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诗词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筹策,万古云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筹策,万古云一羽毛。
”,屈也。
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
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
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许之。
此诗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
”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
”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最后,“运移汉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唐诗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第五首《咏怀古迹五首·其五》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所以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鸾凤。
⑶身歼:身灭。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的意思。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
诗人联想起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如同见到了他那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
咏怀古迹其五诗歌鉴赏
咏怀古迹其五诗歌鉴赏
哎呀呀,咱来聊聊这首诗哈!你看那“诸葛大名垂宇宙”,哇塞,这
诸葛亮的大名那可真是响当当啊!就好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谁不知道
他呀!“宗臣遗像肃清高”,他的遗像让人一看就心生敬畏,仿佛能感
受到他那清高的气质呢。
你想想啊,他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可是闪闪发
光的存在呀!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这说的不就是他那神机妙算
的谋略嘛,就好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算计得那么精准,把天下分割
得妥妥当当。
他就如同那在万古云霄中翱翔的羽毛,轻盈却又那么独特。
这是多么厉害的人物呀!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诸葛亮简直可以和伊尹、
吕尚相媲美了呀,他指挥作战时那镇定自若的样子,连萧何、曹参都
要逊色几分呢。
这得有多大的本事呀!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唉,可惜呀可惜,汉朝的命
运终究难以挽回,但他那坚定的志向和为军务操劳的精神真的让人敬
佩不已。
咱再仔细琢磨琢磨这首诗,杜甫写它不就是为了表达对诸葛亮的敬
仰和惋惜嘛。
他用这么精炼的语言,把诸葛亮的伟大和无奈都写出来了。
这诗就像是一幅画,把诸葛亮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咱读这首诗的时候,不就像在和杜甫一起感慨诸葛亮的一生嘛!这诗真的是太有韵味了,太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啦!
我觉得呀,就是一首能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历史魅力的好诗。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传奇人物的辉煌与落寞,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呀,能让我们跨越时空,和古人对话呢!你说是不是呀?。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阅读答案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阅读答案及赏析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②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②祚:帝位。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一项( )A.全诗以议论为主,首句就以议论入之,诸葛功绩名垂天地流芳千古。
第二句是面对“宗臣”遗像肃然起敬,描写自己的心情,不是议论句。
B.三分霸业,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
处处都在抬高诸葛亮。
C.颔联评价诸葛才能功绩,颈联赞美诸葛堪比伊尹、吕尚,使萧何、曹参黯然失色。
这一赞美,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
D.全诗赞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
作者认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功业难成的原因是北伐军务繁重,积劳成疾,最终病死五丈原。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尾联“志决身歼军务劳”是全诗的最强音,你同意吗?请从思想情感上加以分析。
(5分)(3)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
B.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吕、萧曹等功臣的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
D.尾联抱恨汉朝终因气数已尽而灭亡,长叹武侯军务繁忙,壮志未酬。
(4).请简要赏析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6分)【注释】①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
②纡,苦心谋划。
③伊吕: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牙)。
④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
(5).下列对这前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进人祠堂,瞻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
B.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
C.颈联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但指挥才能不如萧何、曹参。
古诗咏怀古迹·其五翻译赏析
古诗咏怀古迹·其五翻译赏析《咏怀古迹·其五》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前言】《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注释】⑴垂:流传。
⑵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⑶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纡:屈,指不得施展。
筹策:谋略。
⑷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⑸伊吕:指伊尹、吕尚。
⑹萧曹:指萧何、曹参。
【翻译】诸葛亮大名永远流传天地间,他的清高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三分天下建立蜀国尽心运筹,千秋万代他像大鹏翱翔云空。
与伊尹吕尚相比分不出上下,指挥若定萧何曹参也显失色。
可惜汉室国运不济终难复兴,但他依然坚决献身竭尽忠心。
【赏析】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咏怀古迹(其五)整理解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一,原作呈现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二,相关训练习题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五),完成两道题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②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宗臣”即世所尊祟、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等)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答案①C②D (“失萧曹”的意思是相形之下使萧曹失色。
) (本诗除遗像可算描写外,其余均为议论,没有描写诸葛亮的形象。
)三,总体概述《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四,典故释疑兵家鼻祖——吕尚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
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
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
赏析古诗《咏怀古迹 其五》唐 杜甫
演讲人目录Biblioteka 《咏怀古迹 其五》的创作背景
01
《咏怀古迹 其五》的诗词解析
02
《咏怀古迹 其五》的艺术特色
03
《咏怀古迹 其五》的现代解读与启示
04
《咏怀古迹 其五》的创作背景
杜甫的人生经历
出生背景:杜甫生于唐代,他的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成长经历:杜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文学和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
01
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赏析诗词,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
02
启迪人生哲理: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启迪读者的思考和成长
03
提高审美能力: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可以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04
诗词的现实意义
4
3
诗歌的审美价值:展示了唐朝诗歌的艺术风格与技巧
诗词的教育意义:启示我们要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1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诗人的情感表达:抒发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02
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古代英雄的形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01
主题:《咏怀古迹 其五》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缅怀和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04
用词:诗人在诗词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如“古迹”、“英雄”、“山河”等,这些词语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效果。
03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04
意境营造: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想象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翻译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翻译咏怀古迹·其五唐·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字词解释:垂:流传。
宇宙:兼指天下古今。
