、法的历史类型根据法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

5、法的继承★(1)法的继承:不同历史类型之间、后一历史类型对前一历史类型(2)原因: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法的独立性、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法发展的历史事实(3)法的继承的内容:法律术语、技术、形式;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规定;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规范;法的一般价值的原则。

6、法的移植★(1)法的移植:同一时代、不同国家之间,包括对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移植(2)原因:社会发展和法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法治现代化、对外开放(3)类型:①经济、文化、政治处于相同或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吸收对方的法律;②落后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采纳先进国家或发达国家的法律;③区域性的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或法律全球化。

【注意】法的移植要注意国外法与本国法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法律体系的系统性、要有适当的超前性。

高中政治第一专题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课件

高中政治第一专题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课件

• 法的职能: • 第一,法的职能:实际上就是法的作用。 • 首先,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
治的作用。 • 其次,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
共事务的作用。 • 第二,法所执行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政
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中。
【归纳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法也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具 体可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 等方面理解,即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促进和 保障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的精神文 明建设、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和保障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随堂巩固训练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主要表现在( )
①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
②任何人都必须
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任何人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 随堂巩固训练
3. 马克思说:“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 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 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 要求而已。”对于上述材料中对法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B.法的本质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C.法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概括和总结 D.法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 随堂巩固训练
1、 2016年3月至5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珠海警方赴马来
西亚开展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4天速破“飓风 3号”专案,抓获117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大陆65名、台湾 52名)。这表明( ) A.法律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C.法律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D.法律具有强制性

法学基础理论

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一、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㈠法的的概念:指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

㈡法的的本质: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㈢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

规范性:可为模式、勿为模式、应为模式。

法的产生:法的制定,法的认可。

程序是社会制度化的最重要的基石。

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法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㈣法的作用:规范作用、社会作用。

1.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指引作用的种类: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

评价作用:专门的评价和一般的评价。

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2.社会作用:⑪维护统治阶级方面的作用: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⑫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维护基本生活条件;维护生产、交换条件;确认、执行技术规范;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二、法律规范、法律关系与法律行为:㈠法的规范:1.法律规范的概念:指国家制定并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规范的要素: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3.法律规则的种类:⑪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有权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

义务性规则:命令性规则,禁止性规则。

⑫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确定性规则:内容已明确无需参照或援引。

概括性规则: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有相应机关加以确定。

准用性规则:内容没有规定,可参照、援引。

⑬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

任意性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可选择或协商。

法律规则具有微观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确定性程度高的特点。

4.法律原则的种类:⑪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政策性原则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或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律规范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规范体系。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4、把法的本质和法的作用相结合,可以得知:第一,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指引、评价、褒奖、强制、制裁而发生的.第二,法的作用是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影响社会生活的表现.第三,法的作用是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体现.第四,法的作用是社会生产方式自身力量的体现.综上,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其实质是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国家权力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社会生产方式自身力量的体现.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法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两方面:(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的特征(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1)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3)法是反复适用的。

(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

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

法学基础理论

法学基础理论

当一般法与特别法发生矛盾 时应如何使用法律? 时应如何使用法律?
(三)实体法和程序法
刑事诉 讼法
仲裁法 行政诉 讼法 程序 法
民事诉 讼法
(四)公法和私法 (五)国际法和国内法
1.国际法是由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确认的并适用于国家之 国际法是由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确认的并适用于国家之 间的法,其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间的法,其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它的实施以国家 单独或集体的强制措施为保证。 单独或集体的强制措施为保证。 2.国内法是指由特定国家创制并适用于本国主权所及的法 国内法是指由特定国家创制并适用于本国主权所及的法 律关系的总称。 律关系的总称。
从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 (1)从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2)从法律规范的内容确定情况可以分为确定性 规范、准用性规范和委任性规范。 规范、准用性规范和委任性规范。
二、法的分类 (一)根本法和普通法
(1) 宪法 )
第三节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概述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 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行为和社会生活 发生的影响。 发生的影响。
法在微观方面对具体主体 行为的调控和影响作用。 行为的调控和影响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
法在宏观方面对社会关系 的确认、调整和保护作用。 的确认、调整和保护作用。
体 表 现 形 式
法 的 各 种 具
(2) 法律 ) (3) 行政法规 ) (4) 地方性法规 ) (5)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6) 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 (7)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8) 国际条约 )
(二)一般法和特别法

