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注音勘误-4页word资料
古汉语研究(1988—1998)
一九八八年第一期(创刊号)吕叔湘、朱德熙先生题词(封二)发刊词(1)裘锡圭说金文“引”字的虚词用法(1)张玉金甲骨卜辞中“惠”和“唯”的研究(4)邵荣芬陈第对古韵的分部和构拟音值的假定(上)(10)李维琪从《大唐西域记》汉译梵音看作者的语音(声母部分)(20)虞万里文献中的山东古方音(30)何九盈词义琐谈(承、钩、入日、拱)(37)江蓝生“举似”补说(40)王云路《读书杂志》志疑(45)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一)(50)何乐士《左传》前八公与后四公的语法差异(56)唐钰明古汉语被动式变换举例(66)郭在贻、张涌泉、黄征敦煌变文整理校勘中的几个问题(70)王显《南齐书·海赋》订误(80)董志翘《资治通鉴》标点疑误(83)周秉钧《离骚》札记(88)林金保“亡秦族矣”应是主谓结构(94)一九八九年第一期肖璋谈《说文》说假借(1)刘晓南《说文》连篆读例献疑(12)邵荣芬陈第对古韵的分类和音值的假定(下)(19)陈初生上古见系声母发展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线索(26)李葆嘉《汉语语音史·先秦音系》补苴(35)廖名春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别字异文看“浊上变去”(42)方平权譬况不是最早的注音方法(44)陈伟武论先秦反义复合词的产生及其偏义现象李运富从《毛诗平议》看训诂中的逻辑问题(论据部分)(53)吴林伯《文心雕龙》正诂(61)骆晓平史书词语札记(67)段观宋唐诗词语考释(70)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二)(74)孙雍长《经史百家杂钞》标点札记(83)蒋冀骋《敦煌变文集》校注拾零(87)杨建国《全唐诗》“一作”校正引例(91)一九八九年第二期王玉堂玄幻予的形义(1)钱剑夫试论《说文》和《纬书》的关系(7)姚淦铭王国维的音韵学研究(11)郭锦华上古汉语无鼻音韵尾吗?(18)汤炳正古语“偏举”释例(23)王晖试释“在”的两种罕见用法(31)顾之川《通雅》对转语的运用(38)朱庆之“敢”有“凡”义及其原因(44)黄建群《论语》训诂札记(48)王建“重瞳子”新解驳议(50)谢质彬“地”有“分辨”义吗(53)林定川“齯齿”旧说质疑(55)王世华破“兼词”说(56)胡力文《左传》中“若XX何”一类结构研究(61)尹君关于“何所……”这一形式(68)廖振佑王力《古代汉语》语法部分教学札记(76)范进军《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一)注音勘误(84)荆贵生《左传》文选教学札记(三则)(88)杨春霖“朱门酒肉臭”释义辨正(93)董耕许慎研究会在河南漯河市成立(17)沉痛哀悼语言学家丁(92)声树先生逝世一九八九年第三期赵克刚《经典释文》郑玄音声母系统(1)耿振生明清语音学例说(8)吴泽顺论“旁转”(16)伍铁平传统语文学某些著作的一个缺点(19)陈松长朱熹《诗集传》的训诂特色(22)彭逢澍“音”字在古代训诂著述中的运用(28)张涌泉俗语词研究与古籍校勘(36)刘尚慈略谈成语词典的书证和释义(42)何九盈词义琐谈(徐趋、重足、累足、比邻)(45)胡竹安成语解说质疑(四条)(48)谭承耕《论语》考释两则(50)许匡一关于“垄断”的释义(52)方有国也释“沦胥”(55)韦文说“转徙”与“顿踣”(93)马固钢释《七月》“于貉”(57)俞理明汉魏六朝的疑问代词“那”及其他(58)丁晓良《诗经》“言”字“我”义补证(64)杨琳“其”字的一种特殊用法(69)董志翘校点本《汉书》标点举误(70)张锡德《清平山堂话本》校点商兑(74)黄巽斋《尔雅集解》点校后记(79)袁庆述说“久”(84)钱宗武、苏进跃释“告”(85)陈建初《类篇》的部首数和字数(87)周秉钧《先秦语法》序(88)杨端志《尔雅今注》评述(89)云夫一九八八届语言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目录一九八九年第四期许威汉论汉语词汇体系(1)李运富从《毛诗平议》看训诂中的逻辑问题(证明部分)(8)吕友仁《尔雅》“二义同条例”是王引之发现的吗?(15)洪诚玉“N 之P 者”结构的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20)申小龙《左传》单段单动施事句研究(27)[日本]大西克也论“毋”“無”(36)谭世勋句法研究的继承与发展(46)崔立斌《孟子》的人称代词(53)冯蒸中古果假二摄合流性质考略(61)刘英《素问》用韵研究(67)钱宗武《史记》引《书》虚词修辞(73)张觉《孟子》中的强调表达法(79)蒋冀骋近代汉语词义杂考(84)杨建国唐诗语漫录(89)梅季“挟天子”之“挟”(92)汪维辉“作(为)某地”式试解(94)武平全国首届古汉语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举行(72)正文《古汉语同义修辞》出版(78)本刊启事本刊首批通讯员名单一九八九年增刊董希谦许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任务(1)李先华《说文》诗宗毛诗亦不废三家说(11)李瑾《说文》重文研究例字举证(18)王了一评《汉魏六朝韵谱》(23)于安澜《汉魏六朝韵谱》重印跋(25)张启焕校改本《汉魏六朝韵谱》评介(62)任继昉《汉语大字典·木部》指瑕录(28)赵天吏(遗作)周秦古韵十二类二十八部发微(32)郭振生从《诗经》通假看先秦古声母(35)蒋礼鸿《汉语语源学》序(42)杨雪丽外部调和与内部沉积——《集韵》反切上字的特点(43)郑祖同也说词的“表层所指义”与“深层隐含义”(49)吴君恒《辞通三编》发凡(54)张生汉《宋元语言词典》误释举例(60)}安清跃、侯宏伟元曲语词河南方言今证(68)曾光平方言寻根觅亲(71)董玉琨《史记》三家注对假借的表述方式(74)魏清源古汉语宾位谓词的性质(79)王浩然古汉语动词谓语句综述(86)刘冬冰清代小学昌明的宏观审视(93)一九九O年第一期刘又辛、李茂康汉语词族(字族)研究的沿革(1)向熹《汉语大字典》小议(10)张联荣魏晋六朝诗词语释义(17)廖名春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词管窥(21)刘瑞明《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补正五则(28)梅季《西游记》词语补释(32)方一新《世说新语》词语札记(35)朱运申、谢质彬词语杂释(37)王玉堂“两造具备”及其他(40)李会明一篇语言学论文举误(49)张月明、李博“履帝武敏歆”新解骆瑞鹤《论语》“乐则韶舞”古义(54)杨平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56)蓝鹰从少数民族语言看“而”的虚化演变(64)唐钰明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探源(71)许仰民论《水浒全传》的被动句(74)张玉金论卜辞中表示一事为另一事时间背景的虚词(78)赵世举《尚书》和甲骨金文中人称代词的“格”问题(87)王宇说“将无”及“无将”(91)李葆嘉《〈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校读杂记(续)(92)董绍克《金瓶梅》中的“儿”尾不全是儿化音(94)夏五近体诗中的同字(96)张丽君“疭瘛”的读音(27)一九九O年第二期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述(1)蒋冀骋俗语源简论(12)王云路望文生训举例与探源(19)董莲池假设分句主谓之间“而”字新探(25)赵平安两周金文中的“后臵定语”(30)姚振武古汉语受事句中“见V ”结构再研究(35)吴慧颖“Vp1也Vp2”和“Vp1也怎的”(40)阳太从《说文解字》看许慎的系统思想(46)陈建初黄侃先生所批“《说文》同文”初探(55)谭致平读《说文》记(64)李之亮《宋元语言词典》释词商榷(67)蒋宗许说“庙堂”(69)朱庆之“野马”义证(72)张斯忠也释“尸”(73)徐复《扬州学派新论》序(75)张玉来《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读后(78)王蕴智评介新近出版的两部甲骨学巨著(83)汪维辉评新版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注释(87)尹君、彭志宪古文教材中的注释疏误(93)孟广道“全息”观念与古汉语教学(96)一九九O年第三期[日]平山久雄敦煌《毛诗音》残卷反切的结构特点(1)赵振铎《晏子春秋音义》韵读订误(12)郭在贻[遗作]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琐记(15)袁庆述近代汉语语辞考释(23)梁晓虹《六度集经》语词札记(27)顾久“陶公性检厉勤于事”解(32)方平权“长至”与“短至”(31)苏宝荣古汉语特殊词序与原始思维心态(33)郭建荣汉语实词定类的发展观(38)江蓝生疑问副词“可”探源(44)江灏语法和修辞述例(51)李志兵汉语使成式的形成(57)李恕豪论扬雄《方言》中的几个问题(59)王箕裘长沙方言考补遗(65)孙雍长六书研究中的一些看法(67)倪渝根论汉字的造字法和构字法(75)万业馨汉字结构方式的质变(80)赵丕杰中学语文古词语札记(86)魏达纯“所争,君子也”指谁?(89)夏先培也谈“亡秦族矣”的结构和意义(22)书讯两则(43)(50)1989年全国部分古汉语论文篇目索引(90)一九九0年第四期骆晓平魏晋六朝汉语词汇双音倾向三题(1)吕云生论汉语并列复合词形成的条件与原因(8)徐流论同义复词(12)朱城同义连用浅论孙良明汉代注释家的词类观李运富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解实践姚淦铭王国维的联绵字研究李开《方言》总体结构及其对《尔雅》古今语的论述林归思古汉语虚词的研究传统及其变革张归璧“爰”“焉”的用法及其演变考略王宇古汉语的量词作状语问题王聚元“孰与”句的结构分析蒋冀骋论近代汉语的上限王锳诗词曲语词续拾段观宋唐宋笔记小说释词王玉堂据湘语释古语(二则)陈蒲清一部有特色的断代语法书——读易孟醇《先秦语法》经本植一部有特色的古汉语教材——评《新编古代汉语》张在云对郭编《古代汉语》的几点商榷彭辉球《古代汉语》课如何教学古代文化常识一九九一年第二期李维琦《诗经》中“维”字考察(1)胡朝勋《楚辞》语间“其”字考释(9)王森《老乞大》、《朴通事》里的动态助词(16)徐如根《论语》《孟子》与《世说新语》的主系表结构的比较(21)朱庆之关于疑问语气助词“那”来源的考察(24)汤建军古汉语的“皆”类词(29)谢逢江定中结构的整体动化(34)汪泰荣“何以女为见”辨释(35)王海棻多少与久暂一一诗词中若干疑问词语相反义项试解(37)宋永培《说文》意义体系记载了“尧遭洪水”事件(43)韩慧言汉语复音词实际义与字面义的关系(48)刘凯鸣《酉阳杂俎》释词(52)张涤华释“将谓”(53)伏俊连“有女如云”解(55)何金松、藩荣生词语考释二则(56)孙建元《马氏文通》的句读论李运富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解实践(下)(64)蒋冀骋论近代汉语的上限(下)孙雍长“形声”不是最能产的造字法(79)殷寄明形声字声符新论(88)崔枢华释“男”(93)王开扬“何许人”语源辨(36)一九九一年第三期向熹王力先生对汉语词汇研究的贡献(1)刘国恩黄侃以来雅学研究述评(7)何毓玲王引之、俞樾《诗》诂异同平议(11)周秉钧《九章》臆解(16)袁庆述《近代汉语虚词词典》词条赘语(23)孙占林“去”的“往”义的产生(27)李玉说“鸟”字的上古音声母及其词义的变化(30)于智荣黄丽丽杨宝词义札记(七则)(33)忠王继如[日]平山久雄作曲高诱注《淮南子》、《吕氏春秋》的“急气音”、“缓气音”(39)翰章译王玉堂侵宵对转说与词的音义关系研究(45)贺养州《切韵》中的唇音分化现象(53)张树铮从上古地名异称看上古声母(57)张九林汉语两大方音音系申说(63)刘俊一汉语音节的三分法和四分法(69)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74)张世超也释“有如”(82)李思明《祖堂集》中“得”字的考察(88)尹日高“以为”的语义类别及其演变轨迹(92)董莲池、高云海甲骨文使动、为动用法举例(95)曾光仪“君”“郡”“尹”同源(68)一九九四年第一期王大年《尚书》中的宾语前臵句式张显成从简帛文献看使成式的形成一九九四年第二期裘锡圭《汉语俗字研究》序(1)王宁功在于“备”力存于“悉”——读何乐士《左传范围副词》(2)王魁伟《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读后(4)(日)藤堂明保著王继如译汉字语源研究中的音韵问题(7)寻仲臣论中古船禅二母的分合演变(13)邓兴锋《中原音韵》一处的“开合”问题——兼与王洁心先生商榷(19)黎新第官话方言全浊清化的一颗活化石——四川境内的现代“老湖广话”及其他(22)王克仲关于卢以纬《助语辞》的两个问题(28)周定一关于卢以纬和他的《助语辞》的一点说明(31)洪波兼指代词语源考(33)易敏“之”“其”自指浅析(40)宋绍年汉语结果补语式的起源再探讨(42)赵平安试论铭文中‘主语+之+谓语+器名”的句式(46)蒋冀骋隋以前汉译佛经虚词笺识(49)李炜《史记》饮食动词分析(52)钱宗武《尚书》无“也”字说(55)廖名春帛书导引图题记“满********”考(60)张树铮汉语水泽词语的地理分布初探(62)蒋宗许《汇释·语辞备考录》臆考(67)古敬恒《太平广记》词语选释二则(70)刘敬林新版《辞海》古汉语词语札记(71)王光华“钩以写龙……”句别解(74)胡湘荣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75)汪贞干《孟子译注》商兑三则(86)徐山论本义域(89)孙雍长汉字构形的心智特征(上)(80)何忠东灿于金石珠玉,美于****文章——论荀子对排比、顶针、反义词的运用(92)一九九四年第三期赵振铎论先秦两汉汉语(1)孙雍长汉字构形的心智特征(下)(5)姚振武关于自指和转指(10)张世超论“是”“之”复指的宾语前臵(16)王森《金瓶梅词话》里动词的态(20)陈宝勤试论“而后”“而已”“而况”“而且”“既而”“俄而”“然而”(28)张玉金《诗经》《尚书》中“诞”字的研究(34)黄笑山试论唐五代全浊声母的“清化”(38)何金松单字的形义及有关训诂问题(41)陆忠发《说文段注》的同源词研究(45)曹国安据《广雅·释诂》论古词同义(48)杨荣祥《说文》中的“否定训释法”(50)黄德宽释******(53)田懋勤张永言《世说新语》札记二则(92)尹君古文名篇注解献疑(58)刘瑞明《元曲释词》第二册失误评述(60)郑红陈勇释“美”(64)钟业枢“何遽”辨(68)王治诚“虽有槁暴”句辨(71)顾义生《后汉书》札记(72)汪少华语文版《古代汉语》注释商榷(76)朱运申“况”的“况且”义(81)黄群建释“吟口”(91)刘晓南屈辞湘方言小笺·(95)胡湘荣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续)(82)张新武新编诸子集成本《墨子间诂》点校失误指正(87)本刊编辑部沉痛悼念王显先生逝世(96)一九九四年第四期张永言马译《世说新语》商兑续貂(一)——为纪念吕叔湘先生九十寿辰作(1)顾之川试述吕叔湘先生的古汉语词汇研究及其特点(17)江蓝生“动词+X+地点词”句型中介词“的”探源(21)曹广顺说助词“个”(28)吴福祥敦煌变文的人称代词“自己”“