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索_以武威钟楼巷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引言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城市的记忆,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风险。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和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以及社会价值。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历史见证。

它们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城市的兴衰和变迁。

通过保护和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城市的历史,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

它们代表着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保护和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有助于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最后,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社会资源。

它们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历史文化的体验和教育资源,还为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因此,保护和更新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挑战尽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发展的压力使得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拆除和改建的风险。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城市规划往往更注重经济效益和现代化建设,而忽视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成本较高。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结构老化和修复成本较高,加之保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保护和更新工作难以推进。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如政府、居民、开发商等,不同利益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也是一项难题。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建筑学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讨

建筑学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讨

建筑学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讨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由于年代久远,设施落后,理应加以保护与修缮。

但是,近年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许多历史街区不受重视,有的逐渐消失。

本文首先确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然后调查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现状并分析,最后从建筑学视角提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法,探寻历史街区的建筑遗存保护与更新的合理策略。

关键词:建筑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各地都在逐步加强城市建设的力度。

历史街区是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进程中,当然也会面临着更新和改造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必然冲击着各地的历史街区,或得到很好保护,或遭到不小的破坏。

此种现状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合理改造城市历史街区,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进行讨论,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有效对策,对于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在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有效对策之前,需要确立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几条原则:其一,历史真实性原则。

没有真实的历史建筑,就不能构成历史街区。

虽然存在一些后人改动的建筑,但是一般认为,历史建筑的数量或建筑面积占街区建筑总量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才能体现出这个街区的传统风貌年代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二,风貌完整性原则。

缺少历史气氛的街区不能称之为历史街区,因此,在区域环境中,要有一定范围的可视面积,根据目前国内历史街区的一般状况,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在15-30公顷,历史街区的总面积一般在30-50公顷左右。

只有置身于这样完整和可整治的环境中,才能深刻感受街区的历史元素带来的文化价值。

其三,利用和发展相结合原则。

历史街区里的许多文物建筑承载着历史、文化、情感和象征价值,还处于使用状态,但是同时抵御着各种破坏。

因此,我们在利用这些文物建筑的同时,不能仅仅停留于历史文化内涵的展示,还要促进历史街区产业发展,让历史街区繁荣起来。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任务。

历史文化街区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人们了解城市发展与演变的窗口。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压力,许多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被拆除或丧失原貌的危险。

因此,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和改造至关重要。

首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历史,是人们了解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源。

这些街区的建筑物和风貌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对于维护城市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也是必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物和设施已经老化和腐朽。

一些建筑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功能,无法适应当代生活的需求。

因此,进行适度的改造和更新是必要的,以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

保护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和标准。

政府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法律保护,明确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和使用限制。

同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和改造工作。

其次,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机构,加强对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严格控制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和改建,确保改造工作符合保护标准,避免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性和风貌。

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更新和利用。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物和空间。

可以将一些建筑改建为博物馆、艺术中心或文化展示场所,提供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

同时,鼓励在历史文化街区内开展传统手工艺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空间。

最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意义。

加强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培养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尊重和认同,使他们成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者和传承者。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近年来,城市更新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老旧的城区逐渐失去了活力,建筑物老化、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然而,在进行城市更新规划时,我们必须要注意保护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魂魄。

这些街区通常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社会氛围,代表着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风貌。

因此,在城市更新规划中,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维护城市的历史记忆。

城市是一个不断演变的生命体,它的历史是城市居民的记忆和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留历史文化街区,我们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历史脉络和变迁,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这对于培养城市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社会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街道布局,这些特点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节能效果,而紧凑的街道布局可以促进步行和骑行交通,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还可以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然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并不意味着完全保持原貌,而是要进行适度的更新改造。

城市是一个活力的生命体,它需要不断发展和变化。

因此,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首先,更新改造可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和品质。

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在长期的使用和老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功能上的不足和品质上的下降。

通过进行适度的更新改造,我们可以修复老旧的建筑物,改善街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更新改造还可以引入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交功能,增加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

其次,更新改造可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

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几点思考

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几点思考

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李元辉齐作峰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10期摘要:本文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对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城市建设中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应用不够等问题,提出了街巷命名、设施建设、亮点打造、前景规划等对策。

关键词: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策武威是1986年12月由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在城市保护建设中“不留遗憾、不留败笔、不留骂名”,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围绕“城市建设中如何体现历史文化元素”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城市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历史名城保护建设情况,武威相继出台了《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6—2030年)》及有关保护条例,如今实施的《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规划了文庙“书城不夜”文化区、钟楼民俗文化区、鸠摩罗什佛学文化区三个功能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遵循了“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的原则。

