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第五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主要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土壤肥力要素水、气、热之间的关系。
由于土壤水分的重要作用,因此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水的形态学观点和能量学观点。
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并能系统地处理土壤水、气、热三者的相互关系和调节措施。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第二节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第三节土壤水分能量的分析第四节土壤水分的管理与调节第五节土壤空气和热量第六节土壤水、气、热的相互关系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土壤学中的土壤水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在105℃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水分.土壤中液态水数量最多,对植物的生长关系最为密切。
液态水类型的划分是根据水分受力的不同来划分的,这是水分研究的形态学观点。
这一观点在农业、水利、气象等学科和生产中广泛应用。
一、吸湿水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
从室外取土,放在室内风干若干时间后,表面上看似乎干燥了,但把土壤放在烘箱中烘烤,土壤重量会减轻;再放置到常温常压下,土壤重量又会增加,这表明土壤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分子。
土壤的吸湿性是由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作用所引起的,一般来说,土壤中吸湿水的多少,取决于土壤颗粒表面积大小和空气相对湿度。
由于这种作用的力非常大,最大可达一万个大气压,所以植物不能利用此水,称之为紧束缚水。
二、膜状水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重力不能使膜状水移动,但其自身可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移动,植物可以利用此水。
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当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往往还有相当多的膜状水。
三、毛管水当把一个很细的管子(毛细管)插入水中后,水分可以上升的较高于水平面,并保持在毛细管中。
毛管水: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液态水。
毛管水可以有毛管力小的方向移向毛管力大的方向,毛管力的大小可用Laplace公式计算:P = 2T/r式中的P为毛管力,T为水的表面张力,r为毛管半径。
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及水气热调节
式中:E0: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即体系中氧化剂与 还原剂浓度相等时的电位。
n:反应中电子转移数
39/42
氧化还原 状况
氧化
弱度还原
中度还原 强度还原
表2-20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分级
Eh范围
>400mV
400~ 200mV 200~100mV
<-100mV
化学反应
对作物生长的 影响
O2占优势,各物质以 旱作有利,水稻
2.5.2.2 土壤导热率(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土壤导热率是评价土壤传导热量快慢的指标,它 是指在面积为1m2、相距1m的两截面上温度相差1K度 时,每秒中所通过该单元土体的热量焦耳数。其单位 为:J·(m•K•s)-1。
土壤导热率的大小主要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空气 有关。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
土壤
水分
4.187
4.187 0.0054-0.0059
矿质
土粒
1.930
0.712 0.0167-0.0209
土壤 有机质
2.512
1.930 0.0084-0.0126
导温率 (cm2 ·s-1) 0.1615-0.1923 0.0013-0.0014 0.0087-0.0108 0.0033-0.0050
2.6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2.6.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2.6.2 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30/42
2.6.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2.6.1.1 土壤水分的调节 (1)土壤水分平衡 土壤水分的收入以降雨和灌溉水为主,此外还有 地下水的补给和其它来源的水(如水气凝结、外来径流 等)。 土壤水的支出主要有土表蒸发、植物蒸腾、向下 渗漏及地表径流损失等。
刘春生版《土壤肥料学》第五章-土壤空气和温度-思考题解析
刘春生版《土壤肥料学》1、土壤空气更新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土壤空气更新的方式是对流和扩散。
土壤空气的对流是指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驱动气体的整体流动。
也称为质流。
土壤空气的扩散是指在分压梯度的驱动下,使CO2不断从土壤中向大气扩散,O2不断从大气向土壤扩散的现象。
一般认为扩散作用是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的主要机制。
其影响因素有:气压、温度、降水或灌溉、耕作、镇压以及土壤表面的风力等因素。
2、与大气相比,土壤空气的组成有哪些特点?土壤空气的组成与大气的组成基本相似,但某些气体含量有明显差异。
土壤空气主要来自近地面的大气,少量是土壤是生物、生物化学和化学过程产生的气体。
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有: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通常比大气高数倍至数十倍;土壤空气中的O2浓度低于大气;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高于大气;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浓度高于大气;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3、土壤空气和温度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如何调控?(1)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的何影响:土壤通气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有效利用,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土壤通气不良,则氧气不足,将抑制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削弱根系吸收水肥的功能。
土壤的通透性与水有直接关系,水又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土壤的通气状况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
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嫌气性微生物占优势,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释放有效养分少,同时形成一些对作物有害的物质如硫化氢,低价铁锰和有机酸等。
其调控措施:人工划锄、中耕等;增施有机肥,如腐熟的动物粪便,作物秸秆等;增施微生物菌肥。
