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分标准
风险评估标准
![风险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86b22d01f69e31433294d8.png)
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标准:
评 分
级 别
发 生 可 能 性
1
第1级
稀少(发生频次小于每十年一次)
2
第2级
不太可能发生(发生频次为每五至十年一次)
3
第3级
可能发生(发生频次为每一至五年一次)
4
第4级
很可能发生(发生频次为约每年一次)
5
第5级
较常发生(发生频次约为每2-3个月1次)
6
第6级
可能性
严重性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第4级
第5级
第6级
第Ⅰ级
1
2
3
4
5
6
第Ⅱ级
2
4
6
8
10
12
第Ⅲ级
3
6
9
12
15
18
第Ⅳ级
4
8
12
16
20
24
第Ⅴ级
5
10
15
20
25
30
2、风险综合指数:风险综合指数=危害严重性指数值×危害可能性指数值
3、风险级别:低级风险:1~5;中级风险:6~10;高级风险:11~30
经常发生(几乎每次都可能发生)
二、风险发生的严重性评估标准:
评 分
级 别
发 生 严 重 性
1
第Ⅰ级
可忽略
2
第Ⅱ级
微小
3
第Ⅲ级
中等
4
第Ⅳ级
严重5Βιβλιοθήκη 第Ⅴ级毁灭性三、风险评价级别
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价:
1、风险评价的标准: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用风险指数矩阵图来综合评价风险的等级。
风险评分标准及等级分类标准
![风险评分标准及等级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5715348804d2b160b4ec074.png)
一、风险评估标准评分可能性5损失4可疑3次级2关注1正常评分损失程度5灾难4重大3中等2轻微1近乎没有评分有效性5极度过头4过头3适中2低效1近乎无效二、风险分级值风险等级1-5最低风险6-10中等风险12-15高风险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等级划分和应对策略表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评分标准说明在未来12个月内,这项风险几乎肯定会出现至少1次在未来12个月内,这项风险极可能出现1次在未来2-10年内,这项风险可能出现至少1次①客户信用良好,贷款用途所用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有优质抵押物,这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较低。
②客户信用良好,贷款用途所用行业很展前景良好,抵押物不好转手,这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较低。
客户信用良好,贷款用途所在行业很有发展前景,有优质抵押物,这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极低表2 风险发生影响度评分标准说明令企业失去继续动作的能力(或经经济损失占税前利润达到20%以上)对于企业争取完成其性计划和目标造成重大影响(5-10%税前利润)对于企业在争取完成其策略性计划和目标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阻碍(至少5%税前利润)对于企业在争取完成其策略性计划和目标,只造成轻微影响(1%)以下税前利润影响程度十分轻微表3 风险处理方法的有效性评分标准说明处理方法能直接针对该风险,但相信会令企业业绩“倒退”或成本过高处理方法能直接针对该风险,但由于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或/及将其他资源转到处理该风险上,会对企业的效率造成影响处理方法有效针对该风险,同时并不影响企业的效率处理方法针对该风险的效果不理想,或投入处理该风险的资源不充分或/及对投入的资源未有适当利用处理方法的效果十分低,可能是由于企业根本没有处理方法,又或处理手法不当表2 风险度判断标准行动可接受的:在考虑所有风险要素后,继续审查:在采取措施进行全面管理后,继续不可接受的:停止,直到已执行足够的控制手段将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分指导标准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分指导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a2d918a32d7375a41780b4.png)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分指导标准
序号 评分项目 分值 扣分标准 未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工作的扣5分 存在金属冶炼、工业煤气、爆炸性粉尘、涉氨制冷等较 大危险因素的,每项扣10分;其作业场所作业人员9人 及以上的扣10分,30人及以上的扣20分 存在其他较大危险因素的逐项扣分,每项扣1分 存在其他能够引发中毒及爆炸事故的较大危险因素的, 每项扣2分;其作业场所人员达到9人及以上的扣5分, 30人及以上的扣10分 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扣3分 2 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 项 10 未依法依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扣5分 未登录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的扣5分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且未进行整改的扣10分 未按期开展自评的扣2分 3 安全生产 标准化项 10 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未达标的扣5分 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扣10分 上年度发生一起一般事故的扣10分; 4 生产安全 责任事故 项 20 上年度连续发生2起一般事故的扣20分; 上年度连续发生3起及以上一般事故或发生一起较大及 以上事故的,直接评定为红级。 未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扣10分 未依法开展安全培训教育的扣5分 依法依规 生产经营 项 超负荷生产且未经安全论证、设备设施未及时检修维护 的每项扣5分 未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的扣5分 上年度被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处罚的扣5分 其他未依法依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逐项扣分,每项扣 2分 初次评定综合得分 注:1.本表各项评定得分为累加扣分,扣完为止,不计负分。 2.各市安全监管部门可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1
