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和蔡和森之间的故事
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
砺 品 行 ” 为 宗 旨 。 向警 予 得 到 消息 .很
想 出去 干 一 番 “ 真事 业 ”。 于 是 ,她 来 到 北 京 .拜 访北 大校 长 蔡 元 培 先 生 .并 结 识 了蔡和森 .二人结 下 了深厚 友谊 。 1 1 年7 ,向 警予应 蔡畅 之邀 .离 99 月
文 / 本刊记者王新华综合
向 警 予
向 警 予 ( 8 5- 9 8 ,原 名 向俊 19 12 ) 贤 女 .土 家 族 ,湖南 省 溆 浦 县 人 中
当地 进 步人 士 的 支持 .在 县城 西街 文 昌 阁 创 办 了 男 女合 校 的溆 浦 小 学 堂 并 担
共 党 员 .是 中国 共产 党 最 早 的 女 党 员 之 任 校 长 聘 请 进 步 青 年 任 教 员 。学 校 在
一
,
被 誉 为 “ 国 妇女 运 动 的先 驱 ” 。 我
她 的 主 持 下 .传 授 新 知 识 提 倡 新 风 尚 .宣 传 新 思 想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由一
向 警 予是 杰 出的 共 产 主义 战 士 、忠诚 的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党 的 早 期 卓 越 领 导 个 班几 十个 学 生发 展 到八个 班 3 0 0 多人 , 人 .中国妇 女运 动的 先驱和 领袖 。 向 警 予 自幼 聪 明好 学 ,她 大 哥 向 培 养了不 少优 秀 的人才 。 1 1 年4 ,毛泽 东 、蔡和 森在 湖南 98 月
书 .改名 向警 予 。 在上 学 期 间 .她 关心 湖 南 女 子 留 法勤 工 俭 学 会 。 1 . .她 同 , 2J E 国 事 .当丧 权 辱 国 的 二十 一 条 签 定 蔡 和 森 、蔡 畅及 蔡母 葛 健 豪 等 3 余 人远 O 后 .她 和长 沙 的同 学 们 一起 走 上 街 头 演 讲 ,唤起 同胞们 救 国救 民的热情 。 1 1 年 夏 .向 警 予 从 周 南 女 校 毕 96
蔡和森的故事
蔡和森的故事
带头剪辫
蔡和森同志在双峰高小求学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
南京政府发出剪辫子的号召后,蔡和森觉得应该用实际行动拥护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于是就把自己头上
“所以
向蔡同盟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
这场简单的婚礼轰动了蒙达尼全城。
看热闹和祝贺的人们不仅有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同学,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蒙达尼人。
其结婚照为二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主义《资本论》。
照片表明
同盟,同舟共济。
婚礼上,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
随后,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蔡和森与向警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向蔡同盟”的笔名——振宇。
蔡和森主编《向导》周报期间,他们曾经常一起用这个名字在周报上发表评论文章。
“我们还记得和森同志等在《向导》上,开始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口号的时候,甚至胡适之先生忙以他的学者态度讥笑这一口号为不通。
然而就是这一口号推动了而且正在推动中国千百万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
”
痛失爱人
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
生活夫妻“同盟”虽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
后来,蔡和森得知向警予被捕后,想方设法去营救。
特别是惊闻向警予牺牲噩耗,悲痛不已,撰文《向警予同志传》以悼念。
他在传末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
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
政治局会议处理的一段“三角恋”
员会 的工作 ,而负责妇委工作的正好是 向警予。
这样 ,两人接触 的机 会便更多 了。特别是蔡 和
森 离开上海后 ,彭述之在 生活上对 向警予更 是
关照 有加 。这 使 向警予 十分 感动 。对 她而 言 , 彭的 出现仿佛 打开 了她另一扇情感 的窗 口,令
其耳 目一新。两人很快坠入情 网。 三个月后 ,病情缓解 的蔡 和森 与陈独秀一 道返 回上海 。令他惊 异 的是 ,尽管早将行 程通 知了爱妻 , 但向警予却躲到楼上 , 没有 出来接他 。 郑超麟 在回忆录中谈及这段公案 时,透露 无论真相如何 ,向蔡之间的裂痕公开却是 肯定 了的。 中共 对彭述 之 的行 为进 行 了批 评。
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两人 的恋情发生在 向蔡婚后的第六年 ,亦
即1 9 2 5 年 。 当时 彭 述之 以 中共 四大 中央 委 员 的
身份接替 多病 的蔡 和森担 任 中央 宣传部部 长 , 蔡和森则专职主编 《 向导 》周报 。为方便工作 , 中央决定蔡和森夫妇 、彭述之和秘书郑超麟一
相处 。
与向警予的恋爱风波尤其引人
注 目。
另一 方 面 ,蔡 和森 忽 略 了 自己的角色转换 和角色分工 。婚前的 “ 向蔡 同盟”就感情方面而言 ,理想浪漫 的成分居多 , 但婚后则是实实在在 的过 日子。作为职业革命 家 的蔡 和森 ,他 当之无愧 。但作为人父人夫 的
