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会共44页

合集下载

二级学科公认的国内高水平期刊

二级学科公认的国内高水平期刊

102 050404 设计艺术学学
103 050405 戏剧戏曲学
104
戏剧戏曲学
105 050406 电影学
106 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
107 050408 舞蹈学
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 装饰 戏曲艺术 戏剧艺术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中国电视 舞蹈
收录库
CSSCI
CSSCI CSSCI CSSCI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第 3 页,共 11 页
序号
专业代 码
学科名称
80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学
81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82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
83 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
84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
期刊名
国外文学
外国文学 外语学刊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研究
85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北京 双月 中央民族大学
昆明 月刊 西南民族大学
武汉 兰州 北京 武汉 北京
双月 双月 双月 双月 双月
中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 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北京 双月 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
第 2 页,共 11 页
序号
专业代 码
学科名称
53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天津 长春 四川 北京 天津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CSSCI
武汉
CSSCI
厦门
CSSCI
长沙
CSSCI
北京
CSCD/CSSCI 北京
CSCD/CSSCI 北京
CSSCI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49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49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课件新人教版
第三十四页,共44页。
命题思路 以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为切入点考 查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调 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点拨 ①重点理解设问及其与材料的关系。②能客观分 析历史人物的贡献与时代的关系。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解析 皇帝的好恶只能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 评判,故 A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 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 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 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唐太宗 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 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 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 故 D 项错误。
第二页,共44页。
板块(bǎn kuài)一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第三页,共44页。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古代中国文学
第四页,共44页。
4.唐诗 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1)繁荣原因②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主要成就
第五页,共44页。
第六页,共44页。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法
2.书法 (1)脉落: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 自觉 阶 段。 (2)功能:兼具审美功能与 实用 功能。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3.隋唐: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 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 盛唐的诗、书法、绘画都体现了这一特征。中唐以后,政治 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随着商业繁荣、城市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 情的作品,如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年画、话本和词的 兴起。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作家救亡图存的社 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科举 无望,转向杂剧创作,促使杂剧繁荣。

第2章布拉格学派44页PPT

第2章布拉格学派44页PPT

• 在语言学史上,一种方法的提出和发展往 往是基于对已有的方法的批判性的继承的。 1911年,马泰修斯在布拉格发表了《论语 言现象的潜势》的著名演讲,索绪尔在日 内瓦讲授共时语言学,博阿斯撰写序言的 《美洲印第安手册》在美国出版。这表明 共时研究的思想已经在同一个阶段在不同 的地区产生的。
2、索绪尔理论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主要领导人马泰修斯的许多语
第三,布拉格学派在另一种意义上把语言看做功能,及语 言是使用语言的社团完成一系列基本功能和任务的工具。
四、理论研究
1、共时和历时的研究
布拉格学派认为必须强调共时分析的优先地位, 但又不能把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对立起来。认识语 言本质和特性的最好方法是对现代语言作共时分析。 因为只有语言现状才能提供详尽的材料,使人们可 能有直接感觉。共时描写也不能绝对排除进化概念, 因为在共时分析部分,也总能察觉到正在消失的东 西、现存的东西和正在形成中的东西。
理论主张深受俄罗斯咯山派语言学家博杜恩“德” 古尔特内的影响。而且该学派的两位主要成员特鲁 别柯依和雅柯布森都曾是俄罗斯学者,都在俄罗斯 的学术环境中受到熏陶,并都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工 作过。 4、布拉格学派的语言活动范围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活动范围甚广,积极参加国际 学术活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不但同苏联语言学 界有较深的关系,且与西欧的学者和科学中心也有 密切联系。
与历时语言研究分隔开与历时语言研究分隔开第二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指出语言系统中第二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从孤立的观点去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的任何成分如果从孤立的观点去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只有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其他共存成分之分析和评价只有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其他共存成分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高中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课件5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课件5 新人教版选修

