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带答案)1
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各题。
(10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心乐之()(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俶尔远逝翻译:(2)凄神寒骨翻译: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头交代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以及位置、环境,表现了作者探幽时浓厚的兴趣。
B. 第二段写了潭水中的鱼很多,也写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以及鱼儿快活游动的情景。
C. 既写了“寂寥无人”的环境,又说有“同游者”,说明作者的内心是很矛盾的。
D. 作者在写景过程中,巧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情的内在变化,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共10分)6.(3分)(1)以·······为乐(2)大约(3)因为7.(4分)(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2)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8.(3分)C(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
(10分)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罴说柳宗元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不善内而情外者,未有不为黑之食也。
(选自《柳宗元诗文选注》)【注】①罴(pí):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古称罴。
是陆地上体形第二大的食肉动物。
②貙(chū):古书中对云豹的称呼。
③寂寂:悄悄地。
④罂(yīng):瓦罐。
⑤捽(zuò)搏挽裂:揪住扑搏撕咬得四分五裂。
(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2)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罴之状,被发人立________②伺其至,发火而射之________③为鹿鸣以感其类________④闻其鹿也,趋而至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②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文言文阅读峡江寺①飞泉亭记袁枚天台②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③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④。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文言文复习习题及答案 - 打印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与朱元思书》习题一.[基础知识训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从流飘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互相轩邈猛浪若奔任意东西(三写登舟纵目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①.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课内阅读篇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课内阅读篇答案(一)1、俱:全、都从:随着缥碧:青白色奔:飞奔的马轩:高邈:远戾:至经纶:筹划反:同返,返回柯:树木的枝干2、(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清、深、急;高、多、寒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抒写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由总到分(二)1、处所;知道;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体会、领会;亲戚旧友;有时;就;期望;竟不;空寂;经常;安然自若的样子;过完自己的一生;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的;辈、同类;酒杯2、(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废寝忘食。
(2)常常写文章娱乐自己,稍微展示自己的志趣;忘记了自己的得失,凭借这个过完自己的一生。
(3)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4、喝酒、读书、写文章5、不汲汲于富贵6、率真自然、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志趣高远(三)1.①即使;②因为;③通“现”,显现;④等同,一样;⑤驱使;⑥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2. 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通过对食马者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
5. ①扣住“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来回答即可。
②围绕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等回答即可。
(四)1.①放松;②填塞,充满;③询问;④终于;⑤通“披”,穿;⑥腰佩。
2. ①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②我却穿者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之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上的享受比不上他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③咸来问讯()(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B.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A文选自《________》,B段文字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男有分________②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③屋舍俨然________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3)B段文字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A文中的哪两个短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心乐之B.无案牍之劳形C.渔人甚异之D.不独子其子(5)A文中的“大同社会”与B文中的“世外桃源”在主题创作上有什么共性?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罴说柳宗元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不善内而情外者,未有不为黑之食也。
(选自《柳宗元诗文选注》)【注】①罴(pí):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古称罴。
部编版八下课内文言文综合习题及答案【期末复习全册】
部编版八下全册课内文言文综合习题及答案【期末复习】班级:姓名:说明:部编版八下全册文言文综合复习专题,精选全册文言文重点知识: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重点注释句子翻译等。
下载后可直接打印使用,无需重新排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2.略无..阙处略无: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亭:4.不见曦.月曦:5.至于夏水襄.陵襄:6.沿溯..阻绝沿:溯:7.素湍.绿潭湍:8.清荣峻茂.茂:9.林寒涧肃.肃:10.属引..凄异属:引:11.空谷传响.响:12.晓雾将歇.歇:13.夕日欲颓.颓:1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15.念.无与为乐者念:16.相与..步于中庭相与:17.盖.竹柏影也盖:1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19.从.流飘荡从:20.泉水激.石激:21.鸢飞戾.天者戾:22.经纶..世务者经纶:23.以顺为正.者正:24.父命.之命:25.与民由.之由:26.舜发.于畎亩之中发:2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28.百里奚举于市.市:29.空乏..其身空乏:30.人恒.过,然后能改恒:31.行拂乱..其所为拂:乱:32.衡于虑,而后作.作:3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3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敌:35.惩.山北之塞.惩:塞:36.出入之迂.也迂:37.毕.力平险毕:38.且焉置.土石置:39.荷.担者三夫荷:40.寒暑易节..易:节:41.固不可彻.彻:42.虽.我之死虽:43.何苦.而不平苦:44.惧其不已.已:45.一厝.朔东厝:46.无陇断..焉陇:断:47.上自劳.军劳:48.军.霸上军:49.介胄之士.不拜士:50.使人称谢.谢: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略无阙处() 2.蝉则千转不穷() 3.窥谷忘反() 4.往之女家() 5.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虑() 7.入则无法家拂士() 8.甚矣,汝之不惠() 9.军士吏被甲() 10.改容式车()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一)《与朱元思书》一、解释加点词语:1、从(随着)流飘荡2、负(凭借)势竞上(争着)3、猛浪若奔(这里指飞奔的马)4、轩邈互相轩邈(高, 邈,作动词用)(向高处伸展)(向远处伸展)5、争高直(笔直)指6、千转不绝(通“啭”,鸟叫声) (停止、消失)7、好(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8、窥谷忘反(看到)(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10、鸢飞戾天者(至)11、经纶世务者(筹划)二、、翻译下列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林间)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简答题:1、本文哪句话概写了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本文二、三段所写山水“奇”在哪里?“异”在哪里?答:(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奇”在水之清澈、湍急;“异”在山之峻峭(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也可用原文回答)2、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触景生情,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分)答: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
