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暴潮灾害研究综述
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

主要分
布地区
发生时间
东部 季风区
4 —9 月
4—5月
融雪 受气温升高 洪水 影响形成
西北和 东北山 区。
融雪洪水
7~ 8月
冰川融水
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受河道 流向和 地理位 置的制 约
发生时间
冰 凌 洪 水
河流从低纬度向 高纬度流的河段
秋末春初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 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答案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 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 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图2.4年年有损失,年际变化差值较大 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
加重 洪灾
下游低洼地 过度开发
资产、人口 等密度加大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总结我国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
(提示: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
洪 灾 成 因
自 然 因 素
①季风区降雨多,且多暴雨;冬季节降雪多的地方, 春季大量积雪融化;
气候
②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地形、地势 ③河道弯曲,河流排水速度慢。 ④河流支流较多,汇水量大。
年份
1954
偏 大 偏 小 低
大 12 处 33000 轻于 98年
1998
小
大 高
小
十分 1320 5处 严重
• 通过对案例⑤的探究学习,掌握以下内容:
• 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地表状况发生改 变,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例如,植被 覆盖度降低 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 失 下游泥沙沉积;围湖造田 湖泊调 蓄能力下降;水域面积缩小 高水位、高 流量。 • ②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 济有关,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大; 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风暴潮灾害评估研究分析

风暴潮 是受 强烈 的大气扰动 , 如热 带气旋 、温
带 气旋等 引起 的海面异 常升 高现 象 , 具有数 小时或
数天 的周 期 , 通常 叠加在 正常潮位 之上 , 加之 风浪 、 涌浪 的结合造 成 的沿 岸海 水暴涨 , 常带来 巨大 的潮 灾。 风暴潮 是一种 毁灭性 的灾 害, 海洋灾 害之首 , 居 其空 间影 响范围一般 为几 十公里至 上千 公里 , 常常 来势 凶猛 ,灾后短 期难 以恢复 。据 近 6 0年气象 资 料统计 ,1 m 以上 的风暴潮 过程共 发生 l ,平 . 4 5次 均每年 发 生 02 . 5次 ; .m 以上风暴 潮过程 有 7次 , 1 7
害强度指 标体 系,从抗 灾、救 灾能力 、成 灾机理 和 经济损 失评估及 灾害评 估 方法
等 方面对风暴 潮 灾害评估进 行 了分析研 究 ,对抵御 风暴 潮灾 害有一 定的指导 意义。
关键 词 :风 暴 潮 ; 灾害评 估 ;经 济损 失
中图分类 号:¥ 2 44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编号 :1 0 — 5 2 ( 0 2 1 0 2 — 3 0 5 0 8 2 1 )O — 0 4 0
.
2 . 4
洲 地 区风 暴潮 等 级划 分 为 5个 级 别 。 具体 划 分 标
准 见 表 1 。
表 1 黄河 三 角 洲 风 暴潮 等 级 划 分标 准
据统计 ,垦利 县 14 - 2 0 9 9 0 8年共 发生 1 5次
风 暴潮 ( 9 9 9 8 9 0 9 4 9 9 9 2 1 4 ,l 5 ,I6 ,J 6 ,J 6 ,I 7 ,
位 减 去 该 地 区多 年 平均 高潮 潮 位 ) ,将 黄 河 三 角
风暴潮

风暴潮灾害研究现状
经验预报方法,在大量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
建立风暴潮位与海平面气压、风速和风向的相关 关系。 经验预报方法简单、操作简便、预报效果不错, 迄今仍在许多国家地区使用。
风暴潮数值预报,应用电子计算机求解风暴潮动 力学模式。它是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的, 包括天气数值预报模式和风暴潮数值计算模式。 70、80年代美国先后建立了SPLASH模式及SLOSH模 式,后者能预报出海上、陆上及湖上的台风风暴 潮,在防灾预报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基于GIS的减灾辅助决策分析
查询经过某区域的台风路径,基于GIS的最短距离 分析方法,可以方便地从Oracle数据库中查询到所 有经过某区域半径内的所有台风路径信息,以及查 询与这些台风相关的增水过程信息和灾害信息等。
基于GIS的减灾辅助决策分析
查询测站的风暴潮增水信息,基于GIS进行可视化
基于GIS的灾损评估,基于GIS的OVERLAY功能,将
指定区域中的人口、经济等属性信息提取出来,累 加计算;基于灾区的DEM资料,根据风暴潮的最大 淹没深度的历时,在GIS下进行淹没分析,累加计 算区域内各种用地的经济损失。
风暴潮减灾辅助决策信息系统
风暴潮减灾数据,包括灾区的基础地理信息、社会
经济信息、气象水文数据、减灾专题信息、风暴 潮灾害历史调查信息等。 以Oracle 9i为数据库管理平台,前端软件采用ADO 和WEB GIS控件实现GIS数据和表单数据的集成管 理,具有可视化信息查询和地理空间分析功能。
查询测站历史上的增水过程、天文潮、实测潮和
台风位置等综合信息,为预报提供参考信息。 地理量算和制图输出,GIS基本操作功能、GIS的 缓冲区分析。
基于3S技术的灾害监测和调查,遥感具有宏观综
我国风暴潮灾害及研究概况