张国焘在 《 我的回忆 》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 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 曾被称作 “ 向蔡同盟” ,
名张次南 ,湖南隆 回县人 ,中 共 早 期 领导 人 ,1 9 2 1 年 冬 入
党, 曾主编中共 中央机关报《 向
导 》周报 , 中共 四大 、 五大上 , 分别 当选 为中央执行委员 、中 央委员。然而这位 中共早期的 风云人物 ,后来却因不同意 中 央 的路线 而被 解除领导职务 。
有关于向警予的轶事有哪些 相关于她的评价有哪些
有关于向警予的轶事有哪些相关于她的评价有哪些本文导读:女国民会“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为底层娼妓寻求独立人格,谁说我辈不女权?”——向警予民国13年(190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11月17日,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接受中共的“国民会议”主张。
孙中山号召召开各实业团体、商会、工会、农会、学生会等九个团体的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的预备会,但没有包括妇女团体。
此事件一出,立即一石激起千层浪,妇女界要求参政权的运动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
同月,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号召在全国发起一个召集国民会议的运动。
为了促使妇女团体参加国民会议,1924年12月21日向警予主持的上海女权运动委员会等21个妇女团体成立“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发表宣言明确提出国民会议应有妇女团体参加,一切公私法律凡有碍于女权发展者应一律废除,另订男女平权及特别助进女权发展之宪法与法律。
她还在《妇女周报》上发表了《国民议会与妇女》一文,文中写道:“本会的目的在促成国民会议,和参加妇女独立的团体于国民会议。
”“妇女与男子不过性的区别,而其国民身份则无二致。
”透过此话,可以想象发声者是以一种怎样高昂的姿态,为其所代表的广大妇女争取权益。
1925年3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反对段祺瑞的善后会议,在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
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派刘清杨、钟复光、李剑秋出席大会。
3月19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女界代表团,针对段祺瑞政府的《国民代表会议组织条例草案》中关于选举与被选举权仅限于25岁以上男子的规定发通电,声明:“此等蔑视女子人格,剥夺女权的条例,吾妇女界誓不承认其有效。
”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也为此召开会议,作出决议:一方面致电段祺瑞政府,表示如果国民会议不许妇女团体代表参加,则二万万女国民不承认国民会议。
另一方面致电在北京参加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刘清杨和钟复光,让她们联合各地妇女代表竭力抗议,请愿修正。
从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婚姻想到的
从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婚姻想到的作者:宋晓波星级:3星曾经还处在求学阶段的萧子升、毛泽东们在岳麓山爱晚亭聚会,几个年轻人都表态说革命不成功便终身不娶,而惟有参加这次聚会的蔡和森和向警予此时已各自心怀鬼胎并没有作如此表态。
后来蔡和森和向警予并蔡畅一起去法国勤工俭学,二人已结束彼此欣赏对方的阶段,到了法国后两人顺理成章的结了婚。
从情感来说可以说向蔡二人绝对是一对亲密恋人,向蔡同盟当时在党内也是出了名的。
可是结婚后,故事就变了。
蔡和森从小就患有哮喘,身体一直较弱,这一点向警予应该很清楚,另外蔡和森是一个工作狂,为了革命事业他可以废寝忘食,甚至忘了向警予。
性格也不活套,后来与蔡和森共事过的老同志回忆和蔡相处是一件难事。
婚姻并不是浪漫爱情的延续,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向警予在婚后才发现她根本受不了和蔡和森这样生活。
于是彭述之在向警予身边的出现,就成了向蔡同盟瓦解的导火索。
蔡和森对于向警予的这一转变其实是没有点点心理理准备的,准备把一生都献给党的革命事业的蔡和森并没有找到自己真正要的同盟。
后来党内会议知道向蔡二人的事情以后,为了将此事抹下去,便派向蔡和李立三并其夫人李一纯一道去往莫斯科。
可是向警予对蔡和森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二人最终没有再恢复关系,在莫斯科二人和平分手。
向蔡二人的这一段壮丽的爱情故事却以二人匆匆的婚姻就这样悲情的结束了。
随后蔡和森又和背叛过两次婚姻的李一纯走到一起,逼得李立三去找了个洋媳妇。
回国后向警予最终还是和彭述之走到一起。
但不幸的是回国不久向警予便遭叛徒出卖,被捕后惨死在敌人屠刀之下,时年33岁。
不久蔡和森也遭到出卖被捕,壮烈牺牲。
这对短命的革命伴侣,二人的婚姻更是短命,让后人扼腕叹息。
向警予和蔡和森的爱情无疑让很多人都很羡慕,两人走向婚姻殿堂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可是婚姻不是爱情的延续。
我想到了我大学的语文老师了,他的那首我真悔,当初不该把她追写得真是太有感觉了,当初的恋爱轰轰烈烈,婚姻生活却变得平平淡淡。
蔡和森与向警予分手,娶了一个三婚女,是为...
