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光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的三原色是:A. 红、黄、蓝B. 红、绿、蓝C. 红、白、黑D. 黄、绿、紫答案:B2.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透镜成像C. 镜面反射D. 光的色散答案:C3. 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A. 粒子性B. 波动性C. 热效应D. 磁效应答案:B4. 以下哪种光学仪器可以放大物体的像?A. 望远镜B. 显微镜C. 潜望镜D. 反射镜答案:B5. 光的衍射现象表明光具有:A. 直线传播的特性B. 波动性C. 粒子性D. 热效应答案:B6.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光的反射?A. 镜子中的倒影B. 阳光下水面的闪光C. 激光笔的光束D. 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答案:C7.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A. 直线传播的B. 具有波动性的C. 具有粒子性的D. 具有热效应的答案:B8. 以下哪个不是光的传播速度最快的介质?A. 真空B. 水C. 空气D. 玻璃答案:D9. 光的全反射现象发生在:A.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B. 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C.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D.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答案:B10. 以下哪个是光的非线性光学效应?A. 折射B. 反射C. 干涉D. 拉曼散射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光的折射定律是由_________定律和_________定律组成的。

答案:斯涅尔定律;能量守恒2.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干涉条纹的间距与_________成反比。

答案:双缝间距3. 光的偏振现象可以通过_________来实现。

答案:偏振器4.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_________造成的。

答案:不同5. 光的全反射现象发生在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且入射角大于_________。

答案:临界角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

答案: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由于光波的叠加而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物理光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光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光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适用于以下哪种情况?A. 真空中B. 均匀介质中C. 真空和均匀介质中D. 所有情况2. 光的折射定律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是什么?A. 入射角总是大于折射角B. 入射角总是小于折射角C. 入射角和折射角成正比C. 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3.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光的干涉现象?A. 双缝干涉B. 薄膜干涉C. 单缝衍射D. 多普勒效应4.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了什么?A. 光是横波B. 光是纵波C. 光同时具有横波和纵波的特性D. 光是无规则波动5. 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光的全反射?A. 光从空气进入水B. 光从水进入空气C. 光从玻璃进入空气D. 光从空气进入玻璃6. 光速在真空中的值是多少?A. 299792458 m/sB. 300000000 m/sC. 299792000 m/sD. 以上都不是7. 光的衍射现象中,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只有单缝会产生衍射现象B. 只有圆孔会产生衍射现象C. 任何障碍物都可能产生衍射现象D. 只有光波长与障碍物尺寸相近时才会产生衍射现象8. 激光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单色性B. 相干性C. 散射性D. 定向性9. 以下哪种颜色的光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A. 红色B. 蓝色C. 绿色D. 紫色10. 光的三原色是哪三种?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红、绿、紫D. 红、橙、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光的干涉现象是光波的________和________叠加在一起的现象。

12. 光的折射定律中,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________。

13. 光的偏振现象只能发生在________波上。

14. 全反射现象发生在光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进入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15. 激光的产生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及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不对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为了造型美观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5、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6A、31B、21C7A、靠近法线C、方向不变8、图中,'是平面镜,a、b、c、d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哪个点上的物体()A、aB、bC、cD、d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演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表演动作B、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影子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则入射A、甲B、乙C、丙D、丁12、潜水员从水中看岸边的路灯,所看到的灯的位置跟灯的实际位置比较()A、高一些B、低一些C、相同D、无法判定13、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的凸透镜()A、甲B、乙C、丙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A、始终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及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的凸透镜正前方100处,有一物体以5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二、填空1、光的三原色是、、,这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

