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青藤特性及苗木繁育技术研究
三叶青生产技术

三叶青生产技术作者:郑平汉,詹佳,郑雨雁来源:《新农村》 2019年第6期浙江省淳安县临岐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311703)郑平汉詹佳郑雨雁三叶青,学名三叶崖爬藤,又名金线吊葫芦、蛇附子、石老鼠等,是鼠李目、葡萄科、崖爬藤属的草质藤本植物。
作为中药材的三叶青其用药部位为块根、果实或全草,以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效最好。
三叶青主要分布于湖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四川等省,全年可采收,晒干或鲜用均可。
三叶青性平、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小儿高热惊厥等疾病。
现代医学证明,三叶青提取制剂对多种原发癌、转移癌等均有治疗作用。
1.生物学特性在自然情况下,三叶青主要生长在海拔300米以上的阴湿山坡、山沟或溪谷旁林下,根茎处要有树叶覆盖,需散光照射和湿润的气候。
根部周围要有细水渗出,较耐旱,但忌积水;喜凉爽气候,在18~25 ℃环境生长健壮,在10 ℃时生长停滞;三叶青具有极强的地域选择性,在富含腐殖质或石灰质的土壤种植最佳。
三叶青年生长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萌芽期在每年的3—4月、快速生长期5—7月、高温缓慢生长期8—9月、秋快速生长期10—11 月、低温休眠期12 月至次年3月。
2.栽培基地选择宜选择生态良好,海拔200~800米,全年温度在-5~38 ℃间,排水良好的熟化梯田,禁选低洼排水不良、雨季易积水的大田或刚开垦的山地;水源清洁,远离污染源。
3.培育优质种苗三叶青多采用扦插育苗。
(1)插穗选取及处理在母株上选择生长健壮的二年生枝条,修剪成2 节~3 节的插穗,上部留一叶,扦插前用生长激素IBA (吲哚丁酸) 500毫克/升+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整段浸1 分钟,于2 月上旬至6 月下旬或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扦插。
(2)基质配方及扦插方法以70%细泥土+20%泥炭+5%珍珠岩+3%缓释肥+2%草木灰充分混匀后作扦插基质,用50孔穴盘扦插。
民族药三叶青藤的研究现状

民族药三叶青藤的研究现状标签:三叶青藤;临床应用;生药学三叶青藤,别名红花青藤、三姐妹藤、毛青藤等,为青藤科植物红花青藤Illigera rho dantha Hance的干燥地上部分[1]。
三叶青藤为广西壮族民间抗风湿验方中的一味主要药材,在广西有较长的使用历史,对其进行全面深入开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本课题组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1 生药学研究其原植物红花青藤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地,广西大部分县有产。
生于山谷密林和疏林灌木丛中,夏秋季节采收地上部分,除去杂质,切断,晒干即为生药材。
形态上与红花青藤相似的有大青藤(Illigera celebica Miq.),常在药材收购中作为混淆品出现,主要区别是大青藤的嫩枝、叶和花轴无毛;花序长,花较大。
王民[2]进行了两者的薄层鉴别,将两者的乙醇提取物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为展开剂,展开后在365nm紫外灯下检视,三叶青藤供试品在比移值为0.37处显一黄色斑点,而大青藤供试品在对应处无斑点,但在比移值0.65处显一橙红色斑点。
朱华等[3]首次对三叶青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他们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方法,对三叶青藤进行生药学研究,为鉴别、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发现三叶青藤根的导管主要集中成一条带状,叶栅栏组织细胞通过主脉,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方又有一小外韧形维管束,两维管束被一条纤维束分开,其外侧均有纤维束,呈环状;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针晶和少量砂晶。
2 化学成分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对三叶青藤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三叶青藤中可能含有生物碱、黄酮、甾体和三萜类等成分。
3 临床应用三叶青藤性味微甘、辛、涩、温,功能祛风散瘀,消肿止痛[4]。
广西壮族民间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黄燮才等[5]收集了有关民间验方, 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三叶青藤、山风各30g,九层风、红鱼眼各50g,加酒1500ml浸渍15d,每次服15~25ml,3次/d,并用药酒外搽患处;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三叶青藤10g,桑枝12g , 地龙6g,白芍15g,甘草3g,水煎服;治疗骨折肿痛:三叶青藤15g,两面针根10g,骨碎补1 0g,大驳骨根15g,水煎冲酒服。
三叶青的组织培养与迅速养殖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监测
定期检查三叶青的生长情况, 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
生物防治
采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防治 方法,控制病虫害数量。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需注意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灌溉与施肥
灌溉方式
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等。
施肥管理
根据三叶青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添加氮、磷、钾等化学肥料。
植物形态
三叶青的叶子呈心形,绿 色,茎蔓细长,攀爬生长 。
