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故乡的野菜
初中素材家乡的野菜作文
![初中素材家乡的野菜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5f610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f.png)
家乡的野菜作文大家吃过野菜吗?你是怎么样写野菜的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哦!家乡的野菜作文1前几天菜市场上有人在卖野菜,绿盈盈的叶子嫩生生的,散发着清香,让人垂涎欲滴。
又是一年春来早,望着青翠芬芳的野菜,我仿佛看到人们在田野挖野菜的身影,闻到了野菜的清香,家乡一望无际的田野便呈现在我的眼前。
我小时候,还有生产队,那时粮食不足,大家对野菜情有独钟。
每到春天柳树变绿,迎春花开了的时候,人们都要肩挎一只竹篮,携带一把小铲,到广袤的田野里挖野菜。
挖野菜真是一种享受。
耳畔的风轻柔柔的,阳光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小鸟在头顶啁啾,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人们的心情是那么舒畅。
站在田间地头,站在和煦的春光里,只是那么随意地一瞥,一棵棵嫩嫩的,带着春天清新气息的野菜便进入人们的视野里了。
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乡邻们一边谈论着村里的趣事,一边兴致勃勃地挖起了野菜。
一棵又一棵新鲜的野菜从土里挖出来,扔进我们的竹篮中,田野中回荡着欢笑。
众多的野菜中,我最喜欢荠菜,荠菜又叫地菜,因为它是匍匐在地上的。
它与菠菜有几分类似,但是它的叶子上有浅齿,细看,一层细细的绒毛在阳光下闪耀。
挖荠菜时,我们需用小铲顺着根部向深处挖,不然它的根容易断。
有时,荠菜与别的绿色植物混淆在一起,我们总要猫下腰,瞪大眼睛仔细寻找,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让荠菜成了漏网之鱼。
如果你运气足够好的话,在山脚下、沟渠旁可能会发现连片生长的荠菜,一个地方尽情采上一大把。
挖野菜次数多了,也就有了些小插曲。
有一次,我和一群小伙伴没多久就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
这时,午后的太阳洒下金黄而柔和的光芒,泥土如此芬芳,空气又新鲜无比,春风更撩拨的人心里痒痒的。
看看时间还早,大家一致决定玩一会儿再回家。
蓝蓝的天空下,小伙伴们无拘无束地奔跑,田野广袤的绿毯上绽放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我们像一只只快乐的蝴蝶,相互追逐打闹,尽情享受着春的惬意。
太阳落山了,该回家吃饭了,可是,找遍了所有的地方,我怎么也找不到野菜篮子了。
野菜作文7篇
![野菜作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dc52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3.png)
野菜作文7篇野菜作文篇1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乡下爷爷家。
我们坐在屋檐下,突然,妈妈提议:去山上割野菜,别辜负了这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
我一蹦三尺高,甭提有高兴了,我们拿手上篮子、钩刀,一起出发了……冬天,野地里有些荒凉,但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处处生机盎然,田野里偶尔能看到一些可以吃的野菜,难得的菜怎能不采?我主刀,妈妈教我怎么割,还告诉我这菜叫什么,怎么吃,如:炒年糕的玻璃菜,腌咸菜的雪里红……看着容易做着难,雪里红割高了全断了,割低了,不得了,雪里红被“连根拔起”了!紧接着我们又发现了“传说”中的玻璃菜,玻璃菜很小,像小花儿一样,我想:这么小的菜,真不愧为是“小菜一碟”呀!小不点儿,你就乖乖地和我回去吧!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告诉我这很难,我还不相信,一试,一棵就被除数割得七零八落的了,没想到呀没想到连割野菜也有那么多诀窍,在妈妈的帮助下一棵完完整整的玻璃菜终于“割地而起”了。
在一个陡坡下,妈妈居然发现了一株“亭亭玉立”的大白菜,我去割,看看挺坚固的泥地,一只脚刚踩下去,就差点摔了个嘴啃泥,我小心翼翼地把大白菜割下来生怕把它割破了,等我爬上来时,才松了一口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提着篮子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我们欢乐的笑声。
野菜作文篇2今天我和妈妈去挖野菜。
来到麦地里,只见绿油油的麦苗迎风摇摆,整个麦地里就像铺上了一块巨大的绿布。
金黄的油菜花张着小嘴,吐露着芳香。
景色秀丽宜人。
不就是挖野菜吗?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一棵就挖一棵,妈妈看见我如此蛮干,笑出了声音:“你要把麦苗全部挖回家吃呀!”啊?我一愣。
妈妈平静了下来,仔细地教我认识面条菜和花荠菜:“叶子好像面条一样的,是面条菜;叶子好像花边,用手拿起来像吊兰似的,是花荠菜。
”“哦”,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认识了野菜的形状后,我就又开始挖了:左手揪着野菜叶子,右手拿着铲子,一下子把野菜拦腰砍下,高兴地拿给妈妈看。
可是,一接过去,野菜就散了,妈妈对我说:“你挖野菜的方法不对,让我来给你示范一下吧。
故乡的野菜散文(经典5篇)
![故乡的野菜散文(经典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d644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7.png)
故土的野菜散文〔经典5篇〕故土的野菜散文篇一在他乡的日子里,我的心上长满了思念,写下故土的点滴,以此祭奠消失的故土……——题记一、故土的野菜如今野菜竟然开始种植了,而且是种在塑料大棚里,逻辑有些逆转。
看着一棚又一棚的荠荠菜,我心里五味杂陈,这是时光倒流,还是怀旧?郁郁葱葱的荠荠菜,在这个出口气冒白烟的冬日里,如一缕春色,映照着那时的岁月……故土丹江连年涨水,日子过得薄凉,父老乡亲们多以野菜裹腹。
我这一生只要还有记忆,能想到的就是那些数之不尽的野菜了。
刚刚能挎动篮子的时候,我就跟在母亲或者村里大婶大娘的身后,看着她们用镰刀割掉一棵一棵的野菜,就像课堂上的老师指着黑板一个字一个字的教。
“牤牛疙瘩〞这是一种野菜名称,村子前边的寨坡上很多,它们生长都是一大片一大片,不会单独生长,一簇一簇的,和荠荠菜大小差不多,就是叶子有分别,叶子小而圆。
这种野菜的根是黑色的,所以挖这种野菜很费事。
挖出来后,要一棵一棵地把根给彻底削平了,要是带有一点根,也得用指甲把根上边的黑色给扣掉,直到全部是白色为止。
这种野菜很好吃,叶子光滑,在大锅里煮熟,放进大缸里斡酸后,和红薯叶的味有点相似。
由于“牤牛疙瘩〞好吃,所以每年春天待它抽枝发芽时,寨坡上便蹲满了挎着篮子的女人,她们像是不约而同,也像是在赶赴一场约会,为了家里的烟囱能冒烟儿,你争我抢,在山坡上忙碌着。
还有一种野菜叫“红萝卜英〞。
