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勒及作品分析
名画赏析--丢勒的《精神忧郁》

名画赏析--丢勒的《精神忧郁》丢勒《忧郁》24×20厘米现藏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馆。
铜版画《忧郁》,画面上有诸多象征因素,迄今还难以做出确切的说明,不知丢勒所赋予的所有物件,与他对中世纪的科学与当时的炼金术的表征有什么联系。
画上有一硕大的多面体、圆球、天平、钟、刨子、缺口的剑,沙漏记时器、入睡的狗、斑上的数字,以及用石笔在书写的哪个神话人物丘比特等等。
所有的一切寓意何在?这在所有关于丢勒的研究材料中均无明确的答案。
这幅画作于1514年,是在德国宗教改革的前夜,它多少濡染着一种时代转变的精神,可能画内渗透着的某些哲理因素与此有关。
上述这些复杂的细节似乎也饱含着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对自然与人生探索的象征意义。
我们在画上看到一个坐着沉思的强健女性,她是忧郁的象征,她的全神贯注,表明在思索着一些充满苦闷、困倦甚至失望的问题。
好象有一种束缚力,使她无力解脱。
她背上有一对翅膀,但不能飞翔。
她手中拿着的圆规,是她想测量又找不出答案的科学工具;左侧一旁的丘比特(小爱神)竟也撅起嘴唇,不再嬉戏,在那里发楞。
而那条蜷缩着的狗,正在打瞌睡。
这里显然是一间学者书斋,外面又象是木匠作坊,前景上有许多木匠用工具。
墙上和地上散置着的天平、沙漏计时器、锯子、刨子、圆球和多面体以及木梯等,都处在一种凝滞状态,惟独在天际和海港上空之间,有一只蝙蝠,抓住一条上面书有忧郁字样的标签迎面飞来。
在右上角的建筑物的墙上,挂着一幅有名的四次方阵(也可称魔方阵,把与1、2、3……相连续的整数,配列成正方形,使排列在纵向、横向及对角线各数的和相等,就称之为魔方阵或称方阵),而方阵的最下一行的中间两格,正好是1514,就是这幅铜版画的制作年代,据说它也是丢勒的母亲去世的年代。
那么这个忧郁的女子以及图上所有细节意味着什么?美术史家们有不同的推测,笔者拟取其中一个说法,认为较能通达:即是说这里的工具与科学仪器所引起的忧郁,是属于当代的实用知识,它们象征对宇宙秘密的探索,但在种种复杂的未解之谜前,这种探索停步了。
浅析丢勒的艺术生平

浅析丢勒的艺术生平弗里德里希·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被誉为“北方文艺复兴之父”。
丢勒的作品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描绘了当时欧洲社会的面貌,表现了德国文化的独特特点,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来浅析丢勒的艺术生平,探寻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
丢勒出生在德国纽伦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金匠,母亲也很有文化。
从小,丢勒就展现出了对美术的天赋和热爱。
他在学习画画的还学习了数学、几何学和人体解剖学等知识,这使他的艺术作品在构图和比例上更加严谨和准确。
15岁时,丢勒进入纽伦堡的一家画家工作室学艺,开始了他的绘画之路。
在青年时期,丢勒游历了意大利和荷兰等地。
他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对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在意大利期间结识了许多艺术家,吸收了他们的技法和思想,对自己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到德国后,丢勒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自然和宗教的探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丢勒的艺术创作涉及绘画、雕塑和版画等各个方面,其中以版画成就最为卓越。
他在版画方面的创作,不仅技法精湛,而且题材广泛,作品数量众多。
丢勒运用线条和阴影的对比来表现形态和立体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他的版画作品《马希诺拉和小死神》、《大头像传教士》和《耶稣受难图》等被誉为世界版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后世无数的艺术家。
丢勒的绘画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绘画风格受到了日耳曼传统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双重影响。