我国风暴潮灾害及研究概况(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摘要:风暴潮灾害是我国主要海洋灾害之一。
在参考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风暴潮的基本概念、分类、命名及影响,在综合分析各种风暴潮资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风暴潮灾害的概念、特点和形成机理,并对风暴潮灾害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估计。
详细介绍了我国风暴潮的研究现状,并简单介绍了风暴潮数值预报技术的研究情况,同时对未来风暴潮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研究0引言风暴潮(Storm Surge) 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引起的海平面偏离于正常天文潮而异常升高使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亦称为“风暴增水”或“风暴海啸”[1]。
风暴潮增水浸淹陆地的范围一般由几十至上千公里, 时间尺度或过程约为1~ 100 小时, 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波之间。
但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 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到一两千平方公里的海岸区域, 并持续影响多达数天之久[2]。
西太平洋是各大洋中生成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 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和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的交互影响, 使我国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不断,在沿岸形成风暴潮。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 仅从汉代至1946 年间, 我国沿岸就发生特大潮灾576 次。
1949年至1998 年间, 在我国造成显著灾害损失的风暴潮共计112 次, 仅1992 年的9216 风暴潮和1997 年的9711 特大风暴潮就造成经济损失近400 亿元[3]。
目前对风暴潮的研究主要有风暴潮数值预报技术研究、针对具体某1 次风暴潮的研究和区域风暴潮研究等几个方面。
但从国内外对风暴潮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只是集中在风暴潮本身的研究, 强调风暴潮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预报技术等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对防潮工程的减灾效益还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而人类对于自然灾害的能动作用不仅体现在预警和灾后恢复, 更重要的是采取抵御风暴潮的措施, 如防潮工程的建设对风暴潮的防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风暴潮预报研究进展

国内外风暴潮预报研究进展[摘要]回顾了风暴潮研究的发展过程。
对经验统计预报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利弊进行了分析。
对国内外风暴潮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述评,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指出今后在风暴潮预报研究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风暴潮研究现状及进展1研究背景风暴潮是沿海近岸的一种巨大的海洋灾害,系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强风和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水异常升降、水流异常增大的现象[1]。
中国是全球遭受风暴灾害最频繁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受灾区域几乎遍及整个中国沿海,风暴给沿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设施造成极大的损害。
2风暴潮研究进展风暴潮的研究大约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最初对于风暴潮的研究仅限于个例的观察和分析,主要目的是了解其现象、发生过程和初步探讨其成因。
50年代以后,随着雷达、卫星等探测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风暴潮的成因、机制以及发展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提出了诸如:边缘波、陆架波;深海、浅海、超浅海风暴潮;线性、非线性模型以及天文潮与风暴潮的非线性耦合理论等。
对风暴潮的预报主要有经验统计预报方法、数值模拟方法。
统计的方法是通过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从而展开对风暴潮的预测,将影响因素和量值与所研究的台风增水值进行对比,确定台风增水和影响因素变化的关系,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这种关系的可靠程度和相关程度。
数值模拟是研究风暴潮最直接方法,从流体力学方法出发,到处理台风中心到达海岸时,风、气压在沿岸引起的台风暴潮分布的动力学模式,它是基于风暴潮控制方程、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
经验统计的方法主要采用回归分析和统计相关来建立指标站的风和气压与特定港口风暴潮位之间的经验预报方程或相关图表,此方法局限性较大,只能在少数特定的港口应用。
风暴潮的数值模拟方法则克服了以上缺点,建立了预报场的概念。
数值预报技术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风暴潮研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风暴潮的数值预报模式日臻完善。
风暴潮的历史灾害