(2)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影响植物种子萌发、植物根系生长、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其调控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温度的调节通常是通过合理耕作、覆盖、灌溉和排水、应用增温保墒腐蚀剂等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的。
4、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土壤温度最重要的因子是太阳辐射量。
随着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昼夜等变化,太阳辐射的条件不同,土壤温度也不同。
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及水气热调节
项目 对照 自然含水量 9.90
化肥 11.76
猪粪 15.08
秸秆 14.10
化肥+猪 粪
16.92
化肥+秸 秆
15.71
田间持水量 25.00 28.40 30.98 29.12 31.23 31.41
饱和含水量 35.18 35.10 39.23 36.90 40.71 40.68
34/42
2.6.1.2 土壤空气调节
对于粘质土壤的通气不良可采取合理耕作结合增 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孔隙。
对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易涝地区的土壤通 气不良应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降 低地下水位,及时排除渍涝。
对于因降(灌)水量大而造成的土壤过湿、表土 板结而影响通气的,应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地结皮等, 土壤通气性就会大大改善。
K =λ /Cv
式中:K为土壤导温率;
λ 为导热率;
Cv为土壤容积热容量。
26/42
27/42
土壤组成与土壤的热特性
重量
导热率
土壤组 成分
容积热容量 (J·cm-3·K-1)
热容量 (J·g-1·K-1)
(J·cm-1·s-1·K-1)
土壤
空气
0.0013
1.00 0.00021-0.00025
28/42
2.5.3 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2.5.3.1 土壤温度与种子萌发 2.5.3.2 土壤温度与作物根系生长 2.5.3.3 土壤温度与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2.5.3.4 土壤温度影响养分转化与吸收 此外,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养分的释放以及土壤 中水、气的运动等也都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
29/42
2.6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2.6.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2.6.2 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土壤学分章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德国化学家Liebig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理论基础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7.写出5位中外著名的土壤学专家()、()、()、()、()。
二、判断题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目前,从火星上取回的岩石碎屑物化验样品,被确认有土壤遗迹。
3.()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4.()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5.()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6.()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7.()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1. 土壤2. 土壤肥力3. 土壤剖面四、简答题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5. 请列出至少5位中外著名的土壤学专家,并简要说明其主要贡献。
五、论述题1. 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一、填空1.写出两种次生矿物名称:()、()。
2.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
3.高岭石属于()型矿物。
4.矿物按成因可分为()、()二大类。
5.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6.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7.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8.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三类。
第五章 土壤空气与热状况
4、对土壤热特性的影响因素: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 由下表可见,土壤水分热容量最大,土壤空气最小,而 矿质土粒和土壤有机质介于两者之间,而固体是相对稳 定的,则主要取决于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的含量。 所以,粘土:水分含量较高,早春季节解冻迟,土壤回 升慢,为冷性土; 砂土:水分含量低,早春土温回升快,为热性土。
三、土壤通气性(soil aeration) 土壤通气性(土壤透气性):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
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
土壤通气性影响多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各种有机物质转化的化
学过程,根际呼吸,种子萌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土壤通气产生的机制:
(一)、土壤空气扩散(Soil air diffusion) 指某种气体成分由于分压梯度与大气不同而产生的移动。它是 土壤空气与大气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因素,原理服从气体扩散 公式: F=-D· dc/dx F:单位时间气体扩散通过单位面积的数量; Dc/dx:气体浓度梯度或气体分压梯度; D:扩散系数,负号表示其从气体分压高向低扩散。
2、土壤水分调节:
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增加作物对降雨,灌溉水及土壤中 原有贮水的有效利用,同时包括对多余水分的排除等, 措施如下: (1)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
合理耕翻:创造疏松的耕作层,保持土壤适当的透水性 以吸收更多的降雨和减少地表径流损失。 等高种植,建立水平梯田:改造地形,平整土地,减少 水土流失,梯田层层蓄水,坎地节节拦蓄 改良表土质地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使蓄墒能力增强。
第二节
一、土壤热来源与平衡
土壤热状况
(一)土壤热来源
1、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与所处的纬度有关,随纬度的提高,接受辐射减少;
第五章土壤水、热、气、肥及其相互关系
1.3.1.1吸湿水: 干燥的土粒由于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 存在而从空气中吸收水份的性质称为吸 湿性,所紧密吸附的水分就称为吸湿水. 特点: <1>.吸湿水的数量与大气温、湿度有关, 大 气温度愈低、湿度愈大, 吸湿量愈大; 也与质地有关,质地愈重,吸湿性愈强,吸 湿量也愈大.