何塞是个极富创造性的人,他从吉卜赛人那里看到
磁铁,便想用它来开采金子;看到放大镜可以聚焦太
阳光,便试图研制出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他决
心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孔多与外界连接起来,却以失
败告终。
第八页,共44页。
后来他又沉迷于炼金术,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 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 格不入,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拨,以至于精神失常, 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
神父:
• 代表着宗教的某种权威,也寓示着人世的基 本道德准则,表现出人道主义精神的关切和 帮助。善良,富有同情心,能理解源于贫困, 而从这贫困里锻造出来的自尊的高贵。
第二十九页,共44页。
小镇上的人是些怎样的人,他们 的生活状况如何?
切入点:神父的表现和题目。 神父的表现:不知死者姓名 拿出一把生锈的 钥匙 题目:象征着小镇人的蒙昧混沌的生存状态 。 小镇人:贫穷、冷漠、蒙昧、 混沌。 介绍写作背景: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拉丁美
第九页,共44页。
第二代阿卡迪奥、奥雷良诺
第二代有两男一女。老大阿卡迪奥像他父亲一样固
执,但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想象力。他和一个叫皮拉苔列 娜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他十分害怕。后来与家里收 养的孩子蕾蓓卡结婚。但他一直对人们怀着戒心,渴望 浪迹天涯,最后随吉卜赛人出走,回来后变得放荡不羁, 最后莫明其妙地被人暗杀了。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对小说主角的判定,你有什么看法?
其一,母亲 其二,神父
其三,母亲作为象征的“无处 不在的母爱”与神父作为象征 “人类普遍的同情心”。
第三十二页,共44页。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第一部分,自然环境:以凄凉之景 衬悲痛之情。

新中国古籍出版的肇始——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20世纪50年代的“国家出版机关”为例

新中国古籍出版的肇始——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20世纪50年代的“国家出版机关”为例

