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一例输液港植入患者出现颈内静脉血栓的护理案例分享PPT课件
建议一
建立完善的术后观察制度 ,对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 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 。
建议二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和水 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 康。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期锻炼指导与心理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肢 体功能锻炼。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提高肢体活动能力和耐力。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 者需求和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的护 理干预。
05
药物治疗管理及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严格掌握药物使用剂量和时间 ,确保药物疗效。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出 现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应 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处理。
对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
风险。
做好药物宣教工作,向患者及 家属讲解药物作用、注意事项
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提高对输液港植入后 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 能力
输液港植入简介
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 输液装置
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主要用于需要长期或重复静脉给药的 患者
颈内静脉血栓概述
颈内静脉血栓是一种罕见的并发 症
可能与输液港植入手术、患者血 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
及时发现和治疗对于预防严重后 果至关重要
胸壁皮下组织
化疗方案
按照既定化疗方案进行 周期性治疗
颈内静脉血栓发现与处理
01
02
03
04
血栓发现
患者化疗期间出现颈部不适, 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内静脉血栓
PDCA循环-FOCUS-PDCA提高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PPT经典案例汇报
PDCA循环-FOCUS-PDCA提高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PPT经典案例汇报提高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规范预防率,是当前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静脉血栓栓塞症作为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身体负担和经济压力,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加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规范预防,通过实施科学的预防措施、优化诊疗流程、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增强患者的预防意识和参与度,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是医疗机构的责任所在,也是实现患者良好预后、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必然要求。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质量改善主题为:提高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发现问题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涵盖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具有高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及低知晓率的特点,已成为导致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及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引发医院恶性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使DVT发生的相对风险降低50%~60%,并使PTE发生的相对风险降低近2/3。
因此,加强VTE的早期预防和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国家医管局连续三年将《提高静脉血栓栓塞规范预防率》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中。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血管疾病,表现为血管阻塞,由血液不正常凝结引发,发病隐匿且危害大。
它是导致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首要原因,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据统计,欧洲每年VTE发生人数超150万,死亡率高达36.23%;美国每年发生人数超200万,死亡率为14.82%,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531评价法下,“提高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这一主题显得尤为重要。
1例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致下肢静脉血栓及危险因素分析
· 个案报道 ·1例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致下肢静脉血栓及危险因素分析蓝晓红1,徐建新1,周永刚2(1. 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江苏南京 210002;2. 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心血管内科,江苏南京 210002)[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雌孕激素复方制剂;复方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中图分类号] R977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6-0111(2021)02-0191-02[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9086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3岁,身高162 cm,体重75 kg,BMI 28.6 Kg/m2,肥胖,因“下肢疼痛,抬腿有沉重、酸胀感,肿痛2 d余”,于2017年3月20日来我院心内科就诊。
患者自述:2016年11月因月经功能紊乱,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1片po qd;复方玄驹胶囊,1.26 g po tid;以及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胶囊。
服用近4个月后,月经基本正常,性激素六项指标:睾酮、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成熟素、促黄体生成素、垂体泌乳素均在正常范围内。
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T 36.7 ℃、P 65次/min、R16次/min、BP 120/68 mmHg;双侧颈静脉充盈,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右侧肺可闻及哮鸣音,左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下肢静脉B超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10.8 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101.3%、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0.9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0.96、纤维蛋白原1.98 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2.2 μg/ml。
诊断:①下肢静脉血栓;②月经功能紊乱。
