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害 6 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
海啸、海冰、风暴潮、海浪、赤潮灾害科普手册11页

第 1 页国 家 海 洋 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编制二○一○年四月第 2 页大海怒涛——海啸2019年印度洋大海啸袭击泰国时情景海啸袭来海啸前的智利美景2019年智利地震后引发海啸袭击智利城市第 3 页第 4 页海冰的形成大家对冬季结冰现象习以为常,但很多人却对海水结冰感到新鲜、疑惑,海水也会结冰?是的,海洋中的冰有两个来源:一是高纬海域的海水冷却结冰,称为咸水冰;二是陆地上的水流到海里冻结而成的,称为淡水冰。
纯淡水在0℃时结冰,4℃时密度最大。
但海水则不同,海水结冰时要排出大部分盐分,结冰时的温度必须在0℃以下,且与盐度有关,盐度愈高,冰点温度(指海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愈低。
千里冰封——海冰冬季我国渤海中的浮冰第 5 页 海冰的危害封锁港口、航道;堵塞舰船海底门(通向舷外海水的阀门); 使锚泊舰船走锚; 挤压损坏舰船;破坏海洋工程建筑物和各种海上设施; 使渔民休渔;船舶积冰。
海冰的危害不仅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
严重的和比较严重的海冰灾害大致每5年发生一次,而局部海区出现海冰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防冰减灾增加监测手段,重点加大海冰预警预防工作,以减少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
破冰船破冰海上石油平台被冰封冻渤海大冰封 船只无法出海第 6 页2009—2019年度冬季我国渤黄海冰情严重。
初冰期提前到来,而融冰期却推后,盛冰期海冰发展非常迅速,分布范围广,冰情反复,出现返冻现象,给沿海船运、养殖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 7 页风生水起——风暴潮潮汐现象主要是月亮和太阳等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作用形成,通常称为“天文潮”。
海水的涨落除天文潮外,还受到强烈的大气扰动影响,如强风和气压骤变致使海面异常升高,沿岸发生较大的增水,称为风暴潮。
若赶上天文潮高潮阶段,往往会使其影响所及的海域水位暴涨,浸溢陆地,酿成巨灾。
伴随着冬季寒潮大风、春秋季冷空气和温带气旋配合引起的叫做温带风暴潮。
海洋灾害之首是什么

海洋灾害之首是什么
答案:风暴潮。
风暴潮位居我国海洋灾害之首。
风暴潮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一般台风、温带气旋、寒潮大风、气压骤变等都可以引起风暴潮。
其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等特点,根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风暴潮一直占据中国海洋灾害之首。
我国海洋灾害还有哪些?
1、赤潮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的生态现象。
赤潮可破坏海洋环境,造成大量海洋生物和海水养殖生物死亡,危害甚大。
2、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巨浪。
海啸发生频率虽然相对较小,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毁灭性的灾害。
3、海冰
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
在冰情严重的区域或异常严寒的冬季往往出现严重的冰封现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冻,给沿海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4、海浪
海浪是海面由风引起的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和涌浪。
通常灾害性海浪的波高可达6米以上,对海上运输和施工、渔业捕捞、海上军事活动等带来很大灾害。
5、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
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总的来说,海洋灾害包括有风暴潮、海啸、赤潮等,其中风暴潮位居海洋灾害之首,影响广、危害大,要做好正确的应对和预防。
水灾害考题

一.名词解释1山洪:是指发生在山区溪沟中的快速的,强大的地表径流现象。
2泥石流:泥石流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两相流体3热带气旋:指发生在低纬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旋涡。
4台风:是引起沿海地区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的最主要天气系统之一。
5气象干旱:指由降水与蒸散发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
6水文干旱:某一给定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下,河川径流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不了供水需要7风区:风作用的水域内各处的风速风向近似一致的水域8泥石流:在适当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泥石流。
9涝灾:因暴雨产生的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使得低洼区淹水受灾,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损失,或使农作物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