这种野菜不挑环境,沟沟坎坎都能生长,和家种的红萝卜英十分相似,唯一不同是野生的有韧性,入口不够柔和,所以为了入口不扎嘴,野生的红萝卜英我们都是蒸着吃。
野菜洗干净后,放在篦子上蒸,菜上边撒上一层苞谷面,待闻到一股蒿子的味道冒出锅沿,便可以掀开锅盖,用筷子拌蒸熟的红萝卜英,直到把包谷面融合在一起,然后浇上提前用石臼搉好的蒜汁,滴上两滴香油,那香香的味道,沁入心脾,回味绵长。
“面条菜〞,生长在小麦廓里。
长得很肥实,叶子粗扁,捏着在手里瓷实,挖起来有一种踏实感。
故乡的野菜高中作文【精彩8篇】
![故乡的野菜高中作文【精彩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0952c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e.png)
故乡的野菜高中作文【精彩8篇】故乡的野菜作文篇一我的故乡在一望无际的鲁北平原上,这是渤海湾海水退去后留下的土地。
几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还保留着出生时的盐碱,每当二月开河,大地解冻,远远望去白花花泛着一片盐花。
但一场春雨过后,软绵绵的土地上一夜间冒出一簇簇的野菜。
把大地染成娇嫩的青绿色。
二十多年前,初春的农村青黄不接,农人们粮食尚且短缺,更不要说新鲜蔬菜。
这时节,母亲便领了我们,提了竹篮到坡里挖野菜,有嫩生生的曲曲菜,灰菜,扫帚菜,阳沟菜,婆婆丁等。
把它们蒸着吃,煮着吃,或掺在粮食里充数,都有原野的清香,真是既节约了粮食,也改善了一个冬天寡淡的口味。
母亲最早教我们辨认曲曲菜:它有长条的带齿轮的叶片,带了微弱的苦涩,却越嚼越香,像一颗袖珍的小油麦。
曲曲菜总是一小片一小片聚集在一起生长,那是一朵花的种子被风吹到了这里散播后长出来的,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
那时候菜油还是稀缺品,大部分的农户吃的是猪油。
心灵手巧的母亲便用猪油炝了锅,调了面,做一锅野菜粥。
我们姐弟几个总是手臂支了饭桌,托着一大海碗的粥,一边喝一边听故事。
母亲说那时候的我们简直是“粘粥罐子”,一碗一碗喝不够。
村子里也有饮食不讲究的主妇,直接把野菜,黄豆,麦子米放到一锅清水煮,这样的做法口味是寡淡些,但清香和维生素也是有的。
不管哪种食用方法,一锅野菜粥,一篦子馏开口的红面馒头,一叠腌萝卜条便是农户晚饭的标配。
除了做粥,母亲还用野菜蒸菜团子,把新鲜的野菜洗净切碎,掺了面粉或棒子面,团成团,放到篦子上清水蒸。
这时候已经到了春耕时节,为赶时间春播,农人多半中午不回家的。
在给他们送往地头送的饭菜里,经常是冒着热气的野菜团子和几块咸萝卜干。
这样的饭菜他们也是高兴地,也是生机勃勃的。
天气一天天回暖,农人地里自种的蔬菜长起来,野菜才暂时退出了饭桌,变成了家禽的饲料。
母亲擅长饲养家禽,每年都要养五六只鸭子和十几只母鸡。
她是非常疼爱这些鸡鸭的,每天黄昏她都亲自赶它们回家,点了数才放心。
故乡的野菜作文范文
![故乡的野菜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0bab2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9.png)
故乡的野菜一直是我心中的美食,每次回到故乡,第一件事就是去野外采摘一些新鲜的野菜。
这些野菜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还具有许多健康功效,让我对故乡的野菜爱不释手。
我家乡的野菜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莴笋、香橼、野苋菜、苦韭菜、马齿苋等。
这些野菜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了我们家庭餐桌上的常。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闲暇的时候,我都会和爷爷一起到田间地头采摘野菜。
那时候,我们用着自制的树枝捆成的篮子,一遍遍地往返于农田,采摘着那些嫩绿的野菜。
回家后,我们会把采回来的野菜洗净后加入汤锅中,用纯天然的方式烹制出一道又一道美味健康的菜肴。
那些年的回忆,至今仍历历在目,让我对故乡的野菜情有独钟。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的蔬菜越来越多,而野菜则逐渐被人们忽视。
可是,野菜不但具有美食的价值,还有着重要的营养价值和养生价值。
野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减缓衰老速度;野菜还含有丰富的草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可滋补身体,促进消化。
故乡的野菜也是一张倾城的名片。
我所在的故乡地处山地,野菜的生长环境充分保障了野菜的天然品质和口感。
野菜既不需要灌溉,也不需要用肥料进行加工,免去了许多烦琐的操作过程。
由于这些野菜自然生长,每个蔬菜的厚薄、大小都自然地呈现出来,让人们能够真实地品尝到蔬菜的原味。
故乡的野菜也成为了一张独一无二的名片,成为人们归乡时最为留意的美食。
故乡的野菜不仅是简单美味的美食,更是一种健康养生的饮食方式。
它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兼具品味和视觉上的愉悦。
我期望这些动人的野菜,不仅能够被更多的人们发现和品尝,更能在全国展现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人们向往故乡的一张名片。
故乡的野菜抒情散文[推荐]
![故乡的野菜抒情散文[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e09d690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1.png)
故乡的野菜抒情散文[推荐]第一篇:故乡的野菜抒情散文[推荐]我的故乡在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野菜,如苜蓿、五叶、苦菜、地软等。
我们是吃故乡野菜长大的,对野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一提起野菜,一股股淡淡的香气便迎面扑来,让人回味无穷。
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当属故乡的苜蓿和五叶。
无论身处何地,日夜思念故乡的野菜,更思念故乡的亲人。
那浓浓的乡情,时时牵动着我脉搏的跳动,都会令人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每年春天,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燕子在枝头上舞动,发出“唧唧”的欢叫。
苜蓿破土而出,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露出了白白胖胖的身体,沐浴在阳光中。
它与小蚂蚁谈笑风生,与蜂蝶做着游戏,在晚风中翩翩起舞,放声歌唱,快乐成长。
在太阳温暖的怀抱中,戴上了小绿帽,渐渐枝繁叶茂,小小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
它用热情的双手抚摸着笨拙、粗糙的泥土。
在广阔的原野上,自由自在地吹口哨,吹醒了悠闲的妇女,呼唤来活泼可爱的孩子。
妇女和孩子们斜挎着竹篮子,三五成群的去野外掐苜蓿,我和母亲也加入其中。