新中国古籍出版的肇始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20世纪50年代的 国家出版机关 为例顾㊀雷㊀㊀ʌ摘要ɔ新中国为确立对出版事业的统一管理和加强规划,成立了一系列的专业出版社,通过这些国家出版机关协助出版管理部门调整有关的出版任务与出版计划㊂随着出版专业化和计划化的推进,发行与出版分工㊁古籍出版与一般出版分工,在古籍整理出版领域也出现了相应的国家出版机关,即肇始于1954年㊁在1957年与恢复建制的中华书局合并的古籍出版社㊂而1958年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以中华书局为办事机构,其模式与古籍出版社的设立与运作是一脉相承的㊂本文将就古籍出版社等国家古籍出版机关的历史和出版成绩进行梳理,使新中国古籍整理与出版的历史面目更显清晰㊂ʌ关键词ɔ国家出版机关㊀古籍整理出版㊀古籍出版社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十年(1949 1959),出版事业经历了出版与发行分工,古籍整理出版与一般出版分工,国家对出版统一管理并加强规划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以国家为主导的,计划性㊁专业化的古籍整理出版模式㊂而这一模式的成功建立与实施是与国营古籍整理出版专业机构的建立分不开的,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后的古籍出版社,其在组建之初的定位就是国家出版机关,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能,国家通过这些单位调整有关出版社的出版任务与出版计划,时人也认同其古籍整理与出版属于国家行为㊂一、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起点(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成立‘人民日报“1951年8月17日报道,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1年3月在京成立,该社为国营出版社,受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及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共同领导㊂据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的许觉民回忆:1950年年底,当时文化部艺术局下设有一个编审处,罗致了不少编辑㊁翻译人员,具体工作是编印‘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新文学丛书“和‘苏联文学丛书“,分别交新华书店㊁三联书店㊁开明书店出版㊂但因呼应不灵,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周扬便有意要成立一个文学出版社,隶属于文化部,就命沙可夫(办公厅主任)和蒋天佐(编审处主任)负责筹组㊂奔走此事的,其实只有蒋天佐一人,蒋为了搭班子,便找出版总署要人㊂那年正值出版总署部署出版㊁发行分工的大事,要成立一批专业出版社,文化部适逢其会,出版总署答应出人,由文化部㊁出版总署双重领导成立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㊂再看‘文化部一九五ʻ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 一九五ʻ年成立了国营的人民文学出版社㊂这个出版社将有计划地出版中国现代和古代文学 ①,那么按文化部档案的说法,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成立时间也是1950年㊂而‘人民日报“所报道的时间与人文社自己承认的建社时间相同㊂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成立动议在1950年年底,虽在建社组织过程中,当年文化部就列入年度‘工作报告“,作为本部响应出版分工㊁专业化的一大成绩而记入档案㊂只不过人文社正式建立不久,决定由原本笃定在上海编辑出版‘鲁迅全集“的冯雪峰担任社长㊂由于和周扬的嫌隙,冯雪峰并不想来做此事,当他应允进京,周恩来特地给胡愈之打电话讲: 叫冯雪峰做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但待遇要比普通社长高一点,工资要高一点,要给他一辆私人用小汽车㊂ ②不过,冯雪峰上任后虽然也参与古典文学作品的整理出版,但仍将主要精力放在编辑鲁迅作品上,而文学古籍的编辑出版则由副总编辑聂绀弩负责㊂(二)国家出版机关与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的起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标点出版,被认为是 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起点 ③㊂1952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的刊发 文化生活简评 ‘庆祝 水浒⓪的重新出版“,文章中说: ‘水浒“的校订出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研究和整理我国古典文学的成绩之一㊂ 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㊁整理工作,是千万人所期望的工作,是具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事情㊂这一工作将使读者比较顺利地去学习我国古典文学,更好地继承中国民族文学艺术传统,来丰富我国新的文学创造㊂ 冯雪峰在‘回答关于 水浒⓪的几个问题“一文中59新中国古籍出版的肇始 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20世纪50年代的 国家出版机关 为例①②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编:‘文化工作文件资料汇编1(1949 1959)“,文化部办公厅,1982年,第6页㊂胡愈之:‘我所知道的冯雪峰“,‘胡愈之文集“(第六卷),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23 229页㊂杨牧之:‘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回顾与展望“,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古籍整理出版漫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 10页㊂说: 根据鲁迅先生的考证,‘水浒“在过去重要的版本有四种:百十五回本㊁百回本㊁百二十回本㊁七十回本㊂ 请看‘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㊂现在由国家出版社重印出版的新版本有二种:一是七十一回本,已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㊂二是百二十回本,是由郑振铎校订的,已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印刷中,不久就可出版了㊂ ①视人民文学出版社为 国家出版社 ,这并非自我标榜,而是得到时人认同的㊂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除了冯雪峰从上海带来的鲁迅著作编刊室,还有三个编辑室,二编室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艺两部分,由聂绀弩担任副总编辑兼管古典文学㊂聂绀弩回忆此事: 