作者流露出了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二)《五柳先生传》一、解释加点词语:1、不知何许人也(处所)2、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3、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5、衔觞赋诗(酒杯)6、亦不详其姓字(详细地知道)7、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旧友)8、箪瓢屡(多次、经常)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9、或(有时)置酒而招之10、造饮辄尽(就)11、环(环绕、周围)堵萧然(空寂)12、期在必醉(期望)13、每有会意(体会、领会)14、曾(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离开)留二、、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如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君人,有以干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遗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②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③之五百金,现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注】①涓(juān)人:近传之臣。
②反:酒“返”,返回。
③买:花费,④期(qī)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③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________④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3)【甲】文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寄寓怎样的情感?(4)【乙】文“涓人”千金买马首给你怎样的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B.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C.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D.执策而临之临:面对(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耶B.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伯乐不常有D.马之千里者大道之行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发人深省。
B.文章第三段中连用几个“不”字,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C.《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不满。
D.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
牛或嗅儿顶、舐儿掌,儿亦不惧。
稍长,使之牧。
儿出即出,儿归即归,儿行即行,儿止即止,儿睡则卧于侧,有年矣,一日往牧,牛忽狂奔至家,头颈皆浴血,哮吼以角触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课内阅读篇(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1—7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6.翻译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7、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一)阅读《与朱元思书》答案风烟俱(全)净,天山共色。
从(随着)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高)邈(远),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筹划)事物者,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横柯(树木的枝干)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深、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高、多、寒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强________③君子之学必好问________④舍问,其奚决焉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1)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弗食(________)③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④学学半(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论文。
B.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启发我们有益的学习方法。
C.文章从“佳肴”写到“至道”,接着写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再写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文言知识(一)桃花源记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豁然开朗..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5)率妻子..妻子:古义:__________..邑人来此绝境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6)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足..道也不足:古义:__________ ..为外人今义:________外人: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9)寻.病终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3.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 ____________屋舍.俨然 ______(2)出:不复出.焉 ______皆出.酒食 ______(3)志:处处志.之 ________寻向所志. ______(4)寻:寻.向所志 ______寻.病终 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2)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3)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果.,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_5.其他实词(1)缘.溪行缘: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缤纷:____________(3)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4)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6)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7)悉.如外人悉:________(8)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具.答之具:______(10)咸.来问讯咸:________(11)皆叹惋..叹惋:______(1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14)此中人语.云语:______(15)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16)及.郡下及:____(17)诣.太守诣:______(18)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1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虚词意义及用法(1)与: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______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3)之: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4)其:欲穷其.林 __________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既出,得其.船 ____________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__________(5)乃: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人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一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一第26课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小石潭记》选自,作者是 (朝)文学家,字又称“”、“”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与、、、、、、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伙儿”。
二、重点词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坻.()屿.()嵁.()参.()差.()佁.()然俶.()尔翕.()忽犬牙参.()互悄.()怆.()幽邃.()2.说明下面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 (2)卷.石底以.出: (3)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4)潭中鱼可.百许.头:(5)佁然..:..:(6)翕忽(7)斗.折蛇.行: (8)悄怆..幽邃: (9)以.其境过清.: (10)不可久居.: (11)隶.而从者: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②卷石底以出:③以其境过清: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而:①乃记之而去:②潭西南而望:③隶而从者: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⑵皆若空游无所依:⑶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三、课文默写:①作者是如何样发觉小石潭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伐竹取道,,。
②作者是如何样写潭上景物的:青树,,。
③表达潭水清亮的句子是:潭中鱼可许头,,,。
④动静结合描写游鱼的句子是:,,。
⑤潭西南而望,,。
其岸势,。
⑥坐潭上,,,,。
,,乃记之而去。
9、写出四句描写山水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出处。
