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重庆南开中学2019学年度下期语文试题-高考模拟

重庆南开中学2019学年度下期语文试题-高考模拟

重庆南开中学2019学年度下期语文试题-高考模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语文试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到机读卡和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答第一部分试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第二部分试题时,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拮据囤积居奇敲门砖八竿子打不着B.桑葚字斟句酌口头蝉玉不琢不成器c.刀鞘龇牙咧嘴拌脚石万变不离其宗 D.疑窦一丘之貉眼中钉无所不用其极注:絁(shì),古时一种粗绸子。

译文:①(3分)②(2分)③(3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雾失楼台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

此前,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⑴填空: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虞美人B、鹊桥仙c、浪淘沙D、踏莎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古人写词时写道:“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请据此指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之境。

⑵简要分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五)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神话是上古人类智慧的遗存,是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

因此,要真正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和人类的精神密码,应从神话的源头一一开始。

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神话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在《诸神纪》里,无论是“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的创世大神盘古,还是在“四极废,九州裂”的情形下“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或者“诛凿齿,杀九婴,缴大风,断修蛇,禽封稀,上射九日”的大羿,都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

正是凭借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延续几千年不绝,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作为族群意志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之外,神话还与“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

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曾指出,读神话可以发现人类许多的共通之处:人类需要呼唤久违的神性,需要借由神话以接近永恒,需要透过神话以洞悉生命的奥秘。

与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喜欢追着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虎齿豹尾的西王母、铜头铁额的蚩尤……这些朴素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对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讴歌。

阅读这样本然面目的上古神话,可以体会原始先民深厚的情感体验,从而缓释压力,抚慰心灵创伤,找到生命的动力。

而中国上古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混沌神话所体现的中国人“混融无间”的宇宙观,上古神树的故事背后体现的中国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南楚大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方生方死,生死一体”的生命观等。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名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地名即史上实有、史籍中常见的地名。

这类地名,属于古诗中最基础的写实层面,其作用是交代诗歌的写作场地,说明诗歌创作和地域的关系。

进入文学作品以后,部分原样照搬,部分则经改造,被文学化。

其文学化往往遵循三条基本路径:一是不全用实名而稍加改造,但仍以地名为中心词,如称某驿为孤驿,某馆为孤馆。

这么做舍弃个别,突出一般,可以获得更好的审美效果。

二是改用代称,不用实名。

如称越州为会稽,称镇江为京口之类。

这种情况,稍具史地常识的都知道,没有的看看注释立即明白,无需特别说明。

三是地名前加形容词,这个也容易理解。

这里只谈第一种情况。

不妨以唐诗中的驿馆为例。

在这些诗词中,历史地名的文学化表现突出。

一般做法是诗题中使用历史地名,而到诗中则改为文学化表达,进行局部改造。

如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标题载明此诗作于石头驿,诗句却说它是座旅馆,表面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标题是交代地名的,必须如实道来,读者才能明白地理方位。

正文以抒写羁思为主,讲求抒情含蓄,忌讳言事直露,故做这种处理,以与所写之情合拍。

又如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也是诗题中标出驿名,而诗中则径称旅馆。

我们知道,古代驿站都是官营的,旅馆则是私营的。

为何称官驿为旅馆?这里就有个语体色彩和使用规范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称驿馆而举其正名,只有在史地文献中才会如此,这是因为史地文献以真实性为首要要求,所记必须合实,否则就失去了应有价值,不能取信于人。

而诗题也是交代写作背景的,担负着说明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及人地关系的任务,也不能用代称、简称或泛称,而应如实记载驿馆真名。

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免费试卷(2023年)

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免费试卷(2023年)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是中国山水画家所遵循的创作路径。

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理念,首先注重的是中国山水画本体精神的纯粹性,强调文化意味及笔墨法度。

不论写生还是创作,中国山水画所强调的是“有意味”的笔墨和精神,强调在笔墨中探求绘画的本体精神。

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历代大师无论是在写生还是创作中,都能鲜明地体现时代精神。

五代荆浩居于太行山中,他常携带纸笔,在洪谷深处对景细察,画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荆浩之“真”是他常年隐居体味到的太行山水之精神,是五代画家对于自然是“物象之源”的深刻认知。