<2>.吸湿水受土粒引力极大{31~10000个大气 压},无溶解力,不导电,在土壤中不能自由运动, 与土粒作整体运动. 同时,植物根系的根吸力一般只有10~20个大 气压,所以吸湿水不能被一般植物吸收利用.
年变化 - (太阳辐射能的季节变化) 呈现两个阶段, 升温阶段, 2~7月; 降温阶段, 8~1月; 最高温7月, 最低温1月. 随土层加深年变幅也减小, 在5~20米处消 失.
影响土温的因素: 一切影响土壤热量收入或支出的因素最终都将 影响土壤温度的高低, 可分为环境因素和土壤 内部因素两大类. 环境因素: a. 土壤所处的纬度 随着纬度的增加, 太阳入射角减小, 单位面积土 壤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减少, 故纬度越高, 土温越 低.
第 五 章 土壤水、热、气、 肥及其相互关系
土壤水、热、气、肥4大因素 :
各有其独立的运动发展变化规律 各自与环境状况息息相关 共存于土壤体系中,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
第 一 节
土壤热性质
1- 土壤的热量来源 土壤热量主要来自4个方面,太阳辐射能、地热、 生物热和化学热。 1-1 太阳辐射: 任何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 (-273 ℃) 时, 都要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辐射能量。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 ℃, 它要以电磁波 的方式向外辐射大量能量, 这种能量是土壤热 量的主要来源, 一般每cm2每分钟可得到1.9 卡 的热量.
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重点概括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体。
土壤矿物质1.原生矿物: 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2.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
3.硅氧四面体(简称四面体)是由1 个硅离子和4 个氧离子所构成。
4.铝氧八面体(简称八面体)是由1 个铝离子6 个氧离子(或氢氧离子)所构成。
5. 1: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高岭石)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孔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6. 2: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蒙脱石蛭石膨胀型,云母伊利石非膨胀型)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7. 2:1: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绿泥石)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8. 同晶替换: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高岭组(1)1:1型的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少(4)胶体特性较弱蒙蛭组(1)2:1型的晶层结构(2)胀缩性大(3)电荷数量大(4)胶体特性突出水化云母组(1)2:1型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较大(4)胶体特性绿泥石组(1)2:1:1型晶层结构(2)同晶替代较普遍(3)颗粒较小10.非硅酸盐粘土矿物氧化铁:着生矿物氧化铝:产酸的主要来源水铝英石、氧化硅:土壤中最不容易风化的粘土矿物。
我所在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云母—蛭石—高岭区。
土壤水分平衡、土壤空气的运动、土壤热量与土壤热性质
其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应等于其来水水增加,负值表示减少。
田间土壤水分收支示意图P 下渗水 D 降水灌溉 I上行水 U根据田间土壤水分示意图,可列出土壤水分平衡的数学表达式:P+l+U=E+T+R+In+D+△W式中:△W 表示计算时段末与时段初土体储水量之差(mm);公式中左侧为水分进入量;而右侧则为水分支出量。
当△W 为零时,说明,土层中水分无增无减,即收支平衡。
植物冠层截流 ln蒸腾、蒸发ET 径流损失 R动,并不断地与大气进行交换。
如果土壤空气和大气不进行交换,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可能会在12~40h消耗殆尽。
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有两种:对流和扩散。
(一)对流定义:是指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的整体流动,也称为质流。