初二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光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 小孔成像B. 影子的形成C. 日食、月食现象D. 光的反射现象答案:D2.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B.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C.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不变D.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答案:D3.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答案:D4.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 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答案:B5.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分别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于测焦距;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D6.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分别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于测焦距;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高中物理光学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光学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光学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光的传播方式是(A)A. 直线传播B. 曲线传播C. 波浪传播D. 杂乱传播2. 在光的传播中,产生的折射现象是由于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D)A. 光速改变B. 光的频率改变C. 光的振幅改变D. 光的传播方向改变3. 光的直线传播路径上,若有一个不透明物体,则光(A)A. 无法通过该物体B. 被弯曲绕过该物体C. 被散射后改变传播方向D. 被反射后改变传播方向4. 下列哪个现象不能用波动理论解释(A)A. 光的折射现象B. 光的衍射现象C. 光的干涉现象D. 光的光电效应5. 光按波动论观点看,衍射现象是光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是由于光传播遇到了(D)A. 折射B. 反射C. 散射D. 障碍物边缘的光波的干涉二、填空题1.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发生折射,其关系由(D)定律给出。

2.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发生折射时,由于光速从空气变为水所以光线向(D)偏折。

3. 光在玻璃到空气的界面上由玻璃向空气传播时发生(D)折射。

4. 球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是(D)定律。

5. 球面镜成像的规律又称为小光线成像法或(B)法。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的条件。

答: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干涉条纹的现象。

干涉的条件包括相干光源、干涉光束的强度相等和干涉光束之间存在恒定的相位差。

2. 什么是全反射?请说明全反射的发生条件。

答:全反射是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界面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完全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不产生折射现象。

全反射的发生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3. 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答:凸透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①放大镜效应,使物体变大;②成像位置为物距的一侧,成像形状与物体相似;③成像可能是实像或虚像,取决于物距的位置。

凹透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①缩小镜效应,使物体变小;②成像位置为物距的另一侧,成像形状与物体相似;③成像一定是虚像。

光学光路图测试题及答案

光学光路图测试题及答案

光学光路图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光的传播遵循什么定律?A. 反射定律B. 折射定律C.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D. 光的波动定律答案:C2. 折射率的定义是什么?A.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的比值B.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的比值C. 光在介质中的波长与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的比值D.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与光在介质中的波长的比值答案:B二、填空题1. 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向______偏折。

答案:法线2. 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与折射率的关系是:v = c / n,其中v是光在介质中的速度,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n是______。

答案:折射率三、简答题1. 请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光的反射定律包括两个方面:(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2)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描述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答案:折射现象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眼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四、计算题1. 假设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已知空气的折射率为1.0,玻璃的折射率为1.5,求光线的折射角(已知入射角为30°)。

答案:首先,使用斯涅尔定律 \( n_1 \sin(\theta_1) = n_2\sin(\theta_2) \),其中 \( n_1 \) 和 \( n_2 \) 分别是空气和玻璃的折射率,\( \theta_1 \) 是入射角,\( \theta_2 \) 是折射角。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 1.0 \times \sin(30^\circ) = 1.5 \times \sin(\theta_2) \] 解得:\[ \sin(\theta_2) = \frac{1.0}{1.5} \times \sin(30^\circ) \]\[ \theta_2 = \arcsin\left(\frac{1.0}{1.5} \times\sin(30^\circ)\right) \]计算得到折射角 \( \theta_2 \)。

光学色彩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光学色彩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光学色彩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的三原色是什么?A. 红、黄、蓝B. 红、绿、蓝C. 蓝、黄、紫D. 红、橙、绿答案:B2. 物体呈现颜色的原因是什么?A. 物体本身发光B. 物体反射的光C. 物体吸收的光D. 物体透过的光答案:B3. 以下哪种颜色的光波长最长?A. 红光B. 绿光C. 蓝光D. 紫光答案:A4.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形成一条什么颜色的光带?A. 单色光B. 无色光C. 彩色光D. 黑白光答案:C5. 以下哪种颜色的光波长最短?A. 红光B. 绿光C. 蓝光D. 紫光答案:D6. 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 物体本身的颜色B. 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C. 物体吸收的光的颜色D. 物体透过的光的颜色答案:B7. 彩虹的颜色顺序是什么?A. 红、橙、黄、绿、蓝、靛、紫B. 紫、蓝、绿、黄、橙、红C. 红、黄、绿、蓝、紫、橙D. 蓝、绿、黄、橙、红、紫答案:A8. 以下哪种颜色的光波长最短?A. 红光B. 绿光C. 蓝光D. 紫光答案:D9. 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 物体本身的颜色B. 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C. 物体吸收的光的颜色D. 物体透过的光的颜色答案:B10. 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可以得到哪种颜色?A. 红色B. 绿色C. 蓝色D. 白色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绿、蓝2. 物体呈现颜色是因为物体______的光。