全国解放后,一下子我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了㊂第一件工作就是整理‘水浒“㊂ 羞于说我把‘水浒“ 整理 得怎样,且说这书一出版,‘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一篇庆祝的社论㊂这么一来,大学㊁中学㊁报馆㊁图书馆㊁研究所㊁演剧队以及不知什么单位,都接连来请我去作关于‘水浒“的 报告 ㊂ ②可见当时盛况㊂冯雪峰在上文说 国家出版社 ,亦是文化部档案的用语㊂据‘文化部一九五ʻ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文化部一九五三年工作报告“, 一九五ʻ年成立了国营的人民文学出版社㊂这个出版社将有计划地出版中国现代和古代文学 ③,在次年实施 加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工作,整顿全国文艺书籍的出版工作 ④的计划情况下, 国家文学出版机关本年度(注:1953年) 开始有选择地出版了 水浒 三国演义 红楼梦 等古典名著 ⑤,其出版行为确属国家行为,在20世纪50年代百废俱兴的时候,这一古籍整理出版成果的推出,与造出新中国第一辆汽车㊁挖出新中国第一口石油井,并无什么区别㊂而文化部在报告中也提到了要加强该社工作,负有整顿全国文艺图书出版的责任,明确了出版管理部门成立专业出版社来协助其工作的意图㊂(三)人文社的副牌社所作分工人民文学出版社此时有作家出版社㊁文学古籍刊行社(二者成立于1953年10月)作为副牌,冯雪峰兼任社长,聂绀弩兼任总编辑⑥㊂‘水浒“整理本就由人文社与作家出版社分别69中国出版史研究2021年第1期①②③④⑤⑥冯雪峰:‘回答关于 水浒⓪的几个问题“,‘冯雪峰论文集“(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7页㊂聂绀弩:‘ 中国古典小说论集⓪自序“,聂绀弩著㊁‘聂绀弩全集“编辑委员会编:‘聂绀弩全集(第9卷)㊃序跋书信“,武汉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页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编:‘文化工作文件资料汇编1(1949 1959)“,文化部办公厅,1982年,第6页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编:‘文化工作文件资料汇编1(1949 1959)“,文化部办公厅,1982年,第11页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编:‘文化工作文件资料汇编1(1949 1959)“,文化部办公厅,1982年,第15页㊂参见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北京志㊃出版志“,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31㊁148㊁192㊁216页;方厚枢:‘新中国中央级出版社六十年的变迁“,‘出版工作七十年“,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36页;金贝伦:‘当代北京出版史话“,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版,第23页㊂出版㊂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金圣叹七十回本为底本,删去 惊噩梦 ,依照百二十回本,恢复 洪太尉放魔 ,算是加了一个楔子,但全书只到宋江等 排座次 为止, 这个本子是经过慎重校订的,要比金圣叹的本子完善 ①,不过,冯雪峰后来自己审读及听取社会上的一些意见, 发觉其中还有一些错误(编辑上和注释上的) ,经重新编辑加工,增加更多注释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牌作家出版社于1953年出版②㊂1954年以后,该书又回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此后不断重印,成为‘水浒“最流行㊁最权威的版本,直至1985年新的整理本出现㊂作家出版社说是出版社,可当时实际上就是人文社的一个大编辑室,定位是出版当代文学作品③,其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分合合,1958年作家出版社与人文社分离并划归中国作家协会主管,至1960年再合并,1980年再度独立建制㊂而文学古籍刊行社同样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牌,其成立背景就是 因该社(引者注:指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古典文学作品校勘和注释的力量不足,若干重要古籍不能迅速出版,而各方面对此需要又很急迫,故拟用 文学古籍刊行社 名义先行影印出版 ④,其专业就是承担人文社的古籍影印出版㊂在实际操作中,更类似一个编辑室,但又并非只是上文所说由聂绀弩负责的二编室㊂据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的楼适夷回忆,1954年2月,巴人(王任叔)调任副社长兼总编辑, 亲抓古典部,并在四个编室之外,又扩大了一个五编室,是专门翻印古籍的,对外用 文学古籍刊行社 的招牌 ⑤,按他的意思,此时人文社内部有一个专门的编辑室编辑古籍图书,即用 文学古籍刊行社 名义出版文学古籍,不过聂绀弩主持的二编室于1954年编辑整理了‘琵琶记“,也是以这个名义出版⑥㊂所以,文学古籍刊行社应当并不只是某个编辑室的专用,而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古籍影印出版的路径之一㊂在20世纪50年代,文学古籍刊行社共出版古籍68种,其古籍整理出版有着鲜明的集部特征,即按照古籍传统的经㊁史㊁子㊁集四部分类法来衡量的话,出版了大量的文学总集㊁别集等集部古籍,形式上则以影印为主㊂其中总集有‘诗集传“‘玉台新咏“‘六朝文絜“等79新中国古籍出版的肇始 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20世纪50年代的 国家出版机关 为例①②③④⑤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关于本书的版本“,‘水浒“(七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㊂冯雪峰:‘回答关于 水浒⓪的几个问题“,‘冯雪峰论文集“(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7页㊂朱珩青:‘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记作家出版社的第一任副总编“, 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 贵阳联谊会:‘ 三联 忆旧“,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7页㊂‘出版总署关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另以 作家出版社 文学古籍刊行社 和 艺术出版社 名义出版书籍的请示报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㊁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5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24页㊂楼适夷:‘零零碎碎的记忆 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宋应离等编:‘中国当代出版史料“(第4卷),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第440页㊂王培元:‘永远的朝内166号 