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产业链的贯通做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陕西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加快全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营造良好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强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1.加快5G网络高质量覆盖。
推进5G网络建设,力争建成开通5G基站数量超过11万座,基本形成全省5G网络热点地区多网并存、边远地区一网托底格局。
对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设施、公共机构所属建筑物,向5G基站、机房免费开放,禁止收取进场费、分摊费等费用。
2.推进全省千兆光网建设。
加快超低延时网络建设,力争建成10个“千兆城市”,基本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及重点行政村“双千兆”网络覆盖。
通信光缆长度超过210万公里,互联网省级出口带宽达到80TbPs。
加快IPv6规模化应用,争取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500万户。
3.统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将陕西纳入国家“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推动算网融合协同发展,全面融入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全省数据中心登记管理,对高能耗数据中心纳入重大用能单位管理,支持电网企业为数据中心提供能效优化服务,促进算力中心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支持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建设新型算力基础设施,鼓励符合条件的通信基站、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4.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陕西)分中心和行业分中心建设。
推进先进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力争建设3个省级行业类促进中心、6个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对相关行业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新工艺、新产线技术改造与升级的,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
5.优化智能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加强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争取城市区形成半径不大于2公里的充电服务圈,乡镇以上重点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居住社区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推进陕西智慧车联网平台应用,充电桩接入率达到100%。
10.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答案
2024年凉山州公需科继续教育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答案一、单选题1.《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0.3分)A.奢侈品B.服务业C.制造业D.农业√答对2.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0.3分)A.企业B.科研C.产业D.基础研究√答对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次关于数字经济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0.3分)A.三十一B.三十二C.三十三D.三十四√答对4.以下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的具体举措的是()。
(0.3分)A.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B.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C.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D.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答对5.对于如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0.3分)A.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B.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C.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D.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答对6.健全制度规范,要完善跨境数据流动“()”监管制度,探索制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安全制度。
(0.3分)A.分级分类B.负面清单C.准入清单D.分级分类+负面清单√答对7.《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要夯实()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
(0.3分)A.数字基础设施B.数字技术创新体系C.数字生态环境D.数字安全屏障√答对8.《“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东乡县关于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工作方案
东乡县汨咻产业链艇雌定的工作⅛案为努力化解疫情对实体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全县中小微企业上下游、产供销协同复工复产及达产达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根据临夏州委办公室、临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保” 工作方案的通知》(州委办发(2020) 72号)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二)企业主体,产业协同。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坚持以大带小、上下联动、产供销协同,聚焦重点产业链,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稳定上游供应企业,提升中游协同能力,开拓下游市场,增强协同和复工复产动能。
(三)强化服务,纾解困难。
加强统筹协调服务,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帮助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痛点、难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二、目标任务(一)实现全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循环。
加强县内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产销对接,建立稳固的协作关系,用稳定的供应链保产业链,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实现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序循环。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能恢复率。
引导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融入州内外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营、协同发展等模式,稳定全县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解决好产业链供应链每一个环节问题,打通人流堵点、解决货运难点,确保员工招得来、留得住,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序运转,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达标,提高产能恢复率。
(≡)加强协作形成良好发展的合力。
推动不同行业、不同产业、实体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有效协作,形成企业、行业、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良性发展合力,确保企业产业链不断,全面复工复产、达产达标,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己有的市场份额不丢。
三、工作措施(一)建立问题台账。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2.03.31•【文号】农办科〔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3.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要求,扎实有序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提高农民(含国有农场农工)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现就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全产业链技能水平提高,以培育质量效果提升为关键,以选育用一体化培育为路径,培训与教育并举,引进培育与就地培养并重,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主要任务紧密围绕稳粮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210973106_步履坚实,行稳致远
