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的附肢

合集下载

水晶虾的八种常见疾病

水晶虾的八种常见疾病

水晶虾的八种常见疾病水晶虾最早出现在日本,经过一代代的改良培育,才有了现在水晶虾的样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饲养水晶虾在水族箱内,不但可以增加水族箱的观赏价值,还对水族箱的水质环境有一定的维护作用。

但是小小的水晶虾也是会生病的,小编就为你整理了八种水晶虾的常见疾病,新手虾友们赶紧学习起来吧。

水晶虾一、细菌坏死病本病的病原没有确定。

可能是几个属的细菌。

此病主要发生于虾幼体,患病的虾的附肢,尤其是触角的腹肢发生坏死。

细菌首先集中侵袭1-2个附肢,然后很快使幼体发生死亡。

突然的温度变化和换水操作不慎均可降低幼体的抗病力。

虾类饲养密度过大,投喂过多饲料也可引起细菌坏死病的发生。

治疗防治方法:用庆大霉素(2IU/m3)、红霉素(0.65g/m3)可治疗此病。

预防措施是仔细进行日常镜检,可用抗菌素预防,对幼体要减少温度和其它因素和刺激。

二、黑鳃病1、病原:镰刀菌或由水质恶化、维生素缺乏引起;2、症状:鳃病变而产生黑色素沉积,尤其鳃丝末端,点状或整个鳃呈黑色,如细菌侵袭引起,菌丝大量生长时会突破鳃膜长出鳃外,使鳃丝末端象“花”朵状,病虾反应迟钝,濒死的个体侧行于底材上。

3、治疗防治方法:分析发病原因,对症下药。

(1)功能性黑鳃:添加维生素,特别是稳定性维生素C。

(2)细菌性黑鳃:用水质稳定剂(建议使用purifier)及消化细菌改善水质、底质;purifier可连用3—5天。

环境性黑鳃:用生物制剂,同时用大量硝化细菌等。

(3)综合性黑鳃:综合上述几种方法,明确主次,对症下药。

三、幼虾真菌病1、症状:虾各期幼体大小皆比同期幼体小,无节幼体体长不大于0。

5毫米,该期最易受真菌感染,其次是蚤状幼体。

发病的幼体活力差,趋光性弱,变态时间长,身体粘污严重,附肢刚毛卷曲,有的幼体体表附着大量的动孢子。

无节幼体间歇运动停留时间长,卵黄松散,尾棘部分或全部脱落,体内菌丝不明显;蚤状幼体肠胃空,腹部弯曲,体色发白,体内尤其是头胸甲网状菌丝明显。

虾的生理特征

虾的生理特征

虾的生理特征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长身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

俗称角爪。

近2,000种。

与蟹、螯虾、蝲蛄、海螯虾、蝉虾和龙虾近缘。

特征为体半透明、侧扁、腹部可弯曲,末端有尾扇。

第二触角长,鞭状。

腹肢是游泳肢。

海洋及淡水湖泊、溪流中都有。

许多种为重要食物。

大小从数米到几毫米,平均4~8厘米。

体型大者称为大虾。

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

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

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

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

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

头胸由甲壳覆盖。

腹部由7 节体节组成。

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剑及1对能转动带有柄的复眼。

虾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为甲壳所覆盖。

虾的口在头胸部的底部。

头胸部有2 对触角,负责嗅觉、触觉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颚组成的咀嚼器。

头胸部还有3对颚足,帮助把持食物,有5对步足,主要用来捕食及爬行。

腹部有5对游泳肢及一对粗短的尾肢。

尾肢与腹部最后一节合为尾扇,能控制虾的游泳方向。

1对虾生长过程中,虾的生理活动1、摄食:虾的生长,需要不断的摄入食物,通过消化吸收,进行能量转化,最终体现为,饲料转变为肉。

这一过程中,两个重要环节:投料、排泄。

A:投料环节:第一,虾越大,虾料投入的越多;第二、饲料不能全部被摄食,有浪费,即残饵。

两方面相结合,投料环节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残饵越来越多,对水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B:排泄环节:第一,摄食多,排泄多;第二,虾越健康,排泄物中微生物的含量越高,排泄物的分解速度越快。

