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全套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全套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 分配律:a(b+c) = ab + ac-结合律:(a+b)+c=a+(b+c)- 因式分解:ab+ac = a(b+c)-二次方差:(a+b)(a-b)=a^2-b^2- 三次方差:a^3 + b^3 = (a+b)(a^2-ab+b^2)- 一次方程求解:ax + b = 0 => x = -b/a- 二次方程求解:ax^2 + bx + c = 0 => x = (-b±√(b^2-4ac))/(2a)- 三次方程求解:ax^3 + bx^2 + cx + d = 0 => 需用牛顿法等等2.几何公式-周长:正方形周长=4×边长矩形周长=2×(长+宽)圆周长=π×直径-面积: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矩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高/2圆面积=π×半径^2-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积=圆面积×高圆锥体积=圆面积×高/3-相似三角形面积比:AB/CD=BC/EF=AC/DE-圆的性质:正切与切线垂直相等弧所对的圆心角是相等的相等弧的扇形所对的弧长和扇形的面积也相等3.概率公式-事件的概率:P(A)=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的样本空间次数-对立事件:P(A')=1-P(A)-全概率公式:事件B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为P(A)×P(B,A),而总概率为P(A)-乘法公式:两个同时发生的独立事件A和B的概率为P(A∩B)=P(A)×P(B)-加法公式:两个互不相容(即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A和B的概率为P(A∪B)=P(A)+P(B)4.超越函数的公式- e^x、e^(-x)、ln(x)、log(x)等函数的展开公式-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和倍角公式-反三角函数的公式-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展开公式5.统计学公式-平均值:平均值=总和/总数-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总数是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总数是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均值-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范围为-1到1,接近1表示正相关,接近-1表示负相关,接近0表示无关。
初中数学78个公式

初中数学78个公式以下是初中数学常见的78个公式(按照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类):1.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a + b)$2. 比例相等:$\frac{a}{b} = \frac{c}{d}$3. 二次根式:$\sqrt{a} \cdot \sqrt{b} = \sqrt{ab}$4. 平方根的开平方:$(\sqrt{a})^2 = a$5. 次方公式:$a^n \cdot a^m = a^{n + m}$6. 分指数:$\frac{a^n}{a^m} = a^{n - m}$7. 平方和分解:$a^2 + b^2 + 2ab = (a + b)^2$8. 平方差分解:$a^2 - b^2 = (a + b)(a - b)$9. 平方差和分解:$a^2 + b^2 - 2ab = (a - b)^2$10.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11.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12. 一元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13. 直线方程:$y = kx + b$14. 平行线的性质:$k_1 = k_2$15. 垂直线的性质:$k_1 \cdot k_2 = -1$16. 直线的截距式:$\frac{x}{a} + \frac{y}{b} = 1$17. 圆的标准方程:$(x - a)^2 + (y - b)^2 = r^2$18. 圆心坐标公式:$(a, b)$19. 圆的半径:$r$20. 弧长:$L = 2\pi r$21. 扇形面积公式:$S = \frac{\theta}{360^\circ} \pi r^2$22. 正方形的周长:$P = 4a$23. 正方形的面积:$S = a^2$24. 长方形的周长:$P = 2(a + b)$25. 长方形的面积:$S = ab$26. 三角形的周长:$P = a + b + c$27. 三角形的面积:$S = \frac{1}{2}bh$28.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2 + b^2 = c^2$29. 等腰三角形的斜边:$2l = b$30. 锐角三角形的高:$h = b\sin A$31. 五边形的内角和:$(n - 2) \cdot 180^\circ$32. 正多边形的内角和:$(n - 2) \cdot 180^\circ$33. 两角之和的三角函数:$\sin(A \pm B) = \sin A \cos B \pm\cos A \sin B$34. 两角之差的三角函数:$\cos(A \pm B) = \cos A \cos B \pm\sin A \sin B$35. 两角之和的正切函数:$\tan(A \pm B) = \frac{\tan A \pm\tan B}{1 \mp \tan A \tan B}$36. 同角三角函数之商:$\tan A = \frac{\sin A}{\cos A}$37. 逆三角函数关系:$\sin^{-1} (\sin A) = A$,$\cos^{-1}(\cos A) = A$,$\tan^{-1} (\tan A) = A$38. 二项式定理:$(a + b)^n = \binom{n}{0} a^n + \binom{n}{1} a^{n - 1}b + \binom{n}{2} a^{n - 2}b^2 + \ldots + \binom{n}{n - 1} ab^{n - 1} + \binom{n}{n} b^n$39.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_n = a_1 \cdot q^{n - 1}$40.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_n = a_1 + (n - 1)d$4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 = \frac{n}{2}(a_1 + a_n)$42. 任意项数列求和公式:$S_n = \frac{a_1 + a_n}{2} \cdot n$43. 数列首项:$a_1$44. 数列公差:$d$45. 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d = \sqrt{(x_2-x_1)^2 +(y_2-y_1)^2}$46. 连续整数的和:$S_n=\frac{n}{2}(a_1+a_n)$47. 无穷等差数列的和:$S = \frac{a_1}{1 - q}$48.