10大田蓄水能力:排水单元本身具有一定的蓄水容积,在降雨期可以拦蓄适量的雨水,其最大拦蓄水量称为大田蓄水能力11排涝水量:降雨量减去大田蓄水量就为应排除的田间地表涝水总量12设计排涝水位:排水河道宣泄排涝流量时的最高水位为设计排涝水位13孕灾体:就是产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理单元14水环境承载能力:在一定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的条件下,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
二.填空1干旱影响的评估包括(历史干旱的影响评估),(实时干旱的影响评估)和(展望性干旱的影响评估)。
2干旱影响的评估途径包括(实地调查),(新闻媒介),(遥感监测)。
3干旱影响的评估方法包括(个例分析法),(历史相似法),(比较法),(模式法)。
4涝渍灾害与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关系密切。
5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
6山洪按其成因分类可以分为(暴雨山洪)(冰雪山洪)(溃水山洪)7干旱监测主要方法有(台站监测)和(遥感监测)8干旱指标三要素:(持续期),(平均强度)和(严重程度)9农业干旱的分类:(土壤干旱),(生理干旱)和(大气干旱)。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总损失中占10%。
因此,研究和预防海洋灾害对我国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灾害的种类有:风暴潮灾、海浪灾害、海啸、赤潮、海洋环境污染、海上溢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异常海况变动、海平面上升等,对我国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有:一、风暴潮灾风暴潮是由于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灾害,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
国外学者曾经作过统计,全世界风暴潮灾所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高于任何其他自然灾害。
我国自汉代开始就有关于风暴潮灾的记载,死亡人数少则几百多则几万乃至十几万。
1922年8月2日我国汕头地区遭受到一次严重的风暴袭击,首先是台风的袭击,呼啸的狂风震撼山岳,很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许多房屋的屋顶被吹得不知去向,接着台风又把海潮卷了进来,加上倾盆的暴风雨,使平地水深达到3米多,沿海的一些低洼地带,水深甚至达到数十米,许多村庄都被卷入海涛之中,这个地区的澄海县由于海水入侵,变为一片水乡泽国,全部生命财产几乎化为乌有。
80年代以来,随着台风的北移趋势,影响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已波及江、浙、沪乃至鲁、冀等省区。
1997年第11号台风造成的风暴潮,导致260亿元的经济损失创下了历史之最;1998年我国沿海的灾害性风暴潮比1997年偏多,从6月份至10月份在南海沿岸和东海沿岸频繁发生,主要影响段为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沿岸。
二、海洋环境污染近些年来,人类的多种活动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加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船舶排放的废油,海上石油开采造成的漏油,船舶事故的溢油和陆上城市的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
海洋环境污染是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灾害。
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与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日益恶化。
灾害性海浪的主要发生地区

灾害性海浪的主要发生地区
灾害性海浪是指海上波高达6米
灾害性海浪的主要发生地区总结如下:
灾害性海浪在近海常能掀翻船舶,摧毁海上工程,给海上航行、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等带来危害。
在岸边不仅冲击摧毁沿海的堤岸、海塘、码头和各类构筑物,还伴随风暴潮,沉损船只、席卷人畜,并致使大片农作物受淹和各种水产养殖珍品受损。
灾害性海浪到了近海和岸边,对海岸的压力可达到每平方米30-50吨。
据记载,在一次大风暴中,巨浪曾把1370吨重的混凝土块移动了10米,20吨的重物也被它从4米深的海底抛到了岸上。
巨浪冲击海岸能激起60-70米高的水柱。
灾害性海浪主要发生的区域是东部沿海和渤海西部海域,具体主要包括福建中部至北部、浙江至长江口附近海域及辽东湾西部海域。
专家提醒,沿海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海洋灾害监测体系,提高海洋灾害预警能力,密切关注海洋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影响海洋灾害的大气和海洋因子很多,未来将如何演变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将加强监测,开展滚动会商,及时发布最新动态,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预报保障。
内容由提供,还望大家采纳。
下期海洋灾害小知识讲座中。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主要指标解释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主要指标解释(-)灾害种类1.洪涝灾害:指因降雨、融雪、冰凌、溃坝(堤)、风暴潮等造成的江河洪水、渍涝、山洪等,以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包括江河洪水、山区洪水、冰凌洪水、融雪洪水、城镇内涝等二级灾种。
