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国的古代典籍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导读》第七章

《国学经典导读》第七章

29
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四)出色的战争描写
第一节 《三国演义》
第二,同中见异地描写战争,能写出 每场战争的独特性。《三国演义》全书描 写的大小战争有几百次之多,但作者每每 都能写出各次战争的不同特性,绝少雷同。
30
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四)出色的战争描写
第一节 《三国演义》
第三,善于将战争与人结合起来,通 过战争来展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来表现 战争的瞬息万变、波谲云诡。
13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三国演义》
陈寿所处的西晋篡夺了曹魏的政权,司马光 所处的北宋亦是篡权而来,因此必以曹魏为正统。 而习凿齿和朱熹所在的朝廷均为南渡偏安朝廷, 因此必须拥刘,以说明正统的重要性及君权天授 的合理性,强调自身的“汉家正统”,表明政权 的“天命所归”。
14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12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三国演义》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过程。个中原因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一语道破:
陈氏生于西晋,司马氏生于北宋,苟 黜曹魏之禅位,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与 朱子,则固南渡之人也,惟恐中原之争正 统也。诸贤易地而皆然。
(一)《三国》中的权变艺术
权变,简单地说,就是权衡变通,即权衡事情的利害,作 趋利避害的应变。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实质上就是中国思想 家孟子所说的“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现代汉语词典》对“权变”一词的注释是:“随机应变”。 作为领导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权变艺术,我们可以笼统地理解 为,领导者在政治活动中的随机应变。
22
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二)全书结构宏伟,章法谨严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
这句话表达了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学会以 柔软的心态去应对,从而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
这句话表达了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追求简单、自然,不要 过于复杂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事情的本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该书的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其中,第二章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则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第四章则主要探讨 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价值。这些章节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全 面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体系。
内容摘要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中国古典文献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著作。这本书的对 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精彩摘录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是一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学、哲学等多 个领域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精彩摘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该书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中,第五章讲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发展;第六章则重点介 绍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外交关系;第七章章则主要探讨了中国历史上 的思想、文化和艺术。这些章节的内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清晰的中国历史脉络。
该书的第八章到第十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品和作家。其 中,第八章讲述了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第九章则 重点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的文学流派、运动和代表作家;第十章则主要探讨了中 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这些章节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 中国文学知识体系。