Hale Waihona Puke 较大危险 因素辨识 管控项
30
5
30
安全风险值评估标准
![安全风险值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273a8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d.png)
安全风险值评估标准
安全风险值评估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和量化安全风险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风险值评估标准:
1. CIA 三元素评估法:评估信息系统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风险。
根据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敏
感程度,评估其对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2. DREAD 模型:评估软件和应用程序的风险。
DREAD是一
个缩写,代表了以下五个指标:破坏性(Damage)、可复现
性(Reproducibility)、影响范围(Exploitability)、受影响用
户量(Affected Users)和难度程度(Discoverability)。
每个
指标都可以按照一个等级进行评估,然后求和计算出总体的风险得分。
3. CVSS 漏洞评分系统:用于评估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风险。
CVSS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包含一系列指标,如攻击复杂性、
攻击向量、影响范围等,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计算出漏洞的风险得分。
4. NIST 风险评估框架: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提供的一种风险评估框架。
该框架结合了几种评估方法,通过识别、保护、检测、应对和恢复五个阶段来评估整体的安全风险。
5. ISO 27005 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一项标准,
用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基于风险管理循环,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视,以确保信息安全的持续性。
这些评估标准都帮助组织和专业人士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从而提供指导和基准来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决策。
风险评分准则范例
![风险评分准则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4d3aad65ce05087632134b.png)
5 评 分 标 准 结 果 等 级 4 3 2 1
经济损失超过50万元 30万元≤经济损失<50万元 10万元≤经济损失<30万元 1万元≤经济损失<10万元 1万元以下 备注:将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结果统 一转化为经济方面的损失结果进行评估。
5 可 能 性 等 级 4 3 2 1
III III III III III 1
II II III III III 2
I II II III III 3
I I II II III 4
I I I II III 5
结果等级(严重程度)
风险评分准则(例) 5 可 评 能 分 性 标 等 准 级 4 3 2 1 每日发生1次 每周发生1次 每月发生1次 每年发生1次 几乎不发生或超过1年发生1次
风险评分指标
![风险评分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ceefcea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0.png)
风险评分标准风险发生可能性评分标准
风险影响程度评分标准
现有控制程度有系统管控措施,
能够参照执行
有手工管控措施,
基本能够执行
有系统管控措施,但
管控措施可能失效
有系统管控措施,但
经常无法执行
无任何管控措施,并已
经造成损失或风险
法律可能存在轻微的违
法问题
违反法规,伴随着
罚款或诉讼
违反法规,导致当地
政府的调查或诉讼
严重违反法规,导致
当地政府的调查或
重大诉讼;或大规模
的公众诉讼
严重违反法规,导致中
央政府的调查或重大诉
讼;或大规模的公众诉
讼,使当地经济、社会
活动受到影响
风险广度企业
日常
运行
定性
评估
风险事件发生后,
会对个体下属成员
企业产生影响;或
仅属于个体下属成
员企业风险;
风险事件发生后,
会对个体下属成员
企业产生影响;或
仅属于部分下属成
员企业风险
风险事件发生后,会
对全部下属成员企业
产生影响;或属于全
部下属成员企业风险
风险事件发生后,会
对集团层面以及部
分下属成员企业产
生影响;或属于集团
层面以及部分下属
成员企业风险
风险事件发生后,会对
全集团企业产生影响;
或属于全集团企业风险
备注:风险影响程度判断标准中企业声誉、财产损失、运营风险、风险广度各占风险影响程度的25%,每个风险的风险影响程度最终得分为25%*(企业声誉+财产损失+运营风险+风险广度)。
风险评估标准
![风险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4c086f26294dd88d0d26b29.png)
弥补的损害
令企业/部门失 去继续运作的能 力或造成部门目 标无法达成
错误信息可能会导 致信息使用者做出 截然相反的决策, 造成不可挽回的决 策损失
对系统数据的完整性造成致命 性威胁,数据的非授权改动会 对业务运作造成灾难性损失。 对业务正常运营造成灾难性影 响,致使所有业务操作中断
监管考虑吊销 业务执照
定量标准 财务损失标准
声誉影响标准 客户影响标准
定性标准 营运影响标准 信息错报影响
信息系统对数据完整性 及业务运营的影响
监管影响
灾难 严重 中等 轻微 近乎没有
5
负面消息流传各处,
公众机关高度关注,
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
政府或监管机构介 入,引起重大诉讼,
造成大量客户流 失或极度不满
对企业形象造成难以
对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具有重大
4
损失在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1000万
负面消息引起公众关 造成大量客户不
注,对企业形象造成 满或少数客户非
重大损害
常不满
对企业/部门运 营或目标达成造 成重大影响
错误信息可能会导 致使用者做出重大 的错误决策
影响,数据的非授权改动会给 业务运作带来重大损失或造成 财务记录的重大错误。对业务 正常运营造成重大影响,致使
负面消息在企业内部 小范围流传,企业声 誉基本没有受损
客户几乎没有感 觉
对企业/部门运 营或目标达成影 响程度十分轻微
对内、外部信息使 用者不会产生影响
对系统数据完整性不会产生影 响。对业务正常运营没有产生 影响
一般反馈,未 受到调查和罚 款
对系统数据完整性具有一定影 响,数据的非授权改动对业务 运作带来一定的损失及对财务 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 影响。对业务正常运营造成一 定影响,致使业务操作效率低 下 对系统数据完整性会产生有限
