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中弑婴主题和母亲身份的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宠儿》中弑婴主题和母亲身份的建构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取材于一个女黑奴因不愿孩子重复自己奴隶命运而杀死孩子的真实历史
事件。
塞丝的弑婴行为包含了很多因素,有出于保护的心理,也有一种无知的反抗。
当她成为母亲后,她没有如何做好母亲的信息,她只知道她能给予孩子的爱就是不让孩子重复自己的悲惨命运。
可惜她骨子里对母性的无知还是让她选择了错误的反抗方式。
这时,宠儿魂灵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她想要补偿过错的心理。
小说中多处暗示这个魂灵既有宠儿的姿态,又有塞丝母亲的影子,使塞丝在身为母亲和女儿这两种角色的交织中不断消耗自己,体现出塞丝在弑婴行为前后作为母亲的种种无奈。
关键词:《宠儿》弑婴主题母亲身份
引言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致力于黑人文学的研究与创作,因此,她的小说手法及情节往往摒弃了以往白人惯用的描述黑人的成分,独具黑人的历史特色。
她获普利策小说奖的小说《宠儿》就取材于一个真实的黑人历史事件,作家在进行故事改编时亦保留了那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情节,即女主人公在被奴隶主追踪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
这段情节在小说中既是故事的一个高潮点,也是小说故事前后发展的连接线。
如何看待塞丝的弑婴行为,还要放在塞丝生活的特定环境下。
本文就将以塞丝自己的母性教育为出发点,探究塞丝自己的母性来源,从而分析塞丝的弑婴行为动
机。
最后,回归到母亲本性上,了解塞丝对待宠儿万般宠爱的心理因素。
1弑婴行为之影响因素分析
从塞丝的独白中,读者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冷血的母亲,实际上她甚至是一个愿意为孩子无条件付出的高尚的母亲形象,所以她18年前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却有着错综复杂的前因后果,而并非是她人性中的凶残所致。
这当中,既有当时社会存在的奴隶制这样一个不平等的制度因素,也有塞丝成长中人为影响的因素。
1.1社会制度的背景下
在奴隶制下生活的黑人们往往有很多身不由己的无奈,他们被奴隶主无情的压迫、鞭打,他们并没有为自己生活的自由。
塞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黑奴,她出生在一个叫“甜蜜之家”的种植园里,父母均是奴隶。
在小说里,只说明了塞丝的父亲是个黑人,甚至也没有提到塞丝母亲的名字。
从小生长在奴隶制环境下的塞丝深深感受到身为奴隶有着太多的血和泪。
奴隶主总是肆意的行使他们的权力,对奴隶进行非人的折磨。
这种不平等制度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黑人的反抗。
在整部小说中,作家始终追求的是一种深刻的历史真实,她注重的是现代人与历史人物心灵感受上的吻合。
她将读者带入一个与黑奴隶相通的心理世界,也带入了那个严重扭曲了人格尊严的奴隶制社会。
当读者真正进入了那样的社会之后,就可以直接地说,社会因素是导致塞丝做出弑婴行为的最直接原因。
奴隶制这种社会制度对黑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造成的创伤是历
史都无法抹平的,在塞丝弑婴的背后,就存在着这个制度带来的因素。
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并不能苛责塞丝是个没有血性的母亲,相反,正是因为她刚烈的母性,她不希望孩子再次沦为奴隶,她才做出了如此匪夷所思的弑婴行为。
1.2成长中的母性影响
既然作为母亲,弑婴行为成为塞丝生命中的伤痛,也是读者为之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那么,塞丝本人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母性教育呢?也许,从塞丝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塞丝弑婴行为背后的人为影响因素。
实际上,塞丝的弑婴行为与她的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母性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小说中对塞丝父亲几乎没有提及,而关于母亲也只是只言片语。