自家”(33)蒋冀骋话本小说俗语辞考释(38)孙良明王念孙的句式类比分析法(41)蒋宗许论古汉语“若是其X”结构(49)刘子瑜敦煌变文中的选择疑问句式(53)张锦笙中古《世说新语》“A(R)见V”句式析(59)钱宗武《尚书》自称代词及其特点(61)王永强《说文》“O(上人下横)”字说解申许(66)杨福泉“庸”字考释(68)关童“艳曳”解诂(70)伏俊连《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校补(71)刘钊《抱朴子内篇校释》断句误一例(75)郑涛《孟子》的成语研究(76)董玉芝《抱朴子》复音词构词方式初探(82)许匡一《淮南子》分音词三例(86)赵小刚《说文》所反映的古代葬礼(87)易蒲悬而未决的问题,简明辩证的结论——读何伟棠专著《永明体到近体》(90)赵诚谈十三经及《诸子集成》的全译——《评析本白话十三经》和《评析本白话诸子集成》(91)孙汉萍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96)一九九五年第二期蒲立本古汉语体态的各方面(1)邓明词类转化的系统性孙良明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中的语法分析(一)——兼谈中国古代语法学在宋金时代的重大发展刘利《国语》中的“为之名”结构及其他何慎怡《诗经》实词的特殊用法吴福祥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喻遂生甲金语法札记三则刘川民释“刊”——兼与杨绳信先生商榷侯尤峰《说义解字》徐铉所注“俗字”浅析杨一青朱骏声转音理论初探李敏辞“省声”说略陈年福甲骨文“易日”为“变天”说补正马启俊“反训”这个术语不能成立陈伟武兵书新注商兑戴建华读《小尔雅》蒋宗许《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备考录》杂考——“中古汉语研究”系列陈斌新编中学语文疑难辨正六题景翰《全唐诗》断句商兑刘保今评《谏逐客书》几种译文的得失王锳《墨子·公输》的一处校勘问题黄树先读《说文段注改篆评议》顾之川《十三经今注今译》述评一九九五年第三期孙良明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中的语法分析(二)——兼谈中国古代语法学在宋金时代的重大发展(1)张玉金论殷虚卜辞命辞的语气问题(6)方文一“欲”、“能”的使动用法格式(13)韩晓光《诗经》中的宾语位臵考察(16)严慈“A为N所D”也是判断句式(21)刁晏斌《朱子语类》中几种特殊的“被”字句(26)罗骥北宋句尾语气词“也”研究(29)陈五云汉代“六书”三家说申论(33)马文熙形训界说辨证(37)孟蓬生“為”义申许(44)李运富楚国简帛文字资料综述(45)刘钊谈睡虎地秦简中的“濆”字(55)王贵元马王堆帛书文字考释(57)雷汉卿释“社”(60)殷寄明《字诂》、《义府》笺识(65)胡继明《广雅疏证》的“字异而义同”(69)陈蒲清释“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中的“仁”字(74)汪维辉也说“麀鹿攸伏”之“攸”——与汪贞干同志商榷(76)汪少华“阐单”辨(77)谢芳庆“狼狈”辨释(78)姚淦铭王国维于高邮王氏之学的研究(79)陈黎明小学创始人杜林的学术贡献(84)苏瑞隐性义素(89)禇良才敦煌学的又一硕果——读蒋冀骋《敦煌文书校读研究》(95)沉痛悼念俞敏先生逝世一九九五年第四期许嘉璐梅季坤《文白对照十三经》、《文白对照诸子集成》前言(1)储泰松梵汉对音概说(4)丁喜霞试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14)李国英《说文解字》研究的现代意义(18)张博词的相应分化与义分同族词系列(23)钱宗武《尚书》通假研究(31)周正颖《尚书》重言词刍论(37)宋永培《周礼》中“通”、“达”词义的系统联系(41)王若江谈《汉语大字典》在运用传统训诂资料方面的问题(45)蒋冀骋读书小札(48)陈兴伟《诗经》词语札记(50)罗维唐代墓志语词考释(53)袁津琥《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札记(57)黄树先古代文献中几个词的来源(59)王锳古汉语中“敢”表“能”义例说(61)曾良疑难词语试释三则(62)周建成与否定词连用的“初”释义辨正(65)谢质彬释“施”(67)李怀之“熊经”新解(69)汪少华释“万人空巷”的“巷”(70)郭芹纳《史记》词诂(71)杨琳成语正义二则(74)许征《古代汉语》注释商榷(75)丁昌信弗之本义及其孳乳字训诂(76)方向东释“遮要”、“挺”(78)张帆影《孔雀东南飞》注释商榷(80)刘敬林高中文言词语注释札记(81)董志翘明代拟话本《型世言》词语例释(84)滕志贤《五灯会元》词语考释(90)张生汉《歧路灯》词语例释(92)王宗祥“没挞煞”索解(95)一九九六年第一期赵诚上古谐声和音系时建国《切韵声源》术语通释李葆嘉《广韵》真谆部反切下字类隔刍论刘晓南《广韵》又音考误黄勇“汉语-t尾最后消失”说李无未南宋《示儿编》音注的浊音清化问题齐元涛《说文》小篆构形系统相关数据的计算机测查陈绂《论语》郑注与朱注的比较研究顾之川明代汉语词汇与辞书编纂李运富“乐岁终身苦”新解张民权《诗》“深则厉,浅则揭”新说胡湘荣《论语译注》献疑刘雪河、李若晖、夏青、词语辑释张勇等储泽祥汉语空间方位短语历史演变的几个特点冯春田近古汉语里“紧”、“打紧”、“紧着(自)”之类虚词的语法分析蒋宗许语气词“那”考索黄斌《元曲选》中的语气词“也、呵、那、阿、呀”竟成简论汉语人称代词曹国安“时”可表示假设高辉试谈“所与”刘婉使动意动用法辨析罗福腾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的反复问句张克哲《左传》中的“唯是”考释白兆麟谈《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札记彭忠德《尚书·牧誓》中一句的标点一九九六年第二期王宁既往对未来的召唤——95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1)陈兴伟《马氏文通》词类理论再研究(46)张树铮山东方言历史鸟瞰(上)(72)侯云龙古代汉语十年电化教学回顾(88)(美)薛凤生古代汉语的动补结构和“以”字短语的语法功能(14)喻遂生甲骨文“我”有单数说(21)陈年福卜辞“御”字句型试析(26)郑继娥甲骨文中的连动句和兼语句(29)谢质彬古代汉语反宾为主的句法及外动词的被动用法(32)郝维平上古汉语的“所”字新探(36)石锓近代汉语词尾“生”的功能(41)曹小云《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概数词“来”(44)程瑞君“何厌之有”解(70)林寒生“…加‟无副词义”辨及其他(93)李中生《荀子》虚词零笺(95)张玉金论甲骨金文中的“·宾”字及相关问题(5)赵平安“允”、“*******”形义考(12)吴庆峰古书中的七字韵语(78)朱运申古书标点商榷六则(82)尹君古文名篇注解献疑(52)潘杰、李晓春谈“悉”字的释义问题(56)刘百顺《国策》、《史》、《汉》语词札记(59)徐之明《型世言》俗语词考释(61)汪少华从《考工记》看《汉语大字典》的义项漏略(65)张传曾“娇逸”义解(67)梁玉民“为寿”小考(69)杨长富诸葛亮名字解诂二题(71)王宗祥智泉内涌贵在发明——读《蒋礼鸿语言文字学论丛》(84)赵振兴读《说文学导论》(87)一九九六年第三期李运富楚国简帛文字丛考詹鄞鑫《说文》篆文校正刍议陈建樑“鬒”“黰”关系发正邓明杨氏“足”字说补正马景仑《说文》段注求证本义的方法何毓玲从《说文·女部》字窥古代社会之一斑周玉秀声转述评孙建元吕祖谦《音注河上公道德经》记略张玉来近代汉语官话入声消亡的条件问题罗江文从金文看上古邻近韵的分立黄巽斋“声旁有通假”申说张闻玉试论“何有·何P之有”刘有志文言中的“A(B者)”结构赵伯义论古代汉语的为动双宾语杨宗兵被动结构不等于被动句胡长青先秦分数表示法及其发展李杏华《世说新语》双音复合词内部形式反映对象特征类分魏达纯《颜氏家训》中的并列式同义(近义、类义)词语研究张显成从中医文献看传统训释——兼谈中医文献的语言研究徐流论多音节同义并列复用丁忱论黄焯先生《经典释文》的研究及其成就张树铮山东方言历史鸟瞰荆贵生《左传·隐公元年》地名考释二则高小方《汉语大字典》音义指瑕张小莺“眉寿”释义(季刊)一九儿七年第一期(总第34期)目录【1!