2 主要治疗经过2016年11月27日,由于“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异常,伴月经周期前后出现腹痛”,诊断为月经功能紊乱。
深静脉血栓护理案例分析
深静脉血栓护理案例分析病例背景:患者,女性,46岁,因右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入院。
患者近期曾长时间乘坐飞机,长时间卧床休息,右下肢出现水肿、疼痛、发红、局部温度升高等症状。
护理总体目标:1.避免进一步的血栓形成和血栓脱落。
2.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3.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促进静脉血液循环修复和肢体功能恢复。
5.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护理干预:1.临床评估:采集患者的全面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史,体格检查结果(如血肿、疼痛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如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并及时记录。
2.与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血液学医生、肿瘤科医生(如患者有恶性肿瘤病史),康复治疗师等,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3.倡导抗凝治疗:根据医嘱准确给药,如低分子量肝素注射剂,热情的负压吸引,硅酸铝凝胶等,以防止血栓事件的发生。
4.减轻局部疼痛:如患者出现疼痛,可使用冰敷或热敷来缓解疼痛,并鼓励患者进行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5.使用弹力袜:穿着弹力袜以促进静脉血液循环,避免血液滞留在下肢。
6.床旁护理:包括定期更换体位,防止压疮、促进循环,保持肢体皮肤的清洁与干燥等。
7.教育患者和家人:包括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药物管理、饮食调理、活动锻炼、卧床休息和避免长时间乘坐飞机等。
护理效果评估:1.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得到缓解,并能进行自我护理。
2.右下肢水肿、局部红肿、温度升高等症状明显改善。
3.患者及家属了解并能正确执行药物管理和饮食调理。
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栓塞和下肢溃疡。
5.静脉血液循环修复和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护理注意事项:1.定期观察患者的血栓症状,如腿部肿胀、疼痛、发红等。
2.严密观察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如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指标,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3.教育患者和家属注意事项,如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限制,避免长时间乘坐飞机等。
4.注重心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PICC案例分析
使用过程中 A-C-L导管维护方法维护 导管一月余,出现液体滴入缓慢,无 回血。考虑导管前端纤维蛋白鞘形成。
给予尿激酶5000u/ml脲激酶封管,保留 20分钟,回抽后马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效果欠佳,有少量回血抽出。第二天再 次行导管再通术,效果差。
经反复进行导管再通术,未成功。征 求主管医师及患者意见,同意拔出导 管。 拔管时出现阻力,立即停止操作,嘱 患者放松,给予热敷、按摩左上臂30 分钟。再次拔管时仍阻力明显。
骨穿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检均考虑:急性 白血病,FCM示R285.92%为异常表达,表 达CD34,CD38,CD13,CD2,CD64,HLA-DR部分 表达CD117,考虑髓系表达伴CD2+确诊为急性 髓系白血病。医嘱给予DA方案诱导治疗。
由于需要长期输入化疗药物,遵医嘱给予患 者留置PICC导管。 患者术前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采 用美国巴德4FPICC导管,左侧贵要静脉穿刺, 导管送入47CM,导管末端位于第4胸椎。
护理体会
1、掌握和采用正确的冲封管方法 2、消除堵管及血栓形成潜在因素 3、强化健康教育 4、正确处理堵塞导管 5、正确拔管
护理总结
恶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反 复多次输注化疗药物。PICC导管通路 是白血病患者输入化疗药物的有效途 径,即可减轻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 而且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 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 血管,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于第二天行彩色B超示:左侧两条腋静脉, 导管留置于一条腋静脉中,可见激化血栓 形成。 急诊DSA
在导管室DSA下拔出PICC导管
在导管室DSA下拔出PICC导管
在导管室DSA下拔出PICC导管
原因分析
1、封管方法不正确 2、输注液体顺序未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3、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相关知识 缺乏 4、疾病因素
下肢静脉血栓病历范文
下肢静脉血栓病历范文患者信息:姓名,李华。
性别,男。
年龄,45岁。
职业,教师。
主诉,左腿肿痛3天。
现病史:患者3天前出现左腿肿痛,伴有发热、乏力症状,无明显外伤史。
患者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未曾有过类似症状,未服用任何药物。
既往史:患者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个人史:患者平素饮食有节制,无过量饮酒史,不吸烟,无药物滥用史。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左下肢明显肿胀,触之有温,压痛明显,皮肤无红肿、潮红等表现。
左下肢浅表静脉充盈,腓静脉压痛明显。
生命体征,体温37.5℃,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
凝血功能,D-二聚体水平升高,达到600ng/mL。
下肢彩超,左下肢深静脉超声显示左侧腘静脉内见低回声充盈性血栓。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及随访:患者立即开始抗凝治疗,口服华法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下肢肿胀逐渐减轻。
出院后,患者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彩超等检查,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结语: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患者在抗凝治疗下病情得到控制,同时也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病情稳定。
希望患者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复发。
下肢静脉血栓一例
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可导致下肢肿胀、皮肤 增厚等症状,但淋巴管造影可发
现淋巴管扩张、阻塞等异常。
神经性疼痛
下肢神经性疼痛可出现下肢疼痛、 感觉异常等症状,但神经传导检
查可发现神经传导异常。
05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等,以抑制血栓形成和蔓 延,预防新的血栓形成。
疼痛
疼痛的性质
疼痛的持续时间
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疼痛多为深部钝 痛或刺痛,有时呈撕裂样疼痛,疼痛 部位通常在患肢的腹股沟区或小腿。
疼痛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 通常会持续数天至数周。
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部位通常与血栓形成的部位相 关,例如,髂股静脉血栓时,疼痛常 位于腹股沟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时, 疼痛常位于小腿。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 长时间久坐或久站,适当进行
下肢活动。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基 础疾病,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定期检查
对于存在下肢静脉血栓高危因 素的人群,定期进行下肢血管 超声检查。
药物预防
对于存在下肢静脉血栓高危因 素的人群,如需长期卧床或手 术后,可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
行预防。
护理要点