江河洪水:指因暴雨引起的江河水量迅增、水位急涨的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区洪水:指山丘区由降雨诱发的急涨急落的溪河沟道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区洪水中泥沙石等固体物质含量较少,因灾遇难人员多呈溺亡特征,建(构)筑物受损以冲刷与淹没为主。
冰凌洪水:指由于冰凌阻塞形成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雍高,当冰塞溶解或冰坝崩溃时槽蓄水量迅速下泄形成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融雪洪水:指形成由冰融水和积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城镇内涝: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镇排水能力致使城镇内产生积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2.干旱灾害:指一个地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河流、湖泊等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吃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
3.台风灾害:指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台风编号采用中国气象局公告的台风编号填写。
4.风雹灾害:指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包括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二级灾种。
大风:指因冷锋、雷暴、峋线和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近地面层平均或瞬时风速达到一定速度或风力的风,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冰雹:指强烈对流云中降落的固态水,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龙卷风:指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导致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系统认知] 1.风暴潮的形成
2.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的比较
发生季节 海水上 涨动力
特点
发生地区
台风风暴潮 夏秋季节
温带气旋风暴潮 春秋季节
台风
温带气旋
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破坏力 强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受台风影响的沿 海地区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 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 沿岸较多
[探究1] 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有哪些? 提示:蝗虫、小麦的锈病、水稻的水稻暝虫病、棉花的 棉铃虫病。 [探究2]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会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 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探究3] 鼠害发生有什么危害? 提示: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 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自然现象是
()
A.台风
B.火山
C.地震
D.温室气体排放
解析: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海面异常升高或降
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由此可
见,台风是诱发风暴潮的因素之一。
答案:A
问题探究二 生物灾害的形成和危害是怎样的 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2018 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 2.89 亿公顷次, 其中,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麦区偏 重流行。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 18190.1 万亩,其中虫害发生 面积 1.25 亿亩,林业鼠害发生面积 2765.97 万亩,有害植物 发生面积 266.86 万亩,病害发生面积 2644.68 万亩。全国草 原鼠害面积 2578.7 公顷;虫害危害面积 1234.5 万公顷。
[你的评价及思维完善] 同学甲的回答属于多点结构,仅仅答出几个点,且没有 与风暴潮灾害进行有效关联;同学乙的回答介于多点结构和 关联结构之间,有答题方向,但阐释不够清晰;同学丙的回 答属于关联结构,能够准确阐释孟加拉湾沿岸具体的地理特 征与风暴潮灾害多发之间的关系,但缺少社会经济因素这一 答题要点。
水灾害知识要点

填空:1.水灾害的类型:干旱、洪水、涝渍、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泥石流、水生态环境灾害。
2.渗漏险情的类别:散浸、流土、管涌、漏洞。
3.洪水保险的保险公司的原则:以修复为主,方式:强制保险、自愿保险。
4.防洪标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后使防护对象达到的防洪能力,一般以防护对象所能防御的一定重现期的洪水表示。
5.山洪的治理措施:水土保持、水库调洪和拦洪。
6.抗旱措施最根本的途径:开源、节流两种。
7.风暴潮最严重的三个国家:美国、中国、孟加拉国。
8.风浪、涌浪、近岸浪统称为海浪,其周期0.5~25s。
9.我国降水年内分配高度集中是造成防洪认为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10.我国山脉按其走向可分为:东西走向、西北走向、北东走向、北西走向。