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P = 2(a + b)$49.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 bh$50. 梯形的面积:$S = \frac{1}{2}(a + b)h$51. 梯形的内角和:$(n - 2) \cdot 180^\circ$5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 B + C = 180^\circ$53.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A' + B' + C' = 360^\circ$54. 三角形的内心:$(x, y)$55. 三角形的外心:$(x, y)$56. 三角形的重心:$(x, y)$57. 三角形的垂心:$(x, y)$58. 反比例函数:$y = \frac{k}{x}$59. 弧度与角度的转换:$360^\circ = 2\pi \ rad$60.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sin x = \frac{y}{r}$,$\cos x =\frac{x}{r}$,$\tan x = \frac{y}{x}$61. 负数的平方:$(-a)^2 = a^2$62. 模的性质:$|x| = \begin{cases} x, &x \geq 0\\ -x, &x < 0 \end{cases}$63. 绝对值基本不等式:$|a + b| \leq |a| + |b|$64. 定义域:$x$65. 值域:$y$66. 最大值:$y_\text{max}$67. 最小值:$y_\text{min}$68.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 = \frac{1}{2}ab$69. 多边形的外角和:$360^\circ$70. 多边形的内角和:$(n - 2) \cdot 180^\circ$71. 渐进线:$y = ax + b$72. 正数的倒数:$\frac{1}{a}$73. 反函数的定义:$f(f^{-1}(x)) = x$,$f^{-1}(f(x)) = x$74. 递增函数:$x_1 < x_2, f(x_1) < f(x_2)$75. 递减函数:$x_1 < x_2, f(x_1) > f(x_2)$76. 弧长的比例:$\frac{S}{L} = \frac{\theta}{360^\circ}$77. 圆周角的比例:$\frac{\theta}{360^\circ} = \frac{L}{2\pi r}$78. 英寸与厘米的换算:$1 \text{ inch} = 2.54 \text{ cm}$这些公式在初中数学中是最常见和最基础的公式,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必背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必背1.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解的公式:x = (-b±√(b^2-4ac))/(2a)。
2.平方差公式:(a+b)(a-b)=a^2-b^23. 乘法分配律:a(b+c) = ab + ac。
4.加法交换律:a+b=b+a。
5. 乘法交换律:ab = ba。
6.加法结合律:(a+b)+c=a+(b+c)。
7.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8.分数的四则运算:相加:a/b + c/d = (ad + bc)/bd。
相减:a/b - c/d = (ad - bc)/bd。
相乘:a/b * c/d = ac/bd。
相除:(a/b) / (c/d) = ad/bc。
9.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小数转百分数:小数×100%。
百分数转小数:百分数÷100。
10.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总和÷数量。
11.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长+宽)。
12.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
13.圆的周长:周长=2πr,其中r为半径。
14.圆的面积:面积=πr^215.三角形的周长:周长=边1+边2+边316.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底×高÷217.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b^2=c^218.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19.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 × cosA。
20. 三角形的正切定理:tanA = 边长垂直于A的边长/边长邻接A的边长。
2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边相等,两角相等。
底角相等(与底边对应的角)。
底边的中线同时也是高。
2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
三个内角都是60度。
23.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其中n为边数。
24.切线与弦的关系:弦长×弦长=切线长×弦长。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版)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乘法与因式分解① $(a+b)(a-b)=a^2-b^2$② $(a\pm b)^2=a^2\pm 2ab+b^2$③ $(a+b)(a^2-ab+b^2)=a^3+b^3$④ $(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① $a^1=a$⑥ $a^{-n}=\frac{1}{a^n}$② $a^{\frac{1}{n}}=\sqrt[n]{a}$③ $(a^m)^n=a^{mn}$④ $a^m\times a^n=a^{m+n}$⑤ $\frac{a^m}{a^n}=a^{m-n}$⑦ $a^0=1(a\neq 0)$特别地:$a^{\frac{1}{2}}=\sqrt{a}$3.二次根式① $\sqrt{a^2}=a(a\geq 0)$② $|\pm a|=|a|$③ $\sqrt{ab}=\sqrt{a}\sqrt{b}$④ $\sqrt{a+b}=\sqrt{a}\sqrt{b}(\text{其中}a>0,b\geq 0)$4.三角不等式a|-|b|\leq |a\pm b|\leq |a|+|b|(\text{定理})$;加强条件:$||a|-|b||\leq |a\pm b|\leq |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a+b|\leq |a|+|b|$;$|a-b|\leq |a|+|b|$;$|a|\leq b\iff -b\leq a\leq b$;a-b|\geq |a|-|b|$;$-|a|\leq a\leq |a|$;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1+2+3+4+5+6+7+8+9+\cdots+n=\frac{n(n+1)}{2}$;1+3+5+7+9+11+13+15+\cdots+(2n-1)=n^2$;2+4+6+8+10+12+14+\cdots+(2n)=n(n+1)$;1^2+2^2+3^2+4^2+5^2+6^2+7^2+8^2+\cdots+n^2=\frac{n(n +1)(2n+1)}{6}$;1^3+2^3+3^3+4^3+5^3+6^3+\cdots+n^3=\frac{n^2(n+1)^2} {4}$;1\times 2+2\times 3+3\times 4+4\times 5+5\times 6+6\times 7+\cdots+n(n+1)=\frac{n(n+1)(n+2)}{3}$;6.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是$x=\frac{-b\pm\sqrt{b^2-4ac}}{2a}$,其中$\Delta=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与代数1.数与式1) 实数实数具有以下性质:①实数a的相反数是-a,实数a的倒数是1/a(a≠0);②实数a的绝对值:当a>0时,|a|=a;当a=0时,|a|=0;当a<0时,|a|=-a。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当a≥0,b≥0时,√(ab)=√a×√b;当a≥0,b>0时,√(a/b)=√a/√b;②二次根式的性质:当a≥0时,√(a²)=a;当a<0时,√(a²)=-a。
