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简案
《在那颗星子下》山东省优质课课件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节):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
第二部分(2-4节):勾勒中学时代的‚我‛的个性特点。
第三部分(5-17节):叙写‚英语考试事件‛。
分析人物
‚我‛: 调皮、贪玩、天真、有情
林老师: 慈爱,关心、理解又能严格要求 学生, 善于启发诱导学生。
内容理解
‚我‛明明违反规定去看电影,遇见老师后反而‚撮起嘴 唇‛,吹起口哨,分析我的心理。 一方面用此来掩饰自己心中的紧张和尴尬,装出不怕老师的样 子;一方面自认为老师也违反了规定被自己撞见抓住了老师把 柄而洋洋自得。 ‚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为什么我不敢正视 因为这个“优”并不是我真实的成绩,我真正掌握的只有47分, 我感到很愧疚,所以不敢正视。 ‚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 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这句是什么意思? 要运用好过人的记忆力,而不是依靠它耍小聪明,再好的记忆力 也有衰退时,要利用好的天赋去学习,学习是日积月累才会有收 获的。
3、新鲜的比喻
翻开书,就像骑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哪儿 人多,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 用“拥挤的中山路”比喻没有复习的内容太多。用可以穿行的 “空档”比喻只好突击强记的一部分内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我”临时抱佛脚的紧张的心态,“我” 快速分辨出重点与非 重点,表现了“我”具有极强的记忆力和聪慧的头脑。
作业:
仿照课文第一段,写写我们的校门口。一 百字左右。
在那颗星子下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舒 婷
走进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1978年发 表处女作《致橡树》,主要著作有 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 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 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 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 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 浓的传统诗人。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_0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在那颗星子下》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以“真实”来写人的写作思想和以“悬念、波折”来安排情节的写作方法。
2、欣赏课文中充满诗意的语言。
3、体会老师的爱心。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是如何表达“我”对老师无比崇敬和深沉眷恋的感情的?教学难点:弄清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林老师给我重打的分数是47分,成绩单上为什么还是写“优”?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查字典,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读课文,理解题意,了解内容。
二、揭示课题,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你学会了文中哪些字、词(字间、词义)。
2、对文章内容有了哪些理解?(可从课题、内容、脉络、中心几方面谈)3、预习时遇到了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生质疑、重点是解决哪几个问题?提炼最佳问题)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轻声读,围绕重点问题思考:⑴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⑵文章如何表达“我”对老师的崇敬和眷恋之情的?⑶老师给我重打的分数是47分,成绩单上为什么还是写“优”?2、小小组讨论,师巡视、点拨。
3、大组交流,形成共识。
四、欣赏好句,品味特色1、散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大组交流,读最欣赏的语句,说欣赏的理由。
(重点欣赏、品味文中充满诗意的语言)⑴生动、准确的动词⑵美丽、形象的叙述3、男女生诵读文中最美的三句话。
4、“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传述的事可谓“一波三折”,那么,作者是如何以“悬念、波折”来安排情节的呢?这样写有何好处?五、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写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也要有悬念和波折)。
沪教版七下《在那颗星子下》原创教案
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感受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与关爱。
教学重点:通过我与林老师的“战争”来体现林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教学设计:一、导入:上课前,先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内容是一位小女孩和一位女老师的“vs”。
这篇舒婷的散文写得好极了,真实,有味道。
当然,它最吸引我的是这篇文章写的是师生之间的“战争”(板书)。
二、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生字词:要了解这场“战争”,先要了解这篇课文,我们先把生字词梳理一下:捋咂撂揪撵戳撮2、朗读课文:要了解这场“战争”,我们先“对抗”一下好不好?学生和老师交错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我和林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学生们自由回答)总结:四件事:看电影、考试、考后分析、林老师教育我2、用“战争”的思路来分析课文:先了解一下对战双方:我:淘气、懵懂林老师:女老师、没有结婚、美丽A、第一次“战争”:“电影院遭遇战”——晚上我看电影遇见了林老师。