11.影响洪灾的社会经济因素: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库淤积严重、围垦江湖滩地,湖泊天然蓄洪作用衰减、人为设障阻碍河道行洪、城市集镇发展带来的问题。
12.洪灾评估的具体内容:灾害影响的范围和强度、城市经济损失、城市生命线受害统计、人口伤亡数目、疾病及环境污染情况、社会影响。
13.热带气旋分类,按中心附近风速按从小分类:6-8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大于12级为台风。
14.渗漏抢护原则:临水面截渗、背水坡导渗、背水地面反滤压盖、抢堵漏洞。
名词解释:1.自然灾害:指由于不可控制或未能预料的破坏性因素的作用,对人类生存发展及其所依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非常事件和现象。
2.江河洪水:是暴雨、冰雪急剧融化等自然因素或水库垮坝等人为因素引起的江河湖库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急剧上涨,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现象。
3.洪水保险:按照契约方式集合相同风险的多数单位,用合理的计算方式聚资,建立保险资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洪灾损失,实行互助的一种经济补偿制。
4.山洪:发生在山区溪沟中的快速、强大的地表径流现象。
5.涝渍灾害:由于大量降水汇集在低洼处长时间无法排出(涝),或者是地下水位持续过高(渍),使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含量降低,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使得作物减产、烂根、甚至死亡。
海洋灾害(第11.12课时)

探究一、风暴潮— 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定义: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 现象。
热带风暴潮(夏秋季节) 2)分类 温带风暴潮(冬春季节) 世界:孟加拉国、日本、荷兰、丹麦、挪威、美国等 我国:沿海地带 ①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影响海上交通、对外 贸易、渔业开发、石油开采、海洋养殖 4)危害 ②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 和工程设施 ③造成人员伤亡 ④引发次生灾害、土地盐碱化
海冰运动时的推力和撞击力都是巨大的,1912年4月发生的“泰坦尼克” 号客轮撞击冰山,遭到灭顶之灾,是本世纪海冰造成的最大灾难之一。我国 1969年渤海特大冰封期间,流冰摧毁了由15根2.2厘米厚锰钢板制作的直径 0.85米、长41米、打入海底28米深的空心圆筒桩柱全钢结构的“海二井” 石油平台,另一个重500吨的“海一井”平台支座拉筋全部被海冰割断,可见 海冰的破坏力对船舶、海洋工程建筑物带来的灾害是多么严重。
4.孟加拉湾沿岸地区人口密集,一旦遭遇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 损失巨大。 5.孟加拉等国经济实力较弱,无力营建高强度的海防工程。 6.孟加拉湾沿岸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森林蓄水,防洪的能力减 弱
2004年12月26 日当地时间8点25分,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3.9°N,95.9°E)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的损失极大。 据此回答4-7题。 4.海啸达海岸时,在海岸处最初出现的现象是 D A.海水后退,高于最低潮线 B.海水上升,低于超潮高线 C.海水运动速度减慢 D.海水开始出现急剧后退 5.海啸席卷的海浪: C A.类似潮汐一样深入海洋底部 B.类似暴风卷起的3米高的海浪 C.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比波音 747飞机逊色一些 D.深水中的海啸非常危险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 咸潮
(3) 成因 气象因素 ——降水偏少,气候干旱
水文因素
地形因素 天文因素 人为因素
海洋灾害 咸潮
(3) 成因 气象因素 ——降水偏少,气候干旱
水文因素 ——河流枯水期,流量较少
地形因素 天文因素 人为因素
海洋灾害 咸潮
(3) 成因 气象因素 ——降水偏少,气候干旱
水文因素 ——河流枯水期,流量较少
(1) 概念 ——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
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海洋灾害 风暴潮 ——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 概念 ——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
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2) 分类 热带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
热带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
发生季节
分布地区
特点
发生季节
热带风暴潮 夏秋季节
温带风暴潮 春秋季节
海洋灾害 风暴潮 ——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5) 防御措施
海洋灾害 风暴潮 ——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5) 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建立预警系统;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工程。
阅 读
海啸是怎么回事
(1)什么是海 啸?说明海啸形 成的主要原因。 (2)找出海啸 的主要特征。 (3)海啸有哪 些危害?