与前辈魂灵相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4页㊂89中国出版史研究2021年第1期七种,别集‘嵇康集“‘元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等十四种,词集‘花间集“‘绝妙好词笺“‘白香词谱笺“等七种,戏曲小说‘西厢记诸宫调“‘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清平山堂话本“‘唐宋传奇集“等二十五种㊂可明确为影印本的,计三十种,其中‘白氏长庆集“据宋刻本影印㊁‘花间集“据宋绍兴十八年(1148)刻本影印㊁‘诗集传“据宋刻本影印,其他则多以明刻㊁清刻影印,还有以民国间鲁迅先生钞稿影印的‘嵇康集“㊂二、古籍出版社及其古籍出版(一)古籍出版社的成立文学古籍刊行社并非独立建制的古籍专业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52年被确立为13家中央级的出版单位之一,当时的定位是 国家的文学书籍出版机构 ①㊂这样在1954年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改制之后,中央级的出版单位没有一家专门从事古籍出版,各地方也是如此,这实际上是不符合出版专业化的要求的㊂在这种形势下,1954年出现了一家专业的古籍出版社,它的名字就叫 古籍出版社 ㊂1954年3月出版总署副署长陈克寒给习仲勋并中宣部写信,提到习仲勋日前有 关于成立古籍出版社 工作可由少到多 的批示,陈克寒代表出版总署表示 为了保存与整理中国文化遗产,团结一部分学术研究工作者,建立这样一个出版社是很有必要的 ㊂陈克寒这样讲是有原因的㊂一方面,学术研究的恢复与开展是古籍的需求增多的客观因素,但市面上古籍日渐稀少 一是民国时期出版的古旧书日渐稀少,二是目前出版社出版的数量不够㊂据总署调查,当时东安市场和琉璃厂都出现了囤积古籍的现象,许多旧书比新书贵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程度㊂另一方面,不少学者要求将他们在民国时出版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作品再版或修订出版㊂因此,他们的意见是 建立一个古籍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中国古籍与汉文字典㊁辞典 ,并筹划由统战部副部长㊁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主持这个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各历史研究所给予帮助,还以100人计,需要办公室1450平方米,宿舍3800平方米,关于后者的计算标准是 有家眷者80%,平均每人以五口人计需45平方米,单身者20%,平均每人需10平方米 ,只 因作这些工作的人,在生活上不能不照顾得好些,所以每个家庭住房单位面积就要大些 ,不仅如此, 将来发展以400人计,约需要办公室5800平①‘出版总署关于中央一级各出版社的专业分工及其领导关系的规定(草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㊁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4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5 103页㊂方米,宿舍15200平方米 ①㊂以这种筹划所涉及的人事规格和经济规模衡量,显然古籍出版社的成立并非简单 攒局 ,是要做长期的打算㊂当时也确实打算成立一个综合保存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㊁传播语文及一般知识㊁编辑字典辞书等业务的出版社,但到古籍出版社成立时,各方面尚在筹措,社址却是选定无虞,就在出版总署院旁东总布胡同十号的一个四合院内㊂据‘中华书局百年大事记“,后来合并于中华书局的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6月②,但事实上古籍出版社组建完成的时间迁延得较长㊂这与当年出版总署划入文化部,设立出版局的机构调整有关,而具体的人事安排到位也需要时间㊂出版总署于1954年11月停止办公,之后出版事业划归文化部管理㊂但在此之前的当年9月,出版总署给中宣部和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打过报告,古籍㊁语文㊁辞书出版社暂时采用一套机构两块招牌(古籍出版社和语文辞书出版社)的方式,等时机成熟还再分设两个专业出版社,还称 这个出版社先成立筹备委员会,由叶圣陶(主任委员)㊁傅彬然㊁郭敬㊁徐伯昕㊁金灿然㊁恽逸群㊁王淑明㊁徐调孚等八人组成 ㊂说明此时古籍出版社尚未正式成立,主持者也由齐燕铭,转为以叶圣陶为首进行筹备㊂而后来任古籍出版社党支部书记的王春回忆,胡愈之㊁叶圣陶和金灿然 他们在1954年下半年便调兵遣将,选定社址㊂我就是在这年9月从广州调回北京,向出版总署报到后,被派往刚成立的古籍出版社的 ③㊂再据文化部档案,1954年 全国国营㊁地方国营㊁公私合营出版社名单 ,其中中央级出版社共计26家,地方级出版社37家,也无古籍(或古籍语文辞书出版社等名)出版社的名称,而此名单的编印据 资料统计时间截止到1954年8月底 ④,则古籍出版社的成立最早也不会在1954年9月前㊂且 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第一本古籍图书 据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影印的清梁僧宝撰‘切韵求蒙“,也是在1955年才面世的㊂另外,关于古籍出版社与中华书局的关系,当初成立古籍出版社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中华书局及商务印书馆的老人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 没有一个编辑出版的班底子可作依靠(商务㊁中华可以作这种工作的人有的死了,有的转业了) ⑤㊂且在原计划中,中宣部本99新中国古籍出版的肇始 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20世纪50年代的 国家出版机关 为例①②③④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㊁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6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㊁136㊁137页㊂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中华书局百年大事记:1912 2011“,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70页㊂王春:‘古籍出版社与 资治通鉴⓪标点本“,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文史资料“(第58辑),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页㊂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㊁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6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70 671页㊂‘陈克寒关于建立古籍与汉文字典编辑机构致习仲勋并中央宣传部的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㊁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6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页㊂打算将古籍出版社置于中华书局之下,做一个编辑室的规模,出版时用 