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2024最新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3.1 大洲和大洋 (解析版)2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海陆分布:(1)海陆比例:海洋71%,陆地29%(约7:3)(2)分布特点:①总体分布不均匀;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周围为海洋;③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南极周围为大陆;(3)半球划分:水半球和陆半球2、大洲:(1)相关概念①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共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那么你没大陆、南极大陆)★最大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②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③半岛:大陆伸进海洋凸出的一部分(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2)七大洲①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②面积排名: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③分布:主体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主体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4个)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④亚洲经纬度范围:10°S—80°N,25°E—170°W,是跨纬度范围最广的大洲⑤南极洲经纬度范围:东西半球0°——180°,66.5°S—,是跨经度范围最广的大洲★热带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温带面积最大的是:亚洲寒带面积最大的是:南极洲★即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是:大洋洲和亚洲★跨寒、温、热三带的是:亚洲和北美洲④洲界:3、大洋(1)四大洋①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面积排名: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③位置:太平洋:赤道和180°经线穿过,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包围,北部与北冰洋隔白令海峡;大西洋:赤道和0°经线、60°W穿过,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包围;印度洋:赤道和80°E穿过,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包围;北冰洋:北极圈和0°经线、180°经线穿过,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包围;活动一:教材P48,读图认识七大洲的分布。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1.太阳辐射
形成气候差异的最根本因素
太阳辐射在地表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导 致了各地气候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
北寒带
递 北温带 减
太阳辐射 热 带
递 减 南温带
南寒带
2.大气环流
形成气候的直接因素
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0ºN~40ºN大陆东西部气候差异:
比较项目
大陆西部
问题: ✓ 人类通过哪些途径改变下垫面性质?
灌溉
✓ 下垫面性质改变会导致气候如何变化?
砍伐森林
小结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框架图)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气候形成因子
下垫面因素
海陆差异
暖流 ——增温、增湿
洋流
寒流 ——降温、减湿
地形
人类活动
其他因素
影响大气温度 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下垫面性质
小结
图解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的关系
大气
气候
太阳辐射
下垫面
人类活动
二、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活动3:探索新知
小组学习任务3: 1.各学习小组每位成员自主选择下列各项内容,各自查找气 候对所选项内容影响的图文证据资料。
流 ①植物形态和内在结构 程 ②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
③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 2.小组内每位成员分享各自学习成果,帮助同组成员理解气 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不同历史时期野象在中国东部的分布北界示意
中国气温变化曲线
活动5:迁移应用
问题1:分析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大的原因,其主要受哪个因素影响?
活动5:迁移应用
问题2:说明非洲大陆 的气候以赤道为对称轴, 南北对称分布的原因。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一纬度位置与气候【教学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太阳直射和斜射下的温度差异,说明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用绘图法说明五带的界限、太阳照射情况、昼夜长短和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1.说明地球形状为什么会影响气候。
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1个、温度计、细沙和盒子、地球公转运行仪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出示以下图片。
想一想,世界各地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
2.夏季,早晨你上学时可能还感觉比较凉爽,到了中午,常感觉非常炎热。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3.近几年,候鸟度假理念受到追捧,去海南过冬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时尚风向标,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
他们天冷时到海南过冬,待到春暖花开时再回来,这样组团或家庭去海南过冬的老人群体被称为“候鸟老人”。
分析“候鸟老人”去海南过冬的原因,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与记录观察与发现步骤结论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直射和斜射对太阳光热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第一,在同样大小的平底小盒子中,放置同样多的干沙土,插入温度计,使温度计玻璃泡没入沙土中0.6厘米,记录两盒泥土的初始温度;第二,把2个盒子同时移到阳光下,用木板支撑,使沙土分别被阳光直射和斜射;第三,在阳光下照射30分钟,观测并分别记录沙土温度,计算同等条件下,直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少。
分别变化了多少。
根据课件分析: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而且体积非常巨大,因而它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可以看成几乎是平行的。
把太阳光线近似地看成平行光线,为进一步分析做准备。
观察发现以平面和球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因为地球表面是球面,所以较高纬度太阳高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少,这样纬度位置就影响到了气温的高低。
1.如果地球表面不是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 、B 、C 三地的太阳高度会有不同吗?2.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A 、B 两处哪一处太阳高度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太阳光照射到平面上示意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示意在希腊语中,“气候”一词原意为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在地面的投射角度不同而通过讨论,为地球运动对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课时)》参考课件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例2】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达到最佳,我市某中学学生根据一年 四季的太阳光照不同,对自己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面的倾角进行了调整,如上
2 纬度位置与气候
根据各地表获得太阳光 热的多少,是否有太阳光 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 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 面划分为“五带”。
1.5亿KM
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
1 纬度位置与气候
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 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的面积有亮度有何不同?
