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3篇)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日益丰富,涵盖了科技、艺术、体育、社会等多个领域。

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当地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2.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形式多样,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探究、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价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

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来。

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逐步增强,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匮乏,缺乏必要的场地、设备、师资等条件,影响了课程的正常开展。

2. 教学模式单一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模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方法不够科学,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家长和社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不足部分家长和社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

四、对策建议1. 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资源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丰富课程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已逐渐在各级学校中得到推广与实施。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以期为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优化课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首先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了解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设计了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内容等,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本研究收集了大量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一手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解释,本研究揭示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课程设计不够科学、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

本研究还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成因,如教育理念落后、政策支持不够、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本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优化课程设计、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等。

这些建议旨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与特点,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强调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课程类型。

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而有的学者则强调应该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现状(2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现状(2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涵盖道德、智力、体育、美育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现状1.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 教学资源匮乏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但目前部分学校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4. 评价体系不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对策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特色,合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 丰富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大投入,购置各类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研报告(共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研报告(共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研报告(共5篇)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研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调研时间:2009年1月至今调研对象及人数:我校学的29名教师,其中,班主任居多调研内容:认识程度,基本作法,学习状况,困惑疑难等调研形式:问卷调查,领导教师座谈,二、基本评价(一)主要长处1、综合实践活动意义认识较高通过调研,我们的老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意义上认识普遍较高,认为,在当前教育现状下,确实有必要改变好学生的评价观念,应该让学生早点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人与事。

其中,对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能力一项,60%被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的必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广大的老师们,虽说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但对于当前的教育,确实在思考着,谋略着的。

2、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可嘉综合实践活动相较于其它任何一门文化学科来说,是一新事物,我们的广大老师们,都愿意接受它,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需。

关于培训之事,77%的老师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全县培训,有必要的占22%;平日里学习过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知识的老师占64%,仅这一点,就不简单;学习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被调查者占55%,相较于其它“副科”来说,可能稍强吧;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有关论文、案例的被调查者占36%,比例较高;参加过县级以上的学习与观摩活动的被调查者占34%。

等等这些,无不说明我们的老师,对待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是强的,思想性是较高的,学习进取的精神是可嘉的。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较高虽说新生事物,开展起来,困难重重,能力有限,条件、场所、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但我们的老师,有一股热情,更有一股尝试的勇气。

调研之中,55%老师选择如果开展活动,有此份热情,30%的老师认为,我也可以去尝试;认真开展过或尝试过的被调研者占90%,5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也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的教学分析报告(3篇)

综合实践的教学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报告将针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1. 课程设置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活动:如机器人制作、编程、电子制作等。

- 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历史文化考察等。

- 艺术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 体育活动:如球类运动、武术、游泳等。

2. 实施情况(1)课程安排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每周安排1课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

(2)师资队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各学科教师兼职担任,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3)教学资源学校投入一定资金购置了必要的设备和器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效果分析1. 学生参与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参与度较高。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2. 能力提升(1)创新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2)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实践能力。

(3)社会责任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关爱他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 课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经验。

(2)课程资源不足:部分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器材,学校资源有限。

(3)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主要依靠教师评价,缺乏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2. 改进措施(1)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综合实践实施情况汇报

综合实践实施情况汇报

综合实践实施情况汇报一、实践活动概况。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学校组织下进行的,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活动内容涵盖了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二、社会调研。

在社会调研环节,我们选择了当地的环境保护问题作为调研主题。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居民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对策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三、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选择了孤寡老人院进行志愿服务,给予老人们陪伴、帮助他们整理生活用品、进行文娱活动等。

通过志愿服务,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也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实习实训。

在实习实训环节,我们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了解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

通过实习,我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五、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次,我们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最后,我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六、展望未来。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继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我们将珍惜这次机会,不断完善自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本次综合实践实施情况的汇报,谢谢大家的聆听。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5篇》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5篇》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5篇》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阳城县实验小学张丽平一、半年来,我区综合实践学科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在学科教学方面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虽只短短几年时间,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学生变了——“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层面上得到体现1.学生变得爱学习了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是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这是实验教师的共同心声,并已成为现实。

学生为什么变得爱学习了。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教材内容具有生活性。

新课程教材内容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2)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游戏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

(3)学习评价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

实践证明,这种注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径。

2.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地提高了两年来,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

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了,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的分析。

在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接受了丰富的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的动手实践机会,这导致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由于学校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在安排师资上存在不少困难,导致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不足。

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机制也还不够完善。

这导致了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课程对于自己的学业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

有鉴于此,可以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校应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转化为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要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可以通过培训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机制。

要从学生的实际表现出发,多角度、多元化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实施现状尚有待改善。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相信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分析

