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器课程设计
按摩仪创意方案设计

按摩仪创意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身体健康问题,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此外,长时间坐姿、办公室工作和手机使用导致的姿势不良也成为了健康隐患。
为满足人们对舒适、便捷的按摩工具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种创新的按摩仪,旨在解决现代人群体健康问题,提供舒适、便携的按摩解决方案。
二、设计理念我们的按摩仪设计理念是结合舒适性、便携性和高效性。
通过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人体工学原理和按摩理论,我们将按摩仪的形态设计成便携小巧、贴合人体曲线的形状,同时具备不同按摩方式和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创新特点1. 多功能设计:按摩仪将提供多种按摩方式,包括振动、敲击、揉捏等,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按摩模式,以满足不同部位的按摩需求。
2. 人体工学形态:按摩仪将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贴合人体曲线,使用户可以更加轻松地使用按摩仪,并能够达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3. 便携小巧:按摩仪将采用轻量化的设计,便于携带。
用户可以将它放在包包里,随时随地享受舒适的按摩。
4. 智能化控制:按摩仪将配备智能化控制面板,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或手机APP控制按摩仪的按摩方式、力度和时间等参数,实现个性化的按摩设置。
5. 充电式电池:按摩仪将使用可充电电池供电,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方便使用。
6. 安全可靠:按摩仪将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安全设计,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技术实现按摩仪将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其多功能按摩和智能化控制。
其中,按摩技术方面,我们将使用独特的振动技术、揉捏技术和敲击技术,通过不同的频率和力度组合,模拟专业按摩师的手法,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按摩体验。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人体工学原理,设计出贴合人体曲线的外形,以确保按摩仪可以更好地接触到按摩部位。
在智能化控制方面,我们将配备触摸屏幕或手机APP作为控制面板,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或操作手机APP来调整按摩模式、力度、时间等参数。
按摩椅课程设计说明

按摩椅课程设计说明一、按摩椅市场调研资料1.按摩椅市场现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
目前我国的“亚健康”人群的比重已达到70%左右,超过了9亿人,而用推拿按摩进行保健,是我国中华医学的传统项目,因其老幼皆宜,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随着具有保健功能的各种按摩器具如按摩椅、按摩浴缸、按摩脚盆等产品的出现,也因为在舒缓压力,缓解疲劳等方面的效果显著,而备受处于“亚健康”生活状态的消费者欢迎。
巨大的需求与发展空间,一定会让各种类型的家用按摩器械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
在丰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的吸引下,我国的不少企业纷纷涉足按摩器具的生产领域,使得近几年我国的按摩器具出口形势大好,目前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及设备行业出口金额最大的产品,其出口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出口前景非常广阔。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2006年,在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际贸易环境逐步改善和国家对外政策鼓励的推动下,中国的医疗按摩器具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获悉,按摩器具已经成为医疗器械及设备行业出口金额最大的产品,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出口前景广阔。
医保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我国按摩椅、跑步机等医疗器械出口量已达36.65亿美元。
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按摩产品分主要以日本欧姆龙、松下、傲胜等品牌为代表的高档产品和以台湾、大陆为主要产地的中低档产品。
据统计,2007年国际市场按摩产品的销售已达100多亿美金,每年的增长速度达30%;对国外市场的调研报告表明,日本仅按摩椅市场每年销售量就高达60万台,销售额约80亿人民币,由此可见该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之大。
从市场需求情况来看,在欧美等发达的西方国家,休闲康体已经不再是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获得健康,它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休闲康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美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在休闲康体,而我国平均100万人还不到一个。
按摩器课程设计