中国古典典籍列表 (依内容分类)-推荐下载

中国古典典籍列表 (依内容分类)-推荐下载

中国古典典籍列表(依内容分类)儒家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它荀子春秋繁露孔丛子盐铁论新语法言新书新序说苑潜夫论中论申鉴颜氏家训大戴礼记朱子语类帝王略论古文尚书尚书大传韩诗外传六艺略白虎通义五经异义周易集解易经原典易童子问春秋经传纂例周官新义七经小传大学衍义补经典释文孟子字义疏证汉学师承记经义述闻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今古学考孔子改制考经学历史经学通论国故论衡四书章句集注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抱朴子文子太平经关尹子通玄真经黄帝四经阴符经法家韩非子商君书燕丹子名家尹文子公孙龙子邓析子人物志冰鉴墨家墨子纵横家鬼谷子杂家吕氏春秋管子晏子春秋慎子淮南子鹖冠子论衡风俗通义小说家列女传搜神记西京杂记兵家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黄石公三略握奇经将苑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武经总要虎钤经何博士备论十七史百将传史家左传(春秋)公羊传谷梁传(战国)国语国榷史通吴越春秋(东汉·赵晔)十六国春秋(北魏·崔鸿)册府元龟大唐创业起居注(隋唐·温大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续资治通鉴太平御览(宋朝)战国策十国春秋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新元史(民国·柯劭忞)清史稿(民国·赵尔巽、柯劭忞等)别史战国纵横家书战国国语战国策列女传吴越春秋东汉·赵晔越绝书献帝春秋东汉汉末英雄记魏·王粲晋四王遗事东晋·卢綝晋八王故事东晋·卢綝华阳国志人物志三国魏·刘邵十六国春秋别本北魏·崔鸿大唐创业起居注唐·温大雅唐国史补唐·李肇贞观政要史通文史通义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顺宗实录唐·韩愈唐六典唐·李林甫等通典唐·杜佑通志文献通考五代史补宋·陶岳唐会要宋·王溥地理和地图山海经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衔之)禹贡地域图(西晋·裴秀)北户录(唐·段公路)吴地记(唐·陆广微)岭表录异(唐·刘恂)桂林风土记(唐·莫休符)蛮书(唐·樊绰)长春真人西游记(元·李志常)西游录注(元·耶律楚材大理行记(元·郭松年)安南志略(元·黎崱)岛夷志略(元·汪大渊)异域志(元·周致中)星槎胜览(明·费信)殊域周咨录(明·严从简)读史方舆纪要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读史方舆纪要(明末清初·顾祖禹)历代舆地图(清末·杨守敬)康輶纪行(清·姚莹)佛家见中国佛典列表文学搜神记搜神后记抱朴子太平广记文苑英华诗话总龟文章精义修辞鉴衡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论文偶记楹联丛话初月楼古文绪论闲情偶寄欧陂渔话艺概春觉斋论文论文杂记诗品文镜秘府论唐朝新定诗格评诗格诗格金针诗格文苑诗格二南密旨文笔要诀笔札华梁诗议炙毂子诗格缘情手鉴诗格新定诗格流类手鉴诗髓脑雅道机要风骚要式诗中旨格诗格要律诗格续金针诗格诗话总龟前集诗话总龟后集处囊诀诗评温公续诗话中山诗话后山诗话临汉隐居诗话竹坡诗话紫微诗话彦周诗话唐子西文录珊瑚钩诗话韵语阳秋二老堂诗话白石诗说诗人玉屑诗法家数木天禁语夷白斋诗话历代诗话考索诗辩坻春酒堂诗话抱真堂诗话诗筏载酒园诗话围炉诗话古欢堂杂着诗义固说西圃诗说兰丛诗话茧斋诗谈小澥草堂杂论诗龙性堂诗话剑谿说诗瓯北诗话诗学源流考雨村诗话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葚原诗说静居绪言国朝诗话石园诗话老生常谈小清华园诗谈三家诗话辍锻录退庵随笔养一斋诗话养一斋李杜诗话竹林答问白华山人诗说筱园诗话诗概二十四诗品六一诗话石林诗话岁寒堂诗话民国五年无锡丁氏排印历代诗话续编本白石道人诗说沧浪诗话滹南诗话艺苑卮言诗薮姜斋诗话原诗渔洋诗话说诗晬语随园诗话石洲诗话饮冰室诗话风骚旨格诗式本事诗乐府古题要解诗人主客图杜工部草堂诗话优古堂诗话艇斋诗话藏海诗话巩石溪诗话对床夜语江西诗派小序娱书堂诗话时贤本事曲子集古今词话复雅歌词碧鸡漫志能改斋词话苕溪渔隐词话拙轩词话魏庆之词话浩然斋词话吴礼部词话梅磵诗话吴礼部诗话诗谱升庵诗话国雅品四溟诗话归田诗话逸老堂诗话南濠诗话麓堂诗话诗镜总论续诗品答万季野诗问钝吟杂录乐府指迷词源词旨渚山堂词话词品爰园词话窥词管见古今词论七颂堂词绎远志斋词衷花草蒙拾皱水轩词筌金粟词话古今词话介存斋论词杂着赌棋山庄词话蒿庵论词芬陀利室词话白雨斋词话复堂词话论词随笔词征人间词话蕙风词话词洁辑评雨村词话西圃词说铜鼓书堂词话雕菰楼词话灵芬馆词话词综偶评戏鸥居词话张惠言论词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片玉山房词话词苑萃编本事词莲子居词话乐府余论填词浅说双砚斋词话问花楼词话词迳听秋声馆词话憩园词话语华盦词话蓼园词评左庵词话南亭词话词学集成菌阁琐谈词概词坛丛话岁寒居词话褒碧斋词话词论近词丛话湘绮楼评词饮冰室评词大鹤山人词话近代词人佚事强村老人评词玉栖述稚词说卧庐词话小三吾亭词话忍古楼词话海绡翁说词稿粤词雅柯亭词论声执教坊记拓鸡漫志唱论南词叙录魏良辅曲律曲律曲品度曲须知谭曲杂札乐府传声雨村曲话雨村剧话花部农谭藤花亭曲话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宋元戏曲考姓氏百家姓元和姓纂(唐·林宝)艺术和风俗风俗通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剑经茶经棋经推背图医术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针经金匮脉经肘后救卒方和肘后百一方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科学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农业综合类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梦溪忘怀录四民月令四时纂要耕织图琐碎录农艺门陈剪农书种艺必用种艺必用补遗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种树书臞仙神隐书便民图纂树畜部多能鄙事农说陶朱公致富奇书农圃六书劝农书天工开物“乃粒”等篇农政全书国脉民天补农书梭山农谱农桑经授时通考知本提纲农则农圃便览三农纪修齐直指宝训郡县农政浦泖农咨马首农言多稼集农言著实植物、农业气象类南方草木状全芳备祖救荒本草群芳谱广群芳谱植物名实图考国家五行农具类来侣经农器谱诸器图说代耕架图说水利、营田类吴中水利书浙西水利书五省沟洫图说筑圩图说几辅河道水利丛书井利图说营田辑要荒政、害虫防治类救荒活民书捕蝗考治蝗全法农作物类禾谱稻品泽农要录江南催耕课稻编释谷甘薯录御题棉花图木棉谱糖霜谱茶经园艺类灌园史汝南圃史花镜笋谱菌谱水蜜桃谱携李谱打枣谱橘录荔枝谱闽中荔枝通谱岭南荔枝谱龙眼谱洛阳花木记花史左编百菊集谱洛阳牡丹记芍药谱金漳兰谱竹谱园冶畜牧兽医类相马经司牧安骥集马经通玄方论马书元亨疗马集牛经大全养耕集相牛心镜要览猪经大全鸡谱鸽经蚕桑、养蜂类蚕书豳风广义养蚕成法广蚕桑说湖蚕述野蚕录蜂衙小记水产类陶朱公养鱼经范蠡养鱼经种鱼经闽中海错疏数学和天文学甘石星经周髀算经五星占灵宪九章算术四元玉鉴太玄经政治贞观政要教育幼学琼林三字经千字文急就篇百家姓千家诗增广贤文龙文鞭影蒙求(唐·王翰)鉴略妥注(明·李廷机)幼学琼林(明·程登吉)菜根谭(明·洪应明)声律启蒙(清·车万育)笠翁韵对弟子职程子四箴神童诗童蒙训小学敬斋箴训蒙诗百首童蒙须知训理字训朱子论定程董学则经学启蒙小学诗礼教子斋规名物蒙求范氏心箴历代蒙求算学启蒙总括金璧故事幼学杂箴霍渭涯家训洞学十戒童子礼钱币和泉谱顾烜钱志刘氏钱志碑碣金石集古录(宋·欧阳修)金石录(宋·赵明诚)隶释(宋·洪适)金石萃编(清·王昶)八琼室金石补正(清·陆增祥)。

民主与教育——精选推荐

民主与教育——精选推荐

第七章民主与教育内容摘要本章包括三节。

第一节民主与人生,从不容维度分析了民主的内涵,概括出民主的三大特征,分析了民主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民主与教育,提出了民主的政治理想只有通过适当而有效的教育才能够实现,论证了民主公民应具备的五个素质,分析了民主教育的性质与目的。

第三节教育的民主化,分析了教育民主化的发展历程,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如何建设民主的学校。

学习目标1.掌握民主的主要特征2.理解民主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3.理解掌握民主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4.理解民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5.了解教育民主化发展的历程和应遵循的原则第一节民主与人生研究民主与人生二者关系的原因:1、民主之所以与教育有关联,根源在于民主与人生有关联;教育以人生为本,因此教育要想增加个人的福祉,就必须要认识、分析和反思一切与人生福祉有关系的存在。

