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判词及解析
《红楼梦》十套《判词》和《曲子》赏析
《红楼梦》⼗套《判词》和《曲⼦》赏析2010年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1.《红楼梦》中妙⽟《判词》和《曲⼦》⼀、【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质,终陷淖泥中。
【注释】1、云空句:空,佛教术语,指超脱⼀切具体事物和社会⽣活,毫⽆所有的⼀种境界,佛教认为这才是事物的“真谛”。
云,说。
云空,说要达到空的境界;未必空,《红楼梦》第⼋⼗七回:“(宝⽟)⼀⾯与妙⽟施礼,⼀⾯⼜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何缘下凡⼀⾛?’妙⽟听了,忽然把脸⼀红,也不答⾔,低了头,⾃看那棋。
宝⽟⾃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不得我们在家的俗⼈。
头⼀件,⼼是静的。
静则灵,灵则慧——’宝⽟尚未说完,只见妙⽟微微的把眼⼀抬,看了宝⽟⼀眼,复⼜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渐渐的红晕起来。
”同回:“那妙⽟忽然想起⽇间宝⽟之⾔,不觉⼀阵⼼跳⽿热,⾃⼰连忙收摄⼼神,⾛进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
怎奈神不守舍,⼀时如万马奔驰,觉得产床便晃荡起来,⾝⼦已不在庵中。
便有许多王孙公⼦,要来娶她;⼜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不肯去。
⼀回⼉,⼜有盗贼劫她,持⼑执棍的逼勒,只得哭喊求救。
”宝⽟的话语引起的妙⽟神态、⼼理上的反应,说明妙⽟还没有做到“空”。
实际上佛教所提出的“四⼤皆空”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因为客观存在,是不以⼈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2、⾦⽟质:指其品德⾼尚与出⾝⾼贵。
《红楼梦》第⼗七回:“外⼜有⼀个带发修⾏的,本是苏州⼈⽒,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幼多病,买了许多替⾝,皆不中⽤,到底这姑娘⼊了空门,⽅才好了,所以带发修⾏。
今年⼗⼋岁,取名妙⽟。
”3、终陷句:淖(nao去声,闹),烂泥。
这句寓妙⽟被劫的悲剧结局。
【译⽂】想保持清洁何尝可能,说弃绝尘世未必⾏通;可怜⾦⽟般纯洁的⼈,到底还陷在污泥之中。
⼆、【曲⼦】〔世难容〕⽓质美如兰,才华馥⽐仙。
天⽣成孤癖⼈皆罕。
你道是啖⾁⾷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将⽼,孤负了,红粉朱楼春⾊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愿;好⼀似,⽆瑕⽩⽟遭泥陷;⼜何须,王孙公⼦叹⽆缘。
红楼梦判词及解析
红楼梦判词及解析太虚幻境薄命司的大橱里有一些册子,册子上有一些图画和题词。
册子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
正册都是贵族小姐奶奶;又副册是丫头,即家务奴隶,如晴雯、袭人等;香菱生于官宦人家,沦而为妾,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入副册。
正册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宝钗、黛玉玉带林:反读为林黛玉。
金簪雪:即薛宝钗。
泛指她们二人,“可叹停机德”指薛宝钗的贤惠,“金簪雪里埋”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
“堪怜咏絮才”指林黛玉的才华。
但却都被埋没了。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三春:即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
初春:即元春。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前两句先是写出了探春的才华和志向,可惜生不逢时,正是赶在贾府即将走向衰落的“末世”。
至于后两句,则暗示了探春最终远嫁海外。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飞:含湘云名字,同时暗表湘云的结局为一场空欢喜:丈夫早亡。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终陷淖泥中”以‘槛外人’自诩的妙玉,最终结局却是流落风尘,令人扼腕。
前两句是写妙玉的品性,她曾把刘姥姥用过的茶杯丢弃不要,也曾在宝玉过生日的时候给他送去贺帖。
而后两句则是对妙玉结局的暗示和感叹,也就是说妙玉会有一个很凄惨的结局,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子系:拆字法,指孙,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拆字法是曹雪芹惯用的手法。
迎春嫁过去一年就死了。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完整版)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读
!