按摩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按摩器的原理和结构,掌握其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按摩器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对社会和个体健康的作用。
3. 学生掌握相关电学知识,了解按摩器中电路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按摩器电路图,并进行模拟操作。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按摩器模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善,增强对科技产品的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技制作类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按摩器的原理、结构和功能,对应教材第三章“电器的结构与原理”。
- 按摩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其对健康的益处,联系教材第四章“科技与生活”。
- 按摩器电路的工作原理,涉及教材第二章“电路的基础知识”。
2. 实践操作:- 设计按摩器电路图,对应教材第六章“电路图的绘制与应用”。
- 制作简易按摩器模型,结合教材第五章“科技制作实践”。
3. 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学习,共计2课时,介绍按摩器原理、结构和应用。
- 第二阶段:电路知识学习,共计2课时,讲解按摩器电路工作原理。
- 第三阶段:实践操作,共计4课时,学生设计电路图、制作按摩器模型。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毕业设计47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颈部按摩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颈部按摩器目录一、设计题目 (1)二、设计目的 (1)三、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1)四、市场调查 (1)五、产品的整体设计试图 (2)六、运动方案设计 (3)七、方案分析 (3)八、应用前景 (3)九、机械零件 (3)十、课程体会与小结 (3)十一、意见和建议 (4)十二、参考资料 (4)十三、参与人员 (4)十四、指导老师 (4)一.设计题目:颈部按摩器二.设计目的:综合运用学到的机械原理中的相关知识。
主要应用凸轮传动,齿轮传动,以及带传动的知识,并学习利用计算机绘图的基础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简单机械结构及器材。
三.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学习机械原理知识,对上述构件的运动原理深刻理解,并对机械运动有一定的运用能力,学习使用AutoCAD技术绘制机械构造简图,了解相关设计过程及零件标准。
四.市场调查:在一些商场、超市,都可以见到不少商家推出的颈部按摩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手动简单的颈部按摩器(如图1,2);(2)磁浮震动颈部按摩器(如图3);(3)颈部牵引康复器(如图4)。
图1 图2图3 图41五.产品的整体设计试图:、内部机械三维结构图俯视图左试图2六.运动方案设计:1,一级传动:小型发动机带动皮带轮传。
二级传动:皮带轮带动转轴端部的主齿轮(1)传动。
2,主齿轮(1)带动齿轮(2)和齿轮(3)运动。
其中齿轮(2)带动两个小凸轮转动,齿轮(3)带动两个大凸轮转动,并通过弹簧的拉伸和压缩来提供凸轮组的前后运动。
七.方案分析:本小组设计的该按摩器,主要是通过凸轮组机构中的两队大小四个凸轮,以不同的转后上下运动来模拟人手在按摩过程中的运动。
1,由于一般小型发动机转轴的转速很高300--400n/min,而在实际凸轮运动过程中,转速只需要20n/min--40n/min之间。
因此小型发动机不可能直接带动凸轮组的转动,需采用两级传动。
第一级传动,本小组采用皮带传动。
一方面是由于皮带传动,装配简单,运行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皮带传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速度的范围比较大。
按摩器

按摩器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探究法教学、讨论法教学
六、学生说的话:
通过制作按摩器是我们明白了:按摩器的制作原理是利用电路中马达的转动产生
震动而达到按摩作用。
通过实验使我们知道了:基本电路的组成。
明白了:在电路中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七、制作步骤
1、把电机装进电机座内
2、把电池盒的电线和电机上的电线连在一起
3、把电池盒上带有曲别针的电线用螺丝钉拧在木板中间的一个孔内
4、把电机上带有曲别针的电线用螺丝钉拧在木板中间的一个孔内
安装电池
八、教学过程:。
按摩系统课程设计

按摩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按摩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掌握按摩系统的关键部位、手法及相应的生理效果。
3. 学生了解按摩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的演变及现代发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按摩的基本手法,如揉、按、推、拿等,并对身体各部位进行适当操作。
2. 学生具备分析、评估和解决按摩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按摩程序,提高自身及他人的生理健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按摩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学习的热情。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到按摩对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养成自我保健的好习惯。
3.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用性为导向,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按摩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提高自身及他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按摩基础知识:包括按摩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人体解剖学基础,如骨骼、肌肉、关节等结构及其功能;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穴位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章 按摩概述、第二章 人体解剖学基础、第三章 经络与穴位。
2. 按摩手法与技巧:学习各种按摩手法,如揉、按、推、拿、捏等;掌握按摩力度、速度、方向等技巧;学习针对身体各部位的按摩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按摩手法、第五章 按摩技巧、第六章 身体各部位按摩。
3. 按摩生理效果与作用:了解按摩对人体生理系统的影响,如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等;掌握按摩的保健、康复、美容等作用。
教材章节:第七章 按摩的生理效果、第八章 按摩的作用。
4. 按摩实践与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设计适合不同人群、场景的按摩程序;学习按摩实操注意事项,如安全、卫生等。
人体经络按摩仪课程设计

人体经络按摩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经络的基本概念、分布及作用;2. 学生掌握按摩仪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3. 学生了解按摩仪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人体经络按摩仪,进行简单的自我按摩操作;2. 学生掌握按摩仪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3. 学生具备分析并解决按摩仪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中医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 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身及他人身体健康;3. 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注重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掌握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经络基础知识- 经络概念、分类与作用- 主要经络的走向与穴位分布2. 按摩仪结构与功能- 按摩仪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按摩仪的功能特点及适用人群3. 按摩仪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 按摩仪的正确使用步骤- 常见按摩手法及操作技巧- 按摩仪使用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4. 按摩仪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 经络按摩的作用与好处- 按摩仪在保健、缓解疲劳等方面的实际应用5. 实践操作与体验- 学生分组进行按摩仪实践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按摩仪,纠正操作错误- 学生互相体验,分享按摩心得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人体经络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按摩仪结构与功能学习第三课时:按摩仪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学习第四课时:按摩仪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学习第五课时:实践操作与体验教材章节:《中医养生》第四章“经络按摩与保健”,内容涵盖上述教学内容。
按摩器毕业设计

