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蜜蜂》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蜜蜂》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蜜蜂》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蜜蜂》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蜜蜂》教案1一、教学目标: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前准备:生字卡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第一课时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法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三、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教案

14.蜜蜂《蜜蜂》教学片段◆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内容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请同学们再回顾课文,仔细阅读实验的部分,针对作者的实验做法,你还有什么发现?从哪儿发现的?(学生细读作者做实验的部分)生:我发现作者很细心。
他为了确定飞回来的蜜蜂是自己放飞的,给它们做了记号。
师:的确很细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你也很细心,所以才有这样的发现。
生:我觉得作者很严谨,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他选择在四公里外放飞,路远而且刮着狂风,避免了偶然的发生。
要是放飞蜜蜂的路程太近的话,可能就说明不了问题了。
师:周密的考虑确实说明了他的严谨。
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你的思考也很周密。
生:老师,作者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说明他想掌握准确的数据,我从这一做法中感受到了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他是不是想知道蜜蜂最快要多长时间能飞回去,也许他想到了有蜜蜂最快要比他回来得快,说明他对听说的蜜蜂能识别方向还是有点相信的,再一验证,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师:你真了不起,分析得有理有据,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得出同学们真会学习。
从作者的实验中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
生:老师,我还有个发现,也能说明这一点,但不是实验过程。
师:说说看。
生:第一自然段中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作者想要做实验,说明他很严谨。
师:嗯,那么从“听说”一词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什么心理?生:我能体会到作者不是很相信蜜蜂能辨别方向的说法,想验证一下。
师:理解得真好,你能将作者的这种将信将疑读出来吗?生:我可以试一下。
(生朗读)师:读得很不错。
生:老师,结尾也有,作者说靠的是“无法解释的本能”,他没有实验去验证这种本能,所以他说是“我无法解释的”,可见作者的实事求是。
师:掌声送给这几位同学。
你们做得很好,能举一反三,不仅从实验中发现了法布尔的严谨和求实,在行文中也发现了这一点。
我们要学习法布尔这种善于观察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 蜜蜂 (教案)

第十四课《蜜蜂》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10个生字,会书写14个生字。
概括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我们会探索哪种昆虫呢?它就是这首诗中被赞美的昆虫?(出示古诗)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师:对,就是勤劳的蜜蜂。
蜜蜂为人们采来了甜甜的蜂蜜。
那么,你还知道其它关于蜜蜂的知识吗?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蜜蜂》,它的作者是法布尔。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师:那么,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和蜜蜂之间的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2. 板书课题《蜜蜂》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式——试、正——证、且——阻、则——测、舌——括角——确余——途召——超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验”为左右结构,第三笔试提,不是横。
“论”为左右结构,第五笔是撇,第六笔是竖弯钩,这两笔不能调换。
指导临写“论”。
“途”,为半包围结构,第六笔是撇,第七笔是点。
第九笔是横折折撇,第十笔是捺。
“试、袋”斜钩上没有一撇,“减”斜钩上有一撇。
书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概、测”中间部分要写的小一点。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自主学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作了一项什么试验?法布尔做的试验是证实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3.理解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教案14.《蜜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设计理念:以读为主,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经过观察以及课外阅读,你们对有关蜜蜂的知识了解多少?2.今天,咱们就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看看他笔下的蜜蜂具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课题,蜜蜂提醒二字的写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2.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几人分别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了证实蜜蜂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20只蜜蜂,做了记号,装在袋里,带到两里之外放飞,检查蜂窝,结果有17只飞了回来。
作者由此得出:蜜蜂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3)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板书:实验试验目的过程结果结论(4)理解:实验与试验的区别。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段。
(1)找出实验的目的。
板书:辨认方向(2)文章怎样具体写实验目的的?板书:无论……总……(3)用“无论……总……”说话。
2.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细读课文,看作者做了那些工作?在书中找找画画,同位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
(捉蜜蜂做记号装纸袋找人等带离窝走两里打开袋走回来检查窝)老师相机板书:捉做装等带带打走查。
4.请同学们看板书,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实验步骤。
5.实验的结果是什么?相机板书:确确实实回来了。
6.理解:用“确确实实”的好处,感受祖国语言的奥妙。
(1)不用;(2)用“确实”;(3)用“确确实实”。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运用新词汇,如“辨认”、“确确实实”等,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观察插图、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如何观察和描述蜜蜂的行为。
2. 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 蜜蜂知识: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运用新词汇,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 难点:学生对蜜蜂的生活习性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PPT、黑板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蜜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讲解课文内容,学习新词汇。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蜜蜂的生活习性,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知识。
4.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对蜜蜂的了解和认识。
板书设计1. 《蜜蜂》2. 关键词:蜜蜂、生活习性、观察、描述3. 重点内容:课文内容摘要、新词汇、蜜蜂的生活习性作业设计1. 课文理解:回答课文相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词汇运用:用新词汇造句,巩固词汇学习。
3. 蜜蜂知识拓展:查找关于蜜蜂的更多信息,准备下次课堂分享。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困惑。
2. 教学效果评估: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新词汇的掌握情况。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教案

14 蜜蜂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跨进包括查看的确沿途陌生2.蜜蜂山峰辨认辩论阻力小组检查捡起3.(1)那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sàn),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jǐn)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第二课时1.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5)(3)(1)(2)(4)《蜜蜂》教学反思我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了自学,自学内容包括生字词汇的认读书写,其次,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最后是优美句子的欣赏。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
