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_陈振明_最新版
15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_陈振明_最新版
15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_陈振明_最新版15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如何有效地运作和提供公共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15个公共管理学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学科。
一、公共管理的定义和范围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它涵盖了公共政策制定、资源分配、人力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
二、公共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其原则包括公正、透明、效率、责任等。
三、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包括问题识别、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
这一过程需要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相关利益方的需求。
四、公共管理的组织结构公共管理组织的结构通常是分层次、分权责的。
它包括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和任务。
五、公共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评估等方面,旨在提高公共机构的绩效和效率。
六、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评估公共机构的绩效来提供决策依据,帮助改进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七、公共管理的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公共管理的核心环节。
它需要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相关利益方的需求,制定出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
八、公共管理的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是公共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它需要公共机构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九、公共管理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在公共管理中至关重要。
公共机构需要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确保公共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十、公共管理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公共管理涉及很多法律和伦理问题。
公共机构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社会公正和道德。
十一、公共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公共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公共机构应积极应对社会变革和挑战,提高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试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试笔记1. 公共管理的定义和特点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在执行公共职能的过程中,组织和调动各种资源,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公共性:公共管理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服务对象是公众;- 政治性:公共管理是政府的职能,受政治约束;- 多元性:公共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机构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决策;- 公正性:公共管理追求公平、正义和效率的综合目标。
2. 公共管理的理论模型2.1. 经济人模型经济人模型认为公共管理应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和经济理性决策。
2.2. 公共利益模型公共利益模型认为公共管理应注重公共利益的实现,强调公正、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2.3. 新公共管理模型新公共管理模型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追求效率和创新。
2.4. 历史与制度模型历史与制度模型强调公共管理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制度对其影响的重要性。
3. 公共管理的核心能力3.1. 决策能力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评估各种选择,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3.2. 组织能力公共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规划、协调和执行工作,实现组织目标。
3.3. 沟通能力公共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3.4. 领导能力公共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公共管理的实践问题与挑战4.1. 利益博弈与权力斗争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公共管理者需要妥善处理,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
4.2. 公共服务质量与效能公共管理者需要关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提高服务水平和满意度,满足公众需求。
4.3. 政策实施与监督公共管理者需要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并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问题,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
以上是我整理的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试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DOC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相关概念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1)、公共管理的含义: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
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与联系:a、公共管理除包括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外,还具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
B、公共管理是以管理概念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而公共行政是一种以传统的行政概念为基础的公共服务。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的含义:公共部门是指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公共物品的含义: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物品的消费之外。
(3)公共物品的分类A、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等特征的物品是纯公共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B、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公共物品(软公共物品)。
有形的公共物品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如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一类的服务。
C、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全国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地方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1)、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共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的,私人管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公共管理学》重点总结_陈振明版
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论述。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和政策分析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具有贴近实践和实际操作性的特点。
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公共事物的管理过程及其规律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部门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物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公共部门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研究、公共管理一般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外部环境研究等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目标具有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公共事物:公共管理的客体公共事物是指涉及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满足其共同需要、关系其整体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具有社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和规模性公共权力:实现公共管理的前提公共权力是指公共机构处理公共事物的权力政府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机构新公共管理:政策的执行、公共服务的提供等职责可以转移至非政府公共部门甚至私人部门。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广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的外延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物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政府对自身事物的管理,广义上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物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宏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指的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治理或政治治理。
中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是我们所谓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与政治统治相分离的公共管理活动。
在政治/行政二分法(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识的执行)下,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都是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模式。
在微观层面上,公共管理重点是解决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新公共管理更多地在这一范畴内体现出来。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全)
2.3.3 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
• 1.X理论与Y传统 观念”
• Y理论——表明个人目标可以与组织 目标达成一致
39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 2.公共行政人员行为 • “成人发展模型” • “文化行为模型” • “政治行为模型”
40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21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2.1.2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 1.组织人员 • 2.组织目标 • 3.职能范围 • 4.机构设置 • 5.职位设置 • 6 .权力与职权
7.权责划分 8.规章制度 9.团体意识 10.组织设计 11.支持硬件 12.技术和信息
公共管理学原理
转轨时期政府的公共管理面临着一系列严
峻的挑战:
• 首先来自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方面;
• 其次,政府必须进行公共管理或行政 管理体制的创新,推进行政-政治体制 改革;
• 再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 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下 依赖于能否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廉洁 奉公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1.2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公共管理系统学》陈振明版考研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遵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和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l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p3)★★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l描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群众提供效劳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政策和法律,其关注的焦点是进程和顺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践的举动。
公共管理(puhlic management)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效劳的活动,它关注的不是进程、顺序、和遵照指示办事,更多地关注结果。
在很大群度上这是企业肉体在公共范围的表达。
可见,二者的区别主要表达在:l主体不同:2.关注点不同。
2.公共物品(P6)★与公家物品相对应,指那些具有消赞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外部性特征的物品。