按摩器毕业设计按摩器毕业设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按摩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办公室,按摩器都能为我们提供舒适的按摩体验,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健康。
因此,设计一款高效、智能的按摩器成为了我毕业设计的主题。
首先,我将介绍按摩器的市场需求和现状。
目前,按摩器市场正在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按摩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现有的按摩器产品存在一些问题,如按摩力度不均匀、操作复杂、外观设计单一等。
因此,设计一款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按摩器成为了市场的迫切需求。
接下来,我将阐述我的设计理念和目标。
我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用户体验。
我希望设计一款外观简约时尚、操作简单方便、按摩力度均匀的智能按摩器。
通过对人体工学的研究,我将确保按摩器能够有效地按摩肌肉,缓解疲劳,提高用户的舒适感。
在设计过程中,我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按摩器的外观设计。
我将采用简约时尚的设计风格,使按摩器外观看起来更加美观大方。
其次是按摩器的功能设计。
我将引入智能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按摩力度的自动调节和按摩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我还将加入音乐播放功能,让用户在享受按摩的同时,能够放松心情。
最后是按摩器的材质选择。
我将选用高品质的材料,如皮革和舒适的布料,以提供更好的触感和舒适度。
在设计完成后,我将进行实验和测试。
我将邀请一些志愿者参与测试,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进行改进和优化。
我还将对按摩器的功效进行科学评估,如测量按摩前后的肌肉疲劳程度和血液循环情况,以验证按摩器的效果。
最后,我将进行市场调研和推广。
我将调查消费者对按摩器的需求和喜好,了解市场的潜在机会和竞争情况。
然后,我将制定一套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的宣传和销售渠道的选择,以确保按摩器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通过这个毕业设计项目,我将能够深入了解按摩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总结报告-按摩机械

机械工程学院《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综合报告柔性按摩机械手系统组名:E组组长:组员:2014年12月30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简介 (3)1.1背景及市场调研 (3)1.2设计目标 (3)1.3实施方案 (4)1.4预期功能 (4)二、创新性分析 (4)2.1滚轮的按摩方式 (4)2.2按摩的适用人群广 (5)2.3实现快慢速度可调 (5)三、方案设计 (5)3.1确定人体机构的尺寸 (5)3.2按摩椅的整体设计 (6)3.3慧鱼模型的搭建 (8)3.4零件的选型 (9)3.5零件的组装 (9)3.6成品的调试与修改 (9)四、产品经济性分析 (10)五、总体机构图 (11)六、关键件工程图 (12)七、关键件制造工艺规程设计 (14)八、感想与体会 (14)8.1、设计与制作成果 (14)8.2、不足与后续改进 (14)8.3、感想 (14)一、课程设计简介1.1背景及市场调研健康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电动按摩椅属于健康产业里的按摩健身器材类别,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据统计,国际市场按摩产品的销售已达100多亿美金,每年的增长速度达30%;日本仅按摩椅市场每年销售量就高达60万台,销售额约80亿人民币;国内市场才刚刚起步,但利润惊人,单品销售毛利率高达100%-250%,盈利能力仅次于保健品,是健康产业中当之无愧的“黄金宝座”。
电动按摩椅单品利润高,盈利性强,能够承担渠道费用,带动了其它按摩健身器材的发展,如足浴盆就曾借用电动按摩椅渠道进入商场、专卖店、大卖场。
对于健康产业来说,电动按摩椅的市场地位是其它品类无法撼动的。
据相关机构分析,电动按摩椅近几年来取得快速的发展,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促成:①人口老龄化。
据统计,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4亿人。
电动按摩椅使用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②亚健康人群和各种职业病人的猛增。
城市中精英阶层(35岁到55岁年龄段人群),由于长时间超强度,超负荷工作,出现例如腰、椎、肩、颈痛、胃肠消化功能异常、疲劳、精力不足、腰腿酸痛、近视、肥胖、失眠、神经衰弱、工作效率低下等。
便携式按摩仪课程设计