生长周期
三叶青的生长周期较长, 一般需要2-3年才能开花 结果。
三叶青的分布和生长环境
分布地区
三叶青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如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省份。
生长环境
三叶青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疏林或灌丛中。
三叶青的主要应用价值
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通过将植物组织或细胞放在 人工环境中进行培养,以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和生产。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繁殖、品种改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方面,具有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限制、能够保持亲本优良 性状等优点。
三叶青组织培养的前期准备
准备所需设备和器材,如培养皿、接 种针、酒精灯、镊子等。
三叶青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选择
选择适宜三叶青生长的培养基,可以选择MS、1/2MS等基本培养基,并添加适 量的生长调节剂和营养物质。
根据三叶青的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可以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和浓度。
三叶青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
将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 件下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注意防止污染和病虫害的发生,及时进行 处理。
三叶青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三叶青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关键词三叶青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三叶青又名有角乌蔹莓、石老鼠,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崖爬藤。
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但多年来三叶青被毁灭性挖取,种源稀少。
笔者应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研究,以期解决资源紧缺问题。
1材料1.1药材:试验材料采自安徽省,外植体取茎尖、带腋芽的茎段和叶片。
1.2培养基:基本培养基为M S按不同处理方案添加不同类型的植物激素,用0.1N NaOH和0.1N HCL调节pH值为5.8~6.0,在高压灭菌锅中高温(121℃)灭菌20min。
上述培养基均加3%蔗糖、1%琼脂,培养室温度25℃左右,每天光照13h,光照强度2000 1x左右。
移栽基质经过灭菌消毒处理,按m(珍珠岩):m(草炭):m(菜园土)=1∶1∶1比例混合。
2试验方法与结果2.1样品处理:取茎尖、茎段(带芽)和叶为外植体,按下列程序进行消毒:取材→自来水粗洗→5%洗衣粉水溶液漂洗5min→自来水冲洗30min→75%乙醇擦洗表面→0.1%升汞溶液中消毒5min→2%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20min→无菌水冲洗4~6次,然后在无菌工作台中将外植体切成0.5~1.0cm长的小段。
2.2诱芽培养:分别将不同部位的外植体接种到表1各培养基中,观察出芽情况,计算诱芽率。
不同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不一样,在由3号培养基的激素浓度配比下试验结果(见表2)。
2.3继代增殖:将诱导出来的愈伤组织及芽丛转到新的3种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
将初代培养的芽丛分离并切割成2cm的茎段,接种于培养基MS+NAA 0.2;MS+6 BA 0.02+NAA 0.5;MS+6 BA 2+NAA 0.2。
接种后给予全天光照,室温20~28℃。
1周后腋芽萌动且萌蘖生长很快。
2.4生根培养:不同激素组合对其生根状况影响较大(表4)。
将诱导成活的丛生芽切割成单芽,分别转接到表3各培养基中(每瓶接1个芽),30 d后4号培养基的生根率最高达74%。
不同种源三叶青生物学特性与扦插育苗试验

区种 质 资 源 1 1个 ,用 不 同浓 度 配 比 的植 物 激 素 ( 6 - B A+I A A) 和 不 同 浓 度 的生 根 剂 处 理 插 穗 进 行 扦 插 试 验 ,观 察 地 上 部 农 艺 性 状 与 生 长 特 点 。 结 果 表 明 ,不 同 种 源 三 叶 青 地 上 部 农 艺 性 状 新 梢 长 、茎 粗 、 叶 长 、 叶 宽 与 叶 长 宽 比存 在 极 显 著 差 异 ( P<0 . 0 1 ) ,江 西 黄 种 源 三 叶青 茎 秆 较 粗 ,叶 片 较 大 ,插 穗 生 长 速 度 最 快 ;浙 江 种 源 三 叶
3 0 . 6 1 ~ 5 4 . 3 0 m m, 以江 西 种 源 的 三 叶 青 叶 片 相 对 较 长 ,浙 江 遂 昌种 源 最 短 ;叶 片 宽 度 变 化 幅 度 1 5 . 1 5~
2 7 . 6 0 m m,江西弋阳种源最宽 ,浙江黄岩种源最短 。 表 1 不 同种 源三叶 青地 上部农 艺性 状和 生长特 点 ( ± s ,n=1 0 )
系发 达 ,湖南 种 源 三 叶 青 叶 片 大 ,生 长 速 度 较 慢 ,浙 江 种 源 三 叶 青 叶 片小 ,茎 较 细 。
率存 在 差 异 ( 表2 ) ,其 中 以 6 - B A和 I A A 混 合 液
三 叶 青 ,学 名 三 叶 崖 爬 藤
( T e t r a s t i g m a
验 ,筛 选优 良三 叶青 种源 ,建 立最 佳扦 插育 苗技 术 体 系 ,为三 叶青 规范 化栽 培提 供理 论依 据 。
h e m s l e y a n u m D i e l s e t G i l g ) ,别名 金线 吊葫 芦 、丝线 吊金 钟 、石老 鼠、小扁 藤 、石猴 子 、土经 丸 、三 叶
三叶青保护和繁育技术研究初报