2) 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m、n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 (a≠0,m、n为正整数,m>n);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b)^n=a^n×b^n(n 为正整数);④零指数:a^0=1(a≠0);⑤负整数指数:a^-n=1/(a^n)(a≠0,n为正整数);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a+b)(a-b)=a²-b²;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a±b)²=a²±2ab+b²;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a/a×m=b/b×m,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②分式的乘法法则:a/c×b/d=a×b/c×d(a、b、c、d≠0);③分式的除法法则:a/c÷b/d=a/c×d/b(c、d≠0);④分式的乘方法则:a/c)^n=a^n/c^n(n为正整数);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c/b=(a±c)/b;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c/d=(ad±bc)/bd(b、d≠0)。
初中数学各种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各种常用公式大全初中数学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公式。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出初中数学中各种常用公式大全。
1. 直线方程:点斜式:y - y1 = k(x - x1)斜截式:y = kx + b截距式:x/a + y/b = 12. 二次函数:标准式:y = a(x - m)² + n顶点式:y = a(x - h)² + k一般式:y = ax² + bx + c3.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sin θ = 对边 / 斜边余弦函数:cos θ = 临边 / 斜边正切函数:tan θ = 对边 / 临边余切函数:cot θ = 临边 / 对边4. 平面几何:欧拉公式:V - E + F = 2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bh 正方形面积公式:S = a²长方形面积公式:S = ab圆面积公式:S = πr²圆周长公式:C = 2πr5. 空间几何:球体表面积公式:S = 4πr²球体体积公式:V = (4/3)πr³直角坐标系中两点距离公式:d = √((x2-x1)² + (y2-y1)² + (z2-z1)²)6. 概率统计:全概率公式:P(A) = P(A|B1)P(B1) + P(A|B2)P(B2) + ... + P(A|Bn)P(Bn) 贝叶斯公式:P(B|A) = P(A|B)P(B) / [P(A|B)P(B) + P(A|Bc)P(Bc)]期望公式:E(X) = ∑xiP(xi)方差公式:Var(X) = E(X²) - [E(X)]²以上就是初中数学各种常用公式的大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不同的题型,运用不同的公式,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大全一、代数部分。
1. 有理数。
-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 - b=a+(-b)。
-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a÷ b =a×(1)/(b)(b≠0)。
2. 整式。
- 同底数幂相乘:a^m· a^n=a^m + n(m,n为正整数)。
- 同底数幂相除:a^m÷ a^n=a^m - n(a≠0,m,n为正整数且m>n)。
- 幂的乘方:(a^m)^n=a^mn(m,n为正整数)。
- 积的乘方:(ab)^n=a^nb^n(n为正整数)。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m(a + b)=ma+mb。
-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a + b)(c + d)=ac+ad+bc+bd。
- 平方差公式:(a + b)(a - b)=a^2-b^2。
- 完全平方公式:(a± b)^2=a^2±2ab + b^2。
3. 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 + b = 0(a≠0),其解为x=-(b)/(a)。
4. 二元一次方程组。
- 代入消元法: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 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5. 一元二次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 + c = 0(a≠0)。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1.二次根式的化简公式:√(a*b)=√a*√b√(a/b)=√a/√b√(a^2*b)=a*√b2.平方差公式:(a+b)*(a-b)=a^2-b^2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边长*高/2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公式: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边长比的平方5.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底边长*高/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长*高7.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长+下底长/2*高8.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π*半径^29.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2*π*半径10.