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精编版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三篇.doc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三篇第1条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职工(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职业病预防措施条例。
I 、职业危害、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劳动或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化学、生物。
本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工作环境中的紫外线辐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以及人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类型及预防措施根据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分为四类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高温作业会导致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紊乱,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体崩溃、昏迷甚至休克,容易造成事故。
预防措施(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现场的通风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免或减少热辐射;(3)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期间的工作,增加工作间的休息时间,尽量避免高温期间的室外高温工作,为员工提供凉爽的休息场所。
(4)应提供足够的清洁饮用水,建议多次少量供应冷饮、冷饮产品和补充营养饮用水。
与此同时,应该注意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5)准备毛巾、香膏、藿香正气水和任丹等防暑降温用品,制定合理的饮食制度,并在饮食中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高温禁忌症,班组长不应指派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从事高温作业(7)注意天气预报2、有毒物质危害发布的极热天气警报。
在生产过程中,许多有机溶剂经常暴露在外,如防水施工中的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
喷漆经常会接触到苯、苯系物、乙酸乙酯、氨、甲苯二氰酸盐等。
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很低,很容易挥发。
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会很高,容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预防措施(1)控制和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代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造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尝试将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化操作、密封操作、自动化和遥控操作。
职业病防治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职业病防治的危害与预防措施【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金属、类金属如铅、汞、锰、铬、砷等;刺激性、窒息性气体如光气、氯气、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机溶剂及高分子化合物;各种农药;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微波、高频、电离辐射等;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依法预防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后,职业病防治工作从此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只要坚决贯彻和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加强预防职业病的宣传教育,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让工人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才能正确使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才能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只有人们都能逐步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关注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来管理,职业病危害才会远离我们的身边。
【职业病的防治原则】(1)消除或控制职业有害因素,即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如改进生产过程,寻找容许接触量或接触水平,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标准,对人群中的易感者定出就业禁忌症等。
(2)早期发现病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3)对已得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进行治疗,防治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康复。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因素,职业病则是因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职业病预防措施。
一、职业危害及其分类常见的职业危害有:1.化学因素:包括尘埃、粉尘、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等。
2.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等。
3.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原体、寄生虫等。
4.人为因素:包括机械伤害、电击、火灾、爆炸等。
5.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创伤等。
根据职业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特征,职业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尘肺病:主要由于长期吸入一些尘埃或粉尘所致。
2.中毒性疾病:主要由于长期接触或吸入一些化学物质所致。
3.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主要由于工作姿势不当、反复搬运重物等引起。
4.职业性肝病:主要由于长期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重金属等引起。
5.职业性皮肤疾病:主要由于接触有害物质或长时间接触湿润物体引起。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改善工作环境: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
比如采用通风、排尘、防护设备等手段来减少化学物质的暴露,降低噪音、震动等物理因素的影响。
2.合理分配工作强度:根据劳动者的身体状况和脆弱程度,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对身体造成损害。
3.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教育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工具以及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健康体检和监测: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和职业危害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5.强化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的使用:适度配备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眼镜、防护服等,提高职业危害物暴露的防护效果。
6.强化职业卫生管理:设立职业卫生监测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并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
7.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加强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监督,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处罚,提高违法成本,促进企业合法合规运营。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一、引言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中,导致工人患上的与工作有关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性极大,不仅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
二、职业病危害与预防措施1. 职业病危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1) 化学因素:如有毒气体、粉尘、化学物质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检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等。
(2)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设置隔音设备、减少噪声源、定期检测工作环境中的辐射水平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体、昆虫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采取防虫措施等。
(4)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长时间工作等。
预防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2. 职业病危害评估与监测(1) 职业病危害评估:通过对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测量和分析,评估工人接触这些因素的风险程度。
评估结果可以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职业病危害监测:通过对工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和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职业病预防的法律法规和标准(1) 法律法规: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职业病预防工作,例如中国的《职业病防治法》。