01
02
03
04
休息与活动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应卧床 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 动,以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凝、溶 栓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
的副作用。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下肢肿胀、疼痛等症 状的变化,如出现异常应及时
就医。
预防并发症
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致死性血栓性疾病,但却一直未被充分重视。
据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在院内死亡原因中占10%,在高龄患者中占39%。
此外,1/3的VTE患者在10年内会发生血栓栓塞后综合征(PTS),每次发作的治疗费用不菲。
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因病情的原因出现了静脉血栓,因此我们需要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同时也需要知道如何应对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情况。
XXX是一位49岁的男性,因癫痫反复发作入院。
他有高血压病史,身高173cm,体重70kg,体温36.5度、脉搏87次/分、呼吸20次/分。
在入院后,他进行了开颅占位显微切除术,术后神志清楚转出NICU。
然而,他在6月12日因左侧肢体持续抽搐再次转入NICU。
在6月15日的检查中,发现他出现了双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和右侧大隐静脉曲张。
问题1:XXX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在病人入院(转入)、术前、术后、出院(转出)、病情发生变化时,都需要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需要在4小时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风险等级落实相关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评估工具可以使用caprini评分量表或Autar评估量表。
对于患者治疗及病情发生变化,也需要再次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评估工具可以包括:手术,行化疗药、避孕药、激素等特殊药物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石膏固定,牵引等。
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活动能力下降,感染,严重腹泻,脑梗,心梗,肺功能障碍,血液相关检查结果变化等。
问题2: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在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的风险等级,落实相关的预防措施。
对于极低危的患者,需要进行健康宣教;对于低危患者,需要进行基础预防;对于中危患者,需要进行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对于高危患者,需要进行基础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弹力袜、药物预防等。
问题3:静脉血栓形成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对于已经形成的静脉血栓,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治疗与护理
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治疗与护理一、疾病概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
DVT 可导致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起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静脉血流滞缓:长期卧床、久坐不动、下肢制动等可导致静脉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 静脉壁损伤:手术、创伤、静脉穿刺等可损伤静脉壁,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
- 血液高凝状态:妊娠、产后、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肾病综合征等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2. 发病机制- 当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容易在静脉内聚集,形成血栓。
血栓可从静脉内膜开始形成,逐渐向管腔延伸,堵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三、临床表现1. 下肢肿胀:是DVT 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单侧下肢肿胀,肿胀程度可因血栓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异。
2. 疼痛:患肢可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
疼痛通常在行走或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3. 皮肤温度升高:患肢皮肤温度可升高,与健侧相比有明显差异。
4. 浅静脉扩张:患肢浅静脉可扩张,表现为皮肤表面的静脉明显隆起。
5. 严重并发症:如果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四、治疗要点1. 抗凝治疗:是DVT 的主要治疗方法,目的是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和新的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2. 溶栓治疗:对于急性期的DVT 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目的是溶解血栓,恢复静脉通畅。
溶栓治疗可采用全身溶栓和局部溶栓两种方法。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DVT 患者,如出现股青肿、股白肿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取栓术、滤网植入术等。
4. 其他治疗:包括抬高患肢、穿弹力袜、物理治疗等,可缓解症状,促进静脉回流。
案例分析
1.女性,48岁。
主诉心慌不适、怕热,易饥饿和多汗。
体检示:甲状腺肿大,双手震颤,突眼,心率120次/分,基础代谢率(BMR)+45%。
临床诊断:甲亢请分析:(1)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是什么主要的临床表现(2)发生上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预防(3)如何针对该病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评估2.男性,42岁,2周前无意中发现颈前区有一肿块,无任何不适。
体检示:颈前区偏左有一肿块3cmx2cm,质中等,边界不清,随吞咽活动,无触痛,放射性核素扫描见左甲状腺有一冷结节。
临床拟诊: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收入院,完善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即行左侧甲状腺全切,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术后4h,病人先主诉胸闷、气急,随后出现颈部增粗,呼吸困难,发绀。
请分析:(1)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是什么(2)甲状腺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有哪些(3)如何做好该病人的急救护理(4)预防甲状腺术后病人呼吸困难并发症的措施有哪些(5)简述对甲状腺癌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
3.女性,30岁,产后20天出现右侧乳房胀痛,全身寒战、发热、脉快。
体检:体温,脉搏110次/分,右侧乳房皮肤红肿明显。
可扪及一压痛性硬块,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血常规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考虑该病人为急性乳房炎,为作进一步的治疗收治入院。
(1)该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2)若乳房局部有脓肿形成,该如何护理(3)如何预防该病的发生4.男性,28岁,2小时前,餐后突然出现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迅速波及全腹,伴出冷汗、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
体检:o C,P104次/分,R24次/分,BP80/50mmHg,急性面容,面色苍白,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