2、通过对民主与人生关系的分析,使每一个现代公民意识到:民主,不是别人的事,而是我们自己的事;民主,不是个体幸福生活的奢侈品,而是个体幸福生活的必需品。

一、民主的内涵(一)日常生活中“民主”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民主”是一个高频词,有比较丰富或复杂内涵。

但是也有一些“有限共识”:首先,“民主”是一个褒义词;其次,“民主”是对于“强者权力”的一种限制;再次,“民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二)“民主”的词源西方:democracy, 来自于古西腊文,由demos(地区/人民)和kratos(统治/权力)组成。

我国:古代典籍中,“民主”即人民的“君主” 、“父母官” 或“管理者” 。

《辞海》对”民主”作了如下解释:①原意指人民的权力②庶民之主宰(三)不同政治哲学中“民主”的概念1.对“民主”概念的最早阐述和批评来自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对于“民主”深恶痛绝,将“民主制”与“寡头制” 、“财阀制” 、“僭主制”等并列加以反对,认为“民主”是“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而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说明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说明

•第六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 (本章内容分别调整到第二章和第十四章) •第七章 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2课时 略讲与 自学) •第八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2课时 略讲与 自学) •第九章 中国古代教育 (2课时 略讲与 自学) •第十章 中国古代文学 (自学)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与自学) 第十三章 与自学)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四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 政治结构
• 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 第二节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 社会结构的特征 •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 结构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 程
•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第二节 殷商时期:从神本走向人本 •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 第四节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 走向
•《尘埃落定》阿来 •《我与地坛》史铁生 •《马桥词典》韩少功 •《棋王》阿城 •《心灵史》张承志 •《人生》路遥 •《小月前本》贾平凹 •《狼图腾》马戎 •《叔叔的故事》王安忆
《中国文化概论》有关网站 国学网 佛教导航 维基网
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史学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 宝藏 •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 • 第三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传统
• 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历史 发展 • 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开掘 •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十四章 中国的宗教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1,课程说明
2,章节与课时安排 3,目录
4,教学参考书目、文献 5,网站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说明

专题11 《经典常谈》之《四书》第七内容简介+习题+原文

专题11  《经典常谈》之《四书》第七内容简介+习题+原文

《经典常谈》之《四书》第七内容简介+习题+原文内容简介《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

《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

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

习题演练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A.④①②⑤③B.①②④⑤③C.①④②③⑤D.④②①③⑤2.选出填写在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虽然,在中国古代,稍有文化的人都拜读过《论语》,。

,。

在古代典籍里,论普及度、影响力,《论语》当居榜首。

①《论语》因其言简意赅、句短情长②在民众中口头流传也很广泛③但是通读全书的现代人却不多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3.以下两幅漫画选自蔡志忠编绘的《论语》,请根据要求作答。

(1)小文想对[甲]图中“书呆子”的读书方法做出规劝,最恰当的一项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小锦想用一语来评价[乙]图中的说话人,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仁,不让于师B.德不孤,必有邻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巧言令色,鲜矣仁二、语言表达4.在古人的智慧中体会君子内涵本次活动中,小海和小曙所在小组还从课外搜集了一些古人关于君子的说法,进行组内交流。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众多经典典籍的影响。

这些经典典籍既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带您领略其中的博大精深。

《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该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诸多方面。

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例如“仁爱”、“孝顺”、“忠诚”等。

《论语》对于培养个人品德和塑造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

该书以简洁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

通过强调“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观念,倡导了一种平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道德经》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都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角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该书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人性的善恶、爱情的曲折等丰富多样的内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真实记录,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诗歌文献之一。

该书收录了约300多首诗歌,内容涉及宫廷生活、民间风俗、自然景物等各个方面。

这些诗歌以其简练、质朴的表达方式,传递了古代人民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经》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以英雄豪杰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该书以宋江等108位好汉的抗争史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

国学经典选读第七章课件

国学经典选读第七章课件

7.4 齐 民 要 术
二、传世价值
书中记载了主要农作物粟、黍、稷的播种日期,介绍了选种、浸种 和给水稻催芽等技术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该书在强调因地因时制 宜的同时,对土壤的改良和耕作技术(耕、锄等)也十分重视,提 出要经常保持土壤中所含有的适量水分,增强土壤肥力,要利用农 作物吸收养料的不同进行作物的轮作、间作、混作和套作。在蔬菜 栽培方面,提出应高度利用土地,生产上要粪大水勤;在果树种植 方面,详细介绍了嫁接法;在家畜饲养方面,提出应注意喂料和喂
7.6 梦 溪 笔 谈
二、传世价值
在天文学方面,《梦溪笔谈》阐释了沈括对浑仪、漏刻、 圭表等天文仪器研制方面的许多创见,记述了他的“日 有盈缩”这一重要发现,以及关于实行阳历“十二气历” 的建议。书中还准确描述了五星运行的轨迹,计算出月 道与黄道交角每月后退度数的更为精确的数值,正确说 明月亮的盈亏生光现象,发明准确测定极星位置的方法, 详细记录并描述陨石特征及陨落过程,指出了铁陨石的 存在等。这些都是天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重要成就。
皇皇巨著——科学
内容导读
中国古代科技像一条河流,从发源到汇入世界科学大海,一 直连绵不断,其继承和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中国古代的科 学技术有过惊人的辉煌,只是在近二三百年开始落后于西方。
要了解中国古代究竟有哪些伟大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著名 科技典籍无疑是值得认真发掘的巨大宝库。据统计,仅中国 古代医药学的著作就有万种以上,数学著作也有上千种,农 学著作近400种。这些科技典籍不仅记载了我国古代在天文、 数学、农学、地理、化学、物理和工程技术等各个科学领域 取得的成就,还留下了许多前人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
第 一 节
第 二 节
第 三 节
第 四 节