但由于前些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滞后,导致城市建设中对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应用不够,造成城市无鲜明的古建筑风格街区,建筑形态各异,传统街巷承载的文化信息遭到破坏,缺乏历史文化底蕴与品位,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称谓差距较大。

二、意见建议(一)建议在城市基本设施命名中使用历史名称一是针对因城市扩建或新修形成的新的道路、公园、广场等基本设施命名时,充分考虑采用武威历史文化中影响较大的名称,如可采用以五凉历史文化命名新建道路、公园、广场等,如前凉路、后凉路、南凉路、北凉路、西凉路、张轨公园、五凉广场等。

也可采用其他历史文化名人作为文化符号,如以清代经史学家张澍命名的张澍公园等等。

二是建议恢复历史街区部分街巷的传统名称。

恢复传统街巷名称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又能彰显底蕴深厚的凉州文化。

三是在街巷嵌入文化元素。

在文昌路、崇文街、龙门街、杨府街、达府街、钟楼街、书院巷、百家巷、海子巷、署东巷、县府巷、贡元巷、书院巷、仓巷等街巷制作有关街巷来历传说故事诗词、浮雕、绘画等,以知识性、趣味性增强古城的文化色彩,以历史传说和民俗风情体现文化底蕴。

《2024年北京钟鼓楼地区街巷风貌的微更新改造研究》范文

《2024年北京钟鼓楼地区街巷风貌的微更新改造研究》范文

《北京钟鼓楼地区街巷风貌的微更新改造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钟鼓楼地区作为北京老城区的代表,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地区的街巷风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地区的文化,对其进行微更新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北京钟鼓楼地区街巷风貌的微更新改造,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北京钟鼓楼地区街巷风貌现状北京钟鼓楼地区位于老城区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该地区的街巷风貌以传统四合院、古建筑、石板路等为特色,是北京老城区的缩影。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该地区的街巷风貌逐渐被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所取代,传统特色逐渐消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风格:许多传统四合院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古建筑遭受破坏或改建。

2. 街巷环境:街道狭窄,交通拥堵,缺乏绿化和休闲设施。

3. 文化氛围:传统文化活动减少,街巷文化氛围逐渐减弱。

三、微更新改造的必要性针对北京钟鼓楼地区街巷风貌的微更新改造,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微更新改造,保护和传承该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和街巷风貌,保留历史文化遗产。

2.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通过改善交通、增加绿化和休闲设施等措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增强街巷文化氛围。

四、微更新改造策略针对北京钟鼓楼地区街巷风貌的微更新改造,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保护传统建筑: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保留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2. 改善交通环境:拓宽街道,增加交通设施,缓解交通拥堵。

3. 增加绿化和休闲设施:在街巷中增加绿化带、公园、休闲广场等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总结通过对北京钟鼓楼地区街巷风貌的微更新改造,可以保护和传承该地区的传统文化,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文化交流。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关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进行微更新改造,使其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街区。

钟楼大街道路规划设计方案汇报稿

钟楼大街道路规划设计方案汇报稿

钟楼大街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1方案设计原则本工程设计在以规划为依托的前提下,符合城市路网规划、道路红线、道路功能,并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环境景观、征地拆迁等因素。

本次建设工程对道路功能的定位和功能进行重新的整体诠释,提出道路的设计要适应周边通行出入要求,提高道路综合承载能力,突破旧的道路建设局限,重视道路修建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服务城镇,合理交通渠化,配套完善公用设施,将两侧建筑、与城市道路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开放式的整体城区空间,尽量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以节省投资,做精品工程。

1.2项目建设范围及规模该工程位于市区,道路起点为公园街,终点位于药王庙交叉口,道路全长3600m,规划红线宽度60.0m。

是市区南北方向的一条主干路。

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幅式: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隔离带(行道树)+机动车道+隔离带(行道树)+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本次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设施工程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1.3道路工程1.3.1道路平面设计道路中线位置根据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布线,使线位更加优美、流畅、舒展。

起点位于公园街,坐标为(X=4442.081,Y=457.105);终点位于药王庙交叉口,其坐标(X=2025.560,Y=490.904),道路设计全长为606.5米,道路由北向南依次与六里巷(交点桩号0+296.855)、新合西路(五一路)其交点桩号为0+572.84、四发巷(其交点桩号为0+845.19)、福利路(其交点桩号为1+238.52)、冬真路(其交点桩号为1+450.337)、一民路(其交点桩号为1+891.83)、南环路(其交点桩号为2+259.57)相交。