三叶青保护和繁育技术研究初报作者:周小卿曹东宝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10期摘要:总结三叶青的保护和繁育、整地移栽、田间管理、功效和价值、社会效益等育苗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三叶青;野生濒临绝种植物的驯化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前言三叶青,拉丁名: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属葡萄科三叶崖爬藤,多年生、蔓生藤本植物,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物种,珍稀药用濒危植物。
生物学特性喜凉爽气候,适温在25℃左右生长健壮,冬季气温降至10℃时生长停滞。
耐旱忌积水,耐阴抗病少虫害,耐寒可塑性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腐殖质丰富或石灰质的土壤上种植为好,成活率、覆盖率很高,生长速度快。
物种产自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生长于海拔300~1300m的山坡灌丛、山谷、溪边林下岩石缝中。
因产地不同,其形状、药性会略有差异,其中浙江三叶青的葫芦状果实呈金黄色,大如莲子,就药性而言在各类三叶青中属上品。
三叶青(葡萄科植物),又名:无毒1 形态特征草质藤本,小枝纤细,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疏柔毛。
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
叶为3小叶,小叶披针形、长椭圆披针形或卵披针形,长3~10cm,宽1.5~3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近圆形,边缘每侧有4~6个锯齿,锯齿细或有时较粗,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7.5cm,中央小叶柄长0.5~1.8cm,侧生小叶柄较短,长0.3~0.5cm,无毛或被疏柔毛。
花序梗长1.2~2.5cm,被短柔毛;花梗长1~2.5mm,通常被灰色短柔毛;花蕾卵圆形,高1.5~2mm,顶端圆形;果实近球形或倒卵球形,直径约0.6cm,有种子1颗;种子倒卵椭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圆钝,表面光滑,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向上呈椭圆形,腹面两侧洼穴呈沟状,从下部近1/4处向上斜展直达种子顶端。
花期4~6月,果期8~11月。
药用植物三叶青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三叶青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曾德财;杨志军;刘冰钰;刘远杰;吴照祥;熊炀
【期刊名称】《江西科学》
【年(卷),期】2024(42)3
【摘要】三叶青是中国特有珍稀药用植物,以块根或全草入药,有抗炎、抗肿瘤及保肝等重要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其野生资源日渐减少,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开始对三叶青培育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结合以往相关文献,从三叶青的种源选择、基地选址、育苗繁殖、栽植模式、管理5个方面对三叶青生长发育影响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总结,以期为三叶青的培育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6页(P505-510)
【作者】曾德财;杨志军;刘冰钰;刘远杰;吴照祥;熊炀
【作者单位】赣南树木园;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331
【相关文献】
1.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三叶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珍稀药用植物三叶青的研究进展
3.药用植物三叶青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4.药用植物三叶青种质多样性与栽培管理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野生三叶青的规模化组培育苗

河南农业2018年第5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基于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选用适应性强、功效成分高的高产优质三叶青品系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系统的对比试验后提出了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三叶青组培快繁体系,希望借此解决野生三叶青转变为栽培种的关键技术。
一、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一)外植体的选择一般选择无病虫害、无病毒侵染的,生长健壮的,当年生嫩枝加工外植体。
三叶青组培通常以茎尖、带腋芽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证明,三叶青种苗规模化组培生产时以带腋芽的茎段做外植体为好。
(二)外植体的处理1.外植体清洗消毒钠溶液中过菌的培菌的解剖1个腋芽。
浓度的苄℃。
前期光照强度浓度苄氨浓度的萘乙酸(NAA)。
(二)增殖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5±2 ℃。
光照强度3000~5000 lx,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0~12 h。
待组培苗株高长至2 cm,可以将小苗切断进行生根培养。
四、生根培养(一)生根培养基基本培养基为1/2 mS 培养基。
植物激素为0.5~2.0 mg/L 浓度的吲哚丁酸(IBA)。
(二)生根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5±2 ℃。
光照强度3000~5000 lx,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0~12 h。
待组培苗株高长至5 cm,可以将组培苗着手进行炼苗和移植。