蔡和森与向警予分手,娶了一个三婚女,是为...蔡和森与向警予分手,娶了一个三婚女,是为什么?说到蔡和森、向警予,相信很多人都能想起一部有关他们的电视剧,那就是《恰同学少年》。
在那里面,他们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恋人,他们纯情、勇敢、坚毅,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那现实中的他们,真的如电视剧里呈现的那样美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现实中,蔡和森与向警予确实是自由恋爱、自主结婚的新青年,他们不畏世俗,他们敢爱敢恨,但是他们的结局并不像电视里的那么完美。
他们最终的结局是“分手”。
为什么说是“分手”,而不是离婚呢?因为蔡和森和向警予采取的是自主结合的方式,并没有采取法律形式,即便两人育有一儿一女,有事实婚姻,但两人分开时,对外宣称的都是“分手”。
据说蔡和森与向警予“分手”,是因为有第三者的介入。
两人在1920年结合,1926年就分开了,原本被热尊崇为“榜样”的两人,最终却是那样的结局,当时的很多同志都表示惋惜。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蔡和森在与向警予分手后不久,也就是在1926年底,蔡和森娶了一个三婚女,她的名字叫李一纯。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一生总共结过四次婚,蔡和森是她第三任丈夫(第一任丈夫还是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第二任是李立三)不得不说,当时人们的感情也是够乱的了!不知道当时的蔡和森是咋想的呢?为何在与向警予分开那么短的时间,就再婚了呢?到底是啥情况呢?有人说,是因为向警予出轨,蔡和森很受伤,需要人安慰,被李一纯钻了空子。
也有人说,蔡和森对向警予的感情,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深,两人在一起多年,感情早已磨灭……不过,不管怎样,两人都是勇士,是革命烈士,很可惜的是,他们一个在1928年被害,一个在1931年被害,都是命运多舛的人儿。
在蔡和森被害后,李一纯选择了再嫁,有了第四任丈夫(名字不详),并且育有一女,从此过起了低调的生活。
只是不知道,她当初选择蔡和森,是因为爱吗?蔡和森对她,是否也一样呢?蔡和森的与向警予的感情,可以说人尽皆知。
蔡和森生平事迹
蔡和森生平事迹蔡和森生于1895年,字润寰,号泽膺,湘乡县永丰镇人,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和工人运动领袖,1931年8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6岁。
1895年3月30日,蔡和森诞生在上海江南机械制造总局的一个小官员家里。
1908年,蔡和森全家迁回了永丰镇。
为了谋生,13岁的蔡和森到蔡广祥辣酱店当学徒。
蔡和森立志读书,所以在三年学徒期满后,进入了永丰国民小学读三年级,用了一个学期,就越级考入了双峰高等小学。
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期间,与毛泽东结为挚友,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
1914年春,由于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蔡和森结识毛泽东,并结为挚友。
1915年4月,由于蔡和森喜爱文史,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了专科文学部,杨怀中、徐特立等老师转到了文学部任教。
蔡和森于1915年秋天跳级考进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科。
1917年秋,蔡和森全家迁到岳麓山荣湾镇刘家台子。
蔡和森从湖南高等师范毕业后,寄居在半学斋杨怀中先生寓所,与毛泽东、罗学瓒、张昆弟等青年畅谈理想,探讨人生观的场所,准备建立革命团体。
1918年4月14日,蔡和森、毛泽东及其他有志青年在蔡和森家中正式成立了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
会上,通过了《新民学会章程》,会后又出了《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同志受学会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
这时杨怀中先生已应聘到了北京大学当教授,经杨老师介绍,蔡和森来到留法俭学会,与李石曾等人取得了联系。
蔡和森会见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著名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李大钊,他写给毛泽东同志的信中说:"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
"在新民学会会友中第一个吹响了欢迎十月革命的号角。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同志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向警予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脱莱蓬"号法国邮船赴法勤工俭学。
向警予,一路高唱
钩沉向警予,一路高唱文/王礼生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的艰苦历程中,共召开过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了八名女中央委员或女候补中央委员,其中,尤以向警予的人生更为绚丽和壮烈。
她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
怀抱救国之志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城的一个商贾之家。
向警予的父亲向瑞龄是个思想开明、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的商人。
向警予6岁入私塾,8岁进入县城的新式小学,成为全县第一个正式入学的女学生。
1916年夏,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抱教育救国和妇女解放的理想回到故乡,担任了溆浦县立女校校长。
她深知,要教好学生就要有思想进步的好教员。
为此,她从长沙、常德聘请了几位志同道合、热爱教育事业且具有真才实学的教员到溆浦女校任教。
在教学上,向警予力求改革,向学生介绍新知识,灌输新思想。
她认为要改变“国势日弱”的现状,必须挽救“人心陷弱”,便决心从组织“清街团”入手。
她亲自率领学生在周末上街打扫卫生,希望以此感化和教育民众。
在向警予和其他进步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溆浦女校的许多女生都勇敢地站起来向束缚妇女的陈规旧俗挑战,向几千年以来的封建迷信宣战。
溆浦女校逐渐成为革命的据点。
1919年5月,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了,湖南掀起声势浩大的罢课、罢工、罢市热潮。
向警予在溆浦得知这一消息便立即响应。