05
学生参与度及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设计涵盖学生参与动机、参与频率、参与深度等方面的问 卷。
观察法
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参与情况。
访谈法
对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访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
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认知领域
评估学生在知识理解、 技能掌握方面的提升。
情感领域
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发 展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 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提高学
习能力。
合作与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 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交流能力。
创新与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
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动手操作,强调实践体验 。
活动性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成 长。
课程设置目的与意义
01
弥补分科教学的不 足
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弥 补分科教学带来的知识割裂问题 。
0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3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 感等综合素质。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对历次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持续优化活动设计
根据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活动内容和形式。
加强师资培训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活 动体验。
06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力度及落实情况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和评 价等要求,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现状(3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现状(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2.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是采用了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评价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评价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这一领域,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这些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不足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仍然不足。

例如,实验室、实践基地、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匮乏,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2. 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够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4. 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分析一、引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规定下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将学问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让自然、社会和自我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内在联系,并让学生学会初步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剧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具有良好的独特品质,使得高中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待学生的看法照旧强硬和直接,进而使得学生不能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行为反思,失去了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的主动参加程度与活动课后的教学评价也是该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重点,但是,这几点并没有在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重视,这也就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培训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可以进行细致的教学活动设计,并在课程理论讨论上多下功夫,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但是,就目前我国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来看,教师本身缺乏相应的教学培训,使得教师并不能适应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改变,因此,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更为严格和全面的教学培训,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能彻底落实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因此为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效地开展开来,相应的理论分析和思索是特殊有必要的。

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教师大多沿袭原有的应试教育理论,对于教学实践活动并没有彻底的落实到位,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对实践活动课程重视起来,准时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大多是走走形式,并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其中,这是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由。

课程调研报告4篇

课程调研报告4篇

课程调研报告4篇关于《课程调研报告4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然而,通过本次对12所中小学调研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进举步维艰。

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

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问题“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

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管理更难,最终是推进“难上难”,效果“零归零”。

体现在:一差认识:课程认识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计划落实不力国家课程计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但我县目前实际是小学常1~2课时/周,初中0~1课时/周。

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几乎所有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

更没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亮点在于“开发”。

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助学生选题展开的。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需求。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本文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实施现状问题1. 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标准和规范并不统一,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教师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课程实施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情况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缺乏专业教师的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无法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这将直接影响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3.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此缺乏兴趣和动力,学习态度较为消极,这不仅影响了课程的推进,也损害了课程的效果。

4.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较为薄弱,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不仅对学生的发展不利,也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该课程时,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应当综合考虑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因素,确保所有学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能够有一个统一的指导和依据。

2. 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为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建议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和交流会议,帮助教师提高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学科调研报告

综合实践学科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深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提高课程质量,本报告对某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分析法:查阅相关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和学术文献,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2.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态度和需求。

3. 访谈法:对部分学校进行实地访谈,了解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1. 政策支持与课程设置:调研地区各学校普遍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2. 师资队伍建设:大部分学校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但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3. 课程资源开发: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

4. 教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形式多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但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1. 师资力量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数量不足,且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2. 课程资源匮乏: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投入不足,资源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 评价机制不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机制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度不高,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影响了课程的有效实施。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实际情况却常常与理想有差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有所帮助。

一、实施现状问题1. 学校资源不足。

在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通常需要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如场地、设备、资金等。

但现实中,许多学校的资源都相对有限,无法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2. 缺乏专业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各个领域,需要相关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学校无法提供专业的指导人员,导致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

3. 学生参与意愿不高。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常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并且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对此缺乏积极性,导致活动的效果不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资源整合。

学校可以通过向外部单位申请资源,如企业、社区等,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举办条件。

也可以通过募捐、捐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解决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

2. 建立专业指导团队。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充当指导老师或者顾问,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业度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平台。

3. 设计吸引人的活动内容。

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吸引人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

也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给予他们充分的承担和展示的机会,激发其参与的热情。

教育部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教育部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教育部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教育部社会实践调研旨在了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并通过调查研究获得数据支持,以便制定更加科学的教育政策和改进教育方法。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参与情况、实践活动的类型和频率、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等。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并结合实地走访和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

三、数据分析和调研结果1. 参与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其中以义工活动、环保活动和支教活动为主。

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认为这种经历是有益的。

2. 实践活动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待他人更加宽容,学会了关心他人和热爱自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问题分析和建议尽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整体上比较乐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不够灵活,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学校和社会组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供更多元化和有吸引力的实践机会。

2. 学校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五、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我们希望教育部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校和社会组织能够加强合作,共同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当前教育系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门课程,它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比如一些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在课外时间,导致学生不太重视、教师难以监管、课程质量无法保障。