7 方志史 第七章 清代方志

7 方志史 第七章 清代方志
方志学概论
第七章 清代方志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 • 掌握下列基本概念:[顺治]《河南通志》、考据派、文献 派、戴震、章学诚、《湖北通志检存稿》、[乾隆]《永清 县志》、[嘉庆]《广西通志》、[乾隆]《汾州府志》、[嘉 庆]《泾县志》;清代方志发展的特点。 • 二、理解:
• 准确理解清代修志两大流派——考据派与文献派的异同。
《顺治河南通志•凡例》
• ( 1 )通志与一统志不同。一统志别有会典,故职官、选 举、户口之数不载焉。古今之文,皆艺文也,故艺文不载 焉。通志系一方典制,概不得遗,因分类三十。 • (2)通志与诸史不同。史垂法戒,善恶并书;志以扶奖为 主,故纪善不纪恶;要其指一也。 • (3)旧志圣迹一条,载孔子及诸贤列传。夫先圣先贤,非 尽产中州也,何必饰以为重,故删之。 • (4)图考皆重核订正,至星野、河渠与旧图迥别,务期详 确,不敢因循。 • (5)建置沿革,表、注相符,以便稽考。惟南北朝最繁, 尚有未备,俟好古者增辑焉。 • (6)山川古迹,旧志遗缺颇多,今择其必宜录者,确订增 入。 • (7)古迹见存者书,废置者亦书,既兴怀古之思,亦商存 羊之意。
星野
沿革 疆域(形胜、山 川、村庄)
风俗
土产 城池
风俗
物产 城池 公署
风俗(物产附)
城池 公署(学校、贡 院、书院附)
礼制(风俗附)
物产 建置(城池、公 署、驿递、铺舍、 坊表、道路、坊 集、津梁)
学校 职官 户口 田赋 古迹 关隘 津梁 堤堰 陵墓 寺观
学校 选举(武勋附) 职官 封建 户口 田赋 古迹(寺观附)



有清一代志书不能评价过高,诚如梁启超曰:“方志 中什之八九,皆由地方官奉行故事,开局众修,位置冗 员,钞撮陈案,殊不足以语于著作之林”。 但毕竟也涌现了不少名志、佳志:如周永年、李文藻 合撰的《乾隆历城县志》,万经、全祖望参与编修的《乾 隆宁波府志》,邵晋涵等纂修的《乾隆杭州府志》,闻性 道纂修的《康熙鄞县志》,钱大昕等纂修的《乾隆鄞县 志》,董沛、张恕、徐时栋等纂修的《同治鄞县志》,戴 震编纂的《乾隆汾州府志》、《汾阳县志》,孙星衍主修 的《乾隆松江府志》、《三水县志》等,谢启昆为广西巡 抚时,主持编纂的《嘉庆广西通志》,阮元编纂的《广东 通志》,章学诚编纂的《永清县志》、《和州志》、《亳 州志》、《湖北通志》等。

中国的古代典籍

中国的古代典籍

先秦诸子旳代表作
《老子》、《庄子》、《墨子》、《荀 子》、《晏子》、《管子》、《商君书》、 《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
汉魏六朝诸子旳代表作
《新语》、《淮南子》、《盐铁论》、 《论衡》、《抱朴子》、《世说新语》、 《颜氏家训》
集部典籍
收录诗文词赋等书,《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分为 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5个部类。楚辞 是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旳诗歌作品。别集指 个人旳诗文集,中国古代旳文人墨客及政治家有 编撰个人文集旳习好,时代愈往后,个人文集愈 多,明清时代旳个人文集多达四五千种。总集汇 集多人旳诗文作品,现存最早旳诗文总集是梁朝 萧统编旳《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收录先 秦至梁诗文130余家,700余篇。陈朝徐陵编旳 《玉台新咏》收录汉代至梁旳诗歌,是继《诗 经》、《楚辞》之后旳古诗总集。著名旳诗文总 集还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 三国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等。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 。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旳两 篇,被抽出单独列名。“四书”最初由朱 熹提出,为儒学旳入门读物,明清时成为 科举考试必读之书。
经部旳典籍除了这些被正式列为经典旳儒 家著作外,还涉及其他注释和研究经学旳 书籍,因为古代经学旳地位很高,所以, 历代旳经学著述难以胜数。清代乾隆时官 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经部书籍共l773 部,20427卷,分为易、书、诗、礼、春秋、 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10个部 类。
史志目录:正史中旳“艺文志”或“经籍 志”,记载各朝各代旳书目;
官修目录:国家藏书整顿后撰写旳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即是一部官修书目;
私家目录:私人藏书家编纂旳书目。
二、阅读古籍旳文化知识

第七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散文

第七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散文


“文以明道” 摆正了文与道之间的辩证关 系。他们的所谓“道”不仅指外在的伦常教 化、道德规范,也兼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 人格精神,用于文章上,则是指具体内容。 韩、柳从原则上解决了散文创作中的文道关 系问题,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

韩柳都强调作家本人的修养,即重视 作家的思想、人格、气质、品德等内 在精神力量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并 强调作家应有严肃的创作态度。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 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 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 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 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 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 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 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 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 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 其不然乎?
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 介的儿子,出嗣韩会为子。 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 抚养成长。韩愈和十二郎为 叔侄,情同兄弟,从小生活 在一 起,感情特别深厚。但 成年以后,韩愈四处漂泊与 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 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 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 噩耗。十二郎的死,使他悲 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 忆。作者情不能已,写成此 文。



古文运动
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以韩愈、柳宗 元为代表的古文家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影响 广泛的散文革新活动,对散文的文体、文风和 文学语言诸方面都实行变革,后人称之“古文 运动”。 古文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提倡质朴的秦 汉式散文,企图以此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 扬正统思想,以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另一方面, 借助于古文来更好地表达个人意志及情感。古 文运动的文学史价值,也正在于后一点。

中国古籍书目大全(国学经典)

中国古籍书目大全(国学经典)