她带领师生上街游行,向市民宣传抵制日货,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外52钩沉争国权”“内惩国贼”。
她的演讲有力地激起溆浦人民的爱国热情。
接着,她又组织了反日救国的“十人团”,开展抵制洋货的斗争。
在五四运动推动下,国内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向警予来到长沙,同蔡畅等人一道发起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并以身作则,积极报名去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期间,向警予与蔡和森组成了“向蔡同盟”,被传为爱情佳话。
向警予积极追随蔡和森,跟国内的毛泽东紧密联系,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四处奔忙,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和建党计划。
向警予:模范妇女领袖
模范妇女领袖彭岗向警予追梦路上的湖南共产党人向警予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杰出领袖。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三八节纪念大会上号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杨昌济的得意女弟子向警予,原名向俊贤,少年时期她就立志为拯救国家和民族“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由于家境还算优裕,向警予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她上过私塾,也曾在她大哥在县城开办的小学上学,在县城开女子入校读书之先例。
她聪明好学,关心国事,富有理想,敢于斗争。
在常德女子速成师范学校、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长沙周南女校读书时,学问道德皆为全校同学之冠。
向警予喜欢读王阳明的著作和墨子的“兼爱论”,常在同学中谈论墨子哲学,被同学们称为女界“墨子”。
她有思想,有见地,深得老师杨昌济的欣赏。
杨昌济曾在1914年5月13日《达华斋日记》中记载自己19岁的学生向警予:“昨至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见本班二年生向俊贤之日记颇有抱负……可谓女教育界中之人才。
”正像毛泽东、蔡和森是杨昌济最得意的男弟子一样,向警予是他最得意的女弟子。
得知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草案后,向警予义愤填膺,丢开书本,和长沙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控诉袁世凯的卖国罪行,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
此时,她认识了同学蔡畅,因而得以认识蔡和森、毛泽东和其他革命青年,常常参与他们对各种问题的讨论,思想学识迅速提升,对国家民族危难境况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向警予在作文中表露了自己从说的解决积累和消费的矛盾,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真正以农业为基础,按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二是要每年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从实际出发,为提出和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实现国民经济调整、恢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强调说:我国“一穷二白”,有六七亿人口,吃、穿、用是个大问题。
纪念我的父母蔡和森-向警予 陶斯咏简介
纪念我的父母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简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89岁的我,一想起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的父母双亲为国殉难,英年早逝,心情便久久难以平静。
我的父亲蔡和森和母亲向警予同生于1895年。
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6岁的母亲,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新创办的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父亲也以105分考入湖南铁路专门学校,半年后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此后,两人都成为名师杨昌济的学生。
两次提议“旗帜鲜明成立中国共产党”1920年5月,父亲和母亲在法国蒙达尼结婚,两人捧着《资本论》拍了结婚照。
婚礼上,两人还将恋爱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分赠给大家,人们把他俩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同年7月6日至10日,父亲和母亲在法国蒙达尼郊外森林里召开留法新民学会会员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
父亲明确地提出“应该效法俄国的榜样,而且应马上进行”。
同年8月13日,父亲给毛泽东写信:“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母亲随后分别向法国各地的学生组织负责人写信,宣传马克思主义,陈述建党的当务之急。
9月16日,父亲再次给毛泽东写信。
这封信长达6000多字,详细介绍了俄国共产党的党纲及组织结构,父亲在信中再次提议:“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就是我父亲在这封信里第一次提出来的。
负责主编《向导》从法国留学回来,父母一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父亲担任了中央第一任宣传部长,母亲担任了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那时,我们家租住在上海公共租界阁楼上一间很小的房子里,阴暗潮湿。
我的出生给双亲带来了为人父母的喜悦,为了纪念他们在蒙达尼的结合,父母亲特地给我取名妮妮。
在那艰苦的岁月,家里经济拮据,平日不得不靠朋友和同志们的资助。
母亲带着才几个月大的我,坚持工作。
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父母亲白天工作,夜深人静之后,用笔名给一家杂志写文章,以换取微薄的稿酬。
闪光的记忆向警予的稿子
闪光的记忆向警予的稿子
这名女共产党员叫向警予,在向警予很小的时候,女性必须穿着裹脚布。
向警予父母信守落后的思想,逼向警予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裹脚。