依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软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和中央性公共物品,3行政国度(P24)★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分歧,在资本主义国度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度权利体系中出现的,行政权利扩张的现象,并成为一种普遍的国度现象。
主要表达内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二简答1 区别公共管理与公家管理?(P4)★★★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指公兆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效劳的活动。
他与公家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使命不同。
前者追求公基效劳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公家营利。
第二,相比之下,公共管理的效率看法不强。
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进程缺乏竞争。
第三,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公共部门不象公家部门的权利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第四,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厉。
公共部门的公务员绩效评价规范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第五,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清楚的政治性和公特性。
公共管理包括普遍而复杂的政治活动。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 P25-28)★★市场经济下的公托管理与其他体制下〔如方案经济〕相比有一系列特点,主要表达在:第一,在市场经济开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方式不同。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全)
围、内容和方式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
变化。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1.4.2 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
• 首先,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 是不同的。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 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 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 的模式(即政府干预的模式)也 是不同的。
• 二是把公共管理学当作公共行政学的一 个分支学科;
• 三是将公共管理学看做一种不同于传统 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新途径、新 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1.3.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 (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 公共物品的学问。
公共管理学原理
2.3.3 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
• 1.X理论与Y理论
• X理论——“关于指挥与控制的传统 观念”
• Y理论——表明个人目标可以与组织 目标达成一致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 2.公共行政人员行为 • “成人发展模型” • “文化行为模型” • “政治行为模型”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 2.研究方法
• (1)系统分析 • (2)比较分析 • (3)实验分析 • (4)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1.4 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
• 1.4.1 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
• 专业专职的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活 动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 的。
•
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的范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主编第1 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1 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1.1 公共管理及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的效率意识不强。
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更强调责任。
第四,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第五,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
1.1.2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1.1.3 公共物品概念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
1.2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1.2.1 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1.2.2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1.2.3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1.3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1.3.1 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公共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解一是将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公共行政学;二是把公共管理学当作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三是将公共管理学看做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新途径、新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
1.3.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1.3.3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第一,公共管理学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第二,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第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焦点转变为“外部取向”,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使一些在传统公共行政学中没有的或不被重视的主题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主题。
第四,公共管理学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
第六,公共管理学更具现实性。
1.3.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1.研究途径不同的研究途径或方法2.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2)比较分析(3)实验分析(4)案例分析1.4 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1.4.1 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专业专职的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
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原理
• 3.公共选择理论与组织行为
• 公共选择理论假定组织中的个体是 “经济人”。
• “搭便车”问题
• 与利益是排他性的组织相比,具有相 容性利益的组织更有可能实现组织集 体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2.4 公共组织环境
• 2.4.1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 2.4.2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
管理手段
自我管理和自我服 的合作网络
务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分析的角度
政府管理的途径 公民社会的途径 合作网络的途径
政策过程的特征 运用市场机制执行 通过公共讨论发
政府的决策
展自己的政策
• 第四,公共管理学涉及大量的公 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 是规范的。
• 第六,公共管理学更具现实性。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1.3.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 1.研究途径
• 不同的研究途径或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 2.“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 挑战
• (1) “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 ;
• (2) “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 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 (3) “入世”对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 2 章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 3 章 政府改革与治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二版笔记(全).doc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二版笔记(全)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
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 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
15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_陈振明_最新版
补充复习材料: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A、联系。
(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与范围。
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
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
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全)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2.4.3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 • • • • 1.公共组织生命周期 (1)产生(创业)阶段 (2)集体化阶段 (3)规范化阶段 (4)精细阶段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 第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焦点转 变为“外部取向”,重视项目、 结果与绩效的研究,使一些在传 统公共行政学中没有的或不被重 视的主题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 主题。 • 第四,公共管理学涉及大量的公 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2.3.3 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
• 1.X理论与Y理论 • X理论——“关于指挥与控制的传统 观念” • Y理论——表明个人目标可以与组织 目标达成一致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 • • •
2.公共行政人员行为 “成人发展模型” “文化行为模型” “政治行为模型”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 2.“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 挑战
• (1) “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 ; • (2) “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 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 (3) “入世”对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公共管理学原理
• 3.公共选择理论与组织行为 • 公共选择理论假定组织中的个体是 “经济人”。 • “搭便车”问题 • 与利益是排他性的组织相比,具有相 容性利益的组织更有可能实现组织集 体目标。
《公共管理系统学》陈振明版考研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遵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和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公共管理学笔记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
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答:“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完整word版)陈振明版《公共管理学》第一章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3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1(2(1(2(3(4(54.“治理”与“善治”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一、公共组织:广义一一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
既包括政府 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 一一国家机关组织。
补充复习材料: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 一、 公共管理 A 、 联系。
(1) B 、 差别。