中国古籍书⽬⼤全(国学经典)经部⼗三经001周易、 002尚书、003诗经、 003周礼、 004礼记、005左传、 006公⽺传、007⾕梁传、008论语、 009孝经、 010尔雅、011孟⼦、 012中庸、 013仪礼其他001四书章句集注、 002春秋繁露、 003新本郑⽒周易、004⼤戴礼记005韩诗外传、 005易纬是类谋、 007易纬坤灵图、008易纬乾元序制记009陆⽒易解、010东坡易传、 011周易正义、 012易传、013周易参同契014尚书正义、015韩诗外传、 016⽑诗正义、 017泰泉乡礼、018深⾐考误、 019深⾐考020仪礼注疏、021礼记正义、023周礼注疏、027孝经注疏、 024春秋左传正义、026春秋⾕梁传注疏、 028春秋公⽺传注疏、025⼤学、 026⼤学集注、 027⼤学问、028孟⼦集注、029孟⼦注疏、030孟⼦字义疏证031中庸集注、 032论语集注、033论语注疏、 034尔雅注疏、035轻松学诗经史部⼆⼗五史001史记、002宋书、 003梁书、004魏书、 005陈书、006南史、007北史、008南齐书、 009北齐书、 010周书、011汉书、 012后汉书、013三国志、 014晋书、 015隋书、016旧唐书、 017新唐书、 018旧五代史、 019新五代史、020宋史、021辽史、 022⾦史、 023元史、 024明史、 025清史稿其他001资治通鉴、 002续资治通鉴、 003唐才⼦传、 004贞观政要、 005逸周书、006古列⼥传、 007徐霞客游记、 008⼤唐西域记、 009荆楚岁时记、010战国策、 011前汉纪、 012后汉纪、 013华阳国志、014东观汉记015通典、 016唐会要、 017唐律疏议、018吴越春秋、019洛阳伽蓝记、020越绝书、 021前汉纪、 022江表志、 023江南野史、 024五国故事、025邺中记、 026三楚新录、 027江南馀载、028吴越备史、029九州春秋、030越史略、 031东观奏记、032北狩见闻录、033⽵书纪年、 034五代史阙⽂、035官箴、 036平宋录、 037⼤⾦吊伐录、038松漠纪闻、 039翰林志、 040⾼⼠传、 041李相国论事集、 042⾚松⼭志、043真腊风⼟记、044荆楚岁时记、 045北戸录、046岳阳风⼟记、 047溪蛮丛笑、048吴中⽔利书、 049岁华纪丽谱、050吴地记、051平江记事、 052南岳⼩录、053岭表录异、 054东京梦华录、 055风⼟记、056益部⽅物略记、057游城南记、 058淳熙三⼭志、 059桂林风⼟记、060朝鲜赋、061南宋都城纪胜、 062桂海虞衡志、 063洛阳名园记、 064南⽅草⽊状、065佛国记、 066捕蝗考、 067宋朝事实、 068⼤清律例、069三国杂事、070史通⼦部兵书类武经七书001孙⼦兵法、 002吴⼦兵法、003尉缭⼦、 004司马法、005六韬、 006三略、007唐李问对、其他兵书001孙膑兵法、 002百战奇略、003握奇经、 004练兵实纪、005将苑、006何博⼠备论、 007三⼗六计、008守城录、009孙⼦略解、 010乾坤⼤略、011墨⼦城守各篇简注、 012兵制、013阴符经、014太⽩阴经、 015历代兵制、016素书、017备论其他⼦部001⽼⼦道德经、 002庄⼦、 003荀⼦、 004墨⼦、 005列⼦、006申鉴、007说苑、008新语、009论衡、010茶经、 011棋经、012中论、 013邓⼦、014盖庐、015⼈物志、 016潜夫论、 017初学记、018洛阳牡丹记、 019王守仁全集、020四⼗⼆章经、 021论衡校释、022梦溪笔谈、 023太平⼴记、 024孔⼦家语、025韩⾮⼦、026⿁⾕⼦、 027 归⽥录、 028唐新语、 029公孙龙⼦、030搜神记、031搜神后记、 032周易参同契、 033⼭海经校注、034艺⽂类聚、035穆天⼦传、036唐摭⾔、 037颜⽒家训、038古画品录、 039盐铁论、040宋⾼僧传、 041⼴弘明集、042钝吟杂录、043弘明集、044宣室志、045世说新语、 046⾦匮要略注、047九章算术、 048吕⽒春秋、049黄帝内经灵枢经、 050黄帝内经素问、051备急千⾦要⽅、 052伤寒论注、053难经本义、 054神农本草经、 055孔丛⼦、056抱朴⼦内篇、057法⾔义疏、 058风俗通义、 059鹖冠⼦、 060齐民要术、061潜夫论、 062范⼦计然、 063西京杂记、 064晏⼦春秋、065周髀算经、066朱⼦语类、 067⼭房随笔、 068林泉⾼致集、069吴⼦兵法辑佚、 070银雀⼭尉缭⼦、071司马法逸⽂、072群书治要三略、073孙⼦略解、 074⽔战兵法辑佚、075群书治要六韬、076敦煌写卷六韬、077怀王墓⽵简六韬、078六韬逸⽂、079汉墓⽵简六韬、 080⽼⼦集注、081范蠡兵法辑佚、 082太公兵法、083太公⾦匮、 084太公阴谋、085端溪砚谱、 086歙州砚谱、 087扬州芍药谱、088橘录、089糖霜谱、 090刘⽒菊谱、 092洗冤录集、 093荔枝谱、094⾼僧传、095续⾼僧传、 096随隐漫录、 097画继、 098⽅⾔校笺集部楚辞001楚辞、 002楚辞补注、总集类001全上古三代⽂、 002全秦⽂、 003全汉⽂、 004全后汉⽂、005全三国⽂、006全后周⽂、007全北齐⽂、 008全陈⽂、 009全梁⽂、 010全齐⽂、011全隋⽂、 012全唐⽂、 013先唐⽂、 014唐⽂拾遗、 015唐⽂续拾、016全宋⽂、 017全晋⽂、018全后魏⽂、019全唐诗、 020全宋词、021千家诗、022⽂⼼雕龙、023⽂选、024乐府诗集、025全元曲、026全宋诗、 027历代诗词赋其它集类001优古堂诗话、 002诚斋诗话、 003庚溪诗话、 004草堂诗话、 005藏海诗话、006六⼀诗话、 007后⼭诗话、 008彦周诗话、 009⼆⽼堂诗话、010怀麓堂诗话、011沧浪诗话、 012诗品、 013诗⼈⽟屑、 014中⼭诗话、015观林诗话、016李太⽩全集、 017王右丞集笺注、 018欧阳修集、 019国语辑注类001⽼⼦校释、002庄⼦集解、 003孟⼦全译、004管⼦轻重篇新诠、005列⼦集释、006孙⼦兵法论正、 007商君书、 008史记三家注、009⼋家后汉书辑注、010汉官六种、 011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012裴注三国志、 013九家旧晋书辑本、014众家编年体晋史、015论衡校释、016新语校注、017世说新语笺疏、018太平经合校、019三字经、 020百家姓、 021千字⽂、 022菜根谭、 023传习录、 024⾦⼈铭、025增⼴贤⽂、 026幼学琼林、 027龙⽂鞭影、028⽂⼼雕龙、029⽂⼼雕龙注考异、 030⽂⼼雕龙义证、 031古⽂观⽌、 032敦煌变⽂集新书、034明夷待访录、035曾国藩⽂集、036曾国藩家书历史⼯具类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中国历代纪年表、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中国历代疆域图古今地名对照历表(隋之前)、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历代⼈⼝的官⽅统计数、⼆⼗四节⽓表、三国地图、民国地图、万年历。