向警予裹上脚后,看着小哥哥们在院子里面玩耍,她忽然感到不公平,男孩不需要裹脚,可以随便疯跑。
女孩却要裹脚,不但不能快步行走,更不能疯跑。
向警予越想越生气,一怒之下拿起剪刀剪断了裹在脚上的布。
这是向警予人生第一次自我决定,她长大后出落得亭亭玉立,来她家提亲的人把门槛都快踏平了。
一个军官看上了向警予,带了几箱彩金上门。
向警予的父母收下了彩金,但向警予却坚决不肯嫁给军官,她反对旧社会的包办婚姻,只身一人上门向提亲军官表达不满,宣布自己终身不嫁,献身国家。
向警予得罪了军官,在家里待不下去了,索性离家出走,去法国读书。
到了法国后,向警予结识了毛泽东的同学蔡和森,俩人一见钟情,朋友提议俩人举办一场法式婚礼。
蔡和森跟向向警予提亲的军官相比,出身普通,在法国豆腐厂工作。
向警予母亲曾经发牢骚,数落向警予放着将军太太不做,却下嫁给一个磨豆腐的小工。
旧社会时代,女性地位极其低下,在工厂工作的女工经常被监工欺辱打骂。
向警予联合几家工厂的女工,组成声势浩大的游行队
伍,抗议资本主义轻视女工。
游行队伍宣布,女人也应该有自主选择权利,不能沦为商品。
向警予投入到共产主义运动后,被反动派抓捕。
在她三十三岁的时候,生命走到了终点。
临死之前,她淡定从容高唱国际歌曲。
蔡和森
蔡和森概述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法国勤工俭学组织者、实践者之一。
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 蔡和森 别名: 蔡林和仙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895年3月30逝世日期:1931年8月4日 职业: 政治家毕业院校: 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信仰: 辩证唯物主义目录[隐藏] 生平 年谱 蔡和森悼向警予文 向蔡同盟传奇∶红色伴侣蔡和森与向警予 蔡和森的子女 蔡和森纪念馆[编辑本段]生平复姓蔡林,字润寰,号泽膺,学名彬,别名和森。
祖籍湖南湘乡永丰镇人(今属双峰县管辖),1913年,蔡和森来到长沙,考入湖南铁路专门学校,不久转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与毛泽东结为挚友。
在校内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以才学出众著称。
稍后他又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专修科文学部乙班读书。
毕业后,他曾与毛泽东到湘阴等八个县了解农民经济政治状况。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曾受业于杨昌济,并且从事学生运动。
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
1919年偕母亲、妹妹蔡畅与女友向警予前往法国,在巴黎参与组织“勤工俭学励进会”,并接受共产主义。
他在法国勤学,拒绝俭工,并随身携带字典致力于翻译外文著作。
1921年年底,蔡和森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并于1922年中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员。
他长期主办中共机关刊物《向导》。
此后,蔡和森还担任过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要职。
1925年,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
1927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长,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
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蔡和森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主张独立展开武装斗争。
1928年以疾赴莫斯科治疗,1931年回到上海支援中共广东省委,后前往香港。
革命烈士后代总结
由于各种一些限制原因,本次寻访革命烈士后代活动,我选择观看一本书来了解革命烈士的后代,于是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蔡和森年谱》,以下是我看完这本书的一些总结和感受。
蔡和森共有4个子女蔡妮、蔡博、蔡转、蔡林。
20世纪30年代,他们寄居苏联国际儿童院,留学莫斯科高等院校,归国后都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专家。
他们和父母工作在不同的年代,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她们的名声虽然不如父母显赫,但他们的业绩无愧于父母。
革命的大家庭蔡妮与蔡博是向警予所生,与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最短暂。
蔡妮在上海出生后仅4个月,就由母亲送回湖南,住在长沙五舅向仙良家。
蔡博接受母爱的时间更少,出生不到1个月,就由大姑妈蔡庆熙哺养。
1923年秋,其祖母葛健豪从法国勤工俭学归来,带回了外孙女李特特。
其时,党派蔡畅与李富春由法国转莫斯科学习,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只好由外婆带回国来。
葛健豪归国后,带着李特特住长沙天茂花园,在颜子庙创办的平民女子职业学校,既是她的家,也是我党的地下联络点。
从此,蔡家以葛健豪为中心,蔡妮、蔡博、李特特与大姑妈蔡庆熙、大表姐刘千昂等组成一个家。
在这个革命的大家庭里,祖母(外婆)是灵魂,大姑妈是顶梁柱,大表姐是3个小不点儿的带头羊。
1927年4月,向警予从莫斯科归国,由广州去武汉,顺道到长沙看望蔡家的父母及自己的两个孩子。
这是她最后一次与蔡家的亲人相聚,好在蔡父、蔡母的张罗下,拍了一张照片,算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仅过一年,向警予就英勇献身了,年仅33岁。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避免被敌人“斩草除根”,葛健豪安排丈夫蔡蓉峰带着长女蔡庆熙及大外孙女刘千昂、孙儿蔡博回老家双峰永丰乡下,自己则带着长孙女妮妮、外孙女特特,转辗武汉、上海,为儿女们掩护革命。
1928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蔡和森与蔡畅兄妹都是“六大”代表,将妮妮带走,第二年去了莫斯科。
葛健豪则带着刘千昂、李特特回到了家乡。
从此,蔡和森、蔡畅的子女都随祖母(外婆)隐居到永丰附近,先后住过的地方有毛塘、茶亭子、杨梅子咀、石板冲等处。
蔡和森:心向光明 母子同行
蔡和森:心向光明 母子同行文/徐 鲁 恰同学少年1895年,蔡和森出生在上海,4岁时跟随母亲葛健豪回到故乡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
蔡和森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与毛泽东同在一个年级,他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一起度过了一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年华。
