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分析(成绩第一名)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裙体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他们面临着诸多成长困境和发展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也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探寻有效的解决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一)数量庞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的比例更是较高。
这些留守儿童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远离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独自生活和成长。
(二)芳龄分布广泛留守儿童的芳龄跨度较大,从幼儿到青少年都有涉及。
其中,幼儿期和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幼儿期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在生活自理能力、语言发展、情感认知等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则面临着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不高、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问题。
(三)监护状况复杂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祖辈监护,即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亲属抚养照顾;二是亲戚监护,即由亲戚朋友代为抚养;三是自我监护,即由留守儿童自己照顾自己。
由于祖辈监护者大多芳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能力,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亲戚监护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亲属关系等因素而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照顾;自我监护则更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安全隐患等问题。
(四)生活状况欠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艰苦。
他们大多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和用品。
饮食方面,往往以简单、粗糙的食物为主,营养不均衡。
在教育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篇一(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据调查,黄集镇有60岁以上空巢老人3570人,占总人口的4.20%,占老龄人口的45%。
其中彭王、长王两村共有空巢老人142人,其中60― 70岁的70人,占49%;71―81岁的56人,占39%;80岁以上的16人,占12%;一人独居的6人,占4%,夫妻同居的99人,占69%;长年有病的42人,占29%;长年参加生产劳动的100人,占70%;在家抚养孙儿的52人。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10%,20xx年将达到2亿。
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夫妇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随之产生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情感的。
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儿童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3月中旬,为了仔细了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和生存状况,该镇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驻镇政协委员对全镇37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进行调研,对彭王、长王两村进行重点调查,以寻求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保障的良策。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空巢老人对现在生活状况比较满意。
有81%的农村空巢老人依靠子女或自己劳动进行自养。
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副业的自我劳动收入以满足基本生活要求。
如:彭王四组98高龄的老奶奶王明珍,53岁时老伴去世。
1984年,子孙因工作需要迁居襄樊后,她一直独守空巢,开垦2亩荒地,靠自己的劳动进行自养。
她说:儿孙买房、上学需要花大钱,我自己能过,不愿给子孙找麻烦。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心理上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鼓励和引导,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关怀也相对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指导,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成绩不佳的情况。
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保护,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欺凌、拐卖等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额的借读费、入学门槛高等,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0篇)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0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1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
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
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
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
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二、存在问题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
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备受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不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长时间独自留在农村故乡的一群特殊群体。
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情感分析及对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抚养,他们长期处于父母不在家的状态,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很多没有得到规范的教育和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学习问题,由于身边没有父母和老师的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常常较差,缺乏学习动力。
其次是生活质量问题,很多留守儿童缺乏生活常识和自理能力,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家庭教育问题也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大困扰,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照顾,留守儿童的性格和情感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关爱和陪伴的状态,他们的情感健康常常失衡。
首先是缺乏安全感和依恋感,他们经常感到孤独、恐惧和无助。
其次是缺乏自尊和自信,长期以来缺乏父母的肯定和鼓励,留守儿童常常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缺乏情感表达和交流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另一大问题,他们因为长期处于独自生活的状态,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对策一:建设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机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我们可以建设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学习和生活的帮助。
可以建立课后服务中心和学习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指导和学科辅导。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儿童福利院,提供生活照料和心理辅导。
对策二:加强家庭教育和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援助和教育。
可以开展父母教育和亲子关系培训,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关爱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渐增多。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一个/两个父母外出务工,儿童留在农村老家由亲属或邻里照顾、教育的一群特殊儿童群体。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9000万,他们因为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而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和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障碍。
由于学校条件的滞后,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常常面临质量低劣的教学资源和环境。
2.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影响力大大减弱,缺乏督促和引导,因此对儿童的教育投入减少,时间管理难以得到保证,孩子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易感受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出现了攻击性、自闭、自虐等行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4.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
一些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的老师很难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应该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等,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2. 完善监护责任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以规范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
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尊心,增强自我保护和适应能力。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家长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外出,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农村居住和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心理、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情感状态以及对策,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数量庞大随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无法享受到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