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首项+末项)*项数/21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首项*(1-公比^n)/(1-公比)1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的和:c^2=a^2+b^213.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 / sinA =b / sinB =c / sinC14.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c^2 = a^2 + b^2 - 2ab * cosC15.正切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tanA = sinA / cosA16.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的距离=√[(x2-x1)^2+(y2-y1)^2]17.相反数与倒数的关系:a的相反数为-a,a的倒数为1/a18.两数之和的平方差公式:(a + b)^2 - (a - b)^2 = 4ab19.根式的乘法公式:√a*√b=√(a*b)20.根式的除法公式:√a/√b=√(a/b)。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1. 一次函数的公式:y = kx + b ,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2.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h,k),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k为顶点的纵坐标。
3.二次函数的轴对称线公式:x=h,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
4. 二次函数的判别式:Δ = b^2 - 4ac ,其中a、b、c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5.二次函数的解的公式:x=(-b±√Δ)/(2a),其中a、b、c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6.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角的度数。
7. 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角的余弦。
8. 三角函数的正切公式:tanA = sinA / cosA ,其中A为角度。
9.平方差公式:(a+b)(a-b)=a^2-b^2,其中a、b为变量。
10. 平方和公式:(a + b)^2 = a^2 + 2ab + b^2 ,其中a、b为变量。
11. 立方差公式:(a + b)(a^2 - ab + b^2) = a^3 + b^3 ,其中a、b为变量。
12.代数因式分解公式:x^2-y^2=(x+y)(x-y),其中x、y为变量。
13. 余弦的和差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其中A、B为角度。
14. 正弦的和差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其中A、B为角度。
15. 余切的和差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 / (1 ∓tanAtanB) ,其中A、B为角度。
16.相反数的和等于零:a+(-a)=0,其中a为实数。
17.加减相同数等于零:a+(-a)=0,其中a为实数。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表以下是一些初中数学公式的大全表,供您参考:1. 平方差公式:a^2-b^2=(a+b)(a-b)2.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3. 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4. 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5. 完全立方公式:a^3±3a^2b+3ab^2±b^3=(a±b)^36.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bsinC7. 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8. 两角差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9. 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10. 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11.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1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13. 梯形的面积公式:S=1/2(上底+下底)×高14. 圆周长公式:C=πd=2πr15. 圆的面积公式:S=πr^216. 扇形面积公式:S=1/2lr=πr^2×n/360°17.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公式:∠A=90°18. 旁切圆半径公式:r=(a+b-c)/219. 旁切圆直径公式:d=2r20. 三角函数定义式:sinA=∠A的对边/斜边cosA=∠A的邻边/斜边tanA=∠A的对边/∠A的邻边cotA=∠A的邻边/∠A的对边21. 三角函数关系式:tanA=-cotA sinA cosA=-cosA sinA tanA cosA=sinA22. 三角函数诱导式:sin(π/2-A)=cosA cos(π/2-A)=sinA tan(π/2-A)=cotA cot(π/2-A)=ta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tan(π/2+A)=-cotA cot(π/2+A)=-ta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tan(π-A)=-tanA cot(π-A)=-cot23.三角函数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 cos2A=cos^2A-sin^2A=1-2sin^2A=2cos^2A-1 tan2A=(2tanA)/(1-tan^2A)24.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sin^2A=(1-cosA)/2 cos^2A=(1+cosA)/2 tan^2A=(1-cosA)/(1+cosA) cot^2A=(1+cosA)/(1-cosA)25. 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sinAcosB=sin(A+B)+sin(A-B) cosAsinB=sin(A+B)-sin(A-B) cosAcosB=cos(A+B)-sin(A-B) sinA sinB=sin(A+B)+sin(A-B)26.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27.三角函数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28.三角函数万能公式:sinα=(-1)^(j+1)*2^(j+1)*a^(j+1)/(2^(j+1)*a^(j+1)+2^(j)*a^(j))cosα=2^(j)*a^(j)/(2^(j+1)*a^(j+1)+2^(j)*a^(j)) tanα=(-1)^(j+1)*a/(2^(j)*a^(j+1))29. 