中国古代十八部最重要的文化典籍古代著名典籍盘点

中国古代十八部最重要的文化典籍古代著名典籍盘点

中国古代十八部最重要的文化典籍古代著名典籍盘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智慧的结晶,这些古代典籍至今都为人们所用,你知道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有哪些吗?本文编辑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古代十大重要典籍,包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梦溪笔谈、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1、永乐大典(百科) 如果问中国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那《永乐大典》一定榜上有名,这部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占卜、戏剧、工艺、农艺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2、四库全书(百科)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约八亿字。

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包括了我国几千年来的重要文化典籍,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

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3、梦溪笔谈(科学) 中国古代典籍中自然科学类也有着突出的表现,《梦溪笔谈》就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本书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我国古书典籍一览表

我国古书典籍一览表

我国古书典籍一览表第一篇:我国古书典籍一览表《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诸子百家:《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列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先秦:《穆天子传》、《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山海经》、《楚辞》、《国语》、《战国策》、《考工记》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濒湖脉》、《奇经八脉考》、《金丹》、《仙药》、《黄白》、《肘后救卒方》、《玉函煎方》、《千金方》、《神农本草经》、《四部医典》天文历法:《夏小正》、《甘石星经》、《三统历》、《乾象历》、《皇极历》、《大衍历》、《授时历》、《崇祯历书》、《周髀算经》、《步天歌》、《灵台秘苑》数学:《九章算术》、《缉古算经》、《缀术》、《割圆密率解法》、《海岛算经》、《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议古根源》、《数书九章》、《测圆海镜》、《日用算法》、《杨辉算法》、《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图解》、《梅氏丛书辑要》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镜花缘》、《聊斋志异》、《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金瓶梅》、《北宋志传》、《皇明英烈传》、《醒世姻缘传》、《雷峰塔传奇》、《女仙外史》、《七侠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残唐五代史演义》诗词歌赋:《诗经》、《楚辞》、《汉乐府》、《文选》、《全唐诗》、《花间集》、《全宋词》农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书》、《农桑辑要》地理学:《水经注》、《徐霞客游记》字典:《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还有:《梦溪笔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菜根谭》《天工开物》《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第二篇:古书算命古书算命鼠年生人甲子海中金 84 24 丙子涧下水 96 36 戊子霹雳火 48 庚子壁上土 60 壬子桑石木 72机动灵活,精明强干,行动敏捷,随机应变;待人热情,上进心强,善于生活在复杂环境;不怕打击,一生衣禄不缺。

国学经典文献目录

国学经典文献目录

国学经典文献目录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五经:《诗》(《诗经》)、《书》(《书经》,即《尚书》)、《礼》(《礼记》和《周礼》)、《易》(《易经》,包含《周易》)、《春秋》(发挥阐述《春秋》的史书有三部,称为“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氏春秋》或《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春秋》或《公羊》、《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春秋》或《谷梁》)。

经部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仪礼其他四书章句集注春秋繁露新本郑氏周易大戴礼记韩诗外传易纬是类谋易纬坤灵图易纬乾元序制记陆氏易解中庸东坡易传周易正义轻松学诗经尚书正义易传韩诗外传毛诗正义泰泉乡礼深衣考误深衣考仪礼注疏礼记正义周礼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大学春秋谷梁传注疏孝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周易参同契大学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论语集注孟子字义疏证大学问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尔雅注疏史部二十五史史记宋书梁书魏书陈书南史北史南齐书北齐书周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其他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唐才子传贞观政要逸周书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荆楚岁时记战国策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东观汉记通典唐会要唐律疏议吴越春秋洛阳伽蓝记越绝书兵书类武经七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唐李问对》其他兵书《孙膑兵法》《百战奇略》《握奇经》《练兵实纪》《将苑》《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守城录》《孙子略解》《乾坤大略》《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兵制》《阴符经》《太白阴经》《历代兵制》《素书》《备论》其他子部墨子列子庄子荀子申鉴说苑新语论衡茶经棋经中论邓子盖庐人物志潜夫论初学记洛阳牡丹记王守仁全集四十二章经论衡校释梦溪笔谈太平广记孔子家语韩非子鬼谷子归田录唐新语公孙龙子搜神记搜神后记周易参同契山海经校注艺文类聚穆天子传唐摭言颜氏家训古画品录盐铁论宋高僧传广弘明集老子道德经钝吟杂录弘明集宣室志世说新语金匮要略注九章算术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灵枢经黄帝内经素问备急千金要方伤寒论注难经本义神农本草经孔丛子抱朴子内篇法言义疏风俗通义鹖冠子齐民要术潜夫论范子计然西京杂记晏子春秋周髀算经朱子语类山房随笔林泉高致集吴子兵法辑佚银雀山尉缭子司马法逸文群书治要三略孙子略解水战兵法辑佚群书治要六韬敦煌写卷六韬怀王墓竹简六韬六韬逸文汉墓竹简六韬老子集注范蠡兵法辑佚太公兵法太公金匮太公阴谋端溪砚谱歙州砚谱扬州芍药谱橘录糖霜谱刘氏菊谱洗冤录集荔枝谱高僧传阴符经随隐漫录画继续高僧传方言校笺集部楚辞楚辞楚辞补注总集类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后周文全北齐文全陈文全梁文全齐文全隋文全唐文先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全宋文全晋文全后魏文全唐诗全宋词千家诗文心雕龙文选乐府诗集全元曲全宋诗历代诗词赋其它集类优古堂诗话诚斋诗话庚溪诗话草堂诗话藏海诗话六一诗话后山诗话彦周诗话二老堂诗话怀麓堂诗话沧浪诗话诗品诗人玉屑中山诗话观林诗话李太白全集王右丞集笺注欧阳修集国语其他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总目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考证辑注类三字经庄子集解商君书汉官六种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千字文孟子全译史记三家注九家旧晋书辑本敦煌变文集新书百家姓老子校释世说新语笺疏太平经合校管子轻重篇新诠幼学琼林列子集释新语校注龙文鞭影八家后汉书辑注论衡校释孙子兵法论正明夷待访录裴注三国志文心雕龙注古文观止曾国藩文集菜根谭传习录文心雕龙考异增广贤文曾国藩家书金人铭众家编年体晋史文心雕龙义证专题类历史军事文化图片古典小说类世情小说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志怪小说历史工具类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中国历代纪年表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中国历代疆域图古今地名对照历表(隋之前)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二十四节气表三国地图民国地图万年历。