风险评估评分标准
![风险评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9f028d7b9f3f90f76c61bf7.png)
6.2风险评估的参数和标准依据下述参数和标准决定各风险级别的数值,并确定风险评估结果(RAR)和工作重点。
6.2.1风险发生概率(ROP)率就界定为“非常高”,数值为10。
6.3.2 风险严重性(RS)风险严重性界定危险发生后造成的伤害的严重程度。
可利用下表界定风险严重性。
1. 可致轻微损伤,需急救处理,耽误很少的工作时间。
比如轻微的割伤、头痛或刺激。
2. 可致非损失时间事故(<24小时):需要医学处理的损伤或短暂病痛。
比如需要缝合的伤口、需要请专家(放射科医师、眼科医师等)会诊的损伤。
3. 可致阻止进行正常工作的损失时间事故或疾病。
4. 可致严重事故,致使永久性残疾或慢性重度疾病。
5. 事故或疾病可致死亡。
6.3.3 界定风险级别(RL)风险评估由计算的风险级别(RL)决定,计算过程中考虑风险发生概率(ROP)及风险严重性(RS),依照以下标准公式求得:RL = ROP×RS6.3.4 处于风险中的人数(PUR)可能遭遇危险影响的人员数目是风险量化的一个必要参数,在计算风险级别时考虑该数字。
须在工作(Job)水平界定人员数目。
该工作的工作站和作业涉及的人数同工作水平界定的人数。
按照以下方式计算数值:1个工人:................... ..12-3个工人: (2)4-5个工人: (3)6-10个工人: (4)> 11: (5)6.3.5 控制和监测(C)定期控制和监测–备案–后续整改跟进 0定期控制和监测–备案–没有后续整改 (2)定期控制和监测–没有及时备案- 没有后续整改 (4)没有定期控制和监测 (6)6.3.6发生损失时间或非损失时间事故和职业病的例数(ADF)在ADF一栏中填写的数字是最近3年内事故和职业病例数的2倍。
填写某工作、工作站或作业的ADF数字时,指的是发生在该工作站或生产线的风险所致的非损失时间事故、损失时间事故和疾病数目。
6.3.7 法律责任(LO)法律责任或内部规章引发的责任也要求进行风险评估。
framingham风险评分标准
![framingham风险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904796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3.png)
framingham风险评分标准Framingham风险评分是一种评估个体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工具,其标准包括以下指标:
1.年龄:每增加一年,风险增加1%。
2.性别:男性比女性有稍微增加的风险。
3.血压: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风险增
加一倍。
4.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增加30mg/dl,
风险增加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减少
30mg/dl,风险增加2%。
5.吸烟状况:当前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风险增加2倍。
6.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风险增加30%。
根据这些指标,将个体的风险因素与基准值进行对比,例如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同样,血压和血脂水平也是决定心脏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吸烟和糖尿病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根据Framingham风险评分,个体的风险可以被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对于高风险个体,可能需要更加积极的干预措施,如改变生活方式、使用药物等。
而对于低风险个体,可能只需要进行定期
的健康检查和监测。
这种评分有助于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策略。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评分标准可能会根据个体情况有所不同。
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文献。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评分标准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6aec69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8.png)
一、总体要求(25分)1. 依据性(5分):应急预案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2. 适用性(5分):应急预案是否适用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源。
3. 完整性(5分):应急预案是否包含事故预防、应急响应、事故处理、恢复重建等全部环节。
4. 可操作性(5分):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应急物资、应急措施等。
5. 适时性(5分):应急预案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
二、事故预防(25分)1. 风险识别(5分):是否全面识别和评估本单位的环境风险,包括潜在的环境污染事故。
2. 风险控制(5分):是否针对识别出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
3. 预警系统(5分):是否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环境风险。
4. 预防措施(5分):是否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
5. 应急演练(5分):是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应急响应(30分)1. 应急组织(5分):是否建立明确的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
2. 通信联络(5分):是否建立畅通的通信联络系统,确保应急信息及时传递。
3. 人员培训(5分):是否对应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 应急物资(5分):是否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响应的有效性。
5. 应急措施(10分):是否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包括事故现场处理、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四、事故处理(20分)1. 事故调查(5分):是否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2. 事故处理(5分):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3. 信息公开(5分):是否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通报事故情况。