他的画作构图严谨、线条明快,擅长用明暗对比来表现光影效果,绘画技法极富特色。
他的代表作品《自画像》、《亚当与夏娃》、《洗礼者施洗》等,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展现了丢勒在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上的独特才华。
丢勒及作品分析分析

但是这兄弟两个就一心想去画,最后父母就说 有一个可以去,那有一个 可以去的话 谁去呢,就形成了又没法决定的情况,哥哥说弟弟你去,弟 弟说哥哥你去,最后他们采取的方法也很简单,说那咱们兄弟两个就抛钱 币吧如果反面就你去 正面就我去,兄弟俩就抛钱币,抛钱币的结果丢勒 得到了正面,天意呀,丢勒去学绘画了,四年以后 他绘画画得非常好而 且他的画就开始有人买,那么这样的话 他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以后 他 回到家乡去,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吃饭来庆祝,把他的哥哥带到了现场,当 然首先他要向哥哥表示感谢,因为没有哥哥,就没有他的今天,其次丢勒 立刻就说,哥哥 现在我能赚钱了,我不光能养活自己我还能养活我们这 个家了,所以现在,你就不用再下矿井去干活了,你就出来 也去学画画, 我来支持你画画,这个时候,哥哥就把自己的双手举起来,他说弟弟你看, 四年的矿工生活,让我的关节已经全部弯曲,我的双手都有关节炎,我现 在端这杯酒 手都会疼,所以我已经失去了,终生可以成为画家的机会, 但是我已经很满足,因为我有一个弟弟,这个弟弟将会成为伟大的画家, 丢勒当场眼泪就流下来了,紧接着当天,摊开画布就画了一幅画,这幅画 的名字就叫做《手》,后来绘画界和人们,看到这幅画以后,把它改名为 《祈祷的手》。
少年时曾追随父亲习艺,他对绘画表现出特殊的才能,13岁时就能 逼真的画自己的肖像,19岁时为父亲所画的肖像已充分显示他成熟的 素描功力,可与达· 芬奇遥相呼应。后来在画家沃格穆特处工作三年。 沃格穆特的大工作坊也为丢勒的教父、印刷商兼出版家安东· 柯贝尔格 制作木刻插画。在当时,这家最大的厂子,对丢勒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在儿童时代初次接触到铜技巧,这个经久不灭的印象,对他后来在 版画艺术方面创造性地发挥起了决定作用。
阿尔布雷特· 丢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471- 1528)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 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 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 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 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 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 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 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 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 督大难》、《小受难》、《男 人浴室》、《海怪》、《浪荡 子》、《伟大的命运》、《亚 当与夏娃》和《骑士、死亡与 恶魔》等。
论丢勒版画的理性精神

德国15-16世纪的美术在逐步摆脱对教会的依附,这为绘画的独立创造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这一时期的绘画在中世纪特别是晚期哥特式美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果。
艺术家不再是中世纪的行会师傅,而是受人尊重的艺术创作者,他们中还有人参政议政,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15世纪时,架上绘画为数寥寥,祭坛画占主要位置。
尼德兰文艺复兴的优秀经验,对德国画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多数德国艺术家仍继续着哥特式风格的创造,偏爱运动着的物体与强烈的感情表现。
16世纪初,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下,相当多的艺术家追求典雅、和平和崇高化的风格。