斜射: 光线照射面积大,亮度小; 直射: 光线照射面积小,亮度大;
1 纬度位置与气候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正午 日出
日落
地面
日出|太阳高度为 0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日落|太阳高度为 0
2 纬度位置与气候
有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无
极
昼
有阳光直射
极
夜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
地球上的五带
终年寒冷 四季 分明
终年 炎热
四季 分明 终年寒冷
下图为地球五带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例7】气候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温度带是( )
A.a
B.b
C.c
D.e
【例8】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
A.a
1 纬度位置与气候 比较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一样多吗?
大气层
A BC
太阳高度角相同 光热散布面积相同
C B
A
太阳高度角A>B>C
太阳光热A>B>C
1 纬度位置与气候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04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课时纬度位置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太阳直射与斜射的演示实验,得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小,导致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而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纬度的地方,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不同,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气温降低。
结合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不同纬度带,气候差异明显。
通过海陆温度变化差异的演示实验,得出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冬夏气温不同。
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通过回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结论。
学习目标1.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地面所获光热”,说出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演示实验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师:分组完成教材第94页“发现”中的实验,检查每个小组实验的结果。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结论:同等条件下,直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少。
教师: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
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的明亮程度。
学生:墙面上光照明亮程度不同。
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教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学生:手电筒照射墙壁的角度不同。
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而且体积非常巨大,因而它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可以看成几乎是平行的。
教师:如果地球表面不是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会有不同吗?学生:不会。
教师: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A、B两处中哪一处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学生:A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A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contents
目录
• 海陆分布对温度的影响 •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 海陆分布对风的影响 • 海陆分布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01 海陆分布对温度的影响
海洋与陆地温度差异
海洋温度变化范围较小
由于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海洋温度的 变化范围相对较小,而陆地温度的变 化则较为剧烈。
夏季海洋温度较低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海陆分布发生变化。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冬季海洋温度较高
在冬季,由于海水的热容量较大,海 洋表面温度通常高于陆地表面温度。
在夏季,由于海水的热容量较大,海 洋表面温度通常低于陆地表面温度。
海洋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减缓温度变化
海洋对温度变化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减缓温度的波动上,使得 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
维持气温稳定
海洋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维持着地球表面的气温稳定,对全球气 候变化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温度差异
海洋性气候通常温度较为稳定,而大陆性气候则 温差较大。
降水差异
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3
风向差异
在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 风。
气候类型变化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的陆地分布变化
03 海陆分布对风的影响
海洋与陆地风向差异
海洋上空的风向受温度和湿度差异影响,通常呈旋转方向,而陆地上的风向则更容 易受到地形和地表温度的影响,呈现特定的方向。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气候要素——气温(1)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因素具体表现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日较差小,年较差大海陆分布沿海: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地形海拔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阻挡冷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低,背风侧气温较高;暖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高,背风侧气温较低封闭地形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坡向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冬季风如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2)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
③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④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⑤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2.气候要素——降水(1)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图示成因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在高空冷却凝结迎风坡: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成云致雨。
背风坡: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雨减少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凝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特征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在迎风坡产生降水,背风坡降水少持续的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强度大,多为暴雨,且常伴有狂风、雷电,历时短分布主要在赤道地区,我国夏季的午后也会出现山地的迎风坡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我国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2)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因素具体表现大气环流①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②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形成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③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形成降水,如夏季风海陆位置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位于沿海,海洋性强,降水丰富地形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赤道附近地势高的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减少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人类活动凝结核(城市雨岛)(3)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4.4 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归纳热雨林赤道及其附近,他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热带草原的南北两侧,也就是回归线附近,是热带季风和热带沙漠。
【设计理由】运用图表,学生小组合作一起归纳四个热带的气候分布规律。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设计理由】复习新知,将前两节课知识进行串联,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同桌之间划分气候类型后,填写表格。杂乱无章的气候大致分为三类。要特别说明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各个温度带,不受到纬度影响。
【设计理由】学会运用本课学习的对于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次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5min)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下节课再展开对于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的学习。课后思考一下,假如我们去到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旅游,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时候是最佳游玩时间呢?