Industry16 棉纺日,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江苏大生集团、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协办的金轮·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全国行启动暨大生智慧纺纱工厂达产仪式顺利举办。
金轮·棉纺织行以下简称“全国行”)首站活动在大生集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全面达产。
同期举办了棉纺织行业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凌屹,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景慎全,江苏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江苏大生集团党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宏兵,经纬纺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邵明东,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拥军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夏子主持。
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全国行活动已于去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联有关领导的见证下完成签约,此次在大生集团启动“全国行”活动,并把集团作为第一家调研企业,对探讨棉纺织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大生集团主动拥抱智能制造,率先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建成全国纺织行业首个数字化纺纱车间和智慧纺纱工厂,为纺织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树立新的示范标杆。
作为纺织企业的“娘家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长期以来与南通保持着密切联系,也开展着精诚合作,为推进产业协作、人才交流、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拓搭建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平台,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2023棉纺织行业高步履坚实,行稳致远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全国行首站走进大生智慧纺纱工厂摄 质量发展调研全国行在南通市启动,既是对南通纺织产业的莫大鼓舞,也是推动产业更好发展的精神指导。
董奎勇致辞表示,全行业要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立足行业实际,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棉纺织行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时尚化发展,这也是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义。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优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发展动能、市场主体、组织方式和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生成能力、产业迭代能力和产业把控能力,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重庆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夯实产业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以下目标:——规模能级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迈上4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28%,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创新赋能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800亿元,投入强度提高至2%,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分别提高至40%、6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50万元/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至92以上。
——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至36%、22%,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至40%。
——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累计下降13%,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
——空间布局实现新突破。
全市制造业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渝西地区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新高地。
产业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地位更加巩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提高至90%,单位工业用地产出提高至75亿元/平方公里。
——企业主体升级实现新突破。
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过百亿元和上市工业企业分别增加至5家、50家和100家,实现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四个“倍增”,四类企业分别增加至30家、500家、1.27万家和8.6万家。
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者:吴丰来源:《商场现代化》2022年第09期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以信息技术和新储能创新发展为驱动力的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能。
在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导产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业态变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动力。
既要以智能化数字技术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力高效高质量进步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也要利用数字信息化,科学整合全面的生产要素,从供应链和产业链方面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从科研创新方面增强工业产业竞争力,从新型模式和内容角度创新服务业增长模式,形成夯实基础、加固支撑和全面整合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型,保证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兴业态的创新驱动。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一、前言近年来,受复杂国际环境和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超过114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实现8.2%的增长,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3%、39.4%和53.3%。
尽管我国经济的发展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速,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情况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阶段,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中科学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力度依旧偏低;工业制造业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产能结构过剩导致的产业结构升级滞缓状况严峻,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对外高度依赖,受制于人的处境不容乐观;服务业因结构性错配,造成发展迟滞,尽管近年来客户中心型创新不断发展,但我国服务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仍需增强创新性和新型驱动力。
目前,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量变转向质变、规模为主转向效益為主的关键时期,亟须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以生态资源的高消耗换取经济利益增长的重要问题。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题库
