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范文(二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范文一、概述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我校制定并执行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2. 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适应能力。
3. 增强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表达方式。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5. 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学校家庭合作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依据心理学理论,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
2. 预防性原则:注重心理健康问题的防范和干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 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逐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 个体化原则: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5. 系统性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年度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教育重点和内容。
2. 开展心理素质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班会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
4. 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5. 引导学生参与团体活动,提升他们的合作与交往能力。
6.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为长期跟踪和干预提供依据。
7.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提供丰富、有效的教育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利用。
五、教育内容1.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及个性特点,并提供相应的自我管理策略。
2.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情绪调控能力,促进情感表达与交流。
3. 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友善和谦虚有礼的人际交往能力,强调团队合作意识。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第一篇: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试行)21世纪的到来,对未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十七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的精神,以及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的若干规定,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促进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此意见。
一、指导思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达到以下标准:1.要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2.要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要有课时计划。
(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队会活动等)。
4.应设有心理辅导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5.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应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学校德育部门负责,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德育的基础来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汇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和指导,增强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中,涵盖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领域。
第四条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
第二章心理咨询服务第六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指导,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第七条设立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团队,具备相关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咨询技能。
第八条心理咨询师应当严格遵守职业伦理准则,保护咨询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第九条鼓励学生、教师和家长自愿参与心理咨询,积极主动寻求帮助,主动解决心理问题。
第十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大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度。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十一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第十二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内容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灵活。
第十三条教师应当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第十四条配备心理学教材、教具和多媒体设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
第十五条鼓励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习兴趣和互动性。
第四章家庭教育第十六条家长应当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第十七条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家庭纠纷和争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十八条父母应当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庭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
第十九条家长应当制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定期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二十条家庭成员之间要倡导相互尊重、包容、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024年实小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制度(2篇)
2024年实小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小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实小心理辅导教师。
第三条实小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心态,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四条实小心理辅导教师应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具备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能独立开展咨询与辅导工作。
第五条实小心理辅导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学生权益,保护学生隐私,保证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保密性。
第六条实小心理辅导教师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水平。
第七条学校应制定必要的保障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支持实小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工作。
第二章工作内容第八条实小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心理评估:通过心理测试、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2. 心理辅导: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和需要,进行个体或群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3. 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答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
4. 心理预防与干预: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5. 与教师合作:与教师密切合作,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6. 心理指导与管理:为学校制定心理工作计划和相关政策,协助管理学校心理工作。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九条实小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学生申请:学生或教师可向心理辅导教师提出申请,描述自己的心理问题。
2. 面谈评估: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进行面谈,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3. 辅导方案:心理辅导教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4. 辅导实施:按照辅导方案,进行个体或群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小学心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小学心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尊重个体差异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四条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心理辅导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教育支持。
第六条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询和服务。
第七条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置个性化教育项目,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提升。
第八条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建立专门的心理干预机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九条加强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网,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十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学校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教育处罚措施,并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做出解释和反馈。
第十一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调整或补充,将提前通知各相关方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以上为小学心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希望全体师生遵守,共同努力,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
发展。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现状分析、目标要求、内容与方法、组织实施、评估与反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目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要求包括:1. 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2. 培养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小学生能够正确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3. 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小学生能够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 培养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小学生能够面对挫折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内容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等。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小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兴趣;3.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机构,为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024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精选
2024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精选一、总则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