近代山水画大家李可染尤其善于对景创作,他说:“画是用有限的方法去表现无限的客观世界,任何客观事物都有无尽之处,我们不能全画下来,只能画极有限的东西。

”所谓“有限的东西”,实际上就是画家之主观与山水之客观之间的“共识与共美”,是画家情思在融入之后精心提炼出的东西。

李可染的山水无论是描写漓江还是井冈山,都是构图坚实,笔沉墨厚,充满了新中国新时代的家国主义情怀。

在新时代中国画要体现时代精神,首先要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有深入研究与体悟。

中国山水画强调自然山川对人的性灵的洗涤,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畅神论”要求画家融入山水,在山水中体会“天人合一”的精神,达到“心与境合”的境界,才能创作出追求自我性情的抒发与感悟的真正“畅神”之作。

当代中国山水画需要深入传统,才能真正的了解到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博大,才能坚定艺术创作中的文化自信,才能最终通过借物写心的途径,以实现在艺术中与传统相融,与时代相融的境界。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审美也在变。

但中国山水画与自然之间的依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是不会变的,审美的时代导向是不会变的,坚持扎根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宗旨是不会变的。

因此,就要求当代山水画家在写生与创作时,要融入自然,面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要沉潜下来,“风动幡动而心不动”。

重庆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末模拟考试语文

重庆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末模拟考试语文

重庆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期末模拟一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基础知识( 12分,每小题 3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含意含羞含苞包涵B.决定坚决决口决绝C.竹蓝篮坛篮球篮板D.需求须要须眉须臾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已炙手可热....。

B.加拿大前总理马尔罗尼流年不利....,他怎么都未想到退休这么多年后,又被卷进一堆乱事中。

C.唐山是一座因煤而建.依钢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唐山该如何发展?市政府痛定思痛....,决定改变发展方式,推动节能减排。

D.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多座小石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庄子①。

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嫉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下的大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

他那②,更是时时令人季节赞叹。

A.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②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恣肆的文笔B.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②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寓言,恣肆的文笔C.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②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D.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②生动的寓言,恣肆的文笔,深刻的思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重庆市2019届高三5月调研测试(三调)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19届高三5月调研测试(三调)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19届高三5月调研测试(三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神话通过意系彰显自己,也通过意象传承不息意象是中国神话的体现形式,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以各种方式被吸收、被改造、被转換,神话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神话意彖凝聚着她的美.因此,神话需要我们以一己之心、之情去体验它、感悟它,而不是分析它、认识它,“体验神话”是由神话意象的审美属性所决定的。

而本质主义神话观在预先设定的知识框架中对神话材料进行有目的的筛选,用归纳的方法得到关于神话本质的结论,笔者在对神话意象审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主张体验论神话观,倡导建立神话现象学,对神话研究的方法提出了新的看法。

这一研究方法的提出,也是对神话研究历史的反思。

将神话看作“外在于主体的无关对象”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神话学者的类型观点,弗洛伊德、弗雷泽哈里森、早期荣格等都有此主张.他们通过对神话材料的整合、分析、阐释,试图揭示神话的本质和意义,于是神话成为预设的“本质”或“意义”的证明物,这种思路和方法切断了神话与人类主体精神的联系,随即二十世纪的神话学者所摈弃,实际上,笔者将神话看作“至今仍与我们息息相通的心理文化结构和清感需求的结晶”的观点,接续了伊利亚德、坎贝尔等人的观点,指出了神话对于当下现实的重要性,伊利亚德等人虽然打破了十九世纪弗洛伊德等人将神话看作“他物”的研究思路与框架,但是在神话与当下的关系中,两人的处理稍显牵强。

伊利亚德认为,神话产生于神圣时代,我们处在世俗世界,神圣通过“显圣物”在世俗世界显示自己,伊利亚德对“显圣物”的界定和分类一直招致诟病,他将外在于人类主体的显圣物作为神话与当下的连接点,也是有问题的。

坎贝尔在《千面英雄》等著作中将神话中的英雄成长经历模式化,认为人与神性英雄在成长过程方面有相似、相通之处,虽然坎贝尔的观点启发了大量流行文化和艺术作品的产生,但这种模式如何处理个人与民族的关系,以及它对个体存在有何意义?而将文化心理结构和情感需求作为神话与当下现实的联结点,在一定程度上逼退了历时性的时空差距,“神话”本质上是“人话”,神与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在于情惑需求的实现。