A13 B15 C17 D19A数据资源B基础硬件C通用软件D行业应用E安全保障A雄安新区B福建省C重庆市D四川省E广东省A技术更迭快B生产数字化C传播网络化D消费个性化E服务单一化A示范性B引领性C标志性D普遍性A云计算B大数据C物联网D工业互联网E区块链A传统基础设施B信息基础设施C融合基础设施D创新基础设施E改进基础设施A数据信息资源逐步成为新的关键要素资源B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源动力C平台化是数字经济主要产业组织形态D产业融合是数字经济主要表现形式E多元共治是数字经济时代必然的治理要求A经验、知识、方法B方法、数据、经验C数据、数据、数据D数据、经验、知识A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B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C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D强化数字经济的治理能力E深化数字经济开放合作A气候变化B种族歧视C经济发展缓慢D文化差异较大A经济全球化B世界多极化C发展多样化D社会信息化E文化多样化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技术E数据A上海B北京C深圳D广州A二线B一、二线C西南部D东部A数据中心B工业互联网C人工智能D区块链A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B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降低数据中心的PUEC统筹布局,加强数据中心的绿色集约建设D支持龙头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高国际化的竞争力E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A产业基础能力不强B先进技术存在差距C国际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D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善E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A大型化B虚拟化C综合化D资源化A新产品B新模式C新业态D新就业E新消费A雄安新区B福建省C浙江省D四川省A20%B25%C30%D35%A智能制造B绿色低碳C共享经济D现代供应链E中高端消费A数据B算力C算法D网络E技术A上游B中游C下游D以上都不对A数字经济B开放经济C共享经济D绿色经济A互联网B大数据C人工智能D数字经济E实体经济A高速泛在B天地一体C云网融合D智能敏捷E绿色低碳、安全可控A数字生产方式B数字技术C数字化公共服务D数字化治理E数字化转型A平台经济B区域经济C生物经济D数字经济A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B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B云服务C房地产出租D互联网接入服务E资产分配A智慧城市B操作系统C平台垄断A数字经济B数字社会C数字政府D数字生态E数字文化A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B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A气候变化B种族歧视C经济发展缓慢D文化差异较大A数据中心B工业互联网C人工智能D区块链A技术更迭快B生产数字化C传播网络化D消费个性化E服务单一化A采集B标注C存储D传输E管理A雄安新区B福建省C浙江省D四川省A标准B核心C路线D内容A可复制性B可共享性C无限增长D无限供给E私密性A高速泛在B天地一体C云网融合D智能敏捷E绿色低碳、安全可控A数据资源B基础硬件C通用软件D行业应用E安全保障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技术E数据A数字生产方式B数字技术C数字化公共服务D数字化治理E数字化转型A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B数量庞大且收入快速增长的人口C强大的制造能力D占全球15%的工业软件人才E质优价廉的丰富工业产品A云计算B5G通信C互联网D区块链E大数据A数字经济B数字社会C数字政府D数字生态A大型化B虚拟化C综合化D资源化A虚拟现实B5GC人工智能D区块链A链式经济B价值链C价值网D平台经济A智慧医疗B智慧文旅C智慧社区D智慧政务E智慧家居A互联网B大数据C人工智能E实体经济A20%B25%C30%D35%A雄安新区C重庆市D四川省E广东省A示范性B引领性D普遍性A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B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A经验、知识、方法B方法、数据、经验C数据、数据、数据D数据、经验、知识A“美新好大”B“专特美新”C“小精美特”D“专精特新”A大数据B云计算C人工智能D区块链A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B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C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D强化数字经济的治理能力E深化数字经济开放合作A加快数据“大体量”汇聚B强化数据“多样性”处理C推动数据“时效性”流动D加强数据“高质量”治理E促进数据“高价值”转化A战略机遇期B起步拓展期C交织发展期D矛盾凸显期A上游B中游C下游D以上都不对A产业基础能力不强B先进技术存在差距C国际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D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善E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A规模优势不明显,供需结构性失衡B人才储备不足,财政支持力度不够C数据中心能耗大,PUE提升空间较大D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缺乏全球竞争力E缺乏大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运维管理能力相对滞后A产业保持高速增长B价值体系初步形成C产业基础持续夯实D产业链稳定高效E产业生态良性发展A20% B25% C30% D35%A智能制造B绿色低碳C共享经济D现代供应链E中高端消费A技术更迭快B生产数字化C传播网络化D消费个性化E服务单一化。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剖析_new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研究背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
当前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狭窄,质量不一。
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
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2009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
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
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
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业内竞争激烈。
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通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第三,“全产业链”模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一体化削弱了对手的价格谈判能力,这不仅会降低采购成本(后向一体化),或者提高价格(前向一体化),还可以通过减少谈判的投入而提高效益。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实体领域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与贸易、金融、地产等多产业、跨领域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
中粮集团的战略经历了从以贸易为主到全产业链的艰难转型历程。
以董事长宁高宁和总裁于旭波为代表的中粮管理团队发起一场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的全面战略转型,从过去的外贸业务为主逐渐向加工和品牌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延伸,增强市场主导能力。
在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粮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及分拆上市,形成了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金融九个板块业务构成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贸易向产业的转型.中粮的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与2004年相比,中粮2008年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增长1倍多,经营利润增长5倍、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
1.传统战略(1)以贸易为主导的战略1987年以前,中粮是典型的外贸类企业,靠着外贸垄断权和资源权来生存和发展。
1992年,中粮开始由一家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多元化公司转型。
1996年,中粮提出“四三三”经营格局—-进出口贸易占40%,实业占30%,期货、金融及服务业占30%,实业成为公司经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粮将其全部实业项目划分为粮食油脂加工,农副产品种植养殖,酒、饮料生产,工业食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酒店经营和物业开发八大系列。
至2004年,中粮福临门牌食用油,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同行业第二;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的销量,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中排名第二;“金帝”巧克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三;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三家独立装瓶商。