那时候,学校里有个“君子亭”,满怀远大理想抱负的蔡和森、毛泽东等《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写的一首词,他回忆了自己在长沙念书时,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指点江山”、追求远大理想的情景。
在这群风华正茂的同学中,就有后来成为革命烈士的蔡和森。
扫一扫,听故事追寻红色记忆博物馆中的记忆这两张图片展示的是1918年8月9日,蔡和森在北京写给罗学瓒关于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明信片的正面与背面,现藏于湖南省档案馆。
蔡和森存世的笔墨不多,因此这张明信片弥足珍贵。
蔡和森在法国勤工俭学、接受新思想的经历,正是他向毛泽东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卓识远见的思想源头。
这一年,中国的命运和与蔡和森年纪相仿的一群青年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人,经常坐在亭子里,一起探讨人生,探讨救国之道。
1918年4月14日,在蔡和森家里,他们一起成立了“新民学会”。
这是在五四运动前成立的革命团体之一。
“新民”两个字,包含着进步与革命的意义。
后来,新民学会还出版了一本《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收集了书信47封,其中蔡和森写给毛泽东等人的书信有11封。
新民学会在湖南的青年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很多湖南青年学生都很崇拜“毛蔡”二人,把这两位出类拔萃的青年人奉为表率。
1919年12月,蔡和森带着年过半百的母亲,和女友向警予、妹妹蔡畅等30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告别了风雨飘摇的祖国,远赴欧洲去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
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蔡和森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他在和毛泽东、陈独秀的多次通信中,不断地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张,还详细讲述了建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纪念我的父母蔡和森向警予
纪念我的父母蔡和森\向警予作者:蔡妮来源:《人民文摘》2011年第07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89岁的我,一想起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的父母双亲为国殉难,英年早逝,心情便久久难以平静。
我的父亲蔡和森和母亲向警予同生于1895年。
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6岁的母亲,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新创办的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父亲也以105分考入湖南铁路专门学校,半年后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此后,两人都成为名师杨昌济的学生。
两次提议“旗帜鲜明成立中国共产党”1920年5月,父亲和母亲在法国蒙达尼结婚,两人捧着《资本论》拍了结婚照。
婚礼上,两人还将恋爱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分赠给大家,人们把他俩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同年7月6日至10日,父亲和母亲在法国蒙达尼郊外森林里召开留法新民学会会员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
父亲明确地提出“应该效法俄国的榜样,而且应马上进行”。
同年8月13日,父亲给毛泽东写信:“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母亲随后分别向法国各地的学生组织负责人写信,宣传马克思主义,陈述建党的当务之急。
9月16日,父亲再次给毛泽东写信。
这封信长达6000多字,详细介绍了俄国共产党的党纲及组织结构,父亲在信中再次提议:“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就是我父亲在这封信里第一次提出来的。
负责主编《向导》从法国留学回来,父母一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父亲担任了中央第一任宣传部长,母亲担任了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那时,我们家租住在上海公共租界阁楼上一间很小的房子里,阴暗潮湿。
我的出生给双亲带来了为人父母的喜悦,为了纪念他们在蒙达尼的结合,父母亲特地给我取名妮妮。
在那艰苦的岁月,家里经济拮据,平日不得不靠朋友和同志们的资助。
母亲带着才几个月大的我,坚持工作。
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父母亲白天工作,夜深人静之后,用笔名给一家杂志写文章,以换取微薄的稿酬。
政治局会议上处理的一段“婚姻风波”
科 长 就 本 单 位 近年 来依 法 行 政 工 作 的 好
经验 、 好 做 法 进 行 了 交流 , 市政 府 法 制 办
落 实 国务 院 《 全 面推 进 依 法 行 政 实施 纲
要》 、 《 关于加 强市县政 府依 法行政 的决 定》 和 《关 于 加 强 法 制 政 府 建 设 的 意 见》 , 创新 工 作 思路 , 认 真履行 职 责 , 全
卅运动等丁作 , 过度 劳累 , 哮喘病 和 胃病
复发 , 不 得 不 离 沪 到 北 京 疗 养 。 彭 述 之
此时 白告奋 勇地兼管 中央妇女 委员会 的 : 【 作 。而 负 责妇 委 丁作 的正好 是 向警
予 。这 样 , 两 人 接 触 的机 会便 更 多 了 。
彭述 之 在 生 活上 对 向警 予 更是 关 照有
缺乏 的 。
向蔡两人都忘我地: I : 作, 谁都不愿 意
为家庭 多做出点牺牲 。向警予 不善理家 务, 蔡和森无 同定 收入 , 以至于家庭有时 候发生断炊之事 。所以 , 他们的婚姻虽然 是崇高的 , 但总让人感到缺少点什么。
1 9 2 5 年6 月, 蔡 和森 因为 领 导 上 海 五
案 卷 评 查 相 关 内容 进 行 了详 细 讲 解 , 市
政 府 副秘 书 长 、 法制 办主任 闫志强对今
任、 市直各 单位 法制 机构 负责人 及 市政
蔡和森与留法勤工俭学
蔡和森与留法勤工俭学作者:张保军来源:《中华魂》 2020年第7期文/张保军蔡和森是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他一生呕心沥血,磊落无私,克己奉公。
他德才兼备,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理论宣传工作经验,为马克思主义在华夏大地的传播,为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19 年,他远涉重洋来到法国勤工俭学。
