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指导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 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
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 的《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 彦《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 《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 飞”;
诵读: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憎的感情:气足声硬
诵读:
俱往矣,数风 流人物,还看今朝 。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登 岳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阳 楼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 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 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 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 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①音顿疏密对比。②音尾长短对比。 ③音高抑扬对比。④音量轻重对比。 ⑤音速徐疾对比
①音顿疏密对比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 道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
《将进酒》李白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 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2、展示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 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 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解“读”
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
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 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 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三 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 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 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将 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 韵律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 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要特别注意不 可“读破句”!
②音尾长短对比 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 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 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 对诗意的准确把握。在正常的朗 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 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
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 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 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 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 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 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 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 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 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
《如梦令》二首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 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
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 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 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 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 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 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 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 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 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 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 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 铿锵发金石声。”
——
解 题:
1、因声求气: 因:依据; 声:声律(声调、节奏、 平仄、押韵); 求:探求; 气:诗的精神。
2、吟咏诗韵: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
玩味,品味诗歌的思想感 情。
音韵——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感知情感——朗读吟咏——参透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 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 求。 3、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 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 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 之。”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
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 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 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
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 术化的体现。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 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 等语言因素。
百度文库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一般来说,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 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例 如上词中的“悦” “空”,就应该 有一定的停顿。而韵脚一般要相应延 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其延长音能 表现一种余韵,如“深” “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