三角函数倒数公式: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30. 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in A = 对边/ 斜边cos A = 邻边/ 斜边tan A = 对边/ 邻边31. 诱导公式:sin(π/2-a)=cosa cos(π/2-a)=sina32. sin(π/2+a)=cosa cos(π/2+a)=-sina33. sin(π-a)=sina cos(π-a)=-cosa34. sin(π+a)=-sina cos(π+a)=-cosa35.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36. 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37. 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238. 扇形面积公式:S=(n/360)*π^2*r^239. 梯形面积公式:S=(a+b)*h/240. 圆形周长公式:C=2πr41. 圆形面积公式:S=πr^2。
初中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加减乘除基本法则加法法则:a+b=b+a,即加法满足交换律。
减法法则:a-b=-(b-a),即减法满足反交换律。
乘法法则:a×b=b×a,即乘法满足交换律。
除法法则:a÷b≠b÷a,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2.乘法运算法则分配律:a×(b+c)=a×b+a×c,即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
结合律:(a×b)×c=a×(b×c),即乘法满足结合律。
乘方法则:(a×b)²=a²×b²,即乘方的乘法法则。
3.除法运算法则除法分配律:a÷(b+c)=a÷b+a÷c,即除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
乘方运算法则:(a÷b)²=a²÷b²,即乘方的除法法则。
4.平方和平方根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即两数之和的平方等于其平方和加上两倍的积。
平方根公式:a²=b,当且仅当a=±√b。
5.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的解法:ax + b = c,x = (c - b) ÷ a。
6.二次方程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方程ax² + bx + c = 0当b² - 4ac > 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 (-b ±√(b² - 4ac)) ÷ 2a;当b² - 4ac =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 -b ÷ 2a;当b² - 4ac < 0 时,方程无实数根,解为虚数。
7.百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除以100;将小数转换为百分数,乘以100。
8.比例比例的计算:如果两个比例相等,即a:b=c:d,则称a与b的比是c与d的比,可以称作a与b成比例。
初中数学公式_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_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1.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和/数量2.质数公式质数是大于1且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
3.分数运算公式a/b + c/d = (ad + bc) / bda/b - c/d = (ad - bc) / bda/b × c/d = ac / bd(a/b) ÷ (c/d) = (ad) / (bc)4.百分比公式百分数%=(部分/整体)×100%5.比例公式a:b=c:d表示a与b的比例等于c与d的比例。
6.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a²+b²=c²7.二次方程的解公式对于ax² + bx + c = 0 的二次方程:x = (-b ± √(b² - 4ac)) / 2a8.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 斜边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 / 斜边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邻边9.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底×高10.余角公式sin(90° - θ) = cosθcos(90° - θ) = sinθtan(90° - θ) = cotθ11.半径和弧长关系公式弧长=弧度×半径12.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π×半径²13.三角形面积公式海伦公式:S=√(p×(p-a)×(p-b)×(p-c))其中,p=(a+b+c)/214.空间几何公式长方体体积:V=长×宽×高圆柱体体积:V=圆的面积×高球体体积:V=(4/3)×π×半径³1.分数运算: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化简和分数的比较等。
2.小数运算:包括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化简和小数的比较等。
3.百分数:包括百分数的运算、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换等。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初中数学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而数学公式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数学必背的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数学知识。
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3. 一次方程的解:对于方程$ax+b=0$,有$x=-\frac{b}{a}$4. 二次方程的解:对于方程$ax^2+bx+c=0$,有$x=\frac{-b\pm\sqrt{b^2-4ac}}{2a}$5. 负负得正: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是正数。
6. 负数平方等于正数:$(-a)^2=a^2$7. 数轴上的加减法:在数轴上,两个数的和等于它们在数轴上的距离的长度,两个数的差等于它们在数轴上的距离的长度。