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纡(yū):屈,指不得施展。
筹策:谋略。
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伊吕:指伊尹、吕尚。
萧曹:指萧何、曹参。
运:运数。
祚(zuò):帝位。
复:恢复,挽回。
运移汉祚终难复:一作“福移汉祚难恢复”。
志决:志向坚定,指诸葛亮《出师表》所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身歼:身死。
参考翻译: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
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
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背景:《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首是第五首。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古诗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他与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全文赏析:诗的前四句称颂诸葛大名永垂不朽。
起句有雷霆万钧之力,吐尽胸中仰慕之情。
大名鼎鼎,万世流传,宇宙无穷,名亦不朽。
第二句写瞻仰孔明的遗像,令人肃然起敬。
一代重臣,万世宗师的诸葛武侯,其清正廉明,高风亮节,将永存天地之间。
“肃清高”描绘了诸葛亮的格调丰神,栩栩如生,乃诗中之画。
“三分”句盛赞诸葛亮的政见和政绩。
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及事刘备,运筹帷幄之中。
象诸葛亮这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亘古未有,恰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无与为匹。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羽扇纶巾的潇洒风度,简直超然物外,飘飘欲仙,令人高山仰止。
“一羽毛”正和“肃清高”相承,比喻含蓄。
后四句痛惜诸葛亮大功未成。
“伯仲”一联紧接上联,以烘云托月之法,突出诸葛亮的大智奇才。
诸葛亮可跟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开国大业的吕尚媲美,所谓“伯仲之间”;至于汉高祖的谋臣萧何、曹参,在胸有成竹、从容指挥上都逊孔明一筹。
两句对仗,一扬一抑,诸葛亮的形象更加高大。
然而汉朝的气数已尽,再也不能恢复。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全诗翻译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全诗翻译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文解释: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其五:诸葛亮大名永远流传天地间,他的清高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三分天下建立蜀国尽心运筹,千秋万代他像大鹏翱翔云空。
与伊尹吕尚相比分不出上下,指挥若定萧何曹参也显失色。
可惜汉室国运不济终难复兴,但他依然坚决献身竭尽忠心。
词语解释: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羽毛:指鸾凤。
身歼:身灭。
⒂垂:流传。
⒃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⒄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纡:屈,指不得施展。
筹策:谋略。
⒅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⒆伊吕:指伊尹、吕尚。
⒇萧曹:指萧何、曹参。
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诗人赞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他崇高的人品及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全诗议论高妙,颇有情韵。
层次分明,动人肺腑。
这是《咏怀古迹》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215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215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宗臣:受人景仰的大臣,这里指诸葛亮。
纡筹策:曲折周密地运筹策划。
伊吕:指商代的伊尹和周代的吕尚。
二人皆为辅佐贤主的开国名相。
失萧曹:使萧何、曹参相形见绌。
萧何、曹参为西汉开国重臣.汉祚:汉室。
身歼:身死。
解读: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魂主拆取承露盘》。
这首诗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五首。
诗人没有描写武侯祠内的景致,而是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这首诗从进祠、瞻像到叙事、评论,层层推进,高妙而有情韵。
开篇两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直接将诸葛亮放到了“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高度。
其中“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颔联、颈联则以洗练的诗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侧重表现他的不朽功绩,“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侧重表现他的非凡才能。
这两联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极度崇敬和赞美.逐渐将情感推向高潮。
尾联蓄势已足。
喊出了感人肺腑的最强音——“运侈汉祚终难复,志决身矸军务劳”。
诗人感慨诸葛亮生不逢时,虽有满腔抱负、稀世才能.但终究壮志未酬,不能恢复汉室,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全诗议论高妙,议而不空,行笔凝重,讴歌历史人物雄才伟略,句句含情,层层深入,动人肺腑。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
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
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
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五》.doc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赏析】“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的意思。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
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难得的是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人品堪比伊尹、吕尚,气度远超萧何、曹参,后人看来赫赫功绩的三分霸业,对诸葛亮来说不过轻如鸿毛,只因汉室气数已尽,令这稀世英雄未遂平生功业。
诗人与武侯相差千年,却能肝胆相照,浩气炽情动人心肠。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和文化
内涵。
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描写了古代的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其中就包括了《咏怀古迹·其五》这首诗。
本文将从文学史的视角来分析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诗歌背景
《咏怀古迹·其五》是杜甫于唐中宗景龙年间所作,全诗共五十句。
诗的主题是描绘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的故事,以及他的墓址和纪念碑。
张飞是因其英勇抗敌,在三国时期备受尊敬和瞩目的杰出人物。
这首诗是杜甫参加了会昌之变后重新入仕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忧
虑和疾苦,通过对古代名将和历史古迹的赞美,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共同致力于振兴国家和社会。
诗歌分析
第一部分:前两句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杜甫通过这两句诗,勾勒出民族历史的长河,道出了千古兴衰的沧桑感叹。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及注释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鸾凤。
⑶身歼:身灭。
鉴赏“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的意思。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
诗人联想起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如同见到了他那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及翻译《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及翻译一、《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二、《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翻译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三、《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咏怀古迹(其五)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
咏怀古迹(其五)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咏怀古迹(其五)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垂:流传。
宇宙:兼指天下古今。
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三分割据纡(yū)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纡:屈,指不得施展。
筹策:谋略。
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
伊吕:指伊尹、吕尚。
萧曹:指萧何、曹参。
运移汉祚(zuò)终难复,志决身歼(jiān)军务劳。
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身歼:身灭。
运:运数。
祚:帝位。
复:恢复,挽回。
志决:志向坚定。
身歼:身死。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也。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
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
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
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
”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
”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
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
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
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
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
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如果把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