孩子们你追我赶,有说有笑,快乐极了!我牵着母亲结满老茧的大手,走在陡峭的山坡上,母亲身体略胖,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我俩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路边的小草向我们点头微笑,招手欢迎。
母亲一路讲述着自己过去的经历。
她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粮食不够吃,需要采摘野菜,添加食用。
春天靠吃苜蓿,维持生活。
母亲灰蒙蒙起床,上山掐苜蓿。
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由母亲承担。
她必须眼疾手快,一刻也容不得歇憩。
中午回家之后,把新掐来的苜蓿,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案板上,再把玉米面箭头子(西北一种面食)放在锅里煮,煮一会儿,又把苜蓿放进去继续加热。
待煮好之后,与玉米饭一起放在盆子里,放些盐、醋、葱花,看上去五颜六色,令人口水直流。
每人盛满一碗热气腾腾的午饭,狼吞虎咽地尽情享用。
母亲说着说着,眼睑里早已噙满了眼泪,哽咽着,顿时失语。
苜蓿勾起了她伤心的往事,不禁失声大哭。
我偎依在母亲的怀抱,用稚嫩的小手为她擦去泪水。
故乡的野菜经典散文
![故乡的野菜经典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b01d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5.png)
故乡的野菜经典散文故乡的野菜经典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故乡的野菜经典散文,欢迎大家参考。
野菜,在我的词库里,是一个苍凉和忧伤的名词,因为它和我的童年有关,和我的故乡有关,还和我的娘有关每次想起野菜这个名词,酸甜苦辣就会涌上心头。
我的故乡叫树栖柯,那是个长野菜的好地方。
嫩绿柔香远更农,春来无处不茸茸。
立春一过,地米菜、白花菜、鸭脚板、香春芽、红旱菜、水芹菜、蕨菜就陆续从泥土里、枯草中钻了出来,在房前屋后和坡前坳后,摇头摆脑,初绽芳菲。
在春天的舞台上,最先登场亮相的野菜是地米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即地米菜,春天的脚步刚来到乡村,它就迫不及待地钻出地面。
此时,迎春花的枝条还在沉睡中,连苞儿都还没有鼓出来,而地米菜已经开花了,在春风中折射着墨绿油亮的光泽,摇曳着袅娜多姿的身段了。
完全可以说,地米菜才是报春的使者。
正是由于地米菜的登场,我的营养补品才开始丰富起来。
我是吃野菜长大的,因此对野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野菜是造物主对乡下人特有的恩赐。
立春后,还没有到春耕大忙的时候,因此生产队收工比较早,大概在下午3点种左右。
而这时正闹饥荒,家家户户揭不开锅,为了充饥,或者为了活命,大人、小孩都到山里挖野菜。
这样,娘每天收工后,就领着我到杨家河、剪刀溪、大岩板、黑草坪等地方去挖野菜。
天黑前,可以挖一背篓。
回家后,娘将野菜洗干净,切细。
然后从坑架上取下一块腊肉,在烧红的锅子里抹一圈,又将腊肉放回坑架,这就是说这块腊肉不是吃的,而是用来做油的。
之后,娘就将辣子、野菜倒进锅里,撒点盐,打几个滚就成了下饭的还菜。
不过,野菜更多的时候和米一起煮稀饭,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菜糊糊,在当时是一种难得的佳肴。
娘做的菜糊糊很香,我就是吃这种菜糊糊长大的。
还有,就是用野菜做草粑粑。
清明前,白花菜出来了,娘就领着我挖回一些,将白花菜和糯米粉用水合成浆状,用手捏出一个个圆坨坨,白绿相间。
故乡的野菜(5篇)
![故乡的野菜(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8d09e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7.png)
故乡的野菜(5篇)家乡的野菜(5篇)家乡的野菜范文第1篇家乡彝家山寨千百年来独居在滇中云贵高原乌蒙山摇篮里,四季翠绿的大山是家乡彝寨千百年来永久不变的一道风景,在这道风景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四季坚韧生长的椎栗树,当风儿走过层层叠叠的树林时,便会发出一阵阵似彝家男女亮嗓的山歌,又似弹奏着一曲大自然的奇妙圆舞曲。
走进家乡彝家农院里,会见到用椎栗树制作的一个个舂筒,那舂筒高有1.7 m,圆筒孔径有0.33 m,这种舂筒长年四季摆放在厦坎上,每个舂筒配有一根长2 m形似葫芦样两头圆粗而中间细的黄栗树木棒做舂棒,这样的舂筒是家乡彝家人用来舂五谷杂粮之用。
而摆在火塘边高有0.33 m,孔径有0.17 m的小舂筒,是家乡彝家人用来舂花椒和制作风味美食舂菜时的生活用具。
在家乡彝家山寨异彩纷呈的舂菜风味美食中,最让我至今品尝不休和回味无穷的是那道普一般通的舂菌风味菜肴,每每回味起来让我直吸口水。
每年的夏天,当雨水浸透了家乡那一道道层层叠叠的连绵群山时,那满山遍野便生长出丰富的野生菌。
这是家乡彝家人从山中采回养分丰富的野生菌,烹饪一道道野生菌津津有味地品食的时候。
但在众多的野生菌子中,家乡彝家人最喜吃背土菌,因此种野生菌长形凸凹不平,从松软的土质中长出时菌子的凹陷处都有泥士,所以家乡彝家人称此种菌为背土菌。
勤劳的父老乡亲们从大山里采回背土菌后,先拿到小河边洗净凹陷处的泥土和杂质,然后放在筒箕里沥干水分,最终抬到火塘边,从火塘里扒出烧出的火炭,再把背土菌放在火炭上渐渐烤熟。
待背土菌烤熟而散发出阵阵迷人香味时,取出吹吹拍拍去除火炭灰尘,然后放在火塘边的小舂筒里制作地地道道风味独特的舂菌菜。
虽然家乡彝家人做的火烤舂菌菜很简洁,却又非常讲究配料,配料不齐做出来的舂菌没有风味,没有独特风味的舂菌上不了饭桌,所以,祖祖辈辈的彝家人做火烤舂菌的配料很讲究,这些配料好像还带有一些祖传的颜色。
千百年来的家乡彝家人做火烤春菌菜的配料,更少不了生大蒜、生姜、火烤青辣椒、核桃仁、豆豉、食盐与烤熟的背土菌一起舂烂即可吃,佐料越齐全味道越香。
故乡的野菜
![故乡的野菜](https://img.taocdn.com/s3/m/fc7f842f0722192e4536f674.png)
未可知 。她走着 ,如 同一棵枯树在缓慢移动。她穿一 件奇怪 的青黑布长衫一 里面是大 红布里 子,一看就 知道是给死人穿的 “ 寿衣 ”,家乡旧俗 ,说是 已经备 下 “ 寿衣 ”的老人 ,生前如能穿几 次,死后就能真正 地享受到这件衣服 。手里拄一根拐杖 ,提一个篮子, 篮子像船一样在风 中摇晃 。 太 阳快要落坡 了 ,街上 的行人少起 来 ,越发 显 得她身影的孤寂。连 问她一声的人 都没有 。她却张开 瘪瘪 的嘴叫起来:
时 间,然后 是生着 密密 小黄花 苞的菜 苔 ,接着 就 该 尝尝 折耳根 的鲜 了。只要 看见 桌子上 摆一碗 凉拌折 耳根 ,就 知道春天 来啦 。
在 小街上 ,有 卖折耳根 的乡下人 了 。他们提 着 小竹篮 ,在巷子 里慢慢 地走 ,多半是 小孩子和 老婆 婆。他们说挣点油盐钱 。油 ,是指点灯 的煤油 。 小孩子抓 篮子 的手还 是冬天肿胀 的模样 ,上面 有深黑的口子 。老婆婆的手像枯树的根,一层皮包着 几根蚯 蚓样 的血管 。这 种手放 在你 的手上 ,是冰凉 的,许久 ,才有一点微温 。老婆婆穿着破烂 ,步履艰
味使他 实在吃不消 。
但 我 觉 得 , 鱼 腥 怎能 比折 耳根 呢 ?