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从字词句段开始的,这样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开始,从字词句段到整篇课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段落文章大意。
不能让学生直接从概括文章大意开始,这样容易产生问题,学生一开始就有可能被难住,而就此产生抵触情绪。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学生如果直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设置了障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产生了很多分歧,存在很多疑难问题。
对于课文的学习应该先从字词句段开始,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单的地方开始,这样由易到难一步步进行。
在自学搜集资料时,也出现了问题。
由于缺乏指导,孩子只是盲目搜集资料,而不能进行分类整理,甚至搜集了一些与课文无关的资料。
所以在以后搜集资料时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给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搜集哪些资料,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在学生理解读课文受到的启示时,给学生一些明确的答案。
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
这一部分是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回答多少算多少,无需给予一些限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成功之处: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
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
不足之处: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写作背景】《蜜蜂》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作者介绍】法布尔,1823年-1915年,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代表作:《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
第14课《蜜蜂》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阅读理解与思维发展:通过深入阅读《蜜蜂》,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语言建构与应用: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蜜蜂文化,认识到蜜蜂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大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课文理解:学生应能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蜜蜂采蜜过程,以及蜜蜂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蜜蜂的勤劳和对自然的贡献,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情感态度的内化方面,教师可通过分享蜜蜂保护环境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将情感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蜜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辛勤工作的蜜蜂?”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蜜蜂的基本概念、采蜜过程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蜜蜂的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这些辛勤的小生命。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在学习“蜂窝”一词时,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蜂窝的结构,让学生直观理解词汇意义,并联系课文中的描述加深记忆。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蜜蜂》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蜜蜂、辨认、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沿途”等词语。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蜜蜂的飞行特点以及它们的识途本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阅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 学习作者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蜜蜂的飞行特点和识途本领。
- 学习作者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蜜蜂是如何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的。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 课文录音或视频资料。
- 蜜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 实验材料:如小昆虫、不同颜色的花朵、放大镜等(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展示蜜蜂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蜜蜂的外形和行为。
2. 提问:“你们知道蜜蜂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呢?”3. 引导学生讨论并引出课题《蜜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4.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归纳总结。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法布尔做实验的原因。
2. 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3.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蜜蜂的识途本领。
- 讨论蜜蜂是如何通过舞蹈来告诉同伴花蜜的位置的。
- 观看蜜蜂舞蹈的视频资料,加深理解。
4. 学习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感受作者的探究精神。
四、拓展延伸1.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蜜蜂的小实验,如观察蜜蜂采蜜的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3. 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蜜蜂的飞行特点和识途本领。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蜜蜂》,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准确”、“辨认”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蜜蜂》这篇课文,了解蜜蜂的辨认方向的能力,以及作者对蜜蜂的观察和实验。
2. 生字词: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 教学难点: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以及作者对蜜蜂的观察和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蜜蜂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蜜蜂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不懂的生字词。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生字词的意思,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进行举例说明。
5.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停顿、语调等。
6. 背诵指导:挑选指定段落,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3. 教学重点: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以及作者对蜜蜂的观察和实验。
4. 教学难点: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以及作者对蜜蜂的观察和实验。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龙泉寺大涝池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十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待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多遍朗读课文,体会法布尔的善于观察,求实探索精神。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求实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分析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介绍作者,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介绍作者。
3)学习生字。
4)理解词语.。
三)细读课文,进行分析。
一)学习第一部分。
(第一自然段。
)A.齐读课文,思考“无论……总……”说明了生么?试验:为了某事物的结果或事物的性能而从事的某种活动。
B.想一想: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二)学习第二部分2-5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A.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即试验步骤)B.想一想:作者做试验的这几个步骤可以省略其中任意一步吗?为什么?3)学习第三自然段A.自读课文。
思考:“我”为什么会推测它们找不到家呢?B“没等……就……”说明了什么?C你能从小女儿语言和表情中看出什么?D本段主要说了什么?4)学习第四自然段A.齐读课文,思考:在这短短四十分钟内飞回了几只蜜蜂?B.这两只蜜蜂在四十分钟内就飞回了,而且还是满载而归,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C在看到有两只蜜蜂飞回来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5)学习第五自然段A)自读课文,说一说:找到家的蜜蜂的只数和时间。