中国古典典籍列表 (依内容分类)

中国古典典籍列表 (依内容分类)
南亭词话
词学集成
菌阁琐谈
词概
词坛丛话
岁寒居词话
褒碧斋词话
词论
近词丛话
湘绮楼评词
饮冰室评词
大鹤山人词话
近代词人佚事
强村老人评词
玉栖述稚
词说
卧庐词话
小三吾亭词话
忍古楼词话
海绡翁说词稿
粤词雅
柯亭词论
声执
教坊记
拓鸡漫志
唱论
南词叙录
魏良辅曲律
曲律
曲品
度曲须知
谭曲杂札
衡曲尘谈
远山堂曲品
远山堂剧品
笠翁剧论
乐府传声
广蚕桑说
湖蚕述
野蚕录
蜂衙小记
水产类
陶朱公养鱼经
范蠡养鱼经
种鱼经
闽中海错疏
数学和天文学
甘石星经
周髀算经
五星占
灵宪
九章算术
四元玉鉴
太玄经
政治
贞观政要
教育
幼学琼林
三字经
千字文
急就篇
百家姓
千家诗
增广贤文
龙文鞭影
蒙求(唐·王翰)
鉴略妥注(明·李廷机)
幼学琼林(明·程登吉)
菜根谭(明·洪应明)
声律启蒙(清·车万育)
西游录注(元·耶律楚材
大理行记(元·郭松年)
安南志略(元·黎崱)
岛夷志略(元·汪大渊)
异域志(元·周致中)
星槎胜览(明·费信)
殊域周咨录(明·严从简)
读史方舆纪要
元和郡县志
元丰九域志
读史方舆纪要(明末清初·顾祖禹)
历代舆地图(清末·杨守敬)
康輶纪行(清·姚莹)
佛家见中国佛典列表
文学
搜神记

国学标签-中国历代笔记精华集25-第七章

国学标签-中国历代笔记精华集25-第七章

第七章我佛山人传清-李葭荣君姓吴氏,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趼人,广东南海县人也。

其先卜居佛山,凡所撰述,因署端曰:我,佛山人。

自士夫以及贾竖,有不能名君字君者,称我佛山人,未尝不颔之若稔识。

曾祖讳荣光,以翰林出抚湘中,金石掌故,所诣至精。

嘉道之世,海内号为收藏家,学者宗之,曰:荷屋先生。

祖莘畲,工部员外郎。

父允吉,浙江候补巡检。

巡检公侍工部公京师,工部公得如夫人氏刘者,而贤之,顾谓家人,吾子娶必刘。

寻为巡检公取于怀来县八里村刘氏,如夫人兄弟之子也,诞君分宜故第。

工部公卒于官,巡检公奉丧以归。

君犹襁褓。

逾数岁,巡检公筮仕浙中,亦卒于官,以后事属弟,则君季父也。

季父挟金数千,求得为郡佐,维时以临民为业者皆大赢,始稍稍恤君母子,然君劬力养亲,亦已苦矣。

与君同所生者仅一女弟,母夫人珍畜之,以逮浸长。

君为遴婿,如母夫人意,女弟既得婿,母夫人就养婿家。

婿家生活艰,君又有妇及子,职宜定省,乃逆母夫人归。

已而季父偿逋于母夫人,所获良厚,君自立已久,初无须此,遽请于母夫人,资婿家以财,母夫人甚然之。

婿家德母夫人及君,敬养母夫人,乐与君以时承直。

母夫人居婿家,日躔星房虚昴,君必远道起居,备进甘旨,有疾则皇遽失度,医药之事,不恃婿家贷责。

君早岁食贫,岸然自异,无寒卑琐之气,佣书江南制造军械局,月得直八金,闻仲父客死于燕,电告季父取进止,三请不报。

逾月得书曰:“所居穷官,兄弟既析爨,虽死何与我?”则大戚!乞哀于主会计者,假数月佣直,幞被北行,至则诸姬皆以财逸,双雏处窭人间,君拊心自疚,拯以俱南。

君有兄幼殇,瘗都门义冢,巡检公尝谓君,异日能归其骨者,殆惟汝是望,至是榛莽没碣,不复能辨,为诗志悼,恻人心脾。

君生新旧蜕嬗之世,恫夫国势积弱,民力浸衰,赞翊更革,数见于所为文辞,惟方寸取舍,分际綦严,无时流盲从之患。

近十年间保持国粹之思,如怒芽暴潮,有故轩他族以轾我者,至起而批其颊,其人始而怒,继而惭,终且涕出而陈悔,君之具体,如洪钟之能发大声,挺击则动,动则闻于遐迩,盖所禀受然也。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1.《论语》《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