五、组培苗移植(一)基质配制以70%细泥土+20%泥炭+5%珍珠岩+3%缓释肥+2%草木灰作移栽基质,总体要求疏松透气且有一定肥力,将pH 值调节为5.5~6.0。
(二)炼苗和栽植移植前,将培养瓶按批次分层放置在温室自然散射光下,尽量减少彼此遮光。
先封口炼苗3~7 d,然后再开口炼苗3~7 d,开口炼苗时可在培养基表面洒薄薄一层水,最好能将温度控制在25±4 ℃。
炼苗完成后,继续加水将培养基打散倒出,用清水仔细将小苗根部附着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后,栽植于72穴穴盘中。
根据环境温度及光照条件,适时选择将穴盘置于温室或阴棚下进一步培育壮苗。
三叶青的栽培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浇水
在三叶青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病虫害防治
预防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三叶青的抗病能力 。
VS
防治
针对常见的病虫害,如根腐病、叶斑病等 ,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04
三叶青的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三叶青的采收时间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此时 植株生长旺盛,且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具 体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株生长情 况来确定。
三叶青的市场前景与产业规划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三叶青的需求 将不断增加。因此,三叶青的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 大的发展潜力。
产业规划
为促进三叶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产 业规划,包括种植基地建设、加工和销售网络构建等 方面。同时,应加强行业标准制定和监管,确保产品 质量和安全。
果实
三叶青的果实为球形或近 球形的浆果,成熟时为紫 黑色或蓝紫色,果期在79月。
三叶青的生态作用
药用价值
三叶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 、活血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 高热惊厥、肺炎、支气管炎等疾
病。
观赏价值
三叶青的叶子和花朵都具有很高的 观赏价值,可用于绿化和美化环境 。
经济价值
三叶青的果实可以用来制作果汁饮 料,具有特殊的香味和营养价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叶青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土壤改良剂
三叶青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三叶青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要点一
食品添加剂
三叶青可用于食品加工中,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要点二
化妆品
三叶青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用于化妆品中增加产 品的功效。
浙江三叶青竹林林下栽培浅析

·59·种 植 技 术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6年第4期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是珍贵的林下药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多年生常绿草质蔓生藤本植物。
异名:石猴子、石抱子、三叶扁藤、丝线吊金钟、金丝吊葫芦、金线吊葫芦、金线吊马铃薯、拦山虎、雷胆子、破石珠、土经丸、三叶对、小扁藤、阴灵子等[1]。
三叶青喜凉爽气候,多生于海拔300~1 000m山谷、灌丛、林间等阴凉的环境中,荫庇度在40%~50%,年均温度在16~22℃[2];雨季时,忌积水;夏季高温时,忌强光暴晒;冬季忌霜冻;喜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
三叶青作为名贵中药,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药用植物,以块根或全入药[3],性凉,味微苦辛,含多糖、皂甙和氨基酸等具有提高免疫力机能的功效;含有黄酮类、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植物抗生素”。
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广西、湖南等10多个长江以南的省份。
目前野生三叶青资源正面临枯竭甚至灭绝的窘境,难以满足医药事业需求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浙江三叶青优势利用我省优良的林业生态资源,尤其是利用林下优越的自然生境,开展三叶青林下高效培育,获得高产、优质的三叶青药材,既是挽救三叶青资源的重要举措,又是生产优良抗肿瘤药材,支撑医药事业的可行途径。
同时,浙江省中医院研究所采集了广西产三叶青样本6个,浙江产三叶青样本4个进行了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实验数据表明浙江产的三叶青总黄酮含量高于广西产,这与其生长环境有关[4]。
通过与外省三叶青提取物的实验结果对比,浙江省乐清和舟山的三叶青的提取物在解热和对 5-HT、NE、DA的影响都占有明显的优势,这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对浙江三叶青和各地三叶青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与比较并得到显著差异性的结果是一致的[5]。
2 毛竹林下栽培2.1 基地选址浙江省莲都区是开展三叶青林下高效培育的最适宜地区之一。
药用植物三叶青的生物学特性及林下栽培技术

三叶青拉丁学名为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 ,中文学名三叶崖爬藤,又名金线吊葫芦、丝线吊金钟、石老鼠、石猴子等。
