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特色.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99057B1建议课时数:54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密切相关。
《有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其合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获得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各个岗位工作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一直体现着“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精神。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淡化学科意识强化专业意识,强调“必须、够用”原则。
紧紧依附专业,提炼、收集本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它们为主线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加强与后续课程的横向联系,内容的选取上着眼于专业需求,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服务于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
例如,《有机化学》设置有与药物化学关系密切的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等;在实验技能训练中,遵循“加强基本训练、体现职业特色、建立环保意识”的原则,以药学研究中所需的有机化学基本技术为主线,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回流、蒸馏、分馏等实验操作练习均为培养学生后期对药物提取、分析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依据我院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门课程总学时设为54学时。
理论:40学时;实验:14学时。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
(2)掌握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熟悉典型有机反应类型和实例。
(3)掌握简单的有机化学结构理论,能通过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有机化学》
结构多样性
01
天然产物具有复杂且多样的化学结构,包括碳骨架、官能团和
立体化学等方面。
生物活性
02
许多天然产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炎、抗肿瘤等,
对人类健康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与活性关系
03
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物活性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其构效
关系可以为药物设计和合成提供灵感。
逆合成分析方法和策略
金属有机试剂 金属有机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可作为配体、还原剂、氧化剂 等,参与多种类型的反应,为合成提供新的途径和策略。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多孔性、大比表面积等特点,可用 于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为有机合成提供新的功能材 料。
光化学和电化学在有机合成中作用
光化学反应
利用光能激发有机分子产生化学反应,具有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等 优点,可用于合成复杂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等。
sp3杂化
碳原子与四个原子或基团以单键 相连,形成四面体构型,如甲烷。
sp2杂化
碳原子与三个原子或基团以单键相 连,形成平面三角形构型,如乙烯。
sp杂化
碳原子与两个原子或基团以单键相 连,形成直线型构型,如乙炔。
共价键断裂与反应活性
均裂
共价键均匀断裂,形成两个带单 电子的碎片,如自由基反应。
异裂
共价键不均匀断裂,形成正负离 子,如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
电化学反应
通过电极反应实现有机分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高、 环境友好等特点,可用于合成多学的优势,实现光电协同催化有机合成反应,可提 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为绿色合成提供新的途径。
绿色化学原则在有机合成中实践
原子经济性
设计高效、高选择性的 合成路线,减少副反应 和废弃物的生成,提高 原料利用率和产物收率。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中医七年制《有机化学》教材的专业特色之构想教育论文
中医七年制《有机化学》教材的专业特色之构想教育论文【关键词】中医教育;有机化学;教材中医七年制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办以来已近20年时间,目前我国多所中医药院校开办了该专业,而《有机化学》一直是其中的必修课,但迄今尚未有一本针对该专业而编写的教材。
笔者认为,因中医七年制《有机化学》是为中医专业从事临床或科研服务,其教材内容应以中医专业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取舍,强化与中医药专业的结合,在教材的不同部位体现其专业特色,现分述如下。
1 关于正文部分教材的正文部分应该依其专业需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取舍、增删。
笔者以为,各章节中应增加如下内容(见表1)。
表1 教材的正文部分应增加的内容及说明(略)许多有机化学的内容对本专业来说,已没有多少意义,故应删去,如Diels-Alder反应、周环反应等;再如,反应机理对本专业而言也没有什么意义,有机合成也是这样,化学性质(特别是人名反应)如果与中医专业关系不大,亦宜删除。
2 关于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一般是指教学大纲以外、供学生课后阅读的自学材料,最好附插图,具有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等作用。
以下列出可选取的课外阅读材料(见表2)。
表2 课外阅读材料及其切入点(略)3 中医药实例的渗透中医七年制《有机化学》教材的专业特色还应表现:在全书中尽量选取一些与中医药相关的实例化合物,从另一个侧面实现有机化学与传统中医学的交融与渗透。
这种渗透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体现。
3.1 分类与命名在介绍有机物命名时,尽量用一些中医药实例化合物。
如在介绍醇的分类与命名时,可以列举麝香醇、薄荷醇、龙脑等醇类化合物作为实例。
3.2 重要代表物每章末的“重要代表物”部分,也最好引入中医药实例化合物。
如在“双环单萜”中,可以列举樟脑及龙脑(冰片),指出其功效与药用历史(如1711年洪遵《集验方》的记载)。
3.3 习题在每章的习题中选取中医药实例化合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可以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
有机化学(药学)-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药学〕课程代码:0374第一局部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有机化学?(药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专科)的根底课程之一,是其它专业根底课和专业课的根底。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把握有机化学的全然理论、全然知识和解决有机化学咨询题的全然技能,把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那么、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对立体化学、反响机理、天然产物有所了解,为后续课程打下较为坚实的根底。
二、课程目标与全然要求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有机化学有全面的了解。
能灵活运用本课程的全然知识,为后续课打下坚实根底。
本课程全然要求如下:1、把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结构理论;2、把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及俗名;3、把握各种官能团的一般性质及变化规律;4、把握有代表性的反响机理及妨碍反响的因素;5、把握静态立体化学的知识;了解少量动态立体化学知识;6、能综合运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往推断结构、合成目标化合物;7、了解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8、了解少量的实验内容。
第二局部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开展历史、本学科的特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把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电子效应和反响类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开展历史〔一般〕了解:有机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特点和开展历史、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共价键理论〔重点〕把握:电子配对理论和原子轨道理论。
了解:共价键的参数。
〔三〕有机化合物中的电子效应〔重点〕把握: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四〕有机化学的反响类型〔次重点〕了解:共价键的断裂方式、有机化学的全然类型。
〔五〕酸碱理论〔一般〕把握:酸碱质子理论。
了解:路易斯酸碱理论。