答案:四1、游玩清幽孤凄悲凉2、发觉小石潭移步换景全石以为底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3、清侧面欢动动静结合定点特写4、由远及近比喻5、气氛情形交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孤凄悲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王敬臣,长洲人。
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
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
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
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
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
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
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
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
”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
②疽jū:毒疮。
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
④挈:带领。
⑤斫zhuó:砍。
⑥亟j í:急忙。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亟以身蔽母蔽:遮蔽,遮挡B.不知所之之:去、往C.或语之曰或:有人D.汝慎无往就死也就:完成(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其父被掳去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塞翁失马》)B.其如土石何_________(《愚公移山》)C.其一犬坐于前___(《狼》)D.其真不知马也___(《马说》)(3)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必以分人___(《曹刿论战》)B.环滁皆山也___ (《醉翁亭记》)C.贤能为之用___ (《隆中对》)D.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带答案)八年级(下)课内文言文复习1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窥谷忘反(通“返”)B .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4 、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A 一百许里B 百千人大呼C 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随着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 D.在昼犹昏:夜晚6 .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7 .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8.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9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10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1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1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练习检测一、解释词语: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亲旧知其如此③箪瓢屡空,晏如也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二、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三、选择题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C、期在必醉(期望)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A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 、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 、期在必醉度已失期B 、每有会意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C、家贫不能常得安得广厦千万间D、亲旧知其如此其如土石何?4.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A .之:①无怀氏之民欤②葛天氏之民欤B.其:①亦不详其姓字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 .焉:①因以为号焉②且焉之土石D .以:①以此自终② 以乐其志5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A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6 、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1)()(2)()(3)()(1)A 、期在必醉B、君问归期未有期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D、度已失期(2)A 、或置酒而招之B、怅恨久之C、楚人怜之D、又数刀毙之(3)A 、亲旧知其如此B 、其两膝相比者C 、以彰其咎D、其真无马邪四、问答题1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②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③全文的中心句是:2 .详读全文,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3、文意理解:(1)、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 (2)、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不”,突出了作者怎样的特点?(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4 、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5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6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到了 _____ 的程度;二是_________ ,达到了_________ 的程度。
7 .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3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练习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执策而临之④才美不外见⑤ 故虽有名马⑥不以千里称也⑦策之不以其道⑧其真无马邪⑨一食或尽粟一石⑩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⑾执策而临之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⑷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故虽有名马故时有物外之趣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 、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 .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 .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3 .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委而去之4 .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 .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著称。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
5.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 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四、问答题1 、理解:本文通篇运用的是的写法,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xkb1 .co m 2 、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3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 .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5 、理解填空。
①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②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③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6. 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理解:7.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
①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②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我选第题,我的看法是:8.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9 .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具体表现:思想感情:10.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12.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13 .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4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A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练习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③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④腰白玉之环⑤益慕圣贤之道⑥媵人持汤沃灌⑦弗之怠⑧门人弟子填其室⑨援疑质理⑩卒获有所闻⑾同舍生皆被绮绣⑿腰白玉之环⒀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⒁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⒃足肤皲裂而不知⒄久而乃和⒅录毕,走送之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余则?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9)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