国传统语文学的治学方法探析——以语法研究为例……………………………………………………………杨启光(1)·谈宋代理学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影响………………………………………苏宝荣(32)山汉语的女部字研究看中国文化语言学存在的问题…………………………………吴世雄(7)马工堆汉墓帛书(肆)所见称数法考察………………………………………………徐莉莉(19)!卜*文“*’字的用法………………………………………………………………巫称喜(29)(州0中*‘*’字析论……………………………………………………………张福德(37)试沦(*琳音义柏勺价值……………………………………………………………姚永铭(13)“清江三孔”诗韵考…………………………………………………………………杜爱英(42)声JiI辨………………………………………………………………………………范崇俊(24)“阿镐”新解…………………………………………………………………………王志平(48)释“美轮美奥”………………………………………………………………………程邦雄(49)(太平广记1t)1I释析疑……………………………………………………………范崇高(s0)(战国策)“下兵”正沽………………………………………………………………张其晌(sz)编涌句式的解析与古代文献的解读…………………………………………………彭**54)联绵同成因推源……………………………………………………………董性茂贾齐华(6i)(吕氏春秋》同类词并列连用考察……………………………………………………殷国光(67)清入关于语义选择规则的分析………………………………………………………孙良明(74)(盂子译注)语词札记三则……………………………………………………………王旭东(s0)亦声字词的遗传信息…………………………………………………………………·盂广道(82)楚闷简帛文字丛考(二)........................................................................李运富(86)(盂子)“两马”新解 (6)书讯…………………………………………………………………………………………(封底)一九九八年第一期郭锡良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1)张文国论名词在先秦汉语中的地位(6)蒋文野也谈《〈马氏文通〉代字章》(9)孙良明“何P之V”补说(12)康甦“何”字单独用不能指人吗?(14)宋远凌《三言》镶嵌格的透视(16)周长楫通假字“音同”原则浅说(20)徐山汉字的方向、位臵和笔顺(25)李国正说“乱”(30)文正义说“朱殷”(37)(韩)斐宰奭服虔、应劭音切所反映的汉末语音(39)储泰松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45)张令吾北宋诗人徐积用韵研究(53)林宝卿闽南方言声母白读音的历史语音层次初探(60)何亚南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64)蒋宗许《世说新语》疑难词句杂说(68)张丽君《五十二病方》物量词举隅(73)杨宝忠释“洿(污)”(77)崔茂新试说《论语》的两处误读(79)魏耕源诗词中的“平”字辨释(82)程鹏也说“不可得”(85)刘精盛“浮浮”与“滔滔”献疑(87)张月明“见微知著‟之“微”正解(88)黄灵庚《五灯会元》标点正误二则(13)赵德明“播,抵也”补证(36)杨宝生“蹲石”释义勘正(38)高明《南史》“注”字释(67)王卫峰释“缱绻”(88)刘庆俄范睢还是范雎?(96)李维琦想起周先生的教导(89)孙玉文简评王传德、尚庆栓“合著”的《汉语史》(92)刘太杰、张玉来读《普通文字学概论》(95)一九九八年第二期赵诚传统语文学向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一)——兼论黄侃的学术贡献(1)遇笑容、曹广顺也从语言上看《六度集经》与《旧杂譬喻经》的译者问题(4)蓝小玲析浊音清化送气(8)方环海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史地位(13)白钟仁《韵镜校证》求疵(18)陈玉冬隋唐五代量词的语义特征(20)储泽祥从动宾短语的演变情况看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25)魏达纯“所以”在六本古籍中的演变考察(30)陈坤德、曹国安试沦古汉语双宾语的鉴别(36)郑贤章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的假借观(39)邓明“告”字发微(43)朱国理“月”、“夕”同源考(45)李运富楚国简帛文字丛考(三)(87)梁晓虹禅宗典籍中“子”的用法(51)杨黛佛经词语随札(56)。
中华字经全文注音版(全)
中华字经全文注音版第一部分乾qi án 坤k ūn 有y ǒu 序x ù,宇y ǔ 宙zh òu 无w ú 疆ji āng , 星x īng 辰ch én密m ì 布b ù,斗d òu 柄b ǐng 指z h ǐ 航h áng 。
昼zh òu 白b ái 夜y è 黑h ēi ,日r ì 明m íng 月yu è 亮li àng, 风f ēng 驰c h í 雪xu ě 舞w ǔ,电di àn 闪sh ǎn雷l éi 响xi ǎng 。
云y ún 腾t éng 致z h ì雨y ǔ, 露l ù 结j i é 晨ch én 霜shu āng , 虹h óng 霓n í 霞x i á 辉hu ī, 雾w ù 沉ch én 雹b áo 降ji àng 。
春ch ūn 生sh ēng 夏x i à 长ch áng ,秋q i ū 收sh ōu 冬d ōng 藏c áng, 时s h í 令l ìng 应y ìng 候h òu,寒h án 来l ái 暑s h ǔ 往w ǎng . 远yu ǎn 古g ǔ 洪h óng 荒hu āng,海h ǎi 田ti án 沧c āng 桑s āng , 陆l ù 地d ì 漂pi āo 移y í, 板b ǎn 块ku ài 碰p èng 撞zhu àng 。
山sh ān 岳yu è 巍w ēi 峨é, 湖h ú 泊p ō 荡d àng 漾y àng , 植z h í 被b èi 旷ku àng 野y ě,岛d ǎo撒s ǎ 汪w āng 洋y áng 。
中华字经完整注音版全文1111
中华字经全文注音版第一部分乾qi án 坤k ūn 有y ǒu 序x ù, 宇y ǔ宙zh òu 无w ú疆ji āng , 星x īng 辰ch én 密m ì布b ù, 斗d òu 柄b ǐng 指zh ǐ航h áng 。
昼zh òu 白b ái 夜y è黑h ēi , 日r ì明m íng 月yu è亮li àng , 风f ēng 驰ch í雪xu ě舞w ǔ,电di àn 闪sh ǎn 雷l éi 响xi ǎng 。
云y ún 腾t éng 致zh ì雨y ǔ, 露l ù结ji é晨ch én 霜shu āng, 虹h óng 霓n í霞xi á辉hu ī, 雾w ù沉ch én 雹b áo 降ji àng 。
春 生 夏 长 , 秋 收 冬 藏 时sh í令l ìng 应y ìng 候h òu ,寒h án 来l ái 暑sh ǔ往w ǎng 。