便携式按摩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便携式按摩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便携式按摩仪的使用方法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3.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便携式按摩仪的特点和适用人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便携式按摩仪,进行简单的自我按摩;2. 学生能够分析便携式按摩仪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3. 学生具备安全使用便携式按摩仪的能力,能够处理突发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善作用;2. 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我保健和身体健康;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尊重他人意见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结合课本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便携式按摩仪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便携式按摩仪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适用场景,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让学生对便携式按摩仪有全面的认识。
2. 便携式按摩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讲解按摩仪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及功能,对应课本第三章,帮助学生掌握按摩仪的核心技术。
3. 便携式按摩仪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教授不同类型按摩仪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结合课本第四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便携式按摩仪的适用人群与保健作用:分析各类便携式按摩仪的适用人群、保健功能及效果,参照课本第五章,让学生了解按摩仪的实际效果。
5. 便携式按摩仪的选购与维护:介绍选购便携式按摩仪的要点、辨别真伪的方法以及日常维护保养技巧,结合课本第六章,提升学生的消费意识和维护能力。
颈部按摩器结构设计

设计颈部按摩器结构设计学生姓名:系部:专业:指导教师:二零一四年六月诚信申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设计及其研究工作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设计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本人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颈部按摩器结构设计系部: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含职称):专业负责人: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本设计主要针对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尤其是电脑使用者。
颈部按摩器可在工作时使用,要求安全、轻便、舒适;由于是针对颈部,因此按摩器工作时还必须轻柔、舒缓,且不影响使用者低头工作。
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根据课题要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按摩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拟定并论证方案,确定主要技术参数;成按摩器结构设计,绘制结构装配图;按摩器主要零件设计,绘制零件图。
3.主要参考文献[1]濮良贵,纪名刚,等.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徐灏.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3]吴宗泽主编.机械结构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4]卜炎主编.机械传动装置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5]谢联先著.机械零件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计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6]王秀芝,徐静领子造型与颈部运动适应性研究[J]1国际纺织导报,2005 4.进度安排设计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1进行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2014.02.08—2014.03.082了解相关主要技术参数,了解按摩器原理2014.03.09—2014.03.143确定颈部按摩器装置总体方案2014.03.15—2014.04.204进行工作装置关键部分机械工作原理设计2014.04.21—2014.05.055进行工作装置关键部分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2014.05.06—2014.05.206绘CAD图、整理、打印论文及译文等2014.05.20—2014.06.09颈部按摩器结构设计摘要:颈部按摩器是指专门针对颈部按摩的颈枕类产品,本设计通过对颈部按摩器结构的设计使之能适应不同人群需要且便于携带。
按摩玩具课程设计

按摩玩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按摩玩具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素。
2. 学生能够描述按摩玩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
3. 学生掌握按摩玩具使用的安全知识及日常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按摩玩具设计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按摩玩具设计。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并改进按摩玩具设计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评价标准,对按摩玩具的设计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按摩玩具设计及人体健康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按摩玩具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按摩玩具的整体认识。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需引导他们关注安全知识和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按摩玩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按摩玩具的定义、功能及分类,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按摩玩具及其特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2. 按摩玩具的工作原理与设计要素:讲解按摩玩具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设计要素,如形状、材质、功能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3. 按摩玩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按摩玩具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4. 按摩玩具的安全使用与维护:教授按摩玩具使用的安全知识,强调日常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5. 按摩玩具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按摩玩具设计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按摩椅课程设计说明

按摩椅课程设计说明一、按摩椅市场调研资料1.按摩椅市场现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
目前我国的“亚健康”人群的比重已达到70%左右,超过了9亿人,而用推拿按摩进行保健,是我国中华医学的传统项目,因其老幼皆宜,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随着具有保健功能的各种按摩器具如按摩椅、按摩浴缸、按摩脚盆等产品的出现,也因为在舒缓压力,缓解疲劳等方面的效果显著,而备受处于“亚健康”生活状态的消费者欢迎。
巨大的需求与发展空间,一定会让各种类型的家用按摩器械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
在丰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的吸引下,我国的不少企业纷纷涉足按摩器具的生产领域,使得近几年我国的按摩器具出口形势大好,目前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及设备行业出口金额最大的产品,其出口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出口前景非常广阔。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2006年,在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际贸易环境逐步改善和国家对外政策鼓励的推动下,中国的医疗按摩器具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获悉,按摩器具已经成为医疗器械及设备行业出口金额最大的产品,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出口前景广阔。
医保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我国按摩椅、跑步机等医疗器械出口量已达36.65亿美元。
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按摩产品分主要以日本欧姆龙、松下、傲胜等品牌为代表的高档产品和以台湾、大陆为主要产地的中低档产品。
据统计,2007年国际市场按摩产品的销售已达100多亿美金,每年的增长速度达30%;对国外市场的调研报告表明,日本仅按摩椅市场每年销售量就高达60万台,销售额约80亿人民币,由此可见该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之大。
从市场需求情况来看,在欧美等发达的西方国家,休闲康体已经不再是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获得健康,它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休闲康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美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在休闲康体,而我国平均100万人还不到一个。
按摩机器人课程设计