(1) 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 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 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 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 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 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外部性。
三、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一一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
传 一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公一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私人管理以营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传 一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 一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 内部取向”转为 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 与绩效研究。
(4) 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
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 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 一局限规范研究。
(6) 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 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A 、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一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
所谓传统政府即 全能型政府”: 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2) 制度化薄弱。
B 、 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
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1 )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
(2)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行 (3)建立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2,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岀的挑战。
化进程。
(2) 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法律规则意识淡薄, 方利益至上,阻碍 WTO 规则的有效执行。
(3) 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力不足)。
(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市场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地 (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 ;学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 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可分为管理文化、科技、教育、国防、公安、外交等事务的各种公共组织。
(1) 按财务-会计标准划分(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 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 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
A 、 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
女口,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 、 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
其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对抗的,当事人 可拒绝裁决。
如,仲裁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种行业协会等。
C 、 非强制性公共组织:这类公共组织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与服务性。
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 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
(3) 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
A 、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
专业化与协作 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 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 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④ 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 控制范围”。
⑤ 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
⑥ 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B 、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
在 20世纪50年代后的美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官僚组织的基础是理性一合法权威。
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的规则来管理,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
④ 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
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C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
特点:公共事务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 代理人”政府;不可随意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不可随意利用行政命令取消合同;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
四、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
管理层次 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
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 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二者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
A 、 尖形结构”一-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
(1) 优点:权力集中,分工明确,便于统一行动。
(2) 缺点: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使高层决策被走样”执行。
B 、 扁形结构”一-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其形态扁平。
(1) 优点: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决策执行时间短,下级执行人员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执 行面广,也较灵活。
(2) 缺点:相对松散,集体行动难度大。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 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 ,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政府机构、五、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1,直线结构。
直线结构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结构中每一层级的个 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不与相邻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与服从关系。
2, 职能结构。
职能结构是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 3, 直线一职能结构。
直线一职能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4, 矩阵结构。
是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形式。
六、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1) 纵向结构。
也称为层次结构。
它反映行政组织内若干层次中特别是上下层次之间的领导与服从关系。
宏观上分为中央层次和地方行政组织两大层次。
中央层次指中央人民政府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的层次划 分有两级制、三级制、四级制三种类型。
微观上指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
(2) 横向结构。
又称分布结构,它反映的是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来 往关系。
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反馈部门、监督部门。
在我国,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服务从于纵向结构。
七、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
A 、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1) 首长制:又称为一长制或独任制, 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 务。
缺点:①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 督。
②首长个人在精力、体力、知识、智慧、才能方面的局限,不利于对行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当处 理。
(2) 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
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 的组织体制。
今天瑞士联邦委员会是典型的委员制。
优点: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事考察周全,委员互相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
缺点: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间相互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 容易泄露决策机密。
B 、_______ (1)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
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优点:①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
②权力集中, 缺点:①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
②缺乏专业分工, 要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容易造成独断专行。
(2) 职能制:又称分职制。
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等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 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优点: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行政首长也有精力进行组织的宏观管理。
缺点: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直辖市,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 部门无所适从。
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
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从上到下辐射开来,有助于统一指挥。
工作弹性小。
③各层级行政首长权力集中,C 、根据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1) 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 组织体制。
这种体制下,高层的机关往往包揽较多的事务决策。
优点:政令统一,可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实行一致标准,便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
缺点:节制过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因地制宜,及时处理行政事务,机 关及个人也容易导致独裁和长官意志。
(2)分权制: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 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
①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 ②各层级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容易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③可防止上级组织和个人的独断行。
① 权力过于分散,上级组织的目标、意图难以实现,上级反受下级牵制。
②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D 、 _________(1)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
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 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优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 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
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2) 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
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 监督的组织体制。
优点:行政机关独立性大,措施灵活,通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对某些局部事务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