道路中线依原有线型,全程共设四处转点,桩号依次为0+5710.305、1+2381.52>1+9514.14K2+2159.567o其参数见附图3。

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研究

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研究

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研究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研究近年来,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凉州古钟楼是甘肃省武威市的地标建筑,也是凉州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凉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策略,以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价值的最大化。

首先,保护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的第一步是对其历史价值进行认知和评估。

凉州古钟楼建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集中体现了明代建筑特色,其建筑形式和风格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认知和评估,以便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其次,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要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和机制。

应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统筹规划、保护管理和监督执行。

同时,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相关的政策措施,明确保护的范围和原则。

此外,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形成良好的保护合力。

第三,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也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施保护的同时,还应根据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需求,对街区进行合理的改造和优化。

改造应尊重历史、符合文化特色,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其功能和品质,使之成为城市活力和文化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可以在古钟楼街区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培育相关产业链,增加街区的经济活力和吸引力。

此外,为了加强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还应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教育。

应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

同时,应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的参与,形成广泛的保护合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最后,凉州古钟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应建立健全的保护体系,加强监督和考核,形成长期稳定的机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索——以武威钟楼巷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索——以武威钟楼巷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cul e ar t eQ, CuI ocGI Pot ur t r otI ue , r ect i on-
R ne e wo}
台理 , 建筑布 局 凌乱 。 景观 效果 羞 .基础 设 施
不完 善 .部 分居 民 没 有供 暧设 施 ,排水 设 施
规划 改造 的钟楼 巷和光 明巷 为两条 主要交通 联系 轴线 ,是规 划结 构中道 路景观 与片 区发展 的控制
武威 酒厂、 海子 巷, 总规划用 地面 积6 8 h 。 4 m
^b act l
t e prce so on t ct e d ai d h o s fc sr i et l u v e
pl nig u an n ofW weiB l owerl e it i elT on hsor cd cut r o tr gh digig d us he lu e blck h ou g n an i ng t s ct n c t r f e i ul e r o u om t e p n of Tw o h oit e v fmode m
务设 施和 文化娱 乐设施 为主 ,力求通 过本规 划区 的建 设提 高保护 区域内 的整体 环境 ,加强该 区的 吸 引力. 初步创 立现代化 城市 文化商 业中 心的特 色形 象 f ~ 圉2 3) 。■∞ 鲁 在武 日规 设 .
钟棰巷 史 E 街 修建 详 规 最
扭 目 . 瑰 高 £ , 解 读 £ i 斯 B 展 音 谐 一 。 々 i 化斯 B 地 班 i
中 文 乡规 划 ・ 林景 观 城 吏 园
田 鳗 章
分 标 踌
粪 识 号 号 码
一 7
ubn P ni G re sLn  ̄ p r a l n g・ adn a d e a n

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汇报

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汇报

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汇报武威市文物局(2011年2月19日)市规划局:武威是全省的文物大市之一,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建国六十多年来的不同历史阶段,地方党政干部和一批有识之士,为保护这座历史古城和文物遗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即便是十年“文革”动乱期间,武威历史古城和文物遗存的保护也在坚难中进行,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就是1969年新鲜农民在雷台下挖地道进发现后,经当地干部和老文物工作者精心保护下来的。

十年“文革”中先后发现保护的文物遗存有彩绘铜饰木轺车、六博木俑、汉代医药简等等。

当时,县革委会及全县上下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对保护文物十分重视,从1971年到1977年,县革委会及有关部门先后发出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关于继续加强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文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通知》,所有这些文件的发出,对保护文物起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武威历史古城和文物遗存的保护进入了黄金时期,在时任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刘尔能等的主持下,一批文物工作者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忘我工作,在当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固维修了武威文庙、雷台、海藏寺、大云寺等一批古建筑。

一度时期武威县成为全省文物工作的先进单位。

1984年2月,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在武威召开,武威县文物工作者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武威的经验为全省文物工作起了引领示范作用。

大量的馆藏文物是在那个时候清点登记造册的,铜奔马的复仿制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的,武威县博物馆荣获全国十佳博物馆的称号也是那个时候获得的。