风暴潮的历史灾害关键字:风暴潮,灾害风暴潮的历史灾害是科普知识网()生活馆收集整理的一篇有关风暴潮方面的免费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中国历史上,由于风暴潮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触目惊心。
1782年清代的一次强温带风暴潮,曾使山东无棣至潍县等7个县受害。
1895年4月28、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
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
据史料记载和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有7万余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这是上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
1969年第3号(Viola)强台风登陆广东惠来,造成汕头地区特大风暴潮灾,汕头市进水,街道漫水1.5-2米,牛田洋大堤被冲垮。
在当地政府及军队奋力抢救下,仍有1554人丧生。
但较1922年同一地区相同强度的风暴潮,死亡人数减少了98%。
1964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使海水涌入陆地20至30公里,造成了1949年以来渤海沿岸最严重的风暴潮灾。
黄河入海口受潮水顶托,浸溢为患,加重了灾情,莱州湾地区及黄河口一带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另一次是1969年4月23日,同一地区的温带风暴潮使无棣至昌邑、莱州的沿海一带海水内侵达30至40公里。
据统计,1949—1993年的45年中,我国共发生过程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台风风暴潮269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49次,超过3米的10次。
共造成了特大潮灾14次,严重潮灾33次,较大潮灾17次和轻度潮灾36次。
另外,我国渤、黄海沿岸1950—1993年共发生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温带风暴潮547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57次,超过3米的3次。
造成严重潮灾4次,较大潮灾6次和轻度潮灾61次。
四十多年中,尽管沿海人口急剧增加,但死于潮灾的人数已明显减少,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和风暴潮预报警报的成功。
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在全球变暖热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
通过系统梳理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台风风暴潮灾害与风险的内涵和关系,提出了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体系。
针对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的多种时空尺度和区域特征,分别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开展了中国沿海地带的台风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典型沿海城市(上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和沿海感潮河流(黄浦江)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提出了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体系。
区分了广义和狭义台风风暴潮灾害,以及台风风暴潮灾害与风险的关系,认为未来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变化趋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框架,主要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3个步骤8个环节,详细说明了各个评估环节的详尽内容。
此外,重点分析了台风风暴潮灾害关联性以及灾害损失类型。
最后,提出了相对风险和绝对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详尽阐述了这两类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和评估流程。
(2)深入辨识中国沿海地带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具有孕灾环境繁复、历史灾情危机、致灾机理多样等特征。
采用相对风险度量方法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个方面优选了14个代表性指标因子,构建了指标体系来评估中国沿海地带(不包括台湾和远海岛)广义的台风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
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构建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评估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地带总体处于风险序列的中间部分,没有出现极高和极低风险等级区域。
30.99%的沿海地带属于低风险等级,主要分布于沿海海拔较高的山地丘陵地区和海南、广西沿海;绝大部分(62.71%)沿海地带处于中等风险;虽然仅6.30%的沿海地带处于高风险等级,但是主要分布于人口最为粘稠、经济最发达、地势最低平的三角洲河口的天津、上海和广州市沿岸。
风暴潮研究综述及防灾减灾对策

应用科技风暴潮研究综述及防灾减灾对策刘清容12于建生2韩笑2(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2.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山东青岛266033)脯要]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赚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风暴潮对国民经济能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进行风暴潮预报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韵现实意义。
目猢]风暴潮;预报;灾害;防灾减灾1概述风暴潮是自然界的一种巨大的灾害现象。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剧变等)引起海面的异常升高现象。
风暴潮引起的灾害通常表现为其增水灾害,如淹没土地、海滩侵蚀、航道及港池骤淤、冲毁堤坝、毁坏房屋、夺人生命等等,严重事例不胜枚举风暴减水同样也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其灾害表现为:航运受阻、电厂取水困难、港口码头作业不便等。
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在海洋灾害来袭时,提前告知人们,以便在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援建方面采取适当措施,来减轻海洋灾害损失,特别是减少人员的伤亡,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和生活及生产秩序的迅速恢复。
因此,风暴潮的预报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2研究现状中国开展风暴潮预报工作较晚,国家海洋局于1974年5月才在厦门召开了中国首次风暴潮预报经验交流会,出版了论文集。
1975年,冯士绍及其合作者一连发表了数篇论文,系统论述了风暴潮的概念、理论和数值预报的力学模型,建立了独特的超浅海风暴潮理论。
198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冯±榨院士编著的国际上第一部风暴潮专著一讽暴潮导论》。
1979年孙文心发表了国内第一篇风暴潮数值模拟的论文,开创了国内数值风暴潮预报的先河,此后孙文心不断研制出了适合中国海的风暴潮数值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试验。
“/\Z”期间,冯士榨院士主持了国家“/\Z”攻关项目“风暴潮客观分析、四维同化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研究”,使数值研究有了更一步的发展。
后来,对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数值模拟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即在计算域内和深水的开边界处既考虑天文潮,又考虑台风的作用,更好的模拟出现实的潮位。
风暴潮灾害预警与防护策略研究