远yu ǎn 古g ǔ洪h óng 荒hu āng ,海h ǎi 田ti án 沧c āng 桑s āng ,陆l ù 地d ì漂pi āo 移y í,板b ǎn 块ku ài 碰p èng 撞zhu àng 。
山sh ān 岳yu è巍w ēi 峨é,湖h ú 泊p ō 荡d àng 漾y àng ,植zh í被b èi 旷ku àng 野y ě,岛d ǎo 撒s ǎ 汪w āng 洋y áng。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注音勘误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注音勘误任何一本文学著作,在出版之前总要经历编辑、校对、印刷等环节,从而迎来最终的完美出版。
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经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流传,便会产生更多的注音勘误问题。
这就需要文学人士利用查字典、古籍拓片、研究古代语言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注音勘误。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中的注音勘误问题,也就是文学工作者们按照字体、拼音等方法对书籍内容的纠正。
首先,对于书中的标点符号,要深入研究文言文的语法,从而确定标点的位置,否则读者绝对会有误解的可能。
另外,由于古代的字体比较特殊,我们还要将字体进行现代化,以便让读者更加便捷的获取意思。
其次,拼音古今变化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读者会将古今拼音混淆为一回事。
因此,对书中出现的古今拼音,要进行分阶段处理,并要求不能有混淆的现象。
再次,字词、行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查点,尤其是根据古今字义及转录原文所做的修改。
我们需要考虑将古今字义区分开来,利用古籍拓片、古今词典等资料的研究,以确保字义的准确性,这样也可以避免读者的误读。
最后,排版也是勘误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根据内容和格式确定排版方式的同时,还要确保排版的简洁性和美观性,以防出现乱码等异常现象。
总之,只有经过精心的编辑,《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才可以完美地出版。
对于所有文学作品,勘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文学工作者们也要加强勘误的技能,才能保证文学作品的准确性,让读者读的轻松自在。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注音解释作者
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
zá o
qí
shuà i
chá n
sù
mì
yuān
shāi
dǐng
shān
suǐ kuī
bó
tuì shuò
tìtǎng
cuá n liǎn
注意下列词语的字形:
走近作者
Helen
Keller
(1880-1968)
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 、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 巴马州,出生后 19 个月,就 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 成哑巴。在波士顿柏金斯盲 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 ,海伦 10 岁时,学会了说话 ,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 1900 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 夫学院学习,并于 1904 年荣 誉毕业。
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
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
静谧( mì 吝啬( lìn ) 莅临( ) lì )
)( sè ) )
咄咄逼人(duō 粗犷( guǎng
干涩( sè
)
初读感知
解释词语
静谧: 莅临:
安静。谧,安宁、平静。
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 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 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写作背景:
本文《猫》写于1925年,是 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 品。 他深观念;表达出同情 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 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识记字词
相称 污涩 蜷伏
chè n
· sè
· sǒngyǒng · · ché ng
惩戒 怂恿
释义
中华字经打印版(注音)
中华字经全文注音版第一册 第一课 天文乾qi án 坤k ūn 有y ǒu 序x ù,宇y ǔ宙zh òu 无w ú疆ji āng ,星x īng 辰ch én 密m ì布b ù,斗d ǒu 柄b ǐng 指zh ǐ航h áng 。
昼zh òu 白b ái 夜y è黑h ēi ,日r ì明m íng 月yu è亮li àng ,风f ēng 驰ch í雪xu ě舞w ǔ,电di àn 闪sh ǎn 雷l éi 响xi ǎng 。
云y ún 腾t éng 致zh ì雨y ǔ,露l ù结ji é晨ch én 霜shu āng ,虹h óng 霓n í霞xi á辉hu ī,雾w ù沉ch én 雹b áo 降ji àng。
春ch ūn 生sh ēng 夏xi à长zh ǎng ,秋qi ū收sh ōu 冬d ōng 藏c áng ,时sh í令l ìng 应y ìng 候h òu ,寒h án 来l ái 暑sh ǔ往w ǎng。
第二课 地理远yu ǎn 古g ǔ洪h óng 荒hu āng,海h ǎi 田ti án 沧c āng 桑s āng ,陆l ù地d ì漂pi āo 移y í,板b ǎn 块ku ài 碰p èng 撞zhu àng 。
山sh ān 岳yu è巍w ēi 峨é,湖h ú泊p ō荡d àng 漾y àng ,植zh í被b èi 旷ku àng 野y ě,岛d ǎo 撒s ǎ汪w āng 洋y áng 。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全文注音(共5篇)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全文注音(共5篇)第一篇: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全文注音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说明1.60篇朗读作品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四项——朗读短文测试使用。
为适应测试需要,必要时对原作品做了部分更动。
