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江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说,“西周时,人们的观念是‘庶人不议(政)’。
西周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
此变化A.说明新社会秩序已建立 B.反映了官学合一的文化现象C.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体现 D.是不同流派思想融合的体现2.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3.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4.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B.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C.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 D.神权是由政权控制的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6.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者不出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贱耳,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
”贾谊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吕梁市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赎刑是我国古代法律规定的犯人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的制度。
这项制度产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礼乐制度的破坏B.社会经济的发展C.君主集权的强化D.耕战思想的萌生2.春秋战国时期,游侠作为士阶层中尚武的特殊社会力量,活跃在社会的诸多领域。
司马迁认为“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而班固认为其“下逾上,贱凌贵”、“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权,其罪以不容于诛”。
造成这种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主流思想的演变B.个人旨趣的区别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不同3.下表为山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
据表中信息推测,甲处最可能是时期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甲08510乙15701丙17142丁246322A.史前B.先秦C.魏晋南北朝D.明清高三历史第1页(共8页)4.图1为唐朝岭南道怀集百姓在缴纳庸调时,由地方官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
图1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庸调银拾两”→“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元)十(年)”(722)“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校重量所加的补疤图1怀集庸调银饼A.政府力图缓解安史之乱后的财政危机B.赋税征收的手段具有灵活性C.税收制度强化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5.“特奏名”制度,指的是政府对科考多次落第者,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
北宋实行“特奏名”,对于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士人特别优待。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人教版】
无锡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及说明: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已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填写答题卡: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枢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其他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簋是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在祭祀和宴飨时与鼎配合使用。
西周规定天子八簋,诸侯六簋,卿大夫四簋,士二簋。
这实质上反映了A.分封制卞的实物配给B.宗法制下的内外亲疏C.奴隶制下的等级秩序D.封建制下的君主独裁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史上几次导致王朝覆灭的重大农民起义几乎都首发于黄河流域,这垦是小麦种植最悠久的地区,由于耕作条件不良,一旦土地兼并,往往导致农民起义;而水稻的种植区则相对泰平,因为南方有相对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这种观点A.违背基本的唯物史观B.体现独特的历史解释C.忽视一定的时空逻辑D.缺乏科学的家国情怀3.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
有人人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A.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B.专卖政策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C.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极为缓慢D.土地税是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4.钱穆说:“(明代)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
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历史2020. 11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记载,郑国子产对晋人说,西周时期“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国一同(方百里)”,而“今大国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子产所说“今大国数圻”的原因可能是①周天子的再次分封②大国对周边荒地的开拓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大国通过战争兼并土地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鲁国进攻邻国邾娄,当时的霸主晋文公进行干预,于是鲁昭公前往晋国解释,在边界被拒绝入境,碰壁而返。
国君出访他国未能入境,只有因病而返是合“礼”的解释,因此《春秋》将此事记成“公有疾,乃复”。
据此可得出①《春秋》的相关记载未确切反映历史真实②“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微言大义”中③孔子修《春秋》突显出对礼制的维护④鲁国企图对晋国的霸主地位进行挑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成书于战国中期的《黄帝四经》是“黄老学”的代表作。
下表为《黄帝四经》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A.黄老学是以儒家为其内核的思想流派B.黄老学反对道家“清静无为”的主张C.黄老学为秦统一和以法治国奠定基础D.黄老学体现了对诸子百家的吸收融合4.秦始皇从统一的第二年起至去世前,十年间五次巡行全国,最长的第五次巡行费时七个月,四次到达碣石(今河北昌黎)离官,在琅琊台刻石上留下了“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的颂词。
秦始皇的出巡A.耗费民力,导致了秦的灭亡B.宣扬国威,巩固了统一局面C.深人民间,了解了民生疾苦D.御驾亲征,收复了东方失地5.汉初,宰相多由开国功臣担任,如萧何、陈平、曹参等,连皇帝都对他们非常尊敬,其他官吏更是恭谨从命。
那时的宰相非有大过则不能轻易更换,萧何、曹参、陈平、灌婴、申屠嘉等都是终老相位的。
这一现象说明A.皇帝怠惰政事,大权旁落B.宰相地位崇高,权力很大C。
湖南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
湖南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4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 (共48题;共48分)1. (1分) (2020高三上·辽宁月考) 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他却自命“始皇帝”,希望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