8. 分配律:$a(b+c)=ab+ac$9. 结合律:$(a+b)+c=a+(b+c)$10. 交换律:$a+b=b+a$11. 分数的乘法:$\frac{a}{b}\times\frac{c}{d}=\frac{ac}{bd}$12. 分数的除法:$\frac{a}{b}\div\frac{c}{d}=\frac{a}{b}\times\frac{d}{c}=\frac{ad}{bc}$二、几何公式1.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2. 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即$S=\pi r^2$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底为b,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即$S=\frac{1}{2}bh$4.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设等腰三角形的底为b,高为h,则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即$S=\frac{1}{2}bh$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设平行四边形的底为b,高为h,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即$S=bh$6. 立方体的体积公式:立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即$V=a^3$7. 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直角边的长度与斜边的比等于较短直角边的长度与斜边的比,即$\frac{a}{c}=\frac{b}{a}$8. 任意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有$\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2R$,其中R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1.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设点A(x1,y1)和点B(x2,y2),则AB的距离为√((x2-x1)²+(y2-y1)²)。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公式:ax+b=0,则方程的解为x=-b/a。
3.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其中a≠0,方程的解为x=(-b±√(b²-4ac))/(2a)。
4.两点间的中点坐标公式:设点A(x1,y1)和点B(x2,y2),则AB的中点坐标为((x1+x2)/2,(y1+y2)/2)。
5. 平方差公式:(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
6.两角的和差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7.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底为a,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为S=1/2ah。
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其中an代表第n个项,a1代表首项,d代表公差。
9.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共有n项,求和公式为Sn=(a1+an)n/210.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r^(n-1),其中an代表第n个项,a1代表首项,r代表公比。
11.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r≠1):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共有n项,求和公式为Sn=a1×(r^n-1)/(r-1)。
12. 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13. 二次三项和公式:(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a+b)(a-b)=a²-b²。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两点A(x1,y1)和B(x2,y2)之间的距离公式为:d=√((x2-x1)²+(y2-y1)²)2.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一次函数y = kx + b的斜率公式为:k = (y2 - y1) / (x2 - x1)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次函数过点A(x1,y1)和斜率k,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y1=k(x-x1)4.四则运算规则:加法:a+b=b+a减法:a-b≠b-a乘法:a*b=b*a除法:a/b≠b/a其中a、b为任意实数5.平均数公式:对于一组数x1, x2, x3, ..., xn,平均数公式为:平均数 = (x1 + x2 + x3 + ... + xn) / n6.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面积:A=边长²矩形面积:A=长*宽三角形面积:A=0.5*底边长*高圆的面积:A=π*半径²椭圆的面积:A=π*长轴*短轴其中π取近似值3.147.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体积:V=长*宽*高立方体体积:V=边长³圆柱体体积:V=底面积*高圆锥体体积:V=1/3*底面积*高球体体积:V=4/3*π*半径³8.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公式: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相似,边长比为:AB/DE=BC/EF=AC/DF9.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公式: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相似,则面积比为:面积(ABC)/面积(DEF)=边长比²10.二次函数的求解公式: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的求解公式为:x = (-b ± √(b² -4ac)) / (2a)11.相反数与倒数的关系:一个数的相反数与它的倒数的关系为:相反数=-1×倒数12.平行线与楔形规则:若平行线AB和CD被截割成等份,相应的线段比相等,即:AC/BC=AD/BD13.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边长对应的角为a、b和c,则余弦定理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14.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边长对应的角为a、b和c,则正弦定理为:a/sinA = b/sinB = c/sinC15.钝角余弦定理:对于钝角三角形ABC,边长对应的角为a、b和c,则钝角余弦定理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16.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²A + cos²A = 1tgA = sinA/cosAcotgA = 1/tgA = cosA/sinA17.加法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 18.差法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19.幂函数的基本性质:x的n次幂与x的m次幂的乘积为:x^n·x^m=x^(n+m) x的n次幂除以x的m次幂为:x^n/x^m=x^(n-m)(x^n)^m=x^(n·m)20.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logb (a · c) = logb a + logb clogb (a / c) = logb a - logb clogb (a^n) = n · logb a。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大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常用的公式,包括但不限于平方差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等。