第二章链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把握杂化轨道理论、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的种类、链烃的命名法、烷烃的构象、链烃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效果之学生评价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效果之学生评价
班上同学普遍认为有机化学教学授课质量高,效果好,教师的备课认真,准备充分,教学有方。
课程讲解采用讲授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结构清晰,使我们能够很好地了解物质的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
在课后辅导中,通过老师耐心地讲解习题,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并且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密切的联系实践知识,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对难点进行讨论。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对实践问题的启发,我们学到了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实验的老师对我们认真负责,对工作都兢兢业业。
让我们实验前认真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并且老师们为我们实验的重点要点都作了透彻的讲解与分析。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让我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独立完成全过程,实验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做出自我评价。
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使我们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良师更是我们的益友,他们以幽默的语言和渊博的知识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对每一个同学的讲课情况做出指导,针对性强。
老师们还教我们如何制作课件、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说课,使我们懂得了如何很好地去上好每一节课。
这更激发了我们学好有机化学的热情。
我们都喜欢上有机化学这门课。
传道授业 相融无痕——《有机化学》德融课堂教学设计与感悟
传道授业相融无痕———《有机化学》德融课堂教学设计与感悟*黑晓明1,刘金华2,邢殿香1,谭学杰1(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00;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00)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传授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即我们所说“德育”;授业,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在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时也强调“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协同推进。
”我校的“德融课堂”,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采取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融入教育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课堂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阵地,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2]。
《有机化学》是轻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可分为绪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结构理论和烃及其衍生物性质四部分。
绪论阐明有机化学的基本框架及其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以官能团为主线,认识有机物名称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有机结构理论以无机化学原子结构理论为基础,重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为后续理解反应机理奠定基础;烃及其衍生物性质则以官能团为切入点,学习各类有机物的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规律,并使学生在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受到科学思维的良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初步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辅助解决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案例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案例一、课程简介《有机化学》课程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及应用等,实验课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有机合成基本技能及综合设计性实验等。
自1958年建校就设立了有机化学教研室,开设了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现每年有6个学院16个专业约60个班1800位本科生学习该课程,“课程思政”的受益面广。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支部的带领下,教师们积极进行课程思政的理论学习和研讨,梳理各章节的知识点,发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专业角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挖掘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水乳相融、润物无声。
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事例,深挖其德育元素,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建立“课程思政”资料库,全面开展思政教学。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成绩对比、同行听课等方式,了解学生及同行对课程思政的认可程度,并不断改进。
三、课程思政教学特色与创新理学院有机教研室将“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协同发展,以“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为路径,实现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同频同步,努力打造有政治态度、有思想深度、有创新维度和有感情温度的“课程思政”精品课程。
建设形式多样的思政资源库和丰富多彩的思政教学模式。
资源库立足于基础有机化学,同时涉及生物学、药物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文学等相关学科。
资源库的形式灵活多样,有的是文字、图片,有的是音像及符合青年学生审美情趣的卡通动画等。
“课程思政”建设和一流课程融合,老师及时捕捉最新呈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机,引导学生撰写时事思政小论文,在共享平台展开讨论,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模式。
例如新型冠状病毒期间让学生调研不同口罩的构造和防病毒的原理,撰写常见消毒剂的有效化学成分和杀菌消毒的作用原理等。
四、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课程思政教育是根据专业课自身的特点,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亮点”,以专业知识承载思想教育,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在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在引人入胜、水滴石穿中实现教育目标。
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特色与创新
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具有以下特色和创新点:1. 强调学生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内容,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 增加前沿性内容和应用型内容的比例。
在传统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还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4.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操作、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同时,通过反馈机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6. 建立开放的有机化学课程资源平台。
将课程内容、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等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师生获取和使用相关资源,同时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7. 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