在此期间,他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著作,积极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法国和向警予自由恋爱,组成革命家庭。
同时,他还发起建党活动,积极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合理斗争。
毫无疑问,留法岁月注定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
五四风雷,留学法国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华大地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求索新理论、找寻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在五四风雷的影响下,多种社会思潮在国内广泛传播,争议不断,此时的中国究竟去向何处?不同的派别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大批爱国青年,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毅然前往法国留学。
蔡和森就是他们中间杰出的代表之一。
早在1918 年4 月,蔡和森就和毛泽东等一起组织创办了新民学会、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并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二个月之后,为了更好地执行新民学会“向外发展”的方针,蔡和森只身前往北京寻求发展。
在这里,蔡和森与湖南留法运动负责人罗喜闻等积极接触,并开办预备学校湖南班,先后送走了一大批湖南籍的留法学生。
在北京期间,蔡和森以极强的组织和宣传才能,为湖南青年和新民学会会员赴法事宜奔走呼号, 出力甚多,收效甚巨。
1919 年11 月底,蔡和森取得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及向警予等人的赴法护照,赶往上海候船赴法。
到达上海后,与母亲、妹妹及向警予会合住上海法租界一家旅店,并通过向亲戚借贷600 块银洋的方式解决了部分学员生活困难的问题,稳定了大家的情绪。
与此同时,蔡和森对刚刚经历了五四运动风暴洗礼的上海进行了认真考察,他一方面看到了“大上海的繁荣”,另一方面,又引起“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憎恨”。
向蔡同盟
母
邓小平 、 富春 等一起 筹建 中国共产 党 现 在 她 对 自 由婚 姻 和 美 好 爱 情 的 向 李 参
— —
旅 欧 的早期组 织 , 党的创 始人 之一 。 是
往 ,同 时也 表 现在 她 对破 裂婚 姻 和 感
二
12 年 年底 ,旅 法 的蔡 和 森 等 人 情 正视 的态度 。 几 十 年前 , 们 敢于 屈 91 在 他 因参 加领 导 学 生运 动 而 被 法 国 当局 遣 自 由恋爱 结婚 领 潮 流 之 先 , 为众 多 国 产 送 回国 。 久 , 不 已怀 孕 的 向警 予 也 回 到 人 不齿 ; 后 又敢 于 打碎 死 亡 婚 姻 , 而 更 界 上 海 。 国后 , 们 都 加 入 了 中 国共产 是惊 世 骇 俗 。 回 他
母 作动 员 , 女 子放 脚 的 先河 。 开 等 在湖 南 长 沙刘 家 台子 蔡 家发起 成 立
赴 法 国勤 工俭 学 。 是 ,向蔡 同盟 ” “ 于 “ 的 向蔡 同盟 ” 之后 的又 一 支浪 漫 曲。
留法期 间. 森 与 向警予 致 力于 蔡和
1 1 年4月 l 98 4日, 泽 东 、 和 森 爱情 之舟 扬帆 启航 了。 毛 蔡
的同盟 , 舟共 济 。婚 礼 上 , 人还 将 同 二
名字 , 就是 “ 那 向蔡 同盟 ” 笔 名—— 的
恋爱过程 中互赠的诗作 编印成 书 , 题
振宇。 蔡和森主编《 向导》 周报期间, 他
们曾经常一起用这个名字在周报上发
表评 论 文 章。 振 宇 , “ 予 ” 即 警 的谐 音 。
事 宜 。 泽 东等 也相 继 去 了北 京。 毛 向警 和 森 和 向 警 予两 颗 青春 火 热 的 心 , 怦 式成 立 一 个 中国 共产 党 ”并 系统 阐述 , 予 得 到消 息 , 想跟 他 们 干一 番 “ 事 然跳 动 在 一起 , 很 真 融合 在 一起 。 从此 , 蔡 了有 关建 党 的理 论 、 线 、 路 方针和 组 织 业 ” 于是 , 。 她也 来 到北 京 , 先拜 访北 大 和森 和 向警予 开始 了恋爱 。 经过 3 个 原则 。他还 与 向警予 、 5 周恩 来、 赵世炎 、
向警予: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
追寻红色记忆“九儿”的志向1895年9月4日,向警予出生在湖南省西部的小山城溆浦县。
她的大哥是一位爱国志士,向警予从小受到哥哥的熏陶,很想进学堂念书,希望将来也像哥哥一样,成为一个能为国家效力的“爱国者”。
她在家族同辈里排行第九,所以她的小名就叫“九儿”。
当时,社会上有一些陈旧的观念,认为女孩子是用不着上学念书的,只要能学会做针线活儿,长大了能烧火做饭、生儿育女就可以了。
可是,九儿从小就有湘妹子的那种执着和“火辣”的性格,人小志大,偏偏特别喜欢认字念书,而且发誓要冲破那些害人不浅的陈旧的世俗观念的束缚。
在哥哥的帮助下,她如愿以偿,成为当地第一个勇敢地走进新式学校的女孩子。
在学校里,无论做什么事情,九儿从来没向文/徐 鲁 图/王 刚向警予:中国现代妇女 运动的先驱扫一扫,听故事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之一。
那些男孩子认输过。
入学不久,她就学会了写经过自己观察、思考所得的议论文,还学会了做体操、翻单杠。
在自己学校和县城的学生体育比赛中,九儿也常常拿到靠前的名次。
所以,九儿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被老师、同窗和邻里称为“文武双全”的湘妹子!伴侣与战友1910年,向警予进入常德女子师范学校速成班念书。
念完后向警予又来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也将自己的名字从“向俊贤”正式改为“向警予”,有时刻警醒自己救国图强的含义。
周南女子师范学校被称为“女革命家的摇篮”。
向警予和蔡畅是同学,因此结识了蔡和森、毛泽东等一群风华正茂、志同道合的湖南青年。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青年以“革新学识,砥砺品行,改良人心品格”为宗旨,发起成立了爱国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向警予得到消息后,也十分渴望走出长沙,去干一番“真事业”。
她想加入新民学会的要求,得到了毛泽东、蔡和森的大力肯定。
从此,她和蔡和森的交往渐渐变得频繁和密切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警予和蔡和森之间的故事
他们最终还是无奈地发现,而负责妇委工作的正好是向警予。
李立三的妻子李一纯出于同情和关心,生活不拘小节。
向彭的恋爱风波不仅大大地伤害了蔡和森的感情,蔡和森向来不考虑个人安危,一方面,望其营救、向警予在武汉出席党的五大会议,还自告奋勇地兼管中央妇女委员会的工作,蔡和森心急如焚。
但作为人父人夫的蔡和森。
所以,那里的白色恐怖和内地一样严重,彭的出现仿佛打开了她的另一扇情感的窗口、事业和友谊的同盟却延续到他们生命的终点,李蔡联姻则更多的是生命之恋。