两方面结合,排泄多,对水质影响大,同样量排泄物,虾越健康,对水质的影响越小。

2:新陈代谢。

虾生长过程,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满足氧气的需求,同时血液循环过程也会代谢出一些对生长不利的物质。

A: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一呼一吸的过程中,影响水中藻类生长,而水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又与藻类的光合作用息息相关,进而影响到水质变化。

虾与林乔利虫_从附肢结构看节肢动物的进化过程

虾与林乔利虫_从附肢结构看节肢动物的进化过程
!"
到古生代末期 (二叠纪) 绝迹。三叶虫除触角是单肢型 附肢外, 其 余 附 肢 均 为 双 肢 型 。即 虫 体 的 每 一 体 节 下 腹 部两侧都生长有一对附肢, 这些附肢全是双肢型的, 靠 近腹面的内肢供爬行用, 所以称为步足, 靠背面的外肢 呈叶片状, 布满鳃丝, 主要营游泳和呼吸用, 因此有鳃 肢 之 称 。林 乔 利 虫 与 三 叶 虫 的 附 肢 结 构 基 本 一 样 , 差别 不大,说明古老节肢动物的附肢结构基本都是双肢型 的 。但 是 , 在澄江动物群中发现了大量肠道十分凸出的 林乔利虫标本, 也就是说, 林乔利虫是典型的 “食泥” 者, 所以, 古生物学家估计林乔利虫的外肢除起到游泳 和呼吸作用外, 可能还同时具有过滤泥沙的作用, 即颗 粒较大的沙粒会被丝状刚毛際阻挡,能食用的有机质 则 顺 利 通 过 并 被 吞 咽 。多 出 了 这 样 的 功 能 , 林乔利虫外 肢叶片上的丝状结构也就显得更为密集和细长。有意 思的是,我们现在还可以从生活在大海里的磷虾身上
!"
林乔利虫的化石标本
种的节肢动物大家族中, 虾的额剑表现得最为突出, 而 在澄江动物群众多的节肢动物中,也只有林乔利虫独 具此特征。这也难怪许多人在见到林乔利虫的标本时 便会不禁脱口喊道: 快来看, 虾! 以体区分化推断节肢动物的进化程度是十分便利 的方法。我们知道,昆虫是进化得最为成功的节肢动 物, 它们的头、 胸、 腹分区明显。身体结构分化了, 机能 也就分工明确, 头部司取食与感觉功能, 胸部主要负责 运动, 腹部则成为营养代谢与生殖的中心, 这样更利于 昆 虫 的 生 存 与 繁 衍 。由 于 体 区 分 化 了 , 就必然要促使节 肢动物的附肢在形态和机能上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例 如头部的附肢会用以感觉, 并形成口器以取食, 胸部的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emei),又称白脚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目,对虾科,对虾属。

生产于南美洲沿岸海域,在厄瓜多尔、巴拿马、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尼加拉瓜等国沿海都有分布。

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为南美洲主要养殖虾类。

南美白对虾在世界对虾养殖业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与中国对虾,班节对虾并列为当前世界上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三大经济虾类。

南美白对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由南美洲引入我国,先后在我国的江苏、广东、广西、浙山东的省沿海区域及北京等内陆养殖,显示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明显优势。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也在国内发展迅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一章国内外养殖概况 南美白对虾自然种群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沿岸,养殖地区主要位于南美洲各国沿海,其中厄瓜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较为发达,养殖历史较长,其养殖规模为目前世界之首,产量最高是达年产20万吨左右。

其它国家对南美白对虾的引种养殖多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巴西较早,于1984年引进南美虾苗,同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的人工繁殖试验,最初三年,南美白对虾的自然交尾率仅为1.5%,每尾虾平均怀卵量只有4.5万粒,培育成仔虾的成活率仅有25%,至1992年,自然交尾率提高到7.5%,为平均怀卵量最高达12.5万粒。

培育成仔虾的成活率提高到40%,到1995年已可批最生产虾苗,每月可向巴西国内养殖者提供6.5×107尾南美白对虾苗,现其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已有一定的规模。