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塞丝其实有很多的兄弟姐妹,但是因为他们都是塞丝母亲被白人凌辱的产物所以没有被留下来。
虽然塞丝被母亲留在了身边,但是塞丝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爱实在太微不足道了,以至于塞丝在回忆母亲时根本就不记得母亲的模样。
所以,塞丝对母亲这样一个身份的信息所知不多。
虽然在奴隶制下生存的母亲们已经完全被剥夺了做母亲的权力,但是她们仍然渴望自己拥有身为母亲的资格,塞丝也不例外。
塞丝想成为一个好母亲,而她弑婴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她想要避免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奴隶的非人
生活,这也是她以自己的方式宣告自己作为母亲存在的意义。
从这个层面上分析,塞丝弑婴有着一股天生母亲因素使然,虽然这种母性显现出了一种无知,但这种无知显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塞丝人性的
缺乏,归根结底,这里面还是存在奴隶制度的劣根性。
1.3自我意识的成长
在白人看来,塞丝弑婴的行为是愚昧疯狂的兽性,而黑人同样也无法接受塞丝的行为。
弑婴成为塞丝心里无法忘却的伤痛,加上她做奴隶时做遭受的暴行,塞丝一直努力的想要忘却这些过去。
小说是以倒叙的方式记录了塞丝发生的故事,读者不难发现,塞丝在弑婴行为发生的前后都有一个心理上的成长成熟过程,这个过程的前半部分也可以解释出塞丝弑婴的动机。
成长于奴隶制又缺乏母爱的塞丝实际上有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心理变化。
整日被奴隶主欺压,首先她产生的意识是单纯的身体反抗,她会在挨打或者被强暴时有直接的身体反抗,所以她身上留下了很多的伤疤,尤其是在被强暴后背后被割开的伤疤长成了树形。
其次,塞丝作为独立的有思考能力的个体,塞丝内心深处渴望获得尊严的意识也在逐渐觉醒。
学校老师和他两个侄子关于植物与动物属性的对话唤醒了塞丝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她选择逃离也是追求自我人格的重要举动。
这也更进一步地解释了塞丝为何拼命保护自己的孩子,她想自己的孩子成长在独立自由的环境里,不要回到一个容易丧失自我的地方。
所以,她宁愿选择结束孩子的生命,也不要他们的将来活的没有尊严和主体意识。
这是她弑婴前的心理状态。
弑婴行为无论是对周边还是对塞丝自己都不是一件容易忘却的事情。
宠儿的出现既弥补了她身为母亲未能尽责的遗憾,也从另一
个角度帮助了塞丝在母亲角色和人格意识上的成长。
塞丝对待宠儿的种种表现也说明了在那个弑婴的时刻,她的母亲状态是不够成熟的。
任何一个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都会内含有母性的特质,但是母性的外在发挥仍然需要外在影响和身体力行的实践。
塞丝就是在一个母性没有成熟的阶段做出了弑婴行为,在这个背景下,塞丝的行为中又带着幼稚因素。
2 弑婴行为之母性因素分析
在奴隶制社会,母性被随意践踏,母子关系被随意割断,母亲们不能拥有正常的家庭和婚姻,更不用说一个正常母亲的权力。
母亲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着不一样的养育方式。
因此,在研究塞丝弑婴行为时,她身为母亲的心理状态也应该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2.1以保护的名义证明母性的意义
作为母亲身份,首要的职责就是爱护自己的孩子。
奴隶制下的母亲们固然有着很多的身不由己,但是她们仍然会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孩子。
例如塞丝劳作时,她就把小女儿放在树荫底下,虽然不能亲自无微不至的照料,但起码可以随时观察到孩子。
这种与生俱来的保护心理是每一个黑奴母亲都能无意识的表现出来的,塞丝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如果塞丝不这么做,可以预见,塞丝的女儿将来必定重复她奴隶的命运,终身为奴,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自由和尊严。
在很大程度上,塞丝弑婴就是出于保护的心理,才会残忍的割断了女儿的脖子。
塞丝保护了一个抽象存
在的女儿,保护了她未来命运中的纯洁和尊严。
而这也正是塞丝母爱的精神所在,她通过这一极端的方式证明了自己母亲的身份。
在根深蒂固的奴隶制度面前,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毫无地位可言的普通黑奴,塞丝对奴隶的非人生活充满了仇恨,她没有办法行使自己母爱的权利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她只能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方式。
