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激励的手段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激励的手段有哪些
财务激励是采用支薪制(支付薪金)和分享制(经理能得到企业盈利的一定比例作为个人报酬)等方式将经理人员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起来以激发雇员的智慧、调动其管理和劳动热情。那么财务激励的手段有哪些?
财务激励的手段:物质利益激励
物质利益约束是以调整或变动工资、奖金、罚款或抵押形式,通过调整分配关系,对脱离计划或规范的行为发挥控制、约束作用。利益约束是建立在人们对物质利益的关心上,具有震动大、反映快的特点,是约束机制的基础。因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金钱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工作也主要是谋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因素对人们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金钱是重要的,它能满足许多需要,它不仅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东西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乎,而且它还是向其他人展示自身成就和自尊的有力方式。所以,以金钱刺激作为手段的激励思想并非毫无道理。尤其是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具有合理性的。因此,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它不失为一种必要的激励手段。
在企业内部,每个劳动者和责任单位,都是一个利益主体,它们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也存在着利益差别。从而,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以群体利益同个体利益,长远利益同现时利益,全局利益同局部利益.以及企业利益同社会利益之间矛盾统一的利益结构,形成了现实的和潜在的物质利益动力。利用财务手段。通过分配关系加以激励,使物质动力变为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现实积极性,是物质利益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和主要表现形式。物质利益动力的发挥,从财务分配角度而言,有赖于以下原则的正确处理:
①适度原则。掌握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亏损处罚的原则;逐步提高分配质量,适当积蓄,形成一种“蓄而待发”的心理效益;防止出现利益丰厚而动力递减的现象。
②差别原则。对责任单位应按“效”分配。从财务角度讲“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财务成果,就是利润,这是利益分配的源泉。因此,应该计算各责任单位的效益,分配与效益挂钩,体现群体利益
差别,以调动劳动者个体与劳动组织集体利益相结合的积极性。
财务激励的手段:精神动力激励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有物质需求,同时也需要精神生活。金钱并不是人们所需要和所追求的唯一报酬,承认、赞扬、提升、责任、发展机会等,也能对人们实行有效的激励,这种类型的报酬有时比
金钱更富有成效。从企业管理角度讲,财务人员和全体参加经济活
动过程员工的精神需求主要有:
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特别是管理者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公正和友善形成的宽松气氛。它是精神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也是
产生精神动力最基本的环境条件。
②对劳动者的公正评价,这涉及对劳动者自身价值、尊严、声誉的肯定和需求。如果能给予公开的肯定、表彰或荣誉,劳动者个体
或群体都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继续为此发挥他们的才智。
③对企业前途的信念和信心。如果使企业员工在财务活动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并有平等的机会成为企业某一方面或某一部门的主管,就会在企业员工中产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舟共济的认同感,
就会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以人的需要层次论为基础,可建
立起如下的财务激励模式:
需要→目标→动机→作为→绩效→奖酬→满足→积极性
该模式表明:
第一,以人的多种需要为激励的基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目标,以此激发起向目标努力的动机,并引发出努力行为,然后根据工作绩
效给予相应的奖酬,其中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还有个人发展
方面的,从而使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并看到进一步满足的希望,
最终达到激发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第二,在针对需要设置目标时,应注意提高目标效益,并让职工参与目标制定,以提高目标的可接受性;若要通过目标激发起工作动机,则应使目标具有一定难度,但又要有实现的可能;要使工作动机
转化为正确的实际行为,必须有正确的角色概念和明确具体的努力
方向;行为要真正取得满意的绩效,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良好的
工作环境;在绩效与奖酬环节上,要注意两者的紧密关联;奖酬能否
使人满足进而调动起积极性,又取决于奖酬是否公平。在整个激励
过程中,只有处理好各种影响因素,顺利通过每一个环节,最后才
能真正把人的积极性激发调动起来。
财务激励机制建立的对策
(1)在激励手段上,应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激励的条件性
应该肯定,经济手段在调动职工积极性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还较
低的情况下,尽快改善生活,是我国人民最普遍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因此,运用经济激励手段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左”的路线的影响,我国过分地从人的精神方面考虑问题,忽视了人的经济、物质
需求,致使我国职工的积极性在总体上处于较低的状态。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打破了“大
锅饭”,恢复了奖金制度,并逐步改革工资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管理者又走到
了另一个极端,在思想上倾向把人看成“经济人”,管理中把经济、物质刺激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认为靠金钱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从而忽视了其他激励手段的运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这说明,人们对经济激励的有效性及其条件还缺乏清醒认识。经济手段的确有激励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固有的局限。一方面,人是
社会的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需要结构十分复杂,尽管
人们有提高改善生活的需求,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许多人为了满
足其他需要,可以降低甚至放弃对经济的需求。因此,经济激励不
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发挥其激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