台湾对南美白对虾引进也较早,最早于1985年由巴拿马引进虾苗,经3年培育,尾产卵量达粒以上,最高达120万粒,自然交尾成功率15.8%,精英移植成功率达25%。

但由于当时台湾地区草虾养殖业发达,南美白对虾未引起养殖者的重视,1987年草虾养殖受病害影响一蹶不振后,掀起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热潮。

我国于1988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从美洲引进南美白对虾,1992年8月人殖获得成功,1994年人工育苗和批量生产获得成功。

虾类解剖

虾类解剖

2.附肢 (头部附肢 胸部附肢 腹部附肢)
• 头部附肢 • 1)复眼 • 2)第一触角 • 3)第二触角 • 4)大颚 • 5)第一小颚 • 6)第二小颚 • 7)三对颚足
(第三颚足的最末节(即指节)与末
二节(即掌节)的长度比,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胸部附肢


步足(五对) 步足是虾类捕食与爬行的器官、内肢发达, 外肢退化,步足由七节构成,即底、基、座、 长、腕、掌、指节。前三对为钳状,后两对为 爪状。
腹部附肢(六对)

是主要的游泳器官,内外肢皆不分节,边缘具 有羽状刚毛。雄性对虾的第一腹肢的内肢变成 交接器,第六对为尾扇,尾肢宽大,与尖的尾 节形成尾部扇形的构造,通称为尾扇。尾扇在 游泳时有升降作用,而且可以快速划水,使身 体向后弹跳,躲避敌害。
二.螯虾的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短管状的食道、壁薄的胃、 短的中肠、长而细直的后肠、粗短的直肠以及 开口于尾节腹面的肛门组成。 口器:由大颚,第一、第二小颚,以及三 对颚足组成。 胃磨:贲门胃的内壁有三组小齿构成胃 磨。幽门部的前端生有无数刚



1.螯虾的头胸甲 八区 1)额区 2)眼区 3)触角区 4)胃区 5)肝区 6)心区 7)颊区 8)鳃区 七刺 1)胃上刺 2)眼上刺 3)眼后刺 4)触角刺 5)鳃甲刺 6)颊刺 7)肝刺
• • • • • • •
七脊 1)额角后脊 2)额角侧脊 3)额胃脊 4)眼胃脊 5)触角脊 6)颈脊 7)肝脊 八沟 1)中央沟 2)额角侧沟 3)额胃沟 4)眼后沟 5)眼眶触角沟 6)颈沟 7)肝沟 8)心鳃沟
实验五
实验目的:
虾类解剖
通过对几种虾的解剖,了解虾类的生物学性,以便更 好地养殖或研究。

螯虾的附肢与内部解剖

螯虾的附肢与内部解剖

实验7 螯虾的附肢与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螯虾外形的观察,了解甲壳纲动物的附肢数量、类型及特点;2.通过对螯虾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甲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提前一周用自来水冲洗浸泡过的螯虾;福尔马林浸制的日本对虾、中华绒螯蟹、三疣梭子蟹、水蚤、剑蚤、藤壶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器具:显微镜;蜡盘、解剖剪、解剖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螯虾的外形:螯虾又叫喇蛄。

每人取一只螯虾,放在自己的解剖盘(蜡盘)中,观察螯虾的外形: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外面包者坚韧的头胸甲,其前端有额剑(螯虾为背腹扁,沼虾为左右侧扁);头胸甲上有个凹沟叫径沟,是头胸的分界线;螯虾的外形取螯虾的附肢:总共19对(重点),要求带肢鳃、足鳃和关节鳃。

(1)头部5对:分别是,小触角、大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和第二小颚各一对;(2)胸部8对: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第一步足、第二步足、第三、第四和第五步足各一对,前三对步足末端有螯(沼虾是前两对步足有螯);(3)其中,大颚、第一小颚和第二小颚、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共同构成了螯虾的口器;(4)、腹部有6对附肢:如果是雄性的螯虾,第一、第二对附肢特化成雄性交接器,且雄性生殖孔位于第五对步足的基部内侧;如果是雌性的,第一对附肢柔弱且磁性生殖孔位于第三步足基部的内侧,在第四与第五步足基部的腹侧体壁上有一个椭圆形的凹窝---是螯虾的纳精囊;第三到第五对腹部的游泳足都不发达,第六对附肢比较发达,外肢分两节,与尾节共同构成尾扇。