3. 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协助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1.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通过课堂、讲座、宣传栏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2. 心理素质训练: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 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心理危机干预: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防止心理危机恶化。
5. 家庭教育指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1.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年度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2.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接受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沙龙、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参与度。
4. 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五、心理健康教育评估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2.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3.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小学心理教育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教师等担任成员。
2. 设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工作目标1. 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3.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4.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
四、工作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
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心理健康教育月等主题活动。
(2)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如户外拓展、团体辅导等。
3. 心理健康咨询服务(1)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免费、保密的心理咨询服务。
(2)开展心理健康热线,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3)定期举办家长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4.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1)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
5.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管理(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2)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3)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及流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本文将详细介绍。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监督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等。
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校长、德育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等。
2.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计划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内容。
3.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应包括心理卫生知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剧表演、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如心理健康宣传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
6. 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制度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具备专业资质,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7.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1.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每学期初,学校应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一)课堂教育。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课程,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专业辅导。
派遣专业心理教师或心理医生,对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心理辅导,通过面谈、测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三)家长教育。
邀请心理学专家为家长介绍孩子心理健康知识,启发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提高家长育儿能力。
三、管理制度(一)领导保障实验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宏观方面,更具体到每一位班主任的责任上。
学校领导要完善组织架构,设立专职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开展针对性培训,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小学将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计划不断提高所有教师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抱负与专业水平,培养他们具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造诣,具备独立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课程内容。
同时,让学生明确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营造轻松、活泼、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受益更加深刻。
(四)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学校要积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变化的特点,让家长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学生个别化心理辅导通过心理测试等方式,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化心理辅导,解决他们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识寓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增强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
2.建设心理辅导室。
要努力建设符合标准的心理辅导室,科学开展咨商和辅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以专职教师和兼职辅导教师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期辅导,并有完整规范的心理辅导记录。
同时,学校要根据一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倾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除开放心理辅导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站、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宣传栏等,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要认真学习中央和教育部有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积极学习其他兄弟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计划,重点推进,分层实施。
在素质教育方案、德育工作计划中,必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培训、有课程、有活动、有检查、有评估。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各科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不间断地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
同时,在班主任工作、班队会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和培养,充分实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
5.努力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沟通的渠道。
充分利用本社区资源和家长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普及,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同时,学校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净化学校周边及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要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优势,充分整合教育资源。
1.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教师为骨干,以兼职心理教师、德育干部、班主任、思品课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所有专兼职教师必须持国家劳动部注册心理咨询师三级或二级资格证,或持天津市教育局颁发的《学校心理辅导员》资格证上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范本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范本一、制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2.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整体素质。
二、制度内容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情绪管理、应对压力、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方法的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扰和压力,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2.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角。
学校为学生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角,提供心理健康书籍、资料和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来到心理健康教育角寻求咨询和帮助,保证学生的隐私和安全。
3. 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学校每学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测量工作坊等。
活动的举办旨在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需求,扩展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变化、困惑问题等信息。
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和帮助。
5. 建立心理咨询热线。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热线服务,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咨询心理问题,得到专业的解答和帮助。
三、制度实施1. 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工作计划和目标;2.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或相关岗位,负责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3. 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 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纳入课程表,作为学校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5. 学校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制度的实施情况。
四、制度效果评估1. 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趋势;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和评估报告,为制度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可靠的数据;3. 通过学生心理健康调研和评估结果,逐步完善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范本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范本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心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定本制度范本,以规范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1.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成长。
2. 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开放、包容、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3. 强化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应该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二、心理健康课程设置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1)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介绍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2)情绪管理与应对技巧:教授学生积极的情绪管理方法和应对问题的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和压力。