2019-2020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重庆南开中学2019学年度下期语文试题-高考模拟

重庆南开中学2019学年度下期语文试题-高考模拟

重庆南开中学2019学年度下期语文试题-高考模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语文试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到机读卡和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答第一部分试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第二部分试题时,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拮据囤积居奇敲门砖八竿子打不着B.桑葚字斟句酌口头蝉玉不琢不成器c.刀鞘龇牙咧嘴拌脚石万变不离其宗D.疑窦一丘之貉眼中钉无所不用其极注:絁(shì),古时一种粗绸子。

译文:①(3分)②(2分)③(3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雾失楼台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

此前,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⑴填空: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虞美人B、鹊桥仙c、浪淘沙D、踏莎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古人写词时写道:“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请据此指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之境。

⑵简要分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⑴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⑵酌贪泉而觉爽,。

(《滕王阁序》)⑶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重庆市新高考2019届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语文

重庆市新高考2019届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语文

重庆市新高考2019届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上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上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9届高三(上)9月月考语文试题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请考生把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左上角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悠久。

到目前为止,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由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文字记载的,如“报”“又”“岁”等。

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为了禳祓避祸、祈福求吉而举行的。

他们需要定期举行祭祀活动,虽然仅通过部分甲骨文文字无法了解当时祭祀的具体情况但至少得知殷人已经开始祭祀他们的祖先,并将祖先视为可祈福求助的神灵。

这和《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相吻合,“祭,祭祀也。

从示,以手持肉”。

祭字本意就是用手持肉,献给神灵,沟通神人关系。

到了周代,祭祖礼仪更增加了稳固国家统治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政治含义。

从社会结构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

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

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

即通过国家礼制严格限定不同身份群体的庙数差异,彰显他们的社会等级差异。

虽然周代创制的这种宗庙体制没有被后世延续,但祭祖的文化传统却经久不衰,成为后世维系家族人伦关系,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凭据。

礼有仪有义,仪是外在表现形式,义是内在价值意蕴,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将孝道观念和祭祖礼仪完美结合起来的是汉代诸儒。

可以说汉儒对中国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贡献是重大的,他们找到了中国人重祭的本源——孝,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和身体实践,使祭礼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灵魂支撑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孝作为儒家主要的思想观念,成为汉王朝立国的重要思想根基,“导民以孝,则天下顺”。

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举孝廉、颁布养老令、推行三年丧制、诵读《孝经》等方式,将孝文化提升到稳固国家政治统治的高度。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五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五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五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整体来看,宋代文艺有趋于世俗化、平民化的倾向,从而产生雅俗共存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在士大夫手中,作为正统文艺样式的诗文、书画十分兴盛,而且依然保持着高雅、严正的姿态,牢牢地占据着大雅之堂的主要地位。

另一方面,民间伎艺也十分发达。

宋代城市繁荣,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

这两类文艺形式分别适合不同社会阶层对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也适应各个社会阶层审美情趣的不同倾向,共生共荣,互不排斥。

这种雅俗共存的繁荣局面是宋代文艺的总体时代特征,是一个健康发展的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尤其值得称许的是,宋代文艺的雅俗共存并不是泾渭分明、严守畛域的不同板块,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共生状态。

话本小说本是服务于市民阶层的说唱艺术,但是其“入话”部分常以诗词“起兴”,例如《碾玉观音》这篇宋话本,开篇便引用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咏春诗词多达11首。

这分明是通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倾慕与靠拢。

南戏本是宋代民间艺人创造的新兴艺术样式,它在形式上综合了宋代众多的伎艺,如宋杂剧、影戏、傀儡戏、歌舞大曲,以及唱赚、缠令等在表演上的优点,与诸宫调的关系则更为密切。

南戏虽是典型的宋代俗文学,从曲牌来看,其实也是雅俗并存的,既有《麻婆子》等产自市井的“下里巴人”,也有从词牌中移植来的《祝英台近》等“阳春白雪”。

更重要的是,宋代文艺的主体作者即宋代士大夫在文艺创作时具有融合雅俗的审美心态,从而实现了以俗为雅的境界提升。

宋代的儒、道、释三种思想已在哲理的层面上有机融合起来,三教合一成为一种时代思潮,这使得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