螯虾的19对附肢螯虾的内部解剖:(1)呼吸系统:在取螯虾附肢时,需要取出下列鳃:a 1对肢鳃:薄膜状,位于第一对颚足;b 6对足鳃:分别位于第二对颚足~第四对步足的基部;c 对关节鳃:第二颚对足上有一对关节鳃,从第三对颚足到第四对步足分别有两对关节鳃。

注明:关节鳃着生在关节膜上。

(2)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用解剖剪刀从螯虾背部头胸甲的后缘向前剪,注意把内脏同背部的外骨骼分离,剪到,螯虾的两只复眼的中间后方。

虾的品质鉴别.

虾的品质鉴别.

虾的品质鉴别一、虾的简介虾是甲壳亚门(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动物,与蟹和龙虾相关。

在中间有扁而有弹性的半透明的身体,并且有像扇子般的尾巴。

近2,000种。

与蟹、螯虾、蝲蛄、海螯虾、蝉虾和龙虾近缘。

特征为体半透明、侧扁、腹部可弯曲,末端有尾扇。

第二触角长,鞭状。

腹肢是游泳肢。

海洋及淡水湖泊、溪流中都有。

许多种为重要食物。

大小从数公釐到20多公分(约8吋),平均4∼8公分(1.5∼3吋)。

体型大者称为大虾。

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

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

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

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

二、虾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虾在生活时体呈青蓝及棕绿色斑纹,体色常与栖息环境有关。

整个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较腹部粗大。

青虾的头胸部前端中央有1根额剑,有12~15个锯齿,头胸部两侧的头胸甲与体壁分离成空腔,鳃位于其中。

身体共有20个体节组成,整体被一层半透明的几丁质构成的甲壳包裹。

除腹部第七节外,其余19个体节均长有1对附肢。

雄虾的生殖孔位于第五对步足的基部,雌虾的生殖孔位于第三对步足之间。

雄虾的交接器呈细长而带刺的棒状突起;雌虾的交接器呈圆盘状,仅前端有圆形突起。

雄虾第二对步足(即螯足)也远较雌虾粗壮。

青虾生活于湖泊、渠河、池沼之中,喜栖息于近岸水草丛生的软泥底质、水流缓慢、水深1~2米的浅水水域。

青虾的生活范围常随着季节不同而改变。

如春季多栖息在沿岸浅水区域;夏季多栖息在深水处。

冬季水温降低常潜伏于水底或水草丛中,也有进入河港越冬。

活动非常敏捷,怕光,白天多蛰伏在阴暗处,夜晚出来爬行、游动和觅食。

幼虾以天然水域中浮游生物为主食,成虾在天然水域中主要以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鱼类等小动物尸体、水生植物碎屑、多种丝状藻和固着藻类为食。

饥饿时也互相残杀。

青虾在水温14℃时开始摄食,以4~10月摄食量最大,但气温下降到11℃以下进入越冬阶段,很少摄食,待到翌年春再繁殖生息。

对虾体内有哪些器官 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简述

对虾体内有哪些器官 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简述

对虾体内有哪些器官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简述对虾体内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

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简述如下:一、消化系统对虾的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胃、肠、肛门以及一个大的消化腺组成。

对虾的口位于头胸部腹面,周围有大、小颚等附肢组成的口器;口后接短而直的食道;食道后接胃;胃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胃内有各种骨片、骨板、骨刺等构成的胃磨;胃后接长的中肠,中肠前端背面有一中肠盲囊,后端与直肠相连;直肠短粗,后接开口于尾节腹面的肛门。

二、循环系统对虾的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动脉血管及血窦组成,为开放式系统。

心脏位于头胸部后端,为多边形囊状,其跳动可由体外观察到。

心脏具4对心孔,由心脏发出的动脉逐渐分枝形成小血管分布至器官、组织中。

对虾的血液无色透明,携带氧气的血蓝素存在于血浆中。

血细胞分为透明细胞、半透明细胞、颗粒细胞三类,有吞噬血液中异物及凝血等功能。

对虾的循环过程为:心脏跳动使血液从心脏中流出,沿动脉及分枝血管流向各器官、组织,由器官、组织而来的血液经组织间隙和小血窦集中于胸血窦,然后进入鳃中进行气体交换,再由鳃中流出,经围心窦流回心脏参加下次循环。

