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教案)
【精品】人教版2019年秋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_练习课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二、基础练习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3.215×100=0.8×10=4.08×100=⑵4.1×9= 1.2×3= 5×5.8=0.28×3= 16.5×4= 0.796×7=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教学设计
《练习五》教材解析第1题,让学生在正方形中涂色表示分数并写出相应的小数后,可以要求他们联系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说说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如0.09表示9个0.01, 0.53表示53个0.01。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适当强调这里平均分的对象不是一个计量单位,也不是一个图形,而是一个数,是整数“1”。
第5题,学生各自完成连线后,可以要求他们有选择地说说自己连线时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小数与相应分数的关系。
第6题,要适当帮助学生掌握把5角9分和4元7角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的思考方法。
以4元7角为例,因为4元7角是由4元和7角组成的,7角是0.7元,4元与0.7元合起来就是4.7元。
第7题,重点要指导学生在直线上标出 3.75和4.05的位置。
可以启发他们思考:3.75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又在哪两个一位小数之间?4.05呢?第8题,学生写数后,可以让他们试着说说题中几个小数的实际意义,知道7.8吨要比7吨重一些,比8吨轻一些;8.86米要比8米长一些,比9米短一些。
也可适当介绍有关钓鱼岛的知识,强调我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第9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0.1里有()个0.001”这个问题。
可以启发他们先想“0.1里有多少个0.01”,再想“0.01里面有多少0.001”,最后得出0.1里面有100个0.001。
第11题,整数部分是0的三位小数可以是:0.012、0.021、0.102、0.120、0.210、0.201;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数可以是:10.02、10.20、20.01、20.10;一个“零”都不读的一位小数可以是:100.2、200.10当然,如果只选部分卡片,还可以有更多的答案。
例如,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数也可以是:1.02、2.01。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练习二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课时教案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练习二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练习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批注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2、4、8、11~14题、“动脑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的既快又对,大家准备好了吗?1.口算:学生抢答:0.24×2=10×0.36=0.8×4=4.3×100=4.2×0.1=0.9×0.4=5.9×0=4×2.5=0.3×0.8=0.42×10=0.5×5=0.18×5=2.笔算:6.52×270.32×1.250.008×0.42510.9×0.38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两个因数一共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2)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末尾的“0”。
(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3.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吗?笔算:0.85+1.9425.1-2.09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47×0.05()6.9×0.38()4.2×1.8()4.08×0.08()0.9×0.7()6×0.07()二、巩固练习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规(1)3.5×1.2(2)3.5×0.8(3)3.5×12.4×1.52.4×0.52.4×15.2×2.15.2×0.75.2×1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师总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 等式的性质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定义、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式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式的定义,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欲望。
教学难点1. 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等式性质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式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等式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等式的性质。
2. 新课导入:讲解等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分步骤进行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与等式的性质相关的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提高练习:布置与等式的性质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阅读:推荐与等式的性质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4. 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精品】人教版2019年秋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_练习课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二、基础练习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3.215×100=0.8×10=4.08×100=⑵4.1×9= 1.2×3= 5×5.8=0.28×3= 16.5×4= 0.796×7=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推荐】人教版2019年秋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_练习课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二、基础练习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3.215×100=0.8×10=4.08×100=⑵4.1×9= 1.2×3= 5×5.8=0.28×3= 16.5×4= 0.796×7=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和加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教学方法:指导练习法。
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那我们现在就来检验一下。
1.谁能说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2.列竖式计算。
57.6÷0.12= 4.85÷O—25= 0.27÷0.75= 25.6÷0.32=指名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
(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3)组织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不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
(1)学生理解题意,获知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别是一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1.67 kg,而一个普通的苹果的质量是0.25 k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的人教新课标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等式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掌握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两个重要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的化简和解方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及学生们需要的纸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的钱数加上5元等于小华的钱数,已知小明的钱数为10元,请问小华有多少元?”让学生们通过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引出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性质。
然后,我会引入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讲解这个性质,并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练习。
在学生们掌握了这些性质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让他们独立解决。
例如:“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他行驶了3小时后,距离是多少?”我会让学生们尝试自己列出等式,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等式的性质的两个关键点: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符号来展示这两个性质。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题目,例如:2x+5=15,3(42y)=21等。
我会给出详细的答案和解题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等式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并能够独立解方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设计:第2课时_练习课(1)【精品】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复习回顾: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
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P89练习十九第4题)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二、指导练习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人教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二、基础练习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3.215×100= 0.8×10=4.08×100=⑵4.1×9= 1.2×3= 5×5.8=0.28×3= 16.5×4= 0.796×7=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第六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练习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如分数的乘除法、小数的乘除法、百分数的应用等。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第六单元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练习课的学习。
2.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针对练习题中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
4. 解题指导教师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3. 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练习课(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3.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导学生思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有哪些?”从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每组成员在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问题时,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得出答案。
2.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计算方法。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动手练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解答。例如,让学生计算一组异分母分数的和,并解释计算过程。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3.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设计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导入新课时,以两家餐馆提供的蛋糕为情境,引发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思考。
2.故事情境: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明和小红分蛋糕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课2-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课 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购物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算理,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复习,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分数加减法运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课 22. 板书内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例题、练习题、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加减法题目,巩固基本运算。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分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分析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将涵盖本节课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完成练习题的学生,我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口头作业:要求学生向家长介绍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以及本节课所学的运算定律,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布置作业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完成要有质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做到书写规范、步骤清晰。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并及时发现问题,与教师保持沟通。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第20页的练习题1、2、3,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运算顺序的掌握。
2.提高练习题:解答课本第21页的思考题,这道题目设计了一些需要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方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批改后,我会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地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并掌握小括号的使用方法。然后,通过讲解运算定律,如交换律、结合律等,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计算。
在此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同时,结合课本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优质课件.ppt
。2020年8月8日星期六2020/8/82020/8/82020/8/8
• •
THE EN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8月2020/8/82020/8/82020/8/88/8/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8/82020/8/8August 8, 2020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8/82020/8/82020/8/82020/8/8
谢谢观看
五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6 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 2 课时 练 习 课
一、复习回顾
二、回顾指导
课本练习十九第5题
有一块麦田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250m,高是 84m,共收小麦14.7吨。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 麦多少吨?
