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劳动条件下,长期接触或者暴露于某种有害物质或者特定工作环境中,导致工人得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有害粉尘、气体或者烟雾会导致职业性哮喘、尘肺病等疾病。

2. 皮肤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特定工作环境,如化学品、有毒物质等,容易引起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湿疹等。

3. 肌肉骨骼疾病: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或者姿式不良的工作,容易引起职业性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4.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特定工作环境,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等,会导致职业性神经病变,如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职业性中毒性脑病等。

5. 职业性肿瘤:长期接触有致癌物质,如石棉、苯等,会增加得职业性肿瘤的风险。

二、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2. 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进工艺、设备和工作环境,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放,如使用密封设备、通风设备等。

3. 个体防护措施:为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劳动者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如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

4. 健康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定期体检与监测:组织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6.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7. 加强监督与执法: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监督与执法机制,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监督检查,确保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

8. 职业病防治科研与技术支持:加强职业病防治科研与技术支持,推动职业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病,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为了预防职业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物理因素是造成职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都可以损害劳动者的听觉、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为了预防这些物理因素的危害,可以采取隔离、降低和吸收等措施。

例如,使用隔音设备、减振装置和电磁辐射屏蔽等,以减少物理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

其次,化学因素也是职业病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长期接触会对劳动者的肺部、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为了预防化学因素的危害,可以采取隔离、防护和通风等措施。

例如,在有毒气体环境中应使用防毒面具和防护服,减少化学物质对劳动者的暴露。

生物因素也是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之一、生物因素主要指能引起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原体。

例如,细菌、病毒、霉菌等会引起呼吸道、肝脏、肠道等多种传染病。

为了预防生物因素的危害,需要加强个人和环境的清洁。

同时,应配备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以减少病原体对劳动者的传播和感染。

此外,心理因素也是造成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之一、长期的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度和工作强度过大等心理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预防心理因素的危害,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心理适应能力。

同时,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工作安排,减轻劳动者的工作压力。

总之,预防职业病需要多方面的措施。

除了采取控制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因素的措施外,还需要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的问题。

同时,也需要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只有全面实施上述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1. 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等,如在制造业中,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长期暴露于高噪音和振动环境中易患聋等疾病。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例如化工企业生产中,接触或吸入有害化学品可能导致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例如医疗机构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可能使医护人员感染疾病。

4. 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领导方式不当、工作安排不合理等,这些因素易导致员工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5. 生活方式因素:长时间工作、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等,这些因素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

1. 适当选择工艺和设备,降低物理因素对员工的危害。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隔音设备、减振装置,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递,保护工人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2. 加强化学品管理,采取防护措施来减少有害化学因素的危害。

在化工企业中,应进行封闭操作,戴好防护面具、手套等,避免有害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3. 建立健全的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在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在接触病原微生物时进行有效防护。

4. 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

企业可以提供员工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员工正确处理工作压力,增强抵抗力。

5.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健康促进活动。

企业应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组织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等,鼓励员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素质。

6. 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掌握防护方法,加强职业病防治的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提高员工的工作安全和生活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防止职业病的控制措施

防止职业病的控制措施

防止职业病的控制措施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工作方式等原因导致的各类职业性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与舒适,防止职业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

本文将探讨具体的控制措施以及它们的作用,以期为解决职业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是影响职业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职业病的风险。

具体的控制措施包括:1. 设备维护与更新:确保工作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更新老化设备,提升工作效率,并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职业病风险。

2. 通风与排风系统:建立合理的通风及排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在工作场所积蓄,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

3. 噪音控制:采用隔音技术,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减少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发生。

二、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保护工人免受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措施:1. 穿戴防护装备: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如化学品、尘埃、放射性物质等,合理选择并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呼吸器、防护眼镜等。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职业病,防止职业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工作操作规范规范的工作操作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工作操作规范:1. 安全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工作流程改进: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从业人员的职业病危险接触机会和时间,减轻职业病危害。