战争经过:我:和林老师对望一眼,我还当着老师的面吹口哨。
林老师:望了我一眼,很歉疚,没有搭理我,挽着男友的手臂,就走了。
胜利者:我(品味的词语和短语:悄悄地对望、我吹口哨……)B、第二次“战争”:“暗战”——英语考试战争经过:我:没有复习,还差点迟到,但是我的脑子好,聪明,临时抱佛脚。
林老师: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也似乎格外长。
胜利者:我(我尽管临时抱佛脚,却还是得了113分。
)我非常得意。
(品味的词语和短语:活泼的鸭群、你猜猜得了多少分?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C、第三次“战争”:“老师反击战”——考后评卷战争经过:我:示范、结果呆在台边。
重考47分,林老师: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
胜利者:林老师(品位的词语:戳、微笑着……)D、第四次“战争”:“最终之战”战争经历:我:我很羞愧,受到了教育林老师:成绩单上的“优”、对我的谆谆教诲胜利者:双赢(品位的词语:先夸了我一通、幸灾乐祸……)(这场战争不是真正的战争,它只是一个淘气懵懂的孩子和一位可亲可敬却又真实的女教师之间的故事,在她们的交流过程中,女孩子成长了,女老师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沪教版六年级下《在那颗星子下》教学设计
沪教版六年级下《在那颗星子下》教学设计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舒婷)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陆锦花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2.通过朗读和交流,品味富有诗意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和交流,品味富有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1.朗读课文。
2.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3.质疑问难。
4.了解舒婷的诗歌代表作及其散文《我儿子一家》。
5.了解舒婷其人。
板书设计:(我)在那颗星子下(成长)(林老师)----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调皮关爱、理解学生舒婷贪玩循循善诱聪颖亲切、热情练习设计: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练笔,以“我心目中的那颗星子”为题写一个熟悉的人或写一件成长中的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师:前天我们介绍过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几首诗作和她充满稚真稚趣的散文《我儿子一家》,这节课我们学习她的另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一起走进舒婷豆蔻年华的中学时代。
齐读文题。
二、解释文题,解读文本。
1.“那颗星子”指谁?(板书:林老师)2.你从哪里看出来?(文章第17节)3.为什么“我”认为林老师是闪烁在“我”记忆银河中的星子,而且是一颗最亮的星星?(1)用自己的话说说。
(2)读文本圈划出相应的词句细细品味。
(3)再读读。
读出你的体验。
关键语句有:(1)你猜多少分?113分!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提问:从113分到47分,面对这样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怎么想、怎么做?(可能会怀疑她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可能令勃然大怒,当众训斥她;可能把她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者干脆当众改了她的分数等,不管是哪种办法,处理不好极有可能伤及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格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林老师却没有这样做,她很有策略,实事求是,该肯定的肯定,该表扬的表扬,然后再指出问题。
《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舒婷一般教学的常态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我”与林老师之间的深厚感情。
品味文章语言上的魅力。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1、“捋”、“勒”、“撮”、“红殷殷”、“强记”、“沉甸甸”的读音;2、标题和副标题的作用。
口语交际的训练设计目标:想象“我”会对林老师说些什么话。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林老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写作上的借鉴目标:小标题的运用教学课时:一课时布置预习:1、自读课文,扫通文字障碍。
2、自己查找作者舒婷的资料。
3、自读课文,自提一个问题,并且尝试自我解答。
教学过程:1、学生课前演讲,学生点评,打分2、检查预习情况:师:解决了哪些字词上的障碍?“捋”、“勒”、“撮”、“红殷殷”、“强记”、“沉甸甸”师:本文的作者是?简要谈谈。
舒婷简介:舒婷,女,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闲话休题,言归正传)3、沉浸文本:师:课文的题目是《在那颗星子下——记中学时代的一件事》,中学时代的事不可能只有一件,而作者却偏偏记这样一件事,可见作者对这件事记忆之深。
能否从课文中找到明显的表现出作者这种感情的句子?(等我进入中回想这件事,……记忆中摇想。
)师:这句话从结构上说,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出下文)师:为什么作者会如此怀念这件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师:课文的题目是《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那颗星子”指的是什么?(林老师)师: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最后一节)师:从最后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对林老师是非常怀念的。