他们注重人体的表现,以及透视和比例等绘画法则,如丢勒专心于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他们以世人罕见的创造力融南北优长于一炉,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丢勒便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艺术家的代表。
一、丢勒作品及其理性精神在丢勒的众多作品中,他的版画作品更使人印象深刻。
作为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丢勒不仅将自己对于人文主义的理解和研究利用版画作品展现给世人,还将德国人骨子里严谨的品质融入画作之中。
研究丢勒的作品,我们能够在每个人物和背景中体会到丢勒传达的思想,他将每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细致刻画,完美的人体比例彷佛向我们诉说着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让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他的思想,能够在他的作品当中读出他所传达给我们的理性精神。
丢勒的整个创作生涯中,版画的成就甚至要比他的油画更为大众所熟知,人们把他看作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屈指可数的版画艺术大师,是在马丁·施恩告尔之后的艺术巨匠。
丢勒在艺术创作上更像是一位实验家,他对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当时的很多思想家建立了很深厚的情谊。
丢勒有着很高的天赋和雕刻技巧,这样他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思想,还能在艺术表达上有新的形式。
他在人物的刻画方面还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题材上不论是宗教、神话还是军事方面,都有着对人物形象鲜明的刻画。
丢勒

承上
• 《圣.哲罗妈在他的书房里》。圣哲罗姆是一个大主教,是他把《圣经》译 成拉丁文,是神学的代表。这幅画把他表现成一个学者,在宁静的书房中, 阳光从右面射进来,前面是一只狮子在守卫着他。相传他曾为这只狮子拔去 掌上的荆刺,因而成为朋友。 《梅伦可利亚》(Melencolia) 。西方中世纪生物学者认为人体可分为“粘 液质” “多血质” “胆汁质” “忧郁质”四种不同气质。这些气质各有某 种特定的元素、星宿象征和动物象征来代表。“忧郁质”的代表“元素”是 土,星宿象征是大地之神的女儿,动物象征是狗。文艺复兴时期认为“忧郁 质”艺术家、哲学家、神学家所特有的。因此许多艺术家对这个题材很有兴 趣,常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在丢勒这幅画中的梅伦可利亚是一个有两只翅 膀的恬静的少女,支颐而坐,面部表情好似沉思又如忧愁。其周围列臵的东 西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如多面几何体和圆规象征几何学,锯、刨、锤等工具 代表木匠。计量工具的天平和计时工具沙漏等代表科学。在神话传说中,几 何学、木匠、科学都属于大地之神来统管的,而这个内藏智慧外露深沉的人 则是思想家、文艺家的化身。对绘画细节一丝不苟地精确表现是丢勒作品的 风格特点,在这幅画中尤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曾被后人誉为有铜版画以 来最为优美的画作。 1512年,奥格斯堡(德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的马克西米连皇帝委托丢 勒为他设计两件歌颂他的木刻。由丢勒任总设计,领导许多画家和刻工通力 合作。一件是设计一座凯旋门的建筑模型图,于1519年完成,共由192块木版 拼成长宽各3米的巨形木版画。这个凯旋门有三个拱门,墙上刻着表现皇帝的 家世和一生业绩的画,并点缀着大量的装饰图案,极为富丽堂皇。另一件是 设计一个凯旋游行的仪仗队伍,这是一幅木刻长卷,仪仗的中心当然是皇帝, 这部分由丢勒亲自设计,皇帝盛装坐在一辆布满豪华的饮品和古玩的轿车里, 车的驾驶者名为“理智”,她握着“权力”和“贵族”的缰绳。奔驰的车轮 是由“豪华”“荣誉”和“繁荣”组成,充分显示了不可一世的奢侈的皇族 排场。可惜的是在1519年这二件耗费丢勒很大精力的作品完成之日,正是这 位皇帝归天之时。凯旋门的建造和凯旋游行当然都化为泡影,便却使丢勒