这种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
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难。
4.心理问题增多长期离开父母、家庭的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情感缺失、自卑、焦虑等。
1.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觉得生活无助、无望,情感上孤独空虚。
2.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着巨大的差距,缺乏自信。
3.焦虑感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感,对未来充满担忧,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4.逆反心理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社会产生抗拒情绪。
1.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教育指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度过难关。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社区关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4.加强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而自己前往城市打工。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不能在家照顾孩子,导致孩子长期独自留在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备受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1.1 生活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
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贫困,家庭条件也比较艰苦。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生活日常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照顾。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温暖,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1.2 心理健康长期与父母分离相伴,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容易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在学校遭受欺凌或者家庭发生变故时,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和管道,留守儿童更容易陷入心理困境。
1.3 健康状况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独自在家,家长无法及时照料他们的饮食和健康状况。
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容易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和健康问题。
由于缺乏监护,一些留守儿童在生病或者发生意外时,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和照料。
1.4 安全隐患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在家独自生活,由于年龄小、缺乏经验和自制能力,他们更容易成为各类安全事故的受害者。
家中燃气、电器等设备的使用,以及周边的危险物品都可能威胁到留守儿童的安全。
而且,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独居状态,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对象,增加了个人安全风险。
2.1 学业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备受关注。
他们长期缺乏家庭的学习指导和督促,缺乏家长的陪伴和鼓励,导致学习主动性不高。
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导致学业水平不佳。
2.2 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老家由其他亲属抚养的儿童。
他们与父母分离的时间较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他们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相对较差。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和情感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生理上,他们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营养和健康照顾,容易患病;在心理上,他们可能感到寂寞、无助和焦虑,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在情感上,他们可能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而产生认同危机和自卑心理。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也不容忽视。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无法得到他们的教育和指导。
在学习上,他们可能面临学习资源匮乏、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可能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学校生活上,他们可能面临着适应困难、交友问题和早婚现象;在个人发展上,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的限制而缺乏自信和自尊心,对未来感到迷茫。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保障机制,提供营养餐饮、医疗保健等基本保障。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
通过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
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提供保障、心理支持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者父母双亲长期在外务工,由祖辈或其他亲属照看的儿童。
由于父母亲离乡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们面临着一系列的生存和教育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值得关注。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在生活上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是情感上的困扰。
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寂寞、孤独和无助,缺乏家庭温暖。
其次是照顾和保护的不足。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其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常常得不到妥善照顾,饮食不均衡、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是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照料,容易成为不良人员的牺牲品,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也值得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他们经常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首先是学校条件的不足。
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教师素质有限,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
其次是学习动力的缺乏。
由于生活困境和家庭支持不足,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普遍较低,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再次是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不断落后。
由于长时间的缺乏家庭教育和亲子陪伴,留守儿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相对于正常成长的孩子来说存在着明显的滞后。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教育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他们的状况。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建设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帮扶和支持。
加强学校建设和教学改革。
增加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加强社会关爱和亲情陪伴。
亲子关系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倡导和鼓励父母亲回乡创业,与子女共同生活,加强亲子沟通和交流。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生活和教育的各种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够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然而,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跟随父母一同前往城市,只能留在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心理、安全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生活的未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 6000 万,这一庞大的群体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_____省_____市_____县的_____个乡镇的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访谈主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师和村干部,了解他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实地观察主要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学校教育设施等情况。
四、调查结果1、生活状况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居住环境简陋,饮食营养不均衡。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照顾,很多孩子需要自己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洗衣、做饭等。
2、学习状况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此外,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效果。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就业、经商、务农等原因,常年在外地务工或外出,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他们的成长环境常常存在严重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容易陷入心理、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促进健康成长。
1. 教育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监护人不在身边,孩子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大打折扣,因而导致了他们的学业表现不佳的问题。