当初 取 名 的人 实在 不
通 ,折 耳根 发 出的 是
春天 的清 气 ,怎 是鱼 腥 的 腻 气 所 能 比 的
呢?
重 复,然而 希望却 是新
的。一年一 年 ,就这样 走 过来 。
三 月的故 乡,水
聆 听 自 然
要,
-[ 1二 .
一
起去撬折耳根,挎上帆布书包,闹哄哄地去 ,又闹
哄哄地 回来 。把书包里 的折耳根倒出来 ,有时还有拣 到的一些地衣。地衣洗净 ,用酸辣椒炒一炒 ,是难得
故乡的野菜优秀作文
![故乡的野菜优秀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20ec5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7.png)
故乡的野菜优秀作文故乡的野菜优秀作文古人老早就有“肉不如蔬,蔬不如野蔬”的说法。
因为野菜贴近自然,营养价值还很高。
明朝有位叫王磬的散曲作家,甚至写了本特别的书―――《野菜谱》,其中收集的野菜名目多达52种。
周作人和汪曾祺的同题散文《故乡的野菜》,里面谈到荠菜、鼠曲草、草紫、枸杞头、蒌蒿、马齿苋、莼菜等,这些过去大家不爱吃的土味野菜,如今翻身一变,成了饭店里畅销的特色菜。
幸运的是,我从小生活在大山深处。
春天里,故乡大大小小的山野,就是一座天然的大菜园,各种各样的野菜露出了嫩绿的枝芽。
趁这时,爸爸妈妈就会带我上山寻野菜、认野菜、挖野菜。
立夏一到,野菜大都销声匿迹了,它们是属于春天的。
所有的`野菜中,我最爱野葱。
五月初,是野葱刚刚长出的时候,它大概有手指粗细,高度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可以说是家葱的微缩版。
它们一般在草丛中伸展着几片绿叶,不细看,难以从普通的草中分辨出来。
它们的叶子更宽、颜色更深,上面还有些条纹。
轻轻地,把一个个白玉般的葱头拔起来,拍去泥沙,嗅着略带辛辣的新鲜气息,温柔的春天似乎突然间有了别致的个性。
野葱遍布在草丛中,分布虽然不密,但是方圆两米内应该有一两株,只要勤快,不一会就可以摘够自己吃的。
野葱最适合炒鸡蛋和腊肉,带有一种淡淡的香,它就像那些鲜明的配角,戏份虽少,往往却抢尽了满桌的风光。
大葱与它相比,显得些许粗俗;家葱与它相比,又少了几分温婉。
守着母亲切葱,闻着野葱特有的味道,绵绵长长的母爱也点点滴滴留在心头。
采野菜时,最开心的莫过于扯野笋。
春季里,大雨过后,山地里冒出大片大片的野笋。
它们大若两三根手指粗,小的铅笔杆那么细,顶着绿油油的笋叶,就好像童话里戴着尖帽的小矮人,东一个、西一个,偷偷地躲在簇簇草丛中。
要想找到它们,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弯着腰、瞪大眼,像巡逻兵一样搜索。
拔笋时,觉得自己特有成就感。
野笋剥去笋壳,笋肉以白嫩的为佳,青白色的略差。
妈妈把笋切碎,炒肉丝,放点葱花,称得上佳肴呢。
故乡的野菜
![故乡的野菜](https://img.taocdn.com/s3/m/f4d440e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3.png)
故乡的野菜故乡的野菜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这里四季如春,风景美丽,也是野菜的天堂。
每当我回到故乡,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寻找这些熟悉而美味的野菜,让味蕾重温那份纯粹的滋味。
在我小时候,我常常和我的家人一起去山上寻找野菜。
记得那时,我们都是一大家子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姑姑叔叔。
我们途径崎岖的山路,寻找各种各样的野菜。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株叶子翠绿的雪里红,有时候又会发现一个新的竹笋孕育之中。
我们用小铁锹小心地挖取野菜,并将它们放入背篓中。
每次采摘完野菜,我们都会兴奋地往家里走,期待着美味的大餐。
故乡的野菜丰富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野蘑菇。
蘑菇长在阴湿的地方,形状各异,有的像一个小笼子,有的像一只小蘑菇。
它们的色彩绚丽多样,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淡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
蘑菇的味道鲜美,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常常被当地的居民用来制作各种美食,如蘑菇火锅、蘑菇炒肉等。
除了野蘑菇,故乡的野生菜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
比如野蒜苗,它生长在山沟沟壑之中,初春时节抽出翠绿的叶子,散发出浓郁的蒜香味。
野蒜苗可以用来做蒜苗炒肉,鲜嫩的蒜苗配上鲜美多汁的肉,每一口都让人垂涎欲滴。
还有山泉菜,这是一种在山泉旁生长的野生蔬菜,它的叶子肥厚而饱满,十分清脆可口,常常被当地人用来炒菜或者做汤。
在野菜的世界中,还有一种叫做野苋菜的美味佳肴。
野苋菜生长在山坡上,它的叶子细腻而嫩绿,带有一种独特的香气。
野苋菜可以用来做凉拌菜或者炒鸡蛋,口感鲜嫩,营养丰富,是农村人们非常喜欢的一道家常菜。
除了常见的野菜,故乡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野菜,例如野茄子、野豌豆等等。
野茄子的外形略微与普通茄子有所不同,颜色往往偏紫,口感也更加绵软。
野豌豆则像枝繁叶茂的藤蔓,结出饱满的豌豆荚,里面装满了嫩绿的豌豆粒。
这些野菜虽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却是故乡人们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在寻找野菜的过程中,我不仅能够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风景,还能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每次回到家中,我都会将野菜仔细清洗并加工,用它们制作出一道道美味的佳肴,将故乡的美味与亲友们分享。
故乡的野菜摘抄仿写作文
![故乡的野菜摘抄仿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241a8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c.png)
故乡的野菜摘抄仿写作文我的故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里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高耸的大厦,却有着让我魂牵梦绕的野菜。
春天一到,大地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田间地头、山坡沟壑,到处都能看到野菜的身影。
荠菜算是野菜中的“常客”了。
一场春雨过后,荠菜便从松软的泥土里探出嫩绿的脑袋,叶片呈锯齿状,边缘还带着些细微的绒毛。
挖荠菜可是个细致活儿,你得小心翼翼地用小铲子沿着它的根部深挖下去,不然一铲子下去,很容易就把它铲断了,那鲜嫩的荠菜心可就留在土里了。