而有的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合并,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时间和精力都无法得到合理的分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应充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设置,将其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中,合理安排在正式的课程表中,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二、实践环节不足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实践环节的不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校往往只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而忽视了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和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提升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参与度不高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还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是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和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和管理不够到位有关。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往往过于依赖于传统的考试和测试,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和准确。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和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实践成果、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综合考量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8300字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8300字

三一文库()〔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8300字〕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冯新瑞1 ,王薇2(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北京100088;2. 教育科学出版社副编审北京 100101)【摘要】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从总体上看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对课程认识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培训不够、缺乏资源、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等原因使课程实施举步维艰,其实施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研究概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xx年被纳入新课程方案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的关注和担忧。

究竟这门新课程在全国实施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为了摸清这些情况,并为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该课程提供积极的建议,课题组20xx年9月,分别面向校长、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和三套访谈提纲,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查研究。

在考虑了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推进的三片地域进行了分层抽样,每片各抽4个省(一片:北京、浙江、山东、江苏;二片:福建、湖北、海南、安徽;三片:内蒙古、贵州、新疆、广西),共12个省。

每省各抽4所开设该课程的学校(两所小学、两所初中,且两所在农村、两所在城镇),共48所学校。

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48所学校中与该课程实施关系最密切的校长、指导过该课程的教师和体验过该课程的高年级学生。

问卷是委托各地的教研员负责并根据样本校实际的人数发放和回收的,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校长共79份,教师共532份,学生共3044份。

调查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

另外,课题组成员还分别赴北京、福州、嘉兴、无锡、济南、贵阳等地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观课,并分别和当地的校长、教师及学生进行了访谈,获得了很多一手资料。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本报告的分析以三套问卷封闭题的统计结果为主——-------- 2,辅以开放题及访谈资料的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冯新瑞1 ,王薇2(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北京 100088;2.教育科学出版社副编审北京 100101)【摘要】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从总体上看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对课程认识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培训不够、缺乏资源、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等原因使课程实施举步维艰,其实施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研究概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被纳入新课程方案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担忧。

究竟这门新课程在全国实施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为了摸清这些情况,并为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该课程提供积极的建议,课题组12007年9月,分别面向校长、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和三套访谈提纲,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查研究。

在考虑了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推进的三片地域进行了分层抽样,每片各抽4个省(一片:北京、浙江、山东、江苏;二片:福建、湖北、海南、安徽;三片:内蒙古、贵州、新疆、广西),共12个省。

每省各抽4所开设该课程的学校(两所小学、两所初中,且两所在农村、两所在城镇),共48所学校。

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48所学校中与该课程实施关系最密切的校长、指导过该课程的教师和体验过该课程的高年级学生。

问卷是委托各地的教研员负责并根据样本校实际的人数发放和回收的,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校长共79份,教师共532份,学生共3044份。

调查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

另外,课题组成员还分别赴北京、福州、嘉兴、无锡、济南、贵阳等地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观课,并分别和当地的校长、教师及学生进行了访谈,获得了很多一手资料。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本报告的分析以三套问卷封闭题的统计结果为主2,辅以开放题及访谈资料的说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研究”(AHA06008)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冯新瑞(1964—),河南正阳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副研究员,《课程研究》杂志副主编,从事课程教学论研究;王薇(1961—),北京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科学出版社副编审。

(一)校长、教师和家长对课程的认同与支持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理解与态度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水平与效果。

调查表明,86.9%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65.8%的校长认为开设该课是基于其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也有小部分学校是迫于国家规定才开设的。

可见,多数校长和教师还是比较认同这门课程的价值的。

2.教师对该课程性质的认识教师对课程性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实施效果。

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尽管多数教师(59.3%)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参加,但也仍有不少教师认为它是一门(国家的\地方的\学校的)选修课,学生可以选择参与。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一个班级中只有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了。

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还有一些学校把它与校本课程混为一谈,也有的把学校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当成了综合实践活动。

可见,还需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宣传、培训,让校长和教师充分地认识它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实施它。

3.家长对该课程的态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与其它课程相比,该课程的开展更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在问及家长对该课程的态度时,53.8%的校长和48.0%的教师认为家长支持,也有不少教师不太清楚家长的态度,说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家长资源开发得还不够。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69.4%的学生认为家长支持,只有2.7%的学生认为家长反对,并且初中比小学家长反对者稍多一些,这可能与初中升学任务更重有直接关系。

可见,多数家长还是支持该课程的,如果教师能够认同该课程的价值并和家长做更多的沟通,还会赢得更多家长的支持。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状况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状况,我们主要从课程的规划和管理、师资状况、课程开设、组织与指导、资源开发、评价及实施效果等几个方面来反映该课程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的状况和水平。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管理情况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与有效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的基础和保证,它也从一方面反映了学校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学校(63.3%)制定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少数学校(17.7%)是各年级或各班级自行计划,还有一些学校(19.0%)没有任何规划,由教师依具体情况而定。

