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8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8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1新版)第一单元光1.有关光的思考【教材简析】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知道学生关于光的认知水平如何,这是本单元教学的认知起点。

本课的观察活动是从认识光源开始的。

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教师可用具体情境或事实来构造问题,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上。

第二部分是研讨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在研讨过程中引出光源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各种发光体,区别光源和非光源。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源和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太阳是光源,电灯是光源等,但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际地去观察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以保证实验效果)、夜视仪、教学课件等。

[小组]手电筒、镜子、黑色的箱子、红苹果、黑布、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光的思考(预设5分钟)1.欣赏: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光的图片(太阳光、月光、萤火虫、烛光)2.思考:这几幅图中都有什么?(光)3.讨论: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哪些?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1新版)第一单元光1.有关光的思考【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

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

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源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又将问题聚焦到光源上。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光的作用。

最后的拓展部分,教材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验,比如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

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始,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1新版)第一单元光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目标】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光源,引发学生对光与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不可或缺的感悟。

【教学重点】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教学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欣赏多幅图片,感受生活中光的美丽。

(自然界的光、动物发出的光、人类制造出的光等)二、聚焦:光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出光源的概念。

三、研讨:哪些物体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月亮、萤火虫、玻璃杯、发光鱼)探讨关于光的活动活动1:观察昼夜山景活动2:寻找沙发底下的玩具活动3:观察雾中的车灯活动4:观察手影游戏活动5:光是从哪儿发出的?活动6:观察碗中的筷子活动7:观察黑箱中的物体(苹果、玻璃、金属等材料)通过上面几个活动,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相信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光对我们非常重要。

研讨: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光,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看见物体,绿色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将不能再继续生长。

四、拓展:夜视仪的原理。

在黑暗的环境中,夜视仪能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

夜视仪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它们也都需要光,才能让人们看到物体。

五、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有关光的内容。

知道了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因为有光源,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景物。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白雪B、钻石C、燃烧的蜡烛2.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A、月亮B、萤火虫C、太阳二、实践活动想一想,生活中常见光源有哪些?【教学后记】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光源,引发学生对光与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不可或缺的感悟。

【教学重点】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2021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2021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班级日期教学时间安排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光1.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目标1.知道光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周围有哪些光,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

2.了解什么是光源,懂得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知道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3.通过红苹果的实验,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者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者该物体。

4.懂得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没有办法看见周围的世界。

5.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知道不能用眼睛直视阳光,以免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教学重点了解我们周围发光的物体,懂得什么是光源。

通过红苹果的实验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者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者该物体。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光源,能够识别来自光源的光,了解光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各种光的图片、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红苹果实验所需的材料,如红苹果、黑暗的房间、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第1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唤醒学生有关光的记忆。

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能够看清周围的世界?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3.光我们都很熟悉,但同学们知道光有什么特征吗?光是怎样传播的?他在现代科技中又有哪些应用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第一单元,探索有关光的知识。

4.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

5.板书课题:1.有关光的思考。

二、聚焦1.光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同学们见过哪些光呢?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光,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光的图片。

预设:太阳光、星光、灯光、萤火虫、烛光、月光、汽车的后视镜反射的光、大海里发光的鱼、荧光灯、激光、人眼看到的物体等等。

2.这些光又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光的知识的了解。

3.特别提示: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否则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行为与习性•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地球运动与宇宙探索•科技创新与未来展望目录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结构01020304010204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03教学方法与手段02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01020304种子萌发根的生长茎的生长叶的生长植物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水分实验光照实验土壤实验肥料实验温度实验植物生长条件实验03动物的行为与习性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动物行为类型及特点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如狮子、猎豹等,它们的视觉和听觉在白天更为敏锐,有利于捕猎和避免天敌。

昼行性动物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蝙蝠等,它们的听觉和嗅觉在夜间更为发达,适应于夜间觅食和繁殖。

夜行性动物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如鱼类、海豚等,它们的身体形态和肌肉结构适应于水中的游泳和捕食。

水生动物在地下或洞穴中生活的动物,如老鼠、蚯蚓等,它们的身体形态和感觉器官适应于在黑暗环境中生活和觅食。

穴居动物动物习性及其适应环境方式1.选择观察对象2.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时间、地点和观察内容,准备必要的观察工具(如望远镜、记录本等)。

3. 进行观察记录4. 分析整理数据1. 保持安全距离在观察过程中保持与动物的安全距离,避免对动物造成干扰或伤害。

2. 尊重自然环境在观察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3. 耐心细致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认真记录和分析动物的行为特点。

04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1 2 3物质的三态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物质状态变化的实例物质状态变化及原理能量的定义和种类能量转换的原理能量转换的实例030201能量转换过程及实例分析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的实例分析:燃烧、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