(3)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
(4)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2. 心理课程的实施方式(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主题班会: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心理成长心得,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
(3)心理测评与辅导:定期开展心理测评,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个别帮扶。
三、心理师队伍建设1. 心理师的要求(1)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持有相关证书。
(2)热爱教育事业,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3)善于观察和分析,有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经验。
2. 心理师的工作内容(1)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
(2)组织开展心理测评和辅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心理服务。
(3)开展家长心理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
第一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第一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1、心理健康教育要本着为学生的健康开展为目的,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和帮助。
2、每学期初制定计划,学期末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3、做好平时宣传教育工作,黑板板、宣传橱窗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并做到等定期更新。
4、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开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5、定期举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会,交流工作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6、积极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理论水平。
7、为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除心理教师,其他人不得单独进入咨询室。
8、做好档案工作,对咨询纪录、咨询信件、心理测验数据、工作文件、参考材料等定期存档。
9、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心理开展特点和身心开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10、将心理素质教育融进日常教育教学。
11、鼓励老师开展心理教育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撰写一些科研论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汇编)XXXXXXXXXX 学校学校咨询室管理制度1 .值班人员在规定值班时间内必须到岗,耐心接听同学的来电, 并做好面谈预约登记和当日的值班记录。
2.当日值班人员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必须以电话或当面请假的方式,向心理咨询室负责人提出请假申请,批准后方可请假。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密内容涉及心理咨询室相关所有工作内容。
未经负责人同意,值班人员严禁随意翻阅心理咨询室存放的材料和文件。
4.心理咨询室除工作人员外,一般不允许无咨询要求的学生或其他人员进入。
5.严格遵守计算机使用制度。
6.工作无失误,表现良好者,在学校各项评奖评优活动中,由本人提出申请,心理咨询室老师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并推荐。
7.如果在工作中泄密或者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咨询室财物损失,将酌情给予相应的处分,并担负损失财物的赔偿责任。
8.值班人员在遵守值班制度的前提下,有使用心理咨询室各种资源的权利。
学校心理成长中心工作职责1、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
3、开展学生心理知识系列讲座。
4、开展学生团体素质拓展活动。
5、负责对专、兼职辅导员及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的培训。
6、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各项活动。
7、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8、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适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9、举办专题讲座、咨询活动,指导家庭教育。
10、建立和维护学校网站心理健康教育栏目。
学校心理辅导员工作制度1、咨询老师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定期参加培训,提高咨询水平,保持身心健康。
2、热爱心理咨询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尊重、关心和理解来访者,与来访者相互沟通,建立平等、信赖的工作关系。
4、忠于科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当事人为中心,提供最佳心理咨询服务。
坚持整体性、发展性、坚持性、灵活性等原则,保证咨询工作准确有效。
5、明确自己工作性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心理咨询人员只能接受其专业能力范围内来访个案,如果发现无法帮助来访者,应作好适当的转询建议。
小学学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通用篇)
小学学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通用篇)一、总则1.1 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学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明确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3 学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校师生员工。
二、组织管理2.1 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和监督。
2.2 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2.3 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健康教育办公室,负责日常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
2.4 健康教育办公室配备专职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育内容3.1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等,涵盖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体育锻炼等方面。
3.2 健康教育课程设置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3 健康教育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4 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教育实施4.1 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保证每周至少1课时。
4.2 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4.3 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健康知识竞赛、健康主题班会、健康讲座、健康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4.4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平台等载体,普及健康知识,营造健康校园氛围。
4.5 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五、评估与反馈5.1 定期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等方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汇编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汇编一、总则1.1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所有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组织与管理2.1 小学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和总结汇报等工作。
2.2 领导小组由校长、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代表等组成。
2.3 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推动工作的开展。
三、教师队伍建设3.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3.2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参加定期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3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人格。
四、教育教学4.1 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
4.2 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挫折应对等能力。
4.3 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五、心理咨询与辅导5.1 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5.2 心理咨询室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体、团体心理咨询和辅导。
5.3 心理咨询师应遵循保密原则,尊重学生隐私,保护学生权益。
六、家校合作6.1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6.2 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家长会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6.3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七、评估与反馈7.1 学校应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了解工作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2 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记录工作过程和成果。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第一条: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生活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条:指导思想本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和关爱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预防为主,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条: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班主任、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第四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应对挫折等能力。
第六条:教师培训与支持学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职业发展指导。
第七条:家校合作第八条: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学生的个人情况、心理评估结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等,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跟踪和评估。
第九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和宣传栏等途径,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理念。
第十条:心理健康评估学校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
第十一条:心理安全管理学校建立心理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校园心理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防止暴力、欺凌等心理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十二条:监督与评估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改进和提升。
第十三条:奖惩机制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奖惩机制,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制度落实学校负责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并进行监督和督导,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以上是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的一些要点,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保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汇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师生,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预防与干预结合,注重个体及群体心理健康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五条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设立主任,由学校领导指派,具体负责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事宜。