海洋灾害 海啸
海洋灾害 海啸
(3) 特征 ——距离远、速度快、波长长、岸波高 (4) 危害
海洋灾害 海啸
(3) 特征 ——距离远、速度快、波长长、岸波高 (4) 危害
——导致船只颠覆,港口设施摧毁, 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海洋灾害 赤潮
(1) 概念
海洋灾害 赤潮
(1) 概念 海洋中浮游生 物在一定的环境条 件下爆发性增殖而 引起的一种生态异 常现象。
海洋灾害

第三节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类型
• 风暴潮 • 海啸 • 赤潮 • 灾害性海浪 • 厄尔尼诺
一、风暴潮
1、定义: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 气旋和寒潮等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
2、类型和分布
夏秋季,
东南沿海
温带 气旋 风暴潮
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岸 中国辽东湾、 日本、朝鲜 墨西哥湾 北部湾 孟加拉湾
一堂地理课,救了百条命
2004年12月26日,一名随父母在泰国普吉岛度假的 10岁英国女童蒂莉·斯密茨,利用地理课上学到的关于 海啸的基本知识,不仅挽救了一家四口,而且还救了同 行的100多名游客和旅馆员工的命。 海啸发生时小蒂莉正和父母及妹妹在旅馆前的海边, 突然发现海水大面积后退,紧接着海水中出现大量气泡, 远处地平线上船只也随海浪猛烈地上下颠簸。正当其他 游客欣赏这一奇怪景象时,小蒂莉突然想到,在两周前 的一堂地理课上,地理老师曾说过,海水突然退去和里 面产生气泡就是海啸的前兆,其后的5到10分钟非常关键, 人们应该立即远离岸边,尽量向高处逃跑。小蒂莉把这 些告诉了妈妈,说可能有海啸。她的父母马上告诉了其 他游客和旅馆员工。人们立即疏散,幸运地逃脱了海啸 的袭击,只是有些人受了轻伤。小蒂莉的妈妈为自己的 女儿感到骄傲,小蒂莉的班主任则夸奖她“地理知识学 得好,用得活 ”。
赤潮
定义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 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 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 生态异常现象。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导致渤海地区发生赤潮的原因有 哪些?
自然原因: 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夏季水 温较高。
人为原因: 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生产生 活污水较多,水体富营养化。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主题9 常见的海洋灾害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台风可能引起的海洋灾害有
B
A.海啸、浮冰 B.风暴潮、巨浪 C.巨浪、地震 D.暴雨、洪涝
4.台风引发的风暴潮特点不包括 A.来势猛 B.时间长 C.强度大
D.破坏力强
B
5.我国风暴潮比较严重的地区有 A.莱州湾到长江口 B.杭州湾到温州
C
C.汕头到珠江口
D.雷州半岛西岸
学以 致用
1.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B.连续离岸吹的强风
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喷发
2.下列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有
A
①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
②地震海啸.赤潮、海水人侵、巨浪、溢油灾害
③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干旱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
④地震海啸.赤潮、海冰灾害、巨浪、溢油灾害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A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9.赤潮属于下列哪组灾害
C
A.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B.洪水灾害海洋灾害
C.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气象灾害
10.赤潮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海区易发生赤潮的是
A
A.水温高,污染重,相对封闭的海区 B.水温低,污染重,相对封闭的海区
C.水温高,污染重,相对开阔的海区 D.以上都不是
学以 致用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相对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7.我国下列各水域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水灾害学》第六章 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

2
目录
一、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二、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成因 三、中国主要海洋灾害的时空格局 四、风暴潮预报 五、海浪预报 六、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防治措施