在她看来,上帝是世界上唯一安全的地方,在上帝那里,孩子们能够得到最自由最安全的生活。
在她杀死自己的女儿后,她很高兴她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带到了安全的地方。
这种对母爱的表达表现出了一个无知的母亲对母爱的最高层次的理解。
2.2绝望中以无奈凸显母爱
黑人奴隶起源于16世纪,最初是由欧洲殖民者从非洲部落酋长那里购买或采取掠夺的手段将黑人们运到北美。
几个世纪以来,殖民者一直利用黑人的身体条件和适应能力让他们像畜牲一样劳作奴隶们的所有一切都由奴隶制任意支配,包括自由、尊严、自己的身体、所爱的人的身体等等。
塞丝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上一代的父辈到下一代的子女,塞丝完全经历了这种没有人性可言的生活。
因此,塞丝下定决心逃离。
她首先安排好三个孩子送到辛辛那提的婆婆那里后,挺着大肚子踏上了逃亡之旅。
途中,塞丝熬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和困境,并在一位好心的白人姑娘的帮助下剩下了小女儿丹芙。
在到达辛辛那提之后,塞丝过了28天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子女整日围绕在身边,她也呼吸着自由的空气。
但是当奴隶主追来时,她的梦想破灭了,她似乎永远逃离不了奴隶的
命运。
她的人生没有选择的机会,但是她可以为孩子们做选择,她不想她的孩子跟她一样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注定一生的悲哀。
迫于这样的无奈,塞丝做出了让她忏悔一生的选择。
2.3用反抗释放人性
在任何社会制度,任何年代下,弑婴都是与母爱相悖的行为,但是显然塞丝的弑婴有着比实际故事更深的寓意。
塞丝不仅是抬起了杀死自己亲生孩子的手,更是举起了向奴隶制强烈反抗的大旗。
这是塞丝释放压抑的人性的一种方式,她用这种惊世骇俗的方式提出了对制度的抗诉,也提出了对母性这一女性特有权力的强烈呼吁。
我们也不颂扬她所采取的极端方式,但是我们也并不反对塞丝所具有的抗议及其为之努力的精神。
如果正确而理性的看待,塞丝的弑婴使她有着初步觉醒意识的反应,但是我们只能对此表示同情。
不可否认,塞丝用一个极端又错误的方法表示出的对奴隶制的反抗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虽然毫无人性可言的奴隶主在看到塞丝杀人之后,惋惜又少了黑人的后代为他们服务,但是在追踪而至的学校老师盯着塞丝时,他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似乎塞丝怀里抱着的婴儿具有某种震慑力。
此时的奴隶主,在某种程度上明白了塞丝的决心和反抗斗志。
塞丝用最大可能的行为做出的反抗也体现了她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3 母性的最终回归
小说以“宠儿”为题,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塞丝离奇又悲哀的
一生。
实际上,可以说宠儿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更是承载了塞丝一生故事的传奇形象。
她不仅是塞丝为那个逝去的婴儿用身体换来刻在墓碑上的名字,也是塞丝为之倾注全部母爱心血而似有似无的少女模样的鬼魂,更是塞丝在母亲与女儿的双重角色间交织的全部情感所在。
在捡到那个睡在台阶上的少女后,塞丝充当起母亲的角色,并怀着深深的歉疚感为这个少女付出了全部的精力。
这个时候的塞丝真正承担起了母亲这个词语所蕴含的意思,一方面她积极履行着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又发挥了母亲对孩子万般宠爱的性情,而导致了对宠儿过分的亲昵。
小说中也有提到宠儿有塞丝母亲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对塞丝缺乏母爱的补偿,塞丝的心里出现了得到母爱的暗示,因而使塞丝非常迷恋宠儿。
但是小说涉及更多的还是让塞丝回归到母亲的角色,因此多处暗示这个捡来的少女又很多宠儿的影子,并把这些方面都夸大,使人们都相信这个少女正是宠儿的鬼魂转世。
而塞丝与宠儿在一起互相宠溺的日子也凸显出了塞丝对自己弑婴行为的忏悔以及塞丝日渐成熟的心智。
宠儿似乎是想要惩罚母亲当年的行为,如饥似渴的独占母亲的爱,而塞丝也是心甘情愿的为了宠儿一点一点的放弃了生命中其他的爱。
虽然塞丝对待宠儿所谓的魂灵时体现的母性有超出母爱的部分,但是与宠儿一起的日子确实是将塞丝的母性发挥到了极致。
或者,我们不应该苛责塞丝的弑婴,也不该苛责宠儿的贪婪,在历史的长河中,正是有了像塞丝这样让人深思的故事,像这样做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