(2) 标准: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职业病防治标准,包括工作场所卫生标准、有害因素限值标准等。
4. 职业病预防的管理体系(1) 职业病预防责任制:明确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职业病预防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2) 职业病预防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3) 职业病预防措施的落实:通过定期检查、监测和评估,确保职业病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4) 职业病事故报告和处理:建立健全的职业病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职业病事故,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职业病危害”指的是工作过程中可以导致身体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劳动者职业活动而暴露于有害物质、能量和非物质因素的结果。
职业病一般可以分为五类:肌肉骨骼系统病、呼吸系统病、皮肤病、中毒
性器官损害和职业病损害。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计,我国每
年发病的职业病数量超过20万例,病死率达到3.8/10万,是一个令人担
忧的现象。
针对职业病危害,应当采取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控制。
一是加强对职业危害的管理。
要加强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对未执
行的企业进行处罚,对私自搞改造的企业严加处罚,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职
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督导企业科学合规地进行职业危害检测、治理和控制,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检测机构的监督机制,以防止有职业危
害的企业放纵检测机构。
二是重视职业病防治的投入。
要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强化物质、技术和人力的投入,加强技术服务,鼓励
企业应用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技术,以便企业及早发现危害、及早采取措施,减少病害发生、发展。
三是强化职业病防治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建设。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
职业病预防及措施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者工作环境中接触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
一、个人防护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口罩、防护手套等。
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的质量和合格证明。
2. 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加强对职业病的知识宣传,教育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歇息:避免长期连续工作,适当安排工作与歇息时间,减少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劳苦。
4. 饮食调理: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摄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二、工作环境改善措施1. 有害因素控制: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或者消除有害因素的接触,如通风设备的安装、噪音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控制等。
2. 定期检测和监测: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监测系统,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建立职业病防护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病防护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各方责任,加强职业病防护的管理和监督。
4. 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有关职业病防护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技能。
三、职业病预防的重要性1.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职业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措施。
2. 提高劳动生产力:职业病的发生会导致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下降,影响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预防职业病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3. 减少经济负担:职业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预防职业病可以减少社会的经济负担。
4. 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预防职业病可以减少因职业病导致的劳动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改善两个方面。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等因素导致的疾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高工作环境,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危害一: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1 肺部疾病: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矽肺等。
1.2 中毒性疾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会引发职业性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1.3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有害物质或特定工作环境会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二、危害二:职业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1 生产力下降:职业病会导致劳动者健康状况下降,工作效率减低,从而影响生产力。
2.2 医疗费用增加:治疗职业病需要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2.3 劳动力流失:职业病给劳动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劳动力流失,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三、预防措施一: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体系。
3.1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业病防护的责任和义务。
3.2 职业病监测: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职业病发生情况,为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3.3 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如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预防措施二: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
4.1 职业病知识普及:开展职业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2 健康检查和培训:加强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同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4.3 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的防护技术和工艺。
五、预防措施三:加强监督和管理。
5.1 监督检查: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有效执行。
5.2 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处罚机制,对违反职业病防护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备、防护措施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健康和安全, 雇主和员工都应当实行措施防备和防护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在与特定工作场所和工作过程相关的条件下,由于一些化学、物理、生物等有害因素长期、低剂量地作用于工作人员,导致身体产生的疾病。
那么,如何对职业病进行防备和防护措施呢?一、防备1.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完善职业健康监测,加强职业病诊断与治疗技术的讨论。
2. 做好职业卫生宣扬教育,加强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
3. 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规定和职业卫生技术标准。
尤其是在工作场所准备上低毒或无毒替代品,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4. 对医护人员、试验试验验环境及工厂环保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把握防护措施和专业学问。
二、防护措施1. 保护眼部。
操作有害物质、辐射等作业场所应当配戴相应的护目镜、面罩、防护眼镜。
2. 削减噪声。
在高噪声场所,应带上防噪耳塞、耳罩等。
3.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
要求个人防护、室内良好通风和使用呼吸系统保护装置。
4. 合理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
针对职工的身体情形和年龄段,确定合理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
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换班休息一会儿。
5. 做好个人卫生。
定期洗手、洗澡、换衣,要求穿着干净乾净并符合防护要求的工作服。
6. 开展健身活动。