,
清才 明自 涕清 泣明 江志 边自 瞧高 千生 里于 东末 风世 一运 梦偏 远消
.
,
贾惜春
勘破三春光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判词解读之惜春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光不长"中"三春光不长"是 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践上指惜春的 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 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 穿的玄色打扮.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 的蒙受中,瞧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 心摆脱世俗,遁进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 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 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雄府千金而是过着"缁 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倒霉蒙受意料 到,本人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抉择出家为尼.但 这条躲避现实的门路苍凉孤单,仍然是行欠亨 的.诗里透露的怜悯与惋惜,明确地反映了作者 的辩论心情.
, ,
可欲 怜洁 金何 玉曾 质洁 终云 陷空 淖未 泥必 中空 。。
巧姐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 ,
偶势 因败 济休 刘云 氏贵 巧家 得亡 遇莫 恩论 人亲 。。
判词解读之巧姐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义是说,权势已经败 落,就不要提什么过走的崇高了.第二句"家 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 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落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 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 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表示巧姐 .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 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 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 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崇高的时侯,攀宗论亲; 势败败落的时侯,狡猾拐骗,骨肉相残;完整 是赤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蒙受是 令人怜悯的,她来到农村落,长正在农家,成 了村落姑.相比而言,要比她姑母们侥幸得 多.
红楼梦15首判词
红楼梦15首判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包含了许多精彩的描写和细腻的人物刻画。
本文将针对《红楼梦》中的15首判词进行分析和评价。
1. "庆春对峙袭人梦"《红楼梦》中,庆春公主对峙袭人梦的一幕堪称经典。
这一判词通过描绘庆春公主和袭人之间的对峙情景,展示了两个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心的矛盾。
庆春公主作为贵族,有着高贵的身份和自尊心,而袭人作为丫鬟,却对庆春有着深深的情感。
这一判词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纠葛和社会角色的冲突。
2. "宝玉思迁黛玉"这首判词描述了宝玉对黛玉的思念之情。
宝玉和黛玉的感情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两个人之间的纠葛和情感的交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动人。
这首判词以宝玉的内心世界为切入点,描绘了他对黛玉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黛玉的深深眷恋和对他们之间情感的追求。
3. "凤姐谋划家族"凤姐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谋划家族的利益。
这首判词通过描述凤姐的谋划和计划,展示了她的智慧和对家族的忠诚。
凤姐的存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悬念和戏剧性,她的谋划和计划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4. "宝钗慧黠聪明"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她与黛玉和宝玉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
这首判词通过描绘宝钗的聪明和机智,展示了她在故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宝钗的聪明和机智为她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誉,也使她成为了一个受人喜爱的人物。
5. "贾母慈爱之情"贾母是《红楼梦》中的家族长辈,她的慈爱之情是整个故事中的一大亮点。
这首判词通过描绘贾母的慈爱和关心,展示了她对家族成员的深深的爱意。
贾母的慈爱和关怀给了家族成员安全感和力量,也为整个故事注入了一种温暖和和谐的氛围。
6. "王熙凤权谋之道"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复杂的人物,她以其权谋和手段而闻名。
红楼梦判词解析
红楼梦判词解析前言《红楼梦》是古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小说中,有许多判词出现,这些判词不仅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更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思想的深度解析。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判词进行解析,探索其深刻的寓意和意义。