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的意义:了解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控制自然界的各种资源。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概念2. 力与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3. 声音与音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音乐的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3.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认识音乐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声音的传播原理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多样性图片、生态系统模型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装置、简单机械模型声音传播实验器材、音乐乐器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生态系统图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简单机械制作材料声音传播实验包、音乐练习谱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播放音乐,引发学生对声音与音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让学生了解其应用。

以声音传播实验为例,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3. 随堂练习:设计生物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布置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理解。

分组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 课堂小结:强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归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2. 力与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3. 声音与音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音乐基础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手抄报。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编写一篇关于声音传播的实验报告。

2. 答案:生物多样性手抄报: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定义、保护措施等。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5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55页
教学过程:
一、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
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1、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2、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三、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题目: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五年级上册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新的一天》、《细胞和组织》、《固体与液体》、《力与机械》、《电》、《风与天气》。

针对每个单元,我们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一、《新的一天》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时间、季节、天象及仪器的使用。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日常使用的计时工具。

教学设计:1. 利用观察图片和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四季的特点、草木的生长变化以及不同季节的天气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

3. 制作简易的太阳钟,让学生亲自体验时间的变化,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细胞和组织》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掌握不同细胞的形态及其功能。

教学设计:1. 通过展示显微镜图片和实物细胞模型,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并了解细胞的形态与大小。

2. 利用实例向学生介绍不同细胞的特点和功能,例如植物细胞的纹理和动物细胞的活动性。

3. 进行细胞模型的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三、《固体与液体》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固体与液体的性质及其变化。

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固体与液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教学设计:1. 通过观察物体的形态、触摸物体的表面感受等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

2. 利用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的变化。

3. 进行常见物质的变化实验,例如冰的熔化、水的汽化等,加深学生对固体与液体性质及其变化的理解。

四、《力与机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力的作用及机械的原理。

学生需要了解力的分类、大小和方向,以及简单的机械原理。

教学设计:1. 利用拉、push等动作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1年秋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光一、单元概述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应该是“光是什历史上,对光的研究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

今天我们对“光”的认识,看似是对知识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几个波谱区。

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

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得到解释:E=hy,P=h。

这里能量E和动量p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的量,而频率v和波长A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解释“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

如此,我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

教学中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成关于光的课程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1.1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6.2.1.2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6.22.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6.2.2.2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6.2.3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18.2.2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在课程标准中,这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求,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

本单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认知。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2021秋最新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案(全册)

2021秋最新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光1.有关光的思考【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即是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聚焦学习主题,了解学生前概念。

教材通过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配以简单的文字,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

本课用丰富多彩的光的图片梳理学生对光的原有认知,为后几课的学习确定起点。

在探索过程中,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光源的概念,通过发光物体的比较,知道光源有什么特点。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利用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感悟光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加深学生对光的理解。

最后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源和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知道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阳光下会产生影子,知道影子形成的条件,但是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球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的光,月球不是光源,但是不能准确说出光源的具体概念等。

所以本节课运用大量的图片来唤醒学生对于光的认知,形成头脑风暴,汇集班级已知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者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者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难点:通过红苹果实验得出来自光源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得我们看到光源或者该物体的结论。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新版教科版全册教案下载地址: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

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2021秋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2021秋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科教案执教者2021年秋季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的:通过种子发芽实验,使学生了解设计对比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更精确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记录所获得的信息。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是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教学过程:1. 引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那么,你们平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种子发芽呢?它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2. 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学生根据自己的已往的经验,自由的发表,也可以是学生的猜测讨论:是不是这些因素都影响种子发芽呢?3. 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这么多的条件,是不是都影响着种子发芽呢,或许有的不能呢我们如果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该怎样设计呢?(引导,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这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师在这时候不妨当学生的捣乱,发现学生的设计问题,故意刁难他们,直至他们完善最近的方案,包括有的想的不全面的地方,并一定要让学生完成书面的计划} 4.种子发芽实验:以其中的一个因素,作为范例,指导学生怎样做实验:教师拿出最近事先准备的材料,和学生一起,完成实验的操作。

5.作业:强调以后的观察和控制,最后,给每个学生发种子,让他们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

在下一节课,我们要交流发现,看看哪些同学,能获得我们第一次实验活动的星级评价。

附:板书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充足的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反思;本学期的第一节新课,与原来最大的不同是现在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作业本,说实在的,作业本的设计确实很好,很适合孩子们使用,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对我们老师确是很大的挑战!作为专职教师一星期21节的课时量,每天四节以上,也就意味着每天有200多本作业本需要批改。

课后批改既没时间也难以反馈,所以,课堂上我们就尽量要完成作业本的批改与反馈。

那么,35分钟的课堂就会显得更加的紧张了,学生活动的时间也就会明显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教ຫໍສະໝຸດ 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