因此,1986年12月,武威市(县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可惜的是从1994年开始,由于主政武威的个别领导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认识不到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之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展了近十年的旧城改造运动。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中传承着历史文化遗产的街区,是城市记忆和文化底蕴的载体。

保护与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既需要考虑文化、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也需要注重实践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

本文将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展开讨论。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内涵和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基本意义在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历史文化精华,维护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多样性。

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机遇。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让它们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

通过维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使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挥,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才能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评估评估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第一步,目的是为了查明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建筑特色,为保护与更新提供依据。

评估需要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技术特色、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其他方面的历史信息,针对不同的历史文化街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保护保护主要是指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产特别是建筑的保护。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需要制定不同的保护方案。

保护的重点在于保留历史遗产建筑原有的建筑形态、在保留的同时不影响现代城市发展,同时避免前人大量的建筑资源浪费,这样就需要制定细化保存方案。

3、修复修复是指对历史遗产建筑进行修缮、恢复、保养的过程。

在修复中,要保持建筑原有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同时修复的过程还需要考虑到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

修缮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新旧材料的融合,协调好建筑的外貌与室内设计。

只有修复得好,才能让历史遗产建筑得以保存。

4、利用保护与修缮只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基础,真正让历史文化街区发挥价值的是它的利用。

通过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用可以吸引人才、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摘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国家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见证人。

为了使历史文化街区能够更好地丰富城市文化,发展和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城市发展和建设,本文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引言作为构成一个城市的主要文化元素,历史文化街区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其更新可以推动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970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被划分出来,有4.27万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被确认。

由于年代久远,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些古建已被风雨侵蚀,基础建设滞后,已无法适应整个城市的发展;在一些区域,由于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导致了“一拆二拆”和“大拆大建”的恶性现象。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展现城市重要文化遗产,将城市文脉与当代生活相融合,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更好地保护,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更好地发挥。

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存在的问题第一,保护进程滞后。

有些历史文化街区未及时保护修缮,破败不堪。

一方面,街区许多古建筑年代久远,超出了正常的使用年限,逐渐成了危房。

另一方面,建筑日益破败,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

有些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较差。

一方面,街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足,不适用于现代便捷的生活方式,导致大多数居民搬出,特别是年轻人;另一方面,留下的原住民越来越少,搬来的租客没有归属感,共同维护街区生活环境的意愿低下。

第二,不重视环境空间。

除了建筑要素之外,还必须将相关的功能、空间、时代、地域及文化等要素,融入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之中。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下沉与地台、交通流线的内凸与外凸、动态与静态,街道的交通性、商业性和生活性、出入口尺度对人流的导向性,院落的对称性和规则性等,都要以现实的使用情况为依据,对其进行调整。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其进行了较少的关注。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建筑更新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建筑更新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建筑更新策略一、现状分析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家园。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迅猛,历史文化街区所面临的保护与建筑更新问题日益突出。

1.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地理环境问题许多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城市中心地段,周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和吸引力,制约了保护和建筑更新工作的开展。

2.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建筑老化和功能老化问题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存在年久失修、功能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

传统建筑的老化和功能的单一化,导致其无法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使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受到严重挑战。

3.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管理与利益平衡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涉及多方利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冲突与利益博弈。

地方、业主、居民等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受到困难。

二、存在问题1. 保护不力问题目前,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物面临着很大的保护难题。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多为传统木结构或青砖青瓦建筑,耐久性较差,加之长期的疏于保养,很多建筑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老化。

如果不及时加以修缮和保护,会导致历史建筑的进一步破损,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 更新落后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多为传统民居或商业建筑,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大多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传统建筑结构复杂,功能单一,难以进行现代技术和设施的更新改造,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更新进展缓慢,更新效果不佳。

3. 规划不合理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多为历史遗留问题,难以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历史文化街区的道路狭窄、交通堵塞、公共设施欠缺等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三、对策建议1. 加强保护力度,保护历史建筑的原址原貌在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时,需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保护历史建筑的原址原貌,不得擅自拆除或改建。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索——以武威钟楼巷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索——以武威钟楼巷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索——以武威钟楼巷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李鸿飞;吴永诚【摘要】在武威市钟楼巷历史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发掘和运用,以现代高品位的规划设计角度,解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矛盾,从而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和谐统一.【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0(028)006【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武威钟楼巷;历史文化街区;地域文化;保护更新【作者】李鸿飞;吴永诚【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730050;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98.9武威古称凉州,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武威市东北角的大云寺内,与文庙、罗什寺塔、海藏寺、雷台等古建筑遥相呼应。