三、生殖系统对虾的雄性生殖系统包括多叶的精巢、输精管及贮精囊等。

精巢位于头胸部后部,有一对前叶、六对侧叶和一对后叶。

由后叶发出一对输精管,向后方弯曲后下行接于贮精囊。

贮精囊位于第五对步足基部,有生殖孔开口于体外。

雄虾的外生殖器官主要包括由第一腹肢内肢变化来的交接器,此外,第二腹肢内肢形成雄性附肢。

雌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及输卵管等。

卵巢位于身体背面、头胸部后部,向前发出一对前叶,向腹面发出六对侧叶,覆盖在肝胰脏背方,向后发出一对长的后叶进入腹部,沿着肠背面向后延伸至肛门附近。

输卵管一对,由第五对侧叶末端发出,下行并开口于位于第三对步足基部的生殖孔。

四、呼吸系统对虾是通过鳃进行呼吸,完成气体交换的。

依据鳃的位置不同分为侧鳃、关节鳃及足鳃等。

虾类解剖

虾类解剖

(一)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


4.各部位附肢
1)头部附肢: A 第一触角,分内外肢。外肢 分为基部和触角鞭,其基部分3 节,第三节末端具有触角鞭两 根,基部有平衡囊, 内肢为能 自由转动的叶状附肢(仅对虾 科类有) B 第二触角,分内外肢。外肢 宽叶片状,称为第二触角鳞片, 内肢分为基部和触角鞭,其基 部为2节。第二触角鳞片以及触 鞭的长度是对虾的分类指标之 一。基部有触角腺

(一)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

C.大颚 D.第一小颚 E.第二小颚 F.第一颚足 G.第二颚足 H.第三颚足
(一)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


2)胸部附肢
5对步足,前3对末端 成钳状
(一)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


3)腹部附肢
6对,基肢为一节, 内外肢皆不分节,边 缘有羽状刚毛,前5 对为游泳足,第六对 附肢与腹部第7节演 变成尾扇。

(二)中国对虾的内部结构解剖

7.神经系统和感觉器 官
对虾的神经系统相似于海 产多毛类,为梯状神经系 统。主要由食道上神经节 (脑)、环食道神经、食 道下神经节和贯穿全身的 腹神经链构成。 感觉器官有:复眼、平衡 囊、触角、刚毛、


作业

1. 绘中国对虾头胸甲的侧视图和腑视图 2. 绘虾类内部解剖主要器官图
《甲壳贝类增养殖学》 实验四
养殖虾类解剖
一 目的意义

1.为掌握所学对虾养殖理论增添感性认识 2.为养殖和科研打下其生物学基础
二 实验材料及工具

1.实验材料:中国对虾 2.实验工具:解剖盘、解剖剪、大小镊子、放 大镜、探针


内容
(一)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 (二)解剖对虾的内部结构

认识各种虾(组图)解读

认识各种虾(组图)解读

[地方名]大虾、对虾、肉虾、黄虾(雄)、青虾(雌虾)、明虾。

[形态特征]体长大而侧扁。

雌体长18~24厘米,雄体长 13~17厘米。

甲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

通常雌虾个体大于雄虾。

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

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

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

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

额角上下缘均有锯齿。

[产地、产季]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朝鲜西部沿海。

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省及天津市沿海是对虾的重要产地。

捕捞季节过去每年有春、秋两季,4~6月份为春汛;9~10月份为秋汛。

10月中下旬为旺汛期。

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于70年末突破了对虾的人工育苗技术,解决了人工养殖对虾的苗种问题,目前在我国沿海北自辽宁丹东市,南至海南沿海均开展了中国对虾养殖生产,养殖年产量约20万吨,大大超过自然海域的捕捞量。

[经济价值]对虾肉质鲜嫩味美,营养丰富。

每百克虾肉含蛋白质 20 6克,脂肪 0 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

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明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