中粮在酒店、麦芽、面粉、金属包装等几个重要的投资项目上也获得了成功.2004年12月,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到中粮,成为中粮集团新的董事长.2004年底的中粮,传统外贸依然是比较主导的业务。
保持战略定力 狠抓工作落实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保持战略定力 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文/胡兆辉2020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形势和多重挑战,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江苏农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三个一”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年实现利润总额63.83亿元、归属集团公司净利润23.31亿元,分别增长10.3%和27.01%,继续列全国各垦区之首、省属企业前列。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非常重要。
今年集团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紧扣一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目标任务,全面深入实施“三个一”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对外开放,实现集团“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做好今年集团经济工作,努力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10%的目标,要强化党建引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战略引领,科学谋划实施“十四五”规划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农垦的职能定位,深入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落实路径,高质量编制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
要围绕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做好党建、人才、国土空间、环境整治与小城镇提升、农场公司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以及重要的二级子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完善与实施。
明确“十四五”规划实施路线图,进行战略分解,抓好规划宣贯、统一思想认识,为战略执行营造良好氛围环境,确保战略规划落地实施,真正实现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强化战略管理职能,加强对宏观政策和内外部环境的跟踪研究,实施战略规划动态管理,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作出战略评价和修正优化,确保战略目标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二、做强核心主业,优化现代农业布局结构一是打造农业上市公司标杆。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
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建设和应用加速推进。
宽带用户普及率明显提高,光纤用户占比超过9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08%,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4.6亿。
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农业数字化全面推进。
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
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更多企业迈上“云端”。
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
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在线学习、远程会议、网络购物、视频直播等生产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广,互联网平台日益壮大。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度提升,“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服务管理新模式广泛普及,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线政务服务水平跃居全球领先行列。
泰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汇总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泰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汇总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成效2020年,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
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7。
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7。
25%和41。
3%。
“十三五”期间,一批特色产业领军企业和瞪羚企业崭露头角,多个国内外“唯一”“第一”持续涌现。
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
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家,培育省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省瞪羚企业8家。
“十三五”期间,全市已形成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医药产业集群为核心,集聚金迪克、艾美康淮、勃林格、瑞科、中慧元通等疫苗企业,拥有各类疫苗产品近50个。
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省“双创人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14个,省“双创”人才219人,省“双创”博士155人,省第二期“科技企业家”79人。
创新企业培育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52家,迈博太科、亿腾药业、迈度药业3家企业跻身中国药品研发实力百强。
创新平台量质提升,全市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2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72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23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0家。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将泰州市建成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医药、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等产业全国领先,更好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引擎作用。
发展规模持续壮大。
到2025年,全市医药、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以上。
打好汽车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攻坚战
打好汽车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攻坚战作者:黎冲森来源:《汽车纵横》2021年第07期汽车产业正在加速重塑。
要进一步抢抓机遇,以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为突破口,带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汽车产业变革风潮汹涌,并将迎来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跨越式发展。
6月18日上午,2021中国汽车论坛举行了以“新起点、新战略、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大会论坛”。
本场主题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主持,并邀请了政府部门领导、主流车企代表等共议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世界经济论坛执行委员兼全球未来交通出行平台负责人Christoph Wolff,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付炳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等做了主旨发言。
以“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代,中国的机会与挑战”为主题的“高峰对话”环节,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付炳锋主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亦功、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兴初、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凤英等重量级车企代表参与了对话,就汽车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并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