答案:反射3.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形成一条______光带。

答案:彩色4. 彩虹的颜色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______。

答案:紫5. 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______决定的。

答案:光的颜色6. 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可以得到______色。

答案:白7. 物体呈现颜色是因为物体______的光。

答案:反射8.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形成一条______光带。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立竿见影。

B. 水中倒影。

C. 杯弓蛇影。

D. 海市蜃楼。

答案:A。

解析:- 立竿见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竿挡住了光的传播路径,在后面形成影子,A 符合题意。

- 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

- 杯弓蛇影是弓在酒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

- 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A. 3×10⁸km/h.B. 3×10⁸m/s.C. 340m/s.D. 3×10⁵m/s.答案:B。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这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常量,B正确。

3×10⁸km/h换算单位后与光在真空中速度不符,A错误;340m/s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错误;3×10⁵m/s不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D错误。

3. 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则反射角为()A. 30°.B. 60°.C. 120°.D. 90°.答案:A。

解析:- 当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时,入射角为90° - 30°=60°。

-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

4. 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 像与物大小相等。

B.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 所成的像是实像。

D.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答案:C。

解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A、B、D正确。

-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实像,C错误。

5.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A. 变大。

B. 变小。

光学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光学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光学物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光的波动性可以通过以下哪个实验来验证?A. 双缝干涉实验B. 光电效应实验C. 康普顿散射实验D. 光电导实验答案:A2. 光的折射率n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和介质中的速度v之间的关系是?A. n = c/vB. n = v/cC. n = c + vD. n = c - v答案:A3.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A. 横波B. 纵波C. 非波D. 无法确定答案:A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干涉现象?A. 牛顿环B. 薄膜干涉C. 光的衍射D. 光的反射答案:D5. 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是?A. 波长与频率成正比B.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C. 波长与频率无关D. 波长与频率相等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红、绿、蓝2. 光的干涉现象中,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0时,干涉结果是________干涉。

答案:构造3. 光的折射定律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介质的________。

答案:折射率4. 光的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光源和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光的________会发生变化。

答案:频率5. 光的全反射现象发生在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此时光不会进入光疏介质,而是在光密介质中发生________。

答案:全反射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答案: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的振幅相互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产生干涉的条件包括:两束光必须是相干光,即它们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两束光的波前必须相互重叠。

2. 解释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

答案:光的偏振是指光波振动方向的选择性,自然光是各向同性的,而偏振光则是在特定方向上振动的光。

偏振现象可以通过偏振片来观察,偏振片只允许特定方向的光波通过。

光学测试试题及答案高中

光学测试试题及答案高中

光学测试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光的三原色是:A. 红、黄、蓝B. 红、绿、蓝C. 红、橙、黄D. 绿、蓝、紫2. 光的干涉现象中,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若相位差为0,则产生的干涉是:A. 相消干涉B. 相长干涉C. 非干涉D. 不确定3.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A. 横波B. 纵波C. 非波动D. 粒子4. 光的折射定律是由以下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牛顿B. 爱因斯坦C. 牛顿D. 法拉第5. 在全反射现象中,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A. 小于入射角B. 大于入射角C. 等于入射角D. 等于90度6. 光的多普勒效应描述的是:A. 光的强度变化B. 光的频率变化C. 光的颜色变化D. 光的波长变化7. 光的衍射现象中,光通过小孔后形成的是:A. 直线B. 点状C. 圆形D. 扇形8.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A. 光的波长不同B. 光的频率不同C. 光的强度不同D. 光的偏振不同9. 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角等于:A. 反射角B. 折射角C. 入射角的补角D. 折射角的补角10. 光的衍射现象中,当障碍物或孔径的尺寸与光波长相近时,衍射现象:A. 不明显B. 非常明显C. 完全消失D. 无法观察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km/s。