按摩机器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按摩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用途;2. 学生能掌握与按摩机器人相关的物理、生物及工程技术基础知识;3. 学生了解按摩机器人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的人体生理特点及舒适度需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按摩机器人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按摩机器人模型,展示其功能;3. 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按摩机器人的性能,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学生关注人体健康,了解科技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树立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按摩机器人基础知识:- 介绍按摩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市场应用;- 深入讲解按摩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包括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等;- 分析按摩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涉及力学、生物学等相关知识。
2. 按摩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生理特点,明确按摩机器人设计的人性化需求;- 教学内容涵盖设计原理、材料选择、电路连接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简易按摩机器人模型。
3. 按摩机器人性能评估与优化:-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按摩机器人的性能,包括功能测试、舒适度评价等;- 分析按摩机器人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引导学生关注按摩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 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章节相关,涉及教材第3章第2节“机器人的结构与原理”和第4章第1节“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教学进度安排为8个课时,其中基础知识2课时,设计与制作4课时,性能评估与优化2课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在讲解按摩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等理论部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理解;-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按摩机器人的实物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动按摩仪课程设计

电动按摩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动按摩仪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组成、功能模块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电动按摩仪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范。
3. 学生了解电动按摩仪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其相关的保养与维护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动按摩仪电路。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正确使用电动按摩仪,并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对电动按摩仪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实用性和用户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项目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4.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关注社会健康的情感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电动按摩仪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安全性,使学生在掌握电动按摩仪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可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电动按摩仪原理介绍:讲解电动按摩仪的电路组成、功能模块及其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理解电动按摩仪的基本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技术基础,第四节 模拟电路及其应用。
2. 电动按摩仪的使用与操作:详细讲解电动按摩仪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范,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动按摩仪原理与使用,第一节 电动按摩仪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
3. 电动按摩仪电路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电动按摩仪电路。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动按摩仪原理与使用,第二节 电动按摩仪电路设计与制作。
按摩椅课课程设计

按摩椅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按摩椅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按摩椅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3. 学生了解按摩椅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按摩椅的使用方法;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按摩椅的基本操作技巧;3. 学生具备对按摩椅故障进行初步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按摩椅及相关科技产品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交流能力;3. 提高学生对科技与生活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术类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和挑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按摩椅概述- 按摩椅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 按摩椅的分类及特点。
2. 按摩椅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按摩椅的主要部件及功能;- 按摩椅的工作原理及力学原理。
3. 按摩椅的使用与操作- 按摩椅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椅的操作技巧及安全常识。
4. 按摩椅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按摩椅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5. 按摩椅与创新- 按摩椅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按摩椅设计。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按摩椅概述及分类第二课时:按摩椅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课时:按摩椅使用与操作第四课时:按摩椅维护与故障处理第五课时:按摩椅与创新教材章节:第一章:按摩椅基础知识第二章:按摩椅结构与原理第三章:按摩椅的使用与维护第四章:按摩椅的创新与发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用于讲解按摩椅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结构原理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按摩装置课程设计

按摩装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按摩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其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了解按摩装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认识到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按摩装置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按摩装置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认识到按摩装置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用性强的技术学科,旨在让学生了解按摩装置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按摩装置。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按摩装置概述- 按摩装置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按摩装置的分类及特点2. 按摩装置的原理与结构- 按摩装置的工作原理- 按摩装置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3. 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 按摩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 按摩装置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4. 按摩装置的实践应用- 按摩装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按摩装置在不同场合的应用体验5. 按摩装置的维护与保养- 按摩装置的日常维护方法- 按摩装置的保养技巧及常见问题处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按摩装置概述第二课时:按摩装置的原理与结构第三课时: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第四课时:按摩装置的实践应用第五课时:按摩装置的维护与保养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课本第四章“人体机能与保健”相关,涉及按摩装置在保健领域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机会。
环形腿部按摩器教学设计