1. 判词一:探春羞花解语原文:可巧,正当念及此事,只见探春插了一支花,这原是这些花中单薄凤庭之上沉香翠竹金童玉女解字辰儿银燕等许多品种之花;一现时,那花有如女贞花般盛开出来。
宝玉纳闷,便探夺解释个痛快。
这花未得动,探春亲自跪下了,掩面泣道:“妹妹啊,你因何欲加之罪?”宝玉把手取过花去围着插入自己翠壶之中,笑道:“此花说,新近襟袖染上病症,连身上并房内之香味,竟是吐出的味儿;说是舍我弗见,只有你是那吐出香来的。
”探春听罢,心中忽然似有所触。
只见宝玉笑道:“你快与我量量高低,张开掌来。
”解析:这段判词描写了探春插花的情景,并引出了宝玉对这朵花的解释。
探春所插的花是名为“单薄凤庭”之花,花朵盛开之时,美丽而绚烂。
宝玉取花围住翠壶,逗乐探春,随后宝玉透露了花的寓意。
宝玉所说的“新近襟袖染上病症”暗示了探春近来的心事和烦恼。
而这朵花所吐出的香味,则象征着探春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
探春听后,心中被触动,似乎对宝玉的话有所感悟。
接着,宝玉要求探春和他量量高低,这有可能是一种调侃,也可以理解为探春需要通过思考和感悟,来与宝玉相比。
这段判词通过花的插入和宝玉的解释,展示了探春内心的纠结和思考,同时也带来了探春与宝玉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2. 判词二:作者自抄木炭铅粉之臣原文:袭人因笑罢,问道:“你们元妞五儿早等的要死了。
”宝玉道:“说正经,戗了老婆子一场了!”袭人笑道:“刚才听见你妈妈和尚哭的时候,说你晴雯叫他饶你。
”宝玉说:“好容易才熬过去了,怎又跟出来了,我也不过是个被拱了沙窝子麻雀,怎比得上奴才。
说出来她自个儿也发笑不成。
”袭人道:“这个好笑,你听见他们的呢。
”宝玉道:“我才在这里哭,连个文都没念到,又不是在那里。
红楼梦判词和曲子的解析
红楼梦判词及解释:1、正册判词之宝钗黛玉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2、正册判词之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
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
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注:有些版本为“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都是传说中的猛兽。
红楼梦十二判词及解析
红楼梦十二判词及解析【实用版】目录1.红楼梦十二判词的概述2.十二判词中的人物概述3.判词的解析4.判词背后的隐意5.结论正文一、红楼梦十二判词的概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十二判词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也就是对十二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命运和性格的揭示。
这十二位女性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二、十二判词中的人物概述1.林黛玉:判词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揭示了林黛玉的聪明才智、孤傲高洁和悲剧命运。
2.薛宝钗:判词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展示了薛宝钗的温婉贤淑、机智灵敏和命运多舛。
3.贾元春:判词为“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揭示了贾元春的智慧和荣华富贵,同时也预示了她的悲剧结局。
4.贾探春:判词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展示了贾探春的聪明才智、独立自强和命运波折。
5.史湘云:判词为“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揭示了史湘云的善良、纯真和命运的无常。
6.妙玉:判词为“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实则性狷偏。
”展示了妙玉的高洁、孤僻和悲剧命运。
7.贾迎春:判词为“欲偿一箭之仇,必射三箭而后已。
迎春含泪别,良人何在早归。
”揭示了贾迎春的善良、忍让和悲剧命运。
8.贾惜春:判词为“勘破三春景不长,痴心妄想竟何忙。
惜春当日真惜春,莫待无花空折枝。
”展示了贾惜春的机智、清醒和悲剧命运。
9.王熙凤:判词为“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揭示了王熙凤的机智能干、权谋心重和悲剧命运。
10.贾巧姐:判词为“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巧姐儿昨日风流,今日憔悴。
”展示了贾巧姐的风光过去和凄凉现在。
11.李纨:判词为“白玉为床,红帐罩灯。
《红楼梦》人物判词及赏析
1. 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2. 正册判词之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
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
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
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已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
因而,写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护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
脂批点出元妃之死也与贾家之败、黛玉之死一样,“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不过,在现存的后四十回续书中,这种成为“大过节,大关键”的转折作用,并没有加以表现。
相反的,续书倒通过元春之死称功颂德一番,说什么因为“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才“多痰”致疾,仿佛她的死也足以显示皇恩浩荡似的。