B)作者多次观察蜂房,运用了列数字的手法,说明了试验结果,列数字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更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蜜蜂辨识方向的能力强,使试验结果更令人信服)这一部分交代了试验的经过和结果。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1)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什么问题?想一想:通过试验作者得出了怎样一个结论?他为什么说是他也无法解释,体现了他对待科学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设计捉蜜蜂做记号蜜蜂辨认方向带远处放蜜蜂能力强,是一种本能?细观察得结论四·小结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我们对蜜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蜜蜂有很强的辨识方向的能力,它的这一种能力是一种本能。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 教案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理解《蜜蜂》的内容,学习生字词,并能用生字词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蜜蜂》2. 生字词:蜜蜂、花蜜、采蜜、蜂巢等。
3. 背景知识:蜜蜂的生活习性、对人类的贡献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蜜蜂》的内容,学习生字词,并能用生字词造句。
2. 难点: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以及蜜蜂对人类的贡献。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蜜蜂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蜜蜂》,并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蜜蜂的了解,以及对文章的理解。
4.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对文章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
5. 活动与游戏:通过设计相关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1. 《蜜蜂》2. 正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
3. 生字词:蜜蜂、花蜜、采蜜、蜂巢等。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蜜蜂》的问题。
2. 写作练习:用生字词造句。
3. 拓展阅读: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进一步了解蜜蜂。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蜜蜂》的内容,还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共2000字以内,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共八部分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 (教案)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教案)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蜜、蜂、辨、阻、塞、透”等生字词,理解“辨认、阻隔、陌生、遥远”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培养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
2. 课文:法布尔《蜜蜂》。
3. 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旨,培养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蜜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检查反馈: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指导。
(4)朗读课文: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2.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4)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蜜蜂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蜜蜂法布尔主要内容:观察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主旨:细致观察、认真思考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蜜蜂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14蜜蜂—精品教案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蜜蜂》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了有趣的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它们靠的是无法解释的本能。
学情分析
蜜蜂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小昆虫,应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研究过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地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通过学习激起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在小组的自主合作中解决问题
板
书
设
计
14 蜜蜂
辨认方向能力强:确确实实 尽管……但……
无法解释 本能
教
学
反
思
1.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本课正好适合对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科学态度和方法熏陶的培养,因此,紧扣末尾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学生去主动发现、自主地探究。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4蜜蜂教案幼儿园

14蜜蜂教案幼儿园简介蜜蜂可是非常重要的生命体,它们默默地为我们的世界做着必不可少的工作,所以在幼儿园的生物教育课程中,应该给它们以应有的重视。
在这里,我给出一份“14蜜蜂教案幼儿园”,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蜜蜂相关的教学工作。
教学目标1.认识蜜蜂,了解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掌握蜜蜂的重要作用,了解如何保护蜜蜂和环境。
3.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清楚透彻地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准备幼儿园的常用生物绘本,以便教师开展讲解和教学。
3.预先准备好装有蜂蜜和蜂巢样本的展示盒,以便学生进行亲自观察。
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蜜蜂1. 蜜蜂的特征和分类讲解蜜蜂的体形特征,如:六条腿、双翅膀、黑黄相间的身体。
并对蜜蜂的不同种类做简要分类,如:蜜蜂、黄蜂和马蜂等。
2. 蜜蜂的生活习性介绍蜜蜂的生长规律、组织结构、生活习性等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蜜蜂的繁殖机制。
3. 带领孩子通过观察“蜜蜂生活”PPT,使孩子对蜜蜂的生活习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课:蜜蜂的作用1. 蜜蜂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讲解蜜蜂在传粉、授粉、促进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介绍蜜蜂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 蜜蜂的蜂产物介绍蜂蜜、蜂王浆、蜂蜡等蜂产物的功效和价值。
3. 和孩子一起玩一个“找蜜蜂”的游戏,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蜜蜂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第三课:保护蜜蜂1. 自然保护介绍蜜蜂的生存环境,讲解蜜蜂栖息地、食物等自然需求,提倡保护蜜蜂的活动。
2. 人为保护介绍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对蜜蜂的保护措施,以及家庭中如何合理地保护蜜蜂。
第四课:综合评价对于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和概括,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蜜蜂的知识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方法1.故事法:讲述富有生动性的蜜蜂故事,帮助孩子理解蜜蜂的奋斗历程和重要作用。
2.观察法:通过展示蜜蜂样本,让孩子亲眼观察,了解蜜蜂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游戏法:将知识和游戏互动起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蜜蜂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鼓励学生在拓展学习后,通过小报、PPT、短文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此巩固知识并提高表达能力。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到蜜蜂养殖场或大自然中观察蜜蜂的活动,进行实地学习。
-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描绘蜜蜂的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通过绘制蜜蜂生活习性的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蜜蜂”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扮演中体验蜜蜂的生活,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关于蜜蜂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3.家长协助孩子观察身边的昆虫,共同探讨生活习性。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图书资源: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蜜蜂的故事》等与蜜蜂相关的科普书籍,以加深对蜜蜂生活习性的了解。