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

2.《孟子》《孟子》“四书”之一。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3.《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为“四书”之一;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4.《中庸》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不离两边,不走极端。

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宋代类书《册府元龟》 l000卷,辑录历代君臣事 迹,分31部1100余门,总字数超过《太平御览》 一倍,为宋代规模最大的类书。
? 明代类书《永乐大典》,收录各类著作七 八千种,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目录60 卷,装订ll095册,约37000万字, 是中国 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 。
? 清代类书《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分作 6汇典32典6109部,约16000万字,是现存 规模最大的类书。
第七章 中国的古代典籍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古代典籍最多的国家, 历史上已毁损的不算,仅流传至今的古 籍就约有十万余种,记载和保存了传统 文化的丰硕成果。
第一节 丰富的古代典籍
? 中国的古籍数量庞大,古人很早就已重视 对其分类。古代的图书分类有多种方式, 其中最主要的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 类。“经”是指儒家的经典及其注疏, “史”是历史著作,“子”是学术类著作, “集”是诗文词赋类著作。
方志
? 地方志的简称,为记述地方历史、地理、 风土、物产、人文等资料的著作。
? 中国的方志起源很早,《尚书·禹贡》、 《山海经》、《汉书·地理志》等是方志的 雏形,东晋《华阳国志》已具备方志的特 质。隋唐时期,开始由官方编修地方志, 至明清修志风气大盛。据朱士嘉《中国地 方志综录》统计,现存方志约有7000多种, 其中清代数量最多,约有5000多种。
类书
? 具有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性质的图书,它辑取群 书资料,按天文、地理、人物、典故、典章、制 度、诗文、辞藻、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等各 门类分别汇编,方便检索。
? 中国古代最早的类书是三国时期的《皇览》,现 已散佚。
? 唐代类书《艺文类聚》 100卷,引用唐以前古籍 1400多种。
? 宋代类书《太平御览》 1000卷,征引书目 l690余 种,分为 55部5426 类,内容十分广博。
史部典籍
?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从商周直至 清末,历代王朝都设有史官,记述史事, 中国的私家撰史者自孔子以来也络绎不绝, 历代公私史家撰写的历史著作可谓汗牛充 栋。中国的史籍不仅卷帙浩繁,而且体例 多样。《四库全书总目》分史部书籍为l5个 部类,它们是:正史、编年、纪事本末、 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 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 评。
? 加上民国时编撰的《新元史》、《清史 稿》,称作二十六史。
子部典籍
? 子部的名称与诸子有关,诸子在古代典籍中是指 各学术流派的著作。汉代刘歆《七略》和班固 《汉书·艺文志》将诸子分为儒、道、墨、阴阳、 法、名、纵横、杂、农、小说十家,但后世按四 部分类的子部典籍远远超出诸子范畴。《四库全 书总目》将子部书籍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 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 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 14个部类,其范畴 包括哲学、宗教、科技、类书、杂著等多方面。
经部典籍
? 五经 :最早指《诗经》、《尚书》、《仪礼》、 《周易》、《春秋》,它们相传都经过孔子的整 理,因而被奉为经典。后来,“五经”组成有些 变化,《礼记》代替了《仪礼》,《左传》被并 入《春秋》,但仍称作“五经”。
? 十三经 :《诗经》、《尚书》、《周易》、《周 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 《论语》、《尔雅》、《孟子》 。
先秦诸子的代表作
? 《老子》、《庄子》、《墨子》、《荀 子》、《晏子》、《管子》、《商君书》、 《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
汉魏六朝诸子的代表作
? 《新语》、《淮南子》、《盐铁论》、 《论衡》、《抱朴子》、《世说新语》、 《颜氏家训》
集部典籍
? 收录诗文词赋等书,《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分为 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5个部类。楚辞 是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作品。别集指 个人的诗文集,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及政治家有 编撰个人文集的习好,时代愈往后,个人文集愈 多,明清时代的个人文集多达四五千种。总集汇 集多人的诗文作品,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梁朝 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收录先 秦至梁诗文 130余家,700余篇。陈朝徐陵编的 《玉台新咏》收录汉代至梁的诗歌,是继《诗 经》、《楚辞》之后的古诗总集。著名的诗文总 集还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 三国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等。
? 方志的种类很多,有全国性的“一统志”, 省级的“通志”,郡、州、府、县的“郡 志”、“州志”、“府志”、“县志”, 还有“乡志”、“村志”等。有的方志不 以“志”命名,而称图经、记、考等,如 唐代的《元和郡县图经》、宋代的《太平 寰宇记》、清代的《日下旧闻考》都属方 志类书籍。方志中有许多正史不载的史料, 对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史书三大体裁
? 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编写 ,被称 为“正史”。
?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编写 。 ? 纪事本末体史书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编写 。
二十四史
?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 国志》、《晋书》、《宋书》、《南齐 书》、《梁书》、《陈书》、《魏书》、 《北齐书》、《北周书》、《隋书》、 《南史》、《北史》、《旧唐书》、《新 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 史》、《明一处,按其内容 可分成专科性与综合性两种。专科性丛书只收一 个部类的书,如《十三经注疏》为经部丛书, 《古今逸史》为史部丛书。综合性丛书收录多个 部类的书。丛书在保存古籍、方便阅览方面亦起 到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丛书是清代的 《四库全书》,它收书 3503种,79330卷,分经、 史、子、集四部,保存整理了大量历史文献。近 代以来出版的大型丛书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 刊》、《丛书集成》,中华书局《四部备要》等。
?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 。
?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 篇,被抽出单独列名。“四书”最初由朱 熹提出,为儒学的入门读物,明清时成为 科举考试必读之书。
? 经部的典籍除了这些被正式列为经典的儒 家著作外,还包括其他注释和研究经学的 书籍,由于古代经学的地位很高,因此, 历代的经学著述难以胜数。清代乾隆时官 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经部书籍共l773 部,20427卷,分为易、书、诗、礼、春秋、 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10个部 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