三叶青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鼠李目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1-2],是雌雄异株的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植物。
三叶青作为名贵中药,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药用植物,其以块根或全草入药[3],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
对各种热症不明原因的高热、扁桃体炎、肺炎、咽喉炎[4]、各种水肿(各种炎性水肿、蛇伤)有独特的疗效,是西药无法替代的“植物抗生素”,经济价值非常高。
林下套种三叶青等名贵中药材是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增加林产品供给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改变及泛采、乱挖、只挖不种,致使原本就稀有的野生三叶青日渐稀少,濒临灭绝,根本不能满足医药市场需求,更显现其不可多得的珍贵。
因此,人工大面积种植三叶青前景广阔,研究开发三叶青林下种植技术势在必行。
1三叶青生物学特性三叶青为多年生攀援藤本植物,一般长度为3.0~6.0m 。
小枝纤细,有纵棱纹。
卷须与叶片对生,不分枝。
叶片互生,叶柄长2.0~3.0cm ,掌状复叶,小叶3枚,小叶片呈狭椭圆形至狭卵状椭圆形,叶片长3.0~7.0cm 、宽1.5~3.0cm ,中央小叶较两侧小叶略大,顶端至叶尖逐渐变尖,叶缘具刺状疏齿,叶片两面均无毛,或仅在下面中脉上有毛。
花序腋生,长1~5cm ,二级分枝通常为4个,集生成伞形,花二歧状着生在分枝末端;花序梗长1.2~2.5cm ,被短毛;花蕾卵圆形,高1.5~2.0mm ,顶端圆形;花萼碟形,萼片细小,卵状三角形;花瓣4枚,卵圆形,顶端有小角;雄蕊4枚,花药黄色;花盘明显,4浅裂;子房陷在花盘中呈短圆锥状,花柱短,柱头4裂,星状展开。
花期5—8月,果期8—10月,果实近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0.6cm 。
种子倒卵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圆钝,表面光滑,种鳍在种子背面中部向下呈椭圆形,腹面两侧洼穴呈沟状,从下部1/4处向上斜展直达种子顶端[5]。
三叶青不同方式繁殖栽培技术试验

三叶青不同方式繁殖栽培技术试验作者:陈清远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17期摘要:在阔叶树疏林地进行了林下栽培三叶青试验,种苗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吲哚丁酸溶液不同方式浸种,不同方法栽培:其一,用容器袋育苗,扦插繁殖栽培;其二,林地下块状直接,扦插繁殖栽培;其三,整地成床,扦插繁殖栽培;经过3a的培育,三叶青藤木生长良好。
结果显示:三年生用容器袋育苗,扦插繁殖栽培生长的苗木,比林地下块状直接,扦插繁殖栽培和整地成床,扦插繁殖栽培藤长、径粗、叶面积宽大,平均均有提高。
关键词:三叶青;不同方式;繁殖栽培:技术试验中图分类号:7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120-031引言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别名三叶崖爬藤、金线吊葫芦,属鼠李目,葡萄科草质藤本。
三叶青草质藤本,小枝纤细,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疏柔毛。
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
叶为3小叶,小叶披针形、长椭圆披针形或卵披针形,长3~lOcm,宽1.5~3cm,顶端渐尖,稀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近圆形,边缘每侧有4~6个锯齿,锯齿细或有时较粗,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5~6对,网脉两面不明显,无毛;叶柄长2~7.5cm,中央小叶柄长0.5~1.8cm,侧生小叶柄较短,长0.3~0.5cm,无毛或被疏柔毛序腋生,长1~5cm,比叶柄短、近等长或较叶柄长,下部有节,节上有苞片,或假顶生而基部无节和苞片,二级分枝通常4,集生成伞形。
花期4~6月,果期8~11月。
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安溪丰田林场双垵工区陈坑山,位于东经117°51’7”,北纬25°24’8”。
此地属南亚热带海洋:陛季风型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暖和,年平均气温18℃,降雨量1800mm,空气相对湿度82%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14℃,极端低温一1℃,7月份平均气温29℃,极端高温36℃全年≥10℃活动积温7000℃,无霜期326d。
药用植物三叶青的生物学特性及林下栽培技术

药用植物三叶青的生物学特性及林下栽培技术摘要三叶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该文介绍三叶青的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与整地、育苗、种植、林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三叶青林下栽培技术,以期促进三叶青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三叶青;生物学特性;林下栽培技术三叶青拉丁学名为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中文学名三叶崖爬藤,又名金线吊葫芦、丝线吊金钟、石老鼠、石猴子等。
三叶青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鼠李目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1-2],是雌雄异株的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植物。
三叶青作为名贵中药,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药用植物,其以块根或全草入药[3],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
对各种热症不明原因的高热、扁桃体炎、肺炎、咽喉炎[4]、各种水肿(各种炎性水肿、蛇伤)有独特的疗效,是西药无法替代的“植物抗生素”,经济价值非常高。