风暴潮灾害预警与防护策略研究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
其中,风暴潮灾害作为一种严重威胁沿海地区安全的自然灾害,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风暴潮灾害的预警与防护策略研究为主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风暴潮是指风力较大的台风或暴雨等气象条件导致的海水涌积,形成浪高异常高涨的现象,威胁沿海地区的安全。
因此,对风暴潮灾害进行预警和防护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预警体系的建立是关键。
通过海洋观测站的建立和综合利用气象卫星、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海水的变化情况。
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和模型分析,提前预警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风暴潮情况,向相关地区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风暴潮灾害的防护策略也值得探讨。
首先,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防潮围堰和堤防体系,增强沿海地区的抵御风暴潮的能力。
同时,投资修建紧急疏散通道和临时避难设施,为沿海居民提供安全的避难条件。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研发防潮堤、抗风浪建筑材料等,提高抗风暴潮的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然而,风暴潮灾害的预警和防护策略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灾害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虽然我们拥有了大量的技术手段来监测和预测风暴潮,但气候变化的复杂性给预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不断改进模型,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预警信息。
其次,防护措施的实施和推广也面临一定的难题。
投资修建堡垒式的防潮围堰和抗风浪建筑材料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加大力度推进风暴潮灾害的防护工作。
最后,通过对风暴潮灾害的预警和防护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防范和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及时预测潮汐的升高情况,提前采取紧急疏散和防护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同时,防护策略的研发和实施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风暴潮

主要成果可归纳四个部分
一、正压和层化浅海动力学 二、海面风和风应力的诊断和预报 三、浅海风暴潮包括台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 暴潮的数值模拟、试验和数值预报 四、风暴潮在海洋工程上的应用
3-1、风暴潮特征分析
福建沿海为例
福建沿海风暴潮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台风正面登陆我国东南沿海不同岸段,台湾海峡地形对福建沿 海台风风暴潮的影响不同,所引起的福建沿海风暴潮时空分布也 不同。 台风经过台湾海峡易引起福建沿海台风中心区岸段出现双增水峰 现象,第一个增水峰出现在台风离开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后,第 二个增水峰出现在台风登陆福建前后。
5、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对策
1) 加快防潮堤建设,依据海洋灾害调 查和预测,在易受灾地区修建防灾工程, 提高海堤建设标准。 2) 建立全方位预警系统,提高海洋预 报精度。 3) 健全沿海的防潮体系,加强管理, 提高防御水平。
4) 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控 制地面沉降。 5) 充分利用灾害保险机制,减轻损失。 6) 加大对风暴潮灾害的宣传力度,提 高防灾、减灾意识。 7) 加强法制建设.科学合理地开发利 用海洋资源,加强海岸生态的保护。
2、风暴潮研究重要性
2-1研究意义
掌握海流和风暴潮的规律, 对于海洋开发、 港工建设、航运、军事和防御海洋气象灾害, 都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风暴潮研究现状
美国的SLOSH模型 英国的海模型 荷兰的DELFT3D模型 丹麦的MIKE12模型 澳大利亚的GCOM2D/3D模型 加勒比海地区的TAOS模型 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国家 的气候特征和海岸水文地貌特征。其中 以美国的SLOSH模型最为成熟,在国 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大范围雷暴大风事件(Derechos)研究_时空分布、环境背景和对流系统形态特征

中国大范围雷暴大风事件(Derechos)研究_时空分布、环境背景和对流系统形态特征中国大范围雷暴大风事件(Derechos)研究:时空分布、环境背景和对流系统形态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其中,雷暴大风事件(Derechos)作为一种强烈的对流天气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研究中国大范围雷暴大风事件的时空分布、环境背景和对流系统形态特征,以期增加对这一气象现象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大范围雷暴大风事件的时空分布。
根据历史气象记录和卫星资料,我们发现中国雷暴大风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6月和7月份。
而且,这些事件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
这些区域由于复杂的地形、湿热的气候和强大的对流活动等因素,使得雷暴大风事件更为频繁。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大范围雷暴大风事件的环境背景。
研究表明,暖湿气团的交汇区是雷暴大风事件形成的主要环境条件之一。
在中国,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流活动,从而导致雷暴大风事件的发生。
此外,大气层的垂直风切变也是雷暴大风事件形成的重要因素。
风切变可以提供动力支撑和不稳定层结,促进对流发展和加强。
最后,我们将研究中国大范围雷暴大风事件的对流系统形态特征。
雷暴大风事件通常由一系列连续的对流系统组成,如飑线、飑线集合体和飑线系统。
这些对流系统具有长轴伸展、大范围和高度结构复杂等特点。
在雷暴大风事件期间,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交替出现,形成强烈的对流活动和强大的上升气流。
这些对流系统往往伴随着强烈的雷电、暴雨、冰雹和强风等天气现象。
综上所述,中国大范围雷暴大风事件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这一极端天气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时空分布、环境背景和对流系统形态特征,我们可以深入探讨雷暴大风事件的机理和成因,进一步提高对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同时,这也为我们认识气候变化下极端天气事件的演化趋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入挖掘雷暴大风事件的特征和规律,为保障社会安全和气象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综上所述,湿气团的交汇区、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以及大气层的垂直风切变是中国大范围雷暴大风事件形成的重要环境条件。
近10年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