4. 责任追究(5分):是否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03附表1GSP质量风险系数参数评分标准
![03附表1GSP质量风险系数参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c22388a58da0116d17493a.png)
2020年GSP质量风险系数评定标准
风险评估是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发生
的可能性,确定风险系数和等级。
1、风险系数=发生严重性指数值*发生可能性指数值
2、风险等级:低风险(一般风险):1-5;可接受
中等风险:6-10;不可接受
高风险:12-25;不可接受
1)、低风险是可接受风险,可不主动采取风险干预措施,
2)、中等风险是合理风险,通过实施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得以
降低,达到接近可接受水平,
3)、不可接受风险,指风险可能导致严重伤害,必须采取有效
干预措施,以规避风险发生。
(1)、风险发生的严重性
风险评估首先是分析和评估风险严重性,包括损失的大小、涉及范围和持续时间,及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划分为: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决定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可能性可划分为:
(3)、确定风险系数与等级
根据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风险系数和等级,风险系数和等级可分为:。
风险评估标准
![风险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5b7e59a6137ee06eef91811.png)
风险评估项目风险评估标准与说明
风险评级主要是从每个风险点的发生可能性和其一旦发生后对公司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针对每一个风险点,评分人将分别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分值,最终综合评分则为这两方面得分的乘积。
即:
风险综合评分=风险发生可能性x风险影响程度
1、风险发生可能性
风险发生可能性:指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频率。
在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时,可从相对发生概率和绝对发生次数两个指标考虑,进行评分:
1)该风险相对发生概率
1
上购买10次同样的产品,只发现其中1个是假冒伪劣产品,则假冒伪劣产品风险发生的概率为10%而不是100%。
2)该风险绝对发生次数
2、风险发生影响程度
风险发生影响程度:指风险失去控制后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程度,影响包括对公司人、财、物及持续发展的影响、政治、社会、环境
2
影响,等等。
对于风险的评估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并关注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风险。
从以下定量或定性的任意一方面进行考虑,并给出相应分值。
如果您判断一项风险涉及到两个方面或以上,则以评分最高者的分值作为影响程度的填写分值。
(取其高原则)
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分析(以下数据仅为评分的参考标准,请打分人员根据经验自行评判):
3
4
5
6
7。
项目风险评估评分标准
![项目风险评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ef27b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1.png)
项目风险评估评分标准在项目管理中,风险评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评估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项目风险评估评分标准,并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类项目的通用标准。
一、风险概率风险概率评分是对项目中出现风险的概率进行评估。
在评估风险概率时,可以根据过往的经验和专业判断,结合项目的特征和环境来给出评分。
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分:1. 高概率:该风险几乎是肯定会发生的,无法避免或减少。
2. 中概率: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低概率: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二、风险严重性风险严重性评分是对项目中出现的风险所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风险严重性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 高严重性:该风险发生后,会对项目的关键目标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导致项目无法继续或产生重大经济损失。
2. 中严重性:该风险发生后,会对项目的某些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整个项目造成重大损失。
3. 低严重性:该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适当的控制措施进行应对,并不会对项目进度和成本造成重大影响。
三、风险控制难度风险控制难度评分是对项目中出现风险后,控制和管理该风险所需的难度进行评估。
在评估风险控制难度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 高难度: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难度极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源,且控制效果难以保证。
2. 中难度: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力和资源,但可通过一定的努力来保证控制效果。
3. 低难度: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较为简单,无需过多的投入,且控制效果容易得到保证。
四、风险评分计算在评估完风险概率、风险严重性和风险控制难度后,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项目风险评分:风险评分 = 风险概率 ×风险严重性 ×风险控制难度根据评分结果,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类:1. 高风险:评分在某一高水平以上的项目风险,需要采取紧急且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以避免对项目造成严重影响。