林下套种三叶青等名贵中药材是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增加林产品供给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改变及泛采、乱挖、只挖不种,致使原本就稀有的野生三叶青日渐稀少,濒临灭绝,根本不能满足医药市场需求,更显现其不可多得的珍贵。
因此,人工大面积种植三叶青前景广阔,研究开发三叶青林下种植技术势在必行。
1 三叶青生物学特性三叶青为多年生攀援藤本植物,一般长度为3.0~6.0 m。
小枝纤细,有纵棱纹。
卷须与叶片对生,不分枝。
叶片互生,叶柄长2.0~3.0 cm,掌状复叶,小叶3枚,小叶片呈狭椭圆形至狭卵状椭圆形,叶片长3.0~7.0 cm、宽1.5~3.0 cm,中央小叶较两侧小叶略大,顶端至叶尖逐渐变尖,叶缘具刺状疏齿,叶片两面均无毛,或仅在下面中脉上有毛。
花序腋生,长1~5 cm,二级分枝通常为4个,集生成伞形,花二歧状着生在分枝末端;花序梗长1.2~2.5 cm,被短毛;花蕾卵圆形,高1.5~2.0 mm,顶端圆形;花萼碟形,萼片细小,卵状三角形;花瓣4枚,卵圆形,顶端有小角;雄蕊4枚,花药黄色;花盘明显,4浅裂;子房陷在花盘中呈短圆锥状,花柱短,柱头4裂,星状展开。
三叶青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增殖阶段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 光照条件下,外植体经 过增殖阶段,产生大量
的丛生芽。
生根阶段
当丛生芽长到一定高度 时,将其转移到生根培 养基中,促进根系的形
成。
移栽阶段
当幼苗长出3-4条根时, 将其从培养基中取出,
进行移栽。
增殖与生根阶段的管理
01
02
03
04
温度控制
在增殖和生根阶段,保持温度 在25℃左右,有利于细胞的
三叶青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三叶青简介 • 三叶青组织培养技术 • 三叶青快速繁殖技术 • 三叶青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应用 • 三叶青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展望 • 参考文献
01
三叶青简介
三叶青的形态特征
形态
三叶青为多年生蔓生植物,具有 块状不定根,地上茎直立,多分 枝,叶片为三出复叶,呈卵形或 卵状披针形,具锯齿缘。
外植体处理
清洗、消毒和切割外植体,以准备接 种。
培养条件与控制
01
02
03
温度控制
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促 进三叶青组织的生长和分 化。
光照控制
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时 间,以满足三叶青组织的 生长需求。
气体控制
控制培养室内气体成分, 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以优化组织培养环境。
组织培养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02
三叶青组织培养技术
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
培养基类型
选择适宜的三叶青组织培养的培 养基,如MS、1/2MS等。
培养基配比
确定各成分的用量和比例,以满足 三叶青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所需。
培养基灭菌
高温高压下进行灭菌,确保培养基 无菌。
三叶青仿野生人工种植技术分析(二)

三叶青仿野生人工种植技术分析(二)三叶青仿野生人工种植技术分析(二)三叶青又叫蛇附子,为蔓生藤本植物,全草均可入药,以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用效果最好,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区,品质又以浙江最佳。
三叶青每年4—5月份开花至秋季未结果,花期较长。
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萼齿小,卵形;;花瓣4,卵形,外面顶部有角状突起,花盘明显;雄蕊4,雌蕊1;柱头4裂,星状开展。
果实为绿豆般大小,色泽鲜红艳丽,味甘、性凉,具有滋补功效,属极品。
野生药用三叶青神通广大,药效神奇,但由于环境的改变及毫无节制地狂采滥挖,只挖不种,加上三叶青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致使原本就稀有的野生三叶青日渐稀少,濒临灭绝,根本不能满足医药市场需求,更显现它不可多得的珍贵。
所以人工大面积种植三叶青前景广阔,势在必行。
笔者研究三叶青种植已有十余年时间,通过在不同立地条件试验,推荐几种仿野生人工种植模式。
二、模式二:利用某些藤本植物[如吊瓜、葡萄、带藤瓜果等]的棚架遮挡阳光进行套种或采用遮阳率在70%左右的遮阳网遮光,,棚架高度在1.5米以上,此种植模式,种植面积不受限制,要求周边无污染源。
该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投资小,收益高,是比较实惠可行的种植方式。
具体种植方法:一、整地:翻耕土地时混入草木灰,每亩最少200公斤,南北方向打畦,畦高30公分左右,宽度100厘米,畦距30厘米。
畦面中部开沟,深度10公分左右;二、种植:在畦平面上按间距20*30厘米或30*30厘米种植三叶青种苗,种时踩实,浇透定根水即可。
三、管理:存活后进行人工除草松土,可施少量复合肥催苗。
四、控制光照度:三叶青喜阴,长时间的太阳光直射,三叶青生长势较差。
在春末、夏季、秋初应酌情遮挡70%左右的太阳光,秋后及冬季和初春时节则需稍高的光照度,以利三叶青块根生长,提高产量。
注意事项:一、三叶青人工种植基地最好的底肥是草木灰,亩最低200公斤。
三叶青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三叶青的种植技术和管理三叶青,又称马蹄莲,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其美丽的叶形和独特的生长方式备受喜爱。
种植三叶青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点。
在选择种植三叶青的地点时,应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
三叶青喜欢充足的光照,但过强的阳光会导致叶片晒伤,因此需要遮荫。
同时,三叶青对湿度要求较高,可以通过喷水的方式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
三叶青的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并且富含有机质。