阿尔布雷特·丢勒作品赏析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阿尔布雷特·丢勒是德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北部,才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德国艺术的发展。
丢勒的艺术作品体现了,现实与人文特点。
就其艺术风格而言,保留了中世纪的哥特式遗风,同时又率先展现出些巴洛克特征。
艺术表现技法,运用了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风格和技法上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
自画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正三角形犹豫其对称的形势而与新柏拉图主义相结合,从而被赋予了理性主义的神学含义。
研究者也常以此为基础,指出丢勒在正三角形构图背后的理性诉求。
不过一般人往往忽略(或有意忽略)的是,画面中存在的题词定位出来,并以衣领和眉骨进行强化。
两个方向相反的正三角形相互叠合,形成了一个大卫之星的形状。
在丢勒的时代,这是一种神秘信仰的符号。
大卫之星被画家的手指支撑着,这种手势曾经在丢勒一副未完成的话中出现过,那是耶稣的手。
这已不在是理性的几何学了,画家强烈的神秘注意倾向浮现出来。
不仅如此,画中的众多尺度同样具有复杂的含义,这幅画高67.1cm,相当于28法兰克寸,那一年丢勒正好28岁,画宽48.7cm,相当于1.5法国尺,而1.5在此象征了1500年。
再看画布的比例,67.1:48.7≈11:8。
在这里,其中1+1=2,11:8这个比例再次与28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们将这幅画是为一个边长11与8的矩形,那么他的对角线恰好是13.6。
136这个数字同样是丢勒习惯使用的一个数字,因为,在拉丁字母与数字的对应之中Albrecht Durer这个名字对应的数字分别为1、12、2、18、5等等,将这个字母所对应的数字相加,所得之和为136,因此,136是丢勒常用的数字签名,这样,从政幅画的高、宽以及对角线正好象征了画家的名字、年龄以及创作的年份。
三位一体崇拜(万圣图)这一幅人物众多的宗教题材类似意大利的教堂壁画,构图采取严格的对称形式。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生平《祈祷的双手》素描他生于纽伦堡的金匠家庭,其父老阿尔布莱希特·丢勒原为匈牙利宫廷金匠,后移居纽伦堡。
童年时代,丢勒随其父学习金工手艺,15岁后开始了其游学生活,随瓦格莫特(英语:Michael Wolgemut)学习绘画和木刻,先后游历于阿尔萨斯、巴泽尔及斯特拉斯堡。
随他最重要的游学经历为两次意大利的旅行,其间丢勒结识了画家乔瓦尼·贝利尼和拉斐尔,同时研究了达·芬奇的作品和艺术理论,接触并学习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及风格。
丢勒一生创作了大量木刻画、铜版画、油画和人物素描。
其代表作有油画《四使徒》、《亚当和夏娃》、木版画《启示录》、铜版画《苦闷》、《骑士、死神、魔鬼》等。
著有《人体比例研究》四卷,对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颇有研究。
自画像之父《自画像》, 于1484年13岁《自画像》,1493年丢勒早在自己十三岁时(1484)就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比达芬奇创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画像(ca. 1510-1515)还要早二十多年。
在其一生之中,共创作了近十幅自画像,包括速写、素描、版画和油画等创作手法,其创作的自画像大多具有严整细致的特征,艺术表现力与后来的伦勃朗遥相呼应。
因此,丢勒被誉为“自画像之父”。
影响丢勒的犀牛,1515年的墨水画,但丢勒并未看过犀牛丢勒在后来的艺术家中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版画,当代许多人都是透过版画来了解他的作品,他的画主要也只在几个城市中出现,都是私人收藏。
他的名声在欧洲各地传播,这也鼓舞了像拉斐尔·圣齐奥、提齐安诺·维伽略及弗兰西斯科·帕尔米贾尼诺等画家,也为推广及散播其画作,也参与版画的制作。
丢勒在蚀刻画的创作也影响了德国其他的艺术家,像玲珑大师(英语:Little Masters)试着创作一些大型的蚀刻画,但后来仍延续著丢勒较小而较狭窄的主题。
卢卡斯·范·莱顿是唯一在16世纪前三十年成功创作大型蚀刻画的欧洲北部画家。
奉献之美 丢勒《祈祷的手》赏析