布衣出身的刘邦成为帝王,就将天下视为私产,他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反映出()A .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 . “家国同构”格局开始形成C . 宗法观念对王权政治的影响D . 血缘分封体制全面恢复2. (1分) (2020高三下·天津月考) “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官营手工业()A . 分工细密B . 资金雄厚C . 技术高超D . 服务宫廷3. (1分) (2019高一上·佛山期中)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 家族血缘关系B . 中央集权意识C . 家国同构观念D . 安土重迁理念4. (1分) (2020高三上·承德月考) 孔子说:“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这表明二人都主张()A . 遵循周礼构建新秩序B .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C . 用三纲五常教化民众D . 人际交往应和谐相处5. (1分)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俗称“对子”,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伤调,独具魅力。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A . ②③④B . ①④C . ②③D . ①②③④6. (1分)(2020·南平模拟) 战国时代实行任命制和俸禄制,文学、游谈、军功、游侠成为官吏选拔的四大途径,君主对任命官吏亦多酬以禄米或赐以金银。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天津市部分区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三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新制度”包括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嫡长子继承制④郡县制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④2.有人指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创造出了帝相之间关系的模式或准则,那就是“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按照这种模式或准则来处理,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帝与相之间的矛盾,其实例比比皆是……。
这些“实例”不包括A.秦朝皇帝和三公坐而论政B.唐代三省长官各司其职C.汉代皇帝向臣子下属问策D.明代六部分理全国政务3.《资治通鉴》卷二五九记载,唐昭宗景福元年,“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当时,益州的治所在A.镇江B.南京C.成都D.武汉4.如图是《清乾隆二十五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这个时期清政府实行A.自由贸易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对外开放政策D.重农抑商政策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愿望。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
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必然性B.偶然性C.可能性D.必要性6.下图展现的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延安大礼堂门口的场景。
这一时期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成为时代的潮流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国共两党的政治追求C.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空前团结D.召开政协会议筹建新中国成为各党派的共同需求7.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8.香港、澳门问题源于晚清政府与英国、葡萄牙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I)卷
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2019·乌鲁木齐模拟) 在甲骨文中,“册”象征着一捆用两道绳编连起来的简,“典”象征着把“册”放在几上。
《尚书·周书·多士》记载周公对殷代后人的训示:“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
”西周金文中也有“典”和“册”的应用,从春秋一直盛行到东汉末年;完全绝迹,则是公元四世纪的事了。
这些记载说明()A . 竹简是商代书籍的主要材质B . 甲骨文出现早于竹木简C . 早在商代就有了记事的书籍D . 典册有社会教化的职能2. (2分) (2018高三下·南山开学考)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
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
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
这实质上反映了()A .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 .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 .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 . 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3. (2分) (2017高一上·湄潭月考)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 . 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C .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 . 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4. (2分) (2017高三上·南昌月考)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A . 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 . 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 . 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 . 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5. (2分) (2016高二下·临沂开学考)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江苏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
江苏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7题;共54分)1. (2分) (2017高二上·钦州开学考)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
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等。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A .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B . 冲击了世卿世爵制度C . 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D . 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2. (2分) (2017高一上·江西期中)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 . 分封制B . 宗法制C . 郡县制D . 中央集权制3. (2分)以下关于图所示时期地方管理情况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 因“强干弱枝”而致地方困弱B . 民族对峙致使对地方控制松弛C . 幅员辽阔,形成尾大不掉之势D . 体制创新,适应疆域扩大需要4. (2分) (2018高一上·辽源月考) 清朝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 . 重视保密性B . 掌握决策权C . 成员素质低D . 事务较清闲5.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图是秦统一后,通行全国使用的“半两钱”,“半两”二字的字体应是()A . 甲骨文B . 小篆C . 隶书D . 楷书6.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改革是()A . 梭伦改革B . 庇西特拉图改革C . 克利斯提尼改革D . 伯里克利改革7. (2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一般都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2020-2021年山西省运城市某校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20-2021年山西省运城市某校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西周时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礼”主要是用来显示社会中各等级之间差异的。