-视频资源:向学生推荐科普频道中的蜜蜂相关纪录片,如《蜜蜂的秘密生活》、《蜜蜂工坊》等,通过视频资料直观了解蜜蜂的生态和人类对其的研究。
-指导学生撰写观察日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昆虫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开展“蜜蜂知识知多少”的小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蜜蜂知识宣传册,通过制作宣传册的过程,加深对蜜蜂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蜜蜂》这篇课文,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辛勤劳作以及它们为大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益处。同时,我们学习了一些生字词,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大自然,关爱小生命。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案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课《蜜蜂》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蜜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蜜蜂的勤劳和奉献精神,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详细解读《蜜蜂》的内容,包括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对人类的贡献等。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朗读与表达: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 难点: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蜜蜂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蜜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蜜蜂》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
3.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4. 朗读与表达: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蜜蜂的特点和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蜜蜂》2. 内容: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对人类的贡献、生字词、朗读与表达、小组讨论与分享作业设计1. 必做题: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写出其含义和用法。
2. 选做题:以《蜜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教案

14蜜蜂A教学目标1.会认“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A教学重难点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
A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识字解词的能力。
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有“实验、推测”等,这些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采用组块教学的方法,宜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2.细品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文章里有“听说、左右、好像、大概”等词语,表明这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准确。
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表达,看似模糊,实则准确。
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词语时,可以在原文中去掉这些词后对比读一读,再来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从中体会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清实验步骤。
指导学生默读,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在默读中,边读边思考,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
学习文章时,理清实验步骤,说清楚,说连贯,用简洁的语言写下实验步骤及结论。
A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蜜蜂的相关资料;查阅法布尔的相关资料。
A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A课时目标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院教学过程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字词,了解了作者实验的过程。
课下请同学们再熟读课文详细的了解作者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书写课后词语各两遍,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词语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14蜜蜂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捉蜜蜂放进纸袋做记号放蜜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继续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语文蜜蜂集体备课教案

语文蜜蜂集体备课教案教案标题:语文蜜蜂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 生词和词组的理解和运用。
2. 阅读理解技巧的培养。
3. 创作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生词和词组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课文主旨和细节的准确把握。
3. 学生创作和表达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文《小蜜蜂和花儿》的复印件。
2. 生词和词组的卡片。
3. 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
4. 创作和表达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蜜蜂和花儿的了解程度。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小蜜蜂和花儿》,学生跟读。
2.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解释其意思,并进行示范运用。
三、课文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检查其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解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文拓展(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写诗歌或绘画等形式。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继续创作和表达,可以是写一篇关于蜜蜂和花儿的文章,或者制作一份小册子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导入和课文呈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文理解和创作拓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作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生对生词和词组的理解困难,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解释。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质量,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蜜蜂▶教学目标1.会认“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识字解词的能力。
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有“实验、推测”等,这些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采用组块教学的方法,宜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2.细品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文章里有“听说、左右、好像、大概”等词语,表明这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准确。
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表达,看似模糊,实则准确。
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词语时,可以在原文中去掉这些词后对比读一读,再来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从中体会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清实验步骤。
指导学生默读,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在默读中,边读边思考,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
学习文章时,理清实验步骤,说清楚,说连贯,用简洁的语言写下实验步骤及结论。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蜜蜂的相关资料;查阅法布尔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师生谈话,引出新知。
师: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
(板书课文题目)教师指导书写“蜜、蜂”2个字。
2.师: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
对于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教师指名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有关蜜蜂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课件出示蜜蜂资料)4.自读资料袋。