“我”为什么会如此怀念林老师呢?自读课文,课文哪几节写到了林老师?(第5、7、10、14、15、16、17)师:能否抓住关键的表示时间的短语将这些表现林老师的地方分成三个场景?(“英语考试前期”、“第二天”“考卷发下来”、“过几天是考后评卷”)不妨按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考试前夕”、“考试时”、“考试后”这三个场景,看一下林老师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找出表现林老师的语句。
在那颗星子下
《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简案【教材和学情分析】《在那颗星子下》是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少年心事”单元中的一篇叙事性散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初中时代的一件事,通过四个意外的巧妙编排,刻画了作者当年的活泼、顽皮、聪明的形象,塑造了一位体察学生、和蔼亲切的英语老师,表达了“我”对林老师的感激与眷恋,体现出一个顽童的心灵成长,表达了“我”对中学时代和少年心境的一份特有的沉醉。
《在那颗星子下》结构紧凑、语言诙谐、感情真挚,可读性极强。
六年级的学生在情感上会对本文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产生极大的共鸣,而且能够通过人物描写,大致把握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是六年级学生对散文这种文体尚陌生,且语言感受力和语言积淀相对薄弱,这就需要老师在关键词句、细节描写上加以指导和分析,体会作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变化。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的散文具备了诗歌的特点,不但表现出纯净、清丽、脱俗的诗歌韵味,还增添了幽默、活泼、传神的语言特点。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不但要注重散文的文本特征,还要体现个体作者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但仅是散文的阅读方法,还有具体作家作品样本的独特价值,使学生喜欢,使他们懂得,更要使他们读好。
【教学目标】1.读懂内容,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体会“我”对中学时代和少年心境的一份特有的沉醉。
2.品味语言,感受诗人“浪漫之外充满智慧和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师生情感,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浪漫之外充满智慧和幽默”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作者,带领学生“浅尝”诗人散文的语言魅力。
2、三言两语,梳理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的“诗人”身份,提醒学生注重本文的语言特点;梳理课文内容,为分析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活动一:品读语言,感知“我”与林老师的人物形象。
1、教师明确活动要求:在两个人物之间,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2、学生用默读或轻声朗读的方式,边读边圈划出语句。
在那颗星子下
9.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里的字母还新鲜, 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 ——比喻,“撵”驱逐,赶走,非常传神地写 出了我对所学知识生吞活剥,靠机械记忆应 付考试的仓促样子。 10.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揪住了。 ——拟人,表现对失分耿耿于怀,懊恼,牢记 不忘了。
11.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 ——体现我不知所措,呆住了,不好意思。 12.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 乐祸。 ——拟人,体现我的羞愧。
• “那颗星子”指什么?文 中的林老师有什么品质? 林老师:既关心理解学生, 又严格要求和善于启发学生。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节):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和环境。
第二部分(2-4节):勾勒中学时代的“我” 的个性特点。 第三部分(5-17节):叙写“英语考试事 件”。
事情
考前看电影
常理
肯定考不好
应该考得出来的 老师批评,成
文中结果
考了113分,
临时抱佛脚
试卷讲评重考
全班第一
只考了47分 成绩仍是叫人
成绩单上
成绩应重打
绩改为“不及格”不敢正视的 “优”
(三 一个 句 意 话 概外 括
)
1、考前看电影,临时突击却考全 班第一。 2、试卷讲评先被夸奖,既而重 考却只考47分。 3、成绩单上英语成绩仍是优。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题《在那颗星子下──记我的中学生时代》 记叙了作者在中学时代一件怎样的事?正标题有 什么深意? 本文记叙了作者中学时代在期末考试前违 规去看电影而巧遇老师及在我临时抱佛脚取得 高分时,老师通过重考让我警醒的事。 正标题引自于最后一节,把林老师喻为一 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留在我“记忆”的银河中, 体现我对老师崇敬、眷恋之情。
71072在那颗星子下
教学指导:闵 艳 符海缨 技术指导:陈 莉 摄制人员:陈 莉 后期制作:陈 莉
2017年6月7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人物心情变化过程 2. 通过补写交流,发挥想象和思辨能力,理解事 情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 第15段交代“我”和林老师在教室门口对话,第17 段却说林老师的手搁在“我”的肩上,经过林阴道, 送“我”到公园拐弯处。请联系上下文,合理推测, 在第16段到第17段之间选择扩写:
• (1)“我”和林老师之间的对话;
• (2)“我”的心理活动;
• (3)其他描写“我”或林老师的文字。
1.林老师慢慢地送我,我则在心里仔细思考林
老师说的话,或许,林老师说的是对的,我是太 糟蹋我的强记能力了,我是不是,应该少上那10 节课呢?