这样,声称“毫不干涉时世”的曹雪芹,就大胆地揭开了政治帏幕的一角,让人们从一个封建家庭的盛衰遭遇,看到了它背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之间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的肮脏勾当。
贾探春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你”的话深长含义,也不妨从这方面去理解。
《红楼梦》判词解析
《红楼梦》判词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长篇小说代表作,由曹雪芹著作于清朝康熙至雍正时期,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四大名著之一。
文中以判词抒情,描绘出来的伤怀离恨,意境显得格外贯穿。
佘诗曼“似痴非痴”,来自红楼梦中佘诗曼反复发表的判词,隐喻林黛玉既清灵又腼腆,聪慧又内向,情感表达的又内心又外面,自我觉知却又非如所欲,非常苦恼。
这句判词也代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辛酸经历与悲叹心情:别人却不明白也不相信,所以她也只能拼命把将悲伤抒发出来,也只能无力的望着天,而且最后还是一无所获,表达了人生的悲哀。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出自红楼梦中李瓶儿发表的判词,自然不失其悲从中来,以思念故去爱人为主题,以不可能相见宏大曲调相交,把残念孤独抒发出来,表达了人人皆有离别恨,不能携手而终的悲凉之意。
它把残缺与憔悴,以及自己与爱人之间不可改变的远距离,用象征秋天叶落与枯木死灰的判词来表达,表达了彻骨的漂泊思念与绝望的伤感,诠释了一种离别后的怨恨,令人心酸。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曹雪芹发表的判词,把西湖以及西施之间的比作比喻着林黛玉贫贱与宝玉之间的矛盾冲突。
它也代表人生,把攀比贴近实际生活,结果却是林黛玉好的抹不去,她的柔美并不被高大尚礼相容,也难以被熟悉的社会理解,遂只能惆怅地面对后果,表达了林黛玉命定在贫贱的沧桑悲愁的心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红楼梦中宝钗发表的判词,象征着宝钗这个人物虽然孤寂而无依,但对社会还有了自己看法与态度,即使有他们被离分,也没有碎掉还有以为朋友之情,并不会忘记和私恨他们,表达了宝钗心中对身在尘世间的古怪品质MC刻苦铭心。
总之,《红楼梦》中的判词写景格调十分出彩,既伤感而又意境深刻,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激进的思考视野,具有良好的美学价值。
可以说曹雪芹是诗人,而她的判词也深刻地表达了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悲伤离乱与失意,以及宝钗单薄无助的悔恨。
红楼梦判词解析
红楼梦判词解析1. 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
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 正册判词之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
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
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
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已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
因而,写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护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
脂批点出元妃之死也与贾家之败、黛玉之死一样,“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不过,在现存的后四十回续书中,这种成为“大过节,大关键”的转折作用,并没有加以表现。
《红楼梦》人物判词全解
《红楼梦》人物判词全解凡《红楼梦》读者,对书中第五回大观园主要人物的判词,基本都能熟稔于心,并以此来对照每个人物最后的命运。
不过《红楼梦》书中有书,一声同时唱出两歌,正面故事可供消遣,背面那部书隐记明清如天塌地陷般的更迭史事。
本文将只就其背后的隐意去做解读。
“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付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搃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文字背后,要传达的隐意是:神州被满清黑暗统治。
大明逢劫难染腥膻,明疆域被下贱落后之族占领,其入主中原凭的是巧诈。
明之亡,多是毁在文官手里以及多尔衮对大明的觊觎。
“水墨”实指(女真人地处)黑水间;“乌云浊雾”指满清的黑暗统治;“霁月”系最清亮的明月,暗喻明,“难逢”是“逢难”颠倒字序;晴雯之“晴”字可分解为“日月一土”,即明天地;“彩”意为光彩、华彩,也喻大明、中华。
“易散(“膻”近似音)”喻明清更迭,“膻”、“腥膻”均指满清;“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指的是大明被下贱之族占有。
前半句是指高挂于天的明月,仍是指代明;“风流灵巧”意指满清入主中原凭的是巧诈。
“风”即清风,指满清,出自“清风明月”固定用语,“流灵(“临”音)”意指侵入,“巧”此处为巧诈,指其打着为明复仇旗号,行侵略大明之实;“寿夭多因毁谤生”指明亡多因文官,正如崇祯皇帝自尽前所言“文官皆可杀!”。
“谤生”实指“榜生”,即文官;“多情公子”即“清”“多”“儿”(“尔”的谐音,子即儿)“衮”(“公”的近似音),指的是多尔衮,“空牵念”可引申为觊觎。
“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隐写:篡夺中华的罪魁是孝庄、多尔衮、福临三人。
“簇鲜(陷)花(华)”代表攻陷中华;“破席”有两层意,一是袭击(华),二是暗指男女关系,即所谓孝庄下嫁多尔衮;“温柔和顺”喻端“庄”;孝庄名字本布泰,其意为天降贵人,“空云似桂(贵)”是暗讽之;“优伶有福”实取福临(伶)二字;如同“多情公子”一样,“公子”在书中也是暗指多尔衮。
《红楼梦》十四首判词及寓指
《红楼梦》十四首判词及寓指1、林黛玉【判词】钗黛合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林黛玉前世是一株绛珠仙草,为了还泪而来了人间。
在贾府,林黛玉确是最爱流泪的那一个,因为情,她为宝玉流了不知多少泪水。
正合曲子中所云:从春流到夏。