那么,在新形势下,汽车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万钢说:“我们要进一步抢抓机遇,以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为突破口,带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产业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产业链建设在全国各地兴起,以产业链思维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成为各地政府谈得最多的概念,在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方向等不够精准合理,很容易陷入发展误区。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过度“求长”的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特别是市一级在制定产业链规划时,没有完全站在全省、全国大盘子中去统筹谋划,也没有考虑到当地的资源禀赋和配套能力能否满足全产业链发展需求,过于追求将产业链的大多数环节留在本地,致使各县(区)在具体实施中,产生了产业链本土化、本地化的错误导向,都计划在本县(区)、甚至本乡(镇)实现全链条发展,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规划、招商、建设,搞内部小循环,致使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进一步分散,建成的产业链条看似完整,但仅仅只是“小而全”,没有核心产品,缺乏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二是一味“求多”的问题。
产业不能凭空构建创造或引进,必须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扬长避短。
但许多地方在“建链”时,跟风、效仿现象严重,无论该产业是否符合当地发展实际,只要其他地方建就跟着建,没有侧重点,满足于“多而全”,而不是“精而强”,致使同质化竞争严重。
比如,某县山多川少,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美,农业种植和旅游三产占全县gdp的80%以上,正确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充分利用当地生态优势,围绕一产、三产进行延链、强链、补链,但却以打造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产业链条来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最终因缺乏资源基础、市场技术、配套产业的支撑,导致产业链条质弱量小,且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全县经济发展陷入被动局面。
三是片面“求新”的问题。
部分地方认为本地传统产业不如新兴产业效益好,故将目标定位于打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集群,无论在政策制定还是企业服务等方面,均偏向于新兴产业。
但新兴产业一般都有前期投入大、发展周期长、人才需求多、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城市没有能力给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时间和高端人才让其成长。
深港“四链”融合发展研究
特区实践与理论二〇二三年第五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62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活跃、创新要素密集的城市群,深港两城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大核心引擎,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上应不断探索、深化改革,突破“四链”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充分发挥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配置、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时代背景(一)城市间“四链”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积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港“四链”融合发展研究阮清方摘 要:“四链”融合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活跃、创新要素密集的城市群,要进一步突破“四链”融合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充分发挥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以深圳、香港两个核心城市为例,提出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的实施措施和相关思考,通过深化“两类创新”、依托“两个市场”、用好“两地人才”,共享“两种制度”等,联手打造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全球跨境金融中心、国际创新人才中心和最具特色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关键词:“四链”融合;深港合作;创新中心;人才中心中图分类号:F276.44;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06(2023)05-0062-0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研究”(18BKS059)。
中粮集团:做中国粮食安全的中流砥柱
中粮集团:做中国粮食安全的中流砥柱
夏青
【期刊名称】《农经》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作为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主渠道和最大的粮油流通市场化经营主体,中粮集团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所担负的责任不言而喻。
而构建“全产业链”与“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控两大体系,既是中粮集团实现更好发展以赢得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积极履行企业责任的两大抓手。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夏青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农发行将与中粮集团合作设立粮食安全基金 [J],
2.实现全产业链的贯通做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中粮集团总裁助理兼中粮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栗明先生在"相聚蜀都,中粮之夜"酒会中致辞 [J],
3.中国人民需要共产党做中流砥柱 [J], 牛星熙
4.开启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新视窗,做教育的中流砥柱——不忘初心示范引领战“疫”助教 [J], 芦苇;朱孝忠
5.农产品加工做强马铃薯产业打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航空母舰——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检查指导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马铃薯主粮化项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课后测验D卷1(2024版)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课后测验1“十四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目标有()。
A产业保持高速增长B价值体系初步形成C产业基础持续夯实D产业链稳定高效E产业生态良性发展正确答案:ABCDE 我的答案:ABCDE批注内容2以下()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范畴。
A数字生产方式B数字技术C数字化公共服务D数字化治理E数字化转型正确答案:BCDE我的答案:BCDE批注内容3、2020年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方向提出多项创新支持政策,以创新生产要素供给方式,激活消费新市场,发展新的就业形态,培育壮大新动能。
A13B15C17D19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批注内容4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A“美新好大”B“专特美新”C“小精美特”D“专精特新”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批注内容5我国互联网企业外籍雇员数量较多。
正确答案:错误我的答案:错误批注内容6数字经济的引领主要体现在()。
A新产品B新模式C新业态D新就业E新消费正确答案:ABCDE我的答案:ABCDE批注内容7凡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到数字经济的范畴。
正确答案:正确 我的答案:正确批注内容8以下()是“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A雄安新区B福建省C重庆市D四川省E广东省正确答案:ABCDE我的答案:ABCDE批注内容9()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A再生经济B规模经济C数字经济D实体经济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批注内容10建立以()为特点,以公开的文化要素市场平台为抓手的新型文化数字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它既是推动文化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发动机,也是促进文化数字经济良性循环的过滤器。
