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地产市场的挤出效应
房价高昂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及其防范
![房价高昂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及其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484d466502d276a201292e67.png)
房价高昂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及其防范作者:程博来源:《社会科学家》 2018年第3期程博(中共朝阳市委党校,辽宁朝阳122000)摘要: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成为要素驱动时代重要的投资领域。
然而,房地产行业还属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产业。
高额利润驱使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在融投资意愿上明显向房地产业倾斜,导致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出现相对降低,形成房地产业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
房地产业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绝对投资规模的扩大,整体上制约着除与房地产相关的制造业之外的其他制造业的发展;二是房地产业在促成相关传统制造业繁荣的同时,还在制造业内部造成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挤压,导致制造业结构出现低端效应。
显然,房价高昂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造成的产业空心化现象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面对的重要课题,应当在创新驱动思路下采取适当策略优化房地产业与制造业的要素结构,在维持房地产市场企稳的同时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尤其是需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全要素市场流动机制。
关键词:房地产业;制造业;挤出效应;产业空心化;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 2018 )03-0070-071998年以来.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房地产业开启了被纳入市场机制后的繁荣周期,我国地价和房价持续走高,并带动钢铁、冶金、建材、采矿、水泥及玻璃制造等传统产业投资与消费增长,成为助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之一。
然而,房地产业在助推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奇迹的同时,也对除钢铁、水泥等与房地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传统产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的同时还对其他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起到挤出效应。
房价高昂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房地产业属于高投资、高回报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房地产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产业在多元经营中将业务拓展到房地产行业甚至抛弃传统主业将房地产作为主营业务,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也愿意投资房地产行业,导致与房地产关联度不高的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培育、发展和转型升级中面对的资金约束相对增大,在融资困难的产业困境中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房地产业的繁荣还对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转型升级造成技术挤压效应。
房价与出口:不可贸易部门对可贸易部门的挤出效应
![房价与出口:不可贸易部门对可贸易部门的挤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4180a4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5.png)
房价与出口:不可贸易部门对可贸易部门的挤出效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房价与出口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不可贸易部门对可贸易部门的挤出效应。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房价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其波动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企业的投资决策,还间接关联着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和整体经济发展。
特别是当房价高涨时,可能会对可贸易部门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出口和经济增长。
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房价与出口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可贸易部门如何影响可贸易部门的运行。
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回顾国内外学者在房价与出口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梳理相关理论和假说。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构建一个理论模型,用以解释房价上涨如何通过不可贸易部门对可贸易部门产生挤出效应。
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如生产成本、劳动力流动、资源配置等,并分析房价如何通过这些因素对可贸易部门造成冲击。
我们将利用中国等国家的宏观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房价与出口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选取适当的变量和模型,对房价、出口以及不可贸易部门的发展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我们将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可贸易部门的发展等措施,减轻不可贸易部门对可贸易部门的挤出效应,从而增强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和整体经济实力。
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房价与出口的关系,以及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学领域,房价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可贸易部门对可贸易部门的挤出效应。
这种挤出效应是指不可贸易部门的发展对可贸易部门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房价高涨的背景下。
关于房价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房价上涨对出口的抑制作用。
一些学者认为,房价上涨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进而降低出口竞争力。
挤出效应还是促进效应——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异质性
![挤出效应还是促进效应——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异质性](https://img.taocdn.com/s3/m/4b87003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c.png)