2.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3. 健康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常常不规律,营养不良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饮食和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研究1. 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完善关爱体系,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服务,以便更好地照顾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当积极配合政府,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推动教育资源的下沉,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
3. 家庭教育支持政府可以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支持,提供父母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
4. 加强心理疏导政府可以组织专业心理辅导师、社工等人员,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5. 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留守儿童宣传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精选5篇)
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精选5篇)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精选篇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做出贡献的同时,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凸显出来。
外出打工农民大多是青壮年,子女正值学习阶段,多数被丢给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这些“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前不久,内蒙古赤峰市妇联、赤峰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就赤峰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松山区,敖汉旗、巴林右旗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700份。
同时,妇联的工作人员又在松山区、宁城县入户走访了部分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与部分留守儿童及监护人进行了座谈访谈。
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22%有暴力倾向,36%学习成绩差。
调查显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73%),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20%),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
监护人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顺其发展。
三是自我监护型(占7%),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他原因,监护的责任就成了孩子自己,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
这些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亲情的缺失,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在对7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35%的父母经常给孩子打电话;8%的孩子经常给父母打电话;15%的父母经常回家;3%的孩子经常去看父母;9.6%的不经常联系;8%的孩子竟然没有父母电话;14%的孩子不知道父母打工地址;37%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出去后再也没回来过的占1.6%。
留守儿童强烈渴望与亲人情感交流,11%的孩子变得胆小;14%依赖性强;不善交往的7%。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外出务工,将儿女留在家乡的农村。
他们面临着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的双重困境。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大多比较贫困。
他们生活在乡村,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资源。
由于缺乏监护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如火灾、跌倒等。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担心。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严重的教育问题。
由于缺乏监护人的关注和引导,留守儿童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他们缺乏家庭的教育指导,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很难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鼓励。
留守儿童的学习资源也非常匮乏。
在乡村地区,很多学校条件较差,教师水平不高,学习资源有限。
这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受到限制,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
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合力提供留守儿童的监护和照顾,确保他们的生活安全和健康成长。
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
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
可以通过新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向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不容忽视。
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力度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他们的数量庞大,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为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完善的关爱体系,并提供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未来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被重视和关爱。
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存在问题、数量、面临问题、影响因素、教育、心理健康、政府关注、社会帮助、关爱体系、教育帮助、心理健康帮助。
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儿童长时间独自留在农村家乡的一类特殊群体。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9000万,呈逐年增长趋势。
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难题:缺乏父母关爱、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容易受到伤害和侵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包括家庭破裂、缺乏爱心陪伴、教育资源匮乏等。
这些因素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在教育问题方面,留守儿童受限于家庭条件和教育资源不足,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重要挑战,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帮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关心,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占所有农村儿童的比例约为20%。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优秀4篇)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优秀4篇)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篇一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
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
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
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1、学习上缺人辅导。
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
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
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
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
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
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
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
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案例一: 2015年6月9日,贵 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儿童服 农药自杀。这4名儿童是留守在 家无大人照顾的四兄妹。
贵州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死亡事件大儿子遗书内容曝光: “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好,但是我该走了。这件事情 其实计划了很久,今天是该走的时候了。”
留守儿童
完全留守儿童
单亲留守儿童
1.2 农村留守儿童的特征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首要特征是“儿童”;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诸 多社会问题,也是源于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那么留守儿童作为儿童 有哪些特征呢? (1)留守儿童是一个未成年的社会群体,他们处在初级社会化进程中; 他们不是成人,没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2)家庭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父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 (3 )作为儿童 ,留守儿童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儿童期的教育和环境 决定他们的未来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秩序的建构。 鉴于留守儿童具有的上述特点: 未成年、缺乏独立行为能力,是儿童的 主要特征。留守老人、留守妻子是成年人 ,他们具有相对独立的意志和 行为能力。因此留守儿童群体与留守妻子、留守老人相比较时 ,尤为突 出。儿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 ,在成长过程之中的主要涵盖心理、情感、 学习、教育、交际等问题。