1981年9月l日,被誉为凉州八景之一的“大云晓钟”大云寺钟楼旧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1 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钟楼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的范围:西至和平街,东至武威六中,南至凉州区医院,北至武威酒厂、海子巷,总规划用地面积6.84hm2。

该区域为武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保护街区,区域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鼓楼、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芝家大院和一些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黄土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区域内用地功能混杂,办公、商业、居住、教育、医疗、工业相互缠挤;空间结构不合理,建筑布局凌乱,景观效果差;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居民区没有供暖设施,排水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活动空间少,绿化率低,环境质量较差。

特别是现存的黄土民居,由于建筑结构形式为土木结构,建设年代早,其防潮、防水、抗震功能低,大部分已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正逐渐失去保留价值(图1)。

2 规划设计构思及特点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在保护好文物景点和传统民居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恢复繁荣而富含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风貌;按照历史保护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做好光明巷、钟楼巷的整治改造,建成集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古文化街区,加强与发展巷历史街区的联系,形成连接文庙与钟鼓楼的传统特色轴线;同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对部分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体现传统风貌特色和现代城市品质的统一,塑造该区域的全新形象。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保护与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保护与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保护与更新城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生命体,负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

城市的街区是历史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和城市发展的推移,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面临着保护与更新之间的冲突。

如何保护和更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意味着保护城市的记忆和文化积淀。

建筑物所承载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价值,不仅代表着城市的过去,也构成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保护建筑遗产,就是在保护城市身份认同、城市形象和城市独特性的同时,向未来传递城市文化的价值。

然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保护并非一帆风顺。

城市发展需要空间资源,而历史街区的建筑常常限制了城市的扩张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迫切需要我们思考。

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更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实现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协同。

更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需要考虑保护与科技创新的结合。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建筑外观和结构的保护上。

我们还应该保护建筑的历史内涵和功能,当然这其中也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

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比如3D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内部结构的精确保护,并且对于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养也提供了更加可行的方式。

另一方面,更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也需要注重与当地社区的合作。

历史建筑在建筑风格、用途和历史背景上往往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因此,在更新建筑时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社区的意见和意愿。

通过与社区互动,可以增加居民对建筑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使其成为城市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促进者。

建筑保护与更新还需要社会资本的支持。

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更新往往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如何筹措资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应当加大对保护和更新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也可以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产生兴趣和投资。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初探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初探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初探摘要:中国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许多城市仍保持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有些城市的传统街区及建筑环境也同时遭到了破坏,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丧失殆尽。

在进一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如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如何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桂林市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桂林市正阳路东巷位于解放东路北侧靖江王城以南,是桂林市中心片区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往西一百多米就是桂林市中心繁华的十字街,往东是桂林崭新的解放桥,道路南面则是繁华的王城商厦与正阳路步行街,而此条巷是市区的一条古老巷道,因年久失修,路面凹凸不平、常年积水,下水道经常堵塞,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而且和周边的建筑非常不协调。

更重要的是,此条老巷道也是通往桂林靖江王府的主要交通要道,紧邻古城墙与状元及第城门,沿街两侧的建筑相当一部分已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新建筑与旧建筑混杂在一起,一部分建筑紧贴古城墙而建,不利于古城墙的保护,也有损于桂林旅游名城形象。

在街巷内,单看每栋建筑,其价值可能尚不足以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但它们加在一起形成的整体面貌却能反映出老桂林城镇街巷历史的特点,从而使其价值得到了升华。

因此,此街区的重新规划与建设迫在眉睫,也将是桂林市整个城市面貌的一个大挑战。

1、总体目标与原则此片区以《桂林城市总体规划》、《桂林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以及相关行业技术规定为依据编制改造规划。

首先以保护桂林市正阳路东巷及古城墙的建筑风格特点,充分研究与发掘建筑文化的内涵,使之成为桂林市建筑风格的根本源泉;划分整个地块建筑风格的保护区、控制区、协调区和发展区,使建筑风格能够有层次的得以展现;然后制定相应规划导则,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以适应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建筑风格的设计与审批要求;以新折衷主义风格作为此地块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应适应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不断创造新建筑。

钟楼遗迹调研报告

钟楼遗迹调研报告

钟楼遗迹调研报告钟楼遗迹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遗迹逐渐被遗忘,钟楼遗迹作为一座重要的历史建筑,其保护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钟楼遗迹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保护状况,以及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文化遗产。