请分析:(1)引起病人临床的可能原因是什么(2)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3)目前的护理措施有哪些5.男性,65岁,长期便秘。
深静脉血栓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
深静脉血栓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方法,最早应用于美国航空业、核工业等领域,之后推广应用于各行业。
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有多处要求医院在管理工作中学会运用如QCC(品管圈)、FMEA(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HVA(灾害脆弱性分析)、RCA、PDCA等管理工具寻找并分析问题,选择恰当的改进方案,并用数据记录和验证改进的方法检测,以达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本文采用RCA对1例住院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失误的根本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优化DVT防治流程,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第1阶段:还原事件时间序列表RCA前准备(组织团队、定义问题、数据收集)1.组织团队团队成员共10人。
因该事件涉及多个临床科室,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故团队成员选择了既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又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评判性思维的相关科室主任3人、护士长3人;医务科科长和护理部副主任各1人,分别负责督促医生和护士具体工作的落实;分管院长1名作为团队的决策者;RCA内训师1名作为整个团队的引导者。
2.定义问题经团队成员初步了解和讨论,一致定义该事件为:2017.08.29—2017.12.12之间,某老年患者首次住院期间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出院后再发DVT引起急性肺栓塞,再次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遗留有下肢肌间血管血流瘀滞,需终身口服抗凝药。
3.数据收集(人员访谈、书面资料、现场观察数据等内容)在患者出院后第3天开始进行数据收集,访谈的对象包括:负责该患者两次住院期间的管床医生和管床护士。
访谈前,明确告知访谈的目的是找出问题的系统原因,而绝不会对当事人进行究责,访谈过程不录音、不录像,以打消相关人员的思想顾虑;访谈时,请相关人员描述事件发生的详细经过,双方确认无误后进行记录。
书面资料包括住院期间所有医疗和护理的主客观资料、科室相关制度流程、DVT诊治指南规范等。
《一例类风湿关节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类风湿关节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个案护理》一、疾病概述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可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引起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长期的炎症反应、活动受限、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研究表明,某些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相关。
环境因素如吸烟、寒冷、潮湿等可能诱发疾病。
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可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
- 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
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关节组织,导致关节滑膜炎症。
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酶,破坏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主要包括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
长期卧床、久坐不动、下肢制动等可导致血流缓慢;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等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外伤、手术、静脉穿刺等可损伤静脉壁,促进血栓形成。
- 发病机制:当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容易在静脉内聚集,形成血栓。
血栓形成后,可阻塞静脉血流,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
如果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三、临床表现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关节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
疼痛通常在早晨或长时间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可缓解。
肿胀多为对称性,可累及多个关节。
深静脉血栓护理案例分析
深静脉血栓护理案例分析患者XXX,男性,26岁,因为突发左下肢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于2018年5月12日入院。
两天前,患者出现了左下肢胀痛,伴有活动和感觉障碍,疼痛持续不缓解。
患者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下肢彩超提示左侧髂总静脉和股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前往XXX接受了下肢深静脉造影术,然后来到了我们科室。
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和大小便均无明显异常。
患者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肾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手术史。
体格检查显示,患者皮肤、粘膜正常,无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肝掌、水肿、皮下结节或肿块、疤痕和溃疡,毛发生长分布正常。
跌倒评分为15分,压疮评分为22分,BI指数为轻度依赖。
测量双下肢周径,左下肢大腿周径(髌上10cm)约为38.5cm,右下肢大腿周径(髌上10cm)约为36cm,小腿周径(髌下15cm)约为30cm。
初步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过程中,我们完善了相关检查,采用了抬高患肢、绝对卧床、患肢制动、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方案。
5月17日,在局麻下进行了下肢深静脉造影、溶栓导管置入术,术后进行了尿激酶溶栓治疗。
5月22日,在局麻下进行了下肢深静脉造影术,术后继续进行抗凝治疗。
5月24日,术口愈合良好,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经上级医师同意,患者出院了。
出院后,我们继续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和穿戴弹力袜。
在护理方面,我们主要关注了以下问题和措施。
1.疼痛我们密切观察了患者患肢疼痛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温的色泽和感觉,每日测量、比较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
如果疼痛长期不能缓解,我们会引起重视,因为可能有继发感染。
为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患肢应高于心脏平面20-30cm,同时注意保暖和室温控制。
在止痛方面,可以使用必要的镇静止痛药物,也可以采取非药物措施,如分散注意力、听音乐、默念数字等。
同时,给予患者同情、安慰和鼓励,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下肢深静脉血栓个案护理报告
护理措施:
抗凝治疗:在溶栓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瘀斑,观察尿及大小便的颜色有无出血征象,定期复查凝血系列。
滤器植入术后护理: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伤口给予加压包扎,观察皮温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特殊体征:卧位急性期对卧位休息10-14天,患肢制动,床上适当活动,避免活动过大。
长期输液治疗:可采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减轻对局部和远端血管的损伤,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