加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综上所述,防护措施和防备理念的实施必需在工作场所引起重视。
一旦适当的防备和防护措施没有实行,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对员工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防备和防护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使工作场所变得更加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范本(2篇)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范本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长期作用或超负荷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预防职业病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预防职业病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认识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职业病既会导致工作者的健康受损,还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失业的风险。
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职业性听力损失、职业性皮肤病等。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职业病的危害,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二、合理的工作安排工作安排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首先,企业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和超负荷工作。
充足的休息时间可以帮助身体得到恢复,减少疲劳对身体的影响。
其次,应根据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员工的轮班,避免长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工作。
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预防职业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因素对员工的危害。
比如,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避免员工长时间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工作。
此外,减少噪音、光照等有害因素对员工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在预防职业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员工应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耳塞、护目镜等。
同时,企业应提供适合的个人防护设备,并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人防护设备。
五、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企业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六、加强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预防职业病的基础工作。
员工应接受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了解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并掌握正确的工作姿势和操作方法。
此外,企业还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七、及时报告和处理职业病疑似病例如果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应及时报告,并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
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职业病的危害:
1. 健康损失:职业病可导致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可导致身体残疾,甚至死亡。
2. 对经济的影响:职业病会影响受害人的工作能力,从而影响经济收入。
同时,职业病治疗的费用也很高,给受害人带来了经济负担。
3. 社会影响:职业病不仅会带来个人的痛苦,同时还会对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1. 做好职业病防护培训:雇主应该为所有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工人提供职业病防护培训,使其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 定期体检:雇主应该定期给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病症状。
3.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工人应该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面具、耳罩、手套等,降低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4. 改善工作环境:雇主应采取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声和化学物质等,降低工作者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5. 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职业病的监管工作,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完整版)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为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员工 (劳动者) 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
本企业施工现场易产生粉尘、焊接弧光、产生噪声等企业职业危害因素。
2 、职业病,本企业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接触粉尘、焊接弧光、产生噪声等有害因素产生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职业病的主要种类、危害工种及预防措施:1 、粉尘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
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砼搅拌司机、水泥上料工、电 (气) 焊等工种;预防措施: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并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2、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施工现场生产性毒物主要是铅、锰、苯、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油漆工、喷漆工、电焊工、气焊工、电镀工等工种;预防措施有: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要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3、噪声施工现场噪声主要是来源于搅拌机、电动机、木工加工机械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打桩机工、推土机工、平刨工等工种;预防措施: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躁声作业的时间。
三、防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中接触有害物质、受到有害因素或工作方式所致的疾病。
职业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粉尘、烟尘、有毒气体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石棉肺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2.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有害物质会导致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湿疹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溃疡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和伤残。
3. 职业性听力损失: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职业性听力损失。
这种损失通常是不可逆的,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失聪。
4. 职业性骨骼疾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姿势不良的工作,会导致职业性骨骼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背痛、关节疼痛、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
5. 职业性神经系统疾病: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职业性神经系统疾病,如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病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精神障碍和智力下降。
二、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 完善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各国应制定和完善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明确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护责任,保障工人的健康权益。
2. 加强职业病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职业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因素。
3. 提供个人防护用具: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护服等,减少有害物质对工人的直接接触。
4.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工人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教育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和采取正确的工作姿势。