加工于制成虾干、虾米等为上乘的海味品。

中国对虾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产品。

[地方名]花虾、竹节虾、花尾虾、斑节虾、车虾。

[形态特征]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鲜艳的蓝色。

额角微呈正弯弓形,上缘8~10齿,下缘l~2齿。

第一触角鞭甚短,短于头胸甲的1/2。

第一对步足无座节刺,雄虾交接器中叶顶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交接器呈长圆柱形。

成熟虾雌大于雄。

[产地、产季]日本对虾分布极广,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国沿海、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均有摆息。

我国沿海]~3月份及9~10月份均可捕到亲虾,产卵盛期为每年12月~翌年3月份。

虾汛旺季为l~3月份。

常与斑节对虾、宽沟对虾混棲。

[经济价值]日本对虾是日本最重要的对虾养殖品种,在日本养到25克左右出售价格最高,主要销售活虾。

观察虾的肌肉运动实验

观察虾的肌肉运动实验

观察虾的肌肉运动实验
观察虾的肌肉运动实验如下:
实验目标: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①认识外骨骼。

②观察附肢一一足的形态特征,与运动方式或功能对应额剑——额剑上有锯齿,是虾的防卫武器。

虾的整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腹部有五对游泳足,便于虾在水中游行。

虾用鳃进行呼吸。

鳃位于胸部两侧的鳃腔之中。

虾进行呼吸时是从头胸甲后面把水倒吸进去的。

以上是冷美妮同学的展示,在第二张图片中还要进行补充一点,除游泳足外虾还有附肢,方便虾的爬行等运动。

龙虾——相对基围虾,龙虾个头较大,步足更为发达。

以上是胥辰欢同学的展示,详细介绍了龙虾各部分足的结构及名称。

游泳足,步足等。

用来协助虾在水中游泳,捕食及爬行
饶某同学的展示,强调了虾的分节。

但在展示中游泳足及步足统一标为了足。

张某同学的展示,介绍了虾的整体,其中较为不同之处介绍了虾腹部动脉的功能。

虾的弹跳和弯曲都依靠它。

黄某同学的展示将虾的各个部分介绍很详细,把每一部分单独拿出展示并标注名称及作用。

反应出虾的身体附肢分节的结构特征。

展示了雌雄的不同:雌虾的钳脚较短,虾属于——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最大的动物类群,是因为附肢分节而得名。

虾:身体较硬,分节且体节有差别;虾有触角,触角也分节,虾有13对足,足也分节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既有硬度又有弹性),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虾蟹类生物学

虾蟹类生物学

二、肌肉系统
• 虾蟹类的肌肉系统较为复杂,虾类动物具 有相似的肌肉系统,蟹类的肌肉系统与虾 类有很大不同。
虾蟹类肌肉:
• • • • 躯班干肌、 附肢肌、 内脏器管中的肌肉, 他们主要为横纹肌。
• 肌肉束互相结抗,共同完成工作。 • 虾类大型肌肉主在分布在腹部,用于腹部 的弯曲活动。蟹类的主要肌肉在头胸部, 用以活动口器各、和胸肢。 • 对虾的肌肉为横纹肌,由肌纤维组成,肌 纤维筒状,外被肌纤维膜,内含多个细胞 核,肌纤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快肌Ⅰ型, 快肌Ⅱ型和慢肌,形成许多强有力的肌肉 束。分布在头胸腹的内部,其中以腹部肌 肉内最发达。肌肉束往往成对起结抗作用, 可分为伸肌和屈肌两大部分。
附肢:
• 除最前端体节具一对复眼,末端尾节无附 肢外,每节上有一对附肢: • 头部5对。 • 胸部8对 • 腹部6对。
头部 附肢
• • • • • • • • • • • • 腹部6对。 复眼:圆 半球形,具眼柄 ,无数个小眼组成,单眼水平视野200度。 第一触角:由柄部及两条触角鞭组成 柄部三节,第一节基部具平衡囊。 触鞭:(1)下(内)鞭短 是嗅觉 (2)上(外)鞭长,、 触觉 器官。 第二触角,基肢两节,第一节不明是称为柄腚。 第二节极粗大,上生由外肢形成的叶状磷片, 内肢,基部三节为丙部,端部为细长多节的触角。 大颚 :由门齿突、臼齿突及触须组成 第一小颚:由平面弯曲的薄片组成。 第二小颚:二大片原肢节,多分为两小片,呈叶片状,内肢细小,外 肢发达。 • (原肢二节
蟹类的卵巢
• 蟹类的卵巢为左右相连的两叶呈H状,位于 消化道两侧背方,输卵管短,未端连接于 体壁内陷形成的纳精囊(受精囊)开口于 愈合后的第三节胸板之上的雌孔。
由其着生位置不同可分为
• • • • 侧鳃 直接生在身体左右侧壁上。 关节鳃 生在胸肢基节与身体相连的关节上。 足鳃 生在颚足或步足的基节上。 虾蟹类的鳃生在胸部两侧,各胸节鳃的数量与种 类因种而异。 • 鳃式:表示各胸节上鳃的种类和数量的序式。 • 是分类学上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