为弥补其缺陷,周公同时制定的“乐”已超越了音乐本身,带有浓厚的政治、社会色彩。
这表明周乐()A.促进了社会成员的和谐B.提升了民众的艺术素养C.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 .D.显示了社会的等级贵贱2.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
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
”这表明()A.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B.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C.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D.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3. 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以“六条”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姚州,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采访使制度()A.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B.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C.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D.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4.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材料主要反映了()A.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政府维护地权流转D.宋代租佃关系不断发展5. 下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北宋四监司()A.加强对地方机构的制约与监察B.明确各级职责,提高行政效率C.健全完善地方权力组织架构D.实行地方分权,完善决策机制6. 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
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
”《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江苏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检测--含答案
第 1 页 共 8 页 江苏省*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在《尚同》中认为:“天子三公既已立矣,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靡分天下,设以为万诸侯国君,使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
”由此可知A.三公九卿制是分封制设立的前提B.地域因素影响了制度的设立C.诸侯国君承担统一民俗民风重任D.分封制消弭了诸侯国的差异2.韩国磐先生在研究三省六部制度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吏部演变稳定从未发生变化B.户部与兵部的演变过程完全吻合C.礼部演变由单一到分散繁杂D.隋唐六部制与前朝存在承继关系3.有学者认为:八股文作为功令文字对于广大读书人而言,就是对其思想的一种无形的控制,影响是全面的。
从实际效果而言,以此跃龙门进入举人、进士行列者,大部分并非庸才。
对这一选官制度理解有误的是A.便于控制读书人思想B.基本满足社会需求C.能够选拔出才智之士D.利于创新人才培养4.明朝陈子龙《明经世文篇》记载了唐枢论述“倭患”根源的一段言论:“中国与夷各擅生产,故贸易难绝。
利之所在,人必趋之。
本朝立法,许其贡而禁其市,夫贡必持货,与市兼行。
盖非所以绝之。
”此论述可以佐证当时A.中外贸易空前繁荣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C.海禁政策全面瓦解D.禁止外商来华进行贸易5.江南制造总局总办赵滨彦对企业的官僚习气大加挞伐:“相沿成法,牢不可破,一议更章,群起争执,不曰向来如是,即曰新法不可行。
”其意在批评经营者A.结党营私,裙带风行B.纪律涣散,不堪重任C.抱残守缺,不思进取D.假公济私,中饱私囊6.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地改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
孙中山不必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国的领导群体。
河北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A卷
河北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7题;共54分)1. (2分)(2019·黄冈模拟) 作为权力的中心,周王的日常行政并不像秦汉以后那样集中于都城,而是广设别都而不时巡省。
为了周王出巡时驻跸及处理政务,在人口蕃庶的王畿区,周王朝多设都邑、宫馆。
在王畿区以外,主要在交通要道沿线或族群关系复杂的边域地区,周王朝设置了不少“王居”,作为王巡临时驻跸的王帐。
对西周“王巡”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 . 凸显周王的勤政爱民B . 西周控制地方加强王权的手段C . 主要监察同姓诸侯王D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2. (2分)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 . 建立了皇帝制度B . 实现了祖国统一C . 实行三公九卿制D . 修筑了万里长城3. (2分) (2017高三上·湖南月考)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检察院(御史)柳范弹劾。
李世民责备亲王府秘书长(长史)权万纪,责怪他未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
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
”李世民大怒回宫,后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再出来召见嘉勉,这反映出()A . 唐代监察机制完备B . 君主个人素养影响集权体制的效果C . 唐代谏议制度形成D . 三省六部制下君主权力被有限制约4. (2分) (2018高三下·陆川开学考)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纵览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此观点最为背离的朝代是()A . 秦朝B . 唐朝C . 宋朝D . 清朝5. (2分) (2018高二下·新疆开学考)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主要指()A .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 . 全国有统一的文字C .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 . 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6. (2分) (2016高一上·宜春期中) 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试题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分,共40小题,共60分。
〕1.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
这说明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B .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D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2.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
家庭人口工程数量〔单位:钱〕收入粮食85005人赋役2989支出日常开支 7950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 .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本钱的居高不下 D .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
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
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根底上稳健开展。