近10年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近10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影响,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日新月异。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台风暴雨的形成、演变和影响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也为台风暴雨的预测与防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台风暴雨研究的主要进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台风观测与监测技术的改进近年来,我国台风观测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实时监测到台风的路径、强度和结构等重要信息。
雷达观测技术的改进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观测到台风内部的微观结构,进一步揭示了台风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此外,利用无人机等新型观测手段也为台风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是研究台风暴雨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台风暴雨数值模拟研究,不断提高了模式的分辨率和参数化方案的准确性。
通过模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台风暴雨的产生机制和演变规律,进而为台风预测和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三、气候变化对台风暴雨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对台风暴雨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台风的强度增加、路径变化、生成频率变化等变化趋势。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从而增加了台风暴雨带来的灾害风险。
对于气候变化与台风暴雨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研究,对于制定气候政策和进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四、台风暴雨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我国在台风暴雨防灾减灾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包括台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改进、台风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的构建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提高台风暴雨的预测准确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上仅仅是近10年来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的一部分,由于篇幅限制,还有很多相关研究尚未涉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展开,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加剧,台风暴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越来越突出。
《2024年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范文

《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我国面临的气象灾害日益增多,对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近30年来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以期为未来的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冷冻等。
这些灾害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都有可能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三、近30年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1. 台风灾害近30年来,我国台风灾害频发,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台风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强度逐渐增强,对沿海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暴雨洪涝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暴雨洪涝灾害呈现频发、强度增大的趋势。
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给沿岸城市和农村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暴雨洪涝灾害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波及范围逐渐扩大,对城市排水系统和农田水利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干旱灾害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近30年来,干旱灾害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干旱导致水资源短缺,农田减产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4. 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灾害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灾害在不同地区都有发生。
高温热浪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中暑、电力负荷过重等。
低温冷冻则给农作物生长和交通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如冻害、道路结冰等。
这些灾害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气象灾害频发且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2. 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具有不同的发生规律和影响特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应对。
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主成分模型研究

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主成分模型研究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主成分模型,以期为我国风暴潮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风暴潮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强度和范围对沿海地区的人类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准确评估风暴潮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的技术,它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相关变量降维到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从而实现对原始数据的有效表示。
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PCA可以用于提取影响风暴潮灾害损失的关键因素,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然后针对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CA的主成分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PCA降维;主成分分析;损失指标构建;模型验证与优化。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本文采用了归一化、标准化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消除量纲和数值范围的影响。
特征选择阶段通过计算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与风暴潮灾害损失关系密切的特征。
PCA降维阶段采用主成分法将原始数据降维到一个较低的维度,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主成分分析阶段通过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旋转和缩放,得到各个主成分的权重系数。
损失指标构建阶段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构建了反映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新指标。
模型验证与优化阶段对所建立的主成分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通过对大量实际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证明了所建立的主成分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评估风暴潮灾害损失。
同时本文还对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风暴潮灾害频发,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风暴潮灾害不仅对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筑物、交通运输等造成破坏,还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海水倒灌、海浪侵蚀等。
因此对风暴潮灾害损失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10年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

近10年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近10年来,中国台风暴雨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台风暴雨是一种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对台风暴雨的研究一直是气象学和地球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首先,近10年来,研究人员对于台风暴雨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对大量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的分析,科学家发现,台风暴雨的形成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热带海洋热含量、海气相互作用、大气环流等因素都对台风暴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预警台风暴雨,为社会提供预防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其次,近10年来,研究人员对于台风暴雨的强度和降水分布的预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过去,对于台风暴雨的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给应对灾害和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但是,通过引入新的预测技术和提高数值模式的空间分辨率,研究人员在预测台风暴雨时的准确度和精度有了显著提高。
这对于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制定预防台风暴雨的具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近10年来,研究人员还关注了台风暴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对于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的分析,科学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台风的强度和频次呈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
台风暴雨数量的增加将对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进一步研究台风暴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未来的台风暴雨风险。
最后,近10年来,研究人员在台风暴雨预警和风险评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借助于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提前预警台风暴雨,并对可能受灾区域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
这对于相关部门的灾害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近10年来,中国台风暴雨研究在形成机制、强度和降水分布预测、与气候变化关系以及预警和风险评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海典型区域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预警研究