可以选择添加腐叶土或腐熟的堆肥来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应注意避免积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在种植三叶青时,可以选择苗木繁殖或分株繁殖的方法。
苗木繁殖需要选取健康的三叶青苗木,将其栽种在合适的土壤中,并保持适当的湿度和光照。
分株繁殖则是将成熟的三叶青植株分成多个小株,然后重新栽种。
无论是哪种繁殖方式,都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植株的生长。
对于三叶青的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可以用手触摸土壤表面,如果感觉干燥则需要适量浇水。
同时,应避免过量浇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要定期施肥,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在生长季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施肥。
施肥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使用肥料,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要定期修剪和整形三叶青植株,以保持其美观的形态。
可以修剪掉生长过长或病虫害受损的叶片和枝条,促进新的叶片和枝条的生长。
修剪时要注意使用锋利的修剪工具,并在修剪后适当给予植株充足的光照和水分。
三叶青也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种植三叶青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环境和土壤,合理使用水肥,定期修剪和防治病虫害。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使三叶青健康生长,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三叶青种植技术与条件 三叶青高产栽培技术

三叶青种植技术与条件三叶青高产栽培技
术
三叶青的作用非常多,也能够帮助我们治疗很多的疾病,其性平、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等功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谈谈,三叶青种植技术与条件,以及三叶青高产栽培技术。
一、三叶青的生活习性
三叶青喜凉爽气候,适温在25℃左右生长健壮,冬季气温降至10℃时生长停滞。
耐旱,忌积水。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腐殖质丰富或石灰质的壤上种植为好。
耐阴性强,抗病、少虫害,十分耐寒,可塑性强,阴湿的室外环境可铺地栽植,成活率、覆盖率很高,生长速度快。
二、三叶青的繁殖技术要点
三叶青通常用扦插繁殖,于春、夏季进行扦插,以春季较好。
选择健壮的枝条,剪成长12~15厘米的插穗,斜插入苗床,入土深度为枝条的2/3,插后压紧,浇水保湿。
插后约30~40天,长根出叶时即可定植。
按行株距100X100厘米开穴,每穴栽2~3株,压紧,浇足定根水。
此外,也可以用种子繁殖。
三、三叶青的收获须知
三叶青药用价值的好坏不在于其大小,和其它名贵中药材相仿,而在于生长年限和选择合适的采挖时间。
每年冬至到惊蛰期间选择生长期三年以上的三叶青进行采摘,此采摘法质量好(休眠期)品质高,此时采摘的三叶青块根,淀粉含量在70%以上,药用效果较好。
三叶青林下栽培技术

三叶青林下栽培技术作者:程诗明韩素芳来源:《浙江林业》2023年第12期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是葡萄科(Vitacvae)崖爬藤属(Tetrastigma)植物,学名三叶崖爬藤,为民间常用中草药,在中国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
主要药效部位为块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保护肝脏、抗炎镇痛等作用,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抗肿瘤及小儿解热镇痛等,被称为“植物抗生素”。
浙江三叶青是市场上应用较多的品种之一,并入选了新“浙八味”。
技术要点种苗选择:宜选经审(认)定省级良种或者经多点试验的优良种源。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长1厘米以上,新叶2片以上,叶片嫩绿或翠绿的种苗。
林地选择:选择海拔800米以下,坡度小于30度,常绿树(林)种毛竹、油茶、香榧,松、杉木成熟林林地;或落叶树种山核桃、猕猴桃等林地,遮荫度0.7。
土层厚度大于30厘米,土质疏松、肥沃、呈微酸性;排水良好,无大天窗;交通、水利条件良好。
林地整修:通过间伐和修剪,除去林内病虫树(枝)、过密树(枝)、高度1.5米以下细小枝和横向及下垂枝,修剪后林分郁闭度达0.7左右(阳坡稍密,阴坡稍疏),保持通风透光,阳光透视地面均匀,无大天窗。
林地坡度小于15度,可全垦整地和修筑水平梯带,并开排水沟;15—30度林地进行带状或块状整地,带(块)内全垦,带(块)间、山顶、山脊、陡坡及坡底2.5米保留原有植被。
林地整地时按水平带挖垄,垄宽视坡度陡缓和种植方式而定,以50—80厘米为宜,拣出树根、大石块等杂物,在垄面上铺施有机肥、草木灰堆沤腐熟基质等,与垄土搅拌均匀,地栽需做畦,地势较平缓之地要开好排水沟。
栽培时间:春、秋两季均可种植。
春季种植时间为3月中旬—5月中旬,此时日均气温上升至10℃以上,倒春寒已基本结束;秋季种植时间为11月下旬—12月中旬,此时种植利于苗木根系生长,但要做好防旱、防寒工作;苗木做到随起随栽,避免苗根遭受风吹和日晒,影响成活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y a t r c l e t n .R s l a f e o lc ig eut
T e r o i g r t f c t i g p o a a i n t s n f v o t sw s 9 2 h o t n a e o u t n r p g t o e t i i e m n h a 7 . %、 8 . % 6 . %、 28 、 9 6
【 摘 要 】在 3 、7 、1 月五个月份 采集三叶青藤 二年生茎藤 ,分别用北京产双吉 尔 G R 号 生根粉 5 m . 一 浸 、5 、9 1 G 6 0 gg1 k
泡 2小 时进行扦插试验 ;用随采随播 、5天后播 种 、1 0天后播种 、1 5天后播种 、2 0天后播 种五种方法进 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
m r d a t g s o ea v n a e .