【学生活动】随着老师脚步,总结本课知识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内容以认识世界气候、划分世界气候、描述世界气候为主。是世界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为以后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对于前面的知识既有概况与综合,也对前三节知识的拓展延伸,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悬殊,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学习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图文结合,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教材通过设置气候类型分布气候图,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景观图等引导学生获得有关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设计理由】总结归纳知识,已经学习了这四种气候类型,学会理论应用于实践。下节课分享去热带地区的旅游攻略。
高中地理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课时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分布的影响 1.原因:海陆的热力差异。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2.影响(1)北半球: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①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②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判断1.1月份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 √ )2.气压带的纬向分布北半球较南半球明显。
( × ) 二、季风环流1.季风: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2.分布及成因(1)东亚季风区⎩⎪⎨⎪⎧⎭⎪⎬⎪⎫冬季: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南亚季风区⎩⎪⎨⎪⎧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思考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答案 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探究点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
下面的两图分别为7月和1月全球海平面气压中心分布。
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案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2.北半球冬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答案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这就使副极地低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课件
CATALOGUE
目录
课程导入 海陆分布概述 海洋与陆地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生物的影响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导入
01
02
课程背景
海陆分布是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对于认识我们的世界、预测未来变化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陆地生物群落多样性
与海洋类似,陆地生物在垂直方向上也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如森林中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分别占据不同的高度。
陆地生物垂直分层
陆地生物的分布
海洋保护生物多样性
01
广阔的海洋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陆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02
多样化的陆地环境为众多陆地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03
海洋与陆地
地球形成初期,地球表面处于熔融状态,随着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导致物质向赤道附近聚集,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海洋的形成
随着地球板块运动和气候变化,海洋的面积和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了现代的海洋。
海洋的演变
海洋的形成
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逐渐露出地表,形成了陆地。
随着地球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陆地的形态和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了现代的陆地。
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海陆分布的观测与预测
介绍观测海陆分布的方法和预测未来海陆分布变化的方法。
02
海陆分布概述
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盐分、矿物质和生物,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影响1、试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年较差较大。
(2)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
2、海陆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地球上的海洋相连在一起,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
根据海陆分布的形势,可将世界海洋分为四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天然的界线,通常以水下的海岭或某条经线为分界线。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陆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大致有以下特点:一、陆地大多分布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
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占1/5,而且在南纬56°~65°地带几乎全部都是海洋。
二、除了南极的陆地外,所有大陆在南北的分布都较为均衡: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并形成较深的“陆间海”,这里岛屿众多,最容易爆发火山和地震。
三、一般情况下,大陆的轮廓都是北边宽南边窄,形状就像一个倒三角。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就是典型的代表;澳大利亚大陆也具有北部较宽的特点。
南极大陆却不具备这种特点。
四、较大的岛屿和弧形的列岛大多分布在大陆东岸。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都有向东部凸出的岛弧,岛弧的边缘是一系列深海沟。
大陆西岸的岛屿则不像大陆东岸的岛屿成弧形排列,大岛屿也很少见,只有不列颠群岛是个例外。
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十分相似,海岸线凹凸轮廓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很多年前从一块大陆分离出来的。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两种差别巨大的气候,分别是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第五章第三节第2课时 海陆分布与气候 地形地势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A
➢ 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000米。
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
约是多少?
A处比B处高5000米, 则A处气温比B处气温低
5000米÷100米×0.6℃=30℃,
B处气温为20℃, 则A处气温为20℃-30℃=-10℃。
B
➢ 有时一座山高度相同的山坡上也会出现气温的 差异,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
➢ 两句写出不同地区的独特景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 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在水中与陆地上的温度 不同呢?
➢ 思考:相似的情况发生在海陆之间,同纬度 冬季和夏季海陆温度各有何差异?