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40a53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0.png)
风险评价标准一、引言风险评价是对潜在风险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和分析,旨在识别和量化可能对项目、产品或组织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价的标准格式,包括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方法、指标等内容。
二、目的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潜在风险,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这些风险。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提前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降低项目、产品或组织面临的风险。
三、范围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评价的对象:明确评价的是哪个项目、产品或组织。
2. 风险评价的时间范围:确定评价的起止时间,以便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3. 风险评价的内容:明确评价的重点是哪些方面的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
四、方法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已有的风险评价结果和方法,为评价提供参考。
2. 专家咨询: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评估,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意见,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如历史数据、统计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 风险矩阵:使用风险矩阵来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
五、指标在风险评价中,常用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概率: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使用概率或百分比来表示。
2. 风险影响:评估风险发生后对项目、产品或组织的影响程度,可以使用评分或描述性语言来表示。
3. 风险优先级: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以便确定应对风险的紧急程度。
4.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影响。
六、结论风险评价是项目、产品或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潜在风险。
本文介绍了风险评价的标准格式,包括目的、范围、方法、指标等内容。
安全风险辨识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安全风险辨识检查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14aa0cf76eeaeaad1f330d6.png)
安全风险辨识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检查项目及标准标准分评分标准扣分实得分基础保障1.建立风险辨识制度。
2.各级安全风险辨识职责清晰。
3.明确各类辨识的方式方法。
4.建立定期考核奖惩机制。
5.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
6.明确各类风险等级标准。
301.无制度扣5 分,制度不完善扣2 分。
2.责任不明确扣2 分。
3.辨识方式方法不明确一处扣1分。
4.信息传递不畅通扣2 分。
5.风险等级划分不合理扣2分。
现场执行1.员工掌握风险辨识相关规定要求和辨识方法。
2.各专业、各场所、各岗位严格按规定执行所要求的安全风险辨识。
3.现场无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
4.现场风险辨识表格、记录等填写内容齐全,表述准确。
5.辨识出的安全风险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置。
6.考核期内无因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造成的责任事故。
501.现场员工对本岗位工种风险辨识不熟悉一人次扣0.5 分。
2.现场未按规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一处扣2 分,有遗漏的一次扣1 分。
3.现场存在较大以上风险的一处扣2 分。
4.现场表格、记录等资料填写不合格一处扣0.5 分。
5.辨识出的风险未进行处置的每处扣2 分,未形成闭合的每处扣0.5 分。
6.发生安全风险辨识责任事故的一次扣5 分。
2018 年 6 月得分:评分人:资料管理理1.建立安全风险辨识专项档案。
2.明确专人负责辨识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
3.不同类别辨识资料明确相应的保存期限。
4.辨识资料齐全,无丢失。
5.各类辨识报告、表格、记录等资料内容填写符合要求,表述准确。
201.未建立安全风险辨识专项档案的扣3 分。
2.无专人管理的扣2 分。
3.辨识资料存档期限不合理扣2 分。
4.存档不及时、不齐全的扣1分。
5.表格、记录等资料填写不合格一处扣0.5 分。
风险评估等级
![风险评估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f51fe11bdaef5ef7bb0d3c71.png)
风险等级确定标准表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
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
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控制效果等级评定使用如下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
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
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风险评估等级
![风险评估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fd37bd85a58da0116c174972.png)