2.我愣住了。是啊,我脑子里还剩什么,剩下 电影,还是什么?可恶的相思鸟还在鸣叫着,我 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林老师。如果我临时抱佛脚, 那也只是一时,那有什么意义呢?“我送你 吧。”“嗯,谢谢!”
4.我低着头,羞愧地对林老师说:“林老师, 我错了!我不应该考前去看电影,应该好好复 习。”“唉!”林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没有 责怪你的意思。但你要知道,学习是要一步一个 脚印,踏踏实实地走,才能进步!希望这些话会 让你终生受益。”“嗯,知道了!谢谢林老师!”
5.唉!早知道,我就好好复习了,还看什么电 影啊!最不好的是,还跟老师顶上了,如果当初 复习,也不会有现在失落的我了,多亏了林老师 的教诲,让我有了醒悟和作为。谢Hale Waihona Puke 老师!你让 我的人生道路大大改变了。
语文七年级上2.9《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在那颗星子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梳理文章内容
2、学习倒叙的记叙顺序,了解倒叙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品味分析动作描写,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
2、掌握动作描写的作用,理解“我”对林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梳理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动作的对比和心理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预习问题:课文中围绕我对林老师的回忆,主要描写了哪几个片段?
(1、偷看电影竟遇林老师2、考前强记得高分3、重考不及格仍得“优”4、林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
小学六年级语文《在那颗星子下》优质教案模板
小学六年级语文《在那颗星子下》优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感受一波三折的情节。
2、通过朗读,品味富有诗意的语言。
3、了解老师既严格又循循善诱的教导,体会浓浓的师生情。
教学重点: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一波三折的情节中。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诗意的语言,体会课题“在那颗星子下”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课时:2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有首歌中唱道:“什么时光最难以忘怀?是这幸福的中学时代;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美好的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洒满欢声笑语,友善的同学老师,纯真的师生情义,永远留在我们记忆的银河中……让我们听听当代女诗人舒婷的年回想吧。
二、朗读正音柏(bǎi)油捋(lǚ)下勒(lēi)咂(zā)着撂(liào)在撮(cuō)起撵(niǎn)到揪(jiū)住戳(hūo)三、解题文章有正《在哪颗星子下》和副标题《中学时代的一件事》正、副标题的作用正标题对文章核心内容概括,副标题是正标题的补充,进一步揭示本质,是对正标题的辅助和补充。
添加副标题的作用。
1、拟定的正标题范围太大,用副标题加以限制。
如:《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谈高尔基〈海燕〉形象》《中学生呼唤“七色阳光”——对中学生“厌学”思考》2、主标题言而未尽,副标题起补充作用,二者相得益彰。
如:《于细微中见博大——面对显微镜的思考》《咀嚼“桑提亚哥”——读海明威〈老人与海〉》如何添加副标题?写了正标题之后,加破折号后写副标题。
如果正标题很长,副标题就另起一行,加破折号后写。
破折号与正标题对齐。
解题1、“那颗星子”指谁?(星子:方言指星星) 林老师。
作者把林老师比作是闪烁在“我”记忆银河中的星子,而且是一颗最亮的星星。
2、作者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题目的好处?) 这一比喻充满感激、充满深情,老师像一颗星,这颗星是拨亮“我”心灵的引路人。
她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这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题目很有美感、诗意,并且能够让读者带着疑问阅读。
四、概括梳理文章第一段(1节)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在那颗星子下》教学设计方案
《在那颗星子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在那颗星子下》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唱《在那颗星子下》这首儿歌。
2.能够模仿和跟随老师的动作表演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动作。
3.培养学生对音乐和歌曲的兴趣,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音乐播放器、《在那颗星子下》歌曲音频文件、图片或海报展示星星的图片、准备一些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动作道具(如太阳、小鸟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海报展示星星,利用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所在的星球是哪颗吗?”2.引导学生回答,并与学生共同回忆《在那颗星子下》这首歌曲。
歌曲导入:1.播放《在那颗星子下》歌曲,带领学生一起倾听。
2.提问:“在这首歌曲中唱了哪些星星?”3.结合图片或道具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到星子的特点和形状。
歌曲学唱:1.反复播放歌曲,带领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叩腿。
2.逐句学唱歌曲,与学生一起跟读。
3.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动作表演:1.利用具体的动作道具(如太阳、小鸟等),示范并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相关的动作表演。