挤出效应还是促进效应?*—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异质性杜金岷陈建兴内容提要:文章以中国1999—2018年30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房地产投资对不同层次创新活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中高端创新的影响比中低端创新的影响大;另外,房地产投资对不同区域的创新影响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表现为负效应,在中部地区表现为正效应,而在西部地区表现为不显著#不同地方政府行为会显著扩大或缩小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有鉴于此,地方政府不能简单地将房地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作为两个对立面,不能一刀切地实施通过限制房地产发展以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同时要重视地方政府考核压力对创新的影响,完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关键词:房地产投资区域创新异质性地方政府行为中图分类号:F0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30(2020)04-0021-10作者简介:杜金岷,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建兴(通讯作者),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广东广州510632)。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中国经济已步入中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正逐步从“重视总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从“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是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的战略部署#对于当前中国而言,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房地产投资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32194亿元,同比增长9.9%,占GDP比重为13.34%#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影响广度,房地产投资不仅促进和提升本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也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二是影响深度,房地产投资既影响本行业也对其他行业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虽然房地产投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却饱受争议#归纳而言,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近年来房价增幅较大,远远超过居民收入水平;二是部分专家认为依赖房地产投资发展经济会影响技术创新,不利于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构建#不可否认,房地产投资带来了房价居高不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但是否一定会抑制技术创新,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虽然当前一些研究认为房地产投资抑制了技术创新,但这种抑制作用是否在东部、中部、西部都存在,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抑制如何发生作用,都值得深入探讨#*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企业金融化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机理与治理模式研究”(GD19CYJ20)的阶段性成果。
住房、“挤出效应”与消费热点
![住房、“挤出效应”与消费热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2a3ac4d15abe23482f4dc2.png)
要条件 就 是 消除收 入 水 平 或收 入 结 枢的约束 也就 是说 要把 收 入水
,
一种 剪 一些 商 品要成
然
为消 费热 点
,
,
会 不 会 影响 另 一 种 或
住房 是 一 种 高 价
平 提 高到 在 消费该 商 品 时
不 会对
。
另一 些商 品 的消 费 甲 我 的 看 法 是 肯
万的
_
J
盆两 四咬了
、
N EW RE V `E W
住 房
“
挤
出
效 应
口
,
”
与 消 费 热
点
李松龄
“
某种 商 品或 某些 商 品 在 一 定阶 段中
,
格 不很 高 的商 品
, 。
不 会成 为有
挤出 效 应
,
”
住房 的 消 费 是 会 产 生
的
,
“
挤出效应
、
”
由于 消费 者对 他们 存 在较 普
,
对 于 农 村居 民而 言
。
,
未 来 经 济 受 各种 因 素 的 影
。
也很 难成 为
,
作 用 也有 限
,
因为
,
响
更 需 要 深 化 改 革 的推 动
,
因此
,
在城 镇 居 民 中 电器产 品 成
,
高收 入群 体 基 本 上
;
必须从 现在 起
按照 朱铭 基总 理的
0 年代末 0 8 9 年初
都有住房 外
,
,
排 除 购房 保值 增 值 者 以 行
,
实 现 国 民 经 济 的 快速
中国房地产投资的挤出效应
![中国房地产投资的挤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dbc6153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5.png)
作者: 朱晓明[1];童小龙[2]
作者机构: [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北京100190;[2]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上海金融
页码: 2-1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0期
主题词: 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挤出效应
摘要:房地产通常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如何评估房地产的综合影响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投资挤出效应的机制,构建两部门模型,利用中国285个城市2002-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不同地域和时段上的挤出效应进行了估计,并对房地产在18个不同行业的挤出效应进行了识别,最后考察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净影响.本文发现房地产投资的挤出效应整体显著,一二线城市的挤出效应大于三四线城市,并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行业间分化较明显,部分行业为挤入效应,对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则有较强的挤出效应;不考虑挤出效应的经济增长模型高估了房地产投资的真实贡献,考虑挤出效应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仍有正贡献,但贡献率明显降低.。
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房地产的挤出效应
![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房地产的挤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0c5a2977a45177232f60a28a.png)
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房地产的挤出效应什么叫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就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政府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在货币供给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挤出效应。
在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通过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
结果债券价格就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
投资少了,人们的消费将随之减少。
也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房地产的挤出效应就是政府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使得私人在房地产的投资减少,出现了挤出效应。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达25%以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也随着成交量的持续增长而快速攀升。
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些开发商通过捂盘、雇人排队买房等手段进一步制造热销局面,在提高房价的同时诱使更多的资金进入楼市。
房地产的快速复苏对当前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但楼市过热带来的社会效应更应该得到关注。