奉献之美丢勒《祈祷的手》赏析丢勒(AlbrechtDürer)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画家、版画家、数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见长,被誉为欧洲艺术史上的巨匠之一。
其中,他的代表作之一《祈祷的手》(Praying Hands)更是被广泛地传颂和赞美。
《祈祷的手》是一幅铅笔画,创作于1508年,原名为《两只手》(Two Hands)。
作品的主题是宗教信仰,描绘了两只双手交叉在一起,充满虔诚地祈祷着。
这幅画作的背景故事是,丢勒的朋友和同事,一位叫做安德烈亚斯的木匠,因为家中经济拮据,不得不把自己的绘画梦想放弃,转而从事木匠手艺来维持生计。
丢勒深感安德烈亚斯的坚韧和奉献精神,于是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幅画作中的双手,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这幅作品的表现手法非常细腻,每一根指头、每一道皱纹都被描绘得非常逼真。
两只手交叉在一起,充满了虔诚和敬畏之情,仿佛在诉说着人类对神的敬仰和信仰。
画作的构图简洁明快,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和繁琐的背景,使得观者的目光更加聚焦在双手上,更能够感受到画作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祈祷的手》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文化的传承。
这幅画作所表达的奉献精神和信仰力量,不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观者,也影响着整个社会。
它启示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丢勒的《祈祷的手》是一幅充满敬意和感悟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展现了画家的精湛技艺和深刻思想,更传递了人类对于信仰和奉献的永恒追求。
它是一幅值得深思和品味的经典之作,也是一种永不褪色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幅世界名画,候 他
的家,父母生了八个孩子,他 们就住在那个很贫穷的地方就 是一个矿场,父母也都在那个 矿场里工作,孩子长大以后, 都进那个矿里去工作,其中这 八个孩子中间,有两个孩子有 艺术天分,从小画画就画得很 好,这其中一个就是丢勒,另 外一个是他的哥哥 叫艾伯特, 那么等到两个人长大以后,都 想去学画画,但是绝对这个家
1471年5月21日,丢勒出生在纽伦堡,排行第三。他
的父亲也叫阿尔布雷希特,是一名工作努力却不太成 功的金匠。父亲出生于匈牙利一个小地方,叫做Ajtas, 这个名字似乎在匈牙利语中与“Ajtó”[门]有关,德语 为“Tür”或“Dür”。1455年,老阿尔布雷希特来到纽 伦堡,12 年后娶了他师父希罗尼穆斯·霍尔佩 [Hieronymus Holper]的女儿巴巴拉[Barbara]为妻,她 在24年中为他生了18个孩子。
不仅如此,画中的众多尺度同样具有复杂的含 义,这幅画高67.1cm,相当于28法兰克寸,那一 年丢勒正好28岁,画宽48.7cm,相当于1.5法国 尺,而1.5在此象征了1500年。再看画布的比例, 67.1:48.7≈11:8。在这里,其中1+1=2,11:8 这个比例再次与28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将这 幅画是为一个边长11与8的矩形,那么他的对角 线恰好是13.6。136这个数字同样是丢勒习惯使 用的一个数字,因为,在拉丁字母与数字的对 应之中Albrecht Durer这个名字对应的数字分别 为1、12、2、18、5等等,将这个字母所对应的 数字相加,所得之和为136,因此,136是丢勒 常用的数字签名,这样,从政幅画的高、宽以
国主要工业城市,到过法兰克福,访问过科隆和 巴塞尔。4年间的旅行学习考察对画家的世界观形 成和艺术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23岁的丢勒已是 一位有影响的艺术家,在这一年里,他与故乡的 一位音乐家的女儿阿格列萨·弗湟伊结了婚,此后 丢勒作为首饰匠和画家开始了独立工作。
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 《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 运》、《亚当与夏娃》和《骑士、死亡与恶魔》等。
及对角线正好象征了画家的名字、年龄以及创
这一幅人物众多的宗 教题材类似意大利的 教堂壁画,构图采取 严格的对称形式。全 画分成上下两层,上 层为神界,即天际, 在中轴线上描绘了光 芒万丈的三位一体:圣 父、圣子、圣灵。圣 子形象是被钉十字架 的基督,基督之上是 天父形象,最上面是 象征圣灵的鸽子。在 鸽子的周围,是天使