2.朗读作品的顺序,按篇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3.每篇作品采用汉字和汉语拼音对照的方式编排。
4.每篇作品在第400个音节后用“∥”标注。
5.为适应朗读的需要,作品中的数字一律采用汉字的书写方式书写,如“1998年”,写作“一九九八年”,“23%”,写作“百分之二十三”。
6.加注的汉语拼音原则依据《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
7.注音一般只标本调,不标变调。
8.作品中的必读轻声音节,拼音不标调号。
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音节,拼音加注调号,并在拼音前加圆点提示,如:“因为”,拼音写作“yÿn·wâi”;“差不多”,拼音写作“chà·bùduō”。
9.作品中的儿化音节分两种情况。
一是书面上加“儿”,拼音时在基本形式后加r,如“小孩儿”,拼音写作“xiǎoháir”;第二是书面上没有加“儿”,但口语里一般儿化的音节,拼音时也在基本形式后加r,如:“胡同”,拼音写作“hútîngr”。
1、作品1号《白杨礼赞》31、作品31号《“能吞能吐”的森林》2、作品2号《故事时代》中《差别》32、作品32号《朋友和其他》3、作品3号《丑石》33、作品33号《散步》4、作品5号《达瑞的故事》34、作品34号《神秘的“无底洞”》35、作品35号《世间最美的坟墓》6、作品6号《读书人是幸福的人》36、作品36号《苏州园林》7、作品7号《二十美金的价值》37、作品37号《态度创造快乐》8、作品8号《繁星》38、作品38号《泰山极顶》9、作品9号《风筝畅想曲》39、作品39号《陶行知的“四块糖果”》10、作品10号《父亲的爱》 40、作品40号《提醒幸福》11、作品11号《国家荣誉感》41、作品41号《天才的造就》12、作品12号《海滨仲夏夜》42、作品42号《我的母亲独一无二》13、作品13号《海洋与生命》43、作品43号《我的信念》14、作品14号《和时间赛跑》44、作品44号《我为什么当教师》15、作品15号《胡适的白话电报》45、作品45号《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16、作品16号《火光》46、作品46号《喜悦》17、作品17号《济南的冬天》47、作品47号《香港:最贵的一棵树》18、作品18号《家乡的桥》48、作品48号《鸟的天堂》19、作品19号《坚守你的高贵》49、作品49号《野草》 20、作品20号《金子》 50、作品50号《一分钟》51、作品51号《一个美丽的故事》22、作品22号《可爱的小鸟》52、作品52号《永远的记忆》23、作品23号《课不能停》53、作品53号《语言的魅力》24、作品24号《莲花和樱花》54、作品54号《赠你四味长寿药》25、作品25号《绿》55、作品55号《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26、作品26号《落花生》56、作品56号《中国的宝岛――台湾》27、作品27号《麻雀》57、作品57号《中国的牛》28、作品28号《迷途笛音》58、作品58号《住的梦》29、作品29号《莫高窟》59、作品59号《紫藤萝瀑布》30、作品30号《牡丹的拒绝》60、作品60号《最糟糕的发明》开头第一句一定要读好,为全篇定下一个基调,开一个好头。
中华字经完整注音版(全文)免费下载
中华字经完整注音版(全文)免费下载第一篇:中华字经完整注音版(全文)免费下载中华字经全文注音版第一部分qiánkūnyǒuxùyǔzhîuwújiüngxÿngchãnmìbùdîubǐngzhǐháng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
zhîubáiyâhýirìmíngyuâliàngfýngchíxuþwǔdiànshǎnlãixiǎng昼白夜黑,日明月亮,风驰雪舞,电闪雷响。
yúntãngzhìyǔlùjiãchãnshuünghïngníxiáhuÿwùchãnbáojiàng云腾致雨,露结晨霜,虹霓霞辉,雾沉雹降。
chūnshýngxiàchángqiūshōudōngcángshílìngyìnghîuhánláishǔwǎng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令应候,寒来暑往。
yuǎngǔhïnghuünghǎitiáncüngsünglùdìpiüoyíbǎnkuàipângzhuàng远古洪荒,海田沧桑,陆地漂移,板块碰撞。
shünyuâwýiãhúpōdàngyàngzhíbâikuàngyþdǎosǎwüngyáng山岳巍峨,湖泊荡漾,植被旷野,岛撒汪洋。
中华字经(修订版·注音)(四)
中华字经(修订版·注音)(四)zhōng huá zì jīng中华字经(修订版·注音)第四册(1000字)第一课心理xīn lǐkāng kǎi yú kuài,xiá ài chóu chàng。
fèn nù chóu hèn,biē mèn dū nang。
慷慨愉快,狭隘惆怅。
愤怒仇恨,憋闷嘟囔。
wěi míqiáo cuì,jiù qiàn yì yàng。
lián mǐn cán kuì,chuāng cè qīliáng。
萎靡憔悴,疚歉抑怏。
怜悯惭愧,怆恻凄凉。
zēng fènào huī,qiāo diàn jǔ chǎng。
tǎn tè chù jì,wǎn chén guàn yāng。
憎忿懊恢,悄惦沮惝。
忐忑怵悸,惋忱惯央。
第二课器物qì wùténg là yìn shuā,zèng jì yóu jiàn。
běn chuō yìng dìng,qì hán zhá jiān。
誊蜡印刷,赠寄邮件。
本戳硬钉,契函札笺。
suǒ xiè zhàng bù,jìcìdié hàn。
yào shi niǔ kòu,dōu dài wéi lián。
琐屑账簿,济赐牒翰。
钥匙纽扣,兜袋帷帘。
中华字经(修订版·注音)(二)
中华字经(修订版·注音)(二)zhōng huá zì jīng中华字经(修订版·注音)第二册(1000字)第一课名人míng réngé lín tóng huà,yī suǒ yù yán。
shā wēng tuō shì,fú mó tàn àn。
格林童话,伊索寓言。
莎翁托氏,福摩探案。
dàn dīng gē dé,jiā qiū shí tán。
péi gēn niú dùn,ài yīn sī tǎn。
但丁哥德,伽丘十谈。
培根牛顿,爱因斯坦。
第二课艺术yì shùpí pá qín sè,luó chǎ kēng qiāng。
shēng xiāo wū yè,wò dí yōu yáng。
琵琶琴瑟,锣镲铿锵。
笙箫呜咽,卧笛悠扬。
zhēng yīn bēn fèn,suǒ nà gāo kàng。
zhōng líng míng cuì,lǎ ba xiē shǎng。
筝音奔奋,唢呐高亢。
钟铃鸣脆,喇叭歇晌。
jīng hào kuāng lú,dǒng yuán xiāo xiāng。
mǐfú xiěyì,bēi hóng jùn áng。
荆浩匡庐,董源潇湘。
米芾写意,悲鸿骏昂。
bǐmò zhǐyàn,biǎn méi yíng bǎng。
kǎi lì zhuàn kè,bēi tiē cǎo kuáng。
千字文(繁體拼音版)注释译文
千字文(繁體拼音版)注释译文千字文(繁體拼音版)注释译文千字文(繁體拼音版)上天地玄黃(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張(chén xiù liè zhāng)。
寒來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閏余成歲(rùn yú chéng suì),律呂調陽(lǜ lǚ tiáo yáng)。
雲騰致雨(yún téng zhì yǔ),露結為霜(lù jié wéi shuāng)。