房地产市场的“亢奋”,特别是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各种长期隐忧,更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楼市“亢奋”带来的挤出效应或许远远高于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房地产业的高利润促使许多企业将大量资本投入其中,从而延缓了企业的技术更新和研发,长期而言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但,如果实体产业资金纷纷向楼市转移和集中,将影响到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二、房价虚高、投资性购房过多,将抑制居民的其他消费。
通过房价上升从银行贷取部分现金支持当期消费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资产依赖型的负债消费”其实是透支未来的消费。
在我国,居民对商品房的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是低利率环境和其他投资工具缺乏而催生出的变相储蓄需求与投资需求。
北京房价对居民消费双向挤出效应分析
![北京房价对居民消费双向挤出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f2eb88ec3a87c24128c408.png)
需要 政 府 的 大 力支 持 , 政 府 需 要 拨 出 专 项
此外 , 为 了避 免 恶 性 竞 争 , 要 严 格 行 发 展 ,将 有 益 于 促 进 漳 州 区 域 经 济 的成
经 费支持 , 从政策 、 资金上给 予物流 公共 业准入制度 , 对于货运等严重供大于求的 长 。 信息平 台极大的支持, 待时机成熟后应采 行 业 要 提 高 行 业 进 入 门 槛 , 避 免 恶 性 竞
一
、
北京高房价 成因分析
利润的驱使下房地产商倾 向于达成垄断势力
一
套住房的家庭,即使房价上涨到很高程度,
( 一) 供求严重不平衡 首先, 我们把对商 集团。 开发商不仅对出售的商品房形成高价格 由于居住习惯、 交通和地理位置等和其他社会 品房的需求简单地分为居住需求和投机需求, 垄 断, 而且干 预房屋租赁 市场 , 使 得刚性 需求 因素影响, 并不能导致居民出售 自有住房获得
价格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 形成的上涨预期里被释放, 从而对房地产市场
值 的特 点外资大量涌入 国内, 大量外 资投机 于 供 求形成 更大压 力; 另一方面投 机需求在上涨
国内房地产市场和股市; 最后, 在国内保障体 预期的有利可图情况下增加, 使投机者对北京 系的不完备和金融体制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 房地产市场更加青睐。
缓, 政府 在这 一方面要大力支持 。在物流 的力度 , 减少物 流企业 的运营 成本 , 有利 需 要 强 大 的现 代 物 流 业 来 支撑 。 而 加 快漳
信 息 平 台的 建 设初 期 , 由于 平 台用 户 少 , 于物 流企 业 规 范 、 稳定地发展。
州物流园区的发展 , 将促进 漳州物流业 的
浅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
![浅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721fa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e.png)
浅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中的泡沫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因此,对于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的探讨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泡沫分层测度是泡沫问题的重要衡量指标。
泡沫分层测度主要是指房价与收入、租金等经济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中,房价与收入的比例(房价收入比)是评估城市或地区房价水平与负担能力之间关系的主要指标。
当房价收入比超过合理水平时,就会出现房价泡沫的问题。
此外,房租与房价、房租收入比等指标也可以作为泡沫分层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其次,时变溢出效应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的关键。
时变溢出效应是指房价泡沫问题的扩散和传染现象。
当一个地区的房价泡沫问题得不到合理的控制和解决时,就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溢出效应,引发更大范围的房价泡沫问题。
因此,及时分析和解决时变溢出效应问题对于控制泡沫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的策略。
一方面,需要通过租购并举的方式,提高住房供应的质量和数量,加强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地方政府责任,建立健全有效的房地产市场监管和预警机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应对泡沫问题的出现和扩散。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体系,促进其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总之,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长期不懈的承担。
只有加强监管、推进改革、完善机制、多方合作,才能有效控制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推进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如何看待房地产业的“挤出效应”
![如何看待房地产业的“挤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4ad7a44f7ec4afe04a1df77.png)
出效应会减缓经 济增长 .影响财政支
出的预期效 果 ,甚至 引起经济 的负增
长 。近年来 ,我 国房地 产行业过快发 展 经济总体方 面呈现上升趋 势 但 对其他一些行业 产生明显 的 挤 出效
应 ,很 值 得 深思 。
一
、
对 生 产 制 造 业 的 “ 出 挤
效应 ”
首 先 .因地价 上涨 引起 生产制
地价涨幅比房价的增幅高出约一倍。
地价 上涨 .制造行业 的厂房建设 、厂 制造业 资金 使用成本 的增 加。在一定
二 、在 居 民消 费 中 的 “ 出 挤
居民投资住 房的支 出 ,对居 民 日
高。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 . 也造成了 效应 ”
区购买或承租 的成本也 明显增加 。在 时 间内 ,经济总 体可投入 的资金 是有 常消费 的 挤 出效应 是 个值 得讨诡 全球金 融危机 的大环境 下 ,制造 业平 限 的 资金 大量涌入房地产行 业的同 的话题 。世界银行 的研究表 明,房士 眭
因此 ,我 们 可 以 把 房 地 产 行 业 刘
为 ,政府卖地片面追求 G P D 增长 、政 抑 制或 减 少 了资 金 流入 制造 业 。 以 有 因为抑制其他行业而获得的发展 。
策导 向偏 差0 年 为 例 。1 0月 ,房 地 产 开 发 09 -1
个 方 面 : 方 面 是住 房 房价 上 涨 另 一
一
方 面 是 房 屋 租 金 上 扬 。购 房 支 出 占
自然规律 ” , 三 、在 商 品流 通 领 域 的 “ 挤 管此消彼长是经济 中的 “
支付能 力收入的比重增加 。 ( )房价上涨增加 了人们的储 蓄 二
出效 应”
房地产调控的消费挤出效应:基于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调查
![房地产调控的消费挤出效应:基于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a519da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6.png)
房地产调控的消费挤出效应:基于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调查彭长生;黄兴宇
【期刊名称】《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43)1
【摘要】居民消费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房地产市场又与微观居民家庭密切相关,住房政策的调整会通过家庭支出结构,进而对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和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定量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的效应和机制。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去库存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城市的影响更大,对非生存类商品消费产生了更明显的抑制作用。
机制检验表明,这一结果源于家庭住房支出增加产生的挤出效应,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不够明显。
为破解稳房价、促销费和去库存的“不可能三角”和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在坚持“房住不炒”基本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降低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的负面效应。
【总页数】11页(P64-74)
【作者】彭长生;黄兴宇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6.1
【相关文献】