古籍出版社 的招牌㊂1954年陈克寒的信发出后不久,3月12日中宣部就召开部务会议决定, 在中华书局内设编辑所,但用古籍出版社名义出书,由小到大,从影印古籍工作做起,整理工作放在第二步 ①,但这个决定并没有执行㊂倒是中华书局原总编辑李侃撰文提到了中华书局 1957年又从财经出版社分出来并入古籍出版社 ②的故事,社址也从北京西总布胡同七号迁入古籍出版社所在的东总布胡同十号㊂虽然这一条在中华书局历年大事记里并无记录,反而表述为古籍出版社于1957年3月并入书局,但书局也认同古籍出版社 是出版总署直属社 ③,具有独立地位㊂(二)古籍出版社的管理协调功能由此,古籍出版社作为一家独立建制的出版社,内设三个编辑部,即古籍编辑部㊁语文编辑部和辞书编辑部,它的建立是为了承担国家古籍整理的专门责任㊂不仅如此,在古籍出版社成立之初即明确规定其具体任务是除了要编辑出版中国古籍和近代研究古籍的著作外,还要协助总署调整有关出版社的出版任务与出版计划㊂出版总署在明确了古籍出版社的专业分工和管理职责后,又规定了其他有关出版社古籍整理出版的分工,并要求古籍出版社进行协调,如 重新加工整理的古典文学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古代艺术作品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医书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古代农业书籍由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古代一般科学著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除直接研究古籍的著作外,一般近代学术著作由三联书店出版;历代碑帖㊁字画和一部分近代研究古籍的学术著作由上海的古籍出版单位出版 ;等等④㊂还有,古籍出版社不仅协调出版事务,还要指导古籍图书的发行㊂同年文化部为了有计划地重印古籍和近现代学术图书,编列了一个有700余种图书的书单由各出版社分工完成,但对于这些重印古籍,当时的文化部认为其中包含许多错误观点,且只有少数学术研究者需要,因此,应该有节制地发行,要求 古籍㊁语文㊁辞书出版社应在古籍的发行上对新华书店进行指导 ⑤㊂又‘叶圣陶日记“ 1954年9月15日 条,文化部此报告实001中国出版史研究2021年第1期①②③④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㊁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6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页㊂李侃:‘齐燕铭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回忆中华书局“(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5页㊂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中华书局百年大事记:1912 2011“,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70页㊂‘出版总署党组关于筹建古籍㊁语文㊁辞书出版社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㊁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6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15页㊂‘文化部党组关于重印古籍及近代㊁现代学术著作向中央宣传部的请示报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㊁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6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00 601页㊂草拟于出版总署时期,这重印古籍及近代著作 实即古籍出版社之方针任务㊂此室掌握方针任务,出版则由有关出版社分任之 ①,也可佐证古籍出版社实际上担负着根据文化出版部门的意见,指导和协调全国古籍出版的责任㊂这种成立一个专门的办事机构,执行出版管理部门的各种方针政策的做法,被后来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所沿用,成为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㊂最初古籍出版社的编辑不足10人,但皆是一时之选,他们大都是古籍研究㊁整理和出版的专家,并且他们很多都有文学研究会和开明书店的背景㊂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兼任社长和总编辑,但不太问事㊂副总编辑章锡琛曾是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㊁‘新女性“主编,1926年与夏丏尊㊁叶圣陶等创办开明书店,‘二十五史“‘二十四史补编“即在那时完成㊂还有张静庐, 建国后我国出版史研究的开创者 ,曾创办光华书局㊁现代书局和上海杂志公司;徐调孚,文学研究会会员㊁开明书店编辑㊁戏曲史专家;陈乃乾,版本目录学家,1956年从上海调入古籍出版社,负责古籍影印出版;后来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古籍刊行社的编辑调入,如冯都良㊁童第德㊁侯岱麟等三人;等等②㊂然而,如何开展工作,以这样的人力,仅靠自己是不可能的㊂1955年3月8日,已经退休的原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舒新城辗转收到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傅彬然等人的信, 均系商量古籍出版社排校问题 ,即该社 下月起拟每月排印古书一百五十万字,希望排字与校对均由中华沪处代为负责,派其同人高克辛来接洽㊂希望组织外力,要我代为联系㊂与友吾谈后高来谈㊂他已与沈季湘及汤季宏接洽过,告以据我了解所能提出之意见:(一)古书校对需要认真,商务以前校‘国学丛书“与‘万有文库“的方法绝不可用,缺人手方面应要求对古籍有根基者;(二)排版条件中华较好,但现在任务多,应由出版局调整;(三)校对方面,本社工作,据友吾研究,最多只能凑五人,但每月校一百五十万字,最少要十人;(四)编校出版均需由古籍出版社派专人负责,此间无人代理;(五)外力校对只有通过文史馆由其副馆长李青崖负责荐人,但要考虑官员都属高龄,能力好的未必懂技术并须估计其随时可能生病,故工作很难执行严格计划 ③㊂古籍出版社成立之初就遇到人手不足的问题,并且任务又定得高,确实需要求助外力㊂舒新城毕竟管理中华书局编辑所二十多年,古籍整理出版经验丰富,请他来支持是再正常不过的㊂好在舒新城热心出版事业,给予了不少支持,从校对方法到人力及其组织办法都有切实建议,但101新中国古籍出版的肇始 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20世纪50年代的 国家出版机关 为例①②③叶圣陶:‘叶圣陶日记㊃北游日记(甲钞)“,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1595页㊂古籍出版社编辑人员情况据‘中华书局百年大事记:1912 2011“㊁王春‘古籍出版社与 资治通鉴⓪标点本“整理㊂王春是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时任古籍出版社党支部书记,分管人事工作,对编辑来往情况比较熟悉㊂舒新城:‘舒新城日记“(第28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3 104页㊂。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比较文学概论1.举例简要说明文学影响的一般过程。