有机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8.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增加实验课程比例、优化实验内容、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9.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0. 加强与工业界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将企业的需求和反馈引入教学中,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 实践学时:36)学分:8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表:二、课程目标《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方法、结构及重要理化性质。
(二)能力目标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学会重要试剂的配制和官能团的鉴别操作,学会使用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能进行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合成及有机结构分析等相关问题的基础科学,是“有机合成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
有机化学II前半部分内容为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核酸,类脂、萜类及甾族化合物。
这些内容贴近“生命物质”。
后半部分内容为有机结构和反应理论,包括有机物的酸碱理论;脂肪族取代反应、芳香族取代反应、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碳-杂重键的亲核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机理;三种新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分子重排和周环反应)。
有机化学II不仅使学生熟悉一般有机物的性质、典型有机反应和实例,而且能理解基本有机反应机理,列举实验事实,分析其结构、反应特征,找出貌似千差万别的反应的共同特征规律,对有机化学内容有更高层次的领会和认识。
二、课程内容三、案例(一)、案例分析案例1:高校版“绝命毒师”——来自新京报49岁的张正波出生于武汉市近郊的农民家庭,是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
2005年,他与人合作成立了武汉凯门化学有限公司(下称“凯门化学”),专门研发、生产、定制各种医药用途、工业用途的化学中间体。
他们培训工人生产制造,产品全部销往英美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成立之初,由张正波提供了部分产品的合成方法,并根据客户需求及管制制式的变化,积极研发可以替代管制品的新产品,采用编号的方式为产品进行退补,并编制生产工艺流程。
为逃避海关追查,向境外发货采取伪冒品名方式蒙混过关。
公司法人代表杨某主要负责产品销售订单和客户联络,副教授张正波负责技术指导,冯某负责收取货款、下达生产指令、采购原料、包装发货及会计工作,化学专业研究生鲍某负责研发新产品、改进产品工艺及指导工人生产。
最终被海关查获包裹时摸出犯罪场所,团伙成员先后被抓获。
张正波等4人被绳之以法。
作为年轻骨干教师,张正波承担《有机化学》及其实验的教学任务,还编写了教学用书,如《有机化学习题详解》(2003年出版),《有机化学》(2012年出版)等。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汪小兰主编)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生物与制药所属教研室:有机化学课程代码:ZBB105102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学分学时:2 学分/ 32学时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大学本科生物与化学制药专业的学生使用,学时数不少于32个。
同时与有机实验操作相结合,开设相应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
《有机化学》是在无机化学以及其它有关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
(二)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本课程面向生物与化学制药专业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课程实施理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拓宽视野的过程。
3.注重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门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 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1.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针对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本着为地方经济、教育服务的原则,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2.总体设计原则本课程设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在理论知识方面,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有机化学中的知识、原理、方式方法,为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与理论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掌握。
《有机化学》课程说课
期末考试成绩
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评价学生对 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
评成绩的60%。
总评成绩
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 合评定,给出最终成绩。
教学反馈及改进措施
学生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 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了解学生 的需求和问题。
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 验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和实验操作,帮助学 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引入前沿研究成果和新技术
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 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课程、科研训练、创新创业项目 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通过补充基础知识,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降低学习难度。
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提供拓展学习资源,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针对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
将有机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医药、 环保等领域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 习的实用性。
课程资源建设与利
06
用
课程资源建设情况
教材选用
选用经典且内容新颖的《有机化学》教材,确保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前沿性。
实验资源
配备完善的有机化学实验室和实验器材,确保实 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ABCD
课件制作
针对教学内容,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增 强课堂互动性。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010602003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开课部门:化学系总学时:72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工程系生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分子,是从分子水平上探知未知世界的基础学科,是应用化工技术、生物技术及环境监测及治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标准适合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的学生使用,学时数不少于126。
(理论72学时,实践54学时)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门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设计有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教学两大模块,对知识目标描述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目标动词,对能力的描述使用了“掌握、会用、知道、完成”等目标动词。
标准中理论知识模块为重点论述部分,实践教学模块则更注重学生参与及实际效果。
三、课程目标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获得从事化工技术、分析检测、分离提取职业岗位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和同分异构现象;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制备,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规律,注意典型反应,理解典型反应的机理;掌握有机反应的理论。
(3)能熟悉常见的化学试剂和仪器,并能根据实验的内容进行独立的实验,正确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和存在的问题写出实验报告。