首先,士大夫对传统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互相排挤的两极。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5 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①______,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怀,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②________。

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

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可归处。

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③________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

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④________( )。

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⑤________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烦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

(1)依次填入文中①~⑤横线上的内容,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单选题] *A 黄钟大吕星火燎原而是”。

衍化B 九鼎大吕薪火相传更是。

”衍化C 黄钟大吕薪火相传而是。

”演绎(正确答案)D 九鼎大吕星火燎原更是”。

演绎答案解析:解析:(1)先看第①处:“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九鼎大吕”比喻被天下所看重的十分珍贵、重要的事物,也比喻影响极大的言论。

此处形容中国的历史,不是说具体的事物或言论,应选“黄钟大吕”,据此排除B、D两项。

再看第②处:“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星火燎原”比喻开始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求实即秉笔直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经世致用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早在中国史学开始兴起的时期,秉笔直书就成为史家的崇高美德而受到称赞。

尤其是孔子因晋国史官董狐的“书法无隐”而称他是“古之良史”,以及《左传》作者记述了齐国太史、南史氏为书“崔杼弑其君”而不惜以死殉职,这种秉笔直书的精神境界就成为史家遵循的传统。

唐代刘知几撰《史通》,有《直书》《曲笔》两篇,指出了史学上“直书”与“曲笔”的对立,分析了它们的利害。

认为“直书”“直词”是实录的前提,而“曲笔”“诬书”则会造成实录难求。

刘知几正是从历史撰述是否是“实录”这一根本点上,来划清“直书”与“曲笔”的界限的。

这种求实的精神自司马迁《史记》被誉为“实录”之后,便成为大多数史家追求的目标而形成优良的传统。

曲笔作史危害很大,造成的史事上的错误也不少,但在整个史学上毕竟只占少数。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史家是以董狐、南史、司马迁为效法的楷模,存实录、写信史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从史学发展的连贯性来看,任何得计于一时的曲笔作史,终究要为后人所揭露和纠正。

从史学的社会作用来说,求实,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基础。

刘知几说:“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中国古代史学之求实的传统和经世的传统在总的发展方向上的一致性,可以从《史记》《资治通鉴》等各类有代表性的著作中看得很真切。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五及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五及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五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神话是上古人类智慧的遗存,是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

因此,要真正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和人类的精神密码,应从神话的源头一一开始。

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神话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在《诸神纪》里,无论是“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的创世大神盘古,还是在“四极废,九州裂”的情形下“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或者“诛凿齿,杀九婴,缴大风,断修蛇,禽封稀,上射九日”的大羿,都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

正是凭借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延续几千年不绝,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作为族群意志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之外,神话还与“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

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曾指出,读神话可以发现人类许多的共通之处:人类需要呼唤久违的神性,需要借由神话以接近永恒,需要透过神话以洞悉生命的奥秘。

与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喜欢追着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虎齿豹尾的西王母、铜头铁额的蚩尤……这些朴素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对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讴歌。

阅读这样本然面目的上古神话,可以体会原始先民深厚的情感体验,从而缓释压力,抚慰心灵创伤,找到生命的动力。

而中国上古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混沌神话所体现的中国人“混融无间”的宇宙观,上古神树的故事背后体现的中国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南楚大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方生方死,生死一体”的生命观等。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7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7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9届高三(上)7月考试语文试题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请考生把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左上角。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领导人访问非洲,接受的最高礼遇是舞蹈夹道欢迎。

其实世界各国许多重大外事活动,也常使用不同的舞蹈方式。

它跟三军仪仗队一样,其内涵都包含一种国力或文化的炫耀。

舞蹈代表这个民族早在人类语言没有产生前的文化成就。

凭借舞蹈原始遗存,一些人类学家、哲学家们达成一个共识:“舞蹈是人类一切艺术之母。

”舞蹈虽然很古老,但其文化意义却常遭到误解。

当代美国符号美学家苏姗·朗格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比舞蹈蒙受到更大的误解、更多的情感判断和神秘主义解释了。