5. 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用人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如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替代品等,减少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职业病防治措施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1 粉尘的危害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19立方米的空气,以便从中取得所需的氧气。
如果工人在含尘浓度高的场所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就多。
当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导致肺组织之间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称为尘肺病。
按发病原因,尘肺可分为五类。
1.2 矽肺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原称“矽”)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矽肺。
建筑行业中与矽接触的作业包括隧道施工、凿岩、放炮、出碴、水泥制品厂的碎石、施工现场的砂石、石料加工、玻璃打磨等。
1.3 硅酸盐肺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硅酸盐肺。
如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等均属硅酸盐肺。
建筑行业中接触较多的是水泥尘和石棉尘。
接触石棉尘,不仅容易发生硅酸盐肺,而且可能导致石棉癌。
1.4 混合性尘肺吸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混合性肺。
如建筑业、机械制造、修理的翻砂、铸造等作业。
1.5 焊工成肺电焊烟尘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其主要成分是铁、硅、锰。
其中主要毒物是锰、铁、硅等。
毒性虽然不大,但其粉尘极细(5微米以下)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吸入肺内。
特别是在密封及通风除尘差的地方作业,对焊工的健康将造成危害。
尘肺就是其中之一。
1.6 其他尘肺吸入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其他尘肺。
如金属尘肺、木屑尘肺均属其他尘肺。
吸入铬、砷等金属粉尘,还可患呼吸系统肿瘤。
患尘肺的发病率取决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高低和粉尘粒子大小;凡浓度越高、尘粒越小,危害越大,发病率越高。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直径5微米以下的细微尘粒,因其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所以最容易被作业人员吸入肺部而患职业性尘肺病。
2.除尘措施2.1 水泥除尘措施流动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要做到装、拆方便。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劳动条件下,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某种有害物质或特定工作环境中,导致工人患上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有害粉尘、气体或烟雾会导致职业性哮喘、尘肺病等疾病。
2. 皮肤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特定工作环境,如化学品、有毒物质等,容易引发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湿疹等。
3. 肌肉骨骼疾病: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姿势不良的工作,容易引发职业性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4.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特定工作环境,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等,会导致职业性神经病变,如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职业性中毒性脑病等。
5. 职业性肿瘤:长期接触有致癌物质,如石棉、苯等,会增加患上职业性肿瘤的风险。
二、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2. 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进工艺、设备和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放,如使用密封设备、通风设备等。
3. 个体防护措施:为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劳动者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如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
4. 健康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定期体检与监测:组织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6.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7. 加强监督与执法: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监督与执法机制,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监督检查,确保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
8. 职业病防治科研与技术支持:加强职业病防治科研与技术支持,推动职业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职业病是由于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导致的、经常性接触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病的类型和危害因素也有所不同。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确保职工的健康与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危害预防和防护措施。
1.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健康教育:通过加强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岗位监测:对各类工作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和生产过程符合职业病防治的要求。
-工作方式改变: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监测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释放和排放。
-职业病防治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通过完善职业病防治法规和标准,确保企业和雇主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2.职业病防护措施:-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职工应自觉学习和遵守相关的职业病防护政策和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根据个人工作环境和接触有害物质的特点,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如呼吸面具、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隔离措施:对接触有害物质较为频繁的工作岗位,应采取隔离措施,减少其危害性。
-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工作环境的清洁,避免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
-定期体检:经常性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早发现职业病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
3.针对特定行业的防护措施:不同行业可能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因此需要针对具体行业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行业的防护措施示例:-矿业: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使用合适的防尘和防毒面具。
-化工: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和浓度,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并建立有效的泄漏和处理措施。
-印刷业:确保印刷车间的通风设施正常运行,减少印刷液体和化学品的接触。
-建筑业: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工具和机械设备,对工地环境进行有效的尘埃和噪音控制。
-医疗行业:正确使用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定期进行职业暴露监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害1. 肺部疾病:如尘肺、矽肺等。
这些疾病主要由于长期吸入粉尘、有害气体或烟雾所致,严重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肺功能下降等症状。
2. 中毒性疾病: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这些疾病主要由于长期接触或吸入有害物质,导致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肝肾损害等。
3. 职业皮肤病: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等。
这些疾病主要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刺激性物质,导致皮肤发炎、瘙痒、红肿等症状。
4. 职业性听力损失:如噪音性聋。
这种疾病主要由于长期接触高噪音环境,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5. 骨骼疾病:如振动病、骨质疏松等。
这些疾病主要由于长期接触振动、重物搬运等工作,导致关节疼痛、骨折等症状。
二、职业病的预防1. 完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减少粉尘、有害气体或烟雾的产生和积聚。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穿防护服等。
2. 健康监测与筛查: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检、肺功能测试、血液检查等,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3. 健康教育与培训:开展职业病防护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
