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科学发展观重要考点精解
科学发展观考试要点

科学发展观考试要点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科学发展观考试要点(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根本目的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 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 ,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全面发展是核心,协调发展是关键,可持续发展是重要支撑,以人为本是根本目的。
(二)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个新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共产dang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地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考研时事政治:十八大报告热门命题点总结

考研时事政治:十八大报告热门命题点总结十八大命题点一: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报告原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理论知识易出考点:1、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定位,即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
2、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四个自觉",即: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这个知识点是近几年考研的高频考点,对于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要做到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十八大命题点二:改革开放报告原文: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全]考研政治冲刺必背-科学发展观部分[下载全]
![[全]考研政治冲刺必背-科学发展观部分[下载全]](https://img.taocdn.com/s3/m/4f0f76a66c175f0e7dd1373f.png)
考研政治冲刺必背-科学发展观部分一、单选题:各种“核心”、“关键”、“实质”、“本质”等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4.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5.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6.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7.科学发展观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
二、多选题:各种“条件”、“必须”、“主要”、“坚持”等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2.抓紧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如何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考研知识点归纳科学发展观

考研知识点归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种重要理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根本目标。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考研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等方面。
本文将对考研必备的科学发展观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梳理。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科学发展观是指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全面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人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经济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以资源节约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 优先发展教育。
科学发展观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5. 推进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对外开放,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三、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为我们确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基本框架。
考研政治考前知识点预测 科学发展观

考研政治考前知识点预测:科学发展观
【分析点拨】
原理: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推动社会的发展。
与案例结合:科学技术对中华民族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科技是能促使社会在经济和社会上获得跨越性的发展的条件。
(2)促使国家制定”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3)促使国家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命题角度二: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重性,如何解决全球性问题?
【分析点拨】
原理:科学技术既能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人类,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1)一方面,科技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
考研知识点归纳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考研知识点归纳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指导,对于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主要特点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的一种发展观,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标,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驱动发展。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都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不断进行创新,适应时代的变化。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必须弘扬法治精神,保障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环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总结国内外经验和教训,探索和发展的一种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特点。
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注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再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此外,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勇于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坚持和平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学发展观主要考点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中央为何提出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三、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功运用,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坚持求真务实,掌握并运用好发展规律;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好”与“快”的辩证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本质认识上的深化,是对新形势认识的深化,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四、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初中政治知识重点科学发展观

初中政治知识重点科学发展观
初中政治知识重点科学发展观
初中政治知识重点精选:科学发展观
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以人为本,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使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①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谐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以人为本;
②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考研:政治科学发展观重要考点精
解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第二,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第三,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世界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这次全会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树立和落实全面
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年3月,全国人大[微博]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歩,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他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更加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科学理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
第3页共4 页
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
第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