土壤与大气间的对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低压对流方向:高压总压力梯度的产生:气压变化、温度梯度、表面风力、降雨或灌溉、翻耕。
土壤空气对流方程式:q v = -(k /η) ▽pq v—空气的容积对流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空气容积);k —通气孔隙透气率;η —土壤空气的粘度;▽p —土壤空气压力的三维梯度。
空气对流量随着土壤透气率和气压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扩散定义:在大气和土壤之间CO2和O2浓度的不同形成分压梯度,驱使土壤从大气中吸收O2,同时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用,称为土壤呼吸。
是土壤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机制。
扩散过程气相扩散液相扩散通过充气孔隙扩散保持着大气和土壤间的气体交流作用通过不同厚度水膜的扩散(二)扩散这两种扩散过程都可以用费克(Fick)定律表示:qd = - Ddc/dxqd — 扩散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扩散的质量);“-”— 表示方向D — 在该介质中扩散系数(其量纲为面积/时间);dc/dx — 浓度梯度对于气体来说,其浓度梯度常用分压梯度表示:qd = - (D/B) (dp/dx )B — 偏压与浓度的比扩散系数D值的大小取决于土壤性质,通气孔隙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质地、结构、松紧程度、土壤含水量等)(一)土壤热量来源太阳辐射能:土壤热量的最根本来源。
土壤空气及热状况
第三节
二、土壤导热率
土壤缺水,土粒间孔隙被空气占据,导热率降低
土壤湿润,土粒间孔隙被水分占领,导热率升高
土壤热性质
第三节
二、土壤导热率
土壤热性质
不同组成分的导热率 (J/cm· S· C) 土壤组成分 石英 湿砂粒 干砂粒 泥炭 腐殖质 土壤水 土壤空气 导热率 4.427×10-2 1.674×10-2 1.674×10-3 6.276×10-4 1.255×10-2 5.021×10-3 2.092×10-4
第三节
土壤热容量 (Cv)
土壤热性质
一、土壤热容量(soil heat capacity,soil thermal capacity)
单位质量/容积土壤每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
Cp—重量热容-单位J/(g.K)
Cv—容积热容—单位J/(cm3.K) Cv=Cp×ρb
请注意矿物颗粒,有机质,空气和水的热容量值
o
第三节
三、土壤的热扩散率
土壤热性质
土壤热扩散率 标准状况下, 土层 垂直方向上每cm距离内,1℃温 度梯度下,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 面面积的热量,单位体积(1cm3)土 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大小等于土 壤导热率/容积热容量的比值 (厘米 2 / 秒) D
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热量部 分被大气吸收散射,部分被云层和 地面反射,土壤吸收其中一少部分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
第二节 土壤热性质及热平衡 (soil heat)
(二)生物热
据估算,含有机质4%的土壤,每m2耕层有机质的潜能为 6.28×109~6.99×109KJ,相当于燃烧4.94 ~12.36kg无烟煤 可用于升高低温,促进早春出苗或返青
第五章 土壤水、热、气、肥及其相互关系土壤学课件
由于速度太慢,远远不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 求,所以仍归为束缚水.并且部分可被植物吸收 利用,另一部分成为无效水.
<3>.膜状水达到最高含量时,称为土壤的最大分 子持水量,其值大小也说明土壤潜在的保持无效 水份的能力.
水: 土温高, 毛管水的运动速度加快, 土壤供水力提
高. 气: 土温高, 水分蒸发加快, 土壤通气性增强, 土体
内氧气含量提高. 肥: 土温高, 微生物活性提高, 有机质分解加快, 有
效养分增多.
5. 土壤温度的农业调节:
调节目的:
a、提高土温, 控制土温在一个恰当的范 围, 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农业 生产.
土壤实际辐射损失热量 == 土壤辐射 一 大气逆辐射
土壤辐射: 地面覆盖 、 地面温度 。 大气逆辐射:大气密度 、 大气温度。
2-3 土壤热容量
指单位体积的土壤, 当温度每增高或降低 土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表示 : Cv
卡/ Cm3 ·度
表达的意义:
表示土壤稳温性的强弱, 热容量大的土壤, 土温升高1度需较多的热才能升高, 稳温 性强, 反之, 稳温性弱.
2 . 土壤的热性质
土壤的热性质是指土壤对光和热的反 应特点.
包括土壤的吸热性、散热性、热容量、 及导热率.