1.利率政策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效应——基于2001~2011年中国房地产的经验分析
2.房地产市场“去投资化”调控的效果分析冰——基于居民消费和房地产投资的视角
3.房地产对陕西省居民消费的影响:挤出效应还是财富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分析
4.县域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压力及风险因素分析——基于盘锦市县域房地产市场的调查
5.从供给侧改善房地产调控——二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
![浅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25fc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d.png)
浅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不论是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普通百姓的居住需求的角度,都有很多人对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和泡沫问题感到担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浅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问题。
泡沫,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非理性的繁荣,是市场价格出现了明显的虚高,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
在房地产市场中,泡沫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房地产市场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导致房价居高不下;二是金融政策的宽松,过多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价的上涨;三是投资者预期的变化,市场上普遍存在“套现”预期,即房价会继续上涨,导致买房者投机炒房,从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以上三点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
有关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的分层测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水平,一线城市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尤以北京、上海为甚,房价水平一度高达全国最高,已经超出了一般家庭的支付能力;二是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虽然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居高不下,但是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波动较大;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销售占比,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开发商盲目投资开发住宅项目,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供应过剩,投资回报率低,最终破坏了市场的平衡。
那么,这些泡沫问题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样的时变溢出效应呢?在一线城市,因为房价居高不下,导致了买房者对于投资的预期逐步下降,一些投机者开始抛售自己持有的房产,导致了市场的恐慌情绪,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最终溢出到整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
在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明显,虽然并没有达到一线城市的水平,但是足以引起市场的担忧,一旦市场出现变动,可能会对整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房地产业的挤出效应研究--长三角26个城市的实证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房地产业的挤出效应研究--长三角26个城市的实证](https://img.taocdn.com/s3/m/0454ff4a172ded630a1cb630.png)
24 2019 年第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研究探索
空 间 异 质 性 、空 间 分 工 对 长 三 角 经 i 是 截 面 变 量 ,包 括 长 三 角 26 个 城 济 一 体 化 的 影 响 ,得 出 的 结 论 为 : 市 。 本 文 选 取 长 三 角 26 个 城 市
实证检验
长 三 角 空 间 一 体 化 在 本 质 上 需 要 2017 年 的 截 面 数 据 作 为 样 本 ,数 据
开 发 投 资 占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总 额 的 已 经 较 多 。 李 世 奇 等(2017)[1] 对 长
比 重 将 出 现 上 升 的 趋 势 ,而 制 造 业 三 角 一 体 化 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进 行
投 资 占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总 额 的 比 重 了 探 索 ,并 在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基 础
和 统 计 年 鉴 。 本 文 通 过 模 型 中 x1 的 回 归 系 数 β1 大 小 及 正 负 来 判 断 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大小及方向(β1 为正则表示房地产 业 对 实 体 经 济 存 在 挤 出 效 应 ,为 负 则表示不存在挤出效应或者存在 挤 入 效 应 ;在 β1 为 正 的 前 提 下 ,值 越 大 则 挤 出 效 应 越 大)。 计 量 模 型 中各变量的详情及描述性统计见 下表。
化 背 景 下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内 部 房 地 海 兵 等(2017)[2] 从 外 在 动 力 和 内 在
产业的挤出效应会影响长三角整 动力两个维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
个 产 业 体 系 的 运 转 ,并 且 会 掣 肘 长 群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驱 动 力 ,得 出 的 结
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和高质 论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外力作用较
浅谈房地产行业的“挤出效应”
![浅谈房地产行业的“挤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40d04a1ceefdc8d377ee321b.png)
浅谈房地产行业的“挤出效应”作者:董兴邦卢吉明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6期摘要:房地产行业过快发展,强烈的外部效应对其他一些行业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这些行业在房地产的高利润和房地产引起的高运营成本面前,利润降低,资金流变动。
结果是,这些行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尽量降低房地产的“挤出效应”。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资金流向;利润空间;经济结构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292-02挤出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政府财政支出会引起私人投资的减少,进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简单的说就是在国民经济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增加,会因为一系列因素的变动而排挤私人投资。
挤出效应的存在会减缓经济增长,达不到财政支出的预期效果,甚至引起经济的负增长。
而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突飞猛进的增长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同样产生了类似于财政支出行为的“挤出效应”,虽然经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房地产行业的挤出效应也十分明显,值得深思。
一、房地产行业对生产制造业的“挤出效应”首先,地价上涨,引起生产制造行业成本增加。
房地产需求旺盛,国内外投资者趋利行为和投机者的投机行为以及政府卖地、片面追求GDP增长、政策导向偏差等原因,使地价连续几年持续增长。
仅以2007年为例,2007 年一至三季度,全国 70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平均上涨 12.8%,其中一季度上涨 9.8%,二季度上涨 13.5%,三季度上涨 15%。