中国海典型区域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预警研究伴随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海洋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必将逐步升级。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不但灾害类型多,而且频度高、强度大,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也极其严重。
同时我国又是典型的海洋大国,风暴潮灾害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海洋灾害。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增长迅速,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同比增长8.6%,占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5.5%,占全国GDP的9.53%。
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风暴潮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趋严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沿海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遭灾损失急速上升,每年竟高达百亿元以上。
根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9年我国累计发生132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33次造成灾害,其中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97亿元。
风暴潮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加强风暴潮防灾减灾,尤其是开展风暴潮灾害的灾情监测、致灾规律、灾害影响预警研究,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受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风暴潮灾害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自然因素,而针对经济社会因素的则较少。
论文在风暴潮灾害相关知识梳理基础上,界定了风暴潮灾害经济预警的定义,通过对风暴潮灾情灾害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风暴潮灾害预警指标体系。
基于综合统计评估方法和经济预警理论对风暴潮灾害等级进行了划分和经济损失预警模型的建立。
同时选取中国海典型地区进行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预警的实证分析。
论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中国海典型区域风暴潮灾害经济预警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风暴潮灾害相关概念界定,经济预警相关概念界定,风暴潮灾害经济预警。
第二部分是风暴潮灾害经济预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四个理论:灾害管理学、灾害经济学、系统论、经济预警模型理论。
中国风暴潮概况及其预报