3
一、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1.风暴潮 1.1风暴潮的概念
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 飓风)、温带气旋(寒流)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 高或降低,使受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 的现象。
30
3.4中国海冰灾害的时空格局
118°
1-轻冰年 2-偏轻年 3-常冰年 4-偏重年 5-重冰年
40°
119°
120°
121°
122°
1 3
4
5
124°E
1 2 3 4 5
38°
4 3 2 1
37°
渤海海冰各种冰情年的冰情状况
31
3.4中国海冰灾害的时空格局
渤海常冰年年份冰厚分布图
32
3.4中国海冰灾害的时空格局
渤海和黄海北部各海区的初冰日、终冰日及冰期
33
3.5中国海啸灾害的时空格局
中国海啸 目录表 (海啸等 级及信度 采用渡边 伟夫海啸 级表及海 啸信度等 级表)
34
四、风暴潮预报
1.风暴潮预报进展
国外情况 目前,国外开展风暴潮观测、研究和预报工作 的国家主要有美、英、德、法、荷兰、比利时、 俄罗斯、日本、泰国和菲律宾等。 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实现了预警系 统自动化、现代化,能对风暴潮做到高速、实时、 优质的监测、通讯、预警。
1979年11月,我国的“渤海2号”钻井船受寒潮浪 袭击而沉没;
14
一、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水灾害 第六章

第六章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第一节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危害一、风暴潮的危害风暴潮指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风暴,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也常称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
在受到风暴潮影响的近海海区,当暴风从海洋吹向河口时,可使沿岸及河口水位剧增;当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时,则使沿岸及河口区水位降低。
这种现象称之为风暴增水和减水。
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由几十到上千平方公里,时间尺度或周期约为1~100h。
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一两千公里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可多达数天之久。
国际上通常以引起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来命名风暴潮。
例如,2005年登陆中国的第9号强台风被称为0509台风或“麦莎(Masta)”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0509台风风暴潮或“麦莎”台风风暴潮。
风暴潮是一种巨大的海洋灾害。
当暴风从大洋刮向海洋时,表层的海水是以风浪的形式推向海岸的。
当不断涌向海岸的风浪受到海岸阻挡时,就会使沿岸海平面增高,尤其是使浅水域或水位猛烈增长,一般可高达数米。
当风暴潮与天文潮相叠后的水位越过沿岸“警戒线”时,常会招致海水外溢。
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
当然,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
如果最大风暴潮位恰与天文大潮的高潮重叠,则会导致发生特大潮灾。
当然,如果风暴潮位非常高,虽然未遇天文大潮或高潮,也会造成严重潮灾。
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世界上绝大多数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在孟加拉湾沿岸,1970年11月13日的台风造成的风暴潮增水超过6m,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濒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在有了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仍然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海洋灾害知多

海洋灾害知多作者:来源:《地理教育》2013年第08期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风暴潮会使受到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正常潮位,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影响海区天文潮位高潮相重叠,就会使水位暴涨。
风暴潮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涌进内陆,漫溢于陆地,巨浪冲垮建筑,淹没农田和人畜,造成巨大破坏。
海浪灾害:海浪是海洋波动的一种形式。
引起海浪的主要因素是风,永不停息的大海主要特征就是海浪。
灾害性海浪的作用力可达30~40吨每平方米,波高6米以上的海浪对在海洋上航行的大多数船舶构成威胁,不仅如此,海浪还能摧毁海上工程设施和岸边海堤、码头等工程建筑物。
有时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存在巨浪,造成灾害。
这是因为风停后给予海水水体的能量未能立即释放出来,或是远方发生了风暴,巨浪以波的形式传播过来,这种浪称为“涌浪”。