2. 光的波长、频率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3. 光的偏振现象可以通过______来实现。

4. 光的折射定律表明,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5. 光的干涉现象中,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若相位差为π,则产生的干涉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

2. 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条件。

3. 描述光的衍射现象,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阐述光的多普勒效应及其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 m/s,求光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_光学测试题

答案_光学测试题

S S O一、选择题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

用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

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D )(A) 2λD / d (B) λ d / D (C) dD / λ (D) λD /d解:.....)2,1,0(2)12=⎪⎩⎪⎨⎧+±±=k d D k d D k x 暗纹(明纹λλ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间距是d x λD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B )(A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解:如图示,由S 发出光到达S 1和S 2光程相同,它们传到屏中央O 上光程差∆=0形成明纹。

光源移到S ′时,分别到达S1和S 2时出现光程差。

为了保持原中央明条纹处光程差为0(补偿双缝前的光程差),中央明纹的位置会由O点上移至O ′处,使由S ′沿S 1、S 2狭缝传到 O ′处的光程差仍为0,屏上条纹位置上移。

间距dD x λ='∆不变(d 为双缝间距)。

3.如图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L ,夹在两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滚柱之间的距离L变小,则在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 C )(A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B )数目减小,间距不变 (C )数目不变,间距变小 (D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 解如果滚柱之间的距离L 变小,但滚柱直径d 未变,即相当于θ变大,由图上几何关系有:L d b n '==/2/sin λθ,可知:在d 不变情况下,若θ变大,则b 和L ’都变小,即条纹间距变小; 另:总条纹数为n d b L N λ/2/='= 当b 和L ’同时变下时,N 不变。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不对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 的凸透镜()A、甲B、乙C、丙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A、始终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二、填空1、光的三原色是______ ____ 、_______ ___ 、_____ ____,这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

光学部分在线测试(试题及其答案)

光学部分在线测试(试题及其答案)
A、λ/2
B、λ
C双缝实验中,增加或减小两狭缝之间的距离,所得干涉条纹的宽度不变。
正确 错误
2、用白光做单缝衍射实验,那么不但中央明纹是白色的,其他各级次级明纹也是白色的。
正确 错误
三、填空题
1、两列波发生干涉的条件为
[答案]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2、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缝宽为4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30°,单缝处的波面可以划分为()个半波带
光学部分在线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相同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和玻璃中()
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等;
C、传播的路程不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传播的路程不等,走过的光程不等。
2、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1、P2、P3后,出射光的光强为I=I0/8.已知P1和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2,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P2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
[答案] 8
3、提高光学仪器分辨本领的方法有
[答案]增大光学仪器的通光孔径、减小入射光波波长
4、自然光通过两个透光轴相交60°的偏振片,则透射光与入射光之比为(用分数表示)
[答案] 1/8
A、20°
B、30°
C、45°
D、60°
3、一束波长为l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l/4
B、l/(4n)
C、l/2
D、l/(2n)
4、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θ=±π/6,则缝宽的大小为

光学试题及答案

光学试题及答案

光学试题及答案1. 光的波动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首次提出的?2. 请解释什么是光的干涉现象,并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3. 什么是衍射现象?并简述其与干涉现象的区别。

4. 什么是全内反射,它在哪些领域有应用?5. 描述一下光的偏振现象,并解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什么是光的色散现象?请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7. 请解释什么是光的折射,以及折射率是如何定义的。