潜在并发症:出血,肺栓塞与抗凝治疗及血栓有关。
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
出血:与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期间有关。
疼痛:与患肢肿胀程度有关。
部分自理能力缺陷: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制动体位要求有关。
焦虑失眠:与患者本身抑郁状态有关。
潜在并发症:急性肺拴塞。
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常规护理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患者因患肢疼痛,肿胀而担心预后,长期卧床等原因易导致患者情绪抑郁。医护人员需要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共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环境: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对的湿度,室温应保持在25度,注意保暖。
饮食:如病情允许进食低脂,高纤维,易消化食物,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瘀滞。
静脉穿刺:常规静脉输液时应避免患肢穿刺,因患肢静脉回流缓慢,在穿刺过程中特别是大隐静脉穿刺,容易损伤静脉内膜。
患侧肢体护理:发病后绝对卧床休息,严禁按摩以免造成血栓脱落,严禁冷热敷,以免造成血管痉挛。抬高患肢高与心脏水平,观察肢体皮温色泽水肿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保持床单干净整洁,防止压疮。
讨论与总结
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目前为我国多发病,常见病。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常见因素有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近年来,随着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较好有置管溶栓术,它是将带有多很多侧孔的溶栓导管,通过深静脉穿刺后鞘管而建立静脉脉通道插入血栓中,将溶栓药物通过侧孔持续推注到血栓中,这种方法对静脉壁损伤亲切,疗效好,同时还能保护好静脉瓣的功能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能有效地预防肺拴塞。
DVT抗凝治疗疗效分析与护理实践
DVT抗凝治疗疗效分析与护理实践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抗凝治疗是DVT治疗的关键,而护理实践则对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对抗凝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实践在其中的作用。
一、案例介绍患者,男,50岁,因“右下肢肿胀、疼痛一周”入院。
经检查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给予抗凝治疗,包括华法林口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同时进行护理实践。
二、疗效分析1. 疼痛缓解:患者在抗凝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从治疗前的7分降至治疗后的3分。
2. 肿胀消退:患者在抗凝治疗及护理实践后,下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
通过测量下肢周径,治疗前后的周径差从6cm降至2cm。
3. 血栓退缩:超声检查显示,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栓大小有明显差异。
治疗前,血栓长度为15cm,治疗后,血栓长度缩短至5cm。
4. 并发症预防:抗凝治疗有效预防了血栓的扩展和再次形成,降低了肺栓塞的风险。
在本案例中,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未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
三、护理实践1.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了DVT相关知识的讲解,使患者了解到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治疗。
2. 出血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出血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3. 抗凝药物管理:护理人员负责抗凝药物的发放、监督和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确保药物的疗效。
4. 观察与监测: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出凝血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5. 康复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下肢功能恢复,降低复发风险。
通过本案例的抗凝治疗疗效分析与护理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抗凝治疗在DVT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同时,护理实践在抗凝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DVT抗凝治疗疗效分析与护理实践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隐形杀手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被称为“生命的隐形杀手”,是常见的、极为严重的致死性血栓性疾病,但一直未被充分重视[1]。
据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占院内死亡原因10%,占高龄患者死亡原因39%。
1/3的VTE患者10年内发生血栓栓塞后综合征(PTS) ,每次发作的治疗费用不菲[2]。
现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因病情的原因出现了静脉血栓,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当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案例介绍: 黄某,男,49岁,因癫痫反复发作入院。
入院颅脑MRI显示右侧额叶、顶叶及放射冠区较大范围脑梗死,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身高173cm,体重70kg,体温36.5度、脉搏87次/分、呼吸20次/分。
患者于6月11日行开颅占位显微切除术,术后神志清楚转出NICU,患者6月12日因左侧肢体持续抽搐转入NICU,6月13日转出NICU,留置胃管,予肠内营养。
患者于6月15日测D-二聚体定量显示纤维蛋白原1.89g/l,6月16日行双上肢双下肢彩超显示双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右侧大隐静脉曲张。
案例分析:问题1:黄某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问题2: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问题3:静脉血栓形成后,我们该如何处理?案例反思:问题1:黄某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静脉血栓评估节点:入院(转入)、术前、术后、出院(转出)、病情发生变化时。
对入院病人、转入病人、普通手术病人、以及急诊手术病人均需在4小时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等级落实相关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患者治疗及病情发生变化时需再次(4小时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患者治疗变化包括:手术,行化疗药、避孕药、激素等特殊药物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石膏固定,牵引等。
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活动能力下降,感染,严重腹泻,脑梗,心梗,肺功能障碍,血液相关检查结果变化等。
评估工具[3]:caprini评分量表、Autar评估量表Caprini评分量表评估结果分值风险等级预防方案0 分极低危健康宣教1-2 分低危基础预防3-4 分中危基础预防,物理预防≥5分高危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Autar评分量表评估结果分值风险等级预防方案0-9 低危基础预防10-14 中危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15 高危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Autar 风险评估模型因包含多个与骨科相关的影响因素,如骨盆及下肢创伤、使用助行工具、激素治疗、骨盆及腰部以下部位手术等条目,对骨科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针对性。
病理案例
3. 哪些因素可影响骨折的愈合?