海冰灾害: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
我国北部海域每年冬季都会冻结海冰,海冰不仅威胁着海上交通运输,而且还会对海上工程和海洋石油生产造成威胁。
赤潮:赤潮是各种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海水颜色异常(水质呈红色、褐色甚至黑色)现象。
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赤潮本来是一种自然的海洋现象,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来自陆地大量的污染物质增加,现在的赤潮灾害带有人为灾害的属性。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
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增加,赤潮对近海渔业和沿岸水产养殖业造成的危害最大,近年来,我国的内海和内湾赤潮发生的频率明显提高。
海平面上升:由于全球变暖,促使冰川积雪融化,海洋水体膨胀,造成世界性的海平面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人类活动 1.防潮工程 自古以来,人们都用修造海堤的办法来防御海潮的 侵袭,至今这都是有效地措施。但由于多数海堤没有达 标,造成那些低标准海堤在大潮灾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这是沿海地区仍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根本原因。 2.地面沉降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地面 标高变低,上海地区直接导致黄浦江高潮对市区造成灾 害。
§6 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防治措施
一加强沿海防护工程 1.海堤及防汛墙建设 2.建立海岸防护网 二加强海洋减灾科学研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
三加强和完善海洋灾害的防御系统 1.加强对海洋灾害的立体监视 2.建立海洋灾害防治指挥系统 3.建立和完善海上及海岸紧急救助组织 四减轻海洋灾害的行政性及法律性措施 五加强海洋减灾的教育和训练
三、风暴潮预报的方法 一般分为两大类: 1.经验统计预报,简称经验预报。 主要用回归分析和统计相关来建立指标站的风、气 压等要素与预报点风暴潮之间的经验预报方程和相关图 表,包括极值预报和过程预报两类。 2.动力—数值预报,简称数值预报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世界各国正在采用数值预报方 法进行风暴潮预报。风暴潮数值预报系指数值天气预报 和风暴潮数值计算二者组成的统一体。
2000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台风浪灾)损失统计
“派比安”风暴 潮灾害损失
“桑美”风暴潮 灾害损失
§2.风暴潮与灾害性 海浪的成因
一、天气系统 1.台风 热带气旋指发生在低纬度 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 漩涡。其分为四类;1.热带低 压:近中心最大风力6~8级 2. 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 8~9级 3.强热带风暴:近中心 最大风力10~11级 4.台风:近 中心最大风力>12级
§4 风暴潮预报
一、风暴潮的预报进展 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在天气预报和潮汐预报的基础上 ,开始风暴潮的预报研究工作。70年代较全面的开展风暴 潮预报工作。1978年经国家海洋局主管部门审定,正式批 准作为国家局预报项目。 一次严风暴潮灾害观测和预报的成功,可减少人员伤 亡95%以上,减少经济损失20%到50%。 二、风暴潮预报的性质和要求 风暴潮预报分消息、预报、警报3种。风暴潮预报就 是要预报风暴条件下,沿岸风暴潮位水时间变化,指出受 影响的严重岸段,进而将其叠加在沿岸验潮站的正常潮位 预报值之上,最终预报处将出现的最高潮位与潮时。
§5 海浪预报 一、海浪预报的进展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探索风浪规律。20世纪50年代后 ,人们对波浪沉入研究,把海浪研究理论推向新阶段。80 年代初,建立在海洋学、流体动力学、计算数学基础上的 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得到发展,成为海浪预报发展新方向。 二、海浪计算的要素 描述海浪的要素主要是波高、波周期、波长和波速。 波高指相邻波峰和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波周期是相邻的 两个波峰相机通过一固定点所经历的时间。波长是相邻两 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波速是指波峰在单位时间内的水平 位移。
2.灾害性海浪的年际变化 我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发生次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每年发生次数在10~38之间,年平均为26.3次,并有2~3年 的连续高、低频次年组现象。目前对灾害性海浪发生频次 的年纪变化只能做随机现象看待。 3.灾害性海浪的年内分布 我国近海全年都有灾害性海浪发生,各月差别较大, 11月最多,5月最少。
3.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基础设施的增 加,造成承灾体日趋庞大,使列入潮灾的次数增多。 4.过度开发