二、调研地点和时间本次调研选择了某地的钟楼遗迹,时间为2022年6月。

三、钟楼遗迹的历史背景钟楼是一种具有重要宗教、文化、政治和建筑意义的塔式建筑,起源于古代东亚地区。

钟楼遗迹作为一种具体的历史遗迹,既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记忆,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四、钟楼遗迹的文化价值1.历史价值:作为历史遗迹,钟楼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地的历史过程。

2.建筑价值:钟楼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拥有独特的建筑价值,其建筑风格、构造和装饰等方面都值得研究和保护。

3.艺术价值:钟楼是古代艺术的重要载体,其雕刻、绘画和装饰等方面体现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水平,对研究当地的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4.民俗价值:钟楼作为当地的重要建筑,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融入了丰富的民间传统和文化内涵,对传承当地民俗具有重要作用。

五、钟楼遗迹的保护现状钟楼遗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1.自然风化:自然因素对钟楼的损害较大,如风化、雨水侵蚀等,需要加强保护。

2.人为破坏:一些人为因素对钟楼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乱涂乱刻、盗窃文物等,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并增加监管力度。

3.游客压力:大量游客的涌入加重了钟楼的负荷,一些不文明的游客行为也对钟楼构成了威胁,需要加强游客管理和引导。

4.管理体制不完善:钟楼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制定科学、可行的保护规划和措施。

六、钟楼遗迹的保护建议1.加强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钟楼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加强科学研究:对钟楼进行深入的历史、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为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例谈历史街区设计的几点体会

例谈历史街区设计的几点体会

例谈历史街区设计的几点体会1. 历史街区规划历史街区复兴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而在很多的历史街区规划案例中存在只是对建筑外形等进行静态保护,而忽视了商业的作用。

而商业的开发不仅能提供文物的维修资金,也能通过提供当地居民就业机会和生活水平,是歷史街区复兴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

2.规划背景武威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自古以来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历史文化悠久并具多样性。

武威市的土壤类型主要是栗钙土和黑钙土,适宜种植当地的植物以及作为建造当地房屋的材料。

古钟楼片区作为武威市中心的一个重要文化点,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逐渐扩大其文化影响力3.场地分析对古钟楼片区进行了人活动的分析,温度与风的分析以及景观元素的分析。

正是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了“土城”的设计概念,并对后期的设计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场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旧土城”和“新土城”。

旧土城以建筑修葺和立面改造为主,新土城整体下沉 5 米,形成一个“下沉城市”。

4.规划方案1. 古钟楼2. 贾坛故居3. 小学4. 入口5. 市场6. 残桓7. 钟楼广场8. 停车场9. 茶楼10. 文化展厅11. 墙根公园12. 连桥图1 区域规划总平面图4.1旧土城位于场地西北方向,原为黄土民居集中区。

大部分建筑保存较为完好,设计以建筑修葺和立面改造为主,提高居住质量;增加绿地和开敞空间,丰富居民生活;完善道路交通,增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4.2新土城位于场地东南方向,现为已拆除建筑的空地。

设计这片区域整体下沉 5 米,形成一个“下沉城市”,下沉空间里建筑一层屋顶直接与周边地区相通,人们可以直接走上“二层”步行空间。

通过下沉式设计,使得该区域层次多变,极大地丰富了空间;降低了该区域建筑体量,突出古钟楼的宏伟;形成区域微气候,是的该片区能够冬暖夏凉:挖掘出来的土方可用于新土城的建筑材料;“下沉城市”如同扎根于土地,从土里生长出来一样。

整个片区一层和二层都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为混合居住区。

武威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武威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武威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武威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近现代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关乎城市的布局、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更涉及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武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城市规划历史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变迁,同时也展现了城市规划思想的演进与创新。

武威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然而,在多个朝代的统治下,武威城的城市规划并没有得到完善与发展。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武威城才开始进行最早的城市规划,城市形态逐渐得到了规范,道路、河道、城墙等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近代武威城的规划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武威成为兰新铁路的交会之地,这为武威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城市规划的需求。

20世纪初,武威进入了近代城市规划的阶段。

当时的武威城主要分为汉城、回城和城郊,城市规模较小,街巷狭窄,交通不便。

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武威开始了一系列的城市改造与扩建工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1923年修建的武威大街,它成为了当时武威城的主要商业街道和交通枢纽。

此后,武威继续进行了城市道路扩建、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以后,武威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人民的生活需求,积极推动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威市相继进行了多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建设水平和品质。