黛玉早亡,最终并没有和宝玉走在一起。
2、薛宝钗【判词】钗黛合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在《红楼梦》小说中,贾宝玉有一个生而带来的玉,薛宝钗有一个金项圈,正所谓金玉良缘。
可宝玉心中想的却是黛玉,正是曲子中所说: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在红楼梦中,宝玉和宝钗结合后,宝玉依然对黛玉念念不忘,正所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3、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贾元春是贾家最大的政治靠山,她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
她很小就被送入宫廷,与父母骨肉分离。
《红楼梦》中“贾元春归省元宵”大篇幅写她在元宵节这天回家省亲,骨肉亲情让人落泪。
贾元春的判词中,“虎兕相逢大梦归”也预示着她最后死于残酷的政治斗争。
4、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曲】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红楼梦人物判词及解释
红楼梦人物判词及解释
《红楼梦》中的人物判词及解释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说明章律派人物判词及其形象;二是说明正义派人物判词及其形象;三是说明反义派人物判词及其形象;四是说明客观派人物判词及其形象。
1. 章律派人物判词是“清正廉洁”,表现出的形象是具有勤勉敬业的精神,以及讲究原则的道德行为。
比如林黛玉、贾雨村、尤二姐,他们在遭受种种困苦时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敢于担当作出贡献,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物。
2. 正义派人物判词是“冒险热忱”,表现出的形象是以热情奔放、勇气无畏的态度去支持正义,不顾一切地抗争邪恶。
比如贾宝玉、贾母、王熙凤,他们时常会冒险犯难、勇往直前,在举止上表现出大胆果决的态度,力求改变现状,将忠贞正义维护到底。
3. 反义派人物判词是“势利狡诈”,表现出的形象是一种虚伪、阴险、狡黠、计谋多端的特点,追求物质利益而不顾道德道理。
比如薛宝钗、林如海、贾迎春,他们以势利为导向,采取奸计狡计,试图通过自己的计谋去获取财富,甚至不惜利用苦衷之事谋取私利。
4. 客观派人物判词是“温文厚重”,表现出的形象是一种文雅、温和、宽厚的特点,追求一种安定、平静的生活,不求超越别人。
比如贾琏、贾代善、史湘云,他们朴实无华、实事求是,
常常淡然处世,不求过分的荣誉,在遭受困境时持有着包容与宽容的精神,最终也能取得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红楼梦十二判词及解析
红楼梦十二判词及解析摘要:一、红楼梦十二判词的概念与背景1.判词的来源和意义2.红楼梦十二判词的具体内容二、红楼梦十二判词的解析1.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解析2.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的判词解析3.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的判词解析三、红楼梦十二判词的意义和影响1.反映人物性格和命运2.揭示社会环境和价值观3.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启示正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杰作,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情节跌宕起伏,展现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画卷。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十二判词对主要人物的命运进行了预示和解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线索。
一、红楼梦十二判词的概念与背景判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的精炼描述,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红楼梦中,十二判词分别对应了十二位主要女性人物,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命运各不相同,但都受到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束缚。
二、红楼梦十二判词的解析1.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解析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位女主角,她们的性格和命运在判词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林黛玉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暗示了她才情出众但命运多舛。
薛宝钗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表现了她端庄贤淑但终究难逃命运的安排。
2.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的判词解析贾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预示了她虽然一度得宠,但最终命运悲惨。
贾探春的判词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揭示了她的才情和抱负,但生于末世注定命运多舛。
史湘云的判词是“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反映了她的人生观和命运。
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表现了她对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3.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的判词解析贾迎春的判词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红楼梦十二判词详细解释
