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一、填空1、塑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独特的优点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

2、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材料),一种是(人造材料)。

3、用塑料制作的手套和用棉布制成的手套戴在手上,塑料做成的手套感觉(凉),棉布做成的手套感觉(暖和)。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7、为了减少噪音危害,人们通过(禁止鸣喇叭)(植树)、(装消音器)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危害。

8、人的痛觉区域在(130)分贝以上,人的听觉区域在(0)分贝以上。

9、鼓槌敲鼓发声时,鼓面(振动),鼓面的豆子(振动)。

10、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太阳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2、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13、平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14、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5、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16、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有(白光)出现。

17、七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18、我们家里用电器使用的电是(发电站)供给的。

19、干电池有两个电极,铜帽的一端是(正)极;锌皮的一端为(负)极。

20、一个简单的电路至少要由(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

21、(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铁丝)、(铜丝)、(铝丝)。

22、(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纸)、(布条)。

23、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

24、磁铁能吸(铁),磁铁还有(指南北)的性质。

25、当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6、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27、磁铁让我们知道了一种神奇的力——(磁力)。

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我们称为(磁极)。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 超级完好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面特点各不相同。

2.有些植物能够用根、茎、叶来生殖后辈,我们熟习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3.选种要精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害的种子。

4.凤仙花种子要种在沙土里,种在约 1 厘米深的土中。

5.凤仙花种子萌生时不需要浇大批的水,在适合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下会萌生。

6.凤仙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播种凤仙花的最正确期间是4 月,花期是 6—8 月。

7.栽种了我们的凤仙花,我们能够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察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8.种子萌生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老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9.植物的根能够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知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可以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研究植物根的实验中,在试管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为了不让水分蒸发。

11.实考证明植物的根有汲取的作用,植物的茎有传输的作用。

12.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是子叶,它给种子的萌生提奉养料,以后,会萎缩零落,它与此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13.植物的叶在茎上交错散布,有益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绿叶能够依赖阳光供给的能量,利用植物从根部汲取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样的过程叫植物的光合作用。

15.植物的茎拥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子上的养料经过茎是从上往下运输的,根部汲取的水分和矿物质是从下往上运输的。

16.植物的茎内有很多的小管子,因此有运输的作用。

植物的茎有垂直于地面生长,也有爬行在地面生长,也有攀附物体向上生长,也有环绕物体向上生长。

( P20)17.凤仙花快开花的时候,植株长高的速度减慢。

18.凤仙花的花朵像蝴蝶相同,轻轻挑开凋零变干了的花瓣,里面能看见果实。

19.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外壳变为红褐色并自行裂开,从里面弹出种子,颜色是黑褐色。

最新整理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docx

最新整理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docx

最新整理体育教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2.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3.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温度和空气等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8.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2.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全册知
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资料 (全册知识点归纳)
目录
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 植物的组成部分
- 植物的生长过程
- 植物的繁殖方式
2. 第二章: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 动物体的组成部分
- 动物的生长过程
- 动物的繁殖方式
3. 第三章:材料与物体
- 常见材料的性质
- 材料的分类方法
- 材料的用途和保护
4. 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 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向
- 物体的力和速度
- 物体的简单机械
5. 第五章:小动物与它们的生活
- 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征
- 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 小动物的生活性
6. 第六章:身体的健康
- 身体的饮食营养
- 身体的运动锻炼
- 身体的卫生保健
7. 第七章:科学与生活
- 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 科学知识的探寻与分享
总结
本文档是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本学期的知识点。

内容涵盖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
繁殖、材料与物体、物体的运动、小动物与它们的生活、身体的健康以及科学与生活等主题。

通过阅读本文档,学生们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学生们还需要结合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

祝你学习进步!。

科学三年级下期末复习资料

科学三年级下期末复习资料

科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一、基本知识。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8、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9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10、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1、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12、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13、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

14、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变态的昆虫有: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等。

15、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平视。

16、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蚕豆、花生、黄豆、凤仙花等种子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由胚、种皮、子叶这三部分。

5、幼苗的第一对叶是由种子的子叶变成的。

6、在种植蚕豆时,我们应该把蚕豆部分浸泡在水中。

7、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和养料;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绿色植物更新空气。