下面是一个初中数学各种公式的完整版,详细列举了常用公式及其应用。
一、代数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a^2-b^22.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解为:x=(-b±√(b^2-4ac))/2a3.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a1+an)×n/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4.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a1(1-q^n)/(1-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5.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设两点A(x1,y1)和B(x2,y2),则AB的距离为:√((x2-x1)^2+(y2-y1)^2)二、几何公式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
即a^2+b^2=c^22.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边长和对应的正弦值之间有如下关系:a/sinA=b/sinB=c/sinC。
3. 余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边长和对应的余弦值之间有如下关系:c^2=a^2+b^2-2ab·cosC。
4.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高。
-三角形海伦公式: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半周长为p=(a+b+c)/2,面积为S=√(p(p-a)(p-b)(p-c))。
5.圆的面积公式:设圆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为S=πr^2,其中π≈3.146.球的表面积公式:设球的半径为r,则球的表面积为S=4πr^27.球的体积公式:设球的半径为r,则球的体积为V=4/3πr^3三、概率公式1.事件的概率:设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为P(A),则事件A的概率为:P(A)=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的可能性。
2.互斥事件的概率:若两个事件A和B互斥且只能发生一个,则它们的概率满足P(AUB)=P(A)+P(B)。
初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1. 代数基本公式:-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如果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其中a ≠ 0) 的判别式 D = b^2 - 4ac 大于等于0,那么该方程的根为 x = (-b ± √D) / (2a)。
- 因式分解公式:a^2 - b^2 = (a + b)(a - b)。
- 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 b^2。
- 二次完全平方公式:a^2 + 2ab + b^2 = (a + b)^2;a^2 - 2ab + b^2 = (a - b)^2。
-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cosC = (a^2 + b^2 - c^2) / (2ab),sinC =2sin(A/2)sin(B/2)/cos((A-B)/2)。
- 二项式定理:(a + b)^n = C(n,0)a^n + C(n,1)a^(n-1)b + C(n,2)a^(n-2)b^2 + ... + C(n,n-1)ab^(n-1) + C(n,n)b^n。
2. 几何基本公式:- 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 = 2(长 + 宽),正方形周长 = 4边长,三角形周长 = 边长之和。
- 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 = 长× 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2,三角形面积 = 底× 高 / 2。
- 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周长= 2πr,面积= πr^2,其中π 可取近似值3.14。
- 三角形面积公式:海伦公式: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其面积S =√[s(s-a)(s-b)(s-c)],其中 s 是三角形的半周长,即s = (a+b+c)/2。
-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勾股定理:c^2 = a^2 + b^2,其中c为斜边,a、b为直角边。
3. 比例关系公式:- 直线两点间距离公式:设两点 A(x1, y1) 和 B(x2, y2),则两点间的距离 d =√[(x2 - x1)^2 + (y2 - y1)^2]。
初中数学公式全部

初中数学公式全部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包含了代数、几何、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一、代数公式1.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 Sn = (a1 + an) 某 n / 2-等差数列前n项和Sn=(2a1+d(n-1))某n/2-等比数列前n项和Sn=a1某(1-q^n)/(1-q)2.因式分解公式:- 二次差公式 (a + b)^2 = a^2 + 2ab + b^2- 平方差公式 (a - b)^2 = a^2 - 2ab + b^2- 平方和公式 a^2 + b^2 = (a + b)^2 - 2ab-平方差公式a^2-b^2=(a+b)(a-b)3.二次方程的根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 a某^2 + b某 + c = 0 的根公式某 = (-b ±√(b^2 - 4ac)) / 2a二、几何公式1.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c^2=a^2+b^22.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S=1/2某底某高(对于任意三角形)- 面积S = 1/2 某边某边某 sin(夹角)(对于任意三角形)- 面积S = a 某 b 某 sin(夹角) / 2(对于已知两边和夹角的三角形)3.