第六条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及学生问题的咨询辅导工作。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第七条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课程设置、主题教育活动、心理问题解决等方式,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八条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及时记录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九条学校要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监督和评估第十条学校要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评价工作效果,并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升。
第十一条学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跟踪督导,做到问题发现及时解决。
第五章其他第十二条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订,应提前经相关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学校全体师生必须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不得擅自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和方式。
第十四条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所有。
希望各部门和个人严格遵守,共同努力,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试行)21世纪的到来,对未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十七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一2015年)》的精神,以及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的若干规定,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促进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此意见。
一、指导思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达到以下标准:1. 要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2. 要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 要有课时计划。
(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队会活动等)。
4. 应设有心理辅导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5. 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应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学校德育部门负责,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德育的基础来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应健全机制, 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教学人员。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基本原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
根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小学低段、中段、高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各有不同的侧重,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确立好以下教育重点。
1. 学习心理。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 人际交往。
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
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3. 自我调适。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4. 青春期心理。
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5•生活和社会适应。
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目标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
2. 现实性原则。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教育的实际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3. 发展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
它不仅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矫治,更是面向广大健康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word专业资料段促进每个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对于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帮助他们积极治疗。
4. 差异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个性教育,要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从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生理发育等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通过个别咨商与辅导提高教育效果。
5. 主动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把它做为一种预防性教育,而不是一种补救式教育。
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质,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困惑,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6. 活动性原则。
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意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辨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7. 全程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广大教职员工要成为教书育人、育人健心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随时随地、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同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1.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并列入活动课程统一安排课时。
活动课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班队会活动课进行。
心理辅导应注意以活动为主,把传授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增强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
2. 建设心理辅导室。
要努力建设符合标准的心理辅导室,科学开展咨商和辅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以专职教师和兼职辅导教师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期辅导,并有完整规范的心理辅导记录。
同时,学校要根据一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倾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除开放心理辅导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站、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宣传栏等,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 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要认真学习中央和教育部有关加强心理健康2教育精神,积极学习其他兄弟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计划,重点推进,分层实施。
在素质教育方案、德育工作计划中,必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培训、有课程、有活动、有检查、有评估。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各科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不间断地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
同时,在班主任工作、班队会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和培养,充分实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
5. 努力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沟通的渠道。
充分利用本社区资源和家长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普及,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同时,学校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净化学校周边及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要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优势,充分整合教育资源。
1. 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教师为骨干,以兼职心理教师、德育干部、班主任、思品课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所有专兼职教师必须持国家劳动部注册心理咨询师三级或二级资格证,或持天津市教育局颁发的《学校心理辅导员》资格证上岗。
2. 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和主导力量,也是兼职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他们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巩固性和实效性最强。
因此要抓紧和加强开展对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实验小学心理辅导工作制度一、我校心理辅导的工作宗旨是助人自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矫治心理障碍,指导来访者自立自强,不断完善自我,从正面促进其成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辅导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心理辅导专业word专业资料工作,熟练掌握辅导的技巧和心理测试方法,恪守心理辅导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三、辅导人员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信任学生,在与来访学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如遇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辅导老师应及时发现并并转介。
四、辅导人员应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向学生提供帮助,立足于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成长。
五、辅导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辅导人员应对来访者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密,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其他秘密;对学生的有关资料、案例予以保密,单独保管。
如采用案例教学、科研或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六、辅导人员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应努力动员与争取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七、辅导人员必须始终注意保持和来访学生关系的纯洁性,不得与来访学生及其家长建立心理辅导和教育关系以外的任何其他关系。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要求一、心理健康辅导原则:真诚、热情、耐心、保密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人员工作要求:1. 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人员应做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专业工作,熟悉并认真遵守国家《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恪守心理辅导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2. 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科学态度和专业要求工作。
必须接受规范的专业培训,努力钻研有关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探索工作规律,还必须熟悉学校的组织、目标、规范和各种教育策略,了解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状态,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专业要求和本校实际相结合,以利于有效地开展工作。
3. 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人员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信任学生,在与来访学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要特别注意尊重来访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来访学生的心理权益;从保证学生健康发展出发,接纳对方的各种认识和情感困扰,理解对方的需求,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尊重学生自愿接受服务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