1.2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1.2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1.2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1.2.1法的本质(1)法的本质法的本质,即法的根本属性。

从法学的角度来说,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具体地说,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法是统治阶级基本意志的体现。

这说明法的阶级性,法只能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即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但法又不可能包罗万象,它只规定和调整有关统治阶级的基本利益、社会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会关系。

2)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是统治阶级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部分(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

3)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于它的阶级本性,即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从宪法到普通法。

从行政法规到地方性法规,分别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通过的,表达了人民的共同意愿。

1.2.2法的特征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显著特点。

法主要有以下特征:(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包括法律规范、政治规范、道德规范和宗教规范等。

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等特点。

规范性是指它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规范有自己特殊的逻辑结构,这种完整的逻辑结构是其他社会规范所没有的,所以说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制定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出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从而形成成文法。

认可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上已经存在的而且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某一行为规则,如习惯、道德等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律效力,从而产生习惯法。

法的本质是什么简答题

法的本质是什么简答题

法的本质是什么简答题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规范和制度的总称。

它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历史性的特征,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法的本质,并探讨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1. 法的本质是社会规范首先,法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则。

法律作为一种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通过立法机关的制定和国家机关的执行,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具有普遍性和强制力,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维护。

2. 法的本质是权力的体现其次,法律的本质可以看作是一种权力的体现。

权力是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行使的行动能力。

法律赋予国家和政府特定的权力,使其能够制定和执行法律。

通过法律的存在,国家机关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有能力对社会成员进行管理和调控。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一定的权力作为支撑,才能确保其有效性和公正性。

3. 法的本质是文化的体现此外,法律的本质还可以视为一种文化的体现。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行为准则,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反映了各个社会对于公平、正义、自由等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不仅需要考虑社会实际情况,也需要兼顾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

4. 法在社会中的作用法作为社会规范和制度的体现,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律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可以防止和惩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法律能够保障人权和自由。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保人民享有平等、自由和尊严的生活。

最后,法律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法律为人们提供了有序的社会环境,为创新、合作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法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规范、权力和文化的体现。

法律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和自由,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原创3: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原创3:1.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由国家制定 或者认可
第 12 页
规定人们的 权利与义务
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具 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第 13 页
关于我国法的实施,理解错误的是(C)
A.在我国,法的实施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的过程 B.法在我国的实施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 C.我国法是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人民能够自觉守法, 因此可以没有国家的强制力 D.我国法的实施不能没有国家的强制力
在我国,法所体现的公平、 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 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 的公谐 社会,要社会的公 平和正义得到切实 维护和实现。
第 11 页
02
法的特点:国家制定或认 可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1.法的基本特征
规定人们行为 的模式、标准 和方向。
促进和保障 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促进和保障 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促进和保障 社会主义 社会建设
第 17 页
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 次会议上强调, 改革开放40年 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 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
3.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法是统治阶级主观意志的体现吗?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
第9 页
1.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 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经济以外的因素对 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第 10 页
我国社会主义法 是工人阶级领导 的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和共 同意志的体现 。
寄语
第 19 页
生活因为有法而变得有规范 世界因为有法而变得有秩序
从出生到年老 从学习到生活 法律将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新时代法治青年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及作用(精)

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及作用(精)

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法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两方面:(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三、法的特征:(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1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3法是反复适用的。

(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

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

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

义务意味着热门必须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前者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后者要求人们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正是由于法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因此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体现为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三、法的作用:1.法的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

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知道是没是国家赞成的,可以做的;什么是国家命令或反对的,必须做或不该做的。

(2评价作用。

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的作用。

(3预测作用。

根据法律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

(4教育作用。

(5强制作用。

法的强制作用在于强裁违法行为。

2.法的社会作用(1维护统治阶级统治。

在阶级对立社会中,基本的社会关系是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立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高中政治人教选修5学案:专题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Word含答案

高中政治人教选修5学案:专题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Word含答案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学习目标] 1.了解法的历史发展,理解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一、法的产生及本质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法的历史类型: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我国当代的法属于社会主义法。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二、法的特点1.法的基本特征:法是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的行为规范;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在我国,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实现过程。