2-1 土壤吸热性 指土壤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能力. 表示方法: 吸收率 = 1 - 反射率
地表反射光强度 反射率 = —————————— ( % )
到达地表辐射强度
影响因素 : 土表颜色 颜色愈深, 吸热性愈强, 反之, 愈弱. 土壤含水量
陇东学院土壤肥料章节习题
章节习题2009-03-28 13:13 点击次数:620土壤肥料学章节习题绪论习题1. 名词解释:(1)土壤 (2)土壤肥力 (3)肥料2.填空:(1) 土壤由、、、和五种物质组成。
(2) 土壤肥力根据肥力来源分为和,根据肥力显现程度分为和。
(3) 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和。
3.简答题:(1)土壤、肥料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学习土壤肥料学的重要性。
(2)简述世界近代土壤肥料科学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贡献与不足。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土粒习题1.名词解释⑴土壤矿物质 (2)土壤母质⑶粒级⑷土壤质地⑸岩石风化作用2.填空(1)土壤颗粒可分为、、和 4个不同等级。
(2)土壤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的分界点是毫米。
(3)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和两大类。
(4)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和 3大类。
(5)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划分为、和 3大类。
(6)成土岩石根据成因分为、和 3大类。
(7)按照风化作用的特点,可将风化作用分为、和 3种类型。
(8)按照搬运动力和沉积特点,母质可分为、、、、、、、、等几种类型。
(9)我国土壤质地分类中,砂粒质量分数大于的土壤为砂土,粘粒质量分数大于的土壤为粘土。
3.判断正确和错误,错误的在( )中打Ⅹ,正确的在( )中打√(1)粘土矿物是指那些土壤颗粒径小于0.01mm的矿物质。
( )(2)土壤颗粒大小差别非常大,但都是圆球形。
( )(3) 大小不同的土粒化学成分差别很大,但所表现出来的性质非常相近。
( )(4)石英是原生矿物,而赤铁矿是次生矿物。
( )(5)高岭石在南方热带土壤中较多,蛭石在北方土壤中含量较高。
(√ ) (6)高岭石的颗粒比蒙脱石要小。
( )(7)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只有层状硅酸盐类矿物一种。
( )(8)一般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 ) (9)任何一种土壤,从表层到成土母质,各层土壤的质地都是一样的。
( ) 4.判断错误,并加以纠正(1)砂土是指土壤颗粒全部都是砂粒的土壤,壤土是指土壤颗粒全部是粉砂粒的土壤,粘土的土壤颗粒都是粘粒。
第05章+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和结构)
生物作用
胶结作用
团粒结构形成机制
冻融交 替
水膜的粘 结作用
胶体的凝聚作用
(1)生物作用
根系的穿插作用: 根系的挤压作用: 使大土团破碎成小土团 使小土团组合为大土团
频繁反复的穿插和挤压,易形成团粒结构。
(2)土壤干湿交替作用
湿润土块在干燥过程中由于胶体失水而收缩 干燥土块因吸水而膨胀 使土体出现裂缝而碎,促进各种结构体的形成。
卡庆斯制:二级
国际制:
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 (<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 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
查三角图的要点 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 <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 15%-25%者为粘壤组; >25%者为粘土组。 土壤含粉粒>45 --“粉 质” ; 砂粒含量在55%-85%-“砂质”
常见的土壤粒级制 卡钦斯基制 (1957) 石 砾 粗砂粒 物 理 性 砂 粒 物 理 性 粘 粒 粘 粒 粗粘粒 细粘粒 胶质粘粒 粘 粒 粘 粒 粗粉粒 粉 中粉粒 细粉粒 粒 粉 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细砂粒 中砂粒 美国农部制 (1951) 石 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粗砂粒 国际制 (1930) 石 砾
3、壤质土主要特性:
•
水、气:大小孔隙数量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
• 热: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 • 肥:养分含量多,保肥性能好 • 耕性:耕性良好,宜耕期长
砂粘适中,消除了砂土类和粘土类的缺点, 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
将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基本肥力性状比较如下:
(一)砂质土 农民称白土、白塘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它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高量的还原性气体(CH4等)