城市交通、绿化环境、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得到了改善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配置和空间结构也更加合理和科学。

然而,对于武威的城市规划,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规划带来了压力和挑战,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需要在平衡中寻找出路。

同时,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民生需求的协调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历史文化建筑改造施工技术分析

历史文化建筑改造施工技术分析
武威历史文化街 区 改 造 后,需 要 对 功 能 利 用 效 果
进行评估。 主 要 衡 量 指 标 可 以 从 文 化 展 示 与 传 承 效
果、商业服务能力 等 角 度 进 行。 具 体 评 估 内 容 和 标 准
如表 1 所示。
表 1 武威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利用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内容
文化展示能力
有所区隔。这是兼顾 利 用 与 保 护 的 合 理 策 略 选 择,也
是改造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 [2]。
技术加以 处 理。 常 用 的 补 强 技 术 有 扣 式 脚 手 架 加 固
圆木脚手架,脚手架内 侧 用 水 泥 砂 浆 或 C20 以 上 混 凝
土进行重新灌填,填充厚度约 30cm。待 灌 浆 初 凝 后,
的人文底蕴,但因年 代 久 远,许 多 历 史 遗 存 濒 临 失 传。
2 历史文化建筑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如文庙建筑群中的古 建 筑 及 碑 刻,具 有 极 高 的 历 史 与
2.
1 保障安全使用
大云寺钟楼则承载着独特的宗教文化,但亦面临损毁。
王晓海(
* 作者简介:
1997- ),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
融资工作。通过保护利用,改造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使
其焕发生机与活力。
复、展示古迹遗存,丰 富 文 化 底 蕴;同 时 要 对 区 域 环 境
造后文物建筑的文化 效 用 可 以 充 分 彰 显,街 区 空 间 的
经济效益也可以显著提升。
2.
3 传承文化价值
武威历史文化街 区 是 古 丝 绸 之 路 重 镇,蕴 含 深 厚
武威历史文化街 区 保 护 建 设 项 目 位 于 老 城 区,总
无法有效充分发挥,如文庙建筑群,院落范围内多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古称凉州,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武威市东北角的大云寺内,与文庙、罗什寺塔、海藏寺、雷台等古建筑遥相呼应。

1981年9月l日,被誉为凉州八景之一的“大云晓钟”大云寺钟楼旧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1 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
钟楼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的范围:西至和平街,东至武威六中,南至凉州区医院,北至武威酒厂、海子巷,总规划用地面积6.84hm2。

该区域为武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保护街区,区域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鼓楼、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芝家大院和一些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黄土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区域内用地功能混杂,办公、商业、居住、教育、医疗、工业相互缠挤;空间结构不合理,建筑布局凌乱,景观效果差;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居民区没有供暖设施,排水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活动空间少,绿化率低,环境质量较差。

特别是现存的黄土民居,由于建筑结构形式为土木结构,建设年代早,其防潮、防水、抗震功能低,大部分已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正逐渐失去保留价值(图1)。

2 规划设计构思及特点
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在保护好文物景点和传统民居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恢复繁荣而富含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风貌;按照历史保护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做好光明巷、钟楼巷的整治改造,建成集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古文化街区,加强与发展巷历史街区的联系,形成连接文庙与钟鼓楼的传统特色轴线;同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对部分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体现传统风貌特色和现代城市品质的统一,塑造该区域的全新形象。

根据规划设计要求,本区域内主要以商业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为主,力求通过本规划区的建设提高保护区域内的整体环境,加强该区的吸引力,初步创立现代化城市文化商业中心的特色形象(图2~3)。

3 总体结构布局
规划以“一心四轴四片区”为结构主体(图4)。

“一心”指位于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大云寺内的钟楼,它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是规划区整体结构的核心,也是规划区的景观中心、视觉中心、形象中心。

“四轴”分别指位于规划区中部,通过钟楼贯穿南北的保护控制轴线,是规划区结构的景观控制骨架;以南片区景观亭与钟楼连接的规划区景观轴线,是规划结构的重要视线控制骨架;以规划改造的钟楼巷和光明巷为两条主要交通联系轴线,是规划结构中道路景观与片区发展的控制骨架。

“四片区”是指位于规划清应寺和大云寺正南侧的历史文化片区;位于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贾坛故居西侧的特色民居片区;位于区人民医院东侧的商业娱乐片区;位于区人民医院西侧的居住片区。