10、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叶制造的。

11、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光合作用。

12、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一般都是绿色的。

植物的叶上的叶绿体被称为绿色“食品”加工厂。

13、植物的茎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4、树瘤产生的原因是:树枝上的运输养料的管子不畅通,养料堆积在树干上;茎内有2种管子完成运输功能。

15、凤仙花可以由花瓣、萼片、雄蕊、雌蕊四个部分构成。

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播种→发芽→出苗→开花→形成种子这几个阶段。

我学会了用结果测量、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16、植物的生长周期主要变化特征是植株长高,叶的增加和茎的增高增粗。

17、花植物的一生一般经历种子萌发、幼芽出土、长出花芽、开花、结果和在形成种子的过程。

1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和温度。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以下是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化学家探秘:了解化学家的工作内容和实验室的常见设备。

2.种子的生活:介绍种子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3.植株的生命之源,树叶:介绍树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光合作用和气孔的作用。

5.空气的“重要布置员”: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6.白首之交,水和空气:了解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水和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7.色彩之变,物质的溶解: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学习常见物质的溶解实验。

8.楼房物语:了解楼房的结构和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9.不透明之迷:认识不透明和透明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10.电的起源:了解电的起源和历史,认识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11.磁场的魅力:了解磁铁的构造和磁性物质的特点,学习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12.随身伴读,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认识声音的完整和不完整。

13.繁星之谜,星座:了解星座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常见的星座和星
座故事。

14.小太阳,火花:认识火花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学习安全用火知识。

15.多媒体身影:认识多媒体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多媒体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16.领略黑科技,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种类,学习机器人的
原理和应用。

17.科技脚步,通信: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学习手机和电脑的使用
方法。

18.软软的智慧,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三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2、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4、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9、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10、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13、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14、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15、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16、[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17、[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1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19、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20、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21、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22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23、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24、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6、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7、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9、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1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16、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37℃]0摄氏度写作[0℃]零下5摄氏度写作[—5℃]4℃读作[4摄氏度]12℃读作[12摄氏度]35℃读作[35摄氏度]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10、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11、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12、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1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1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1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1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18、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19、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20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21、风级歌:[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22、[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23、[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的时间段°24、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25、春季气候特征: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26、夏季气候特征: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27、秋季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迁徙动物离去°28、冬季气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29、把器材与测量内容连线:寒暑表——气温雨量器——降水量风向标——风向风力计——风速湿度计——空气的湿度气压计——大气压血压计——血压电子秤——重量秒表——时间长短30、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31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3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测量的高度是[8844.43米]°33、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沙漏]和[漏刻]°。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课: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第二课:第二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

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睛第三课:第三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知道些什么?、关于声音,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3)怎样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4、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称其为运动;位置未变化时,我们称其为静止。

我们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也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和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当运动距离相同时,用时短的运动速度快,用时长的运动速度慢。

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我们要进行多次实验。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当运动时间相同时,距离长的运动速度快,距离短的运动速度慢。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这个过程称为孵化。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下册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下册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下册科学是一门涉及各种自然现象和实验研究的学科,是学生们需要认真学习的科目。

下面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复习资料,希望大家能好好复习,学有所得。

第一章: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而物质变化是人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

物质变化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例如冰块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例如铁锈的生成、酸与碱中和等。

第二章:生产生活中的能源能源在人类的生产和消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来源的不同,能源可以分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化石能源,是指来自地下的矿物质或利用植物等生物过程所得到的燃料,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可再生能源,是指来自自然界中能够更新的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三章:电能的应用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能源,它通过电路运行,可以驱动各种设备和机器,例如电视、电脑等。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用电器三部分组成。

在电路中,电流(I)、电压(U)和电阻(R)是三个基本的物理量。

其中,电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电压是指电能的大小,单位是伏特(V);电阻是指材料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是欧姆(Ω)。

第四章:设计制造设计制造是指在具体工程实践中,科学和技术相结合,对产品进行研究、设计、制造和服务的过程。

设计的过程包括准备、方案设计和细节设计三个阶段。

制造的过程包括加工、装配和测试等多个过程。

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机械材料的属性、运动分析、机械传动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结语: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并不复杂,但需要大家认真学习和掌握。