土壤空气组成显然不是固定不变的。
覆膜和裸露棉田在不同生长期内土壤空气含量(%)
覆 膜 深度
/cm 0 5 10 15 20 - 0.158 0.420 0.250 0.483 05-01 07-29 05-01
其他气体
近地面 的大气 土 壤 空 气
0.98 -
土壤空气主要来自大气,少量是土壤中生物、生物化学和纯化 学过程产生的气体。故土壤空气与大气的组成基本相近,也存 在些差异。
土壤空气和进地面大气空气组成的差异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土壤的容积热容量:是指单位容积的土壤,
在温度升降1℃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C表 示,常用单位J/(cm3· ℃)。
质量热容量:以单位质量土壤来计算,习惯
上称之为重量热容或比热,用C表示,常用单 位J/(g· ℃)。
不同土壤组分的热容量
6-3 土壤不同组分的热容量 重量热容量 (Jg c ) 粗石英砂 高 岭 石 石 灰 0.745 0.975 0.895 0.682 0.908 1.996 1.004 4.184
20.181
20.198 20.329
1.157
1.281 0.847
20.362
19.873 20.022
土壤空气的变化规律: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空气中CO2含量增大, O2含量减少,无论在膜地或露地均是如此; 气温和土温升高,根系呼吸加强,微生物活动加快, 土壤空气中CO2含量增加,夏季CO2含量最高; 覆膜田块的CO-含量明显高于未覆稻草原露地,而 2 O2则反之 土壤空气中的CO2和O2的含量是相互消长的,二者 的总和维持在19~22%之间,
2. 土壤空气扩散 土壤空气组成中,C02的浓度高于大气, O2的浓度低于大气,使之分别产生了CO2 和O2的分压差,在分压梯度的驱动下,使 C02不断从土壤中向大气扩散,O2不断从 大气向土壤空气扩散,这种O2从大气进入, 而CO2从土体排出的气体扩散作用,亦称 为土壤呼吸。一般认为扩散作用是土壤空 气与大气进行交换的主要机制。
二、土壤热性质
1、土壤热容量 (soil heat capacity,soil thermal capacity)
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
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热容量的分类
土壤热容量依据单位土壤的计量形式(容积或
质量)不同,分为容积热容量和质量热容量。
3. 影响土壤空气运动的因素 有气象因素、土壤性质及农业措施,气 象因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风力和降雨 等。
三、 土壤通气性(soil aeration)
(一)、土壤通气性的定义和指标 土壤通气性是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 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 1.静态指标
(1)容积分数或充气孔隙度 (2)土壤的空气组成 (CO2和O2等的含量)
露 地
07-29
CO2
O2
- 20.497 20.397 20.486 20.478
CO2
0.915 1.006 1.060 0.865 1.348
O2
- 20.439 20.275 19.953 20.060
CO2
- 0.70 0.104 0.134 0.150
O2
0.056 20.649 20.513 20.857 20.121
五、 土壤通气性的调节
1、调节土壤水分含量 2、改良土壤结构 3、通过各种耕作手段来调节土壤通性 对旱作土壤,有中耕松土,深耙勤锄,打破土 表结壳,疏松耕层等措施。 对于水田土壤,可通过落水晒田、晒垡,搁田 及合理的下渗速率等措施。
第二节 土壤热量 (Soil heat)
土壤热量最基本的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还有生物热和地热 。 土壤温度是衡量土壤热量的尺度,反 映土壤热能获得和散失的平衡状况。
a
H
I
E
(二)生物热
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被微生
物利用,大部分用于提高土温。 据估算,含有机质4%的土壤,每英亩耕层有机 质的潜能为6.28×109~6.99×109KJ,相当于20~50 吨无烟煤的热量。
(三)地球内热
从地球内部的热向地面传导的热能。地热是一种重 要的地下资源。尤其是在一些异常地区,如火山口附近、 有温泉之地。
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CO2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 O2则相应减少,冬季表土CO2含量最少,开春后根系呼吸加强, 微生物活动加快,CO2含量增加,到夏季最高。
二、 土壤空气运动
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有两种:即对流和扩散。 1.土壤空气对流
土壤空气对流是指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 驱动气体的整体流动,也称为质流。 其流向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很多因素引 起土壤与大气间的压力差,而使土壤空气与大 气产生对流,如气压、温差、降雨或灌溉和地 面风力等。
(三)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土壤颜色深的,吸收的辐射热量多,红色、黄色的次 之,浅色的土壤吸收的辐射热量小而反射率较高。在极端情况 下,土壤颜色的差异可以使不同土壤在同一时间的土表温度相 差2-4℃,园艺栽培中或农作物的苗床中,有的在表面覆盖 一层炉碴、草木灰或土杂肥等深色物质以提高土温。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