小时候,我总是跟着奶奶去挖荠菜。
奶奶是挖荠菜的高手,她眼神好,动作也麻利。
只见她在田间走走停停,一会儿就能发现好几处荠菜的藏身之地。
我呢,就跟在她身后,拿着个小篮子,负责把奶奶挖好的荠菜装进去。
有时候我心急,自己也试着挖,结果不是挖断了,就是挖错了,把一些野草当成了荠菜。
奶奶就会笑着说:“丫头,别着急,挖荠菜得有耐心,你看这荠菜的叶子是这样的,颜色也比野草要深一些。
”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渐渐也能挖到完整的荠菜了。
挖回来的荠菜,奶奶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吃的。
最简单的就是包饺子。
奶奶把荠菜洗净剁碎,和上猪肉馅,再加上各种调料,搅拌均匀。
那饺子馅的香味,光是闻着就让人流口水。
包好的饺子下锅一煮,捞出来咬上一口,荠菜的清香和猪肉的鲜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那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荠菜,还有一种野菜叫马齿苋。
马齿苋的生命力特别顽强,不管是在田边还是在路边,甚至是在石头缝里,它都能生长。
马齿苋的叶子肉肉的,呈椭圆形,茎是红色的,趴在地上一大片。
我们一般会在夏天的时候采摘马齿苋,这个时候的马齿苋长得最是鲜嫩。
采摘马齿苋不用像挖荠菜那样小心翼翼,直接用手掐断就行。
不过要注意的是,马齿苋可不能生吃,得拿回家用开水焯一下,去掉它的酸味。
焯好的马齿苋可以凉拌,也可以炒着吃。
我最喜欢的还是奶奶做的马齿苋炒鸡蛋。
把马齿苋切碎,和鸡蛋液搅拌在一起,下锅一炒,黄绿相间,好看又好吃。
在故乡,还有一种野菜叫蒲公英。
家乡的苜蓿菜作文
![家乡的苜蓿菜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8712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5.png)
家乡的苜蓿菜作文
我的家乡在山东,这里的野菜品种繁多,尤其是苜蓿菜。
我家乡的苜蓿菜主要有三种:紫花苜蓿、黑花苜蓿和苦花苜蓿。
其中紫花苜蓿最好吃。
每年的4月,都是吃苜蓿菜的时候。
在每年春天来临时,在村外的马路边就会有一群人,他们提着篮子,里面装满了苜蓿菜,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
到了春天,他们就会到处寻找鲜嫩的苜蓿菜,然后再用篮子装起来带到城市去卖。
一斤苜蓿菜大概能卖两块钱左右。
而那些卖苜蓿菜的人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那么多苜蓿菜,所以他们只能在附近买些新鲜的苜蓿菜拿到城里去卖。
我的家乡在农村,农村有个习俗:谁要摘苜蓿菜被骂了。
所以他们只能买些新鲜的苜蓿菜带到城里去卖。
我非常喜欢吃苜蓿菜,苜蓿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和铁等营养物质。
吃苜蓿菜能清热解毒,可以预防便秘和痢疾等疾病。
苜蓿还具有减肥和美容功效呢!苜蓿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物质,对人体有很好的收敛作用。
—— 1 —1 —。
故乡的野菜作文范文_作文600字_我的家乡作文_
![故乡的野菜作文范文_作文600字_我的家乡作文_](https://img.taocdn.com/s3/m/b1128d2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d.png)
故乡的野菜作文范文第一篇:故乡的野菜人生就像一篇若隐若离,意犹味尽的,时而朦胧,时儿顿悟;时而枯燥,时而优美;时而忽视,时而想起;我们每走过一个地方,都会留下我们的足迹,在那里曾经留下的欢声笑语就像一粒粒晶莹惕透的珠子,跳动着生命的乐符。
然而,走过的地方多了,我们播撒的珠子也慢慢多了。
暮然回首,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身后有无数晶莹剔透的“小精灵”跳动着生命的乐符。
在你无意识或有意识的一个个去回忆,去品味之时,你已把她们串起来了,是无数个小生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闪闪发光,无形间创作了人生最优美的散文。
周作人先生的历程也可以说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散文,他人生散文的优美在于他善于发现,善于回味。
即使偶尔思想如挣脱了束缚的野马奔阔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但他毫不迷茫,能够让狂放的思想停滞在昔日的一幕幕,扑捉曾经的乐趣。
正如他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他能让狂放已久的思想停留与故乡的一幕幕,甚至小到故乡地域野味的气息。
如文中所提到的“野菜”,包括“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紫云英”等等,从文中也可以看出,周作人先生搬了几次家,按理说走过的地方太多,目历也就更多,至于那些小到地方的野味儿也就自然的经不起岁月的蹉跎,时间的淡忘。
但周作人先生从人生历程中找回那些播撒已久的珠子,并去慢慢的品味,与其说他在记忆中品尝野菜的味道,不如说他在记忆深处品尝故乡的味道,在记忆中触摸,汲取故乡的气息。
(即便是作者后来又看到了,且品尝到了如同故乡的野菜,但他总是觉得没有昔日的味道,总感觉眼前的野菜不如家乡的野菜,而且,最令作者刻骨铭心的是野菜的吃法,甚至枥枥在目。
或许,我们可以说讲究吃法也是吃家乡的人文气息,那股人文味儿,给作者灵魂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相信,我们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家乡的人文气息,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家乡的烙印,每个人走过的地方也都留下了些晶莹剔透的珠子,只是我们缺少一颗善于品味的心,缺少那份对故乡一如既往的眷恋。
【陕西作家】张瑞清:故乡的野菜(散文4篇)
![【陕西作家】张瑞清:故乡的野菜(散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7e802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e.png)
【陕西作家】张瑞清:故乡的野菜(散文4篇)NO.1《百姓文学》2022年第三期目录昔日,穷人吃野菜,那是粮食不够吃以菜补粮。
而今,富人吃野菜,那是粮菜充余换换口味,品尝一下独有的美味佳肴,领悟其特殊的魅力所在!记得儿时那个年用,我和许多农家孩子一样,家境不宽裕,吃不饱吃不好是难免之事,粗茶淡饭常常相伴。
因此,春季放学周末,我们乐呵呵拎着篮子,漫山遍野寻找刚刚出土不久的鱼腥草、爬上树采摘柔嫩嫩的春芽、寻觅灰旱菜......来弥补粮食不足。
时常凉拌一碗鱼腥草,不一会儿便吃个精光,有时候在学校晚上饿得慌,就以野菜充饥,补充能量,不然一夜都睡不着。
那时,为寻找野菜,我们一群孩子弄得满身是泥,满脸是灰尘,别人见了,称我们是一群“野孩子”。