希望大家利用这些复习资料,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顺利和有益。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生活与科学
1.科学为什么重要
2.科学探究
3.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二、生物世界的探究
1.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变异
2.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种植树木的意义
4.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三、物质与能源的探究
1.物质的性质:颜色、味道、形状、硬度、重量
2.物质的三态变化和变量
3.水的性质和用途
4.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四、力与运动的探究
1.力的观察和认识:推力、拉力、重力
2.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方向
3.运动的观察和认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4.摩擦力的观察和认识
5.做力的探究:挠和拉
五、光与影的探究
2.光的属性:明暗、光源大小
3.光的方向传播规律:直线传播
4.影的形成和属性: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影
六、天地与人
1.行星与月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四季的变化:气温、天气、动植物的变化
3.自然资源的保护:节约用电、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七、科学与日常生活
1.安全用电:电器使用和电源安全
2.温度的观察和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读数
3.食品安全:食物的储存、清洗和烹饪
4.交通安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
以上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整理,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的培养1.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例如:植物、动物、天气、四季的变化等。

2. 学习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二、认识和保护环境1. 了解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学会如何保护环境。

2. 学习垃圾分类和减少浪费。

三、物体的性质1. 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性质,以及常见物体的材质。

2. 探索物体的可拉伸性、可压缩性、可溶解性等性质。

四、生活中的力1. 了解推力、拉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并能够观察并描述力对物体的影响。

2. 学习合理运用力,例如:使用简单机械来减轻力的大小。

五、生活中的能量1. 了解光能、热能、声能、电能等能量的来源和传递方式。

2. 学习如何节约能源,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六、天文地理知识1. 了解太阳、地球、月亮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习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

七、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1. 学习正确的饮食、锻炼和休息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2. 学习安全知识,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八、科学实验与探究1. 培养对事物进行实验和观察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2. 学习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安全操作规范。

九、学习与合作1.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 学习与同学合作,互相尊重、帮助、合作。

综上所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内容涵盖了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的培养、环境保护、物体的性质、生活中的力和能量、天文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科学实验与探究以及学习与合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的意识,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终身学习者。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资料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 运动和位置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在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时,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1-2 各种各样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也不一定相同。

1-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当运动的距离相同时,用时短的运动快,用时长的运动慢。

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 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当运动的时间相同时,距离长的运动快,距离短的运动慢。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

1-7 我们的“过山车”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 测试“过山车”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2-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这个过程叫做孵化。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资料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 动物特征:有的有毛发,有的有羽毛,有的有鳞片,有的没有腿等。

- 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 植物特点:有的有根、茎、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生长繁殖等。

第二单元:生活物质与能源- 生活物质:空气、水、土壤、光、能量等。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可溶解物质,可以变成固态、液态和气态。

- 空气的特点:透明无色,可以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等。

-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光可以被反射、折射等。

第三单元: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食物链:植物是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是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是三级消费者等。

- 相互依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存,保持生态平衡。

- 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共同创建美丽的家园。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物质的颜色、气味、温度等发生明显变化。

- 溶液的制备: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第五单元:力与运动-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浮力、重力等。

- 运动的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方向等。

- 安全意识:运动中要保持安全,注意力的使用和紧急情况的应对。

第六单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 节约资源:合理使用水、电、纸张等资源,降低浪费。

- 环境保护:减少垃圾、回收利用,保持环境清洁等。

第七单元:天气和季节- 四季变化: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和气候变化。

- 天气变化: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天气的变化会对人们的穿着、饮食、外出活动等产生影响。

第八单元:太阳系和月亮- 太阳系的特点: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和一些卫星组成。

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目录
1. 单元1: 植物生活
- 植物的构造
- 植物的生长
- 植物的繁殖
2. 单元2: 动物生活
- 动物的特征
- 动物的分类
- 动物的生活性
3. 单元3: 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能量的来源
4. 单元4: 科学探究
- 科学实验的步骤
- 科学观察与记录
- 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5. 单元5: 科学与社会
- 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 科学伦理的重要性
- 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6. 单元6: 交通安全与应急救护
- 交通标识与交通规则
- 交通安全知识
- 应急救护知识
复建议
1. 通过阅读教科书以及课堂笔记回顾每一个单元中的重点内容。

2. 制作彩色的记忆卡片,将关键知识点写在卡片上,并配上图
片或示意图进行复。

3. 完成课后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错误答案进行整理归纳。

4. 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和科普网站,寻找相关的科学与技术资料进行拓展研究。

5. 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以及物体,并思考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加深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资料的目录以及复建议。