告知工人有关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醒他们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4.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与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减少工人疲劳程度,有助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5. 强化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确保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职业病防护工作。
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改善。
6.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向工人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耳塞、手套等,确保工人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并保护自己。
职业病危害的特点与预防模版
职业病危害的特点与预防模版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工作而引起的一类慢性病,其危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保护职工的健康。
一、危害特点:1. 隐匿性:职业病具有潜伏期长、发生隐蔽等特点,职工在受到危害的同时并不容易意识到,这就容易延误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2. 慢性化:职业病往往是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工作环境造成的,病程十分长久,且发展缓慢,这就意味着即使职工受到危害,症状较轻或不明显,从而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3. 累积性:职业病的危害是累积和长期暴露的结果,对职工的危害效应是逐渐积累的,当职工暴露于有害环境的时间越长,疾病的发生风险就越高。
4. 专业性:职业病多与特定的工作环境、有害物质或者工作方式密切相关,不同职业的职业病类型也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职业的特点进行预防和管理。
5. 不可逆性:职业病往往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慢性病,一旦发生,对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治疗和康复过程较为困难。
二、预防模板:1. 加强宣传教育:a. 组织开展职业病预防教育培训,向职工普及职业病知识,提高职工的危机意识和预防意识。
b.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子等,加强对职业病预防的宣传力度,鼓励职工自觉采取预防措施。
2. 完善有害物质管理:a. 针对不同行业,制定有害物质管理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明确有害物质的使用与管理要求。
b. 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生成、排放和传播,避免职工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环境中。
3. 强化个体防护:a. 职工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戴口罩、工作手套等,避免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
b. 对于职业病的高风险岗位,要求职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相关疫苗接种,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采取治疗措施。
4. 健康监测和评估:a. 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系统,定期对职业病的发生情况、有害因素的暴露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b. 培养专业的职业病防治队伍,对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和监督。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措施第一章职业病的定义和危害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长期受到某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一种谴责性、发生率较高、易于造成残疾和死亡的疾病。
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包括:1. 妨碍身体健康:职业病往往导致身体机能障碍、器官损伤、神经系统受损等。
2. 影响劳动生产力:职业病患者往往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企业和社会的生产力。
3. 威胁生命安全:职业病可以导致残疾和死亡,对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第二章职业病的种类和特点职业病的种类非常多样,一般可分为化学类、物理类、生物类和物质类职业病。
常见的职业病包括:职业性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鼻喉病、职业性骨骼疾病、职业性神经病等。
职业病的特点主要如下:1. 长期接触:职业病一般是在长期接触有害因素后才会发生,潜伏期较长。
2. 特定工种:不同职业所产生的职业病也不同,需要根据各自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进行分类。
3. 可预防性: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第三章职业病的预防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病,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因素的危害。
2. 个人防护: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或装备,如呼吸器、护目镜、手套等。
3. 健康监测:定期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4. 培养安全意识:从员工入职起,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工作安全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5. 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职业病的治疗和康复职业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认职业病: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医学检查和分析,确认患者是由长期接触有害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2. 确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职业病的类型,配合专业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有效控制各类损害员工身心健康的事故发生,并根据GB/T28001标准,按照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要求,针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公司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组长:副组长:组员:一、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来源职业危害因素就是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于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包括原料、半成品、产品、机械设备等产生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污染性等因素等。
(2)劳动组织中的有害因素。
包括作业时间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不合理、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与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
包括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如露天作业的不良气候条件、厂房狭小、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照明不良等,缺乏有效的卫生技术设施或设施不完备,以及个体防护存在缺陷等。
2、职业病定义和分类从广义讲,职业病是指作业组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但从法律意义上讲,职业病是有一定范围的,仅指由政府部门或立法机构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2002年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目录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为十大类115种。
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耳聋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它职业病(5种)。
二、职业中毒及其预防1、生产性毒物怎样进入人体生产性毒物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呼吸道由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组成,气体(如氯、氨、一氧化碳、甲烷等)、蒸气(如苯蒸气等)和气溶胶(如农药雾滴、电焊烟尘等)形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是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最重要的途径。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包括毛发、指(趾)甲等。
毒物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经皮肤吸收,引起局部的损害或全身性中毒症状。
2、职业中毒类型职业病按其发病的快慢一般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类型。
急性职业中毒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较高浓度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迅速发生的疾病。
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等特定。
急性职业病以化学物质中毒最为常见。
主要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以外事故所引起。
慢性职业中毒是由于工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受到一定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经过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缓慢发病。
相对于急性职业中毒而言,慢性职业中毒具有潜伏期长、病变进展缓慢、早期临床症状较轻等特点。
3、铅作业及铅中毒铅冶炼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最大。