2.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巩固练习: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曲表演和动作表演。
2.希望每个小组都能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和创意。
3.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入自己喜欢的音乐元素和动作。
总结:1.回顾《在那颗星子下》这首歌曲的学唱情况,与学生共同总结。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喜欢的部分和动作表演。
3.鼓励学生用音乐和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拓展活动:1.鼓励学生在家庭或朋友面前表演这首歌曲和动作,展示自己的成果。
2.邀请学生将他们的表演录制下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
3.组织歌曲比赛或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展示和表演的舞台。
语文六级下册第二单元讲义《在那颗星子下》
• ……今天,我们就随着舒婷走进她梦一 般的中学时光,摇响她记忆中的小铃, 在闪烁的银河里,追寻着星空中一颗最 亮最亮的星星。
学习目标
• 1、认真品读课文,体会“我”与老师之间 的深厚感情。
• 2、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 感受炼字的重要性,提高审美能力。
• 重点与难点: • 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
读文入情、品析语言
• 快速阅读,找出哪些语句富有诗意、哪 些语句鲜活,并加以分析。
• 1、动词生动、准确 如:“夏天,海风 捋下许多花瓣”中的“捋”字。
读文入情、品析语言
• 2、诗意的语言 如:“我的中学时代就是 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中的“红 殷殷的花雨梦中”。
读文入情、品析语言
• 3、新鲜的比喻 根据文中“等我进入中年 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 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一句,仿写:有一件小事,像„„
怎样理解“趁刚才从书本上复印到脑子的 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赶
到纸上去。”
• “复印”说明只是一种机械的记忆,并没有真正理 解,学会运用。将字母比作“活泼的鸭群”正印证 了上文的把读书当玩的心理。虽然是考试,但并 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 有多高了。”这句话表现了“我”什么?
中心思想
文章记叙了作者中学时代一次 期末考试前后发生的事,表达了“我” 对一位关心、爱护并理解体察学生、 和蔼可亲的英语老师的崇敬和眷恋 之情。
本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从哪里可 以看出?叙述中学时代的这件往事的
部分是什么叙述顺序?
• 从全文来看,叙述顺序是倒叙。从开始的“母校 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 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 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和结尾的“永远闪烁在记忆的银河中。哦,我的 林老师”都回到了现在,表明怎这是在中年时回 忆过去。就是倒叙。
《在那颗星子下》详案
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教学目标:品读关键语句,揣摩人物心理,体会“我”对林老师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关键语句,揣摩人物心理。
难点:通过品读关键语句,把握“我”对林老师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散文《在那颗星子下》.“星子"是什么意思?标题的意思是在那颗星星下.作者是舒婷,请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下作者。
二、初读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25页,把课题再读一遍。
我们发现这篇散文的课题和平时有些不同,多了一个标题。
这是副标题。
为了具体明确,很多文章都会采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形式。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就点明了这是作者的回忆。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散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多媒体出示请这组同学以接力的形式读完这些词语。
非常棒,快速准确./ 好像有同学有疑问,请你来朗读。
三、研读文本让我们顺着刚才同学的思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圈出“我”的相关语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首先我们一起来共同研读下“考试前夕”这部分。
请大家集体朗读/快速阅读5—7节,找到描写“我”的句子,揣摩我当时的心理感受。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圈画出“考试时和考试后”中我的描写,按照刚才我们一起分析的方法,揣摩下我的心理变化。
老师发现,在考试的时候,不仅我很紧张,着急把强记的知识写上去,还有个人很紧张,大家能找到是谁么?请找到句子那么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从文中找出证明。
课堂小结:。
《在那颗星子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
捋(lu)殷(yan)嘞(lei)撂(liao)惴(zhui)撮(cuo)撵(nian)纤(xian)
2.齐读课文,标号小节号
三.深层解读,理解课文
1.题目解读
正标题:在那颗星子下“星子”就是“星星”;那么“那颗星子”指的是谁呢?
