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9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3章 什么是货币)【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什么是货币

一、概念题

1.M0、M1与M2

答:M0、M1与M2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不同的国家,不仅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各不相同,而且同一层次中的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我国的划分标准:(1)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最强的购买力。(2)M1由M0加上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构成。这些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调控对象。在我国,M1也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供给量指标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操作依据。(3)M2是指M1加上准货币。M2层次的确立,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系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的作用。

2.特里芬难题(金融联考2003研;人大2000研、2009研;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北大2006研;西南大学2009研)

答:特里芬难题是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

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双挂钩”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的,故称“特里芬两难”。从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灾”,布雷顿森林体系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中。这一根本缺陷,使后来采取的创设特别提款权复合货币也已无法修补,从而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3.货币总量(monetary aggregates)

答:货币总量指的在一定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在货币总量的构成方面,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应包括那些在商品交易以及债务支付中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他们把货币定义为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这就是狭义货币M1。而有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及其他短期流动资产,是潜在的购买力,很容易变成现金,因而主张以流动性为标准,划分更为广义的货币概念层次。从而形成了广义的货币总量指标M2、M3、M4等。这种观点,已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政府所接受,各国的中央银行,都用多层次或多口径的方法来计算和定期公布货币总量。

4.不兑现货币(fiat money)

答:不兑现货币是指被政府宣布为法定偿还货币的纸币,而且不用转化为硬币或贵金属。

它是支付制度发展到以纸币作为交易媒介时的主要货币形式。它在现实中经济中主要表现为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现金体现着中央银行对持有者的负债,银行存款体现着存款货币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这些货币无不体现着信用关系,它与金属货币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不兑现货币的支付制度下,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中央银行来管理信用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控信用货币。

5.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 e-money)

答: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和节约。电子货币是一种电子化存储的货币,它主要是以借记卡、储值卡、储值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几种形式存在。

二、简答题

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答:(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虽然其内容有所重叠,但这几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

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在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

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

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货币。

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

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影响大。

(2)银行卡亦称“塑料货币”,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灵光卡等。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现在,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银行卡正逐步取代现钞和支票,成为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支付工具。因此,在现代社会银行卡也属于货币。

2.什么是货币的储藏手段?(人行2001研)

答:(1)货币的职能之一。当货币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储藏起来,就执行储藏手段职能。一般有储存金银、储存纸制货币和持有银行存款等方式。

(2)商品交换初期,货币储藏目的是用储存货币形式来保存剩余产品。在商品经济不发达阶段,生产者不一定能在需要时卖掉产品,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连续进行,不致因经济波动而中断,就必须进行货币积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被视为绝对财富的象征,促使人们为追求更多财富而储藏货币。

(3)在足值货币流通时,货币储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当流通中的货币多于商品交易所需货币,其交换价值低于自身价值,多余货币自动退出流通领域,转为价值储藏。反之,当流通中货币少于所需货币,储藏货币又会自动进入流通领域。这一机制只能在储藏量充足时才能顺利发挥作用。到了信用货币流通时期,由于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符号,货币储藏时并未退出流通领域,不能起到调节流通功能。

3.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与西方国家的层次划分有什么区别?(南京大学2004研)

答:(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