因此,法的实施主要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

但是,法的实施不能没有国家的强制力,在我国,这是广大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和违法犯罪分子的强制。

将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保证法的实施。

1.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

它与道德规范既相互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法律和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互相渗透的,法律和统治阶级道德在社会阶级属性方面具有一致性。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律和道德存在的时间不同、调整范围不同、实施手段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等。

法理学知识点

法理学知识点

法理学知识点一法的概念法的概念涉及法的特征、法的本质和法的作用3个方面的内容:(一)法的特征1、规范性。

(1)法的调整对象是人的交互行为(2)法的规范性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3)法的规范性是普遍的,可以反复适用的2、国家意志性。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2)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不是唯一的方式(3)法是一元的3、法的普遍性法的普遍性指法的效力对象具有不特定性,法的效力的反复适用性以及相同的事项和主体适用相同的法律。

4、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5、国家强制和程序性。

6、可诉性指法具有被任何人(包括公民和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可能性。

(二)法的本质法的本质主要指法的国家性、阶级性和物质制约性。

1、国家性。

法的国家性主要是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阶级性。

法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2)法同时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某些愿望;(3)法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3、物质制约性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内容和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最终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三)法的作用1、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指法基于其规范性而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包括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五种。

(1)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本人的行为;(2)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他人行为;(3)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的相互行为;(4)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5)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2、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包括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和履行公共事务的职能。

3、法的作用的有限性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不可能超越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或者改变社会。

(2)法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3)法规制和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

(4)法自身存在局限性。

二、法的价值(一)法的价值种类1、自由自由是法最本质的价值,指法在没有外在强制力的情况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的能力。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教案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教案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法的本质和特点2. 掌握法的作用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教学重点:1. 法的本质和特点2. 法的作用和功能教学难点:1. 法的本质和特点的理解2. 法的作用和功能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教学课件或黑板3. 教学活动材料教学过程:第一章:法的本质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2. 学生分享对法的理解。

二、讲解法的本质(15分钟)1. 介绍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 解释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社会统治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的本质。

2.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

四、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法的本质。

2. 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写成短文。

第二章:法的特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提问:法的本质是什么?二、讲解法的特点(15分钟)1. 介绍法的特点:法的规范性、明确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2. 解释每个特点的含义和作用。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法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

四、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法的特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举例说明法的规范性、明确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第三章:法的作用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法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享对法的作用的理解。

二、讲解法的作用(15分钟)1. 介绍法的作用:规范行为、维护秩序、保护权益、解决纠纷。

2. 解释每个作用的意义和作用方式。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的作用。

2.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

四、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法的作用。

2. 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法在解决纠纷中的具体作用。

高中政治学习方略课件:专题一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选修5)

高中政治学习方略课件:专题一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选修5)

3.法的类型: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_奴__隶__ _制__法、_封__建__制__法、_资__本__主__义__法和_社__会__主__义__法。我国当代的 法属于_社__会__主__义__类型的法。 4.我国法的本质:我国的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_广__大__人__民__群__众__的__ 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5.我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_社__会__主__义__的公平、正义,是绝 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_社__会__进__步__的公平、正 义。
三、法: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法的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法所执行的这两种职 能体现在_经__济__、_政__治__、_文__化__和_社__会__等领域中。
【提示:此观点正确。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而且社会发 展到一定阶段会消亡。 2.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
4.法的产生与实施和国家有着直接关系。( √ ) 提示:此观点正确。法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反映统治阶级 意志,从产生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从实施看,法是由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二、问题思考 1.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为什么不同? 提示:法产生后,人类一直以法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但是 由于国家性质不同,法律的性质不同,法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也 就不同。
二、法: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探究问题2 提示: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说明法的两个基本特征。从 《说文解字》对“律”的解释以及马克思对法律的描述可以看 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等特征, 法主要是用来明确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即法 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人教版政治选修五1.1《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政治选修五1.1《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法律作用的小论文,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查找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导入环节设计巧妙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发了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任务,深入探讨法律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讲授新知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详细讲解法律的本质、特点和作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2.通过展示历史资料、文献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起源和发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内涵。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具体分析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对个人权益的保护作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法律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探讨法律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法”字的来历吗?