四.品味语言
结合文章品味如诗般美妙的语言
1.生动、准确的动词
(1)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
(2)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
2.诗意的语言(环境描写赏析)
【图片展示凤凰木】
(1)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阴。夏天,海风捋过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副标题:告诉了你们什么信息?时间、文章的内容是叙述一件事
【知识卡片】p34”标题”
2.我们从标题中可以知道,文章是记叙了一件事情,那么是以怎样的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呢?
【知识回顾】写作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那么这篇文章是以怎样的顺序呢?你的根据在哪里?
明确:倒叙。第二节“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这就是本文的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
4.人物形象分析
从哪些事情中看出怎样的人物性格?
我:贪玩聪明容易骄傲
预设:(1)考前看电影(2)记性好(3)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林老师:关爱学生理解又严格要求学生有教育艺术(善于启发诱导学生)
预设:(1)
第14节为什么要逐条重考?
第15节实事求是
第16节语重心长的教导我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在那颗星子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珍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在那颗星子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在那颗星子下》。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3. 教学资源:相关文学作品、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学生跟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相互交流,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教师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4. 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人物性格。
5. 欣赏文学作品:(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节等方面欣赏课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人物关系图。
在那颗星子下
在那颗星子下(2)文章结构(1)1节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寓情于景,把对美好中学生活的深切怀念之情寄托在一片梦境般的景色之中。
这也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并引起了全文。
(2)2节概述了中学时代的生活,用一件小事引起了下文,那件事尽管是个教训,但林老师的亲切话语令“我”深受感动,给“我”留下了温馨的记忆。
(3)3节写初一那年“我”面对繁重的课业,却丝毫不以为然,仍然玩心不改。
(4)4节写“我”虽屡犯校规出校看电影,可从未被逮到过,于是有些忘乎所以。
至此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几笔勾勒出“我”中学时代的性格特点,语言幽默诙谐,为下文的记叙作好了铺垫。
(5)5节写“我”照例出去和同学看电影《五朵金花》,看见老师也毫不顾忌。
(6)6节写“我”的同学见到老师后悄然逃跑,“我”虽也有些忌惮,但仍打肿脸充胖子。
(7)7节写林老师看到“我”之后,虽然知道“我”违反了校规,但她更因为自己没有以身作则而感到愧疚。
至此是文章的第三部分的第一层,写“我”又违反校规与同学出校看电影,却不想在影院巧遇林老师的情形。
(8)8节写“我”第二天一早险些迟到的狼狈像。
(9)9节写面对英语考试“我”只得临阵磨枪,在课堂上突击复习。
(10)10节用风趣生动的语言写“我”紧张应考的情态,也写了“我”对林老师的格外严格的误解与不满。
至此是文章第三部分的第二层,写“我”临阵磨枪,紧张应考。
(11)11节写成绩公布后,“我”考的格外好。
(12)12节形象地写出了“我”考了第一之后骄傲得意的神态举止。
(13)13节,一个“慢”字,又加了感叹号,写出了事情的突转。
(14)14节写林老师让“我”到黑板前为同学示范考题,结果因为是考前突击的缘故,“我”在全班面前得了不及格。
(15)15节写课后林老师给“我”成绩单,“我”惊讶地发现英语成绩是“优”。
(16)16、17节写林老师教育了“我”。
至此是文章第三部分的第三层,写林老师让“我”进行了“第二次考试”,并与“我”谈心,对“我”进行教育。
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案例-《在那颗星子下》教学设计
上海市教师进修 周静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正副标题的作用。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初步感悟。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说明
出示学习目标,提出阅读
默读课文三分钟。 将学生自己的生活
要求:1.圈划需要积累的词 完成课后积累。
体验融入课文阅读,
语;2.能复述故事情节。
拉近阅读距离。
不仅要让学生会复
作者当时只是一个与你年
交流发言。
述课文,还要培养他
龄相仿的中学生,你有没有
们认真听的习惯。
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顺时梳理故事的发
用第一人称为大家讲讲
先小组内故事接龙, 生发展过程。
“我”中学时代的一个故事。 后全班故事接龙。 起因:考前看电影,
临考抱佛脚。
经过:意外考第一,
重考 47 分。
结果:成绩单得优,
深入探究。
质疑:文章的起因部分—— “我”因看电影而误了复习 功课——这一部分的叙述是 否过于繁复,要不要略写?