尽管如此,我们兴高采烈,喜出望外,因为饥饿的生活又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又能以菜当饭美美的饱用了。
光阴荏苒,岁月如烟。
那个年月,那个时代虽然匆匆而去,一去不复返了,但今天细细回想起来,我真是还要深谢那个年月的野菜。
尚不然,我们要么黄皮寡瘦、要么饥饿常拌。
的确,倘若没有大量野菜补充,那么众口之家难以度日,若是没有野菜充当粮食,那么我们有时候就会饿肚子。
那个时代早已烟消云散,不复存在,然而,我却永远不能忘记曾经养育过我的野菜。
我常常怀念野菜、追忆野菜、眷恋野菜......今天,在镇巴,在汉中,如果能吃到山野菜,那真是一种福气!在镇巴山城,凡有贵客进家,必有镇巴出产的山野菜上桌,好酒好肉款待,花椒芽、椿芽、蔸苔......品种繁多,色味各异的山野菜,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人颇为感慨,赞不绝口,大饱眼福,口福!城里人吃山野菜就宛如食山珍海味,又像吃西餐,津津有味,乐在心里。
每到逢年过节,拌上几盘山野菜,那可是下酒的好菜。
如果有朋友到了镇巴,辞别时,朋友自然而然会给你送上美味可口的山野菜,让你喜上眉梢。
而今,我已告别了那个吃山野菜的年代,置身到了城市的行列,但偶而吃上一顿野菜,还真有一种亲切感、怀旧感、鲜奇感,颇感稀罕兴奋。
故乡的野菜
![故乡的野菜](https://img.taocdn.com/s3/m/59acde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f.png)
故乡的野菜故乡的野菜故乡的野菜在童年里芬芳。
童年绚烂,然而菜色。
饥馑的童年结识了野菜,遂为杵臼交。
庄稼凋零,野菜璀璨。
野菜飨我以盛宴,朝餐野露,夕食菊英,像我们的祖先神农氏一样遍尝百草。
上坡拔菜,回家择菜,洗菜,煠菜,煮菜,蒸菜蛋儿。
大嚼。
不期然而然的嚼了菜根,不了其然不懂其所以然更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嚼尽了《菜根谭》,草根已嚼,遑论菜根。
因了这,和野菜息息相关,生死以之。
不知过了多少年,罹几世几劫,野菜依旧晔然我的童年。
血脉里还是野菜的汁液和根须。
粲然在眼前的还是童年的野菜。
野地里,山坡上,阡陌边,童年与野菜依稀。
青青菜。
大概因为它从小到老颜色青青,故得此名。
田埂、地头、沟边、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湿地,到处可见它的倩影。
春天一到,它便钻出地面,先露尖尖角,继出两叶,三四叶时便可采食,五六叶时,高约四指,最佳。
再高,叶子益多,渐渐老了。
叶子边缘生有细密的针刺或刺齿,嫩时刺软柔,无妨,老后刺尖扎手,已不可食。
五六月间开花,紫红色,状钝陋,气微,味微苦,无人吃亦无人赏。
花后结一小果,球状,也是青色。
秋天,孩童们常常摘下球果,剖开,里面则有一蛆虫,不知是什么昆虫的寄生,大多如此,人皆恶之。
是以自开花时,就没有人再理它了。
青青菜味美嫩叶,可烹炒,煮食,做粥,蒸菜蛋,最美的是馇渣豆腐。
把叶子洗净,煠烂,再淘洗,攥干,剁细,放上豆面焅馇即成。
味清而香,扒上三碗,可以当干粮。
秋天的青青菜别有味道,秋后,麦田里常常与小麦一块长出一茬新的青青菜,鲜嫩异常,倍受青睐。
青青菜以鲜吃为佳,也可以晒干了保存起来,以为储粮。
至今还清清楚楚的记得,读三年级时的教室大殿里,后面囤着一囤晒干了的青青菜,那是我们班课外劳动的成果。
一天,矮个子大队长站在讲台上,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嘟哝了一会儿,那囤青青菜后来不见了。
青青菜学名小蓟,还是一味中药。
味甘,微苦,性凉,可以止血。
小时候在坡里营生,谁鼻子流血了,拔几棵青青菜揉碎,捏得汁液欲滴,塞进鼻孔就可以止住。
家乡的山野菜作文
![家乡的山野菜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575d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c.png)
家乡的山野菜作文家乡的山野菜作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山野菜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山野菜作文1“春去溪头荠菜花,溪水荠菜花香溢”,一场诗意绵绵的春雨之后,又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各色各样的野菜争先恐后地探出头了,犹如绿色的精灵,又似画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水彩画。
小时候,姥爷经常带我去山野间挖野菜。
清晨来到山上,远远望去,满地的绿色好似一条绿色的绒毯;走近一看,那一簇簇绿野如同大地母亲怀中探出的小脑袋。
姥爷说:“今天我们挖的野菜主要是“婆婆丁”,它的叶子像锯齿一样,但它不伤人。
你要仔细辨认。
”我按照姥爷说的,仔细寻找着,在不远处发现一株,便一刀挖下去,拿起来时婆婆丁却是散的。
于是我便仔细观察姥爷的动作,发现姥爷慢慢地蹲下去,用刀把婆婆丁旁边的土松开,再用刀向它根部切去,用手轻轻一拔,然后完整的野菜放入菜篮中。
我恍然大悟,原来干活儿也是有技巧的。
我和姥爷沉浸在挖野菜的乐趣中,不久便把篮子装满了。
午后到家,我帮姥爷择野菜。
姥爷一边择一边向我介绍家乡野菜的种类,除了婆婆丁还有蕨菜、柳蒿芽、车轱辘菜等,让我对野菜有了更多的了解。
别看姥爷的手大,老茧厚,但是干起活儿来却十分灵巧,一会儿工夫便把野菜处理得干干净净,就等着晚上把它们变成美味的菜肴了。
傍晚,在餐桌上一边吃野菜一边聊着它。
姥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野菜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朴实无华的美味儿,曾经的长征岁月中,野菜拯救了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在疾苦中,帮家人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以后无论你离家乡多远,都不要忘记家乡的山野菜啊!”虽然野菜在嘴里有点苦涩,但在我心中确是特别地甜。
如今,我已很久没有和姥爷再去挖野菜了。
吃惯油腻的`我再次品尝野菜时,好似又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也不禁又让我想起生活在乡下的姥爷,他是那样无私、淳朴、坚韧!山野菜的清纯质朴永远滋润着我的心田!家乡的山野菜作文2在我的家乡黑河,每逢三四月份,春风吹过黑土地时,属于绿色植物的季节就来了,山野菜在这个时候偷偷从土里钻出来。
故乡的野菜 缘缘堂随笔
![故乡的野菜 缘缘堂随笔](https://img.taocdn.com/s3/m/72be400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c.png)
故乡的野菜缘缘堂随笔
记得小时候,伯伯经常带我去后挖野菜,想起小时看到野菜,忍不住大叫一声诠释心中的惊喜之感。
每当我看见时,就会兴致勃勃地向伯伯说:“看,我找到了好多野菜呦!”伯伯这时就会笑咪咪的说一句:“小孩子眼睛真尖,伯伯都没你厉害。
”当时还小,就觉得好玩,每次伯伯带我去挖野菜,便是我儿时最快乐的时刻。