汉字“法”的古体写作“灋”。 按照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当 中的解释,“灋 ”字的三点水, 取意公平和正义。“廌”(zhì )” 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也是公平正义的象征,据说,它能 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 角去触理曲的人。 又有记载云“法”是一种与鹿和 牛类似的神兽,在古代人们将它 作为断案的工具,每当办案时出 现多个嫌疑人的时候,人们通常 把它放出来,它如果用犄角顶谁 ,谁就是罪犯。
随后,法院对米兰达的案子进行了重新开庭,重新选择了 陪审员,重新递交了证据,而米兰达之前的“证言”将不作为 证据使用。而米兰达的女友被作为证人,并提供了对其不利的 证词以及其他证据。米兰达再次被判有罪,并入狱11年。 1972年,米兰达获假释出狱。在此后的1976年,米兰达在酒吧 的一次斗殴事件中被刺身亡。警察逮捕了一位嫌疑犯。在向嫌 疑犯传达了“米兰达警告”以后,嫌疑犯选择保持沉默,警察 无法得到其它更有力的证据。没有人为此而被起诉。 但是联邦最高法院在裁决中并未提供警察和检察官在传达 “米兰达警告”时所用的措辞。但给出了必须得到遵从的方针 和指引。“被怀疑有罪的人在被讯问前,必须被清楚地告知其 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并且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在法庭上都将作为 对其不利的证据;其必须被清楚的告知其有权得到律师的协助, 并有权要求律师在场的权利,如果其因贫困而请不起律师,我 们将为其免费的提供一位律师。”
共同意志的体现。
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 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
3、法的内容的决定因素

(1)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 ,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主要
内容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状况和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的统一,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 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法律产生的条件
法的本质
如何表现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米兰达规则

“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一切将被作 为呈堂证供。你有权请律师,如果你请不 起律师,法庭可以为你代请一名。 ”

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开口说话,那么你所说的每一句 话都会在法庭上作为对你不利的证据。你有权请律师,并 可要求在讯问的过程中有律师在场。如果你请不起律师, 我们将免费为你提供一位律师。在讯问的过程中,你可随 时要求行使这些权利,不回答问题或者不社会同时产生的吗? 法的产生 2.法的产生源于人类的何种追求? 法的特征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 法所体现的是谁的公平和正义 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 的表现。 法是统治阶级主观意志的体现吗? 最终是由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决定的。 怎样实现 当代中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属于谁? 社会主义 法的本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公平与正义


米兰达(小学教育水平)于1963年因涉嫌对一 名18岁的菲尼克斯女性居民实施抢劫、绑架和 强奸而被菲尼克斯警察逮捕。他在警察局接受 了两个小时的讯问并在一份自白书上签字,在 其后进行的非常简短的审判中法庭根据米兰达 的供词而判其有罪。 其后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接受了米兰达的委托进 行了上诉,声称米兰达的供述是伪造的和受到 胁迫的,其在被讯问前未知晓其有不被强迫自 证其罪的特权,而且警察也未进行告知。1966 年沃伦首席大法官在联邦最高法院作出裁决确 认米兰达在接受讯问以前有权知道自己的宪法 第五修正案权利,警察有义务将它告知嫌疑人 ,告知权利之后,才能讯问,并将该案发回重 审。
(二)法:国家制定和保障实施的行为
规范
1、法的特征
(1)、法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 人们通过法有可能预见到国家对自己和他人的 行为的态度和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2)、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其主要内容 (3)、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 遍的约束力。
【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 、走 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
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
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 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 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 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唐律疏义》中的“十恶”


《唐律疏义》,十恶包括以下十个方面:一,谋 反:“谋危社稷 二,谋大逆:“谋毁宗庙、山陵 及宫阙”;三,谋逆:“谓背国从伪”;四,恶 逆,指谋杀家人及近亲;五,不道,指枉杀无辜 三人以上;六,大不敬:“谓盗大祀神御之物, 乘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不如本方 及封题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 牢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对制使而无人臣 之礼”,即对皇家御用器物的盗用及侵犯、损坏 ;七,不孝,指对父母、祖父母供养不周,服丧 不敬;八,不睦,指谋杀亲属;九,不义,指杀 害长官及师长;十,内乱,指淫乱家人。 从以上十恶中,我们发现,它以惩治不忠不孝为 核心,而对不忠的惩治在十条中又占了四条之多 ,它是以维护君权为第一要义。
(一)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1、法的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 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奴隶主与奴隶的斗 争----产生国家-----产生法律
《爱在西元前》——周杰伦