风险等级确定标准表评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结果的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不易发现或危害已经5 几乎不能避免会导致巨大损失,出现法规风险爆发后必须专项检查才能发现4 经常会出现会出现较大损失,出现不良信誉内审、排查时才能发现3 偶尔会出现会出现较小损失,造成不良影响日常检查就能发现2 非常少的出现会出现微小损失,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很快能发现1 基本不可能出现几乎不产生损失即时能够发现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 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 分为低风险,20-30 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 分为高风险。
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 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 分为低风险,20-30 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 分为高风险。
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控制效果等级评定使用如下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评分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5 几乎不能控制会导致巨大损失,出现法规风险存有较大隐患,会延续下去4 能被较小程度的控制会出现较大损失,出现不良信誉存有一定隐患,会延续下去3 能被较大程度的控制会出现较小损失,造成不良影响存有较小隐患,会延续下去2 能被绝大程度的控制会出现微小损失,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存有较小隐患,无延续性1 能被完全的控制几乎不产生损失不再存有任何隐患,无延续性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 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 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 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 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
风险评估等级
![风险评估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343f833352ea551810a6875a.png)
风险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
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
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控制效果等级评定使用如下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
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
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
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人死亡、重伤或受伤,或 无人死亡或重伤,对3~10以 对2(含)人以内人员健康造 内人员健康造成损害 成损害或损伤较小 对整体战略目标的影响很小 局部工作受到阻碍,对整体 战略目标的影响较小
持续健康发展
对公司商誉、地位、形象没 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企业形象
对公司商誉、地位、形象造 成暂时的负面影响,且影响 程度较低
发生概率为30% - 70%
发生概率为70% - 90%
发生概率为90%以上
价标准——风险影响程度
3-中等 对公司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 在100万-300 万之间 造成1人死亡或6人以内重 伤,或对10~20人员健康造 成损害 某些部门功能受到影响,阶 段性目标或某些业务板块目 标实现发生困难,影响到整 体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对公司商誉、地位、形象造 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 影响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 4-严重 对公司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 在300万~1000万元之间 造成2人死亡或6~8 人重 伤,或导致20~30人职业病 企业正常持续经营受到很大 影响,企业整体战略目标较 难实现 对公司商誉、地位、形象造 成严重不良影响,要消除这 种影响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要 付出很高的代价 5-非常严重 对公司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 在1000万元以上 造成3(含)人以上死亡,或 9(含)人以上重伤,或导致 30人以上严重的职业病 企业经营发生严重亏损,企 业整体战略目标很难实现
评价标准——风险发生可能性
1-极低 在公司现有的管理水平、人 员结构素质和管控手段条件 适用于判断在日常运营 下,风险事件基本不会发 中风险发生的频率 生,仅在例外情况下可能发 生 适用于重大灾难事故
评分
2-较低 在公司现有的管理水平、人 员结构素质和管控手段条件 下,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较低
定性方法
今后10年内发生的可能少于1 今后5-10年内可能发生1次 次
定量方法
适用于可以通过历史数 据统计出一定时期内风 发生概率10%以下 险发生概率的风险
发生概率为10% - 30%
评价标准——风险影响
评分 经济价值
1-轻微 对公司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 在10万元之内 2-较小 对公司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 在10~100万元之间
——风险发生可能性
3-中等 在公司现有的管理水平、人 员结构素质和管控手段条件 下,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一 般 今后2-5年内可能发生1次 4-较高 在公司现有的管理水平、人 员结构素质和管控手段条件 下,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很高 今后1年内可能发生1次 5-很高 在公司现有的管理水平、人 员结构素质和管控手段条件 下,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非 常高 今后1年内至少发生1次
对公司商誉、地位、形象造 成严重不良影响,很难、甚 至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