对虾解剖讲解(新课件)

对虾解剖讲解(新课件)
• 翻起背部的体膜,可以看见三角形的心脏。后方 红色(或黄色)的组织便是肝胰脏。
• 挑出肝胰脏和胃,可以将胃剪开,观察两个胃之 间的不同。
2020-12-08
对虾解剖讲解(新课件)
13
对虾的神经系统: • 脑:位于食道的上方,由 头部前三对神经节合并而
成,有神经分支至复眼、 触角等处。
• 围食道神经:一对。由脑 发出与食道下方的食道下
五对步足,前三对螯状步足 用于取食和防御,后两对爪 状步足用于爬行 五对游泳足能游泳
一对尾肢,可在游动中保持
平衡。
2020-12-08
对虾解剖讲解(新课件)
6
第 五 步 足
尾 肢
第 五 腹

第 四 步 足
第 三 步 足
第第 二一 步步 足足
第 四 腹 肢
第 三 腹 肢
第 二 腹 肢
第 一 腹 肢
2020-12-08
对虾解剖讲解
Dr.Feng
2020-12-08
对虾解剖讲解(新课件)
1
你对对虾的了解有多少?
• 界、门、纲、目、科、属、种? • 为什么虾和蟹总会联系在一起?“虾兵蟹
将”~ • 关于虾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虾的
世界~
2020-12-08
对虾解剖讲解• 本次旨在通过趣味性实验增强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拓展科学 知识,培养大一同学对海洋生物的浓厚兴趣,为以后的动物解剖 实验打下基础。
• 含几丁质的外骨骼是节肢动物门的基本构造,几丁质-蛋白质复 合物类似于我们的胶原蛋白。并且它能在其中加入钙盐来加强外 骨骼强度。相比于昆虫用有机物,这种方法更经济,但也更易碎。
2020-12-08
对虾解剖讲解(新课件)

虾类生物学

虾类生物学
五、血液循环系统
开管式,由心脏、动脉、血窦、血液组成。
心脏的位置:头胸部近后端消化腺的背后侧,呈多边形。
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
A. 围心腔三角形,位于头胸部后背。心孔三对,有活瓣(防止血 液倒流),血液呈蓝色(血清蛋白)。
B.动脉7条:向前的有前大动脉(1),触角动脉(2)、肝动脉 (2);向后的有(1)条后大动脉,向下(1)条下行动脉。
触角腺==端囊(腺体部)+排泄管(膀胱)+排泄孔开口 排泄物为绿色鸟氨酸。
触角腺模式图
第一章 虾类生物学(二) 第二节虾类内部器官
功能: 渗透压调节及离子平衡。
虾类蛋白质代谢最终排泄氮的产物:氨 排出途径:
通过鳃以气体交换的形式排出体外。 其它辅助排泄器:
后肠 排氮废物。
第一章 虾类生物学(二) 第二节虾类内部器官
斑节对虾精荚囊、输精管
虾类性腺结构模式图
斑节对虾卵巢
雄性斑节对虾的精巢 精巢
输精管
贮精襄
精荚
第一章 虾类生物学(二) 第二节 虾类内部器官
(二)虾类雌性生殖系统
包括卵巢、 输卵管。 卵巢: 雌性:卵巢1对,输卵管开口第三步足内侧。多叶 (前叶、侧叶、后叶),位于消化腺与心脏之间。不同发 育阶段的卵巢大多具不同颜色。可做为生产上判别亲虾质 量及成熟度的标志。 前叶:一对,从卵巢向头胸部前方伸展。 侧叶:六对,包被肝胰腺并向两侧延伸。 后叶:延伸至尾节前方,在腹部逐节变细。
七 、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具明显的第二性征。
(一)虾类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精荚囊、生殖孔组成。
1. 精巢:成对,多叶(侧叶)。 位置:消化腺与心脏之间。
2. 输精小管:由各精巢小叶发出。 3. 输精管:各输精小管汇集后形成的总管。 4. 精荚囊:为输精管未端形成一个囊状结构。 5. 生殖孔:位于第五步足基部。