《故乡的野菜》这是一则短篇散,今天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回想起小时候伯伯带我去后挖野菜的那一幕。
这篇散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无比怀念之情,用野菜抒发对故乡的爱,用真挚的语言打动的人心,由此让我也回想起小时候挖野菜的快乐和惊喜!。
描写故乡的野菜的作文
![描写故乡的野菜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6fda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2.png)
描写故乡的野菜的作文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燕来,九九归一九,耕牛遍地走。
每当想起数九歌,就好像回到了童年,还有那依然在唇齿间留有余香的野菜。
荠菜,家乡叫做年年菜,概因每年都长,故而得名。
每到春天,麦田路边都能看到荠菜的身影。
挖荠菜是小孩子们的乐趣。
小孩子们提着各种各样的篮子,拿着小铲子,跟着大人,田间地头找荠菜。
那份欢乐自不必提。
将采回来的荠菜洗干净,用开水焯熟,放点油盐醋,凉拌了吃。
入口爽滑,柔嫩,滋味绵厚,那种菜的清香便似永远留在口。
也可以跟鸡蛋一起炒了吃,菜的清香和蛋的浓香浑然一体,忍不住还要再来一口。
或者洗净了,切成小段,放进容器里,将馒头撕碎了,一起拌匀,蒸熟。
吃的时候,加点油,又是一道美味。
其实,荠菜冬天就有,只是冬天的荠菜比较*。
春天的荠菜,甜而可口,可以吃到将近清明。
到清明时候,荠菜便会开出小小的白的花,不起眼,确实实在在伴随了那一代人整个童年,不至于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挨饿。
另一种常吃野菜是香椿,是营养丰富的野菜。
开春,香椿树开始发芽的时候,就可以采来嫩芽吃。
小心的把香椿嫩芽,从树上割下来,清水洗净,用水烫熟,凉拌。
或者炒了吃。
香而不腻,是难得的野菜。
为着保护香椿树,来年还有野味吃,所以每年只有少许香椿吃。
如果实在很谗香椿,又没得吃。
还可以吃臭椿。
臭椿并不臭,只是相对于香椿而言。
吃起来稍*。
最好看又好吃的当属槐花。
一树肉肉的花蕾,白的,淡紫的,迎风飘舞。
将槐花连枝一起割下,再回家细细的,捋下花瓣,轻轻的用水冲洗干净,放进容器里,拌上馒头碎屑,一起蒸熟。
若是吃的时候再放一些熟油,那真是唇齿留香。
槐花也可生吃,甜甜的,清凉又爽口。
故乡的野菜,如今变成了记忆里的一道风景。
散文天地沈婉梅:故乡的野菜
![散文天地沈婉梅:故乡的野菜](https://img.taocdn.com/s3/m/9aeafed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5.png)
散⽂天地沈婉梅:故乡的野菜沈婉梅我的故乡在⼀个碧⽔环抱、绿树葱茏的⼩镇。
远离故乡后,故乡的很多⼈和事时常在脑海⾥浮现。
每到春天,最让我⼼⼼念念的是那些遍布乡间的野菜。
早春⼆⽉,草长莺飞。
黄昏时去⽥野散步,⼩径两旁随处可见翠绿的野油菜。
这时,你的惊喜不亚于在寒冬⾥见到⼀束阳光。
⼀边散步,⼀边沿路采摘,不⼀会就可以采得满满的⼀⼤捧。
把青翠欲滴、嫩如桃酥的油菜抱在怀⾥,⼀股清⾹和着春风在⿐尖萦绕,让⼈神清⽓爽。
这些野油菜从头⾄尾、浑⾝上下都是新鲜的、嫩绿的,⽆须扔掉⼀点点。
只要洗净,就可以直接⼊锅。
放到锅⾥⼀炒,只需要放⼀点⾷盐,其他什么佐料也不⽤放,不到两分钟,⼀盘原汁原味的纯天然绿⾊⾷品就闪亮登场了。
伸出⿐⼦嗅⼀嗅,⼀种淡淡的清⾹扑⾯⽽来;再⽤筷⼦夹⼏根尝⼀尝,醇⾹、清甜、柔嫩中带⼀丝淡淡的苦涩,这种独特的滋味让⼈浑⾝舒爽,回味⽆穷。
往往不等到开饭,我⽚刻就能把满满⼀盘油菜⼀扫⽽光。
似乎怕野油菜寂寞,这个时候相伴的还有野芹菜,它的别名称⽔英,⼀个让⼈浮想联翩的名字。
⼀根根野芹菜像⼀把把绿⾊的⼩伞长在⽥野间的浅⽔沟⾥。
野芹菜不仅别具风味,⽽且有很⾼的药⽤价值,它有健胃利⾎、润肺⽌咳、降低⾎压、健脑镇静等作⽤。
⽔芹也称作“路路通”。
⽆论是凉拌、还是清炒都脆嫩爽⼝。
如果谁家厨房在做芹菜炒腊⾁,整个楼道都⾹喷喷的,可谓“谁家煮菜⼀村⾹”。
记得有⼀年的清明节,我从北⽅回到娘家。
⼤姐知道我特别爱吃芹菜炒腊⾁。
天刚刚亮,⼤姐踏着露⽔去⽥间⽔沟⾥采回⼀⼤把野芹菜。
她回家时我才起床,看到⼤姐湿漉漉的头发,我不禁眼眶红红的。
吃午饭前,⼤姐从冰箱⾥拿出那把芹菜,掐去尖端的细叶,然后⽤清⽔洗净,加上腊⾁⼀炒。
黄亮亮的腊⾁、葱绿绿的芹菜、⽩花花的蒜⼦,红艳艳的辣椒,光是看看就已经很享受了。
待到边吃边品,那个⾹滋滋的味道啊真让⼈沉醉。
当然,那让⼈沉醉的不仅仅是菜⾹,更有让⼈魂牵梦绕的亲情。
民谚说;“荠菜⼉,年年有,采之⼀⼆遗⼋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优秀作文:故乡的野菜〕
导语:过去吃野菜,是因为穷,没有饭吃。
现在吃野菜,却是由于生活富裕,让自己的餐桌重新回归自然,回归绿色。
小编整理故乡的野菜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故乡的野菜
人生就像一篇若隐若离,意犹味尽的散文,时而朦胧,时儿顿悟;时而枯燥,时而优美;时而忽视,时而想起;我们每走过一个地方,都会留下我们的足迹,在那里曾经留下的欢声笑语就像一粒粒晶莹惕透的珠子,跳动着生命的乐符。
然而,走过的地方多了,我们播撒的珠子也慢慢多了。
暮然回首,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身后有无数晶莹剔透的“小精灵”跳动着生命的乐符。
在你无意识或有意识的一个个去回忆,去品味之时,你已把她们串起来了,是无数个小生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闪闪发光,无形间创作了人生最优美的散文。
周作人先生的历程也可以说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散文,他人生散文的优美在于他善于发现,善于回味。
即使偶尔思想如挣脱了束缚的野马奔阔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但他毫不迷茫,能够让狂放的思想停滞在昔日的一幕幕,扑捉曾经的乐趣。
正如他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他能让狂放已久的思想停留与故乡的一幕幕,甚至小到故乡地域野味的气息。
如文中所提到的“野菜”,包括“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紫云英”等等,从文中也可以看出,周作人先生搬了几次家,按理说走过的地方太多,目历也就更多,至于那些小到地方的野味儿也就自然的经不起岁月的蹉跎,时间的淡忘。
但周作人先生从人生历程中找回那些播撒已久的珠子,并去慢慢的品味,与其说他在记忆中品尝野菜的味道,不如说他在记忆深处品尝故乡的味道,在记忆中触摸,汲取故乡
的气息。
(
即便是作者后来又看到了,且品尝到了如同故乡的野菜,但他总是觉得没有昔日的味道,总感觉眼前的野菜不如家乡的野菜,而且,最令作者刻骨铭心的是野菜的吃法,甚至枥枥在目。
或许,我们可以说讲究吃法也是吃家乡的人文气息,那股人文味儿,给作者灵魂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相信,我们都