(2)生产方式对法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最终 决定作用,但还要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政治
、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宗教 等)
4、法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 资本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
5、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1)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 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 主义的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 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 义。





审理 一九九五年一月,辛普森案件由日裔法官依藤主审。在九个月的审讯 过程中,有沉闷枯燥普通人不易明白的血液化验证据,也有意想不到 的发展。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非常有戏剧性。 负责办案和入屋搜查证据的主要警察证人是侦探福尔曼,他被辩护律 师指控为种族歧视者。他在法庭答问时声称自己在过去几十年没有用 过黑鬼这个歧视黑人的字眼,但是后来辩护律师出乎意料地找到一盒 录像带,证明他在一个短时期内用过数十次黑人的字眼。这严重地摧 毁了福尔曼证词的可信性。辩护律师还进一步指控除了他之外,警察 局另外有人为了种族偏见,故意栽赃嫁祸辛普森,假造证据。 在审理中主控官突然要求在法庭上戴上手套,结果,辛普森在众目睽 睽下竟然无法戴上手套。显然手套太小了。虽然控诉律师找到辛普森 穿戴类似同一手套的照片,并且有专家佐证说手套溅染血液后回收缩 ,但是辩护律师也请专家佐证说不会如此收缩。 最后,控诉律师指出辛普森多年来暴力虐妻(有报警记录),加上血 迹和染血手套铁证如山,力劝陪审团绝对不要让辛普森逍遥法外。而 辩护律师则强力攻击控方证据的漏洞,特别针对被告手穿不进血手套 ,同时攻击证人是种族歧视者以打击证据的可信度,强调控方没有足 够的证据,要求陪审团判决无罪。 在所有人的震惊中,由十名黑人、一名白人、一名西班牙人后裔组成 的陪审团在讨论不足四小时后裁决辛普森两项杀人罪名均不成立。辛 普森最后作为一个自由人被释放。
正义女神为什么蒙着眼睛?
正义女神其形象为一蒙眼女性,白袍, 金冠。左手提一秤,置膝上,右手举 在西方国家,法律的象征 一剑,一束棒。束棒缠一条蛇,脚下 通常是一位一手拿天平, 坐一只狗,案头放权杖一支、书籍若 干及骷髅一个。白袍,象征道德无瑕, 一手握宝剑的女子,称为 刚正不阿;蒙眼,因为司法纯靠理智, 正义女神。意思是说:有 不靠误人的感官印象;王冠,因为正 宝剑而无天平,不过是暴 义尊贵无比,荣耀第一;秤,比喻裁 量公平,在正义面前人人皆得其所值, 力;有天平而无宝剑,只 不多不少;剑,表示制裁严厉,决不 是有名无实的正义,二者 姑息,一如插着斧子得束棒,那古罗 相依相辅,法律才能完全 马一切刑罚得化身。蛇与狗,分别代 得以实现。 表仇恨与友情,两者都不许影响裁判。 权杖申威,书籍载法,骷髅指人的生 命脆弱,跟正义恰好相反:正义属于 永恒。
2、社会主义法的社会作用
(1)、促进、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2)、促进、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促进、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社会主义法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它体现着由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和共同意志,它用规定的法律上的权利 和义务的方式、确定、保护和发展社会主 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现人民当 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 具。
辛普森杀妻案

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运动员 辛普森(O.J. Simpson)杀 妻一案成为当时美国最为轰 动的事件。此案当时的审理 一波三折,最后在证据充分 的情况下辛普森竟逃脱法律 制裁,在用刀杀前妻及其男 友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 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 为对两人的死亡负有责任。
辛普森、辛普森的前妻、辛 普森前妻的男友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 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 文法典。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 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 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 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 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 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正 文有282条内容,用阿卡德语写 成。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 整的法典。是汉谟拉比为了向 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而纂集的 。
《汉谟拉比法典》的一些规定:



【某好心人收留一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奴隶 】——【死刑】 【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无罪】 【奴隶不承认主人是自己的主人】——【割除 双耳】 【理发匠剃去奴隶的发式标记】——【死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