金生麗水(jīn shēng lì shuǐ),玉出昆岡(yù chū kūn gāng)。
劍號巨闕(jiàn hào jù quē),珠稱夜光(zhū chēng yè guāng)。
果珍李柰(guǒ zhēn lǐ nài),菜重芥薑(cài zhòng jiè jiāng)。
海鹹河淡(hǎi xián hé dàn),鱗潛羽翔(lín qián yǔ xiáng)。
龍師火帝(lóng shī huǒ dì),鳥官人皇(niǎo guān rén huáng)。
始制文字(shǐ zhì wén zì),乃服衣裳(nǎi fú yī cháng)。
(完整版)小古文一百篇及注音
小古文一百篇(1-10)1.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rǔ前行,吾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lí茅máo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zhū,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shèn捷j ié。
3.芦花水滨bīn多芦lú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gěng直立。
荷叶形圆。
茎jīng横泥中,其名曰藕ǒu。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yì。
其瓣bàn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种类繁fán多。
性耐寒,严霜既jì降,百花零落,惟wéi菊独盛。
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mí漫màn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mù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dùn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已午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q u亥hài,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fú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zhuì水中,急跃起,全身皆j iē湿。
小古文一百篇(11-20)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sǒng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zhú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 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 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y uē:“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biàn。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政区名勘误
应 用写作等。
所谓行政 区划 , 辞 海 》 释 为 “ 《 解 国家对 行 政 区 域 的划 分” 。而行政 区划名称 ( 简称“ 政区名” 是对某行政区域用语 ) 言 、 字表现 出来的法定标志。改革开放 以来, 文 中国县级 以上 的政区名称变更得 非常频繁 , 牵涉 的数量 也非常多。朱东润 先生主编 的《 中国历代 文学作 品选》( 共六册 , 上海 古籍 出版 社 出版 ) 作者简介 ” “ 在“ 、解题 ” 注释” 和“ 中要 用今政 区名去 解释 古政 区或 古地 名。教材 中 的今政 区名应 该是 最新 的信 息, 以体现时代 l ! 生。但 目前最新 版本 20 0 2年版 ( 是该套 教材 出版 以来的第 3版 ) 然有很 多地 方 用旧 的政 区名 , 中编 仍 仅 第二册就有 1 1处 , 4 涉及 9 7个 政 区名。笔者不揣 冒昧 , 对其 进 行勘误 , 以供读 者、 编者参考 , 兹列如下 :
1 吴江县 ” .“ 应变 更为“ 吴江市” 第 7页张先 简 介 , 以秘 书 丞知 吴 江县 ( 江 苏省 吴 江 “ 今 县)。 ” “ 吴江县” 19 于 9 2年撤县设市更名为“ 吴江市” 。 2 嘉 兴县” .“ 应变更为 “ 嘉兴 市南湖 区”
第2 4页苏轼简介 、 35 苏辙《 第 4页 黄州快哉 亭记》 题 、 解 第 36 4 页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 注释 6 皆是 “ , 黄州 ( 治所 在今 湖北省黄冈县 ) ; 3 ” 第 3页苏轼 《卜 子 ・ 州定 惠 院 寓 居 算 黄 作》 注释 1“ 惠院 , ,定 在黄 冈县东 南” 第 3 7页 “ ; 2 苏轼 《 赤 前 壁赋》 注释 2 , 黄州( 2“ 今湖 北省黄 冈县 ) ; 39页苏轼 《 ”第 2 后 赤壁赋》 注释 3 “ ,临皋亭 , 冈县南长江边”, 在黄 同页 同文 注释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注音勘误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注音勘误
阳建雄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6(000)029
【摘要】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在给"情怀冗冗"之"冗"、"马儿迍迍行"之"迍"、"高爇银盤百枝火"之"爇"、"笊篱"之"笊"等五十多个字注音
时出现了错误.强遵旧读、多音多义字定音失当、以声旁类推形声字的读音等,是
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阳建雄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2
【相关文献】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注音勘误 [J], 阳建雄
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注音勘误 [J], 阳建雄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行政区划名勘误 [J], 阳建雄;陈洁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行政区划名称勘误补遗 [J], 王洪泉; 范明英
5.《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一册)注音勘误 [J], 范进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字经带拼音分段《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写版》