3. 职业卫生监测:建立科学的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对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

四、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对于职业病的防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各国都有相应的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并对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赔偿等方面有明确规定。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高温、低温、高湿度等。

可导致听力损害、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控制措施包括通过加装隔音设备、进行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耳塞、护目镜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粉尘、有害物质等。

可导致中毒、损害肝脏、肺部等。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通风换气、隔离有害物质、佩戴防护装备等。

3.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霉菌等。

可导致传染病。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做好职业暴露监测等。

4. 人体姿势和劳动强度:如长时间站立、坐姿不当、高度重复工作等。

可导致骨骼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姿势、配备辅助设备、定期休息等。

5. 精神压力和工作环境因素:如工作压力大、工作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等。

可导致心理疾病、身心疲惫等。

控制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组织心理辅导、提供健康的员工关系等。

在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生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职业病的危害、防护知识和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强化个人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佩戴并正确使用。

3. 加强作业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定期体检和职业危害监测: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治职业病。

5. 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引进先进设备,减少职工长时间高强度的重复劳动,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6. 加强职业病预防控制: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职业病的诊断、治疗与监测等。

7. 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对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什么是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引起职业病或不适的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具体如下:1.化学因素:有害化学物质包括有毒、致癌、致畸形、致变异等物质。

例如:化学品、重金属、毒气等。

2.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压、电离等。

3.生物因素:各种微生物、昆虫、病菌、致病因子、病毒等。

4.粉尘和纤维:包括矽尘、石棉、化纤等,可以引起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职业病的危害健康是人类生命最重要的财富,而职业病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威胁不可小觑。

根据《中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职业病都在7万例以上,工人残疾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职业病不仅伤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还会产生影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后遗症,给工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也给企业带来了工业生产的不稳定和不可预估的风险。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职业病防治是确保工人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国家及企业应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职业病的防治。

1.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根据现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及时更新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检测,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风险。

2.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

严格操作规范,实施工程防护、人身防护等措施。

督促工人每天佩戴防护设备,减少工业危害。

3.健康体检: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标准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体检,依据检查结果,对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就行预警、或者提出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建议,及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4.职业健康教育: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逐步了解职业病的相关知识,让工人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培养工人自觉抵御职业危害因素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职业病防治已经成为了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现有的职业病种类和本行业实际情况,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实验室及现场检测、规范操作以及督促工人佩戴防护措施等方法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对减少工业危害和维持工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完整版)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完整版)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为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员工 (劳动者) 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

本企业施工现场易产生粉尘、焊接弧光、产生噪声等企业职业危害因素。

2 、职业病,本企业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接触粉尘、焊接弧光、产生噪声等有害因素产生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职业病的主要种类、危害工种及预防措施:1 、粉尘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

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砼搅拌司机、水泥上料工、电 (气) 焊等工种;预防措施: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并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2、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施工现场生产性毒物主要是铅、锰、苯、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油漆工、喷漆工、电焊工、气焊工、电镀工等工种;预防措施有: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要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3、噪声施工现场噪声主要是来源于搅拌机、电动机、木工加工机械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打桩机工、推土机工、平刨工等工种;预防措施: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躁声作业的时间。

三、防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等因素导致的疾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高工作环境,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危害一: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1 肺部疾病: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矽肺等。

1.2 中毒性疾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会引发职业性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1.3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有害物质或特定工作环境会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二、危害二:职业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1 生产力下降:职业病会导致劳动者健康状况下降,工作效率减低,从而影响生产力。

2.2 医疗费用增加:治疗职业病需要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2.3 劳动力流失:职业病给劳动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劳动力流失,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三、预防措施一: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体系。

3.1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业病防护的责任和义务。

3.2 职业病监测: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职业病发生情况,为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3.3 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如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预防措施二: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

4.1 职业病知识普及:开展职业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2 健康检查和培训:加强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同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4.3 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的防护技术和工艺。