K y w r s: l iபைடு நூலகம்e a r o a t a H n e f a u e : C t i g p o a a i n S e r p g t o e o d I 1g r h d n h a c ; e tr s u t n rp g t o ; e d p o a a in
b o d r N .G R 0 m . g t a r d c d B i i g s u n j e ,t e h a s e d i g t s a r c s i g o y p w e o G 6 5 g k ~ h t p o u e e J n h a g i r h n t e r i e s e 1 n e t w s p o e s n ;F r
表 明,扦插育苗试验时五个月份的生根率分别是 7 . 8 . 92 %、 2 %、6 . 8 96 %、6 . 4 %; 24 %、 4 种子 育苗时五种 处理 的发 芽率分别是 9%、 6 7 %、5 %、2 %、1%。5月份扦插 育苗效果最好 ,生根 率达 到 8.%;播种 育苗时随采随播 的效果最好 ,发 芽率达到 9 %;在 9 7 0 1 28 6 生产上 采用扦插 育苗会有 更 多的优 势。
6 . %、 4 %: G r i a i n r t f s e r p g t o n f v i d f t e t e t w s 9 % 7 %、 5 % 2 %、 1 % 24 4 e m n to a eo e dp o a a in i iek n so r a m n a 6 、 9 7、 0 1 .T e b s h e t c t i g e f c n M y t e r o i g r t a 2 8 . h e t g r i a i n r t h n pl n i g s e ] n s wi h s w n u t n f e t i a . h o t n a e w s 8 . % T e b s e m n t o a e W e a t n e d i g t o i g i e it l f e o lc n e d t eg r i a i nr t a 6 . u t n r p g to s d n p o u t o 1 a e m d a e y a t r c l e ti g s e , h e m n t o a e w s 9 % C t i g p o a a i n u e i r d c i n wi 1 h v
【 关键 词】三叶青藤 ; 性 ; 特 扦插 育苗 ; 子育苗 种
【 中图分类号】F2 . 7 31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0 — 112 1)卜 0 4— 3 0 8 1 5(0 11 15 0
S u y o h e t r sa d r p o u tv e h i u so l e ar o a t n e t d n t ef a u e n e r d c i et c n q e f l g r h d n haHa c Ii
s e e mi a i n t s u e i h t e m t o o i g i m d a e y a t r o l c i g s e , s w n n f f h d y a t r e d g r n t o e t s d w t h e h d s w n m e i t l f e c l e t n e d o i g i i t a f e
21 0 1年 第 1 1期 ( 总第 1 7期 ) 4
大 众 科 技
DA ZHONG KEJl
No.1。 0 1 1 2 1
( muai l N .4 ) Cu lt ey o1 7 v
三叶青藤特性及苗木繁 育技术研 究
陈叶龙
( 广西卫生职业技 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0 2 ) 30 3
A s r c : u t n e ni l o d e e p c e n M r h a , J l , S p e b r o e b r s a i g t e o r b t a t C t i g bi n a w o s w r i k d i a c ,M y u y e t m e ,N v m e , o k n h m 2 h u s
c l e t n , s w n n t n h d y a t r c l e t n , s wi g i i t e t a f e o l c i g s wi g n t e t e h o lc ig o i g i e t a f e o lc ig o n n f f e n h d y a t r c l e t n , o n i w n i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