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 hàn 人之初,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xíxiāng yuǎn性相近,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qiān苟不教,性乃迁。
jiào zhīdào gu ìyǐzhuān教之道,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 jīzhù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 íng jùyáng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yán shīzhī duò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xuélǎo héwéi幼不学,老何为?yùbùzhuóbù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xuébù zhī yì人不学,不知义。
wé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yǒu x 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 néng w 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qīn su ǒ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注音勘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为《作品选》)初版于1962年,随即被教育部列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1999年又被教育部列入“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主要课程推荐教材”。
迄今为止,该书已发行了二百多万套,为我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典文学史”课程的教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该教材虽说极具权威性,但在注音方面却存在一些不够妥当的地方。
笔者不揣冒昧,拟对《作品选》(2008年版,2014年11月印刷)下编之注音错误进行勘正。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本文勘误之顺序依错误出现之页码顺序,具体如表所示。
《作品选》下编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注音错误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强遵旧读。
序号页码与出处错误读音正确读音1 P24注[20]“情怀冗冗”之“冗” xún (旬)tán2 P55注[3]“马儿行”之“?” tún(屯)zhūn3 P77注[2]“高?k银?P百枝火”之“?k”
P157注[12]“?k火”之“?k” rè(热)ruò 4 P93注[24]“笊篱”之“笊” zhǎo(爪)zhào5 P93注[18]“诸儿胜跪拜”之“胜” shēng (声)shèng6 P110注[2]“邻牛方斗不可擘”之“擘” bò(檗)bāi7 P112注[9]“坐皋比者”之“比” pí(皮)bǐ8 P112注[17]“类东方生滑稽之流”之“滑”
P143注[5]“潭水滑滑”之“滑” gǔ(骨)huá9 P113注[6]“立坛
场……禳之”之“禳” rǎng(壤)ráng10 P121注[62]“樗朽之材”之“樗” shū(书)chū11 P122注[79]“往年家储无担石”之“担” dān (丹)dàn12 P130注[11]“余扃牖而居”之“扃” jiǒng(炯)jiōng13 P132注[4]“德才称位”之“称” chèng(秤)chèn14 P134注[9]“历俗而风世”之“风” fèng(讽)fēng15 P141注[2]“下迨?屋”之“?” pǒu(剖)bù16 P149注[21]“饮茗挥?自如”之“?” jié(捷)shà17 P150注[50]“暑?⒎缟持?苦”之“” hē(喝)yē18 P154注[22]“石壁岈然”之“岈” yā(呀)yá19 P157注[29]“高杀其五尺”之“杀” shài(晒)shā20 P161注[21]“不怕其?v舌死也”之“?v” zhà(乍)zé21 P162注[13]“合香芫荽之薰蒸”之“芫” yuán(元)yán22 P162注[13]“合香芫荽之薰蒸”之“荽” suí(虽)suī23 P188注[17]“关龙逢”之“逢” péng (蓬)féng24 P189注[43]“欲赁间民房”之“赁” rèn,lìn
(认,吝)lìn25 P192注[119]“亲自鞠问”之“鞠” jú(菊)jū26 P193注[152]“门上直恁作威作势”之“恁”
P224注[3]“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之“恁” rèn(任)nèn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云:“古语与今殊别。
”明陈第《毛诗古音考》亦云:“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的确,随着时代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语音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今人读古籍究竟要不要采用古音呢?郭锡良先生认为用古音读古籍“是一种复古主义的观点,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不足为法的。
”[1]用古音读古籍之所以不妥,主要在于这种做法明显与语音演变规律和约定俗成原则背道而驰。
然而《作品选》
下编在给汉字注音时,有时仍强遵旧读,于是出现了注音错误。
如《审音表》规定“胜”统读“shèng”,《作品选》下编P93注[18]却仍将“胜”的读音错注成了“shēng”;《审音表》规定“祢”统读“mí”,《作品选》P230注[53]和P402注[20]却仍将“祢”的读音错注成了“nǐ”。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比”(统读“bǐ”,《作品选》下编P112注[9]错注成“pí”)、“恁”(统读“nèn”,《作品选》下编P193注[152]错注成
“rèn”)、“纛”(统读“dào”,《作品选》下编P248注[11]错注成“dú”)等字。
第二,多音多义字定音失当。
一个字的字音不同,字义也不同,这叫多音多义字。
多音多义字之不同字音与不同字义相配,字义若变,其读音也随之改变。
《作品选》下编在给多音字注音时,未能做到“音随义转”“据词定音”,于是出现了注音错误,如:“擘”作“大拇指”解时,读“bò”;作“用手将东西分开或折断”解时读“bāi”。
“邻牛方斗不可擘”之“擘”理应读“bāi”,《作品选》下编P110注[2]却将它的注音错成了“bò”。
“担”作“挑”或“承当”解时,读“dān”;作“重量单位”解时,读“dàn”。
“往年家储无担石”之“担”理应读“dàn”,《作品选》下编P122注[79]却将它的注音错成了“dān”。
“称”作“测定物体重量的器物”解时,读读“chèng”;作“适合”或“相当”解时,读“chèn”。
“德才称位”之“称”理应读“chèn”,《作品选》下编P132注[4]却将它的注音错成了“chèng”。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