参考答案:
1. 瘢痕性修复+再生性修复
2. (1)血肿形成; (2)纤维性骨痂形成;(3)骨性骨痂形成;(4)骨痂改建或再塑
3. (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2)局部因素: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
1.一青年男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分析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X线检查: 左胫骨中下段1/3斜形完全性骨折,左腓骨上1/3骨折
临床处理:术后X线报告对位、对线尚可。术后一周再次复查,结果同前。一月后复查,对位、对线良好,见少量骨痂形成。牵引一月后改为石膏固定二月。
术后三个月复查:骨性骨痂形成
讨论:
1. 该骨折愈合属于哪种类型的修复?
2、肺动脉内为何种病变?根据是什么?
3、死亡原因?
参考答案:1、左股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为红色血栓),左脚钉子刺伤→静脉炎→静脉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条件) →血栓形成。股动脉深在,壁厚不易损伤
2、肺动脉内为红色血栓。
3、静脉损伤→静脉炎→血栓形成→栓子脱落→肺动脉主干及大分支栓塞→右心衰→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发绀和休克等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肺出血性梗死,与前者有联系,肺内病变的发生机制包括:①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后容易脱落,随血流回流至右心,通过肺动脉输出引起肺小动脉阻塞是引起梗死的先决条件(动脉阻塞);② 患者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容易导致肺静脉淤血是出血性梗死发生的重要条件(严重淤血);③肺脏具有组织疏松和双重血液循环的组织学特点是出血性梗死的另外两个条件。
输液滴速引起的案例
输液滴速引起的案例引言输液是医院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输液滴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如果滴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输液滴速引起的相关案例,对于临床医生和护士来说,这些案例对于提高输液管理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输液滴速过快的案例分析案例1:导致血液容量过负荷1.病情描述:患者为65岁男性,因心力衰竭住院,需要输注利尿剂以减轻水肿症状。
2.医护操作:护士在输液过程中滴速过快,导致利尿剂输注过快。
3.结果: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症状。
4.教训:医生和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调整输液滴速,避免过快输注药物。
案例2:导致静脉注射药物毒副作用1.病情描述:患者为28岁女性,因感染住院治疗,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
2.医护操作:护士在输液过程中滴速过快,导致抗生素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
3.结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
4.教训:合理调整输液滴速,避免快速输注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案例3:导致管道堵塞1.病情描述:患者为45岁男性,因肠梗阻住院,需要持续吸引引流。
2.医护操作:护士在输液过程中滴速过快,导致引流管道堵塞。
3.结果:患者疼痛加重,引流效果不佳,需要更换引流管。
4.教训:根据不同的临床护理操作,调整合理的输液滴速,避免管道堵塞的发生。
输液滴速过慢的案例分析案例1:导致静脉血栓形成1.病情描述:患者为56岁女性,因骨折住院治疗,需要静脉输注抗凝剂。
2.医护操作:护士在输液过程中滴速过慢,导致抗凝剂药物输注不及时。
3.结果: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引发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状。
4.教训:护士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合理调整输液滴速,避免过慢输注引发血栓形成。
案例2:导致药物疗效不佳1.病情描述:患者为70岁男性,因高血压住院治疗,需要静脉输注降压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形杀手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一IJ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r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被称为"生命的隐形杀手",是常见的、极为严重的致死性血栓性疾病,但一直未被充分重视⑴。
据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占院内死亡原因10% ,占高龄患者死亡原因39%o1/3的VTE患者10年内发生血栓栓塞后综合征(PTS),每次发作的治疗费用不菲【2]。
现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因病情的原因出现了静脉血栓,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当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案例介绍:黄某,男,49岁,因癫痫反复发作入院。
入院颅脑MRl显示右侧额叶、顶叶及放射冠区较大范围脑梗死,有高血压病史Z入院查体身高173Cm , 体重70kg ,体遍36.5度、脉搏87次/分、呼吸20次/分。
患者于6月IIH 行开颅占位显微切除术,术后神志清楚转出NlCU ,患者6月12日因左侧肢体持续抽搐转入NlCU , 6月13日转出NlCU J留置胃管Z予肠内营养。