8. 什么是光的多普勒效应?请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9. 什么是激光,它有哪些特性?10. 请描述一下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答案1. 光的波动理论最初是由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

2. 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它们的振幅相加产生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例如,肥皂泡上彩色条纹就是光的干涉现象。

3. 衍射现象是指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前发生弯曲,形成新的波前分布的现象。

与干涉不同,衍射不要求光波相干,而是波的自然传播特性。

4. 全内反射是指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完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光纤通信、潜水镜等应用中非常重要。

5. 光的偏振现象是指光波振动方向的有序排列。

偏振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偏振太阳镜,可以减少眩光,提高视觉舒适度。

6. 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以不同速度传播,导致光的分离。

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大气中的分子和微小颗粒对短波长的蓝光散射效果更强。

7.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折射率定义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在介质中速度的比值。

8. 光的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光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光频率与光源发射的频率不同的现象。

例如,救护车的警笛声在接近和远离时音调会发生变化。

9. 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具有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

激光在医疗、通信、工业加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0.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

初一物理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物理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物理光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300,000 km/sB. 299,792 km/sC. 299,792 km/sD. 1,000 km/s2. 光的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A. 红、黄、蓝B. 红、绿、蓝C. 红、橙、黄D. 绿、蓝、紫3. 下列哪个现象不是光的反射?A. 镜子中自己的倒影B. 太阳光下的影子C. 湖面上的倒影D. 玻璃上的反光4.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什么?A.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B.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C.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5. 以下哪个不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心厚,边缘薄B.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 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于一点D. 能使光线发散答案:1. B 2. B 3. B 4. B 5.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

7.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时,成______、正立、放大的虚像。

8. 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

9.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等。

10.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光具有______性。

答案:6. 小于 7. 放大 8. 折射 9. 日食、月食 10. 波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请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12. 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请举例说明。

13. 凸透镜成像有哪些规律?14. 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分别得到什么颜色?答案:11. 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2.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将一根直的棍子插入水中,棍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像是弯曲的。

13.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位于焦点之外时,成倒立的实像,且物体越远,像越小。

光学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光学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光学综合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II卷两部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II 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它填在括号内.1.夏日的白天,在大树下乘凉时,经常发现在树阴中间有许多圆形亮斑.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树的缝隙是圆的,所以地面上有许多圆斑B.是很多树叶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形成的圆斑C.这是经很多不规则的树叶缝隙所形成的太阳的像D.这是太阳光经树叶缝隙衍射形成的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地面上的圆斑,是太阳经树叶缝隙形成的像,即小孔成像.C正确.答案:C2.对于某单色光,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则此单色光在玻璃中传播时A.其速度比在水中大,其波长比在水中长8.其速度比在水中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短C.其速度比在水中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短D.其速度比在水中小,其波长比在水中长解析:本题考查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波长如何变化.据v=-知,单色光在玻璃中的n 折射率比在水中大,因而速度比在水中小;由v二入v知,光的频率不变,速度v变小,波长变短.C正确.答案:C9.下列关于偏振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光就是偏振光B.沿着一个特定方向传播的光叫偏振光C.沿着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叫偏振光D.单色光就是偏振光解析:本题考查偏振光的概念.沿着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叫做偏振光.故正确选项为答案:C10 为了减少光学元件的反射损失,可在光学元件表面镀上一层增透膜,利用薄膜的干涉 相消来减少反射光.如果照相机镜头所镀膜对绿光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d,它使绿光在垂直 入射时反射光完全抵消,那么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入。

为nd B T 解析:本题考查薄膜干涉.设绿光在膜中的波长为入,则 由d 二工入,4得入=4d则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入 0=n 入=4nd.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11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下面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全反射.设临1角为C,则C.d A.4A玻璃;1sinC=一 =n.。