祝你复顺利,取得好成绩!
请确认以上内容是否满足你的需求。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1.第一单元:季节与天气•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特点•不同季节的气候、温度和天气变化•如何根据天气变化选择合适的衣服2.第二单元:地球与太阳•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自转运动•地球上的白天和夜晚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太阳的特点和太阳的作用3.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种类及其特点•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四肢、嘴、眼睛等•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如根、茎、叶等•在不同环境中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4.第四单元:物体的测量•长度的测量,使用尺子和米尺进行测量•容器的容量测量,如杯子、罐子、桶等•质量的测量,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温度的测量,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5.第五单元: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常见的物体形状及其特点,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物体的结构,如悬臂、桥梁、支架等•物体的重心和平衡•物体的稳定性和易倒性6.第六单元: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物体的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物体的浮力和沉力•物体的拉力和推力•物体的吸引力和排斥力7.第七单元: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与材料•在生活中使用的常见工具,如剪刀、锤子、尺子等•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如金属、塑料、木材等•材料的可塑性和可导电性•如何合理使用和保护资源8.第八单元:食物与健康•常见的食物种类及其特点•不同食物对身体的作用和营养价值,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和健康饮食的原则•如何保持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9.第九单元:生活中的水•水的重要性和水的用途•水的存在形态,如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净化和节约•水的循环和水资源的保护10.第十单元:能源与环境保护•常见的能源种类及其特点,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利用和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以上是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涵盖了季节与天气、地球与太阳、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物体的测量、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与材料、食物与健康、生活中的水、能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3.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4.凤仙花种子要种在沙土里,种在约1厘米深的土中。

5.凤仙花种子萌发时不需要浇大量的水,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下会萌发。

6.凤仙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播种凤仙花的最佳时期是4月,花期是6—8月。

7.种植了我们的凤仙花,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9.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研究植物根的实验中,在试管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为了不让水分蒸发。

11.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的作用,植物的茎有传输的作用。

12.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是子叶,它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养料,之后,会萎缩脱落,它与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13.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绿叶可以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植物从根部吸收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样的过程叫植物的光合作用。

1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子上的养料通过茎是从上往下运输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从下往上运输的。

16.植物的茎内有许多的小管子,所以有运输的作用。

植物的茎有垂直于地面生长,也有匍匐在地面生长,也有攀援物体向上生长,也有缠绕物体向上生长。

(P20)17.凤仙花快开花的时候,植株长高的速度减慢。

18.凤仙花的花朵像蝴蝶一样,轻轻挑开凋谢变干了的花瓣,里面能看见果实。

19.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外壳变成红褐色并自行裂开,从里面弹出种子,颜色是黑褐色。

每一个果实中的种子数量大约为20个左右。

20.凤仙花的花朵是在植株的茎的位置长出来的,有时会在一节处长出许多朵花。

21.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直至死亡的过程。

22.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六部分的生长顺序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3.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二.实验探究1.3.4.6.第二单元一.基础知识整理1.蚕卵是有生命的,蚕是从卵开始它的生命。

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绿色、黑色等。

蚕卵很小,它跟芝麻差不多大。

它的形状是扁圆形的。

2.保存蚕卵的合理方法是冷藏,保存桑叶新鲜的方法是用保鲜袋装好并冷藏。

3.蚕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孵出小蚕。

刚孵出的小蚕像蚂蚁一样,所以叫蚁蚕。

蚁蚕很小很软,要用毛笔或者羽毛刷到桑叶上。

4.为了让蚕有足够的氧气呼吸,在养蚕的盒盖上扎小孔。

5.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又嫩又新鲜、并保持干燥,还要切碎或条喂养。

6.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7.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喷洒杀虫剂。

8.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在吃桑叶生长过程中要蜕4次皮,每次蜕皮之前都要睡眠。

蚕一生要蜕6次皮。

9.蚕的外形可以分为头、胸、腹,头很小,头上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胸部有3对足,小而尖,帮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物,腹部有5对足,方方的,帮助身体运动,腹部后端的北侧有一个突起。

10.蚕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上有环节,身体两侧有小黑点,它是蚕呼吸的地方,叫气门。

11.蚕眠时昂起头和胸。

蚕是蠕动向前爬行。

12.蚕的粪便颜色是黑绿色的,形状是方形。

13.每蜕皮一次蚕生长速度就很快,同时身体颜色也会逐渐变白。

14.蚕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透明,在吐丝中,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15.茧里面是蚕变成的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16.蛹呈纺锤形,蛹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触角、口器、眼睛,胸部有3对足,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2对翅。