患者于6月15日测D-二聚体定量显示纤维蛋白原1.89g∕l , 6月16日行双上肢双下肢彩超显示双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右侧大隐静脉曲张。
案例分析:问题1 :黄某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问题2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问题3 :静脉血栓形成后Z我们该如何处理?案例反思:问题1 :黄某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静脉血栓评估节点:入院(转入)、术前、术后、出院(转出)、病情发生变化时。
对入院病人、转入病人、普通手术病人、以及急诊手术病人均需在4小时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等级落实相关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患者治疗及病情发生变化时需再次(4小时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患者治疗变化包括:手术,行化疗药、避孕药、激素等特殊药物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石膏固定Z牵引等。
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活动能力下降,感染,严重腹泻,脑梗,心梗Z肺功能障碍,血液相关检查结果变化等。
评估工具⑶:CaPrini评分量表、AUta「评估量表CaPrini评分量表评估结果分值风险等级预防方案O分极低危健康宣教1-2分低危旨出预防3-4分中危≡⅛预防Z物理预防≥5分高危基础预防Z物理预防Z药物预防华中科技大学冋济医学院附展冋济医院Autar裸静脉血検形成凤险评估表A5E. 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__ 床号,_____________ 住院号, ____________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 年齡:________ 手术名称C⅛11⅛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詩赫血柱形成高危因素•h Q<ιo.②10-14,③>15,评估时机•①鬲凤险人群入哓24b内、手术后恿韦即时尢骯(≡>>15 -¾tR5g⅛3⅛内5?的改变及AUtar评分量表评估结果分值风险等级预防方案0-9 低危SM预防10-14 中危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15 局危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AUtar风险评估模型因包含多个与骨科相关的影响因素,如骨盆及下肢创伤、使用助行工具、激素治疗、骨盆及腰部以下部位手术等条目,对骨科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针对性。
根据案例,黄某手术后,年龄49岁、有大的开放手术、卧床大于72 小时,CaPrini评分量表评分5分,为高危风险等级。
AUtarW量表评分年龄49岁、BMI23.4,活动绝对卧床、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手术,Autar评分量表评分为17分,为高危风险等级。
由两个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来看,患者术后为血栓发生高风险人群Z应该采取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
但是责任护士为对黄某进行有效的血栓预防措施,导致了黄某下肢血栓的形成。
问题2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基本预防包括:早期活动、抬高患肢、静脉保护、改善生活方式。
被动运动: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的方向按摩患者的腓肠肌、比目鱼肌及股四头肌等,10-15min/次,3次/天,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競关节被动屈伸练习。
I 球关空弓屋仲竦习r 伙小IWb M M I PFM Au wυ∣ <ιΛfr X t Iv主动运动: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床边运动。
踝泵运动:(1)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嘱患者平卧于床上,双腿伸展,放松。
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IO秒钟,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Z这样一组踝关节跖風背伸动作完成。
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
建议每次20~30组,每日3~4 次。
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和频次。
(2 )踝关节旋转运动:嘱患者平卧于床上,双腿放松,略分开。
以踝关节为中心,做360°旋转Z 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旋转一圈后放松。
活动频率和强度与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相同,可结合旋转动作一起锻炼。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绷腿练习)方法:患者平卧于床上双下肢放松,略分开。
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绷直双腿Z股四头肌肌肉收缩,保持这种状态10 秒,放松休息10秒,这样一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动作完成。
双腿可同时或交替进行。
建议每次20 ~ 30组,每日3 ~ 4次。
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和频次。
床边运动:站立状态下踝关节和小腿肌肉运动,赤足,自然站立,两脚交替或同时进行,尽可能抬高足跟,脚尖点地。
抬高患肢:当患者卧床时,肢下垫软枕或使用梯形枕(约25。