虾附肢的结构特点

虾附肢的结构特点

虾附肢的结构特点
虾的附肢具有以下特点:
1.头部附肢:头部有5对附肢,其中第一对为小触角,用于感觉;第二对为大触角,用于触觉和平衡;第三对为大颚,用于咀嚼食物;第四、五对为第一、二小颚,用于抱持食物和防止失水。

2.胸部附肢:胸部有8对附肢,其中前3对形成颚足,用于固定食物和呼吸;后5对为步行足,用于捕食、爬行、防卫等。

步行足的末端有螯或爪,可以握住和撕裂食物。

3.腹部附肢:腹部有6对附肢,前5对为游泳足,用于游泳和平衡;第六对为尾肢和尾节,构成尾扇,用于控制虾的升降和后退。

虾的附肢具有多种功能,如感觉、捕食、游泳、呼吸和平衡等。

虾的附肢结构使其能够在水中灵活地移动和适应各种环境。

虾总是弓着身子的原因

虾总是弓着身子的原因

虾总是弓着身子的原因
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长身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

虾具有超高的食疗价值,并用做于中药材。

虾总是弓着身子的原因
当遇到危险时,虾用力弓起腰,猛地一弹,然后用尾和附肢拼命划水。

虾常用一弓一跳的动作来逃命。

虾属于甲壳类节肢动物,虾的腹部能拉长。

虾的头部有附肢5对,胸中有附肢8解对,后5对为步足,虾在水底爬行时靠的就是这5对步足,虾的腹部有附肢4对,当虾从水面移动时就拼命的摆腹部的酴肢来划水游动。

当虾前进就用5对附肢向头部划水;后退就朝尾部划水。

虾是水中最弱的动物。

当虾遇到危险时就弓起腰,然后猛的一弹跳的老远,之后再用尾和附肢拼命划水,虾就是常用这一弓一跳的动作来逃命。

由于虾在弹跳时方向不固定,所以,令敌害不知所措,由此可见,虾弓着身子弯着腰是它一种本能的防身术。

虾总是弓着身子的原因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长身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

虾具有超高的食疗价值,并用做于中药材。

弓着身子的虾虾总是弓着身子的原因当遇到危险时,虾用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日本沼虾 1 生活环境及食性 2 外部形态 1)具外骨骼 头胸甲,背、腹、侧片。 2)体分部及附属结构 (1)头胸部 头部6个体节、胸部8体节 愈合成头胸部。头胸甲具 额剑(分类依据) 。具有柄 的复眼。 (2)腹部 共7节,尾节无附肢。
附肢(共19对)步足分底、基、座、长、胫、跗 、趾
• • • • • • • • • • • • • 部位 序号 头部 1 2 3 4 5 胸部 6 7 8 9-10 11-13 腹部 14-18 19 名称 小触角 大触角 大颚 第一小颚 第二小颚 第一颚足 第二颚足 第三颚足 螯肢 步足 腹足 尾足 功 能 嗅觉、平衡、触觉 (前方) 触觉 (两侧、后方) 咀嚼食物 抱握食物、感觉 摄食、扇动鳃室水流供呼吸 感觉、摄食,具鳃,呼吸 同上 同上 捕食、攻击、防护 爬行 游泳、 交接器 (♂、15) 与尾节合成尾扇、 逃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