红楼梦十二判词详细解释1、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这首判词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株枯干的树木,树木上悬挂着一围玉带,树下有一堆积雪,雪下有一股金簪。
判词前两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引用了古籍《世说新语》和《后汉书》中的两个故事,意思是像谢道韫那样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和像乐羊子妻子那样奉劝丈夫读书求取功名的薛宝钗都令人叹息怜悯。
判词后两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运用谐音和双关,“玉带林”中的“带”谐音“黛”,把“玉带林”倒过来就是“林黛玉”,“挂”既指玉带悬挂在两株枯木(双木为林)上,也暗示着贾宝玉总是牵挂着林黛玉;“雪”谐音“薛”,暗含着薛宝钗结局的冷落与凄苦。
2、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弓”谐音“宫”(宫闱),“橼”谐音“元”,指贾元春被选进宫里,先做女史,后被封为“凤藻宫尚书”,被加封为“贤德妃”,像五月火红的石榴花一样辉煌灿烂,但是贾元春透过表象,明白了皇权的实质。
虽然贾元春的荣耀超过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但是,贾元春却在20几岁就暴病而亡,正像那“一声震得人方恐,回收想看已成灰”的爆竹,刹那光华转瞬即逝。
3、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个放风筝的人,一片汪洋大海,一条大船,船上有一个女子正在掩面泣涕。
画面与判词后面两句“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意思相同,暗指贾探春在清明时节离开贾府,像断线风筝一样远嫁到千里之遥的海边,一去不返,只能在梦中回到家乡。
虽然贾探春精明能干,志向高远,但是因为她生长于封建王朝末期,她的命运偏偏越来越不济。
4、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几缕飞动的云彩,一湾流逝的水。
红楼梦十二钗判词及解释
红楼梦十二钗判词及解释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有一段被称为“红楼梦十二钗”,是描述贾府中十二位女子的判词。
这十二位女子各具特色,个性各异,从而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红楼梦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
1. 林黛玉: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有着敏感的心灵,但内心痛苦,命运多舛。
2. 薛宝钗:温柔贤淑,聪明伶俐,是红楼梦中的理性人物,能够处理家庭纠纷。
3. 贾元春:贾府的正室,出身贵族,充满威严,但性格冷漠,对世事看得很透彻,也因此显得有些孤傲。
4. 贾迎春:性格温和,善良友善,是贾府中亲和力最强的人,关心家人,乐于助人。
5. 贾探春:聪明伶俐,善于文章,是红楼梦中最有文采的人之一,具备一定的政治头脑。
6. 贾惜春:文静害羞,性格内向,不爱出风头,但心地善良,常常关心他人。
7. 史湘云:活泼开朗,天真烂漫,是贾府中最有生气的人,常常带给人们欢乐和笑声。
8. 袭人:聪明机智,善于处理事务,是贾府中的得力助手,但内心也有着苦涩的一面。
9. 王熙凤:聪明伶俐,精明强干,是红楼梦中的操盘手,常常以自己的智慧掌握家族的命运。
10. 莺儿:性格温和,体贴入微,是贾府中最纯洁无暇的人物,但命运多舛。
11. 琪官:聪明机智,心机深沉,是贾府中最会算计的人,常常以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的利益。
12. 贾巧姐: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是贾府中最有活力的人,常常以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红楼梦十二钗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各自在贾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她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冲突,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存在意义,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亮点。
红楼梦判词及对应情节概括
红楼梦判词及对应情节概括判词一:甄士隐判词:"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情节概括:甄士隐在元宵佳节游玩时,邂逅贾雨村,并结识了冯渊。
冯渊赠予甄士隐一幅画,上面题写着这首诗。
不久后,甄士隐的家宅被火焚毁,女儿英莲也被拐卖,从此家破人亡。
判词二:贾雨村判词:"身逢末世运偏消,清净闲居乐寂寥。
夏金桂丧欠绵筯,菱花镜里观娇娆。
"情节概括:贾雨村为官清廉,后因受小人构陷,被贬至偏远地区。
在当地,他结识了富商周瑞家的,并娶了她女儿夏金桂为妻。
夏金桂生性泼辣,与贾雨村大吵大闹。
贾雨村遂纳妾尤二姐,夏金桂妒恨难耐,害死了尤二姐。
判词三:薛宝钗判词:"金锁锁住情,姻缘牢靠合心同意。
可叹这天生成才貌,偏生乖僻性乖张。
"情节概括:薛宝钗自幼寄居荣国府,与贾宝玉结成金兰之好。
她为人端庄贤淑,颇得贾母和众人的喜爱。
然而,她的个性却十分执拗,在婚事上也过于计较名利,最终与贾宝玉的姻缘无疾而终。
判词四:林黛玉判词:"堪叹红颜薄命,花逝水流红。
香消玉殒魂归泉,未谙寄语是谁传。
"情节概括: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寄居外祖母家。
她与贾宝玉相爱相知,但因贾府的封建礼教和贾宝玉的懦弱,最终因爱情悲剧而香消玉殒。
判词五:贾宝玉判词:"情不情,因甚缘情。
情缘情,色授予情。
情谁情,都假情。
假情情,没个真情。
"情节概括:贾宝玉生性风流潇洒,与十二金钗中众多女子发生情感纠葛。
他与林黛玉的爱情至死不渝,但又与其他女子藕断丝连,最终在爱情的迷雾中迷失了自己。
判词六:贾元春判词:"虎兕相对,日月争光。
自古君王少有真。
避世离俗好还它,名利系于一女子,一女子系于终身。
"情节概括:贾元春入宫为妃,备受皇恩宠爱。
然而,她深知帝王家的无情,便借着省亲之名,避世出家,寻求解脱。
判词七:李纨判词:"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红楼梦各人物判词