此画完成于1507年,采用的是祭坛屏板的样式,把亚 当与夏娃分别画在两块狭长的竖板上,每个人体都占 满画面空间,成了独立的两幅男女裸体像油画杰作。 夏娃的动势很优美,她左手去摘树上被禁的罪恶之果, 右手扶在一棵树枝上(树枝上吊着的一张标签是画家 的署名),双脚一前一后,似在行走,姿态婀娜,显 示了女性的妩媚。眼睛转向右侧,头部略微倾斜,因 而右肩稍稍低垂,整个身子的美丽扭动洋溢着一种青 春的美感。 亚当的裸体形象带着明显的古希腊风格倾
少年时曾追随父亲习艺,他对绘画表现出特殊的才 能,13岁时就能逼真的画自己的肖像,19岁时为父 亲所画的肖像已充分显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与 达·芬奇遥相呼应。后来在画家沃格穆特处工作三年。 沃格穆特的大工作坊也为丢勒的教父、印刷商兼出 版家安东·柯贝尔格制作木刻插画。在当时,这家最 大的厂子,对丢勒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在儿童时代 初次接触到铜技巧,这个经久不灭的印象,对他后 来在版画艺术方面创造性地发挥起了决定作用。 师满后,年轻的画家走出画室沿着莱茵河游历德
我们要请读者注意的是在这最下面象征大地的地平 线一角,有着画家丢勒自己的一个孤零零全身像, 一张桌子前有文字标明,这是画家签名的一种方式。 这个传统来自意大利,但丢勒作了一些创造性的变 化。这幅画构图严谨,人物均衡而显得呆板,两侧 几乎象反射镜那样,人物的比重绝对地平衡。但这 里也画着丢勒的许多熟人,他发挥了肖像的技能。 如左侧一个温和地手拿帽子的,是慈善院院长兰达 威尔。站在院长身旁的有他的父亲;在右侧,则是院 长的女婿、骑士威尔赫里姆·哈雷尔,和他的家眷与 母亲等。当然,因为这是一幅宗教画,肖像的特征 仅限于面部,而且不够生动,人物姿态也单调。倒 是下层几个教会人物的形象,不论从色彩处理上,
但是这兄弟两个就一心想去画,最后父母就说 有一个 可以去,那有一个可以去的话 谁去呢,就形成了又没 法决定的情况,哥哥说弟弟你去,弟弟说哥哥你去,最 后他们采取的方法也很简单,说那咱们兄弟两个就抛钱 币吧如果反面就你去 正面就我去,兄弟俩就抛钱币, 抛钱币的结果丢勒得到了正面,天意呀,丢勒去学绘画 了,四年以后 他绘画画得非常好而且他的画就开始有 人买,那么这样的话 他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以后 他 回到家乡去,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吃饭来庆祝,把他的哥 哥带到了现场,当然首先他要向哥哥表示感谢,因为没 有哥哥,就没有他的今天,其次丢勒立刻就说,哥哥 现在我能赚钱了,我不光能养活自己我还能养活我们这 个家了,所以现在,你就不用再下矿井去干活了,你就 出来 也去学画画,我来支持你画画,这个时候,哥哥 就把自己的双手举起来,他说弟弟你看,四年的矿工生
向,他比夏娃似乎更内在一些,总的感觉是平静的。 他左手略为紧张地捏着那只被摘下的带枝叶的苹果, 侧着头,半张着嘴,头发散乱地飘向后面,由于身子 朝前运动,右手自然地摆向后面,这一切画得极其真 实。前后两个裸体互为呼应,又似乎独立,而以夏娃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 利,正三角形犹豫其对 称的形势而与新柏拉图 主义相结合,从而被赋 予了理性主义的神学含 义。研究者也常以此为 基础,指出丢勒在正三 角形构图背后的理性诉 求。不过一般人往往忽 略(或有意忽略)的是, 画面中存在的题词定位 出来,并以衣领和眉骨 进行强化。两个方向相 反的正三角形相互叠合, 形成了一个大卫之星的
阿尔布雷特·丢勒(, 1471-1528)生于纽伦 堡,德国画家、版画家 及木版画设计家。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 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 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 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 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 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 之一。他的水彩风景画 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 现得极其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