250×84 =21000 (m²)=2.1(公顷) 2.1÷14.7≈0.14(吨) 答:这块麦田有2.1公顷,平均每
公顷约收小麦0.14吨。
三、巩固练习 1.如图,求出平行四边形在底边12dm上的高。
15×11÷12=13.75(dm)
11dm
12dm
15dm
2.如图,求出平行四边形在高是12m上的底边长。
18×15÷12=22.5(dm)
18dm
15dm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8/82020/8/8Saturday, August 08,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8/82020/8/82020/8/88/8/2020 4:17:48 PM
审定新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练习二》导学案设计教案
审定新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练习二》导学案设计教案审定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导学案设计教案练习二第课时课型练习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过程与方法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具运用口算卡、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热身练习1、出示练习二第一题:列竖式计算2、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完成,请几名同学上台来板演,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总结。
二、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二第4题小娟要冲洗14张照片,每张照片冲洗费0.85元。
她一共要花多少钱?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0.85_14=11.9(元)3、研究倍数是小数的问题出示:芳芳每分钟能打50个字,丽丽每分钟打的字数是芳芳的1.24倍,丽丽每分钟打多少个字?让学生分析,思考,独立完成解析求丽丽每分钟打多少个字,就是求50的1.24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0_1.24=62(个)答:丽丽每分钟能打62个字小结: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4、出示练习二第5题学生完成,汇报交流想法1.28_30=38.4(万千米)答:月球到地球有38.4万千米。
5、出示练习二第7题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解析:要求巨杉有多少吨,就是求蓝鲸体重的18.7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50_18.7=2805(吨)要求巨杉高多少米,根据已知条件,就是求蓝鲸体长的3.2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5.9_3.2=82.88(米)说一说,做这个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做题时要看清题目意思,不要弄错数据)6、出示练习二第8题一只梅花鹿高1.46m,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3.5倍。
【精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练习课.doc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复习回顾: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
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P89练习十九第4题)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二、指导练习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推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第2课时_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第3单元小数除法第2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教学内容】:教材P25例2、例3及练习六第5、7、8、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的验算知识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养成及时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难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中的两种特殊情况。
【教学方法】:利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在例l中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如下题目)竖式计算下列各题:62.7÷3= 29.4÷21=2.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二、互动新授(一)教学例2。
1.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运动的学生,王鹏。
看,在他的带动下爷爷也要开始锻炼身体了。
(出示教材第25页例2)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2.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28÷16,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当学生计算完成第一步,被除数末尾有余数12时,教师提问:接下怎么除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个十分之一再除。
教师提问: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
它的依据是小数末尾添上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由于被除数28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因此要在商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
二、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
3.215×100= 0.8×10=
4.08×100=
⑵
4.1×9= 1.2×3= 5×
5.8=
0.28×3= 16.5×4= 0.796×7=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见特卖会时是不是都有点心动?小刚也遇见了特卖会,那你
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
某商店牛奶搞特卖活动,每盒牛奶1.4元,买四赠一。
小刚要买20盒牛奶,至少要带多少钱?
分析:“买四赠一”的意思就是买5盒牛奶付4盒的钱数,求买20盒需要多少钱,就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
方法一:先求出20盒里有多少个(4+1)盒,再求出买4盒多少钱,最后求出一共需多少钱。
20÷(4+1)=4(个) 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再求出买20盒一共需多少钱。
20÷(4+1)×4=16(盒) 1.4×16=22.4(元)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
根据24×25=600,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0×25=( )
(2)2.4×25=( )
(3)( )×25=0.6
思路导引
(1)24 × 25 = 600 (1)24 × 25 = 600
↓×10 ↓不变↓×10 ↓÷10 ↓不变↓÷10
240 × 25 = (6000) 2.4 × 25 = (60)
(3) 24 × 25 = 600
↓÷1000 ↓不变↓÷1000
(0.024 ) × 25 = 0.6
小结: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3.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4题。
组织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
4.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指名学生朗读题目。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列出竖式,0.33×4= (千米)求出结果。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再核对计算的结果中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五、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
2.用竖式计算。
4.6×6= 8.9×7= 1
5.6×13=
0.18×15= 0.025×14= 3.06×36=
【板书设计】
练习课
“买四赠一”
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
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
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