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家乡的人文气息,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家乡的烙印,每个人走过的地方也都留下了些晶莹剔透的珠子,只是我们缺少一颗善于品味的心,缺少那份对故乡一如既往的眷恋。
留在我们身后的,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珠子独自发光。
时而回首一下走过的路,拾起一路播散的晶莹剔透的珠子,感受着生命的乐符,小心的把他们串起来,串起人生最优美的散文。
手心上的生命多了,自然就更容易被摔碎,让我们抓紧手心上的每个小精灵吧,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拥有很多。
▲第二篇:故乡的野菜
很喜欢听爷爷讲从前老掉牙的故事,故事里的事对我来说可都是新鲜事------
爷爷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江宁人,对野菜的记忆是永远都忘不了的,像马齿苋、婆婆丁、水芹菜、榆钱儿……每个人能如数家珍说出一大串名字来。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生活贫困,做饭的时候都将野菜和地瓜、南瓜等粗粮放到一起煮,记得一句话叫“一锅粥,半锅汤,还有半锅野菜香”,就是十分生动的写照。
那时候,爷爷家里兄弟姐妹多,粮食少,根本不够吃。
为了填饱肚子,奶奶常常带着他们,每人背一个小竹篮,到附近的山上去挖野菜。
春秋季节去山里挖野胡葱,是当时特别好玩的事情。
胡葱和小葱、大葱都不一样,它的根部很像大蒜,根藏得很深,但香味和辣味更重。
而且,胡葱和各种草木混在一起,要找到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要颇费一番工夫,所以能挖到胡葱就感到特别的高兴和满足。
为了能挖到更多的胡葱,他们常常会满山跑,兄弟姐妹几个还互相比赛,看谁挖的多。
回到家,奶奶会将它们洗干净,然后晾干,再用盐腌上。
吃饭的时候,把它当咸菜吃。
其实,别看挖野菜时挺好玩,等到吃野菜时就十分痛苦了。
因为天天吃它,野菜的香味早已让人反胃。
饭是榆钱或者是婆婆丁加上一点糙米做的饭,吃的是胡葱腌的咸菜,那种难以下咽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而且还吃不饱,一会儿就饿。
为了能吃饱饭,奶奶又变着法子,有时做野菜饼,有时做野菜糊。
那时候,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如果有一天,
能吃上一顿没有野菜的大米饭,该是多么幸福啊!
后来,分田到户之后,爷爷家里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粮食不仅够吃,而且还有积余,再也不用满山遍野地去挖野菜了。
每天吃饭,都像过节一样做一大桌子菜,鸡鱼肉蛋,样样都有。
那种吃野菜的艰苦日子渐渐地离他们远去了
------
可近几年,我告诉爷爷一个惊人的发现,爷爷故事中讲的野菜不知什么时候又悄悄地回到了人们的餐桌上了。
在菜市场,卖野菜的摊点很多,品种也很全,很多人在买菜的时候,都爱挑选一些喜欢的野菜买回家。
一碗榆钱饭,一碗香椿炸酱面,那样的清香,能渗到骨髓里。
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街头巷尾,一些卖野菜饼、野菜馅饺子的店铺前,还常常会排起长龙。
爷爷看到只摇头,感叹这世道变化太快!
没过多久,我家也加入到当中了,为了让爷爷、奶奶增加食欲,经常要变换口味。
(爷爷有高血压,医生说少吃肉多吃蔬菜,最好是野菜——绿色无公害)妈妈时常买一些野
水芹菜,洗净切碎做成馅,包成馄饨或饺子,咬到嘴里,浓烈的清香扑鼻而来,说不出的美妙滋味。
有时,也会用小火煨一锅野菜粥,浓浓的菜汁裹着稠稠的米糊,清淡而滋味绵长。
爷爷、奶奶吃的满口余香,还说野菜吃过后只有甜味怎么少了以前的苦味儿?我和妈妈在旁偷偷地笑-----
过去吃野菜,是因为穷,没有饭吃。
现在吃野菜,却是由于生活富裕,让自己的餐桌重新回归自然,回归绿色。
改革开放三十年,一样的吃野菜,却是多么不同的两种境况啊!真的希望爷爷的故事只是昨天的故事,我相信明天的故事会更精彩!
▲第三篇: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见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
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
芥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
”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
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
《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
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顾禄的《清亮录》上亦说:“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
侵晨村童叫卖不绝。
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
”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
表面有白色,花黄色,簇生梢头。
春天来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
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
黄花麦果韧结结,
关得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
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
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
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
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
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
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
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
日本《徘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
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吧。
”’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素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
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