(1)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梳理信息:作者法布尔的身份、作品、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
5.过渡到课文。
师:课文《蜜蜂》记录了法布尔一次真实的实验。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交流,促进学生对蜜蜂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自读资料袋并交流,以此为切入点导入课文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积极探究的精神,还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板块二组块理解,整体感知1.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自己有感触或不理解的地方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2个字。
指名读生字,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词过关。
课件出示:实验阻力推测沿途尽管陌生准确无误(3)多种形式检查学习效果。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
(4)结合语境认多音字。
课件出示:●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梳理脉络。
师:法布尔做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填一填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1)自主填写。
(2)交流反馈。
结合图表,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为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如何让学生从“碎片化”的感知过渡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梳理脉络显得尤为重要。
通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语感积淀、发展的过程。
板块三研读课文,了解目的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师:同学们,关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说法,作者是如何得知的?(听说的)为了求证这个说法,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做了一个实验)(1)交流法布尔做的实验。
(2)引导关注“无论……总是……”的句式,体会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
(3)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①引导学生抓住“听说”一词,说说体会。
②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小结:介绍一项实验时,首先要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体会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板块四书写汉字,相机指导1.形近字辨析。
“蜜”和“密”:无论是“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下部是“虫”,不是“山”,不要写成“密”。
“辨”和“辩”:表示“区分、识别”就用“辨”,表示言语辩论就用“辩”。
“检”和“捡”:用木片标示以便查索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
2.关键笔画提示。
“试”的第四笔是横;“阻”和“陌”两个字,双耳旁都是两笔写成的。
3.小组合作,给字组词。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辨析形近字,加强识记生字,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做到条理清晰。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感受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自然过渡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根据图表和之前在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理一理思路,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课件出示图表)2.学生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第2课时的导入既要实现两个课时的衔接,又要兼顾语文学科的特性,既复习学过的知识,又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板块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梳理实验过程。
师: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梳理实验过程,理清法布尔的实验步骤。
可以边读边画出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或词语。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梳理得怎么样。
请同学们对照课件出示的实验过程,看看自己总结得是否到位。
(1)引导学生试着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实验过程。
(2)指导梳理,归纳要点。
(3)师:去掉实验的一个步骤行不行?(4)师总结要点:介绍一项实验时,先要理清实验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的,然后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实验过程介绍给大家。
2.法布尔做实验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抓住关键语句说实验过程。
“放在纸袋里”让蜜蜂弄不清方向。
“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别。
“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走了四公里路”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体验想法。
放飞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1)同桌讨论。
(2)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3)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飞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4.探究结论。
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呢?为什么?(1)学生交流。
(2)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课件出示:这样,二十只左右..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的蜜蜂,至少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语言的严谨)(4)指导朗读。
(5)从语段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实践中通过同桌互说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提高的机会。
板块三品读语言,准确表达1.体会词语。
(1)对比感悟。
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精准。
课件出示: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2)能不能把“推测”换成“觉得”?(3)交流反馈。
“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前文介绍了“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因为情况不确定,所以作者用了“推测”一词,这样表达就更加准确了。
2.学法迁移。
文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词语,请大家默读课文,圈出这样的词语,写上批注。
(课件出示句子)(1)交流反馈。
(2)交流比较,体会词语的准确性。
(3)小结:文章中“左右、将近、至少”等一类词语,表达的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正确。
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准确。
这体现了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设计意图】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通过对一类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表达的严密,感悟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板块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词语盘点。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2.仔细观察。
认真抄写词语。
3.同桌互相评价。
4.课外阅读:《昆虫记》。
【设计意图】语文课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课文只是例子,在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还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怎样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呢?1.默读,以“读”促思。
在教学时,教师提出了默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默读的方法,即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如在学习第2~5自然段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我”做实验的句子或词语。
这样,学生通过默读,初步感知了“我”做实验的过程,同时,通过画句子或词语,对内容进行了梳理。
2.朗读,以“读”促悟。
在读中感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实验未出结果时,作者用“好像”“大概”“推测”“可能”这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而在得出结论后,作者则用“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等词,前后形成对比。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综上,阅读教学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去领悟文章语言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