中国风暴潮概况及其预报
风暴潮的危害性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于居住在沿海城市的人们来说,更是对风暴潮的破坏性有切身体会。
这种海洋性的自然灾害,占据其他海洋灾害之首,一定要做好积极地预防工作。
夏、秋季节,我国频繁遭受台风袭击。
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中,我国也是遭受风暴潮侵害最严重的过度之一。
风暴潮预报是根据气象学、人文学、海洋学、海流动力学理论,分析建立经验方程或模型预报最高潮位等。
包括风暴潮增水及最高潮位变化等的预报。
经验统计法
依据历史资料建立气象扰动(如风、气压)和特定地点风暴潮位之间的经验关系。
其主要手段是利用回归分析和统计相关,最简单的是极值预报公式,即风暴潮的最大值和风的最大值或最大气压下降之间的关系式。
经验模拟法是借助历史风暴潮资料及其背景制作预报模拟图。
先制出多次台风移行路径图,再用台风的平均移速、中心气压、最大风速半径、进湾时流入角等因素,计算制成诺模图,预报时对型查算得出最高水位。
经验统计法简单易行,但公式系数选定有主观性,历史资料样本容量所限,也影响公式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内容,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中国风暴潮概况及其预报情况。
要想更深入的了解风暴潮的形成与危害预防,就要多关注海洋灾害小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
,-*) ,*)/ $$*1.
$*+ຫໍສະໝຸດ .*/-00 ,-+ .). /,0 1, ./
, +
-1*0 ,*./*, 1*0
0*).1 0*0) 0*0-(
1*. +*0
-0 $0
)1*/
, .1+ $,/ 100 ,)*, $ 0/1 -0/ +-,
, ,.
,,*+ ,,.*-
1+*0,
1*))
! 研究现状
水利发展研究 第!卷
!""! 年第 #! 期
黄金池 !中国风暴潮灾害研究综述
明显增多, 由于全球气候趋暖造成海平面持续上升, 风 暴潮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对于第二个 问题是不言而喻的,沿海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虽然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 内陆经 济的比重有所加大,但沿海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在 今后一个时期仍然占国民经济总量很大的比重 ! 显而 易见,同样的灾害事件对经济发达地区所造成的影响 也随之加大 ! 关于第三个方面, 已有的资料表明, 近些 年来, 风暴潮成灾损失的增加速度明显加快, 防治风暴 潮灾害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 《 中国海平面公报》 发布的数据表明: 我国沿海海 平面近 "# 年来呈上升趋势, 平均以每年 $!#%&!# ’’ 的 上升速率有所加快, 每年 速率上升; 特别是近 & 年来, 达 (!" ’’! (##$ 年, 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 面升高了 "$ ’’! 除渤海基本与往年持平外, 南海、 台 湾海峡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 分别为 )( ’’ 和 *+ ’’; 黄海、 东海、 北部湾海平面升幅在 ,#%*# ’’ 之间 ! 沿海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 中, 海南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 大, 上升 $$# ’’; 江苏、 上海、 福建、 广东、 广西沿海海 平面的上升幅度都超过了 "# ’’; 天津、 河北、 辽宁升 幅较小 ! 显然, 海平面的上升对于风暴潮灾害有推波 助澜之势, 是今后风暴潮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沿海城市的海拔高度一般在 $%, ’, 最低的还 不到 $ ’! 海平面长期缓慢上升会加剧这些地区的风暴 潮灾害、 加大洪涝威胁, 并且引发海水入侵、 土壤盐渍 化、 海岸侵蚀等问题, 同时, 严重影响沿海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 据统计, 沿海地区的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 , 但是却有 ,#-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区域,其经济总额已 占国民经济总额的 *#-以上, 因此, 风暴潮灾害的防治 是今后我国实施减灾对策的重点内容之一! 监测海平面的变化是国家海洋局的传统项目, 目 前海平面每年都在以几毫米的速度上升,对于海平面 不断增高的原因, 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 一般认为, 由于 全球温度升高导致南、 北两极海冰融化, 从而造成海平 面升高 ! 总之, 由于经济的发展、 气候因素的变化等原 因,今后一个时期风暴潮灾害呈增加的趋势已成为许 多科学工作者的共识,研究开发有效的工程与非工程 措施防治风暴潮灾害,将成为我国防洪减灾研究不可 忽视的重要内容!
"#$
文潮高精度预报技术 "%$! 该预报模型采用自动分 潮 优 化技术,从 &’( 个分潮中选择对预报站有效的分潮组 成分潮系列, 求其调和常数 ! 目前海洋预报部门一般采 用 )## 或 )(& 个固定分潮进行预报, 与之相比, 该技术 的分潮数多了将近一倍,并能根据不同站点的实际情 况自动优选,因此预报精度比海洋部门的潮汐表提高 了 #’* , 从而保证 了 对 岸 形 复 杂 、 潮波变形大和受洪 水径流影响显著测站的天文潮预报精度! 在国外已有大量台风风暴潮的计算数值模型, 一 些水利研究工作比较发达的国家如荷兰、 丹麦、 美国等 都有比较成熟的数值模型,并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了 实际应用 ! 我国最近完成的上海市防洪指挥系统就引 进采用了美国最新一代台风风暴潮漫滩模式 ——,01, +,-.,/— -120, 134 .5067134 ,8690: ;6<= /866>? 建立了适合上海市及其临 近 海 域 的 @130:A 计算技术, 台风风暴潮漫滩预报系统! 其中, ,-.,/ 飓风暴潮数值 国家天 预报模式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 +A、 气 局 +BD,A 早 在 )EF) 年 就 开 始 的 一 项 关 于 飓 风 暴 潮 数值预报的美国国家研究项目, 截止到 )EE# 年发表技 术报告为止, 经历了 )’ 多年的研制和改进, 是美国最 新一代的国家风暴潮预报模式! 荷兰的 GH-IJ 在它们的数值模拟系统中也引入 了风暴潮计算模式,通过与其他水流运动计算模型结 合 , 形 成 了 一 套 著 名 的 数 值 模 拟 计 算 系 统—— — 其 GH-IJ&G,根据台风资料和相应的土地利用信息, 风暴潮模型能够模拟风暴潮增水发生的位置和可能洪 水淹没范围、 台风登陆可能的致灾范围 ! 该模型还 配 有一套决策支持系统,可通过不同工程调度选择不同 方案提出减灾措施! 丹麦的水力学研究所通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 也 开发出了一套可用于风暴潮预警预报的模型系统, 该 系统将 KL, 技术与模型技术、 数值处理技术相结合, 提 供了较好的人机对话、 结果显示、 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系 统特性, 也在我国一些工程技术系统得到了应用!
附表 含近岸台风浪灾) 损失统计 !""" 年风暴潮灾害(
农 田 海洋水产 房 屋 养殖损失 ! 万 "#$ ! 万 "#$ ! 万间 海洋 工程 死 亡 直接经 船只 % 失踪 & 济损失 !艘 ! 人 ! 亿元 ! ’#
受灾 省( 市) 人口 ! 万人 浙江省 $()*+ 上海市 江苏省 /-0*( 海南省 福建省 合 计 ,001*$
!"#$% &$’()%*$’ +$,$-(./$0# &$’$"%*1 2(-34 5(364