这反映出A.秦国对西周文化和制度的坚守B. 经济开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C.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奉献D. 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
据此可知当时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B. 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 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1-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
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
据此可知,均田制A.加速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B.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导致了中原地区租佃关系盛行D. 限制了官僚贵族利益有学者认为,在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开始稻田养鱼。
唐代创造了养鱼开荒种稻的方法。
广东西部山区的人们利用草鱼食草的习性,在新开垦荒地(有水)上放养草鱼,使荒地变成熟地。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戎狄蛮夷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
孔子认为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同时,他还认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这一思想( ) A.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B.维护了周文化主流地位C.蕴含着大一统理念D.孕育了华夏认同的观念2.东汉樊宏(刘秀的舅舅)的庄园有“田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据此可知,东汉庄园经济( )A.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B.阻碍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C.动摇了郡国制的基础D.提升了豪强地主政治地位3.唐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二人)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
为弥补宰相的缺额或增加宰相的人数,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
唐初此举( ) A.助推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 B.导致了国家权力机构臃肿C.降低了朝廷政令的执行效率D.加强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4.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朱熹说:“人欲中自有天理。
”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其体现的主旨是( )A.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B.主张克制过度的欲望C.建立社会伦理道德秩序D.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5.下表是中国古代较大区域人口比重的演变(以合计数为100)。
这说明( )C.农耕文明向边疆延伸D.国家版图的日益拓展6.经李鸿章批准,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章程第一条赫然写道:“(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
晚清官员盛宣怀指出轮船招商局“实系已成之公司,从前称公局者,即系公司之谓也”。
2020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 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传说大相径庭;春秋以降,“华夏共祖”说或者“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民族交融的加快 B.宗法观念的增强C.变法革新的推动 D.自然科学的进步2.西汉宣帝时,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等到诏令下发时,却佯装不知,这反映出当时A.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B.中枢决策程序失当C.内朝官员位高权重 D.宰相权力遭到侵夺3.唐朝中期,杜佑感叹秦国“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
杜佑对不同时期关中的认识反映了A.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关中人口增长带来国势衰落C.中央集权弱化了关中的地位 D.中央实力强弱影响国家统治4.据《明史》记载:洪武十七年铸铁牌。
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
《明太祖实录》中却无洪武十七年铸造铁牌的记录。
万历十二年,御史谭希思上奏疏,奏请万历皇帝杜绝宦官干政,仿照祖宗故事恢复铁牌。
万历皇帝认为在本朝的典章制度内没有记载该制度,谭希思的奏疏不足信。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史》是正史,记载的内容应该最为可信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比《明史》更为可信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
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C.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D.诸侯国借货币提升农本意识6.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
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7.《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计48分)1.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
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呼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材料反映了( )A.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B.“血缘出身决定命运论”遭到冲击C.春秋战国“礼乐崩乱”的现状D.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2.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考试成绩来录取应考者,而且还考察他们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时人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被称为“公荐”和“通榜”。
据此可知,“公荐”、“通榜”法( )A.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B.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C.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D.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3.C.丞相权力受到极大削弱D.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4.据统计,明朝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
充任六科给事中的人选,一般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 )A.我国监察制度走向完备B.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5.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曾专门撰文揭露历朝正史中的隐讳问题。
他对史书中的隐讳,通常持批评态度。
但是,对于《明史》,他却没有提到隐讳之事,因为该书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编修的。
据此可知( )A.《明史》体现秉笔直书的修史原则B.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主义色彩浓厚C.清代学者修史不再重视隐讳问题D.史书编撰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6.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7.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8.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9.“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