地价上涨,并非局限于东部大城市,部分中西部城市的涨幅也较大。
一至三季度,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上涨 6.7%,而地价涨幅比房价的增幅高出约一倍。
地价上涨,制造行业的投资在厂房建设、厂区购买或承租的成本明显增加,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制造业平均利润还没有显著回升,地价的上涨,进一步压低了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当利润率低于一定水平,资金会停止进入,转向一些高利润行业,产生“挤出效应”。
房地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与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房地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与风险传染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4c59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a.png)
房地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与风险传染机制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增加,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此同时,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和风险传染机制。
这一方面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和风险传染机制的相关研究。
首先,房地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是指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扩散到其他相关领域或其他经济体系中。
这种波动溢出效应可能会对金融市场、实体经济以及整体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表明,房地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往往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
当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时,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的信心下降,导致他们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减少,从而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此外,房地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还会通过影响实体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
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下跌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影响其开发项目的进展,进而影响相关产业链的运转。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会对消费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减少,给整体经济带来负面效应。
其次,风险传染机制指的是风险在房地产市场中产生并向其他相关领域传播的过程。
在房地产市场中,各类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都可能引发波动并传染到其他领域。
研究表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传染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是重要的一环。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往往会引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
而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又会扩散到其他相关领域,如实体经济和其他金融机构。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传染还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密切相关。
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时的偏好和措施可能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传染程度。
例如,政府的松散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过热,进而加大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和整体经济的波动。
总之,房地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和风险传染机制的研究对于了解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传播机制,以及制定相应的风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住房投资与家庭创业:促进还是挤出
![住房投资与家庭创业:促进还是挤出](https://img.taocdn.com/s3/m/c8ce76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4.png)
住房投资与家庭创业:促进还是挤出住房投资与家庭创业是当今社会经济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家庭创业的兴起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有人认为房地产投资挤占了家庭创业的资源,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而也有人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反而会带动家庭创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
本文将就住房投资与家庭创业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住房投资对家庭创业的挤出效应。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房地产投资,希望通过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来获取更多的收益。
这也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导致了房价的飙升以及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
这些都使得家庭创业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和资金来进行创业。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会带动房地产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建筑、装饰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这也增加了家庭创业者的竞争压力。
这都表明,住房投资的繁荣会对家庭创业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
住房投资与家庭创业的关系需要实现良性互动。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住房投资与家庭创业同时并存的。
作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促进家庭创业为导向来进行住房投资。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更多的投资回流到实体经济。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更多的资金进入到制造业、科技创新等实体经济领域,为家庭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止出现炒房现象。
政府可以通过调控政策,限制住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遏制房价的过度上涨,保障真正需要购房的人的利益。
加强金融体系的支持,为家庭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为家庭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住房投资与家庭创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尽管存在着一定的挤出效应,但我们可以通过引导政策来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房地产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挤出效应研究