2、能力培养目标(1)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框架的构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各类有机物的典型反应和合成方法;各类有机物相互转变的基本规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及重要的反应历程等。
有机化学(201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简介
黄怡:女,1963年出生,浙江省丽水市人,咸阳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 料的研究。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第2章烷烃 第3章对映异构 第4章单烯烃和脂环烃 第5章炔烃和二烯烃 第6章芳烃 第7章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现代物理方法简介 第8章卤代烃 第9章醇、酚、醚 第10章醛和酮
该教材共有19章,主要介绍了烷烃、对映异构、单烯烃、卤代烃、醇酚醚等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和基本技能。
成书过程
修订情况
修订背景
出版工作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学、食品科学、农学等学 科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分析 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故编者遵循相关的编写原 则修订了《有机化学》。
2018年7月1日,《有机化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共有19章,按官能团分章的形式编排,包括绪论、烷烃、对映异构、单烯烃和脂环烃、炔烃和 二烯烃、芳烃,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现代物理方法简介、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羧酸、按酸街生物、含氮 有机化合物、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元素有机化合物、周环反应、杂环化合物、糖、氨基酸和蛋白质。每章章 首介绍该章学习要求,并以背景问题引出该章知识,正文中有例题和思考题,章后有适量习题。
有机化学(201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
201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5 教材特色
07 图书目录
目录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1. 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有机化学课程强调环保的合成方法,避免使用有毒化学品,减少废物产生,并研究循环经济的实现。
这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科学精神与探索意识
课程中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发现新材料,为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这种科学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 安全与道德意识
有机化学课程强调实验和操作的安全性,严格遵守伦理和道德规范。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以及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4. 团队合作与信息共享
有机化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信息共享和交流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5. 培养思想道德素养
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要求,强调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无偏见性,从而建立严谨、批判性的科学思维。
6. 探索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人文关怀的紧密关系。
例如,研发新型药物对世界人类健康事业的贡献,以及环境友好型的有机合成方法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涵盖了环境保护、科学探索、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思想道德素养以及科学与人文关系等多个方面。
这些元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一流课程申报(线下)】《有机化学》课程说课
【一流课程申报(线下)】《有机化学》课程说课尊敬的评委专家你们好。
我是有机化学课程的负责人。
在此我跟大家说说我们的课程建设情况。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介绍,课程概述、建设思路、建设举措、成效与应用和主要创新点。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如图所示的几个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可见有机化物与生命以及我们人类的关系密切。
不仅如此,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现代IT行业和航天航空、航海等技术都离不开有机化物,可以说有机化物是物质世界最丰富多彩的部分。
因此,有机化学课程也就成为化学学科及相关学科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化物的结构性质与合成转化。
运用其基本原理,可以设计合成结构性质和功能各异的有机化合物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望的需求。
因为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性质各异,因此对于很多初学者而言,这门课并不容易学好。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理论功底扎实、创新意识与能力强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
而传统有机化学基础课的教学体系重知识内容堆砌,轻理论高度梳理,不利于学生的扎实理论功底的培养。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了课程建设的第一个重要的思路,即尝试从理论高度上重新梳理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建立全新的有机化学教学体系。
传统的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何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内化学习;重知识灌输,轻创新能力培养。
为此,我们确立了第二个重要的思路,更新教学理念,全方位进行教学改革。
有了明确的建设思路,我们就开始了全面的课程建设。
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举措。
首先就是建立了全新的有机化学教学体系。
基于对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研究,我们提出了以结构性质关系为核心,以反应类型为主线的全新有机化学教学体系,系统性和理论性得以提高,有助于学生把握有机化学精髓。
同时,内容精炼了,基础内容的学习耗时减少了,有助于开展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
可以说,突破传统编排的新体系是本课程建设的一大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课程特色
1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较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我校有机化学课程共有9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1人,高级职称占7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1人,45岁以下的为6人;其中很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有的具有高级技师资格,有的是国家高级或中级技师的考评员。
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比较合理。
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已担任过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多遍。
在教学的同时,注重教研和科研,主持完成省市校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几十篇研究论文,其中6篇被SCI收录。
2 教学方法的先进性
有机化学教学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以“组成、结构——性质——用途”这一主线讲解知识,但同时采用启发和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有机化学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建立了试题库、有机化学教学网站;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采用开放实验的模式,对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制作了动画,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取舍上遵循“必需、够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体现工学结合。
教学内容废弃了以前高职教育的本科压缩型,进行了整
体规划,形成了更为科学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新体系。
建立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并进行了开放实验模式的探讨和实践。
对4门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编写了《基础化学实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