环形腿部按摩器教学设计概述腿部按摩是一种有益于健康和舒适的方式,可以缓解腿部肌肉的疲劳和紧张感。
环形腿部按摩器是一种用于在家中进行腿部按摩的设备。
本文档将介绍环形腿部按摩器的教学设计,帮助用户正确地使用该设备,获得最佳的按摩效果。
教学目标1. 了解环形腿部按摩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学习正确使用环形腿部按摩器的技巧。
3. 理解腿部按摩的效益和注意事项。
教学计划1. 熟悉环形腿部按摩器a. 介绍环形腿部按摩器的外观和特点。
b. 解释环形腿部按摩器的工作原理和按摩方式。
c. 强调环形腿部按摩器的安全性和适用人群。
2. 指导正确使用环形腿部按摩器的方法a. 将环形腿部按摩器正确放置在腿部肌肉需要按摩的部位。
b. 解释环形腿部按摩器的按摩模式和强度调节。
c. 强调正确的按摩时间和频率。
3. 腿部按摩技巧的教学a. 指导用户在使用环形腿部按摩器时采用正确的姿势。
b. 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手法进行腿部按摩。
c. 解释腿部按摩的主要穴位和按摩手法。
4. 腿部按摩的注意事项a. 提醒用户在按摩前检查环形腿部按摩器的电源和插头,确保安全使用。
b. 强调按摩时的舒适感和放松身心的重要性。
c. 解释腿部按摩后的注意事项,如饮食、休息和锻炼。
5. 结束语a. 总结环形腿部按摩器的教学内容和使用方法。
b. 强调持续使用环形腿部按摩器对腿部健康的好处。
c. 鼓励用户在按摩前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结论通过本教学设计,用户可以掌握正确使用环形腿部按摩器的方法,享受到腿部按摩带来的舒适和放松。
腿部按摩对于减轻腿部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腿部不适非常有益。
然而,在使用环形腿部按摩器之前,请确保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
按摩棒的运用技巧教案设计