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解析:林黛玉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作品注释:"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作品注释:"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史湘云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作品注释:"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作品注释: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贾迎春子孙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作品注释: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作品注释: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作品注释: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作品注释: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作品注释: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作品注释: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罚吧.贾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作品注释: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红楼梦判词赏析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宝钗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注释]这一首是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1.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
“停机德”,出于《后汉书。
列女传。
乐羊子妻》。
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
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2.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一听大为赞赏。
见《世说新语》。
3.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
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的意思。
4.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
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
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鉴赏]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其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
作者将她俩三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都是一场悲剧。
贾巧金陵十二钗正册——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王熙风的女儿巧姐。
判词前面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这是暗示巧姐的最后结局是做一名勤苦操劳、艰辛度日的农妇。
巧姐是王熙凤的独生女。
判词前的画面暗示她将嫁给一个庄稼汉,成为做饭纺织的农村妇女。
从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沦为喂猪打狗的农妇,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在作者看来,这也是命运的戏弄。
有人根据甄士隐<好了歌解注>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一句的提示,推测巧姐要被卖到妓院为娼,后被刘姥姥救出,同刘姥姥的外孙板儿结为夫妇。
这个推测从书中可以找到根据。
第四十一回写巧姐和板儿交换柚子和佛手的情节,很可能是预示他们未来的关系。
板儿是农家孩子,将来是农民无疑,嫁给他才能纺线织布。
高鹗续书写贾环、贾芸、王仁等人设圈套要把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的郡王作安,刘姥姥偷着把巧姐接到乡下,由她作媒把巧姐嫁给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并且是个秀才!),和作者的原意就有相当距离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正是对上层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
倒是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使人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
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
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
恩人,指刘姥姥。
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
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
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
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
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
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