”舞蹈是一种非语言艺术,也是非文字文化。

但人们在认识或评价它时却用语言艺术或文字艺术的标准来判别,这样就会张冠李戴。

如同艺术史家约瑟夫·马库利斯所说:“在综合性美学观点的评述中。

要么几乎从不提及舞蹈本身的艺术特性,要么就是硬性地或直接基于其他门类艺术的立场。

”舞蹈的感性材料是人自体,这是舞蹈与其他艺术文化最重要的区别。

即使其他与人体有关的艺术,在作品完成后,作品与人都可分离,唯人体与舞蹈永不分离。

真正的舞蹈不是说的也不是理论的,而是由人跳出来的。

这便决定了它必定具有鲜活性、现场性,表演时故在,表演结束舞蹈随即消失。

因此,古代舞蹈很难真实地保存下来,现代虽可通过影像设备做记录,但它已不是舞蹈家作品,而是摄影家的作品了。

舞蹈是人体艺术,主要是通过人体动作、动态来表达人的情感、思想和情绪。

它的接受也不依赖语言,或主要不依赖语言。

那么靠什么呢?意会。

人们常说优秀的舞蹈“只能意会。

2019年2月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2019年2月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用前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冲刺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行保留。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只是在不同时代、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

在古代中国,美育传统蕴含在礼乐相济的审美化教育途径中。

在西方,美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近代随着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达到高峰。

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是美育生长的沃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已含此意。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

在这一背景下,全社会对美育的重视度空前提高。

然而,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即回答“什么是美”。

若说美在客观,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若说美在主观,为什么会存在普遍被认为美的事物?苏轼的《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指与琴的巧妙接触,方生出美妙音乐。

其实审美也是主客观有机交融的结果,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放在匣中何不鸣”或“何不于君指上听”的疑惑。

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是实施美育的关键。

就个体而言,生活、经验、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会带来审美差异。

我们应理解个体审美差异,也要承认社会存在主流审美观,并且对个人或群体特点鲜明、取向正确的审美观应予以尊重并积极引导,以此丰富主流审美观的内涵和面貌,保持其活力和动态性。

同时,在教育中应通过美育,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如多样统一、对比均衡、节奏韵律等,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徳精神的主流审美观,以保持个体与社会精神的健康向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五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是中国山水画家所遵循的创作路径。

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理念,首先注重的是中国山水画本体精神的纯粹性,强调文化意味及笔墨法度。

不论写生还是创作,中国山水画所强调的是“有意味”的笔墨和精神,强调在笔墨中探求绘画的本体精神。

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历代大师无论是在写生还是创作中,都能鲜明地体现时代精神。

五代荆浩居于太行山中,他常携带纸笔,在洪谷深处对景细察,画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荆浩之“真”是他常年隐居体味到的太行山水之精神,是五代画家对于自然是“物象之源”的深刻认知。

近代山水画大家李可染尤其善于对景创作,他说:“画是用有限的方法去表现无限的客观世界,任何客观事物都有无尽之处,我们不能全画下来,只能画极有限的东西。

”所谓“有限的东西”,实际上就是画家之主观与山水之客观之间的“共识与共美”,是画家情思在融入之后精心提炼出的东西。

李可染的山水无论是描写漓江还是井冈山,都是构图坚实,笔沉墨厚,充满了新中国新时代的家国主义情怀。

在新时代中国画要体现时代精神,首先要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有深入研究与体悟。

中国山水画强调自然山川对人的性灵的洗涤,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畅神论”要求画家融入山水,在山水中体会“天人合一”的精神,达到“心与境合”的境界,才能创作出追求自我性情的抒发与感悟的真正“畅神”之作。

当代中国山水画需要深入传统,才能真正的了解到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博大,才能坚定艺术创作中的文化自信,才能最终通过借物写心的途径,以实现在艺术中与传统相融,与时代相融的境界。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审美也在变。

但中国山水画与自然之间的依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是不会变的,审美的时代导向是不会变的,坚持扎根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宗旨是不会变的。

因此,就要求当代山水画家在写生与创作时,要融入自然,面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要沉潜下来,“风动幡动而心不动”。

写生与创作的关键是要坚持中国画的独有观照方式和观照角度,只有辩证地把握好山水自然的内在,才能真正理解并把握好中国画的本体精神。

当代山水画家无疑是幸运的,这种幸运首先体现在绘画资源的极大丰富,无论是传统经典还是自然资源,都是如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古代画家几乎需要穷其一生,而当代画家在发达的网络与现代的交通工具的帮助下,几乎可以触手而及。