经济损失累计达 , $00 多亿元,死亡人数 $ /+0 人, 风 暴潮灾害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海洋灾害 *$000 年我国沿 海又发生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其中有 - 次造成严重 的灾害损失* 在这几次灾害性风暴潮发生期间,江苏 省、 浙江省、 上海市、 福建省和海南省沿海增水均超过 江 当地警戒水位,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0 亿元 * 其中, 苏省经济损失约 ./ 亿元, 浙江省经济损失约 -1 亿元, 福建省经济损失约 ,$ 亿元,海南省经济损失近 1 亿 元 , 上 海 市 经 济 损 失 约 ,*- 亿 元 , 具 体 情 况 见 附 表 ( $000 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
水利发展研究
第!卷
!""! 年第 #! 期
中国风暴潮灾害研究综述
黄 金 池
,0001))
( 水利部 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摘 !
要"
风暴潮灾害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 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 使受其影响的
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自然现象 ! 中国是少数既受台风风暴潮影响又受温带风暴潮影响的 国家之一,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 风暴潮灾害已成为重要的灾害种类之一! 通过对风暴潮数值预报技术 及今后发展趋势的研究, 提出对我国风暴潮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 风暴潮;灾害;预报;防灾减灾
#$
!"!
风暴潮灾害今后发展趋势的估计 正因为风暴潮灾害已成为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灾种
之一,因此今后一个时期风暴潮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 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风暴潮灾害损失的致灾 原因分析, 决定风暴潮灾害损失的发展要素有三个: 一 是风暴潮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二是风暴潮影响地 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三是抵御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力 度 ! 对于第一个问题, 杨桂山在分析了中国沿海风暴 中国沿海的风暴潮 潮 灾 害 的 历 史 变 化 规 律 后 认 为 "M$, 灾害在气温较高的偏暖时段比在气温较低的偏冷时段
文献标识码: 3 文章编号: ,/(,4,-0) ( $00$ ) ,$400/14 01 中图分类号: 2 -$
# 基本情况概述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5 , 它在带给人们福祉 的同时, 也时常给人类带来灾难, 风暴潮就是海洋带给 人类的一种灾害性自然现象* 风暴潮灾害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 压骤变( 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 导 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 过平常潮位的自然现象*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 通常 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 其特 带风暴潮两大类 *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 点是: 来势猛、 速度快、 强度大、 破坏力强, 凡是有台风 影响的海洋国家、 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温带 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 是: 增水过程比较平缓、 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主 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 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 我国拥有 ,) 000 多 ’# 的海岸线,且横跨纬度范 围大,是少数既受台风风暴潮影响又受温带风暴潮影 响的国家之一,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 风暴潮灾害已成 为我国重要的灾害种类之一* 据国家海洋局的统计6,7, ,+-+8 我国共发生最大增水 ,# 以上的风 ,++) 年的 .0 年间, 暴潮 $(0 次, 平均每年 . 次以上, 最大增水 $ # 以上的 严重风暴潮灾害 -) 次, 最大增水 1 # 以上的特大风暴 潮 ,. 次, 其中造成显著灾害损失的共计 ,,$ 次, 尤其 , 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 是最近 ,0 年( ,+)+8,++) 年)
变性, 因此对台风增水预报的预见期不能很长 ! 从 提 高精度、 增加时效等几个方面考虑, 目前大多数较为先 进的模型都在朝着台风云图—风暴增水一体化数值预 报模式发展,模型通过卫星云图接受系统获得台风信 息, 实时计算台风可能路径和台风增水, 结合决策支持 系统, 形成防治风暴潮灾害的预警系统! 要进行风暴潮的数值预报, 高性能的数值模型是关 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已取得大量的相关成果, 键 ! 目前, 其主要进展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采用天文潮和风暴潮耦合技术, 考虑二者间 的非线性效应, 提高增水预报的精度! 第二, 采用描述在气压场、 风场作用下的风暴潮基 本方程, 进行数值求解 ! 与传统的经验统计方法比较, 综合利用数值模型与统计模型的各自优势,客观地反 映台风增水的空间分布和时变过程! 第三,对于我国具体海岸风暴潮的发生发展特定 规律进行分析, 根据中国海域的地理特征, 对东中国海 和南中国海分别建立模型 ! 采用二级嵌套网格, 保证 对岸边浅水区地形有较高的分辨率 ! 结合我国一些沿 海地区泥沙输移强度大、 地形变化剧烈的特点, 许多模 型采用动边界技术,对台风增水引起的滩涂淹没进行 较准确地反映! 第四,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风 暴潮的实际观测资料收集渐趋丰富,通过尽量取得可 靠实测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包括模型在模拟台 风气压分布、 台风风速、 沿岸台风增水等的多重验证, 达到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数值模型精度大幅度提高! 第五,充分利用数值模型在操作上和条件变化上 的灵活性, 增加模型的动态特征, 一些模型可动态跟踪 台风中心的移动, 随时调整台风参数, 减少因台风移动 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预报误差! 第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值模拟技术 已逐步进入一些风暴潮防灾减灾的实际决策过程, 大 多数模型都在朝着系统化、 集成化、 通用化的方向发展, 模型的研究开发大多都在考虑基层工程师的普遍应用! 典型的风暴潮灾害都是天文大潮遭遇强台风引起 的 ! 因此, 天文潮的准确预报是风暴潮预报预警的 关 河口水 利 键技术 ! 针对天文潮预报的重要性及沿海、 部门对天文潮准确预报的迫切性,河海大学开发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