默读课文二分钟。 小组讨论三分钟,
全班交流。
此问题可以激起学 生的认知冲突,最后 学生得到的答案可以 是开放的,但深入探 究文本、大胆质疑教 材的学习过程是有价 值的。
老师教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完成学习目 标。
质疑:如果没有正标题, 只有副标题,怎么样? 再读课文,圈划文中相关语 句,理解题目:“星子”指 什么?这样比喻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
再次默读课文二分 钟,圈划语句。
全班交流。
副标题是对正标题 的限定、补充,正标 题很富诗意和美感, 体现了作者诗人的特 质。
通过理解文章题目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 感情,体会作者在文 中流露的对老师的崇 敬感激与眷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简案
【教材和学情分析】
《在那颗星子下》是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少年心事”单元中的一篇叙事性散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初中时代的一件事,通过四个意外的巧妙编排,刻画了作者当年的活泼、顽皮、聪明的形象,塑造了一位体察学生、和蔼亲切的英语老师,表达了“我”对林老师的感激与眷恋,体现出一个顽童的心灵成长,表达了“我”对中学时代和少年心境的一份特有的沉醉。
《在那颗星子下》结构紧凑、语言诙谐、感情真挚,可读性极强。
六年级的学生在情感上会对本文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产生极大的共鸣,而且能够通过人物描写,大致把握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是六年级学生对散文这种文体尚陌生,且语言感受力和语言积淀相对薄弱,这就需要老师在关键词句、细节描写上加以指导和分析,体会作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变化。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的散文具备了诗歌的特点,不但表现出纯净、清丽、脱俗的诗歌韵味,还增添了幽默、活泼、传神的语言特点。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不但要注重散文的文本特征,还要体现个体作者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但仅是散文的阅读方法,还有具体作家作品样本的独特价值,使学生喜欢,使他们懂得,更要使他们读好。
【教学目标】
1.读懂内容,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体会“我”对中学时代和少年心境的一份特有的沉醉。
2.品味语言,感受诗人“浪漫之外充满智慧和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师生情感,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浪漫之外充满智慧和幽默”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作者,带领学生“浅尝”诗人散文的语言魅力。
2、三言两语,梳理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的“诗人”身份,提醒学生注重本文的语言特点;梳理课文内容,为分析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活动一:品读语言,感知“我”与林老师的人物形象。
1、教师明确活动要求:在两个人物之间,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
2、学生用默读或轻声朗读的方式,边读边圈划出语句。
3、全班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重人物的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进而把握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三)活动二:师生交流,解读林老师的“美丽”。
1、与学生分享自己第一次读完课文的感受,以“美丽的林老师”为议题展开课堂讨论。
2、解读文题:为什么要把林老师比作一颗“星子”?
3、用诗歌的形式表现课文结尾,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第一层主旨:表达了“我”对林老师的感激与眷恋。
设计意图:,进一步品读文中关于林老师的描写,解读意象“星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主旨。
(四)主题再探:
1、要求学生将状语结构的课题填写完整,进而引发学生对课文第二层主旨(对中学时代和少年心境的一份特有的沉醉。
)的思考。
2、导入“散文特点”与“舒婷散文特点”的知识卡片,对本文的思想感情实行小结。
3、要求学生模仿第17节,以《哦,我的少年》为题写一首小诗,站在成年舒婷
的角度,写给少年舒婷。
4、师生交流习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获得的不但仅是散文的阅读方法,还有具体作家作品样本的独特价值,最后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再次感悟文章主旨,尝试用纯净、凝练、含蓄的语言创作小诗。
【作业设计】
一、文章为我们描写了有趣的校园生活,请你也从自己的学校生活中,选择一
个场景,把它写下来,要求语言形象生动,题目自拟。
二、拓展阅读:《真水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