文学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它首先往往发端于一种心理或思想的启发,某种外来的东西突然照亮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而给予一种解决的新的可能。

除文学方面的启发外,对作者思想方面的启发也很重要。

如果说“启发“往往是在寻求中不自觉的偶然相遇,那么影响的第二步“促进”,就是有意识地寻求、理解和加强。

“促进”之后,会有一个认同的过程。

“消化变形”是文学影响中必不可少的。

文学影响最后要通过文学“表现”出来。

因此“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不过实际的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要求举例说明)以上要点得6分,举例得4分。

2.举例简要说明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

中国戏剧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矛盾随起随结,不牵枝蔓,不存暗线。

即多采用线状结构(要求举例说明)西方戏剧多采用网状结构,即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可以构成网状的矛盾冲突。

(要求举例说明)上述两点每点5分(要点2分,举例说明得3分)。

3.举例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

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在中外文艺活动中是较多见的。

在西方艺术中,一种艺术技巧向另一种艺术渗透,如绘画进入诗歌,叙事进入音乐等更是常见。

美国的艾肯就是成功的利用了音乐的象征和技巧的小说家和诗人。

艾肯在他的诗中“让我们听见这种缥缈飞逝的心灵的音乐的全部协奏”。

众所周知,T?S?艾略特更是在他的诗中,自觉地、积极地引进了音乐的技巧。

海伦?加德纳认为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四个四重奏》由四首诗组成,每一首诗都分成五个部分,可以看成是“都有自己结构的五个乐章”。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

(10分)四、论述题(共25分)为什么说比较文学能在不同文化的关系中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试举例论述说明。

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的发展。

2009年唐宋文学研究及相关书目

2009年唐宋文学研究及相关书目

2009年唐宋文学研究及相关书目陈才智编古籍整理总集1. 《唐宋人选唐宋词》唐圭璋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2. 《〈瀛奎律髓〉刊误》吴晓峰点校,武汉出版社,2008年10月3. 《千家诗》张立敏编注,中华书局,2009年9月,“中华经典丛书”别集4. 《虞世南诗集校笺》陈耀东、王小义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11月,“浙东四明山唐代文化名人丛书”5. 《杜工部诗集辑注》[清]朱鹤龄辑注;韩成武、孙微、周金标、韩梦泽、张岚点校,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6.《新译王维诗文集》陈铁民注译,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月上下册(76万字) [古籍今注新译丛书文学类]7. 《新译杜甫诗选》张忠纲注译,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2月,[古籍今注新译丛书]8. 《新译白居易诗文选》陶敏,鲁茜注译,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月,[古籍今注新译丛书文学类]9.《中国珍惜碑帖丛书---唐韦应物暨妻元苹墓志铭》王其祎、王庆卫、王琪,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10.《郑谷诗集笺注》[唐]郑谷著,严寿澄,黄明等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11.《姚合诗集校笺》[唐]姚合著吴河清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薛涛诗歌意释》董乡哲著,三秦出版社,2009年4月13.《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精装)》(唐)李商隐,黄世中,黄山书社,2009年10月版。