夏季,陆地升温快,陆温
>
海温
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温
>
陆温
受热慢 受热快
散热慢 散热快
海陆分布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我的发现: 同__纬__度__陆__地__距__海__越__远__,__夏__季____ 气__温__越__高__;__冬__季__气__温__越__低__;____ 年__温__差__越__大______
我的分析: 距__海__近__,__气__温__升__降__慢__,__温__差__小__; 距__海__远__,__气__温__升__降__快__,__温__差__大__
1月,越往内陆,气温越低 7月,越往内陆,气温越高
欧洲同纬度地带5个城市的气温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同纬度陆地, 距海近,降水多;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使得山 的西侧迎风坡降水多,东侧背风坡降水少。
相反,如果没有这座山的阻挡,景观绝对不会造成如此 大的差异。
迎风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6)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的关系。
2、了解太阳高度角与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3、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二、自学指导1、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气温的不同?(1)由于地球是个不规那么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__,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因而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1〕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转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于地球自转,从早到晚,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的交替使太阳高度角一天中不断变化,使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海陆分布与气候: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夏季冬季年温差海洋受热慢、散热慢升温慢、降温慢→偏____ 偏___ 近海地区降水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升温快、降温快→内陆地区降水三、合作探究1、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时,此时是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B时,此时是_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节气)。
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1.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运用示意图,记住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综合思维)2.结合图示,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区域认知)3.结合具体气候类型,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一、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面性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3.形成(1)地球表面性质均匀且不自转:形成单一的闭合环流。
(2)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
4.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气压带错误!(2)风带错误!(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南半球1特点: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
2原因: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
(2)北半球1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区。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区。
(3)季风环流成因1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西风带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1)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2)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4)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B C D[提示] (1)×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北风。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教学内容与分析(一)教学内容1.地球形状与气候2.地球运动与气候3.海陆分布与气候4.地形地势与气候5.人类活动与气候(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更替、五带的形成,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3.能简要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4.能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5.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正确的环境观念。
6.学会综合分析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目标分析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内容较抽象,由于学生的空间概念意识不强,对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借助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来突破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对于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和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空间思维太强,利用课件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形成四季,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通过PPT展示各地不同的景观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地区景观的差异。
问题一:地球形状与气候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问题1: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明确:(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梯级评价(第2课时)(教师版)
二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人类活动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1.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同纬度地区):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和近海背风、无风地区降水少。
【知识回顾】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地形地势与气候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2)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质疑判断】1.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
(×)2.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
(√)3.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地球气温也随之升高。
(√)【图示导学】地形雨人类活动与气候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1)有利影响: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2)不利影响:①任意砍伐森林,导致当地气候恶化。
②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③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
④排放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等。
2.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图示导学】温室效应示意图探究主题海陆分布和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材料一放置在露天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沙子和水(如下图)。
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
材料二中国的四大避暑胜地,指的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浙江省湖州市的莫干山,河南省信阳市的鸡公山。
材料三我国内蒙古地区自东向西离太平洋渐远,海洋影响逐渐减弱,年降水量逐渐减少,进而影响植被,由东向西依次为1——山地森林及草原区、2——平原、草原、荒漠交错区、3——荒漠戈壁区。
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数据我国四大避暑胜地的位置、地形内蒙古地区自东向西植被的变化1.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赤道低气压带
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7月气压中心分布
印度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美洲 亚速尔 低压 高压
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
由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冬季 控制亚欧大陆中部,导致该 地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形成
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形成及特点
成因冬季 (1月)来自冰岛 低压蒙古西伯 阿留申 利亚高压 低压
美洲 高压
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
七
月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L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压
L
0°赤道低气压带
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
七
月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30°N 副 热带高气压 带
L
30°N 副热带 高气压带
L
影响因素 亚洲高压
风向及特 点
偏北风 干旱
夏季 赤道低压带和南
(7月) 半球东南信风带 向北移动
偏南风 多雨
成因
海陆热 力差异 和风带 气压带 的移动
典型气候类 型
热带季风气 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季风气候类型的分布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课堂总结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平面气压图.swf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全球季风的分布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典型的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的成因及特点 南亚季风的成因及特点 典型季风气候的分布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海陆热力差异
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
一
月
H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压
H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0°赤道低气压带
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
一
月
60°N 副极 地低气压带
H
60°N 副极 地低气压带
H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0°赤道低气压带
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1月气压中心分布
东亚季风的形成及特点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东亚季风的形成及特点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东亚季风的形成及特点
亚欧大陆 气压中心 冬季 亚洲高压 (1月)
夏季 印度低压 (7月)
太平洋上 风向及特点 成因 气压中心
阿留申低 偏北风
压
寒冷干燥
(低温干燥) 海陆热
高低纬间热 量差异 地转偏向力 风带气压带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太阳直射点 回归运动
季风环流
六风带 七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极地气候等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
夏威夷高 偏南风 力差异
压
温暖湿润
典型气候 类型
温带季风 气候及亚 热带季风
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南亚季风的形成及特点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南亚季风的形成及特点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南亚亚季风的形成及特点
冬季 (1月)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课堂练习
检测试卷95页 第7、8题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学地理览天下奇观, 探宇宙创世界未来。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夏季 (7月)
亚洲高压(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控制,
降水少
距离海洋远,夏季 风难以到达
特点
寒冷干燥 炎热干燥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
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季风
季风概念
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 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 最根本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 形等因素造成的。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大气环境
学习目标
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掌握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和影响。 分析典型季风性气候的形成、分布和特征。
单圈环流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三圈环流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海陆分布与大气活动中心
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 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