人类活动经常成为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 岸采砂,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是 分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袭的常见原因。
§3 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时空分布
一、风暴潮时空分布 1.主要发生区 从气象学上划分,全球共8个热带气旋多发区:西北太 平洋、东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太 平洋、西南印度洋、东南印度洋。我国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潮 灾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之一。除我国外,另外两个国家是孟 加拉国和美国。 2.主要发生时间 多见于夏秋季节,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 坏力
1.沿海平原和三角洲 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海拔5m以下的海岸区域易受气 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灾害的危险区域。我国沿海 的河口和三角洲区域海水易堆积、难以扩散,,易造成灾 害,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2.海岸带地质环境 对整个渤海海岸带的调查发现,大致可分为基岩海 岸带和泥砂质海岸带。基岩海岸是坚硬的石质,能抵挡住 风暴潮。泥砂质海岸带比较松软,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来 袭时就易导致灾害。
二、海洋系统
1.海洋潮汐 潮汐是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产生 的周期性涨落运动。我国近海的潮振动主 要来自太平洋潮浪。
天 文 大 潮 与 小 潮
2.河口潮汐
海洋潮波传至河口引起河口水位的升降运动。其特点是1.涨 潮时间短,落潮时间长。2.高、低潮间隙自河口向上游递增。3. 潮差沿河程而变化。4.潮流为往复流,受河岸约束。
三、我国海浪预报和警报制作及发布 制作海浪预报首先需获得当天海上海浪和海洋气象监 测资料,预报员根据资料分析当天海上海浪实况,根据常 规天气预报方法预报出未来海上风场。 四、海浪预报方法 (一)经验法 1.Bretcheider方法 2.Wilson方法 3.井岛方法
(二)半经验半理论方法 1.有效波预报方法 2.波普预报方法 3.能、谱综合预 报方法 (三)数值预报方法 第一类模型基于Boussinesq方程,直接描述海浪波动 过程水质点运动 第二类模型依据缓坡方程,基于海浪要素在海浪周 期和波长时空尺度上缓变的事实 第三类模型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式,计算深海和陆架 海的海浪
2.温带气旋
中高纬度的气旋是有锋面的称锋面气旋。某些 锋面气旋和局部性低压槽移动也可造成大风。因此 ,温度气旋是造成我国近海风暴潮的另一种重要天 气系统。
3.寒潮
北方的寒冷空气大规模的向 南侵袭的过程。侵入我国的寒 潮,其突出的天气表现是大风 和剧烈降温,常伴有雨雪、霜 冻、冰冻等天气现象。
风暴潮的主要特点
1.一年四季皆可发生 2.发生频次多 3.增水强度大 4.规律复杂 5.风暴潮沿河口上溯,对三角洲及 上游地区沿线堤防造成威胁和损害 。
风暴潮是重大的海洋灾害。海洋表 层的海水是以风浪的形式推向海岸 的。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 文潮高潮相叠。
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由强烈大气扰动,在海上常 能掀翻船只,给海上的航行、施工 、军事活动及渔业捕捞等活动带来 危害,这种海浪称为灾害性海浪。
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灾害性海浪在近海不仅冲击摧毁 沿海海岸、海塘、码头和各类构造物, 还伴随着风暴潮沉损海岸沿线船只、席 卷人畜,致使各种水产养殖珍品受损, 农作物受淹没,大片土地盐碱化,海浪 所致泥沙运动使海港和河道淤塞。
3.台风风暴潮传播过程 大致可分为三个过程: 1.台风远在大洋时表现为海面的微微上升或换换下降, 谓之“先兆波”。 2.风暴已逼近或过境时,该地区产生急剧水位升高,谓 之主振阶段。 3.风暴过境后仍存在存在一系列振动,谓余振针阶段。
二、灾害性海浪时空分布
1.灾害性海浪的时空分布
海区 渤海 黄海 东海 台湾海峡 巴士海峡 南海 合计 台风浪 2 23 115 77 193 218 628 寒潮浪 10 86 104 85 105 176 566 温带气旋浪 12 55 47 11 — — 125 总次数 24 154 266 173 298 394 1309 年均次数 0.9 5.5 9.5 6.2 10.6 14.1 46.8
§1 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2 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成因
§3 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时空分布
§4 风暴潮预报
§5 海浪预报
§6 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防治措施
§1.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风暴潮的危害
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 ,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的超过平常潮位的现 象,也成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