![我国房地产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挤出效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c97845e87101f69e3195ca.png)
我国房地产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挤出效应研究作者:王霏来源:《财讯》2018年第20期随着近些年我国房地产业迅速金融化,房价飙升,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业,与此同时我国的制造业却面临着结构性供需失衡的局面,资金的缺乏和创新不足使得制造业转型升级举步维艰。
因此研究房地产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挤出效应就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房地产业制造业挤出效应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个失衡: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
自从我国90年代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后,房地产业迅速繁荣并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08年后为了解决金融危机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流动性更是助力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房地产业迅速金融化,投机属性飙升,越来越多的资金不断涌人,推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而金融的自由化导致了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监管部门对部分金融子行业放开,影子银行迅速崛起,监管套利盛行,商业银行利用监管漏洞将表内业务转移到表外,降低了资本约束要求,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把资金贷给了房地产企业和各种融资平台,银行理财和信托等也趁机发展了起来,金融部门杠杆不断攀升,金融行业也逐渐脱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衷。
这些势必造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困难,我国制造业在急需向高科技AJ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房地产业的挤出效应,融资难度加大,研发资金不足,转型升级严重滞后。
因此笔者将从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四个方面来研究这一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房地产业对制造业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当前的利率双轨制情况下,存在着由基准利率决定的信贷市场的存贷款利率和货币债券市场上由市场决定的利率,但是我国的金融体系是由银行主导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融资方式是以间接融资为主。
国有企业在信贷方面受到国家的扶持,他们获取资金主要受管制利率的影响,可以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这就挤占了民營制造业的融资,他们只能通过银行的通道业务或从民间信贷中获取资金,极大地增加了融资成本。
挤出效应通俗理解
![挤出效应通俗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fb92b4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2.png)
挤出效应通俗理解题目:请谈谈对“挤出效应”通俗理解。
答案解析:挤出效应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对减少私人支出,尤其是减少私人投资支出的影响。
一、政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量没有增加,政府债券出售使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则挤出效应大.二、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增税减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则税收引起的私人消费减少多.三、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价格水平的上升也会减少私人消费与投资,一起挤出效应。
四、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预期产生不利的影响,即私人对未来投资的收益率报悲观态度,从而减少投资.五、在开放经济中当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政府支出增加一起价格上升削弱了不过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出口减少,私人投资减少.短期中,当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小于1大于0,但在长期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则为1.由此得出,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在中长期,这些政策只会引起通货膨胀. 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根据IS-LM模型的理论,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在这四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较稳定,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也较稳定,因而,影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房地产市场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政府财政支出会引起私人投资的减少,进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简单的说就是在国民经济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增加,会因为一系列因素的变动而排挤私人投资。
挤出效应会减缓经济增长,影响财政支出的预期效果,甚至引起经济的负增长。
但是在房地产市场中,由于前几年来房地产市场不断上升的走势,也使得“挤出效应”不断浮现。
随着房价和房租不断上涨,居民在住房上的消费也大幅度的上升,使得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变得小心翼翼,除了日常必需的花销外,他们总是能省则省。
消费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大数额的住房消费对居民消费产生了直接的挤出效应,同时也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了挤出效应。
加上房价上涨速度快于人均GDP的增长,使得挤出效应更加明显。
房价的上涨在降低居民的消费倾向的同时也增加了居民的储蓄意愿,特别是对于那些想买房却又因为缺乏资金而居民来说,储蓄意愿更大,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买房是最重要的事,虽然目前的房价高,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房价还会持续升温,所以他们会把大多数钱储存下来,用以支付买房时必须的开支。
而储蓄意愿的增大,实质上是降低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水平。
房地产市场在影响了居民的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一些大小企业如生产制造业等。
有些著名企业,占据着巨大面积,但是却因为技术水平跟不上、设备不够先进、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得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地价的上涨,引起机会成本增加,进步压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当利润率低于一定水平时,资金会停止进入,使得一些大型企业破产倒闭,而一些企业转向高利润企业,产生挤出效应。
在利益的驱使下,资金从一些企业流出,为追逐高额利润而投资到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行业快速增长,而资金的不断流出使得其他行业的利润降低,增长缓慢。
但是由于土地的稀缺性,由于刚性需求的存在,也由于人们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产的长期看好,中国房地产发展仍具有相当的动力。
但是,如果房地产业过度金融化,其资产属性被放大,得不到有效抑制,那么很可能出现“富者越富,资产越多;贫者越贫,难以安居”的社会现实。
因此,防止房地产过热带来的长期挤出效应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