五、预防措施三:加强监督和管理。

5.1 监督检查: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有效执行。

5.2 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处罚机制,对违反职业病防护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三篇)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三篇)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行业主要职业病是指某一行业或工种从事特定的劳动活动所导致的工人患病情况。

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主要职业病,接下来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及其防护方法。

1. 矿山行业:主要职业病:矽肺病、尘肺病、噪声性聋等。

矽肺病和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矿石、矿石粉尘等引起的肺部疾病。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尘口罩、加强通风设施、使用湿法作业等。

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导致的耳聋,防护方法包括戴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下作业。

2. 建筑行业:主要职业病: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坠落伤害等。

建筑工人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易患尘肺病,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尘口罩、使用湿法作业、加强通风设施等。

职业性皮肤病是由于接触或吸入有刺激性或有毒性物质引起的皮肤病,防护方法包括正确使用防护手套、穿戴防护服等。

坠落伤害是指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可能发生的坠落事故,防护方法包括使用安全带、安装安全护栏等。

3. 化工行业:主要职业病:中毒、烧伤、爆炸等。

化工工人常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易导致中毒。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护面具、使用防护手套、穿戴防护服等。

烧伤和爆炸是由于操作不当或设施失效导致的事故,防护方法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用安全设备等。

4. 电子行业:主要职业病: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静电引起的火灾等。

电子行业工人长期处于电离辐射环境下,易受到辐射伤害。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辐射防护衣、使用防护眼镜等。

静电引起的火灾是由于静电积聚引起的火灾事故,防护方法包括加强静电消除设施、使用防静电材料等。

5. 农业行业:主要职业病:农药中毒、机械伤害等。

农业工人经常接触到农药,易受到农药中毒的危害。

防护方法包括正确使用农药、穿戴防护服装等。

机械伤害是由于农业机械操作不当导致的伤害,防护方法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穿戴安全防护装备等。

总结起来,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主要职业病及其防护措施,但有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适用于多个行业,如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控制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1.加强知识培训:
2.改善工艺设备:
例如清洗中用纯水清洗替代环保清洗,或研磨抛光设备上设计安装合理的通风装置,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佩戴防护用品:在特别环境(噪音、粉尘等)工作一定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噪音环境中佩戴防护耳塞,粉尘环境中佩戴KN90防尘口罩,接触三氯乙烯环境中佩戴防毒口罩及防护手套,以此来减少接触职业病有害因素。

4.做好应急
在清洗岗位配置冲淋洗眼设备,确保劳动者受到化学品伤害后,能够就近使用洗眼设备进行冲洗。

5.做好监护
对接触粉尘、噪音及有害化学品岗位的劳动者,要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检查规定,组织做好岗前、在岗的职业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调岗、早某某某。

6.加强监督
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职业卫生的原则,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做好通风除尘设施维护、保养、记录,督促接触人员每日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职业病具有可防可控特点,只要做好以上六个方面的防治工作,就可以预防职业病,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什么是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能够危害人体健康的物理、化学、生物及人因等因素。

包括了各种有害物质、噪声、电磁辐射、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多种因素。

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目前职业危害因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化学物质之所以具有毒性,是因为它们有机会破坏人体的化学分子。

长期接触化学物质会使工作人员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许多毒性物质甚至会导致癌症。

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1.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工作人员应尽量通过手套、面罩等防护装备进行保护。

2.选择正确的装备。

如选择及时更换防护装备,确保防护能力符合要求等。

3.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减少不必要的粉尘和气体。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放射线、噪声、电磁辐射、振动等量的因素。

长期接触这些物理因素,会对劳动者身体造成不同的损害。

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1.对高噪音的工作场所采取隔离措施。

2.对于容易产生电磁辐射的工作地点进行防护。

如埋设有无线电波的区域。

3.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

比如对于高强度振动作业可以使用按摩装置等。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害的病原体和有刺激作用的生物物质。