2022年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调研报告
2022年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调研报告(2022年)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调研报告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与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点和中省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
一、产业链培育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产业高质高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目标,认真落实“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立足自然资源优势,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来看,有五个方面的发展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
__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面积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业资源禀赋优越。
光、热、水、气等生态气候条件完全符合苹果优生区“七项指标”要求,处于中国苹果产业带的核心位置。
纵横交错的沟壑山川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防疫隔离屏障,吸引了新希望、东方希望、伊利集团优然牧业等企业集团投资建场;1100多万亩洋槐林和500多种蜜源植物,是业界公认国内最大的优质洋槐蜜蜜源基地和全国四大中蜂保护区之一;依托山地资源建成的“95式”日光温室,比川地温室光照__60-90分钟,夜间棚内最低气温提高3-5℃,采光更好、保温性更强;夏季气温凉爽,气候干燥,露地菜品质好,香菇花菇出菇率高,具有反季节生产的优势。
二是规模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苹果为主、现代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为两翼、区域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粮食面积产量持续稳定在220万亩和70万吨左右;以__苹果、__苹果为主的绿色果品基地达到331万亩,今年产量达到400万吨;以生猪、湖羊为主的规模养殖场达到1575个,正在成为全省生猪、肉羊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蜂群规模达到25万箱;以“南泥湾”瓜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基地达到26.9万亩,播种面积达到46.89万亩,是全省千亿级设施农业六大板块之一。
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能源局•【公布日期】2022.08.31•【字号】晋能源新能源发〔2022〕341号•【施行日期】2022.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科技正文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晋能源新能源发〔2022〕341号各市能源局、工信局,省直有关部门,山西综改示范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安排部署,根据《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要求,我们编制了《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2022年行动计划》,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8月31日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2022年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安排部署,按照《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工作总体方案》,加快“建、延、补、强”我省风电装备产业链,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到2022年底,省内制造的风电整机装机总容量达到600万千瓦,省内风电装备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风电装备产业链“链长+链主”工作机制落地实施,产业链集群初具规模,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关键环节初步贯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链上企业。
二、重点任务(一)成立风电产业联盟。
由“链主”企业牵头成立山西风电装备产业联盟,出任理事长,整合产、学、研、企优质资源,搭建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平台,构筑互信共赢产业生态。
(省工信厅、省能源局、太重集团牵头,省国资委、省国资运营公司、省小企业局、各链上企业等分工负责)(二)做强做优链主企业。
支持链主企业深化推动转型创新和智能制造,提升“精细化、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投资扩能形成年产1500台风电整机、6000台风电齿轮箱及6万吨塔筒制造能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风机全功率试验平台,形成资源开发、设计制造、服务运营、海陆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培育成为行业有话语权的主导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全产业链的贯通
做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实现全产业链的贯通做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发布时间:2009-05-21 关键词:——中粮集团总裁助理兼中粮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栗明先生在“相聚蜀都,中粮之夜”酒会中致辞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粮集团对光临我们今晚“相聚蜀都,中粮之夜”酒会的尊敬的白美清会长和各位领导、专家、嘉宾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值此中国畜牧业暨饲料工业展会前夕,我们举办这个酒会,首先是为了答谢各位领导、行业专家和嘉宾长期以来对中粮饲料事业的大力支持,中粮集团的进步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场各位的关爱与合作。
中国饲料行业正处于发展进程中。
2008年,饲料总量达到1.37亿吨,同比增长10.6%。
多年以来位居全球第二位。
饲料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服务“三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饲料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它一头牵着种植业,转化了约1亿吨的国产玉米和几千万吨的豆粕、棉粕、菜粕等
饲料原料;另一头连着养殖业,促进中国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的增长,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饲料产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饲料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大幅提升的挑战;二是饲料原料供求格局变化及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挑战;三是行业进步要求企业管理水平日益提升的挑战;四是行业进步要求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挑战;五是食品安全对产业升级提出的挑战,这也是最大的挑战。
中粮集团多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
今年以来,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粮集团提出了打造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的发展构想,努力通过对农产品种植、粮食收储、内外贸、初加工、深加工到畜禽养殖、屠宰、肉食各个关键环节的全面介入和发展,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贯通;通过做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为市场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粮油食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客户和消费者。
中粮集团与饲料产业存在着
“自然之缘”,是中国饲料原料的主要供应商,提供的玉米(300万吨/年)、植物蛋白(400万吨/年)、玉米加工副产品(100万吨/年)等原料有力支持了饲料产业的发展,也是中国最大的动物蛋白(鱼粉)和植物蛋白进口商之一,与饲料产业存在着广泛的天然的联系。
未来5年,中粮在巩固与发展传统的粮油收储贸易和加工的基础上,将大力发展饲料加工和畜禽养殖业,在继续强化产业链上游的同时,积极向中下游推进,扩大经营和服务领域,成为中国饲料相关行业中日益重要的力量。
我们希望中粮的饲料加工业在不久的将来,位居中国饲料行业的前列,为国家、为行业做出与中粮责任相匹配的贡献。
中粮饲料将秉承“用安全原料,造放心饲料”的宗旨,加速发展,希望饲料行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同行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在将于明天开幕的中国饲料工业展会上,中粮饲料相关业务将第一次以整体面貌组合参展,参展单位除饲料部外,中粮粮油贸易、油脂、生化能源、肉食、期货等有关业务单位均参加本次展会。
真诚邀请各位莅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