近几年来,伴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工 涌入城镇打工经商等 , 监护责任落实不 到位,或缺乏防范意识等原因,使得 农村留守儿童遭受意外伤害、意外死 亡、自杀死亡乃至因违法走上犯罪道 路等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 呈现出以下 四个特点: 一是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溺水、 触电、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伤害 , 危及生 命安全; 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容易成为不法分 子攻击、欺负和侵害的对象; 三是农村留守儿童轻视生命 ,采用投 河、服毒等方式自杀; 四是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控,或因偷窃、伤害他人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儿童防范意识弱,使得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的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 害对象。
2.3.3 家庭方面的原因
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家中的生活条件, 摆脱贫困。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对流入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 贡献。但是,当地企业为了追求更多利润,尽可能地压低工人工资水平, 加之中国劳动力过剩量大,就业竞争起到了压低工资水平的作用。农民工 普遍成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且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极为普遍。 不仅如此,农民工微薄的工资还时常被克扣或者拖欠。 农民工工作性质和生活条件的制约, 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工种一般不稳定,而 且工作时间也比较长。一些人从事买卖蔬 菜、水果、鱼肉、面食和其他小商品生意 ,还有的则是在建筑工地上从事短期的临 时工作,需要经常变换工作地点和住所。 对于这部分农民工而言,由于没有固定的 工作岗位及居住地点,就迫使他们不得不 把子女留在老家,有些农民工在将孩子带 到城里后又被迫将他们送回农村。
四川、安徽、河南、 广东、湖南、江西
70%
52%
5% 10%
25%
贵州
广西、湖北、江苏
其他省份
2. 1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分布
2. 2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面临的问题
2.2.1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2.2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2.2.3
我国留守儿童的安全。留守儿童监护 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 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 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对 孙辈的功课显得无能为力。不仅如此他 们对子孙的学习重要性认识也不够 ,没有 给予必要的监督。在教育态度、教育方 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 存在困难。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 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 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 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代养人教导, 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农村有的老人身体本来就不好 , 还要 在田地里干农活,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 就会体谅到祖辈的辛苦 ,主动承担洗衣、 做饭等各种家务,周末还帮助老人在田地 里干农活。
政府有关文件是这样定义农民工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 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主 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时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 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城 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了扩大的趋势,东部沿海 城市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而联产 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又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形成了庞大的农村剩余 劳动力大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也准许农民在 不改变城市供给制度的前提下进城务工就业,从 而呈现出了农村劳动力离土又离乡的新模式。 数以千万的农民离开了农村的土地,进入城市寻 求生存,他们囿于自身的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及 城市内的政策性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将子女留在 家乡,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造就了规模 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案例二:2013年6月26日 13时许,南昌市红谷滩 新区生米镇文青村发生 一起悲剧。留守儿童三 兄妹在村口池塘旁边玩 耍时全部溺水身亡。由 于当时没有人路过,直 到一位5岁的小男孩浮出 水面才被发现。
案例三:2012年11月19日,同样是毕节市七星关区,5名留 守儿童被发现在垃圾箱生火取暖时闷死
2. 3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2.3.1 “三农”和“农民工”问题
2.3.2
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问题
2.3.3
家庭方面的原因
2.3.4
学校方面的原因
2.3.1“三农”和“农民工”问题
“三农”问题既是农村留守儿童 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更是农村留守 儿童问题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中国 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我国总 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农村 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 展过程中的大问题。当前农民收入增 长缓慢甚至停滞,城乡地区收入差距 扩大。“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 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这些宏观 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这样的 具体问题,或者说,农村留守儿童问 题是“三农”问题衍生的一个问题。
2.3.4 学校方面的原因
多数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父母和教师是他们社 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来自于家庭的 关爱和亲情,因此特别需要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学校作为儿童继家庭 之后社会化的第二个主要场所,担负着教书育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 儿童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的重任。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 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 疏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 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 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存在 着诸多的缺陷。对留守儿童缺乏积极 有效的帮扶措施。只关注留守儿童的 学习成绩,而忽略他们的情感需要、 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品德问题和 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把留守儿童看成 包袱,视为一块“心病”。
留守儿童的认定主要是依据四个要素:父母外出的数量、父母外出的时 间、户籍及留守儿童的年龄。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社区中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或经商,由 父母单方、长辈、他人抚养、教育的儿童或无人照顾的儿童,年龄一般在16周 岁以下左右。
非留守儿童
父外留守儿童
半留守儿童 母外留守儿童
农村 儿童
2.2.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父母与孩子共同生活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 家庭,这是维系亲情和儿童健康成长的最重要 的环境。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成 长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外出和家庭的变 化势必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影响。父母 外出后监护人对子女的日常生活进行照顾并不 能够代替圣洁的母爱和父爱,使留守儿童失去 了以前父母在家时对他们的关爱和亲情,也感 受到了由于主要家庭成员的缺失而带来家庭气 氛的冷清和落寞。有些留守儿童有意无意地拿 自己和村里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相比,而这 种对比往往更让他们感到内心的孤单和失落。 长期的思念而又不能与思念的人相会,会使人 产生担忧、急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大 部分非独生子女,尤其是在兄弟姐妹中年龄较 大的留守儿童,除了照顾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以 外,往往还要承担照顾兄弟姐妹和家务的部分 任务,而且得到临时监护人的关爱相对要少。 因此,他们想念父母的心情更迫切。
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成因
2. 1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分布
Diagram 2. 1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分布
. 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还揭示,农村留守儿 童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 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部的省份。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 江西 6 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 到 52%。除上述六个省外,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排名前十位的还有广西、湖北、 贵州和江苏。农村留守儿童分布集中的十个省份中,多数属于典型的劳动力输 出大省,但广东、江苏由于省内劳动力流动,从而也产生了一定规模的农村留 守儿童。
“现实中的农民进了城,制度中的农民没进城”
改革开放后,尽管对人口流动的限制逐步放 宽,农民有进城打工、就业的自由,但户口政策 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 间仍然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使进城的农民工 难以在城市生根。 到了流入地后,由于农民工没有当地户口, 流入地政府的财政支出就不会划拨有关农民工子 女教育经费的补贴,学校就不愿意接收这些流动 儿童,所以农民工需要承担子女上学所谓的“借 读费”。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要求必须在原籍所 在地参加中考、高考等。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等问题 没有给农民工理性决定其子女是“流动”还是“ 留守”提供自由选择的制度空间,大部分农民工 不得不选择将其子女“留守”于农村家乡,这直 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