(一)太阳的辐射能
在地球大气层的顶部测得 的垂直于太阳光下一平方厘米 的黑体表面在一分钟内吸收的 辐射能常数,称作太阳常数, 一般为1.9k/cm2/min。
99%的太阳能包含在0.34.0微米的波长内,这一范围 的波长通常称为短波辐射。 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 其热量一部分被大气吸收散射, 一部分被云层和地面反射,土 壤吸收其中的一少部分。
影响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状况 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状况
一般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植物根 系长、颜色浅、根毛多;而缺氧则会阻 碍根系伸长和侧根萌生,根系短而粗, 颜色暗,根毛大量减少。 据北京农业大学实验站对棉花地的观 测,结果表明:土壤空气中O2和CO2含 量维持在21%左右,O2占其中85%以上 时棉花根系发育良好;当O2占70%以上 时,棉花根系能正常生长;而CO-占 2 60%以上时,根系生长完全停止。
-1 -1
土壤组成物质
容积热容量 (Jcm c ) 2.163 2.410 2.435 - - 2.515 1.255×10-3 4.184
-3 -1
Fe2O3 Al2O3 腐 殖 质 土壤空气 土壤水分
二、土壤热性质 2、土壤导热率
(1)导热性:
土壤具有对所吸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性质,称为 导热性。导热性大小用导热率表示。
土壤温度与肥力
种子发芽出苗要求适宜的土温条件。 土温对作物根最生长的关系很密切。一般根系在2~4℃时
开始微弱生长,10℃以上根生长比较活跃,土温超过: 30~35 ℃时根系生长便受到阻碍。
夏季土温过高,常使根系组织加速成熟,甚至发生“烧根”
现象或幼茎“烧伤”现象。冬季土温过低易产生冻害,并 影响作物根系对水肥的吸收。
第
五
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
第五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第一节
一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的组成
二 土壤空气的运动 三 土壤空气与土壤肥力
第五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第一节 土壤空气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与变化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比较(容积%) 气 体
O2 20.94 18.020.03
CO2 0.03 0.150.65
N2 78.05 78.880.24
取样的代表性不十分确定
三、 土壤通气性(soil aeration)
(一)、土壤通气性的定义和指标 土壤通气性是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 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 1.静态指标 2.土壤通气量(soil air flux)
土壤通气பைடு நூலகம்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压力下,进入单位 体积土壤中的气体总量(CO2 和O2 ),常用单位是毫升 厘米-2 秒-1。土壤通气量的大小标志着土壤通气性好坏, 通气量大则土壤通气性良好。
当土壤干燥缺水时,土粒间的土壤孔隙 被空气占领,导热率就小。当土壤湿润时, 土粒间的孔隙被水分占领,导热率增大。
土壤不同组成分的导热率(焦耳/厘米·秒·度) 土壤组成分 石英 湿砂粒 干砂粒 泥炭 腐殖质 土壤水 土壤空气 导热率 4.427×10-2 1.674×10-2 1.674×10-3 6.276×10-4 1.255×10-2 5.021×10-3 2.092×10-4
0.059 [氧化态] Eh Eo Log n [还原态]
四、土壤空气与土壤肥力
土壤空气状况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空气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 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吸收能力,还影响土壤中的 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养分的形态及供肥能力。
影响种子萌发
种子正常发育需要O2的含量在10%以上,如果小于5%, 种子萌发将受到抑制。
三、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
1、土壤温度的季节或月变化
土壤温度的变化
均质土壤的土壤温度的理想日变化。在相继的每一深 度,温度峰是衰减的,并且随时间逐渐漂移,也就是说下 层土壤温度的变幅比上层小,并且滞后一段时间。见下图
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无冰冻 地区土壤温 度剖面随季 节的变化: 表层土温随 季节的变幅 要大于下层 土壤,土层 越深土温变 幅越小。此 外,下层土 温的季节变 化较上层有 明显滞后。
三、 土壤通气性(soil a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