光学测试题(附答案).docx

光学测试题(附答案).docx

光学测试卷姓名班级一选择题(每题仅一个正确答案,错填漏填多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5 小题)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2、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现将透镜上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A.缺少上部分B.缺少下部分C.大小变化了D.像性质不变,只是变暗了3、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2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

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C.凸透镜的焦点处D.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

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毫米,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A. 100毫米以外。

B. 50毫米以内。

C.恰为50毫米。

D.略大于50毫米。

5.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后静止D.仍在原来位置6.图1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7.如图3所示,把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它在镜中之像将()A.变大.B.变小.C,不变. D.变倒立.&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时针和分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A. 8时20分.B. 4时20分.C. 3时40分.D. 8时40分,9.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10.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光是什么?
A.电 B. 一种能量 C. 波 D. 颜色
A. 电
2.物体发出的光有?
A. 红色
B.紫色
C.绿色
D.所有色彩
D.所有色彩
3.以下正确配置式是:
A. 光——折射——色散
B. 光——折射——反射
C. 光——反射——折射
D.光——色散——折射
A. 光——折射——色散
4.以下哪种物质可以吸收光:
A.金属
B.木头
C.乙烯
D.玻璃
C.乙烯
二、填空题
5. 照射在三棱镜上,反射后分垂线垂直说明是什么?
A. 正三棱镜
6. 太阳发出的光具有什么特点?
A. 光谱色彩丰富
7. 平面反射镜的折射率是多少?
A. 1
8.光线经过一个凸透镜的时候,发生什么情况?
A. 折射
三、论述题
9.光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光具有各种物理性质,如可以折射、反射、色散、衍射等。

可以折射:当光线经过两相邻的不同介质时,它会折射,即改变方向,从而可以组成光学仪器;
可以反射:光遇到非光学介质,从而形成反射,如,当光照射到镜面时,就可以形成反射;
可以色散:当多种颜色的光线经过具有折射率差异的介质时,它们会分别折射,这种行为
称为色散;
可以衍射:当光经过口径狭小的物体,会出现衍射现象,即同一颜色光线会在不同方向分
部发散出去。

因此,光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自然现象,受着各种物理性质的影响,它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
来形成美丽的色彩和绚丽的图案,同时还可以组成光学仪器,探测不同物质的性质。

初二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光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m/sC. 3×10^8 km/sD. 3×10^6 km/h2.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A. 偏转B. 反射C. 不变D. 散射3.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 彩虹B. 透镜成像C. 镜面反射D.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变慢4. 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角等于()A. 反射角B. 折射角C.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D.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5.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区别在于()A. 反射光线的方向B. 反射光线的强度C. 反射光线的颜色D. 反射光线的亮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______。

7. 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其数值为______米。

8.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包括______、日食、月食等。

9. 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______、眼镜、放大镜等。

10.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在于反射光线的______不同。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光的直线传播条件。

12. 请解释什么是全反射现象,并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假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已知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假设水的折射率为1.33)。

14. 已知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20°,求玻璃的折射率。

五、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15.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的折射现象。

16.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六、结束语通过本测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光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不对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 的凸透镜()A、甲B、乙C、丙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A、始终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二、填空1、光的三原色是______ ____ 、_______ ___ 、_____ ____,这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测试卷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仅一个正确答案,错填漏填多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5小题)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 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2、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现将透镜上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A.缺少上部分B.缺少下部分C.大小变化了D.像性质不变,只是变暗了3、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2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

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C.凸透镜的焦点处D.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

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A.100毫米以外。

B.50毫米以内。

C.恰为50毫米。

D.略大于50毫米。

5.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后静止D.仍在原来位置6.图1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7.如图3所示,把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它在镜中之像将(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变倒立.8.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时针和分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 8时20分.B. 4时20分.C. 3时40分.D. 8时40分,9.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10.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

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

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光具有能量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直线传播11如图3所示,是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

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

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12.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1所示。