其次,身处中华民族与传统文化伟大复兴之际,当代画家也担负了更大的责任,如何在坚持传承传统文脉之际,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创作出具有当代审美意境的优秀作品?这就要求当代山水画家要多读书、多游历、多思考,既不能离开传统,又不能脱离生活;要有情怀有担当,要有真正的家国情怀,要敢于突破自己,发出真正的时代之声。

(摘编自石峰《在新时代再探中国画的本体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山水画家一直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路径,并由此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本体精神。

B.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荆浩体味到的“真”和李可染表现的“有限的东西”都体现了共同的时代精神。

C. “畅神论”强调自然山川对人的性灵的洗涤,突出了“天人合一”精神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地位。

D. 山水画家要把握好山水自然的内在即中国画的本体精神,需坚持中国画的独有观照方式和观照角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门见山,明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本体精神的内涵,引出后文内容。

B. 文章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观点,使文章内容丰富,论证有力。

C. 文章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画体现时代精神的两种途径:深入传统、融入自然。

D. 文章立足于新时代,从两方面清晰具体地阐述了当代山水画家的幸运之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鲜明地表现时代精神,艺术家如果缺乏对时代的理解,就很难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B. 客观世界的自然山水是无限的,但画家无需全面描绘,如果能提炼出物我之间的“共识共美”,其作品就具有意义。

C. 时代、观念等在不断变化,但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不变,融入自然、沉潜静心是当代山水画家必备的素养。

D. 山水画家在当今时代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会获得比古代画家更高的艺术成就。

【答案】1. C 2. A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由此”错误,结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是中国山水画家所遵循的创作路径。

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理念……笔墨和精神,强调在笔墨中探求绘画的本体精神”分析,“并由此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本体精神”错误。

B项,“共同的时代精神”有误,结合“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历代大师无论是在写生还是创作中,都能鲜明地体现时代精神”“荆浩之‘真’是他常年隐居体味到的太行山水之精神,是五代画家对于自然是‘物象之源’的深刻认知”“画是用有限的方法去表现无限的客观世界,任何客观事物都有无尽之处,我们不能全画下来,只能画极有限的东西”等分析,“共同的时代精神”篡改文意。

D项,“山水自然的内在即中国画的本体精神”错误,结合“写生与创作的关键是要坚持中国画的独有观照方式和观照角度,只有辩证地把握好山水自然的内在,才能真正理解并把握好中国画的本体精神”分析,两者不能等同。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明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本体精神的内涵”错误。

结合“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理念,首先注重的是中国山水画本体精神的纯粹性……强调在笔墨中探求绘画的本体精神”分析,并没有表现中国山水画本体精神的内涵。

故选A。

【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会获得比古代画家更高的艺术成就”错误,结合“当代山水画家无疑是幸运的,这种幸运首先体现在绘画资源的极大丰富,无论是传统经典还是自然资源,都是如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古代画家几乎需要穷其一生,而当代画家在发达的网络与现代的交通工具的帮助下,几乎可以触手而及”分析,“会获得比古代画家更高的艺术成就”绝对化。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早期成果开始显现,参与各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

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7.4%;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作出了中国贡献。

(摘编自安蓓《中国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新华社2019年4月22日)材料二:(摘编自《“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材料三:“一带一路”沿线已超越北美自贸区,成为仅次于欧盟的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贸易红利正在显现。

“一带一路”建设充分激发了东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等不同区域的优势,使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发紧密。

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明显提升,至2017年已达13.4%,体量相当于欧盟内部贸易的65%。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发展贸易投资仍受到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今后应大幅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和非关税壁垒,加强铁路、航空、管道等硬基础设施,以及制度等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摘编自李晓喻《“一带一路”沿线已成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中国新闻网》2019年5月8日)材料四: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原有的发展格局被打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格局尚未形成,各国突破困局、谋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

“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各国共同发展,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红利在国际范围更加均衡地分配。

可在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深陷困境的背景下,又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暗流。

有的发达国家为重振本国经济,一手推动再工业化,力促制造业和跨国企业巨额资本回流;一手高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出台更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多更激烈的贸易战、汇率战、大宗商品价格战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发展风险大大增加。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质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摘编自曹文炼《“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中国担当》)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超过进口额,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势头。

B. 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扭转了连续三年负增长局面,进口增速反超出口增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