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
“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
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10.韩非子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诬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
这反映了韩非子(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制度B.推崇以法治国的原则C.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D.认为儒家影响力较小11.下列表述符合董仲舒新儒学基本特点的是( )①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②具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③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④继承了荀子的天人感应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D.关心社会进步为核心内容13.古代文官的最高境界是以死上谏君王,而李贽却说:“死而博死谏之名,则志士亦愿为之……避害之心不足以胜其名利之心,以故犯害而不顾,况无其害而且大有利乎!”李贽意在( )A.分析古代文人死谏的原因B.说明文人加强修养的必要C.揭示借道德博名利的骗局D.批评以死谏者的愚昧无知14.盖儒学既为“国学”,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
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
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
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
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B.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C.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D.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15.中医学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发展高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中问世的《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唐宋年间文化言论自由时写就的《千金方》等针对性极强的医学经典,再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盛极一时的《本草纲目》等医书的诞生。
这说明( )A.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B.政治局势影响中医学的发展C.中医药学发展服务于农耕经济D.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医学传播16.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
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
”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A.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B.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C.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D.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简氏兄弟C.受到抑商政策严格限制D.社会性质影响近代化进程18.1944年,当美军观察组全部到达延安后,毛泽东称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为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周恩来认为“不能把他们(美军观察组)的访问和观察当成普通行为,而应把这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
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积极开展官方的外交活动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D.与美国有了军事上的合作19.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0.梁漱溟说强国日本准备数十年侵略中国,而中国长时间内战,教育经济国防都落后,理论上日本征服中国应当很容易,可抗战四年中国依然存在,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依然多,资源依然丰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撑。
这反映出( )A.中国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是合理的B.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开始破产C.日本的侵略战争拖垮日本经济D.中国国力强大是抗战胜利的前提21.1922年,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B.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C.有一定的“左”倾倾向D.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22.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是清末新政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C.清末国人消费内容发生较大变化D.洋货的流行使小农经济开始破产23.“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24.从1916年开始,日本三菱财阀插足华北棉花生产,实行其华北棉产改进计划,向农民发放美国棉种,而以收购农民棉产为条件。
1937年大仓、住友等财阀在满洲设立满洲棉花会社,经营辽河流域的棉产改进。
这反映出( )A.日本帮助中国改进棉花生产B.商品输出是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C.日本控制原料增加工业利润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致命打击25.1862年,恭亲王奕祈奏请成立京师同文馆以授西洋之学,并主张从举人、优贡及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中招考生源。
未料“京师各省士大夫聚众私议,约法阻拦,甚至以无稽遥言煽惑人心,遂无复有投考者”。
这一事件反映了( )A.招生不公影响士子利益B.晚清官场派系斗争严重C.贵族官僚反对开办断学D.守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26.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
”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 )A.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B.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C.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27.伟人永垂不朽,伟人的精神永存。
让我们一起探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 )①“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②“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28.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29.公元前6世纪初古希腊的“公益捐献制”,是城邦举办文化娛乐活动时,根据收入或资产向富有公民征收不定税额的制度。
公益捐献的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戏剧比赛、合唱队和歌舞培训等费用,还有战争、祭祀、节庆活动等费用开支。
这种制度( )A.提高公民文化修养,促进民主政治完善B.缓和公民内部矛盾,加强城邦的凝聚力C.增进了城邦间交流,营造城邦友好氛围D.推进社会精英的责任感和公民爱国热情30.“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