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学校缺少对课程的整体规划,这就很难保证这门课程的常态实施,更不好说有效实施了。

至于管理状况,大多数校长(75.9%)承认学校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但半数校长认为学校都有一些激励措施。

而教师的回答中有一些激励措施的学校数(38.3%)也低于半数,大多数学校只是领导口头上表扬一下而已。

可见,多数学校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或措施来鼓励教师参与这门课程的指导。

2.师资队伍的情况师资队伍状况奠定了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水平的基础。

(1)教师队伍状况本次调查教师问卷发放给被调查学校的所有指导教师中,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下:专职教师占15.6%,兼职教师占84.4%,其中兼职教语文的占32.9%,10年以上教龄的占多数,多数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

这些数据反映了全国开课学校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

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课题研究经历,对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非常有利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需要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共同参与指导。

调查表明,多数学校(63.3%)已组建了一个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但还有相当多的学校(29.1%)全部是兼职教师,也有个别学校(7.6%)全部是专职教师。

表2-1 教师专兼职状况资料来源:校长问卷学校仅依靠一两个专职教师来指导这门内容广泛的课程是不现实的,而兼职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这门新课程上,仅靠他们也会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

学校有必要配备一些专职指导教师,以少量的专职教师带动学校更多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才能达到最优状态。

(2)教师培训情况调查表明,37.9%的教师认为自己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27.0%的教师参加过市区级培训,35.1%的教师只参加过学校的培训。

且只有1.8%的教师表示不需要培训,大多数教师都需要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培训。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1)开设年级调查表明,大多数小学能够严格按国家规定在三至六年级开课3,还有一些学校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课了,这说明这些学校对这门课程价值的认同。

多数初中严格按国家规定在七至九年级开课,也有不少学校怕影响中考成绩而未在九年级开课。

可见,初中的升学压力比小学对此课的影响大得多,这也说明了此课要常态实施,其评价也需要纳入升学评价之中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开设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内容领域很多,这些内容如何体现在课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从校长的回答来看,多数(65.8%)学校是四部分整合在一起开设的,这也是很多课程学者期望的。

但仍有不少学校只开设了劳动与技术教育或(和)只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而其他未开。

也就是说,在大家公认的已开课的学校中,至少还有21.5%的学校未开设“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两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的内容。

这不同的开课方式与学校领导对这门课程内容领域的认识不同有关,也与学校的开课传统、师资专长、课时安排有关。

表2-2 课程开设方式资料来源:校长问卷(3)每周课时课时数是反映这门课程落实的具体指标。

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每周3课时,但只有28.2%的校长回答是每周3课时,大多数学校少于国家规定的课时数。

落实到课堂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更客观一些。

但学生的回答中每周3课时的学生数最少,只占16.1%,回答每周1课时的学生数最多占37.8%。

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开课的方式不同,其课时的使用也不尽相同,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分别单独开设并各占1课时的学校也确实为数不少。

还有一些学校(24.4%)没有固定的课时数,一种情况就是学校实行的是弹性课时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该课程开设较随意,随时可能被其他课取代。

表2-3 每周课时及使用情况资料来源:学生问卷在仅有的课时中,还有31.9%的学生反映有时改上其他课,8.8%的学生认为都改上其他课,且初中比小学更明显。

以上数据反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开设不足、随意挪作他用、仅是课表中的摆设现象说明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位低下、未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的状态。

4、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情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和本质特征把握得是否到位。

调查结果表明,在活动主题的选择、小组组建及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多数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意愿并做适当的调整和引导,但还有部分教师做得还不够,有“教”学生活动的倾向。

多数教师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并采取集中指导或渗透在具体活动中指导,还有少数教师不重视方法指导,为活动而活动。

5、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调查表明,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多元评价与多样化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即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他们更加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态度和体验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是学生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

这与课程所期待的目标还是十分一致的,说明多数教师在评价方面能够较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但还有少数学校不做任何形式的评价。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依赖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其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课程实施的水平。

(1)资源开发调查表明,多数教师尽量利用学校的资源来开展实践活动,近半数教师侧重开发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及家长资源,可见,教师们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开始注重利用社会资源来开展实践活动了。

(2)资源包使用情况调查表明,除24.8%的学校未使用资源包外,大多数学校都使用了不同地方编写的资源包。

这说明资源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需要,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2-4 资源包使用情况资料来源:教师问卷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本调查主要从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学生的变化、教师专业成长、对学科课程的影响、学校面貌的变化等方面来反映实施效果的。

(1)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学生是否喜欢该课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该课程实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