14.《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宋]司马光撰;李之亮笺注,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15.《山谷诗集续注》[宋]黄庭坚著,陈永正、何泽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6.《斐然集崇正辩》[宋]胡寅撰;尹文汉校点,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8月,“湖湘17.《范石湖集》[宋]范成大著,富寿荪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18.《文定集》[宋]汪应辰撰学林出版社,2009年2月 [三清旅游文化丛书]19.《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宋]崔与之撰;张其凡,孙志章整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20.《后村先生大全集》[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校点,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21.《东波乐府笺》[宋]苏轼著;(清)朱孝臧编年,龙榆生校,朱怀春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22.《重辑李清照集》[宋]李清照著,黄墨谷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9月,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23.《姜白石词笺注》[宋]姜夔著;陈书良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7月24.《莫友芝诗文集》张剑、陶文鹏编辑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月(上下册)诗文评25.《放翁诗话》(南宋)陆游著,章原批注,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26.《怀麓堂诗话校释》李东阳著;李庆立校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0月书目文献27.《中国古籍总目·丛书部》阳海清主编,中华书局,2009年9月28.《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索引》南京图书馆编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29.《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主要文献目録(1900-2007)》胡建次/邱美琼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年 7月,幻下学术文丛30.《中华大典. 文学典. 总目录总索引》任继愈总主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31.《中国家谱总目》王鹤鸣主编;上海图书馆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2.《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纪要》(清)莫友芝撰;邱丽玟,李淑燕点校;杜泽逊审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33.《唐宋类书征引〈韩诗外传〉资料汇编》何志华(Ho Che Wah),朱国藩(Chu Kwok Fan)编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史部34.《史记论文史记评议》陆永品(点校整理,修订本)(16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5.《宋大诏令集》司义祖整理,中华书局,2009年7月子部36.《孔丛子/中华经典丛书》王钧林周海生,中华书局,2009年10月,“中华经典丛书”。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共44页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共44页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4
比较文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桑原武夫和他的《文学序说》

桑原武夫和他的《文学序说》

作者: 王春元
出版物刊名: 文艺理论研究
页码: 44-52页
主题词: 文学作品;法国文学;现实主义;现代文化;语言艺术;欲望;学术著作;弗洛依德;近代文学;研究家
摘要: <正> (一)桑原武夫(1904年——),日本的法国文学研究家、文学批评家。

现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桑原与贝塚茂树、吉川幸次郎为同学,被称为“京都三杰”,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新京都学派”。

桑原广泛涉猎了艺术、思想、社会,教育等现代文化的各个方面,著有多方面的学术著作。

1974年获得朝日文化奖。

《文学序说》是桑原六篇序列论文的辑录。

自1953年起,桑原应约先后在岩波书店的刊物上发表了这六篇文章,中间虽经历了廿二年之久,而渗透。

《荒原》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荒原》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作者: 潘玉立
出版物刊名: 外国文学研究
页码: 44-47页
主题词: 《荒原》;现实主义倾向;艾略特;自然主义;社会现实意义;精神生活;现代社会;表现形式;传统与个人才能;内容和形式
摘要: <正> 一九二二年,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艾略特发表了使他后来雄居西方诗坛的划时代长诗《荒原》。

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同时,作为有威望、有创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传统与个人才能》和《批评的功能》也影响了东西方的一代作家。

《荒原》问世至今七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重读他的巨作,仍然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其内容上的社会现实意义和表现形式上的艺术魅力。

从“潘晓讨论”看当代中国大陆虚无主义的历史与观念成因

从“潘晓讨论”看当代中国大陆虚无主义的历史与观念成因

作者: 贺照田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开放时代
页码: 5-4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7期
主题词: 潘晓讨论 历史挫折 精神史 理想主义 虚无主义
摘要:本文以相当的篇幅聚焦发生于1980年的“潘晓讨论”(人生意义讨论),尤特别详尽解读、分析了引爆此场搅动了一代人的大讨论的署名“潘晓”的来信,不仅仅是因为过去有关此讨论的分析、叙述遗漏了此讨论中许多对历史理解有帮助的内涵,更因为过去这些把握,叙述无法清楚呈现出此讨论对解理当代中国大陆精神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准确理解今天极困扰中国大陆的虚无主义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而30年后本文对此讨论强光聚焦,一方面当然在试图揭示此讨论所蕴有的多方面历史认知内涵,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重新细腻解析、把握此讨论的方式,有力揭示此讨论对理解当代中国大陆精神史、对准确理解此精神史中的虚无主义问题所具有的关键意义,从而希望因此能为我们思考当今中国大陆和身心感受、精神状态、价值感觉、心理意识方式有关的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解帮助线索。

一本“战记”小说的日中转换——从《肉弹》到《旅顺实战记》

一本“战记”小说的日中转换——从《肉弹》到《旅顺实战记》

作者: 藤村裕一郎【日】
作者机构: 日本岩手县盛冈市人清华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100084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页码: 44-57页
主题词: 樱井忠温;《肉弹》;黄郛;《旅顺实战记》;日俄战争
摘要:《肉弹》是日本军人樱井忠温以其在日俄战争中的亲身经历写出的作品,出版后不久就被中国留日学生黄郛翻译成中文出版。

本文试图对日文作品《肉弹》作为中译本《旅顺实战记》重生的过程进行考察。

以日本军人樱井的视角写出的《肉弹》,在被中国人黄郛翻译后,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文本本身的性质、其在日中翻译的转换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译者的观点、意识的关联,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