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未绝对平行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13.如图4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A.平面镜B.凹透镜C.凹面镜D.凸透镜14.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三棱镜D.玻璃砖15.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o,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成直角,镜面转动前的入射角是()A.10o B.35o C.45o D.55o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二选择题(共有10小题,每空1分,共6小题)16、XXXX年X月X日,在我国漠河地区出现了“日全食”现象,图中表示日全食对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是,B是。

这是由于形成的。

17、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若调好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 点,如图12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烛焰放在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_点,屏上无烛焰的像.(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则像到透镜的距离_ ,像的大小____.(填“变大”或“变小”“不变”)1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孤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孤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像。

19.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

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请在屏幕上画出F的像。

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0.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

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丰富多彩,其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三种色条合成的。

2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 ___________。

2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三,实验探究,作图题,说明题与计算题(23题6分,24题15分,25题8分,26题8分,27题13分,共50分)23.如图9所示,F 1、F2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一个物点发出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发生折射,图中画出了其中的两条折射光线。

(1)用作图法确定像点的位置[用点小圆点表示像点,并标字母Q];(2)作出通过右焦点F2的折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3)用作图法确定物点的位置[用小圆点表示物点,并标字母P]。

24.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的光线经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是这一装置的示意图,A"B"是物AB的像.图中BO1=30 cm,O1O2=20cm,O2O3=90cm.(1)对凸透镜而言,物距和像距各是多少(2)在图中画出物AB的成像光路图.(3)若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一点,像将向何方移动25某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验继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将发光物体放在焦距为f1的凸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u和像距v,测出相应像的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一所示。

然后他们把同一发光物体分别放在焦距为f2和f3的凸透镜前,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二和表三中。

(f 1>f 2>f 3)(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像距v 随物距u 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1、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数据中的物距u 与像距v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分析比较26..汽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是你知道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不竖直安装呢有人说,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减少行车阻力,使车身造型美观,其实从行车安全来讲,倾斜安装还有重要作用,你能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来分析吗27一辆实验小车沿水平地面上的长直轨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有一台能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装在离地面10米地小转台M 上,转台可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是激光束在竖直平面内扫描,激光束转动方向如图所示(1) 当光束与MN 的夹角为45°时,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

如果紧接着转过15°,光束又射到小车上,所用时间为.求小车运动速度。

(2) 再经过2s ,光束是否能再次射到运动的小车上(直接写出答案)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表三(凸透镜的焦距为f光学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DADA 6~10 BCCDB 11~15BDBBC二填空题16.月球地球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7. 同一高度 a d e 变大变大18.凸透镜19. 远离下20.色散绿蓝21..3×l08 m/s22.折射反射三实验探究,作图题,说明题与计算题23. 如图所示24.(1)依题意物距为30cm,像距为ll0cm.(5分)(2)作图:如图答3所示.(5分)(3)凸透镜向上移,相当于物距增大,则像距必减小,即A'B’下移,则A,,B∥必左移.(5分)25.(1)1、2与3(或4、5与6,或7、8与9)(2分)(2)不同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减小而减小(2分)(3)1与7(或2与8,或3与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当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同时,像的高度是相同的。

(2分)(4)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当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不同时,像的高度是不同的,且比值越大,像越高。

26. 晚上行车需要开前大灯,这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灯光会被迎面驶来汽车的挡风玻璃反射回来,耀眼的光亮将使司机睁不开眼;如果后面有车赶上来,那么后面车上的灯光也会通过竖直安装的挡风玻璃形成明亮的虚像,妨碍观察;车内开灯照明时,来自车内人、物的光线都会通过挡风玻璃反映到司机的视野里,使司机分辨不清前方的景物。

可见,竖直安装的挡风玻璃,在晚间行车时会使反射光严重地干扰司机观察,以致酿成车祸。

为此,汽车的设计师们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巧妙地将挡风玻璃倾斜安装,使各种反射光旁射,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能。

(加粗字体1条2分)27. (1)s s(2) 不能详细见科学竞赛教程297页(第二节光的现象与视觉2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