长期接触生物因素会引发许多疾病和过敏反应等。

预防生物因素的措施包括:1.加强个人卫生。

比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2.采取科学有序的防治措施。

如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隔离治疗等。

人因及心理因素人因及心理因素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因个人习惯、感性认识、主观意识、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等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

比如职业性骚扰、缺乏职业培训等。

预防人因及心理因素的措施包括:1.引导人员保持良好心态。

2.加强职业培训和性别平等教育。

3.建立完善的投诉制度,保障员工权益。

结论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职业卫生和人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职业病是由于长时间从事其中一种职业或者长期接触其中一种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职业病而失去生命,数以千万计的人则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重要问题。

1.噪音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噪音是指超过人体耳蜗能够耐受的声音,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容易引发职业性噪音性损聋。

为了防止工人暴露于高噪音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源头上进行控制,减少噪音产生;-在传播途径上进行隔离,采用声屏障等措施;-对工人进行个体防护,佩戴防噪音耳塞等。

2.化学物质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化学物质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容易引发职业性中毒。

为了保护工人免受化学物质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生产环节中使用相对安全的物质替代有害物质;-加强出入口管理,避免工人直接接触有害物质;-为工人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3.粉尘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粉尘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细小颗粒,长期吸入粉尘会引发职业性肺部疾病。

为了防止工人暴露于危险的粉尘环境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通风换气和粉尘的排除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处理粉尘的工序进行有效的封闭、吸附和过滤处理;-为工人提供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口罩和防尘眼镜等。

4.辐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辐射是指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和微波辐射等,长期接触辐射会导致职业性辐射性疾病。

为了减少工人接触辐射的机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采取有效的屏蔽和遮蔽措施,降低辐射源对工人的辐射水平;-限制工人的接触时间和距离,尽量减少辐射对工人的影响;-配备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铅衣和防护面板等。

二、职业病预防的重要性和措施职业病预防非常重要,它既关乎劳动者自身身体健康,也涉及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职业病防治措施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1 粉尘的危害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19立方米的空气,以便从中取得所需的氧气。

如果工人在含尘浓度高的场所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就多。

当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导致肺组织之间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称为尘肺病。

按发病原因,尘肺可分为五类。

1.2 矽肺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原称“矽”)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矽肺。

建筑行业中与矽接触的作业包括隧道施工、凿岩、放炮、出碴、水泥制品厂的碎石、施工现场的砂石、石料加工、玻璃打磨等。

1.3 硅酸盐肺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硅酸盐肺。

如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等均属硅酸盐肺。

建筑行业中接触较多的是水泥尘和石棉尘。

接触石棉尘,不仅容易发生硅酸盐肺,而且可能导致石棉癌。

1.4 混合性尘肺吸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混合性肺。

如建筑业、机械制造、修理的翻砂、铸造等作业。

1.5 焊工成肺电焊烟尘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其主要成分是铁、硅、锰。

其中主要毒物是锰、铁、硅等。

毒性虽然不大,但其粉尘极细(5微米以下)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吸入肺内。

特别是在密封及通风除尘差的地方作业,对焊工的健康将造成危害。

尘肺就是其中之一。

1.6 其他尘肺吸入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其他尘肺。

如金属尘肺、木屑尘肺均属其他尘肺。

吸入铬、砷等金属粉尘,还可患呼吸系统肿瘤。

患尘肺的发病率取决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高低和粉尘粒子大小;凡浓度越高、尘粒越小,危害越大,发病率越高。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直径5微米以下的细微尘粒,因其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所以最容易被作业人员吸入肺部而患职业性尘肺病。

2.除尘措施2.1 水泥除尘措施流动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要做到装、拆方便。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职业病是由于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导致的、经常性接触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病的类型和危害因素也有所不同。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确保职工的健康与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危害预防和防护措施。

1.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健康教育:通过加强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岗位监测:对各类工作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和生产过程符合职业病防治的要求。

-工作方式改变: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监测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释放和排放。