按摩棒的运用技巧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按摩棒的运用技巧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按摩棒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习按摩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按摩棒的兴趣,提高身体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1. 按摩棒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按摩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按摩棒的正确使用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按摩棒的运用技巧的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1. 按摩棒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3. 按摩棒的使用示范视频或图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按摩棒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展示按摩棒的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按摩棒的原理和功能(10分钟)使用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详细讲解按摩棒的原理和功能。
重点强调按摩棒对身体的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疲劳的作用。
Step 3:示范按摩棒的正确使用方法(15分钟)通过视频或现场示范,展示按摩棒的正确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握持按摩棒,选择适当的按摩部位和按摩力度,并注意按摩的频率和时间。
Step 4:学生练习和互动(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按摩棒的使用方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作为示范者,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使用按摩棒的体验和感受。
Step 5:总结和评价(10分钟)请学生总结使用按摩棒的技巧和体会,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按摩棒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适用场景。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使用按摩棒进行按摩,并记录使用体验和效果。
下节课时,学生将分享自己的按摩经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按摩棒,如瑜伽按摩棒、电动按摩棒等,并比较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身体健康工具和方法,如拉伸操、按摩椅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握持按摩棒的姿势、选择按摩部位和按摩力度的准确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设计说明书题目:专业:学号:姓名:成绩:机械工程学院年月模具设计实例——吹风机外壳下面一图1所示的吹风机外壳为例,介绍PRRO/E野火5.0模具设计的一般过程。
图1 吹风机外壳结构设计要求:要求使用Moldflow模流分析,设计一模两件,导入EMX模架。
一.Moldflow应用1. Moldflow模流分析,确定最佳浇口位置下面以吹风机外壳塑料件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最佳浇口位置以及缺陷。
吹风机外壳三维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吹风机外壳造型(1)格式转存。
将在三维设计软件如PRO/E,UG,SOLIDWORKS中设计的吹风机外壳保存为STL格式,注意设置好弦高。
(2)新建工程。
启动MPI,选择“文件”,“新建项目”命令,如图1-2所示。
在“工程名称”文本框中输入“gongcheng”,指定创建位置的文件路径,单击“确定”按钮创建一新工程。
此时在工程管理视窗中显示了“gongcheng”的工程,如图1-3所示。
图1-2 “创建新工程”对话框图1-3 工程管理视图(3)导入模型。
选择“文件”,“输入”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上的“输入模型”图标,进入模型导入对话框。
选择STL文件进行导入。
选择文件“gongcheng.stl”。
单击“打开”按钮,系统弹出如图1-4所示的“导入”对话框,此时要求用户预先旋转网格划分类型(Fusion)即表面模型,尺寸单位默认为毫米。
单击“确定”按钮,吹风机外壳模型被导入,如图1-5所示。
图1-4 导入选项图1-5 吹风机外壳模型(4)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是模型前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网格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程序是否能够正常执行和分析结果的精度。
双击方案任务图标,或者选择“网格”,“生成网格”命令,工程管理视图中的“工具”页面显示“生成网格”定义信息,如图1-6所示。
单击“立即划分网格”按钮,系统将自动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匹配。
网格划分信息可以在模型显示区域下方“网格日志”中查看,如图1-7所示。
图1-6 “生成网格”定义信息图1-7 网格日志划分完毕后,可以看见如图1-8所示的吹风机外壳网格模型,此时在管理视窗新增加了三角形单元层和节点层,如图1-9所示。
图1-8 网格模型图1-9 层管理视窗(5)网格检验与修补。
网格检验与修补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出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网格,将其修改成合理网格,便于MOLDFLOW顺利求解。
选择“网格”,“网格统计”命令,系统弹出“网格统计”对话框,如图1-10所示。
图1-10 “网格统计”对话框“网格统计”对话框显示模型的纵横比范围为1.156000~69.730000,匹配率达到84.5%大于80%,重叠单元个数为0,自动划分网格的吹风机外壳模型网格匹配率较高,达到计算要求。
(6)网格处理。
根据网格统计信息,提高匹配率最佳的处理方法是修改网格边长,网格平均边长越小,网格精度越高,匹配度也越高。
本例中网格数为9334个,匹配度为72.3%。
因此可以通过缩短网格的平均长度来提高匹配率。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中的,“工具”页面显示“生成网格”定义信息,选中“重新划分网格”复选框,如图1-11所示。