腹部的五对足退化。

17.蛹遇到刺激会动,茧里除了蛹还发现有一层皮,这是它第5次蜕皮。

18. 蚕茧是一根丝组成,养蚕、抽丝、织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19.茧里钻出来的是蚕蛾,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长着一对触角,有眼睛和口器,口器退化不吃食物。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20.雌蛾腹部较大,触角灰色,翅膀有点透明而且小,爬行慢。

雄蛾腹部瘦长,触角黑色,翅膀大,爬行快,翅膀振动飞快。

2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22.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2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24.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25.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6.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如蜻蜓、蝴蝶、蝗虫、苍蝇、蚊子等;有些动物不经过变态,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如鸡、猫、鱼等。

27.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28.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二.实验探究一、画一条大一些、完整一些的蚕宝宝,并标上各主要部位名称。

(头部)(胸部)(腹部)(尾角)(胸足)(气孔)(腹足)(尾足)二、画一个蚕蛹,标上各部分名称。

(复眼)(胸足)(盾片)(气孔)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画一个蚕蛾,会认识各部分名称(翅膀)(触角)(头)(复眼)(胸足)(胸)(腹)四、蚕的一生(要求:看图会写)(蚕卵)(蚕蛾)(幼虫)(蚕蛹)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通常用摄氏度或者℃来表示。

不同的温度计用途不一样。

2.用手捂住温度计玻璃泡使它变热,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

3.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4.16摄氏度可以写成16℃,零下3摄氏度可以写成-3℃。

5.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6.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7.水温与周围温度相差越大,温度下降或上升越快。

8.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9.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更低。

10.冰和水的共同点: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冰和水的不同点:(1)冰有固定形状、水没有固定形状;(2)冰不会流动,水会流动;(3)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11.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1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如湿衣服会变干、地面上的积水会变干等。

13.水蒸发快的方法有:(1)加热温度变高;(2)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中;(3)用风吹。

14.水蒸气是气态,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

15.蒸锅上出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但是它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

16.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夏天,在棒冰周围可以看到的“白气”就是水蒸气凝结成的。

像“白汽”这样由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还有露水、云、雾。

17.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18.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形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9.固态的水有:冰、雪、霜、冰雹;液态的水有:水、雨、云、雾、露;气态的水有:水蒸气。

2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支温度计。

二.实验探究1.2.3.5、6、第四单元磁铁单元1.我知道磁铁有各种形状:如条形、蹄形、圆形等。

2.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如:门吸、磁性文具盒、磁性白板、电冰箱门缝、电话机扬声器等都是利用这样的性质制作。

3.人们还利用橡胶或塑料加铁粉做成橡胶磁铁、塑料磁铁,这种磁铁比较柔软,可以任意切割。

4.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不能吸所有的金属,如不能吸铜和铝。

5.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一块磁铁断裂后,每一小块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6.两个磁极接近,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磁铁能吸引铁的任何一端。

7.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

我们把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北极附近的地磁极是南极,南极附近的地磁极是北极。

8.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9.一般情况下,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变的。

如果存放方法不正确,磁力也会发生改变。

10.在我国古代,人们发现了一种有磁性的石头,2000多年前用它做成了一种仪器,叫做司南,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1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12.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是: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我们教室的门是朝南开的。

13.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方法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磁化后的磁针有磁力,它也有南北极,可以用指南针来检测磁针的南北极。

14.被磁铁吸引过的回形针可以吸住轻小的大头针。

15.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强一些。

16.检验没有标明南北极的磁铁可以采用悬挂法,指南针检测法、磁铁检测法等。

17. 磁化了的小铁针能做成指南针。

它是根据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18. 制作指南针要注意让磁针能自由转动。

19. 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同极互相排斥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

20.九百多年前,中国人已经制作出了水浮式指南针和指南鱼。

实验题:1、认识常见的磁铁,取个名字(会画)(条形)磁铁(马蹄形/U)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2、填表(举例)能被磁铁吸的物体大头针不能被磁铁吸的物体铜钥匙说明:(磁铁能吸引含铁一类的物体,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磁性)3、根据产生的现象在图中标出磁铁的南北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