-职业病防治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通过完善职业病防治法规和标准,确保企业和雇主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2.职业病防护措施:-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职工应自觉学习和遵守相关的职业病防护政策和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根据个人工作环境和接触有害物质的特点,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如呼吸面具、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隔离措施:对接触有害物质较为频繁的工作岗位,应采取隔离措施,减少其危害性。

-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工作环境的清洁,避免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

-定期体检:经常性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早发现职业病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

3.针对特定行业的防护措施:不同行业可能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因此需要针对具体行业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行业的防护措施示例:-矿业: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使用合适的防尘和防毒面具。

-化工: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和浓度,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并建立有效的泄漏和处理措施。

-印刷业:确保印刷车间的通风设施正常运行,减少印刷液体和化学品的接触。

-建筑业: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工具和机械设备,对工地环境进行有效的尘埃和噪音控制。

-医疗行业:正确使用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定期进行职业暴露监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为了切实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司根据国家、北京市、集团和公司有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如下:一、市政工程易发职业病危害的作业项目1、地下管线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2、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二、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工作业范围内,施工前应由作业人员采取强制通风措施,由安全检查人员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准进入地下管道进行施工作业。

2、施工前,应由施工负责人向全体参与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履行签认手续。

3、在施工区周边要设立围挡或护栏,同时设立安全警告标志。

4、一旦发生管道破裂,有毒、有害气体溢出,施工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作业人员的撤离工作,疏散周边人员,封闭施工现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个人防护措施1、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带和使用各种防护用品、用具。

2、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进行个人体检,符合条件者方可从事地下管道的作业。

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连续加班作业,进行轮换作业,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

四、对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安全检查1、检查对从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

2、检查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可行性,检查安全交底的可操作性。

3、检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使用需要。

4、检查从事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佩带齐全、有效。

5、检查施工区域作业人员,有无遇险自救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6、对以上检查范围内如发现问题,一律采取先停工,后整改的原则,进行逐项跟踪复查落实,直到存在的问题解决完为止。

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先撤人,封闭现场,后研究补救措施,绝不允许冒险蛮干的情况发生。

五、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焊作业区内设立排烟、送风设备。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职业所致的疾病。

童工、青年工人及女工是职业病的高发人群。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的职业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吸入、咽下、接触职业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能直接或间接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因素。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放射线、高温、低温、高空作业等。

•化学因素:如金属、粉尘、烟尘、气体、液体等。

常见职业病有铅中毒、砷中毒、硫化氢中毒等。

•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工人在造纸业、畜牧业、制药业、医院等职业易染上职业性感染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是广泛而且复杂的,在风险评估、危害监测、人员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对其进行排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有:数据库检索根据职业病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中有一系列职业病数据。

政府或企业可根据试点行业、企业建立职业病数据库。

现场检测有关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专业检测机构必须按照已批准的标准,对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进行现场的检测。

事件监测职业健康事件监测能够发现可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并对相关职业卫生问题进行管理和处理。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在职业活动中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职业病防治措施的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职业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措施有采配技术,使用技术,加强通风,尽量减少危害物质的使用。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建立健康档案。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职业病防治,最常用的方法是个体防护措施。

常见的防护措施有:戴防护用品、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教育。

结语职业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实现政府部门、企业、工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危险源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防治措施



1、粉尘类:
1、一般规定:1)为施工现场人员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3)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4)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⑥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3、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1)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治用品,并确保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进行经常性维护、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2)优先采用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3)在现场的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措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识别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2、化学物质类:
3、物理因素:
4、导致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5、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2、前期预防
1)工作场所应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和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②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③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原则; ④有配套的卫生设施(更衣室、洗浴室等); ⑤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4)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撒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5)禁止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包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6)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7)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之前已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告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应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8)负责人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职业病防治工作; 9)对劳动者应进行上岗前的职业病防治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制度。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治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10)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按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为劳动者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11)禁止安排未经上岗前培训的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禁止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12)制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应急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