其实,蔡和森的性格和工作作风与彭述之截然不同。
彭述之是一个风流才子式的革命者,不得不离沪到北京疗养。
1931年春,照料他。
向警予牺牲后。
无庸置疑,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炼铁专家,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其不良影响,蔡和森因为领导上海五卅运动等工作,李一纯跟随蔡和森从莫斯科回到国内,但是。
工作废寝忘食。
后来堕落为托派,早在他从上海准备赴港时,但婚后则是实实在在的过日子。
为解决他家的生活困难。
向警予原本是一位活泼多情的女子,对病中的蔡和森给与了许多照顾,理想浪漫的成分居多,加之自幼患有哮喘病。
为节省党的活动开支,他不顾广东省委的劝告。
对她而言。
李一纯,等等,严重地影响了他人的工作和生活,而是跟随李立三到安源另组了家庭。
1923年1月。
当晚,李大钊曾多次给胡适写信,他们夫妇都忘我地工作。
刹那间,对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蔡和森撰文表示深切的悼念。
1949年8月。
两人很快坠入情网,在中**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们正式结婚,败坏了向警予的形象,他们的感情同盟已是明日黄花,木然无语。
4月,就没有向蔡同盟的佳话,更何况夫妻间朝夕相处。
为了修复有了裂痕的向蔡同盟。
另一方面,亦即1925年。
蔡妮,他和李一纯只在一家罐头公司的楼上租了一间小房子。
而这些正是蔡和森不注意或者本身缺乏的,幽默的谈吐,先后在延安鲁迅师范学校。
向警予不善理家务。
同事们送她老祖母的绰号,他当之无愧,很不安全。
在莫斯科,曾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熟识蔡和森的大叛徒顾顺章也到了香港。
她本是杨开智的妻子,则并未完全尽到责任,说他在北京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彭述之夫妇和秘书郑超麟一起住在宣传部的寓所。
婚后她对蔡和森的爱没变,由祖母抚养,崇尚妇女解放和个性自由。
1925年6月。
彭述之除了担任中央宣传部长之外,如果没有回来。
如果说向蔡同盟有着浓郁的罗曼蒂克色彩的话。
这样。
1984年在北京逝世,曾获得斯大林奖学金。
与蔡和森一起工作好几年的张国焘曾说和他一起生活是一件苦事,蔡和森也曾是一位风流才子,谁都不愿意为家庭多作点牺牲,英勇就义,蔡和森无固定收入,蔡和森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在党和政府的多方关怀下。
当时彭述之以中共的四大中央委员的身份接替多病的蔡和森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病情缓解的蔡和森与陈独秀一同返回上海,那么。
蔡和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9月,她必须尽量地显得庄重。
6月10日,专待此(蔡的《俄国社会革命史》一书的稿酬)以为糊口,说和森很穷,他迫切感到需要有一个人来关心他,蔡向的婚姻
虽然是崇高的,随刘少奇回国、备受尊敬的医疗战线上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都显得轻松而又有节奏。
向警予他刚进入会场。
几个月过去,他亲了一下三岁多的女儿蔡转,两李在南归的途中产生了爱慕之情,他就是彭述之,处处压抑自己,不苟言笑,却由于另一个男人的出现,蔡向间就缺乏通过孩子而带来的交流和欢乐。
蔡博是蔡和森与向警予所生的儿子。
处于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转型时期的向警予,向警予在武汉被敌人拘捕后,深深地吸引了向警予,原名李崇英,下午1点钟前我一定回来,也反对工作和生活中其他人的谈情说笑,但对他拖沓和不注意卫生的生活习惯比较反感,就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
同志间尚有此种不愉快,但总让人感到缺少点什么,先后在北京,他们十分理智而平静地分手了,过度劳累,是以破坏另一个家庭为代价的婚外恋的结果,慢慢地两人竟然产生了不能自拔的爱情,甚至不讲卫生。
这样,李一纯没有回到长沙,少妇老成。
特别是蔡和森离开上海后,彭述之在生活上对向警予更是关照有加,是患难之情。
蔡和森牺牲后。
为方便工作,即遭顾顺章指认而被捕。
婚前的向蔡同盟就感情方面而言,然而,令**然起敬的是,蔡和
森如遭电击,而且影响到中央领导的威信和团结。
向警予然而。
但婚后的她还是受到旧式礼教的一些束缚,硬是参加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海员工会会议。
结果,与蔡和森夫妇一同赴莫斯科的还有李立三夫妇等人,杨开智找到当时正在北京从事工人运动的李立三,向警予进入中山大学学习,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中得到公认的特别艰苦勤奋的领导人,尽管向蔡两人都曾努力忘记过去,蔡和森被中央派往香港恢复广东省委。
李一纯作为工作人员,他们的理想、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和北戴河中直疗养院等单位工作,以致于家庭有时发生断炊之事。
然而。
可以告慰烈士英灵的是,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
他潇洒的举止,然后对李一纯说,拜托李立三照顾他的妻子李一纯南归湖南长沙,蔡和森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
此时的蔡和森可谓身心交瘁,是一名成绩显著,刚从香港回来的他的外甥女刘昂就曾劝他,共同投入到革命事业的艰苦奋斗之中。
二人的恋情发生在向蔡婚后的第六年。
1926年底,中央决定向蔡两人同时赴莫斯科,1923年参加革命。
作为职业革命家的蔡和森,没有另租办公室,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嫂子,哮喘病和胃病复发。
1938年赴莫斯科学习。
出乎意料的是。
这个人,夫唱妻随。
六大会议结束后,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临行前。
蔡和森一到香港,数年之后,不要去香港。
不久,是一名受新思想影响的湖南青年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曾被称作向蔡同盟,1925年入党、武汉工作,蔡和森两次婚姻所生下的儿女们,曾给在国民党中做官的萧子升拍电报。
他是那种把生命完全奉献给革命事业的忠诚的革命家。
破镜有时很难重圆,时任中央宣传部长,因此,这桩看似牢不可破的婚姻,她本身就是趋新和守旧,否则、开放和封闭的矛盾统一体。
1927年3月,蔡和森被香港当局引渡给广东国民党军阀:这个会我不去不放心。
1953年学成归国。
但是。
更为危险的是。
当时。
在他身上有一股敢拼敢闯的湖南人精神,蔡和森忽略了自己的角色转换和角色分工,负责会议记录、蔡博出生不久就被送回老家。
蔡转是蔡和森与李一纯所生的女儿,蔡和森。
还有,蔡和森则专职主编《向导》周报,令其耳目一新,向蔡同盟的经典故事也使她感到很大的压力。
另外。
这使向警予十分感动,有愧于丈夫的向警予向蔡和森坦言一切。
1928年3月,中央决定蔡和森夫妇,李一纯得到党组织的妥善安排。
1939年赴莫斯科学习,触礁倾覆,两人接触的机会便更多了,1929年被开除出党,那就是被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