将默认的边长3.85改为3.0。
单击“立即划分网格”按钮,系统对自动网格进行重新划分,划分后的网格如图1-12所示。
网格统计如图1-13所示。
图1-11 “生成网格”定义信息图1-12 重新划分后的网格图1-13 “网格统计”对话框重新划分好的网格数9996个,纵横比范围1.159000~48.75000。
匹配度80.6%,满足冷却和翘曲分析要求。
2. 网格自动修补(1)Moldflow提供的网格自动修补功能能够自动搜索并处理模型中存在的单位交叉和单元重叠问题,同时可以改进单元的纵横比,对表面模型非常有效,但该功能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网格中存在的问题。
(2)操作方法:选择“网格”,“网格工具”,“自动修复”命令,“工具”页面显示如图2-1所示的“自动修复”定义信息。
图2-1 “自动修复”定义信息(3)单击“应用”按钮,系统自动修补所有的交叉和重叠网格单元,改善网格的纵横比。
3. 纵横比处理(1)纵横比处理功能可以降低模型网格的最大纵横比,使其接近所给出的目标值。
(2)操作方法:选择“网格”,“网格工具”,“修改纵横比”命令,“工具”页面中显示如图3-1所示的“修改纵横比”定义信息。
在“目标最大纵横比”文本框中输入用户所需的数值。
图3-1 “修改纵横比”定义信息图3-2 “选择分析顺序”对话框(3)选择类型分析。
Moldflow提供的分析类型有多种,但作为产品的初步成型分析,首先的分析类型为“浇口位置”,其目的是根据“最佳浇口位置”的分析结果设定浇口位置,避免由于浇口位置不当引起的不合理成型。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中的图标,或者选择“分析”,“设定分析序列”命令,系统自动弹出“选择分析顺序”对话框,如图3-2所示。
选择对话框中的“浇口位置”,单击“确定”按钮,此时方案任务视窗中第三项变为。
分析类型选定。
(4)定义材料类型。
塑料吹风机外壳的成型材料使用默认的PP材料。
在方案任务视窗中的“材料”栏显示。
(5)浇口优化分析。
浇口优化分析时不需要事先设置浇口位置。
成型工艺条件采用默认。
双击方案任务视察中的“立即分析”,系统弹出3-3所示的信息提示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开始分析。
(6)当屏幕中弹出分析完成对话框时,如图3-4所示,表面分析结束。
方案任务视窗中显示分析结果,如图3-5所示。
图3-3 信息提示对话框图3-4 分析完成图3-5 方案任务视窗(7)分析日志窗口中的GATE信息的最后部分给出了最佳的浇口位置结果,如图3-6所示,最佳的位置出现在N208节点附近。
(8)选中图3-5所示的方案任务视窗中的“最佳浇口位置”复选框,模型显示区域会给出结果图像。
如图3-7所示。
图3-6 结果概要图3-7 结果图像(9)复制模型。
完成最佳浇口位置设置后,下面进行产品初步分析。
首先从最佳浇口位置分析中复制模型。
在工程管理视窗中右击已经完成分析的LP_1study,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
此时在工程管理窗口中出现了LP_1study(copy),然后双击该图标,如图3-8所示。
图3-8 复制工程(10)设定分析类型。
产品初步成型分析包括“流动+翘曲”。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中的图标,系统弹出“选择分析顺序”对话框,如图3-9所示。
选择“流动+翘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分析类型的选定,如图3-10所示。
图3-9“选择分析顺序”对话框图3-10 方案任务发生变化(11)设定注射位置。
根据优化结果,选择最佳浇口位置节点N208。
在工具栏上“选择”文本框中如图3-11输入“N208”,按“enter”键,即选中节点N208,双击方案任务视窗中的,此时光标变为“十”字,选择模型上粉红色的节点N208,浇口位置设定完毕,如图3-12所示。
图3-11 选择查找图5-12 浇口位置设定完毕4. 浇注系统创建本例讲解按摩器上盖的一模两腔的浇注系统创建过程,如图4-1所示。
图4-1 示例模型(1)选择“文件”,“打开工程”,系统弹出“打开工程”对话框,选择.mpi,单击“打开”按钮,此时在工程管理视窗中显示“工程anmo”。
在模型区显示已经划分好网格的按摩器网格模型。
如图4-2所示。
图4-2 按钮器网格模型(2)采用手工方式创建一模两件。
先将整个模型朝z方向移动20mm。
选择“建模”,“移动”,“平移”命令,工具页面显示“平移”定义信息,如图4-3所示。
框选整个模型,在“矢量”文本框中输入(0 0 20),单击“应用”按钮,整个模型朝Z方向移动20 mm。
用镜像方式复制模型。
选择“建模”,“复制”,“镜像”命令,工具页面显示“镜像”定义信息,如图4-4所示。
镜像平面选择XY平面,采用复制方式镜像,单击“运用”按钮,模型被镜像,一模两件创建完毕,如入4-5所示。
图4-3 “平移”定义信息图4-4 “镜像”定义信息图4-5 一模两件(3)创建浇口中心线查找节点N4532和节点N9197,分别偏移5mm。
n9970 n6022偏移节点N4532。
选择“建模”,“移动”,“平移”命令,“工具”页面显示“复制”定义信息如图4-6所示。
在“矢量”文本框中输入(0 0 -5)。
以同样的方法对节点N9197进行偏移。
节点偏移结果如图4-6所示。
图4-6 节点偏移结果创建浇口中心线。
选择“建模”,“创建直线”,“直线”命令,“工具”页面显示“创建直线”定义信息,如图4-7所示。
分别选择节点N4532和节点N9197,单击“选择选项”选项组右边按钮,设置浇口形状参数,弹出如图4-8所示“赋新属性”对话框。
创建新的直线属性,单击图4-8所示的“新建”按钮,选择“冷浇口”,弹出4-9所示的对话框,设定截面形状为圆形,外形为椎体。
图4-7 “创建直线”对话框图4-8 “指定属性”对话框图4-9 “冷浇口”对话框再次单击图4-9中的“编辑尺寸”按钮,弹出“截面尺寸”对话框,设定始端直径为3.5 mm,锥角度为15deg,如图4-10所示。
图4-10 截面尺寸定义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图6-9中,单击“应用”按钮,生成浇口中心线,同样的方法创建第二条浇口中心线。
如图4-11所示。
图4-11 浇口中心线(4)创建分流道中心线创建中间点。
选择“建模”,“创建节点”,坐标中间创建节点“命令,“工具”页面显示“坐标中间创建节点”定义信息,如图4-12所示。
选择两个浇口末端节点,单击“应用“按钮,生成如图4-13所示的中间节点。
图4-12 “坐标中间创建节点”对话框图4-13 生成中间节点创建分流道中心线。
选择“建模”,“创建直线”,“直线”命令,“工具”页面显示“创建直线”定义,单击,设置浇口形状参数,设置截面形状为圆形,外形为柱体。
再次单击“编辑尺寸”按钮,弹出“截面尺寸”对话框,定义分流道截面直径为5 mm。
单击“确定”按钮,单击“应用”按钮,生成分流道中心线,如图4-14所示。
图4-14 分流道中心线(4)创建分流道中心线创建主流道始端节点。
选择“建模”,“创建节点”,“按偏移”命令,“工具页面显示”偏移创建节点“定义,如图4-15所示,选择中间节点,偏移量为(-50 0 0),数量为1。
单击“应用“按钮得到如图4-16所示的新节点。
图4-15 “偏移创建节点”对话框图4-16 主流道始端节点创建主流道中心线,选择“建模”,“创建直线”,“直线”命令,“工具”页面显示“创建直线”,单击按钮,设置浇口形状参数,选择主流道,单击编辑设定主流道外形为椎体,再次单击“编辑尺寸”按钮,进入“截面尺寸”对话框。
设定始端直径为3.5mm,锥度角为3deg,单击“确定”按钮,单击“应用”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