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
湖南武陵山片区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充足,近年来,在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驱动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推动当地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文章先从理论上阐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依据,并对当地产业的发展效益以及发展路径做出分析。
标签: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效益评价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创作、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音像业和网络业等内容。
旅游产业则是为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功能的产业的总称。
随着近年来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欲望也不断提高,各地区也将旅游开发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过程中,产业融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即产业边界随着产业增长出现的产业收缩的过程。
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文化旅游产生兴趣,因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一个新问题。
从产业类型的角度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均属于“朝阳产业”,其在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重合区域,因此,具备融合发展的条件;从产业发展效益来看,二者的融合能够推动一个新的产业类型的出现,从而扩大各自的市场需求,让旅游不再是单纯的游览,而具备了教育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并推动当地文化的开发、传承与创新发展。
二、影响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
武陵山片区域涉及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总面积达17.18万平方千米。
这片区域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容纳了白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传承下来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都具备着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依托。
近年来,在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推动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下,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例如,对游客需求的分析缺乏合理性,产业融合并不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简单叠加,其中涉及了服务行业的系统调整,但是目前在武陵山片区的产业融合中,相关部门对于游客在产业融合中形成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缺乏数据支持,影响了产业融合策略的设计,降低了游客对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
企业作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导,其在产业链条规划与设计中缺乏动力,难以平衡产业融合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影响了产业融合的长远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武陵山片区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应该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并根据效益评价反馈不断优化融合方案。
三、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1.宏观调控,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局限性,武陵山片区各省市、乡镇的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在政府引导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交通、文化、教育、餐饮、信息等行业的规划与投入,确保文化旅游的产业的发展能够获得良好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引入创新的产业发展理念、专业人才、信息技术等,为企业转型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为产业融合提供良好的软件环境。
2.市场导向,培育文化旅游新项目
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应该迎合市场需求,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深入开发。
例如,依托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设计文化旅游项目,其中有土家族的“过赶年”、苗族的“四月八”、侗族的“芦笙节”、白族的“绕三灵”等,在这些传统节日习俗的基础上,渗透少数民族歌舞、服饰,为游客设计体验式旅游,在特色文化的熏陶中实现消费预期。
3.人才培养,为产业融合储备人才
武陵山片区要想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应该将人才的培养放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针对当地的发展实际,培养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进而打造一支高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让人才成为推动产业融合的重要动力。
在发展中,政府应该推动高校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渗透文化旅游内容,并结合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体现人才培养的地域特色。
4.加强管理,完善产业融合推动机制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强大的融合推动机制,即首先要注重技术推动机制的构建,从文化产业发展入手,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产品内容,让产品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其次注重管理推動机制的构建,利用当前信息发展的优势,协调文化旅游产业中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的关系,提高整体管理效果;最后注重交流推动机制的构建,建立完善畅通的沟通机制,及时获取游客反馈,为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四、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益评价
随着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其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也逐渐显现。
从经济效益来看,产业融合推动了当地投资软环境的改善,打破了武陵山片区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提高了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优化了产业结构,如张家界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标杆,当地人的收入也随着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从文化效益来看,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武陵山片区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深入挖掘了当地传统文化的内涵,原本扎根于山川水乡的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解、研究,进而在产业的推动下形成文化旅游品牌,这对树
立当地的文化形象、推动特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环境效益来看,武陵山片区地形比较复杂,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不仅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原生态环境,对人与自然的协调相处也形成了深厚的理念,因此,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推动下,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旅游者提供了回归自然、体验古朴文化的机会,也为当地保护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尹华光,王换茹,姚云贵.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39-43.
[2]姚云贵,尹华光.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刊),2014(11):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