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

——以天津南开大学应届毕业生调查为例

(天津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王小波)

首先我们先澄清概念,这里所谓劳动力市场入口处,从个体角度看,指个体结束其正规教育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和接受第一份工作的过程;从顾主角度,是指市场(企业与单位)挑选与接受新进入的劳动力的规则与标准。其次,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根据西方经济学中通常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所有经济方面都相同的个人之间的报酬或机会差别,他们虽具有相同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年龄、国籍、宗教或是性偏好等,从而引起待遇(包括机会、工资和职位)上的差别。”其中心的含义便是以生产率之外的其他因素对劳动力的雇佣机会或价格做出判定。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行为有时并不符合市场主体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但因能满足顾主或其他市场主体的偏好效用而屡被施行。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中国在谈到经济体制转轨中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性别歧视现象时所常用的一个例证,也是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社会地位下降的一个佐证。“女大学生”同下岗女工相比,它所代表的人群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阶层女性,因此在证明女性遭受歧视方面更具有代表性、说服力;另一方面,“就业难”指的是在劳动力进入市场时发生的困难,即仅是由于雇主(企业)对女性预期的而非现实的效率问题就遭到拒绝,对于女性来讲更为不公。“女大学生就业难”作为一种现象,其最初是通过媒体报道的方式引起

人们重视的,并逐渐成为一种说法而为人所知,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同这一说法,大多是搞女性研究的人喜欢举此例说明,而许多男性对此表示质疑甚至反感,认为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求职中女生有时比男生更有优势或者女生最终找到的工作也并不比男生差。原因就在于关于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就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状况如何至今并没有人做过调查研究,女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难?其难在何处?是表现在最终的结果——即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退而求其次,还是表现在过程当中——即女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谋求一份同男生一样的工作?女生在择业过程中同男生相比有何差异?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的外界的(父母、配偶或男朋友)影响如何?在求职中是否受到了更多的不公平对待,在遭受不公平对待时,女生是如何应对的?以及女大学生对于市场歧视的体会与观念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的探求与解答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澄清“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为此我们在2002年5月22日-28日对天津南开大学98级本科毕业生及99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选择这个时间刚好是毕业生大多已经寻找过或者已经找到工作又尚未离校期间,便于对其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体验的回忆。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是:南开大学98级本科毕业生共2110人,其中女生855人;99级研究生769人,其中女生319人。首先是从总抽样筐中将定向培养、继续读研或读博者及出国的人除外,其余为正常毕业并寻找过工作的人,然后按照不同专业各取30%抽样。共发放问卷827份,回收问卷692份,回收率83%,其中有效问卷685份。回收有效率99%。

另外为了获得有关男女大学生求职期间更详细的信息,我们还组织了两次小组访

谈,分别对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毕业生进行了关于求职中性别公平问题的讨论,获得了一些更为个性化的资料。

以下分五个部分我们将从调查及访谈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性别及地区分布: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性别分布本身就是男多女少,男女生比例约为6:4,样本中男女样本分别为:男生412人,占60.1%,女生273人,占39.9%。其中本科生中女生216人,占本科生样本总数(563人)的38.4%,女研究生57人,占研究生总数(122人)的46.7%。女研究生抽样比例略高于总体调查对象中的女研究生比例(41%)。从毕业生比例看,男女生比例相差10个百分点,实际上南开大学近十年来每届招生性别比例大致如此,女生比例还略有增加。当然在不同专业会有所差异,文科院系女生稍多,理科专业男生优势更大。除个别专业女生人数多于男生外,一般班系男生占多数。女性的社会地位与职业发展与她们的素质是分不开的,而学历与文凭又是提高文化素质的一般途径。高学历人群中的性别比例差距表明社会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而这又集中体现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中。

学位,意味着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更为紧张、繁重。男女生中都各有一半左右的人曾参加过研究生或博士生的考试,分析原因,除了男女生都认为“学历高对今后事业发展有利”之外,女生由于“工作不好找、还想继续读书、及受周围同学影响”的比例都高于男生;决定不考研究生或不再继续攻读博士,男生主要因为经济原因、或者想先工作以后有机会再考,或者由于“害怕考不上”;女生则除了以上原因外,还考虑到“学历太高反而不利于生活”(有5位女生选择了此项答案,男生只有一位)这也反映了社会上高学历女性的困境:一是年龄原因,对于女性,如果“上研”甚至上博士,毕业之后已经接近大龄青年,二是由于婚姻梯度的原因,高学历女性选择配偶的范围反而缩小,可见女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在其劳动力市场价值提高的同时,其在婚姻市场上反而存在着贬值的危机。

(三)、恋爱及择业中的影响因素:

以上原因也促使了女生在校期间谈恋爱的人数比例高于男生,女生更希望在读大学期间或上研究生阶段尽早完成对配偶的选择,因为到社会之后她们的选择机会会相应减少,因此大学期间谈恋爱不失为一种理性行为。在被调查的女生中有47.2%的毕业生已有确定的男朋友,而男生中只有37%的人有确定的女朋友,男生看起来不那么着急。在择业中受男、女朋友或配偶的影响(因为小部分研究生已婚)大小,回答“影响很大”的男女生比例差不多,大致各为23%,回答“有一定影响”的,男生49%,女生为64.3%;回答“没什么影响”男生为22%,女生位9.3%。有很大影响和有一定影响的比例较高说明大学期间谈恋爱,尤其是在临近毕业时仍承认恋爱关系的男女大学生对其感情是负责任的,并会在选择职业时将这种关系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同时女生在择业中更多地考虑男朋友或配偶,或受其影响。当问到“有哪方面的影响”时,在“工作地点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