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
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
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
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丧时送葬的队伍里出现过一次“卫若兰”的名字)。
或许后来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犹如把袭人的汗巾赠给蒋玉菡一样),也未可知。
因曹雪芹的书的全貌已不可窥,上述推测也只是推测罢了。
又有一则清人笔记说,有一种续书写贾家势败后,宝玉几经沦落,最后同史湘云结婚。
这可能就是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推衍出来的,聊备谈资。
"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
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
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
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
"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
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
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李纨金陵十二钗正册——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李纨,连带也说了贾兰。
判词前“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茂兰,指贾兰,说他要有出息,当大官。
守着他的美人当然是其母亲。
李纨是宝玉的亲嫂子。
她与其夫贾珠婚后生了贾兰,不久丈夫就死了。
李纨同其姻娌王熙凤为人恰恰相反。
王熙风像一团烈火,她像一堆死灰;王熙凤像一把利刃,她像一块面团;王熙凤贪求无居,她与世无争。
在大观园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她不注意别人,别人也不注意她。
贾家没落后,贾兰要靠读书求取功名,“头戴簪缨”,“胸悬金印”,当一个大大的官;李纨要因此受诰封,“戴珠冠,披风袄”,荣耀一番。
可是在作者看来,这也是没有意义的,接着就是死亡,还是虚幻。
年轻守寡,晚年母以子贵,也不过供世人作谈笑资料罢了。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
"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
李纨与贾珠结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
她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
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
"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
丈夫夭折以后,"望子成龙"便成了她唯一目的。
贾兰中了举,暂时满足了她的愿望,但是贾家的衰败又属必然,局面已成,无法挽回。
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
曹雪芹将这位封建礼教的忠实奉行者安排在"薄命词"里,讽之为"枉与他人作笑谈"的"虚名儿",这实是对封建礼教极妙的讽刺。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正册——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秦可卿。
判词前“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绕”。
这是暗示秦可卿的死是自杀。
秦可卿是宁国府长孙贾蓉的妻子、贾珍的儿媳。
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是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的人。
现在通行的《红楼梦》里是说她得病,久治无效死了。
这同判词的预示完全矛盾。
“情既相逢必主淫”,是说她有男女私通的丑事,并且因此“悬梁自绕”。
有一条脂现斋批语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
甲戌本<石头记>第十三回脂批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
”这就明确说秦可卿是因丑事被面在天香楼上吊自杀的,与判词及画一致。
所谓“用史笔”,是说不明写,但字里行间有贬恶诛邪之义。
脂砚斋是同曹雪芹关系极密切的人,他觉得秦可卿能够给凤姐托梦,对“贾家后事”料得难确,劝凤姐预留退步,其用心使脂砚斋“悲切感服”,原谅了秦可卿,因而“命芹溪(曹雪芹号)删去”了“淫丧天香楼”一节。
后来作者又补写了秦可卿因病致死的过程。
但删得不彻底,判词前的“画”的内容没改写,判词也没动。
书中其它地方也留下蛛丝马迹,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讯传出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如果是久病致死,大家都有精神准备,还“纳罕”、“疑心”什么呢?因此可以确定无疑地说,秦可卿是主动或被迫地堕落了,并因此丧命。
那么她究竟同谁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呢?第七回里,宁府的奴才焦大喝醉酒耍酒疯,骂出了真话:“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这爬灰的就是秦可卿的公爹贾珍。
秦可卿一死,“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按封建礼法,这是不成体统的。
这时贾珍的老婆尤氏又恰好“犯引日疾,不能料理事务”,其实是伯丑托病不出。
贾珍坚持要殓以极珍贵的上等棺木,并拍手打掌地要尽其所有为一个年轻媳妇办丧事,闹得沸沸扬扬,惊天动地,都是蹊跷事。
丫鬟瑞珠触柱而死,决不会是出于对主子的忠心去“殉主”,肯定与秦可卿的非正常死亡有关。
很可能是她撞见了贾珍乱伦的丑事,惧怕贾珍处死她,才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