4 规划空间形态与群体轮廓
4.1 整体空间形态
在延续传统概念的同时,方案更注重探索与创新,通过对贯通区域的道路原线型的修改和空间序列的调整,既理顺了原本杂乱的用地功能与布局,又丰富了空间形态,创造出美好景观。

规划用地由于建设用地的复杂性及道路建设的必要性,被分为三大块,以钟楼巷与光明巷十字交叉为分隔。

建设用地分列四周,总面积达
中图分类号 TU-09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0)06-0087-03
摘 要 在武威市钟楼巷历史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发掘和运用,以现代高品位的规划设计角度,解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矛盾,从而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武威钟楼巷 历史文化街区 地域文化 保护 更新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ve detailed planning of Wuwei Bell Tower lane historical culture block, through digging and using the section cultu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odern high quality planning, this paper unscrambl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tection and renewal and explores the harmoniousness unification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Bell tower lane of Wuwe i,Historical culture area,Culture of local,Protection,Renewal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索——以武威钟楼巷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李鸿飞
吴永诚
Li Hongfei
Wu Yongcheng
Protected and Renewed Explora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e Area:
With Taking Constructive Detailed Planning of Wuwei Bell Tower Lane as an Example
城乡规划•园林景观Urban Planning • Gardens Landscape
87
06/2010HUAZHONG ARCHITECTURE华中建筑
1 4
2
3
6
图1 现状标识图
图2 方案构思图
图3 总平面图
图4 规划结构图
图6 模块空间分析一
88华中建筑HUAZHONG ARCHITECTURE06/2010
89
06/2010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5.32hm 2。

4.2 建筑空间布局与景观特色
整体建筑空间布局以仿古建筑群为主,意在以现有保护单位为依托,通过古建筑园林设计手法,强调景观视廊,突出人和自然环境结合,达到现代规划设计与古街区商业气氛的完美融合。

街道立面设计与周围历史环境完全融合,达到新老共生的理念(图5)。

设计采用中国古典园林中院落围合特色的风格,满足空间视廊要求情况下,创造城市重点地段重点特色风貌的打造,运用围合、收放、空间套用,以小见大,框景等景观表现手法突出设计所表达的内容,节点细部反映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突出民居特色与大云寺相呼应。

利用园林表现手法中的框景和空间过度手法来营造商业休闲文化特征,设计考虑以二处园门过度,周围以竹林假山辅之,突出古建筑群落特色从而达到用途与性质相协调的建筑空间布局。

以清应寺和大云寺入口为对景,强调中间轴线突出表达空间节点,营造商业休闲广场,设计以儒家中庸思想迎合古典建筑形式,淡化现代生活广场繁杂的色彩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意在突出两寺的制高点和形体控制范围(图6~7)。

三处广场都采用低调色彩,以浅浮雕砖为主,避免色彩夺目而适得其反,商业休闲等气氛可以利用植物软色彩和精致的小品表现,也可以利用草坪、水池灯光尽量表达效果,形成钟鼓楼特有的城市空间,给游人留
下深刻的影象。

以空间过度的手法组织三个片区的联系,通过大、小空间的转换和过度来强调主要景观的地域表现力。

南侧围合广场内考虑水面一处,面积适中,符合与周围古建筑体量。

设计中通过景观小品,种植等软景观特色衬托表达主体,充分利用自然和谐来强调景区以人为本的要求,提升环境功能,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打造武威市的特色景点,成为将来城市市民聚会、娱乐、消费的新去处(图8~10)。

4.3 保护建筑布局与整体的协调
在建筑空间组合方面,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在规划地段进行住宅和商业开发建设。

在主要轴线范围内新建建筑控制在二层以内,其他协调区域内建筑控制为三至五层,保证合理开发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由于原有受保护的黄土民居已遭到破坏,逐渐失去保护价值,在贾坛故居西侧规划特色民居片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建保留较完整的典型民居,遵照原貌进行建设,充分回用原有的建筑材料、构件、雕饰等,新补材料要与原有保留材料有明显区分,突出原有建筑历史价值,达到维护原貌的效果。

结 语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现阶段保护规划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何去处理和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很多学者也在不断探索。

本案中把地域文
105
987
图5 立面图
图7 模块空间分析二图8 街景一图9 街景二图10 鸟瞰图
化特色放到首要的位置,利用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结合城市商业娱乐发展的要求,尽力把保护与更新融合在一起,力求在提升品位的同时达到保护的目的。


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
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730050
lhf117@ 2010 01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