由于铅化合物多具有特殊颜色,因而常用于尤其工业。
在砂磨、刮铲、焊接、熔割时可产生铅烟、铅尘。
此外,铅中毒可引起肝、脑、肾等器官病变。
因接触的剂量不同,可出现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症状。
4、苯作业及苯中毒生产中接触苯的作业主要有:喷漆等。
苯及其化合物是以粉尘、蒸气等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特别是夏季,皮肤出汗、充血,更能促进毒物的吸收。
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一些中毒者还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肝肾损害。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5、窒息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造成机体缺氧,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改变,严重的可导致脑细胞坏死及脑水肿。
常见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有:(1)一氧化碳中毒,冬季施工房屋取暖易发生中毒,主要是发生在煤不充分燃烧时。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重度中毒者表现为无意识、昏迷,甚至呼吸衰竭,伴有脑水肿、严重心肌损害。
(2)硫化氢中毒,多发生在清理粪池、下水道、垃圾时,也可发生硫化氢中毒。
轻度中毒症状为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
(3)二氧化碳中毒救援者可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增打开窗保持室内通风,清除产生一氧化碳的危险源,把中毒者搬到通风保暖持方,解开其衣领,裤带、让其呼吸新空气或给予吸氧,神志不清者要饮水以防误入管,引起窒息,有呕吐者将头部侧转,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窒息,如果患者心跳或呼吸停止,应立即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对中毒严重的危险患者,迅速联系医院抢救。
6、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1)根除毒物或降低毒物浓度,如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措施很重要,如采取密闭生产和局部通风排毒的方法,减少接触毒物的机会,合理布局工序,将有害物质发生源布置在下风侧。
(2)做好个体防护,这是重要的辅助措施。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用品等。
毒物进入个体的门户,除呼吸道、皮肤外,还有口。
因此,作业人员不要在作业现场内吃东西、吸烟,班后洗澡,不将工作服穿回家。
三、粉尘的危害及尘肺的预防1、生产性粉尘从何而来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
在生产环境中,以单一种粉尘存在的情况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为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
2、粉尘引起的职业病(1)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或其它肺部疾病。
我国按病因将尘肺病分为12种,并作为法定尘肺列入职业病名单目录。
(2)中毒。
吸入铅、锰、砷等粉尘,可导致全身性中毒。
(3)局部刺激性。
如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3、预防粉尘病的措施(1)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防尘方法。
(2)作业中接触粉尘的工人,在作业现场防尘、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符合作业场所卫生标准的条件下,一定要佩戴防尘防具。
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在粉尘浓度较低的环境中,佩戴防尘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防止噪声与振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1、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长时间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和噪声性耳聋;此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它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病症,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引起血压持续升高,还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蠕动减慢等变化。
从安全方面来看,在噪声的干扰下,人们会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对事故隐患的判断处理能力。
在车间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2、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按振动对人体作用方式不同,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强烈的全身振动,可使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肠不适等症状。
全身振动引起的这些功能性改变,在脱离振动环境和休息后,多能自行恢复。
局部振动并或称手臂振动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过量的局部振动,引起手部末梢循环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
该病的典型表现是手指发白(白指症),并伴有麻、胀、痛的感觉,手心多汗。
造成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打夯作业;手持转动工具作业。
目前国家已将局部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3、防止噪声与振动的危害(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器。
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如以焊接代替铆接、锤击成型改为液体成型等,机械设备应装在橡皮、软木上,避免与地板直接接触,工具的金属部位改用塑料或橡胶,以减弱因撞击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2)控制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作业场所的噪声、振动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加强个人防护是最便捷的防护方法,必要时应佩戴耳罩、帽盔,为防止振动病,作业场所要注意防寒保暖,振动性工具的手柄温度如能保持40℃,对预防振动性白指有较好的效果,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防振手套、减振座骑等。
五、对电磁辐射的防护1、红外线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界的红外线辐射源以太阳为最强,基建工地、搬运等露天作业,夏季红外线辐射强度很大,生产中接触红外线辐射源的作业是建筑施工等。
2、激光对健康的影响激光也是电磁波,目前使用的各种激光属于非电离辐射。
激光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它具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生产中主要用于金属和塑料部件的切割、打孔、微焊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或眼前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觉丧失,。
激光还可对皮肤造成损伤,轻度损伤表现为红斑反应和色素沉着,照射剂量大时,可出现水疱,皮肤溃疡。
六、作业环境温度的影响1、高温中暑对人体的影响中暑有三种情况:(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全身乏力、头晕、胸闷、心悸,以及注意力失控、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如果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短时间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2)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出现体温升高(38.5℃以上),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等症状。
如将患者迅速移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喝一些含盐清凉饮料,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
(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突然昏倒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可达40℃以上。
此时,应将中暑患者平卧,并移至阴凉通风处,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必要时送往医院治疗。
一般来说,对中暑患者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很快可恢复,不必调离原作业岗位。
若因体弱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应调换工种。
2、低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在寒冷(-5℃以下)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或浸于冷水中,超过适应能力,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体温则会降低,影响机体功能。
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症状。
随着体温的下降,会出现全身疼痛,意识模糊,严重者心脏功能失调,必须及时抢救才能脱离生命危险。
低温对人体的伤害最常见的是冻伤,手、足、鼻尖和耳廓等是人体易发生冻伤的部位。
冻伤的产生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有关,在-20℃以下的环境里,皮肤与金属粘结,称冷金属粘皮,这是一种特殊冻伤。
3、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暖措施(1)中暑是指在高温的作用下,身体发生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症。
多发生于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
C人通风不良环境或烈日曝晒下从事长时间的工作和活动的人群,老年、幼童、体弱、疲劳、饥饿、饮酒、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某些疾病如: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可中暑的发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