多边形面积公式:- 正多边形面积S = 1/2 某边长某边长某 n 某 sin(360度 / n)三、三角函数公式1.周期性公式:- sin(θ + 2π) = sin(θ)- cos(θ + 2π) = cos(θ)- tan(θ + π) = -tan(θ)2.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tan(α± β) = (tanα ± tanβ) / (1 ∓ tanαtanβ)四、概率与统计公式1.事件的概率:-P(A)=n(A)/n(S),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2.期望:-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E(X)=Σ(某某P(X=某))-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期望E(X)=∫(某某f(某))d某这些仅是初中数学中的一部分公式,希望能对你学习初中数学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一、基础四则运算公式1.加法公式:a+b=b+a2.减法公式:a-b≠b-a,但a-b=-(b-a)3.乘法公式:a×b=b×a4.除法公式:a÷b≠b÷a,但a÷b=1/(b÷a)二、分数的运算公式1. 分数加法:a/b + c/d = (ad + bc)/bd2. 分数减法:a/b - c/d = (ad - bc)/bd3. 分数乘法:(a/b) × (c/d) = ac/bd4.分数除法:(a/b)÷(c/d)=(a/b)×(d/c)三、整式的乘法公式1.乘法分配律:a×(b+c)=a×b+a×c四、平方与开方公式1. 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2.开方公式:√a×√a=a,√(a×b)=√a×√b五、比例公式1.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2.比例关系:a:b=c:d六、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2.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 × cosA3. 正切定理:tanA = a/b七、平行线与三角形公式1.平行线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三角形内角和为180°3.等腰三角形性质:底角相等、等腰线段相等八、数列与函数公式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 - 1) × d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3.左移函数公式:y=f(x+h)得到的图像向左移动h个单位4.上移函数公式:y=f(x)+k得到的图像向上移动k个单位。
数学公式大全初中

数学公式大全初中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的解: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解为x = (-b ±√(b²-4ac))/(2a)。
- 因式分解:ab+ac = a(b+c)。
-根据两点坐标求直线方程:斜率m=(y₂-y₁)/(x₂-x₁)。
- 一次函数的定义:y = kx + b。
-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
-求和公式:1+2+3+...+n=(n(n+1))/2- 整式化简:(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
2.几何公式:-长方形面积: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面积=边长²。
-圆的面积:面积=π×半径²。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²+b²=c²(a、b为直角边,c为斜边长)。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2-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内角和=(n-2)×180°(n表示边的数量)。
-三角形的外角和公式:外角和=360°。
-同位角公式: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同位角相等,对内同旁,对外同旁。
3.比例公式:-比例的概念:a/b=c/d,记作a:b=c:d。
- 平均值不等式:(a1+a2+...+an)/n >= √(a1 × a2 × ... × an) (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 正比例函数:y = kx(k为常数)。
-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
4.概率公式:-事件发生的几率:几率=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转化:百分数=小数×100%=分数/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W=FS 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
【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
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u>2f f<v<2f 倒缩小实照相机f<u<2f v>2f 倒放大实幻灯机u<f 放大正虚放大镜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是过程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
⊿t=Q/cm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单位:焦耳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
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
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①I=I1=I2 ②U=U1+U2 ③R=R1+R2 ④U1/R1=U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P=3瓦,U=6伏∴I=P/U=3瓦/6伏=0.5安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R2=U2/I=2伏/0.5安=4欧。
答:(略)⒍并联电路特点: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④I1R1=I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
求:①R1阻值②电源电压③总电阻已知:I=1.2安I1=0.4安R2=6欧求:R1;U;R解:∵R1、R2并联∴I2=I-I1=1.2安-0.4安=0.8安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又∵R1、R2并联∴U=U1=U2=4.8伏∴R1=U1/I1=4.8伏/0.4安=12欧∴R=U/I=4.8伏/1.2安=4欧(或利用公式计算总电阻) 答:(略)十二、电能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