),上半身抬高15°,膝关节屈曲15°,抬高下肢]5~30°。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避免将软枕直接放在患者月国窝下和过度屈競,以免影响下肢静脉回静脉翳:1、避免在同一静脉、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2、避免在血栓患肢行静脉穿刺。
3、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尽量避免股静脉置管。
5、尽量避免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6、动脉采血时,最好在挠动脉处采集,尽量避免在股动脉或足背动脉处采集血标本。
7、手术操作应轻巧,尽量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规范止血带的应用,提高穿刺技巧,尽量避免长时间扎止血带。
改善生活方式:1、多饮水,每天饮水量>250Oml「稀释血液,保证机体血容量。
2、饮食应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3、戒烟、戒酒、不熬夜,尼古丁刺激可引起静脉收缩,烟酒、熬夜均可使得血液粘稠度增高。
4、保暖、遍水泡脚,低温可导致患者肢体血管收缩,血流减缓,有诱发及加重血栓形成的危险。
二、物理预防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X足底静脉泵(VFP )等。
分级加压弹力袜:GCS的款式主要有3种:膝下弹力袜、过膝弹力袜与连腰弹力袜。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膝下弹力袜与过膝弹力袜。
两种弹力袜各有优劣,国内的指南建议使用膝下弹力袜叫国夕卜指南对此尚未给出明确的推荐。
穿看时间:1、自患者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VTE危险因子评估,如果VTE风险增加,入院时就应穿看预防。
2、术前两个小时开始穿看,术后可24小时穿看(评估无出血风险及其他禁忌症),持续使用时间达到4周。
3、更换压力带或洗澡时,中间间隔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穿看方式:1、时机:在早上起床时穿,此时腿部血管系统处于启动最大功能的状态,肿胀还没有发生,很容易穿好。
2、若已起床应重新躺下平卧抬起TK3-5min ,使静脉血排空再穿。
3、穿时如遇困难,可用滑石粉涂擦患肢,以便容易套上。
4、穿看注意事项:1、确保正确的尺寸选择,以保证最大效果;2、不要让首饰或指甲刮伤弹力袜;3、护理人员每班应检查患者的腿部情况,及时观察趾端甲床颜色、皮遍、肤色、足背动脉搏动、感觉肿胀情况、患者的主诉等并记录如有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间歇充宅加压装置(IPC):1、使用前检查装置压力是否正常,电源、管路和腿套粘扣、机器报警系统有无异常。
2、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连接管有无打折、扭曲,装置有无漏气,加压时间与间歇时间是否正常。
3、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建议每天使用至少18 h⑸。
4、注意保暖,避免肢体受凉。
5、选择模式应逐次至足、小腿、大腿,通过气曩逐渐由下而上"挤压",迫使血液回流,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应保持不变,然后套筒气曩同时放气Z血液流向下肢,周而复始进行。
6、使用时腿套松紧应适宜,以能伸进两个手指为宜。
7、使用时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等不适,逐渐加大压力,且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需经常检查患者皮肤遍度及颜色,有无红月中,患者有无不适并询问患者的感受Z注意有无头晕、胸闷、呼吸困难及紫纟甘等不适症状,如有以上症状时暂停使用加压装置,应及时安慰患者Z给予吸氧、适当抬高床头等处理,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足底静脉泵(VFP):1、保证脚套松紧适宜,患者感觉舒适。
2、对于肢体循环不良、皮肤易破损、肢体感觉迟钝、患有糖尿病以及组织存活能力不良的患者,应添加垫料,降低脉冲压力,并将脉冲持续时间设置为IS o3、为达到最佳效果,腿部可稍下倾15秒,以保证良好的静脉灌注。
4、汪意保暖,避免肢体受凉。
5、定期检查患者足弓能否直接感受到脉冲。
6、使用期间密切观察下肢周径、皮肤的皮遍、颜色、感觉,发现异常暂停操作,及时报告医生行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检查。
三、药物预防:普通肝素(UFH)X低分子量肝素(LMWH ):速碧林、克赛,维生素K拮抗剂(VKA):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拜瑞妥四、药物预防需注意观察出血情况:1、伤口出血:渗血量/引流量。
2、皮肤粘膜出血:瘀斑/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等。
3、皮下出血:注射部位血肿。
4、消化道出血:黑便等。
5、遵医嘱定期复查凝血指标。
问题3 :静脉血栓形成后Z我们该如何处理?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做好相关宣教,耐心的与病人交流,缓解其焦虑情绪和紧张心理。
2、体位:绝对卧床休息,仰卧位抬高患肢20度,膝关节微屈曲,使肌肉充分放松,患肢制动。
3、病情观察:(1)病人的生命体征:有无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咳嗽、咯血等肺栓塞表现。
(2 )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每天自離骨上IOCm及胫骨下IOCm处测量肢体周径,以了解肢体肿胀减轻情况,观察患肢的肌肉张力、皮肤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做好记录。
4、嘱患肢禁止按摩和热敷,勿用力排便,勿突然改变体位,防止栓子脱落。
5、遵医嘱用药并做好药物护理。
血栓被称为隐形的杀手,为了预防血栓的形成Z我们只有将预防工作做在前面才能防患于未然Z加速快速康复一直是目前各大医院重点展开的工作,而预防血栓的形成更是其中重要一环Z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